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动性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波动性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3小题每题3分小计9分;从第4小题到第25小题每题4分小计88分;共计97分。

1、◆标准答案:D
★ 试题提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及金属逸出功决定,改变光强可以改变单位时间内到达金属的光子数,无法改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标准答案:D
★ 试题提示:碰撞后电子获得动能,由能量守恒可知光子动能减小.
3、◆标准答案:A
★ 试题详解: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计算出体温为37℃的人发出的热辐射的最长波长约为9.4×10-6m,属红外波段,因此CD两选项不可能正确.(根据常识也可确定,人体不可能发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更强的紫外线).由于λm T=常数,可知体温越高,发射的红外线波长越短.正确答案是选项A.
4、◆标准答案:D
5、◆标准答案:B
6、◆标准答案:D
7、◆标准答案:B
8、◆标准答案:C
9、◆标准答案:C
10、◆标准答案:A
11、◆标准答案:C
★ 试题提示:根据干涉条纹间距与照射光波长成正比来判断.
12、◆标准答案:C
13、◆标准答案:C
14、◆标准答案:D
15、◆标准答案:B
16、◆标准答案:A
17、◆标准答案:D
18、◆标准答案:C
19、◆标准答案:A
20、◆标准答案:C
21、◆标准答案:A
22、◆标准答案:B
23、◆标准答案:B
24、◆标准答案:D
25、◆标准答案:C
★ 试题提示:从S直接射到光屏上的光与经M反射而到达光屏的光叠加而发生干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从第26小题到第29小题每题2分小计8分;从第30小题到第31小题每题3分小计6分;从第32小题到第34小题每题4分小计12分;从第35小题到第36小题每题5分小计10分;第37小题为6分;第38小题为7分;共计49分。

26、◆标准答案:英,托马斯·杨
27、◆标准答案:暗
★ 试题提示:
28、◆标准答案:衍射
★ 试题详解:衍射
29、◆标准答案:波动
★ 试题详解:波动
30、★ 试题详解: 9.4×10-6m;红外;根据波长的范围(或频率的范围).
31、◆标准答案:波长,强度,红外线遥感
32、★ 试题详解:3∶4,4∶3
33、◆标准答案:(1)(3)(4),(2)
34、◆标准答案:干涉,伦琴射线
35、★ 试题详解: 7.5×,7.5×2.25×
36、★ 试题详解:微粒说,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几束光交叉相遇后会彼此毫无妨碍地继续向前传播
37、◆标准答案:牛顿,微粒说,一种物质微粒,惠更斯,波动说,波的
★试题详解:牛顿,微粒说,一种物质微粒,惠更斯,波动说,波的
38、★ 试题详解: 1×,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从第39小题到第40小题每题3分小计6分;从第41小题到第47小题每题4分小计28分;共计34分。

39、◆标准答案:AC
40、◆标准答案:BC
★ 试题提示:已知,形成暗条纹的条件是
,(n=0,1,2,……)当n=0,2,3,5时,可分别解出上面4
种结果.但可见光的波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关系是接近2倍,但决不可能超过2倍,因此选项AD不对.
41、◆标准答案:BD
42、◆标准答案:ACD
43、◆标准答案:AD
44、◆标准答案:BD
45、◆标准答案:BD
46、◆标准答案:AC
47、◆标准答案:BC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48小题为5分;第49小题为8分;从第50小题到第52小题每题10分小计30分;第53小题为12分;第54小题为15分;共计70分。

48、★ 试题详解: f=4×Hz;λ=433μm;v=1.732×m/s
49、★ 试题提示:薄膜干涉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肥皂泡、路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的花纹,这是因为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不同,因而同一级干涉亮纹出现在不同位置所致,这一点读者应与光的色散现象区分开来.我们也利用薄膜干涉制成许多光学仪器,如照相机的镜头、眼镜片等.另外,
利用薄膜干涉法检查光学元件表面是否平滑,其测量精度可达到米!这一点请同学们自己证明.
高考对物理光学的内容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形式多变,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完全的解释需要在大学以后才能完成,因此高考考查主要以“了解、记忆”的内容为主,但对某些问题又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必要的分析,因此就要求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产生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有足够的必备知识,同时对光的干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 试题详解:单色光射入标准样板后,在标准样板的下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光在被检验玻璃板的上表面再一次发生反射现象;a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b的上表面的反射光在a的下表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形成干涉条纹.如果待检验的玻璃板的上表面平滑,则发生干涉现象所利用的薄膜厚度均匀增加,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平行的、等间距的直线;如果被检验的玻璃板上表面有凸起或凹陷,则发生干涉现象所利用的空气薄膜的厚度不再是均匀增加,因而所形成的干涉条纹亦不再是平行的直线.由于同一级干涉条纹的所在处的膜的厚度相同,所以:若被检验的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有一凹陷,则在其上方的干涉条纹将向低级条纹弯曲;若被检验的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有一凸起,则在其上方的干涉条纹将向高级条纹弯曲.其图样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
a是一块“标准样板”,其两面均可看做是“绝对平滑”;光的干涉现象是指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时发生的叠加现象,其结果是能够看到稳定的干涉条纹.
对于干涉明条纹而言,光程差应满足:2d=kλ;
对于干涉暗条纹而言,光程差应满足:2d=(k+1)λ/2,以上两式中,d是指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在介质中所通过的路程的差值,λ是指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在介质中的波长,k的取值为:k=0,1,2…
本题中,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为a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b的上表面的反射光在a的下表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发生干涉现象的“薄膜”为a、b之间的空气膜,这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50、★ 试题详解:①由P=nhν=nhc/λ得n=Pλ/hc;②每秒钟放出的光子均匀分散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则在面积为S的部分,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为(Pλ/hc)S/4πR2=PλS/4πR2hc.
51、★ 试题详解:解:O到B的距离=R=45米=4.5,A到B的距离=2R=90米=9.
当B沿圆周走向A的过程中,A到B的距离会出现下述两组数值:
8.5、7.5、6.5、5.5、4.5、3.5、2.5、1.5、0.5;
8、7、6、5、4、3、2、.
第一组数值表示A、O到B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信号最弱收不到,共有九次.
第二组数值表示A、O到B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信号最强,共有八次.
52、★ 试题详解:①每个光子的能量,磁控管每秒产生的光子数

②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③B.D
53、★ 试题详解:(1)设从O点射入薄膜中的光线的折射角为r,
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sinr
所以折射角为:r=arcsin()=arcsin=
光在薄膜中的传播速率:v==2.12×m/s
(2)乙光在薄膜中经过的路程:s=
乙光通过薄膜所用时间:Δt=
当Δt取最大值时,对应的薄膜厚度最大
又因为·Δv≈1,所以
解出≈=1.15×m
54、★ 试题详解:①设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发出的光子数为n,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动量为p,则激光器的功率为P=nE.所以,单位时间内到达物体表面的光子总动量为
②激光束被物体表面完全反射,其单位时间内的动量改变量为
根据动量定理,激光束对物体表面的作用力为
因此,激光束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光压为
③设平板的质量为m,密度为ρ,厚度为d,面积为S1;太阳常量为J;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加速度为a,利用太阳的光压将平板送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去,必须满足条件:太阳光对平板的压力大于太阳对其的引力,结合(2)的结论,有>ma,而平板的质量m=ρdS1,所以d<2J/ cρa=1.6×10-6m.
因此,平板的厚度应小于1.6×10-6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