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论文】《智慧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创新应用与效果研究》结题报告
《智慧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创新应用与效果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慧教学平台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家校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升了教育合作效果。
文章还分析了智慧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推广策略,包括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教师培训与技能提升以及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等方面。
文章强调,智慧教学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家校共育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智慧教学技术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不足,如技术普及度不够、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包括深化智慧教学应用、创新家校合作机制以及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等。
总体而言,本文探讨了智慧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应用现状、推广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章引言与背景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深入探讨智慧教学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其核心目的与深远意义。
这一技术的引入,旨在显著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并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运用智慧教学技术,我们可以有效打破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壁垒,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助力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不仅如此,智慧教学技术在家校共育方面亦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平台,智慧教学技术能够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教育信息的即时共享,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参与度,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教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推动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理念,智慧教学技术能够提升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开展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如何将传统的家庭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下一代。
二、实验内容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我们参考了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制定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了学习计划、培养兴趣爱好的计划、品德教育计划等,全面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注重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建设,在家中创造了和谐、尊重、关爱的氛围,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3. 父母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鼓励父母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
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指导孩子的成长。
4. 注重科技的应用:我们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我们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与学校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并定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对接。
三、实验成果通过这次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孩子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在实验期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父母的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更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发展:通过制定培养兴趣爱好的计划,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兴趣爱好,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锻炼。
3. 孩子的品德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注重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孩子们的品德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家校共育”模式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分为两个部分:周一至周五在学校生活,周六至周日则在家中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学校教育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而家庭教育则千差万别。
因此,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家校共育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在我们的学校中,大多数家长都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们可以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家庭中不断地接受教育。
在《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了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这表明了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方面起着启蒙和培养作用,是学校及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不仅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家校共育模式的必要条件。
我们相信,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学生将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共同育人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避免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完整。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开设家长社团课堂,让家长进入课堂,利用自身特长和行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课程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达到共育的目的。
XXX认为,制定符合本国、本地区和各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质量框架,并进行不同的实践,是制订质量标准的重要原则。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3篇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3篇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篇一:科研中成长,实践里圆梦——我们的科研小总结关键词:学生科研教师梦团队协作成果满意项目概述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
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
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
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
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
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
农村小学家校互动教育的研究
农村⼩学家校互动教育的研究农村⼩学家校互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先是家庭的⾼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的努⼒,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和谐的全⾯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致的配合。
家校互动的教育策略的研究是针对现在学校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互相脱节的问题提出的,是指作为影响学⽣发展的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作⽤和相互影响,适合家庭教育时代特点的新课题。
第⼀,家庭教育观念的变⾰性与传统性并存。
家庭教育观念的变⾰缘于社会现实之变⾰。
与现实社会相应的家庭教育观念包含有许多现代的、民主的、改⾰的先进成分,诸如注重⼦⼥全⾯发展的⼈才观、尊重⼦⼥的⼈格和⽀持⼦⼥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适应时代潮流的投资⼦⼥智⼒发展观等。
但也应看到,长期以来的家庭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变⾰难以也不可能彻底,故⽽家庭教育在今天呈现出变⾰性与传统性并存的特点。
第⼆,家庭教育问题的复杂性突出。
今天家庭教育的三⼤变化显现出问题的复杂性。
⼀是家长的⼼态变化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突出。
独⽣⼦⼥的唯⼀性,使这代家长对孩⼦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承受过的苦难,则转化为强烈的补偿⼼理和惧怕⼼理,对孩⼦的培养表现出过⾼的期望、过分的关⼼、过多的呵护,使这代孩⼦普遍出现⽆情、⽆能、⽆责任感。
⼆是孩⼦的成长环境出现不良变化。
今天⼤多数孩⼦⽣活的环境已由过去的“⼉童世界”转化为“成⼈世界”,成⼈对孩⼦的影响在加⼤,孩⼦对成⼈的依恋⼼理在加⼤,同时孩⼦与成⼈的⽭盾也在加⼤。
三是孩⼦⽣活内容的变化导致不健康⼼理的形成。
今天的孩⼦,是中国第⼀批在电视机前长⼤的孩⼦,与⽗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
慢慢地,孩⼦向成⼈关闭了⼼灵⼤门,形成了不健康的⼼理。
同时,不少家长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孩⼦需要施教,存在较多误区和过失。
《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一、开展实验的目的意义: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存在着家长或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或缺乏家庭责任感,养而不教、出轨离异,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当然更有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带来的家庭问题。
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本课题旨在加强对小学家庭教育的研究,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家庭教育及指导,使其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识、现代价值观已迅速深入孩子的思想。
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当今,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观念先进教育条件优裕但方法单一落后,家庭教育方法等同于学校教育方法等等。
其中,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为此,我校以“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在家庭运用中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实验方法:1、调查研究法: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课题成果调查。
2、文献资料法:网上查阅资料、阅读家庭教育书籍。
3、行动研究法:将家庭成功教育策略应用于家庭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来总结规律,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
4、案例研究法:通过运用人本主义和激励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力求探究家庭成功教育普遍规律。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的提出: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为零,满盘皆输。
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区教育是平台⼀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络,构建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标。
2、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活越来越紧张,家长及⽼师沟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上书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式的严重不⾜,导致学⽣发展出现种种问题。
我们现在注意到:⼀⽅⾯学校与学⽣家长之间的⽭盾越来越多,有的甚⾄发⽣严重冲突。
严重影响和⼲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另⼀⽅⾯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问题学⽣越来越多,我们常听到⽼师说,现在的学⽣越来越不好教。
有的学⽣还产⽣⼀些过激的⾏为,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的损失,家校之间不和谐的局⾯还常有发⽣……。
因此,加快家校共建步伐在共建和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的价值与⽬标:1、理论价值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法,并进⾏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2、实践价值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动⼒,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的教育效能;有利于促进学⽣各⽅⾯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家庭和学校作为学⽣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量,形成合⼒,相互⽀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1、背景依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完整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单位:承留二中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
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
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5篇课题结题报告,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课题结题报告篇一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整体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是:(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并进行推广。
(2)切实转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培养一批转化后进生的优秀教师,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2、理论基础: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这就要求学校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提出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象一个组织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
”我国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加上电视节目的泛滥、电脑的普及,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交流、与亲友交往、与邻居相伴的机会。
另外,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长的血缘权威、经济权威与教师的学术权威、榜样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动听的乐章,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
小学家校共育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家校共育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适性教育”下的家长学校新样态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I)构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家校共育课程。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选树优秀家委会典型命名“五星级家委会”,依托年级、校级家委会,充分发挥优秀家长、志愿者典型带动作用,评选“书香家庭”“向阳花”妈妈,“长城”爸爸。
(2)涵育“家校共育项目组”引领的家庭教育师资团队。
通过“家校共育项目组”的项目建设和与某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逐步建立专业化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阳光家校共育资源库,不断提升我校家校共育质量和水平。
(3)建立家校监督机制。
选择在班级有威信,善于沟通的家长担任家校工作监督舆情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应对班级舆论层面进行监督,对教师师德师风、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书籍、论文、著作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家长学校建设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对课题研究方向的科学认知。
依托实践经验及大量文献查阅,了解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架构家长学校的课程结构,以及有效的实施方法。
(2)行动研究法:采取联合教研、范例研讨、并行推进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教研、家长学校课程建设,让家庭教育指导师老师在思考、行动、研究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开发能力。
(3)问卷调查法:广泛调查家长和学生各方面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了解家长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评估对课程的需求程度,进行改进、调整。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改进教学行为,形成家长学校教育资源,提炼项目成果。
研究结论:(一)价值引领,搭建了一座家校同心立交桥。
学校在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在每学年初的家长开学典礼上,校长都会亲自讲授“入学第一课”,到学校家长开放日逐班巡讲,解读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再到开展阳光之声教师论坛讲述适性教育故事。
通过一次次的宣讲行动,从价值理念上引领家长学校整体发展,让家长逐渐成为“适性教育”的同行者和助力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一、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一)、探究出了一些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1、调查收集资料,剖析家长素养,建立家校档案,科学制定计划。
我们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会,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摸清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家长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制定计划。
2、充分了解学生家庭实际,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
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摸排,理出家庭类型,如单亲的,离婚的,外出打工的,常年在家或不在家的,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
要求家长做到了“五“个一:每周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次;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重大节日和孩子团聚一次。
我们老师做到每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四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这样使家校互动在跨越时空的情况下运作起来。
3、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对学员进行学习培训。
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家长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授课内容和计划,每学期给家长学校学员上两次课。
4、征订教材自修学习。
鼓励家长自愿征订《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和《家教周报》作为家长学校教材。
5、家庭学校密切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1)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员名册。
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
(2)开展教学开放日,密切和家长沟通。
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教师给家长授课,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校指导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学校指导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农垦中学课题组郭小慜崔立坤一、课题提出子不教,父之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这些话语一再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何其重要!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
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
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走出成长的烦恼。
遇到具体问题时,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交往时时处处都有,难道与“贴心小夹袄”的沟通还会有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可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太多时候是频繁地进行“沟”,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没有“通”。
父母强烈的爱反而让孩子感到厌倦、逆反,甚至是拒绝学习,逃出家门,更为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已经意识到家长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在某学校进行的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家长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出这样几个特点:1、多数家长,特别是父亲能较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健康的重要性;2、多数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如粗暴型、溺爱型、放任型、不稳定型等;3、多数家长对家庭教育感到迷茫与苦恼,且能自发地去寻求一些对策,但效果不明显,内心深处迫切渴望得到正确的指导。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如何让亲子互相信任、无话不谈?学生受教育多数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对于住校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更是要多于家庭时间,要使中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除了家长和孩子本身的努力之外,学校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很重的角色,恰如一座桥梁,架起的是双方亲密无间的往来。
家校携手共创和谐教育结题报告和论文
家校携手共创和谐教育————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
目前,年青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溺爱、包办,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坏毛病;另一种则是粗暴、放任,到犯了错误就用棍棒解决问题。
家长应如何与学校沟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互补功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我认为关键是家校教育要同步和谐。
二、研究过程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反复地思索,除了平时的工作实践之外,我还着重加强自身理论素质及工作成效的提高,为了使课题实验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不断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家庭与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论》、《家教论坛》、《教育论坛》、《素质教育丛书》等,另外我还经常上网查阅有关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
把一些我认为是精华的部分认真摘录下来,反复学习,仔细推敲,并及时付诸于教学实践,通过工作实践,再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的地方,再向有这方面专长的老师请教,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三、通过理论和实践找出家校携手共创和谐教育的具体措施一件成功的事情往往是由问题中得到解决的,而理论性的知识则是行动的指南。
要想达到家校同步和谐教育,就必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好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办法:1、及时进行家访,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和家长的个人素质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家访活动,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及了解,也使教师的学校教育与家长的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与每名学生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学生和家长的朋友,并让他们以此为起点,确定一个目标,努力塑造一个新的我。
经常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心得和方法,经常和他们聊一些生活之事,让自己成为家长的朋友。
和家长一起给孩子定下了目标,对一些学困生,或特殊学生,每个星期和家长通电话,平时有什么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制定奖励与惩罚的办法,与家长达成默契,在学习,教育上和家长达成共识。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
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
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之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一、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一)、探究出了一些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1、调查收集资料,剖析家长素养,建立家校档案,科学制定计划。
我们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会,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摸清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家长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制定计划。
2、充分了解学生家庭实际,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
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摸排,理出家庭类型,如单亲的,离婚的,外出打工的,常年在家或不在家的,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
要求家长做到了“五“个一:每周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次;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重大节日和孩子团聚一次。
我们老师做到每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四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这样使家校互动在跨越时空的情况下运作起来。
3、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对学员进行学习培训。
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家长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授课内容和计划,每学期给家长学校学员上两次课。
4、征订教材自修学习。
鼓励家长自愿征订《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和《家教周报》作为家长学校教材。
5、家庭学校密切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1)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员名册。
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
(2)开展教学开放日,密切和家长沟通。
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教师给家长授课,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生家庭教育合作实施报告
学生家庭教育合作实施报告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学生家庭教育合作模式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家庭教育合作实施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该工作的实施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二、实施内容1. 家校互动平台的搭建为了加强学生家庭教育合作,我们建立了家校互动平台。
通过该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园动态以及学生的学业表现。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家庭教育信息传达给家长,并进行教育交流和互动。
2. 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为了提高家长们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水平,我们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希望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支持。
3. 家访工作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我们积极开展家访工作。
通过家访,我们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教育需求。
同时,也可以通过家访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家校协作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与合作,我们定期组织家校协作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亲子课堂、亲子运动会等,旨在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加强学生家庭教育的合作氛围。
三、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合作实施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家校互动平台的搭建,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更加全面。
2. 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3. 家访工作的实施,增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效解决了一些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4. 家校协作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营造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改进意见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家庭教育合作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2. 家庭教育讲座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家庭与学校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素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家庭与学校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素质的研究单位: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心校课题负责人:钟磊报告执笔人:钟磊、杨海健“家庭与学校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素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力、品质低下。
其实,无论家长也好,教师也罢,都想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一名全材,只不过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好的途径。
报载,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家庭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权重已由50年代的40%,上升到90年代的90%以上。
大量的信息输入学校,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就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两大共同的特点:(1)针对性和盲目性。
家长、老师都关心学生的成长,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但由于朝夕相处,有时对缺点也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2)权威性和和弥散性。
由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和经济上的依赖,由于班级这一特定的集体教育形式,家长和老师的权威性不仅有号召力,而且有感染力。
又由于家庭这一社会结构的自身特点和学校教育的自身局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有弥散性,有些孩子就是不听父母或老师的话,而如果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正可以扬长避短。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掌握学生在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现状,使得我们的培养有的放矢。
2、通过对家长的教育使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从中配合教师搞好家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全体学生在习惯、能力、品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个别学生有一技之长。
三、研究的原则家庭与学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理论,根据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所谓家庭与学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就是依据学生的习惯、能力、品质的不同,通过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使得孩子各方面的素质有所提高。
主要从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对家长的家教指导及对孩子的培养评价等几个阶段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单位:承留二中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
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
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教育事业。
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研究基础:随着农村人口变化,我校未成年人家长的层次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广大家长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有较强的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相对学历层次较低、教育能力较弱、教育方法匮乏,只想望子成龙,办法却苍白无力。
所以,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工作搞得扎扎实实,为课题的确立与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课题组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多次外出学习和考察,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思想和业务都过硬的行政领导,有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老师,都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我校经常为家长进行关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辅导培训。
如: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安全问题、网吧问题等,用不定期地订阅报纸、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对家长如何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参考。
我校已经开展的家校联手做教育的工作有:家长学校、校讯通、定期家访、《家校读本》、全员家访、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QQ群等,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依据(一)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就教学抓教学不可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当前多数教学问题其实质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根本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使教育和教学出现很多矛盾、冲突,无法统一起来,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则着眼于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育和教学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促进教师和家长育人观念的转变,并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科研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和有较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群体,强强联手,形成教育合力。
3、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介、通道和桥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学校只有重视学生、家长、老师素质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教育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因而至关重要,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但应该看到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策略的研究必定会引导人们走出教育误区,这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人才。
4、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教育问题比较尖锐,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恶性案件时有出现,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为突破口,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构建和谐校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理论价值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为基础,以提高每一个家庭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当代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主线: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创造“互相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给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与学校同步协力,这是当代的家长所必须做到的。
只有家校合作,同步协力,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课题研究实施,将促进教师和家长不断反思,从理论上促进教师和家长观念和育人方法的转变;进一步总结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策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
从而进一步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三)理论依据1、学校教育理论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育”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只有重视了学校教育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处,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
2、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达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
3、策略理论凡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教育艺术等都属于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应用水平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策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4、整合理论运用系统原理和系统论观点,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各种联系及其规律进行系统考察和辨证分析,找出合乎目的并能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案,使不同要素有机结合即整合。
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达到互补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一)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七——九年级教育期间。
(二)学校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德育活动等,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系列活动。
(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四)有机结合:教育界引用“有机结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
(五)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六)整合策略:本课题中的整合策略是指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的一系列方法手段、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理论假设我们认为初中阶段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合策略的研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学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校教育的方法;二是家长必须具有基本的家庭教育能力;三是教师、家长都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如果在初中阶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地整合起来,就会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局限,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素质教育也落到实处,青少年品德不良现象、心理不健康现象将逐渐减少。
(二)研究目标1. 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