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练习试题(必修,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
注意:本试卷包含客观题(第一题—第二题)两大题,共70分、主观题(第三题—第四题)两大题,共30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

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自己母亲都不救”的言论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是因为他背离了
A.仁者爱人 B.克已复礼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3.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4. 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这里“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 C.三纲五常 D.民贵君轻
5.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6.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7.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8.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9. 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心外无物
10.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台词中“难”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11.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1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造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价值取向不同 B.社会环境不同
C.文化背景不同 D.政治制度不同
13.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D.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事业1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种文学体裁属于A.汉赋 B.诗 C.楚词 D.曲
15.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仙”有关的是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泼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6.《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7.2010年10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④正式形成于19世纪中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欢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认为白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勇猛粗率 C.奸诈狡猾 D.刚强骁勇
19.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潮萌发,其“新”的含义和目的是
A.仿制西方军事装备,振兴清王朝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中国旧制度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开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0.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21.关于维新变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是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B.是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挽救了中国被瓜分的危机
22.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2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24.“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鸿章 D.康有为
2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6.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7.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28.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大革命记序》中说:“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B.论证法国大革命对各国影响
C.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D.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29.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30.“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的阶段是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2.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3.下图是对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句写意。

他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34.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意写意传神。

3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②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不得照抄原文。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清之际的三位儒学思想家。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回答: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写出其两位代表人物(2分)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写出其三位代表人物。

(3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10分)
38. 回答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有关问题:
(1)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接受并付诸实施,有何影响?(2分)汉代对造纸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1分)
(2)宋代谁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分)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有何意义?(2分)(3)明清时期是小说的繁荣时期。

请你写出这一时期的四大古典名著及作者。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