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共100 分。

考试时间45 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使用( 64 分)
一、基础记识: (6 小题 , 共 19 分 )
1.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霎时( shà)依偎( wèi )嫩芽( nèn)粼粼( l ín l ín)
B、瘫痪 (t ān)憔悴 (z ú)诀别 (ju é)捶打 (chu í)
C、怦怦 (p ēng)脸颊 (ji á)逮住( dǎi)攥着 (zu àn)
D、匿笑 (n ì)菡萏 (h ān)攲斜 (j í)祷告 (d ǎo)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各得奇所自做主张形影不离B.絮絮叨叨喜出望外水波粼粼
C.翻来覆去不可抗拒流转无力D.热情四溢为富不仁闻风丧胆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世纪新旧交替之际,回顾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不禁百感交集。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异想天开,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
C、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的远程教育网将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
D、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
....
人的音乐长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因为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
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下列对第一单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陈太丘与友期》中能体会到元芳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C.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语临时的意义。

D.《新月集》、《春水》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6、综合性学习:开学了,同学们在新的学校,理解了很多新朋友。

请完成(16 分)
(1) 请写出与友情相关的成语两个、。

(2)请写出与友情相关的古诗词一句:,(3)《咏雪》一文中用“”和“”来比拟大雪纷纷(4)《陈太丘与友期》出自《》,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 5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女作家,是、、。

(6)【文化长廊——名著大家读】(3 分)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手,举剑来迎。

行者随又抡棒便打。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好杀。

那罗刹女料想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无形。

这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行者”是()
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这个()(用标题形式概括)。

二、古诗文积累( 3 小题,共 33 分)
7.《 <论语 >十二章》(18 分)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2)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 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2分)
( 4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界),。

(2分)
( 5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是:,。

(2分)
(6)把“温故而知新 , 能够为师矣 . ”译成现代汉语:
( 3 分)8.古今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再写一句能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古代诗歌名句:,。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

描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

请默写出作者孟浩然其他诗歌作品中的诗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词 1 分,共 5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4)陈太丘与友期行。

()(5)友人惭,下车引之。


..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36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2 题( 12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尊君在不()(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1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
元方这个行为的看法。

( 4 分)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5 题(共 10 分)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
为如此,才
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
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
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
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
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
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不过很瘦,自然不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14.第③段主要采用了 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了人物 ____________品质,体现了 ________的家庭关系。

15.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 4 分)
(二)史生《秋天的念》,完成 16-19 。

(共 14 分)
①双腿以后,我的脾气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的雁,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
璃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的西摔向四周的
壁。

母悄悄地出去,在我看不的地方地听着我的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来,眼的,看着我。

“听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是么,母喜花,可自从我的腿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打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母扑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咱娘儿在一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叶“ 啦啦”地落。

母来了,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上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我的回答已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

她高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准准。

”“哎呀,不?几步路,有什么好准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絮絮叨叨地:“看完菊花,咱就去‘仿膳’,你小候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得那回我你去北海?你
偏那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一个⋯⋯”她忽然不了。

于“跑”和“ ”一的字儿,她比我敏
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 把她抬上,她在大口大口地吐着血。

我没想她已病成那,看着三去,也决没
想到那竟是永的。

⑥ 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候,她正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的生活。

人告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紫色的花烈而深
沉,洒洒,秋中正开得漫。

我懂得母没有完的。

妹妹也懂。


在一儿,要好好儿活⋯⋯
16、第一段中“母悄悄地出去,在我看不的地方地听着我的静。

的含理解准确的一是()( 3 分)
A、母充分体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脾气,悄悄出去,儿子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 ,地听着儿子的静。

B、母非常疼儿子,看儿子痛苦的,母忍受不了,悄悄出去,自己暗怕儿子做出“傻事” ,所以地注重着儿子的静。

C、母了解儿子的倔性格,不面儿子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了不他的自尊心,就悄悄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

D、母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

17、第 6 段中“她正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的生活”句是()( 3 分)
A 、明了母的病很危B、揭示了母不幸的命运
C 、面表了崇高的母D、揭示了母性格形成的主要原
18、要分析文中;两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①窗外的叶“ 啦啦”地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紫色的花烈而深沉,洒洒,秋中正开得漫。

答:①

19、篇小的主旨是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