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48
49
三、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50
51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一、横纹肌 (一)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52
53
(二)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54
55
肌丝的分子组成
56
(三)收缩过程
57
58
59
60
(四)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61
(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1、概念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前负荷 后负荷 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
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33
极化的概念
34
二、动作电位 (一)概念: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
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就 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 位的波动成为动作电位。 (二)现象:
35
36
(三)产生机制 上升支: Na+内流(达到平衡电位) 下降支: K+外流 后电位:钠-钾泵活动
8
3、细胞膜可以看成是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 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但其流动 性受多种因素限制。
9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单纯扩散 1、概念:脂溶性的小分子在细胞膜两侧 由 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2、转运对象:脂溶性的小分子 3、特点:高到低,不耗能 4、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膜的通透性
17
18
K+电位门通道
19
20
3 原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是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物
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的过程。 对象:带电离子(Na+、K+、Ca2+) 特点: 低到高,耗能, 中介:离子泵
21
22
4、继发性主动转运 特点:需耗能、能量来自膜两侧的浓度差 中介体:转运体 分类:同相主动转运、异相主动转运
67
68
12
13
2、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特点:有一定特异性,但没有载体严格;可
以处于开放或关闭的不同功能状态,其 通透性变化快。(门控通道) 区别:①中介不同②速度不同③通道有离 子选择性
14
15
16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体内存在不少能感受机械性刺激并引
致细胞功能改变的细胞。如内耳毛细胞顶部的听毛在 受到切和力的作用产生弯曲时,毛细胞会出现暂短的 感受器电位,这也是一种跨膜信号转换,即外来机械 性信号通过某种结构内的过程,引起细胞的跨膜电位 变化。据精细观察,从听毛受力而致听毛根部所在膜 的变形,到该处膜出现跨膜离子移动之间,只有极短 的潜伏期,因而推测可能是膜的局部变形或牵引,直 接激活了附近膜中的机械门控通道。 )
7
目前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可归纳如下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 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 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 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
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 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的分布 的不对称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细胞膜 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62
63
2、具体的影响因素 ①前负荷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初
长度越长,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越多,肌肉收 缩越强。当肌肉收缩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为最 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 ) ②后负荷 ③肌肉的收缩能力(肌肉收缩能力决定肌肉收 缩效能的内在特性) ④收缩的总合(刺激频率的影响)
64
65
66
10
11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1)概念: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
在载体蛋白的的帮助下,在细胞膜两侧由浓度 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2)转运对象: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很小的 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3)特点:高到低、不耗能、饱和现象、结构 特异性、竞争抑制性
液相入胞
吞饮
受体介导 29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概念: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
态)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 (二)现象
30
枪乌鰂
31
(三)产生机制 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同(离子基础) 2、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3、钠-钾泵活动的水平对静息电位也有
5
6
(二)细胞膜的主要作用 1) 脂质双分子层:屏障作用
磷脂: >70% 胆固醇:<30% 鞘脂: 少量 2) 细胞膜蛋白: 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转运或转化有关 表面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 整合蛋白质(integrated protein) 3) 细胞膜糖类: 单糖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可作为“分子语言” 起识别作用
23
24
(三)、出胞和入胞 对象: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出胞:胞质内的大分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
式排出细胞的过程。(激素的分 泌、消化液的分泌、神经末梢的递 质释放等)
25
26
吞噬
27

吞饮 液相入胞 受体介导入胞
28
单纯扩散
被动转运
载体介导


易化扩散


原发性
主动转运 继发性
出胞
入胞
通道介导
吞噬
37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8
膜片钳技术
39
40
(四)产生条件 1、几个概念
兴奋性 :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 能为机体、组织或细胞感受到的环境变化。
(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性) 反应 :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
(兴奋=动作电位 抑制) 阈强度 : 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举例) 阈刺激: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 阈电位
41
2、动作电位产生条件 细胞膜两侧必须达到阈电位。
42
3、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②不衰减传导③一旦产生后,会 沿着细胞膜传导整个细胞,结果使整个 细胞都兴奋。
43
全或无现象
44
4、局部电位的特点 ①非全或无②小范围传导 ③总和(时间、空间)
45
46
5、动作电位传导方式 ①肌纤维或无髓鞘神经 ② 有髓鞘的跳跃式传导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2
细 胞 的 整 体 结 构
3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 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一)结构
4
液态镶嵌模型
脂质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蛋白 细胞膜的糖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