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专题10第1节Ⅱ.学——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
学——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文主旨]该文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分别论证了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诗歌、小说、散文及戏剧发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内在根源。
[论证特点] 作者观点明确,论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理论张力。
①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②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③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
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①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②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③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④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⑤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
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⑥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第一段:具体写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
展和变化.
·第①句指明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
·第②句提出语言变迁的重要作用。
·第③句具体介绍不同时代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第二段: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评价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
·第①句指出要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第②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确立白话语言方式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第③句指出要重新认识丢弃文言文的态度和做法.
·第④句反思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第⑤句具体指出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文言的重要性。
·第⑥句再次强调文言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3.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3分)
1.【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应考思路】首先,找到选项在原文所在的信息区.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③句第一个分句;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③句第二个分句;C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第④句;D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第①句。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如A项说法颠倒了先后顺序,原文说“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
(比对关系)B项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第一段“‘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
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可以体现。
C项张冠李戴,原文为“新文化运动提倡者”“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并没有说“‘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
D项,“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中“最重要"本文没有体现.(比对词语)
【答案】B
2.【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应考思路】首先,通读全文,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文章第一段讲的是“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第二段是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评价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
其次,对上述所列出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概括成文章标题。
综合全文内容,可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
A、D两项只说了“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缩小了范围。
B项没有涉及“语言变迁”,概括不全面。
所以选项C 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
【答案】C
3.【考点】本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应考思路】首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信息。
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作用,在文章第二段中可以找到的关键信息是:“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文章最后一句:“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这也是关键信息.
其次,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进行概括,得出答案要点。
由文章第二段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文言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
由文章最后一句的信息可以看出,文言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答案】①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
②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