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语文试题(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B.荧光/坟茔千载难逢/载歌载舞羌管/无恙C.巷陌/巷道鲈鱼堪脍/人文荟萃关卡/卡片D.数轴/压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烽火/峰峦解析:A项,qiàn/zàn,huàng/huǎn g,qiáo;B项,yíng,zǎi/zài,qiāng/yàng;C项,xiàng/hàng,kuài/huì,qiǎ/kǎ;D项,zhóu/zhòu,dú,fēng。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_______一百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_______作品。

A.委曲诞辰品位B.委屈诞辰品位C.委屈诞生品味D.委曲诞生品味解析:“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委屈”。

“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

此处应选“诞生”。

“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此处应选“品味”,使“作品”有所附着。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多练习,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大家喜欢!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央浼/分娩溺爱/匿名剽窃/虚无缥缈B.栖息/攲侧契约/楔子潜力/扭转乾坤C.倩影/天堑俏皮/峭拔怯弱/扶老挈幼D.钟磬/磐石诺言/偌大朔方/追本溯源解析:选D。

D项,分别读qìnɡ/pán,nuò/ruò,shuò/sù;A项,分别读měi/miǎn,nì,piāo;B项分别读qī,qì/_iē,qián;C项,分别读qiàn,qiào,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削足适履,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解析:选A。

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C项,僧多粥少: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D项,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印尼火山学家斯万蒂卡认为,默拉皮火山可能在长时期内多次小规模喷发。

高一语文必修四练习: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必修四练习: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

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

《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

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 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 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 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示例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②品质优良的原因③产量也不断增加 , (2)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解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幸蒙其赏赐幸希望B.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C. 见犯乃死重负国重又、再D. 惠等哭舆归营舆抬扛【答案】C【解析】(1)C项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重更加【答案】D【解析】(2)A项为介词替/介词被B项其代词指苏武/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C项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D项乃副词才故选D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2)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6分)A. 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B. 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C. 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D. 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答案】D【解析】错误选项D项并不是“诗人正话反说” 这是一首应制诗尾联明确写作目的这次天子出游是要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故选D【答案】(1)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2)一幅动人喜悦、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3)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解析】颈联"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写的是捣米的石碓的声回响在山涧之中,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农民崂作的场景且对仗较为工整反映出了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作场面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与前面说到的县官的清廉为官治理有序密不可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安全、有效、可及、可负担的优点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任B. 中国科兴公司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达91.25% 符合欧盟与世卫组织的采购标准C. 中国疫苗技术成熟充分利用现有疫苗储存和运输体系就可以实现广泛接种D. 中国企业已在努力生产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中国寻求疫苗的订单需求【答案】D【解析】(1)A项扩大范围“越来越多国家”不等于“世界各国”B项“符合欧盟与世卫组织的采购标准”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根据欧盟与世卫组织标准该局已确认中国新冠疫苗的质量、有效性与安全性……”C项“就可以实现广泛接种”过于绝对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选项因果倒置【答案】C【解析】(3)A项“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已抵达世界需要的各个地方”错误不合逻辑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不可能到达所有需要的各个地方B项无中生有“贫穷国家无法像富裕国家那样迅速获得疫苗”才是道德失败的原因D项“只要……就……”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只有……才”故选C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4)小说题为“追赶队伍的小兵” 却详写“小兵”“追赶队伍”之前的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原因A. 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来了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探寻故事的原委B. 小说虽然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C. 小说通过描写抗联战士的一次战争过程既交代了柱子的成长经历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D. 小说写柱子“擦干泪”“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 说明柱子成熟起来了他应该可以追赶上革命队伍【答案】C【解析】(1)C项“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错误根据题目“追赶队伍的小兵”可知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兵”的故事刻画他的成长经历而且小说并没有暗示“我们”应当如何做的语句【答案】D【解析】(2)D项“小说着重刻画老程这个老兵形象”错小说刻画的群体形象同时“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错文中没有运用“肖像”描写的手法【答案】(3)①渲染了风大、雪猛的氛围突出了战争的残酷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战士们成功突围作铺垫③突显人物形象环境的恶劣衬托了战士们的英勇④照应上文解释什么是“东北大烟炮”【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题干指向找到相关内容其次要知道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相关加以分析即可本题可从对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从情节上看第⑦段中“肆虐的北风”“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等描写了当时天气风大、雪猛的特点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以此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战士们成功突围作铺垫从人物上看恶劣的环境是抗联战士们战斗的背景衬托了抗联战士们英明无畏的斗争精神从结构上看上文“连长要起大烟炮了”“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中已经出现“大烟炮” 此处解释什么是“东北大烟炮” 照应了上文【答案】(4)①交代“小兵”追赶队伍的原因②严酷的战争锻炼了“小兵”的革命斗志促成他的快速成长③抗联的英勇和老程的牺牲使“小兵”追赶上队伍成为可能【解析】(4)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所指向的两部分情节并分析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然后分析详写内容对“小兵”有何作用即可形成答案本文主要讲了在与日军作战中抗联战士弹尽粮绝想出利用“大烟炮”来阻挡日军以留出时间逃出日军包围追上队伍主要人物是“小兵”柱子与老兵“老程” 在逃出日军包围时老程为救柱子而牺牲独留“小兵”追赶队伍文章大量篇幅来写“小兵”“追赶队伍”之前的事交代了追赶队伍的原因与日军的交战让“小兵”明白了战争的残酷从而锻炼了他的意志使他快速成长文章介绍了在恶劣环境下英勇作战的抗联战士这也使得“小兵”追赶上队伍成为可能6.(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6.(2)在作者看来要想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6.(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路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6.(4)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①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②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6.(5)文章第⑤段列举的两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答案】(1)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解析】(1)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第二段有“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的语句提取出来或概括均可【答案】(2)自信忍耐力才华【解析】(2)以第三段“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为标志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即文章有三个分论点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根据第④段“第一个伴侣是自信”可以提取出“自信” 根据第⑤段“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可提取出“忍耐力” 根据第⑥段“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可提取出“才华”【答案】(3)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解析】(3)理解句子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句子的深层内涵尤其要把句子中最关键的部分或词语解释清楚这样对句子的认识才会准确而全面前句指出心中的世界的特点后句指出到达心中的世界的方法即要不断为之努力、奋斗【答案】(4)第①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拿破仑的话强调的是自强培根的话强调的是自信的重要性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解析】(4)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契合点这样论据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与第④段分论点“自信”有关才可读两个句子可知第一个强调了“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体现了自信第二个句子则更多的强调了人的本性的是自私的世间所能完全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与第④段的观点无关因此第①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答案】(5)不能调换因为这两个事例是按照时间顺序(由中国到外国的顺序)列举的先举鲁迅的事例再举J.K.罗琳的事例具有条理性(逻辑关系)【解析】(5)解答本题时先表明不能调换然后再阐述不能调换的原因从时间上来说鲁迅的示例要早于J.K.罗琳同时鲁迅是中国人 J.K.罗琳是外国人所以鲁迅的事例放在J.K.罗琳的事例前面更具有条理性所以不能更换顺序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7.(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40个字【答案】(1)①左脑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出来, ②不会让我们更开心, ③内向的人更容易做白日梦【解析】(1)第①空根据下文“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维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可知填入的语句是有关左脑的同时根据平时相关知识的积累左脑负责语言故可填写与“左脑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出来”等语意相关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下文“走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任务上时情绪也会更好”等内容可知“很多时候‘白日梦’并”不会让情绪更好故可填写与“不会让我们更开心”等语意相关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上文“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也跟白日梦有关”和下文“性格外向的人则较少做白日梦”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则会比较容易做白日梦故可填写与“内向的人更容易做白日梦”等语意相关的句子【答案】(2)“白日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的产生跟注意控制和元意识有关【解析】(2)文段可以分为两层一层阐述“白日梦”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另一层阐述“白日梦”产生的机制即与注意控制和元意识有关据此分析可概括答案为“白日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的产生跟注意控制和元意识有关8.(1)在上文括号处各填写一个疑问句使之与后文形成有机的关联每句不超过12个字8.(2)在横线①处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在横线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答案】(1)①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 ②什么是地球“指纹”, ③如何获得大气光谱【解析】(1)第①个问句由下文“就是找到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为未知的将来寻找下一个家园”可知“这个问题”是有关地外生命的疑问故此处可填写“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之类的句子第②个问句由下文“地球‘指纹’是指地球大气的光谱”可知问题涉及地球“指纹” 故此处可填写“什么是地球‘指纹”之类的句子第③个问句上文“地球’指纹’是指地球大气的光谱”以及下文“天文学家使用的是凌星法”可知运用“凌星法”获得大气光谱故此处可填写“如何获得大气光谱”之类的句子注意字数的限制【答案】(2)①示例一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另一个家园(星球)示例二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系外生命②观测到臭氧和甲烷共存【解析】(2)第一问语段共有7段第一段由问句引出话题“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 可以提炼出关键词“系外生命” 第2-7段探讨探寻“系外生命”的方法或者手段是利用“地球‘指纹” 据此分析故可拟写标题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另一个家园(星球)或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系外生命第二问由“地球‘指纹’中包含了甲烷和臭氧成分这被称为生物标志”可推断如果探测到了甲烷和臭氧就可以确认某一星球上存在生命特征故此处可填写观测到臭氧和甲烷共存注意字数的限制。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题并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题并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题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一、40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天堑qiàn 岑寂cén 供给gōng 退避三舍shěB.罗绮qǐ应届yīng 棱角líng 因噎废食yēC.缄默jiān 提防tí敛财liǎn 半身不遂suíD.信笺jiān 熟稔rěn 徇私xùn 脍炙人口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憔瘁暮霭良辰美景雄才大略B.帐篷元宵水乳交溶关怀备至C.清秀妨碍拍案而起面面俱到D.诀别橱窗炉火纯青嘻笑怒骂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豪奢竹杖芒鞋清秋B.舞榭歌台珠玑东蓠把酒狼狈C.灰飞烟灭断鸿仓惶北顾樯橹D.故垒西边锋火凄凄惨惨罗绮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____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③没有____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A.终止推敲体察B.中止推求体验C.中止推敲体会D.终止推求体味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在长期的实践检验中,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它们哺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B.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C.当今世界是互联的世界,网络炙手可热,每天成千上万的站点诞生于Internet中;如何使自己的站点更加吸引用户,已是每个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D.针对都市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中医主张未病先防,提早干预,促进偏离于正常状态的身体向健康状态转变,立竿见影地治疗“亚健康”;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马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B.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房屋限购令引起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限购令由于阻碍了炒房通道,降低了炒房获利能力,所以破坏了本来“健康”的房地产市场;C.中国渔政311船入列使用后,将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南中沙的护航护渔、北部湾联合监管和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D.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的生活;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柳七,北宋着名婉约派词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他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们的词作豪迈奔放,引领豪放派一代词风;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D.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产生于唐,大盛于宋;词采用长短句是为了适应音乐,也是为了更容易地表达复杂的感情;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C.苏轼的词一洗绮丽柔靡之风,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他拓宽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D.苏轼与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9.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无嘉/草草,封/狼居胥10.对下列诗句所用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A.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焘B.①诸葛亮②刘备③刘义隆④拓跋焘C.①诸葛亮②孙权③刘义隆④拓跋宏D.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宏二、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4分,每空2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相见欢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众里寻他千百度,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柳永望海潮6.重湖叠巘清嘉, , ;柳永望海潮7.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9.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10. ,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11.莫道不销魂, , ;李清照醉花阴1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赤壁山势险要高峻、水势汹涌澎湃的句子是: ;1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遥想刘裕早期的功勋,钦佩之情溢于言表;15.声声慢开篇七组叠字“”营造出凄婉的氛围,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16. ,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16分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①登城楼观塞张孝祥②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①马举先:作者的友人;②张孝祥:南宋着名词人;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张孝祥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在荆州,这首词就是这时写的;1.“霜日明霄水蘸空”一句中的“蘸”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分2.3.这首词丰富的感情蕴涵在人物活动的描写中;请结合词的下阙,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注①豪华的车子;3.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片;4分第二单元检测答案一、1、DA项,退避三舍shè;B项,棱角léng;C项,提防dī2、CA项,憔悴;B项,水乳交融;D项,嬉笑怒骂3、AB项,“东蓠把酒”应为“东篱把酒”;C项,“仓惶北顾”应为“仓皇北顾”;D项,“锋火”应为“烽火”;4、D“中止”指半途停止,“终止”则是完结、终了;“推敲”指斟酌字句,“推求”则指以知道的条件为据,推究、探索未知;“体味”有体会寻味之意;5.A大浪淘沙:比喻经过重重考验;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褒贬不当;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词;对象误用;立竿见影:比喻反应极快,收效迅速;不同于副词“立刻”;功能混乱6.BA项,成分残缺,“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需要”;C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工作”后加“的责任”;D项,语意重复;“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句子可去掉“邂逅和”;7.A“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李煜的作品8.D其父苏洵、其弟苏辙;9.DA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项,念/去去,千里/烟波;C项,便/纵有/千种/风情;10.A二、略三、1.“蘸”是“浸染”的意思1分,描绘出水浸染到澄澈的天空,慢慢渗入天空的景象1分,表现出水天相接、明丽壮阔的意境1分;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2分;作者登城北望中原,大好河山,受金人的践踏,心情愁闷1分;欲借酒消愁,可一杯浊酒不能消除满腔悲愤1分;酒尽愁不尽,面对萧瑟秋风,作者禁不住泪流满面了1分;3.描绘了一幅热闹、明丽的春光图2分;豪华的车子驶过装饰美丽的桥梁,轮声隆隆1分;云似乎浸泡在湖水中,湖水清澈,水天相接;湖水像琉璃一样光洁平滑,美妙无比1分;4.这首词的下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用拟人手法写垂柳依依,小鸟啼啭的醉人美景和挽留游人的忧伤画面1分,“萦”和“唤”字不仅写游人被美景陶醉,也说明游人舍不得归去1分,“奈何春”写出了游人的告别美景的无奈,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1分;。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B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C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9分,每小题3分)苏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傅成穆俦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

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

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

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

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

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1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二、诗文默写(共15分,第空1分)14.(1)楚天千里清秋,。

(2),何妨吟啸且徐行。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4)舞榭歌台,。

(5),瑞脑销金售。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7),,无人会,登临意。

(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9)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10)《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___。

三、诗词鉴赏。

( 24分)阅读下面的三首词,完成第7~12题。

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阕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5.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4分)浣溪沙春情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注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指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晚年身体病弱,消瘦。

17.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赏析。

(4分)18.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分)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①,唯有,茶瓯②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

②茶瓯:一种茶具。

③香篆(zhuàn)19.词的上阕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词的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

试分析其妙处。

(4分)四、语言表达及应用(共22分)五、21.下列两幅对联分别所咏何人?请作答。

(6分)六、(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七、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八、答:。

九、(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十、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十一、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十二、22.下面一则启事,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

(6分)十三、招领启事十四、本人于昨日在某某联合超市捡到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000元(都是100的),诺基亚手机一部。

有丢失者前来认领。

十五、李小明十六、 5月6日十七、答:23.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例:白雪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

(10分)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

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

正面:反面: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1. C(A纶guānB揾wènD脍kuài)2.A(B林—霖C箫—萧D残—惨)3.D(怎么,怎样)4.D5. A6.C(“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妥。

)7.D 8.D(ABC均为借代,D比喻。

) 9.D 10.D三.15.思路解析:宋词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也不例外。

抓住上阕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看出是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6.思路解析: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词的上阕所写景物的情调和词的下阕中的关键语句理解。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仕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