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18-2019学年物理高考高三物理(通用)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第3讲动量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18年高中物理高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精品课件_收藏完整版

B
末位置
速度增量的定义: v = vt - v0
三种情况:大小变;方向变;大小、方向都变。
匀加速直线运动
v0 Δv
匀减速直线运动
v0
平抛运动
v0
vt
vt Δv
Δv
速度增运算遵从三角形法则,方向由初速 vt 度矢端指向末速度矢端。
3、质点运动变化快慢的描述
瞬时速度(矢量):反映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 定义:v=s/t(t趋近于0) 速度的方向 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标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一、原子结构模型 二、光谱及光谱分析 三、原子核
第十四部分 物理实、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四、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模型化思维结构概述
一、物理模型
物理学是“模型”的科学。 物理模型,往往是在对一些现实物理过程或对象 进行科学地分析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性因 素),忽略次要矛盾(次要性因素)后得到的,它能 够更加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物理模型的建构 是在某些条件下抽象出来的简化近似结果。从某种意 义上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进化过程,就是物理模型 发展进化的过程。 物理学概念、规律都是对物理模型而言的。我们 在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将实际问 题简化为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加以描述。
位置:三维空间中的点坐标A(x0,y0,z0)
z A(x0,y0,z0)
O
y
x
三维空间坐标系即运动参考系
2、质点运动变化的描述
位移(矢量): 反映质点空间位置的变化。P3.1
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
A
L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初位置
路程(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S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六 第1课时 电磁感应问题的综合分析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六 第1课时
如图 7 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竖直向下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0.2 T,以虚线 MN 为左边界, MN 的左侧有一质量 m=0.1 kg,bc 边长 L1=0.2 m,电阻 R =0.2 Ω 的矩形线圈 abcd.t=0 时, 用一恒定拉力 F 拉线圈, 使
本 课 时 1.楞次定律中“阻碍”的表现 栏 (1)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目 开 (2)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 (来拒去留). 关
(3)阻碍 原电流 的变化(自感现象).
知识方法聚焦
2.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动势.
专题六 第1课时
ΔΦ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t ,常用于计算 平均 电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知识方法聚焦
专题六 第1课时
解决感应电路综合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即: 先作“源”的分析——分析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 求出电源参数 E 和 r;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接着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 弄清串、 并联关系, 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 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通常是金属棒、 导体、 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 接着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 判断 出正确的运动模型; 最后是“能量”的分析 ——寻找电磁感应过程和研究对象的 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六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六 第1课时
解析 线框速度 v=at,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Blv=Blat,感 E Blat 应电流 i=R= R ,i 与 t 成正比,A 错误; B2l2at B2l2at 受到的安培力 F 安= , 又由 F-F 安=ma 得 F= +ma, R R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六 选修部分 1-6-1-3

过程 da 气体内能增大,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 功,选项 D 错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pTaVa a=pTbVb b=pTcVc c=pTdVd d =C,即 paVa=CTa,pbVb=CTb,pcVc=CTc,pdVd=CTd.设过程 bc 中压强为 p0=pb=pc,过程 da 中压强为 p0′=pd=pa.由外界对 气体做功 W=p·ΔV 知,过程 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Wbc=p0(Vb -Vc)=C(Tb-Tc),过程 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Wda=p0′(Va- Vd)=C(Ta-Td),Ta=Tb,Tc=Td,故 Wbc=Wda,选项 E 正确(此 选项也可用排除法直接判断更快捷).
视角 2 以图象方式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 [例 2] (2016·湖南十校联考)(多选)如图甲所示,用面积为 S 的活 塞在汽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 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现使汽缸内的气体缓缓按图乙所示的规律 变化,汽缸内的气体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若该过程中气体内能 发生了变化,气体柱高度增加了 ΔL.外界大气压强为 p0.
(2)①气体在 A 状态:T1=300 K,V1=3 m3,p1=2.5 atm 气体在 B 状态:T2,V2=6 m3,p2=1 atm 气体从 A 状态到 B 状态 由pT1V1 1=pT2V2 2,得 T2=240 K=-33 ℃ ②从 A 到 M 状态,气体做等容变化,不做功,从 M 到 B 是等压 变化,做的功为 W=p2ΔV=3.0×105 J,从 A 到 B 气体对外做功 3.0×105 J. 答案:(1)ACE (2)①-33 ℃ ②3.0×105 J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根据最后的结果可以区 分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 D.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内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热 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故二者是相互 矛盾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四 第1课时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热点题型例析
解析
专题四 第1课时
(1)滑块从 A 点到 D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R mg· (2R-R)-μmgcos 37° · =0-0 sin 37° 1 解得:μ= tan 37° =0.375 2
(2)若使滑块能到达 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vC 2 mg+FN= R
知识方法聚焦
专题四 第1课时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①用做功来判断,看重力 (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 的代数和是否为 零 .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断,看是否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 物体间碰撞 ”等问题,机 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目中有特别说明及暗示.
专题四 第1课时
(3)滑块离开 C 点后做平抛运动,有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 2 x=vC′t,y=2gt 2R-y 由几何知识得 tan 37° = x 整理得:5t2+3t-0.8=0 解得 t=0.2 s(t=-0.8 s 舍去)
答案 (1)0.375
(2)2 3 m/s (3)0.2 s
答案 CD
热点题型例析
题型 2 例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5 分)如图 3 所示,上表面光滑、
专题四 第1课时
长度为 3 m、质量 M=10 kg 的木板,
图3
在 F=5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 v0=5 m/s 的速度沿水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个质量为 m=3 kg 的小铁块(可 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 L= 1 m 时,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 端, 以后木板每运动 1 m 就在其最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 同样的小铁块.(g 取 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刚放第三个小铁块时木板的速度; (3)从放第三个小铁块开始到木板停止的过程,木板运动的 距离.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二+功能与动量+第2讲

图2-2-2
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
考 点 突 破 · 考 向 探 究
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 g) v2 A. 16g
菜 单
v2 B. 8g
v2 C. 4g
v2 D. 2g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物理
第一部分
高 考 导 航 · 考 题 考 情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物理
第一部分
高 考 导 航 · 考 题 考 情
专题二
能量和动量
解析
此过程中,PM 段细绳的机械能不变, MQ
段细绳的机械能的增量 2 1 2 1 1 ΔE= mg-6l- mg-3l= mgl,由功能原理可 3 3 9 1 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W= mgl,故 A 正确, 9 B、C、D 错误。
第一部分
高 考 导 航 · 考 题 考 情
专题二
能量和动量
考 点 突 破 · 考 向 探 究
综 合 训 练 · 限 时 检 测
答案
BCD
菜
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物理
第一部分
高 考 导 航 · 考 题 考 情
专题二
能量和动量
4. (2017· 全国卷Ⅰ)一质量为 8.00×104 kg 的太空飞 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 1.60×105 m 处以 7.5×103m/s 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 度为 100 m/s 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x 最大,故选 B。
答案
B
菜
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物理
第一部分
高 考 导 航 · 考 题 考 情
2019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板块2专题7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高考统计·定方向
命题热点提炼
高考命题方向
五年考情汇总
1.动量和动量 定理
2.动量守恒定 律
3.碰撞与动量 守恒
2018·全国卷Ⅰ T14
动量和动量定理
2018·全国卷Ⅱ T15
2017·全国卷Ⅲ T20
动量守恒定律
2018·全国卷Ⅱ T24 2017·全国卷Ⅰ T14
B [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可知 v=at,且列车的动能为 Ek=12mv2,由以上整理得 Ek=12ma2t2,动能与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A、C 错误;将 x=12at2 代入上式得 Ek=max,则列车的动能与位移成正比,B 正确;由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 Ek=2pm2 可知,列车的动能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 错误.]
Ft=mv,代入数据解得 F≈1×103 N,所以 C 正确.]
3.(多选)(2017·全国卷Ⅲ)一质量为 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 F 的作用下 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 1 所示,则( )
图1
A.t=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 1 m/s B.t=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 4 kg·m/s C.t=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 5 kg·m/s D.t=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题眼点拨] ①“合外力 F 的作用下”说明力 F 的冲量等于物块动量的增 量;②“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说明物块的初动量为零.
AB [由动量定理可得:Ft=mv,故物块在 t=1 s 时的速度 v1=Fmt1=2×2 1 m/s=1 m/s,A 正确;物块在 t=2 s 时的动量大小 p2=Ft2=2×2 kg·m/s=4 kg·m/s, 在 t=3 s 时的动量大小 p3=(2×2-1×1) kg·m/s=3 kg·m/s,故 B 正确,C 错误; 在 t=4 s 时,I 合=(2×2-1×2)N·s=2 N·s,由 I 合=mv4 可得 t=4 s 时,物块的 速度大小 v4=1 m/s,D 错误.]
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 要点专题复习19课件 精品

• D.a粒子到达等势线3的动能变化量比b粒 子到达等势线1的动能变化量小
• 【解析】 由带电粒子在运动轨迹,结合曲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带电 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但因为电场线的方向不确定,故不能判断 带电粒子带电的性质,A错;由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加速度将减 小,b加速度将增大,B正确;因为是非匀强电场,故MN电势差并 不等于NQ两点电势差,C错;但因为等势线1与2之间的电场强度 比2与3之间的电场强度要大,故1、2之间的电势差要大于2、3之 间的电势差,但两粒子的带电荷量大小不确定,故无法比较动能变 化量的大小,D错误.
• B.运动过程中电子在M点电势能最多
• C.运动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 D.电场对电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 【解析】 由电子的运动轨迹知,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斜向上, 故电场方向斜向下,M点电势高于O点,A错误,电子在M点电势能 最少,B错误,运动过程中,电子先克服电场力做功,后电场力对 电子做正功,故C错误,D正确.
• (3)电势高低的判断 • ①据电场线的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
越来越低. • ②据电场力做功的方法:据定义式UAB=
,将WAB、q的+、-代入,由UAB 的+、-可判电势高低.
• 1-1:如右图所示,Q1、 Q2为两个固定点电荷, 其中Q1带正电,它们连 线的延长线上有a、b两 点.一正试探电荷以一 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b 点开始经a点向远处运 动,其速度图象如下图 所示.则
• (2)少,量即WAB= EpA-EpB.
• (3)电势能的相对性:电势能是相对的,
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 无限远处 的
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 大地 表面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课件:专题三 动量与能量 3.8

(3)速度要符合实际情景:
①如果碰撞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必大
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否则无法实现碰撞。
【解析】设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要使物块a、b能够发生碰撞,应有
1 2
mv
2 0
>μmgl
①
即μ< v02 ②
2gl
设a与b碰撞前的速度为v1,由能量守恒得:
1 2
mv
2 0
mgl③ 1
2
mv12
设a与b碰撞前后的瞬间,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根据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mva34+ mvb ④
【解析】(1)在最低点对A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A-mAg=mA v2A
R
所以vA=4.00m/s
在A下落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AgR-W12fm=A
v
2 A
所以A球下落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f=0.20J
(2)碰后B球做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有s=v′Bt 在竖直方向有h=1 gt2
2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碰后B的速度为v′B=1.6m/s 在A、B碰撞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AvA=mAv′A+mBv′B 所以碰后A球的速度为v′A=-0.80m/s,负号表示碰后A 球运动方向向左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 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 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 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面为参考系。 (4)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的正、负号。根 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2.动量守恒在多体多过程问题中的运用: 对于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共存的问题,往往会有共同的 特征:(1)最终会出现一个稳定的状态。例如:系统最终 速度为零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有多过程存在的情 境中,每个小过程,均满足动量守恒。因此解决此类问 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和作用过程,应用动量 守恒定律并结合其他的物理规律进行求解。例如:多个 物体的连续碰撞,两人抛接物体的问题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五 第2课时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五 第2课时
s=v0t0 1 2 d= gt0 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⑥ ⑦
由题意得 x=s-l,y=h-d 由题意可知 v0>0,联立③④⑤⑥⑦⑧式得 m2 g 2gh l+ 0<v0≤ 2 2h B1B2q ⑧
⑨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五 第2课时
(3)小球 Q 在空间做平抛运动,要满足题设要求,则运动到小 球 P 穿出电磁场区域的同一水平高度时的 W 点时,其竖直方 向的速度 vy 与竖直位移 yQ 必须满足
2 2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五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v2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有 qvB=m r 由图知,当粒子从 b 点射出时,r 最大,此时磁场的磁感应强 2mv0 2 度有最小值,r= L,所以 B= qL . 2
mv0 2 答案 (1) 2qh
(2) 2v0
2mv0 (3) qL
方向指向第Ⅳ象限与 x 轴正方向成 45° 角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五 第2课时
以题说法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内的运动实际上也是运动过程
的组合,解决方法如下: (1)分别研究带电粒子在不同场区的运动规律.在匀强磁场中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匀强电场中, 若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平行, 则做匀变速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 则做类平 抛运动. (2)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区域时利用圆周运动规律结合几何关系 处理. (3)当粒子从一个场进入另一个场时,分析转折点处粒子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五 第2课时
(1)电场强度 E 的大小; (2)粒子到达 a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018-2019学年高三下物理高考复习

2018-2019学年高三下物理高考复习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1.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不变,压强减小的过程,气体一定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若气体内能增加,则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若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一定增大D.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分子平均距离增大时,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E.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2. 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μm 的悬浮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人体吸入后会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的使用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A.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B.PM2.5的尺寸比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大C.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D.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决定的E.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与体积无关B.人对空气干爽与潮湿的感受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C.理想气体定律对饱和汽同样适用D.产生毛细现象时,液体在毛细管中不一定上升E.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说明液体内存在表面张力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各向同性的固定一定是非晶体B.饱和汽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C.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较大,这些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E.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5.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体温度变化时,气体内能一定变化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C.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D.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E.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6. 夏天,如果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车胎极易爆裂,暴晒过程中可以认为内胎容积几乎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车胎在暴晒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自行车车胎在暴晒的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自行车车胎在暴晒的过程中,车胎内气体压强增大D.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增加E.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对外界做功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B.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当r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C.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mol−1),1m3铜所含原子数为N=ρN Am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E.气体的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8. 如图所示,p−V图像中的每个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a状态沿直线变化到b状态,再沿直线变化到c状态,最后沿直线回到a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C.从b状态变化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D.从c状态变化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E.从c状态变化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不断增大9.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A.气体体积在ab过程中不断增加B.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C.气体体积在cd过程中不断增加D.气体体积在da过程中保持不变E.气体在c状态的体积大于气体在a状态的体积10. 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其中c点的横坐标表示分子力F 为零时的距离,下列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势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x=c时,分子不受引力和斥力B.分子间距离由x=d增加到x=c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分子间距离x=b时,分子的引力达到最大值D.分子间距离x=c时,分子势能最小E.分子间距离由x=c变化到x=a过程中,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的大小为分子势能的增加量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11.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人一滴该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玻璃板,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面积请指出存在错误或遗漏的两个步骤,并改正其错误:________.(2)实验中,用amL纯油酸配制成bmL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已测得一滴该溶液cmL,将一滴该溶液滴入水中,油膜充分展开后面积为Scm2,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cm.12.在一个密闭的汽缸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图所示是它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V−T图象,已知AB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气体在A状态的压强为p=1.0×105Pa,在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7.0×102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ΔU.13. 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甲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1和K2.K1长为l,顶端封闭,K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M与K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1,且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ℎ,如图乙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1和K2的内径均为d,M的容积为V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待测气体的压强.14. 如图所示,一直立气缸由两个横截面积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B间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的上方和B的下方分别与大气相通.两活塞用长为L=30cm的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可在缸内无摩擦地上下滑动.当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 300K时,活塞A、B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活塞A、B的质量均为m=1.0kg,横截面积分别为S A=20cm2、S B=10cm2,大气压强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为g=10m/s2.(1)活塞A、B在图示位置时达到平衡状态,求缸内封闭气体此时的压强;(2)现对缸内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为使气缸不漏气,求缸内封闭气体的最高温度.15. 如图所示,A汽缸的横截面积为0.05m2,A、B两个汽缸中装有体积均为0.01m3、压强均为1atm(标准大气压)、温度均为27∘C的理想气体,中间用细管连接.细管中有一绝热活塞M,细管容积不计.现给左边的活塞N施加一个推力F,使其缓慢向右移动,同时给B中气体加热,此过程中A汽缸中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活塞M保持在原位置不动.令T=273K+t,不计活塞与细管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为1atm=×103N时,求:1×105Pa.当推力F=53(1)活塞N向右移动的距离s;(2)B汽缸中的气体温度.。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三 第2课时 电场和磁场中的曲线运动 (36页)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二 第1课时
以题说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图象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图象与物理过程对应
起来,通过图象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 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二 第1课时
(2013· 四川· 6)甲、乙两物体在 t=0 时刻经过同一
位置沿 x 轴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2 所示,则
知识方法聚焦
专题二 第1课时
第1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本 课 时 1.物体或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受合 栏 目 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 开 关
知识方法聚焦
专题二 第1课时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0+at 1 2 v0t+2at 位移公式:x=
以题说法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和
推论(即五个关系式).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还要会灵活运用逆 向思维法.对于追及相遇问题要能分别清晰地分析两物体的运 动过程,能找出空间和时间的关系等.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二 第1课时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物体在最初 5 s 内通过的路程 与最后 5 s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9∶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少 时间?
答案 7 s
热点题型例析
题型 4 例4
专题二 第1课时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 1 (16 分)如图 5 所示, 竖直固定的 光滑圆弧轨道 AB 半径 4
R=1.25 m,BC 为水平传送带与 a、b 两驱动轮的切点,AB 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C 水平相切于 B 点 ( 未连接 , 圆弧轨道不影响传送带运 动).一质量为 m=3 kg 的小滑块,从 A 点由静止滑下,当 传送带静止时,滑块恰好能滑到 C 点.已知 a、b 两轮半径 均为 r=0.4 m 且两轮与传送带间不打滑,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 动摩擦因数 μ=0.1,取 g=10 m/s2.问: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精编:专题二 第2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

热点题型例析
专题四 第2课时
(3)取向右为正方向, B 球进入电场前,带电系统做匀加速运动: v1 2qE qE 2mL a1= = ,t = = qE 2m m 1 a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qE 带电系统在电场中时,做匀减速运动:a2=- 2m 设 A 球刚出电场时速度为 v2,由动能定理得: 1 -qEL= ×2m(v2 2-v1 2) 2 qEL 解得:v2= m
专题四 第2课时
1.功能关系在电学中应用的题目,一般过程复杂且涉及多种 性质不同的力,因此,通过审题,抓住 受力分析 和运动
本 过程分析是关键,然后根据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 课 时 特点来选择相应规律求解. 栏 目 开 2.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处理电学中能量问题时仍然是 关
首选的方法.
热点题型例析
热点题型例析
审题突破
专题四 第2课时
带电粒子在水平匀强电场中做什么运动?速度与
电场方向成 30° 角,隐含条件是什么? 1 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qU=2mv1 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代入数据得 v1=104 m/s
(2)粒子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d=v1t 粒子沿电场方向做匀加速运动:vy=at v1 由题意得:tan 30° =v y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E= 3×103 N/C=1.732× 103 N/C
专题四 第2课时
题型 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
例1
如图 1 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匀强电
场,其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α=30° 斜向上, 在电场中有一质量为 m、电量为 q 的带电 小球,用长为 L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挂 于 O 点,当小球静止于 M 点时,细线恰好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1 ( ) 水平.现用外力将小球拉到最低点 P,然后无初速度释放,
【高考物理】2018-2019学年物理高考高三物理(通用)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第1讲物体的曲线运动

答案:(2)见解析图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球到达N点的速度v2的大小.
解析:(3)到 N 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v0=4 m/s,水平分速度 vx=2v1=12 m/s, 故 v2= v02 vx 2 =4 10 m/s.
T16(运动的合成 与分解)
T20(航天器变轨) T21(生活中的圆周 运动)
Ⅲ 卷
T14(卫星运动的 周期、速率、向 心加速度问题)
专题 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曲线运动规律及其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问题.高考对本 专题的考查频率极高,力与天体运动部分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力与曲 线运动部分,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难度中上.分解思想、合成法、正交 分解法、临界值的思想是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直 线运动组合问题及功能综合问题等是考查的重点.
(1)绳模型: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 (2)杆模型: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 0 .
gR
.
突破
热点考向一
热点考向聚焦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核心提炼】
1.运动合成与分解的一般思路 (1)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 (2)明确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 (3)找出各个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 (4)运用力与速度的关系或矢量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 2.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要注意运动的分解方向,一般情况按实际运动效果进行 分解.绳关联的情景中,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相应的速度为合速度;实际运动有两 个运动效果,一是使绳子伸长,二是使绳子转动. 3.小船过河的时间t= d ,其中v垂为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
【名师导航】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全国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整合高频突破(全套)精品课件【高分必

高频考点
-1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结点受P的拉力及两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绳子对C的拉力F1=GP=20 N。 对A、B、C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重力和支持力 以及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力,两拉力的合 力为0,整体在水平方向没有运动的趋势,故C与桌 面间的摩擦力为0,D项错误。对A用隔离法受力分 析,根据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即A、B之间没有摩擦力,所 以A项错误。对B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B受C对它 的摩擦力Ff=F=2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C的摩擦力也等于20 N,所以B项正确。对C用隔离法受力分析,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 B对它的压力、B对它的摩擦力、绳子拉力共五个力的作用,所以C 项错误。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命题热点
考题统计 命题规律
第1 讲 力与 物体 的平 衡
热点一 物 体的受力分 析及静态平 衡
热点二 共 点力作用下 物体的动态 平衡
2016Ⅰ
卷,19;2016
Ⅲ
卷,17;2017
Ⅲ卷,17
2016Ⅱ
卷,14;2017
Ⅰ卷,21
近几年高考命题点主要有:①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公式、图象。
第3 讲 力与 物体
热点二 平抛(类平 抛)运动的 规律
2012 卷,15;
2015Ⅰ卷,18; 2017Ⅰ卷,15
衡。③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及其公式、图象的综合。
④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
解、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综合。
的曲
⑤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主要以
线运 动 热点三
圆周运动 问题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摩擦力做功专题教学

功的公式的说明;W=FSCosα
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 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 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 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功的公式的说明;W=FSCosα
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个力对物体做功 的多少只取决于力的大小、位移的 大小和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的 余弦值,与物体所受其他力无关, 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的长短、 加速度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练习题解析:
解: (1)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
WF=FSCos37°=10×2×0.8J=16J Wf=fScos180°=4.2×2×(-1)J=-8.4J WG=0J WN=0J
练习题解析:
(2)物体所受合外力为 ΣF=Fcos37°-f=10×0.8N-
4.2N=3.8N 合外力所做的功为 W合
? 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静摩擦力对B作
负功!
f
B
S
V0
A
静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在外力 F作用下能保持相对静止地匀加速运动,则
? 在此过程F
A
思考题:随传送带一起运动的物体的做 功情况?
1、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下运动时, 静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练习题解析:
(3)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 ΣF=WF+Wf+WG+WN=16J+()J+0+0=7.6J 小结: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
2、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运动时, 静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练习题:
1、大小不变的力F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 式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前进了s,其中 力F做功最少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
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整 合
突 破
实 战
整合
网络要点重温
【网络构建】
【要点重温】 1.动量定理 Ft mv
2.动量守恒定律
零 0
m1v1´ m2v2´
直线
地面
3.三类碰撞的特点 守恒
4.爆炸与反冲的特点 (1)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或某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2)因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系统机械能会 增加 . (3)系统初始状态若处于静止状态,则爆炸或反冲后系统内物体速度往往方向 相 反 .
(2)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 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2v20=0,代入数据得 v1=1 m/s, 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 v2 和 v3,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2v20=m2v2+m3v3,
1 1 1 m2 v20 2 = m2 v22 + m3 v32 , 2 2 2
〚审题突破〛
解析:(1)规定向右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 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 v,斜面体的质量为 m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 恒定律得 m2v20=(m2+m3)v,
1 1 2 m2 v20 2 = (m2+m3)v +m2gh, 2 2
式中 v20=-3 m/s 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 联立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m3=20 kg.
且碰撞完成所需的时间是“第一撞”试验的两倍,求两种碰撞过程中汽车受到的
平均冲击力之比.
解析:以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汽车以 50 km/h 的速度碰撞,根据动量定理有 F1=
p 13.9 ≈ m(N) t t
汽车以 100 km/h 的速度碰撞,动量守恒有 mv=2mv′ 根据动量定理有 F2= 故
答案:24.5 J
【预测练习1】 在被誉为“中国轿车第一撞”的碰撞试验中,让汽车以50 km/h 的碰撞速度驶向质量为80 t的碰撞试验台,由于障碍物的质量足够大可视为固 定的,所以撞击使汽车的速度在碰撞的极短时间内变为零,如果让同样的汽车 以100 km/h的速度撞向未固定的与汽车同质量的物体,设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解析:甲、乙两物块(包括弹簧)组成的系统在弹簧压缩过程中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 零 , 系统动量守恒 , 选项 A正确 ;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 , 取碰撞前乙的速度方 向为正方向 ,设共同速率为 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 mv乙-mv甲=2mv,解得v=0.5 m/s,
选项B错误;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 m/s,方向与原来相同,则mv乙-mv甲=-mv甲′+ m乙v乙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v2=1 m/s, 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 不能追上小孩.
【典例2】 (2016· 全国Ⅱ卷,35)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 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 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 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 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 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1)求斜面体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
突破
热点考向一
热点考向聚焦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核心提炼】
1.恒力的冲量可应用I=Ft直接求解,变力的冲量可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2.物体动量变化是由合外力的冲量决定的,物体动能变化是由合外力的功决定的. 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 统动量守恒. (3)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
′,代入数据解得v乙′=6 m/s,可以看出两个物块的速率都增大,动能都增大,违反了 能量守恒定律;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 m/s,方向与原来相反,则mv乙-mv甲= mv甲′+m乙
v乙′,代入数据解得v乙′=-4 m/s,可以看出当碰撞后,乙的动能不变,甲的动能增加,
系统总动能增加,同样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物块甲的速率不可能达到 5 m/s,选 项C错误;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若物块甲的速率为 1 m/s,方向与原来相同,由
p mv mv´ 13.9 = ≈ m(N) t 2 t 2 t
F1 2 = . F2 1
答案:2∶1
热点考向二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核心提炼】
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初、末两个状态, 对过程的细节不予追究. 3.如果求摩擦生热问题,应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乙 -mv 甲 =-mv 甲 ′+m 乙 v乙 ′,代入数据解得 v 乙 ′=2 m/s; 若物块甲的
速率为 1 m/s,方向与原来相反,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乙-mv甲=mv甲′+m乙v乙′,代 入数据解得 v乙′=0,选项D正确.
【拓展延伸】 在“典例1”的情景中,若两个物块的质量m=2 kg,求当两物块
相Hale Waihona Puke 最近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解析: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取碰撞前乙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共同速 率为 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 mv 乙-mv 甲=2mv,解得 v=0.5 m/s,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得出 Ep=24.5 J.
1 1 1 2 m v甲2 + m v乙2 - (2m)v 2 2 2
【典例1】 (2017· 山西晋中一模)(多选)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的速度在 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于其左端,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乙以4 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AD ( 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 C.甲物块的速率可能达到5 m/s D.当甲物块的速率为1 m/s时,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2 m/s,也可能为0 ) A.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属于内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