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黄宏伟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使用生物制剂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使用生物制剂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同样使用生物制剂的基础上增加以功能锻炼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用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状态和睡眠质量,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如疼痛、脊柱活动度及炎症因子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实验组BASFI分、PSQI总分均小于对照组,疼痛指数、脊柱活动度指标及炎症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脊柱活动度、反映病情的炎症指标和睡眠质量有显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增加依从性.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019)002
【总页数】4页(P40-43)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生物制剂;综合护理
【作者】黄宏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南通,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免疫遗传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同时可累及外周关节,尤以下肢单关节多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晨僵,尤以夜间痛及静息痛为明显,活动后可缓解。
AS病情反复发作,急性期及缓解期交替
进行,最终可进展为脊柱及外周关节强直、畸形,导致运动受限,功能丧失,致残率较高,目前仍无根治手段,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骨髓炎症、缓解症状、阻止骨质破坏、保护关节功能、防止出现畸形。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使用, AS的预后
大为改善。
功能锻炼是AS治疗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1-3], 但也是临床薄弱环节,往往不被病患重视。
因此,教育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是临床护理工作新的突破点。
本研究针对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AS患者进行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突破心理、疼痛等方面的障碍,亲身感受到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协助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收--------------------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AS患者共计86例。
纳入标准: ① 符合2010年ASAS/EULAR修订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S)分类标准[4]中的确诊条件; ② 能定期复诊,思维正常,初中以上文化; ③ 住院期间完成筛查使用生物制剂TNF-a拮抗剂益赛普治疗。
排除标准: ① 患其他严重躯体疾
病者; ② 重度睡眠障碍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
对
照组中,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29.67±9.56)岁,平均病程(3.85±2.92)年;实验组中,男41例,女5例,平均年龄(28.66±9.11)岁,平均病程(4.05±3.47)年。
治疗前根据毕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量表(BASDAI)和功能性指数量表(BASFI)测评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
2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生物制剂药物TNF-a拮抗剂益赛普25 mg 皮下注射2 周足量
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入院后发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手册》,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姿势,讲解并演示美国国家强直性脊柱炎协和推荐的锻炼体操(NASS体操)[5-7],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1 心理护理:予AS疾病知识教育,指定病区示教室为知识教育场所,由受
过培训的AS教育护士采用幻灯授课方式对患者进行知识教育。
首先,护理人员应使患者正确了解疾病的自然过程,纠正过高期望值,避免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并使患者正视疾病的存在,了解治疗目的,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与信心。
同时,正确介绍功能锻炼知识,加强教育,明确AS治疗过程中“三分药物七分锻炼”的重要性,告知药物可控制炎症阻止病情进展,但关节功能的改善与保持则需要长期规律的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接受功能锻炼的理念,同时确立坚持的信念。
此外,指导护士对患者要充满同情心与爱心,提高亲和力,获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
1.3.2 生活护理: ① 体位护理[8-9]。
患者入院后,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站立时尽量挺胸、收腹,避免驼背姿势;坐位时尽量挺直腰板;写字时椅子要低,桌子要高;颈枕位或去枕睡眠,睡硬板床,仰卧,避免长时间弯腰,减少负重; ② 生物制剂使用管理。
向患者讲解益赛普的药理作用机制、用法、常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加强依从性教育,嘱足量足疗程使用生物制剂,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 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警惕皮下注射部位过敏,治疗期间易并发感染,尤其是非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感染等。
1.3.3 功能锻炼护理[10-12]: ① 膝胸运动。
双手抱一侧膝部慢慢地尽量拉向胸前,持续数秒后恢复原位,换另一侧,重复至僵硬感消失,可增加髋关节活动度; ② 猫背运动。
趴跪如猫状,低头尽量放松,同时弓背如弓形,充分拉伸背部,恢复原位;塌背伸头抬臀,尽量拉伸,重复数次,可增加脊柱的活动度; ③ 扩胸运动。
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做深呼吸运动,双前臂内屈平胸左右运动。
外展
运动可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扩胸运动可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④ 小燕飞。
双手、双膝支撑于床上,抬左( 右) 手向前探的同时,向后最大限度踢右(左)腿,可提高平衡性及四肢协调性,增强肩、腰、臀部肌群的力量; ⑤ 侧体运动。
举左臂贴左耳,右手贴右腰,向左侧体。
相反方向重复以上运动,通过腰部、髋关节周围肌群、侧腹壁的活动,提高腰椎活动度。
以上动作锻炼频率为15 min/次, 2次/d。
方案需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应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1.3.4 疼痛护理:中度以上疼痛时,在临床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行对症处理的
同时,可结合物理手段辅助治疗。
帮助患者采用放松技巧( 轻松呼吸,肌肉放松)、分散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到体内或体外) 和聚焦疼痛3种方法,减轻疼痛。
告知患
者急性期疼痛可通过正规治疗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尤其是生物制剂使用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疼痛剧烈,需要控制功能锻炼的幅度及强度。
而缓解期轻微疼痛属正常反应,应保持对治疗的信心,坚持功能锻炼,只要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5 出院指导和电话(网络)随访:出院时,发放出院指导资料及功能锻炼操视频,告知患者及家属门诊定期随访,遵医嘱调整用药,坚持门诊复查评估病情,长期坚持功能锻炼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病区护士在患者出院2周内进行电话回访,
及时了解患者功能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改进方法。
另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组织每月1次健康宣教讲座,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相互监督,坚持长期功能锻炼。
1.4.1 关节功能状态评估:使用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进行关节功能状态评估[13-14]。
该量表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1分, 0分为轻易做到, 10
分为完全做不到。
10个问题得分的平均值为BASFI评分。
1.4.2 疼痛程度评估: ① 总体疼痛程度,以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不痛, 10分为不能忍受的疼痛; ② 夜间痛评分(4级评分), 0分为总体上无疼痛; 1分
为有时有疼痛; 2分为经常的疼痛或断断续续疼痛, 通常影响睡眠; 3分为夜间持续
疼痛,明显干扰睡眠; ③ 脊柱痛评分(5级评分), 0分为严格的触诊和叩诊无疼痛; 1分为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有轻度疼痛; 2分为触诊和叩诊或活动时有中度疼痛; 3分为轻度触诊和叩诊时或活动时有疼痛,并有中度到重度的活动受限; 4分为轻度触
诊和叩诊时及脊柱基本不动时也有不能耐受的疼痛。
1.4.3 睡眠质量评估: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
该量表由7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按0~3分评分,各部分评分之和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4 脊柱活动度评分: ① 枕墙距。
站立时臀及足跟靠墙, 头与墙之间的距离, 正
常为0 cm; ② Schober′s征。
患者站直,取髂棘水平线与脊柱的交点为0点,向
上量10 cm做一标记,再从0点向下量5 cm 做一标记,两标记之间距离为15 cm, 弯腰测两标记之间的距离,若增加<4 cm为异, ≥19 cm为正常, <19 cm为
异常; ③ 指地距:正常应<0。
1.4.5 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2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实验组及对照组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分、关节功能指数BASFI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在平均治疗15 d后,2组关节功能评估指数、睡眠质
量评分、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指标及脊柱活动度指标均有改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2组比较,实验组上述指数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
结果提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综合护
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脊柱活动程度、关节功能状态及睡眠质量更加有效。
见表1、表2。
2组患者在平均治疗15 d后,2组实验室指标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有改善,差异
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2组比较,实验组血沉及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果提示实验组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
善更加显著,见表3。
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变常自下而上由最初的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13]。
该疾病易累及青壮年男性,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普遍约在40岁以后病情进展缓慢。
AS患者因疼痛等病情反复容易导致情绪烦躁,情感悲观,最终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本研究针对使用生物制剂益赛普的患者,实验组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该组各项指标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以功能锻炼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干预在AS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信心,增强患者参与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体位护理可纠正患者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及体位,能够预防脊柱畸形;疼痛护理可消除患者因怕疼痛不愿锻炼或是怕疼痛锻炼会加重病情而不敢坚持;做好用药护理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依从性,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核心的关节功能锻炼,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可以维持胸廓、颈椎及腰椎的活动度,保持脊柱的灵活性,维持肢体的运动功能,有效防止或减轻肢体因废用而致肌肉萎缩, 延缓或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衰退和残疾程度,使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15-17]。
【相关文献】
[1] 李薇, 方蘅英, 戈兰, 等.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康复运动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 9(10) : 2707.
[2] 邓秀芝.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 26(10): 99.
[3] 葛伟, 王双双, 张慧, 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3): 1466.
[4] J Braun, R van den Berg, X Baraliakos, et al.2010 update of the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Ann Rheum Dis, 2011, 70(2): 896.
[5] 陈庭瑞, 陈超, 蓝文锐, 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廓活动度与脊柱运动能力的关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2(18): 1155.
[6] 刘淑真, 张燕玲. 舒适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影响[J]. 吉林医学, 2013, 34(17): 3456.
[7] 魏艳林, 吉洁若. 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临床应用现状[J]. 新医学, 2012, 42(3): 208.
[8] 张金霞. 健康教育在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8): 135.
[9] 汤素华, 俞淑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 82.
[10] 李杨, 孙红霞, 马咏梅. 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 35(6): 444.
[11] 田亚军, 王学红, 赵丹.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干预[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1): 112.
[12] 廖月霞, 张育, 田玮, 等.健康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6): 67.
[13] 张正宇, 周磊, 高泉. 幼年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比较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7(1): 71.
[14] Uhrin Z, Kuzis S, Ward M.Exercise and changes in health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 160(19): 2969.
[15] Claudepierre P, Flipo R M, Sibilia J, et al. Patient knowledge of their disease: a French multicenter stud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Joint bone spine, 2004, 71(6): 550. [16] 张红, 黄琼, 邱懿, 等. 疼痛管理培训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15): 634.
[17] 王桂芳, 韩光香, 李美艳. 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10):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