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五、滑动摩擦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摩擦力》。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建构过程,所以我把经历,建构四个字作为核心来实行教学设计。
整个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流程,下边,我将为大家一一解读。
一、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这个节是人教版第八章第三节,安排在相对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之后,是前边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同时,摩擦力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有丰富的体验和感性理解,所以,本节用来安排学生经历探究的基本流程,同时渗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物理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我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是很强,思维训练有点不到位,所以,教学目标就强调了经历探究过程和思维训练,同时渗透勤动手的价值观教育。
这是我的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天然的学习动力。
所以,我设计了挑战不可能活动,让学生上台挑战,谁能用一根手指用毛巾将字典提起来。
学生踊跃参与,但基本都没有成功,当老师成功做到时,下边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下边我来展示:
学生沉醉,惊奇之时,引导学生思考,“书和毛巾之间存有着什么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摩擦力
2、体验摩擦,建构定义:
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的产生呢?同学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实行探索,然后给摩擦力下一个定义呢?
出示活动:我给摩擦下定义
活动分三步
第一步,让学生按照步骤实行体验摩擦力的活动,并提示学生观察重点,,○1有没有摩擦力的产生?○2书和刷毛的位置关系。
○3刷毛的方向
第二步,对书和刷毛的位置关系,与是否产生摩擦力结合实行分析,判断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对刷毛方向实行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第三步,通过提炼关键词,最后总结出定义
关键词: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防碍等
摩擦力的定义比较难理解,我的突破办法是:
从活动体验,建立感性理解------到现象比较,分析-----到关键词提炼-------到概念建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3、如何测摩擦力?
概念建立后,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测摩擦力?让学生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通常的认知水平是能知道用测力计拉物体实行测量。
但不清楚测力计示数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所以,紧接着追问,测力计示数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吗?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实行突破:A、物体在水平方向受什么力?
B、拉力不等于摩擦力物体会如何运动?
C、拉力等于摩擦力会如何运动?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拉动物体才能让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
设计意图是:从认知冲突---------逻辑分析-------解决疑惑。
读数困惑?
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在桌子上实测一下摩擦力,实行体验。
让学生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情况。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读数有什么困难吗?你觉得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提出匀速拉动的方案。
同时能够建议学生保持木块不动拉动下边的木板试一试。
整个思路是:
推测没有匀速拉动-------匀速拉动(给出匀速电机,并实验-------疑问-- 提示改变电压能够改变电机拉动速度)
试一试------拉动下边的物体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流程。
4、猜想方法教育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必须加以规范引导。
从一个实例入手。
同学们有没有推过箱子呢?推箱子时箱子越重阻力越大吗?引导学生从推箱子中构建猜想流程:
生活场景------ 变化因素------------摩擦力大小
推箱子---------重力(压力)大-------摩擦力大
重力(压力)小------摩擦力小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相关。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摩擦力存有的场景,并根据上述思路实行有效猜想。
设计意图是:猜想方法教育------引领示范----自我猜想训练
5、实验探究设计
根据猜想,设计探究悬赏榜。
A、通过悬赏榜的形式让学生认领探究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摩擦力测量原理
器材选择
悬赏报告实验单如图所示实验过程设计
数据记录
数据分析
设计意图是:a、通过报告单从宏观上建立起实验设计流程
b、从微观上梳理探究设计思路与细节
c、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B、让学生选择桌上的器材实行合作探究
器材有:铝板、木板、匀速电机、测力计、铁块、钩码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水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本实验的创新改进是:采用匀速电机拉动铁块,测力计读数稳定。
改变电压能够轻松改变铁块的运动速度,从而探究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这是实物,请看视频。
C、让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数据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分享交流,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水平。
这是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展示跟结论。
6、实验释疑解惑
学生有一个错误的理解,重力大就是压力大,所以对重力与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分不清。
我通过实验来说明。
器材:台秤、铁盒子、砂纸、测力计、气球、细沙
台秤是测质量的。
当我用手压台秤面时,它的示数会变化,如果我们不看单位,我们能够简单的用台秤示数的大小来反应台秤所受到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
A、将一个铁盒子放在台秤的砂纸上,读出台秤示数,拉动砂纸,用
测力计测出摩擦力。
B、将气球挂在铁盒子上,读出台秤示数,拉动砂纸,用测力计测出
摩擦力。
C、将细沙倒入铁盒子,让台秤示数恢复到第一次示数,拉动砂纸,
用测力计测出摩擦力。
设计意图是:通过实验,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培养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7、回归生活,加深知识应用
滑冰的时候我们希望摩擦力更小些,下雪时开车我们却希望摩擦力更大一些。
那
么,怎样改变摩擦力呢?
从实验结论分析
给出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分析通过什么方式我从三个层次对学生实行引导改变了摩擦力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摩擦
力的方法
其中,学生对使两个接触面分开影响摩擦力比较抽象,所以我设计制作了光盘气垫船,来加深理解使用。
这是实物展示,请看视频。
设计意图是: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让物理回归生活,将学生的目光引到更广阔的空间。
7、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下观察自行车,写出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力的知识,分别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写出如果没有摩擦,生活中哪些场景将会发生变化,写出三种场景。
设计意图是:深化知识使用,巩固知识,让物理更有生活味道。
这是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是,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理解和设计,,请各位评委多多协助。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事事如意。
摩擦力说课稿
酒后一中
林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