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
论文注释格式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2.本规范仅列举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如下:
(1)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文献题名用斜体,出版地点后用英文冒号,其余各标注项目之间,用英文逗点隔开,下同。
示例:
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48.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四)转引文献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历史研究》格式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历史研究》论文注释格式
《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一普通图书标注项目与顺序:(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册;(4)出版地点(城市);(5)出版者;(6)出版时间;(7)页码。
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刊行社,[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参阅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6章。
二析出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地点(城市);(7)出版者;(8)出版时间;(9)页码。
(一)文集黄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铭》,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82页。
陈序经:《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208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二)书信集、档案文献汇编《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三)序跋、后记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
三古籍一般情况下,引证古籍标注项目与顺序:(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篇名;(5)版本;(6)页码。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历史研究》的注释规范
《历史研究》的注释规范(2007-05-17 13:53:01)转载▼虽然注释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体现了学术严谨,是从事学术不可不注意的。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学术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献引证标注方式进行了修订,并将从2002年第1期开始执行。
现特此公布其主要内容,敬请作者参照执行。
一普通图书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册;④出版者与出版时间;⑤版本;⑥页码。
(一)责任者与责任方式1、责任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组织、机构。
责任者无法确定时,用“佚名”表示。
2、责任方式有多种,如果是撰著,在姓名之后加冒号表示;如果是“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等其他责任形式,直接跟书名,不空格,不加冒号。
如: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两个或三个责任方式相同的责任者,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其后加“等”字,如: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黄山书社,1990年。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4、责任方式不同的责任者,用逗号分开;译著的翻译者及古籍的点校者、整理者等可放在书名之后。
如:严修自订,高凌雯补《严修先生年谱》,齐鲁书社,1990年。
A . 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袁传璋、郑永慧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二)书名1、书名的副标题应一并标注;如书名较长,再次引证时,可用简称,但须在首次标注时注明。
2、书名中原有的补充说明等文字,应放在书名号内,如: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
《历史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历史研究》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格式一般符合以下要求(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书籍:[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期刊文章:[序号] 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 年份, 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章标题[N].报纸名, 年月日(版次).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D].学位授予单位,年份.会议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标题[D/OL].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演讲或讲座录音:[序号] 演讲者.演讲或讲座题目[C].地点,日期.以下是一些例子:[1] 王明权.中国革命问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 陈寅恪.〈论中国古代的国家斗争〉[J].近代史研究, 1980, 1(1):41-56.[4] 杨启献.〈近世的海盗与中国的东南沿海〉[J].研究近世史料, 1990, 25(3):1-14.[5] 吴伯雄.〈全球化时代与亚太国际战略的选项〉[J].东亚论坛, 2001(2):139-147.[6] 何祥义.〈伊洛瓦底江战争和珍宝岛的归属问题〉[J].台湾历史学刊, 2000, 5(1):209-233.[7] 张宏杰.民主当代政治思想[J].大众传媒, 2004, (13):62-63.[8] 史学研究中的定量化手段[D/OL].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2-22.[9] 邓小平.〈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二次会议,1980年2月29日.[10] 纪伯伦.纪伯伦诗歌朗诵会录音[C].北京,2015年10月15日.注意:这里只是提供了参考文献的格式,具体按照实际情况和期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历史系学位论文注释及参考书目规范.
历史系学位论文注释及参考书目规范1、按研究生院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末注,硕士学位论文用尾注(全文末尾)。
2、中文注释:(1)论文:应注明作者名、论文名、刊物名、年代和期号、始末页码(如论文载入文集,则应注名编者名、文集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代、始末页码);(2)著作:应注名作者名、著作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代、引用页码;(3)译著:应注名作者名、著作名、译者名(以括号住在书名后)、出版社及出版年代、引用页码。
作者名后用冒号,论文名、刊物名、文集名和著作名应一律用书名号注出。
例:论文姜义华:《现代性追求:当代中国思想重构》,《复旦学报》2001年第5期,第30—36页。
著作樊树志:《万历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同一文献再次引注,可只注名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引用页码;亦可注作者名、“前揭文”或“前揭书”、引用页码。
3、英、法文注释:(1)论文:应注明作者名、论文名、刊物名、期号、年代、始末页码(如论文载入文集,则应注名编者名、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及出版年代、始末页码);(2)著作:应注名作者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及出版年代、引用页码。
作者名后用逗号,论文名应用单引号、除句首字母和专用名词首位字母大写外,一律小写;著作名和刊物名用斜体、句首字母、句中主体词(名词、动词、代词)首位字母用大写。
除表示缩写的点之外,标点符号后都应空一格。
例:论文M. I. Finley, ‘Athenian demoagogues’, Past and Present 21(1962), 3-24.著作M. I. Finley, Politics in the Ancient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p.79表示第79页;pp.79-83表示从第79页至第83页)同一文献再次引注:Finley, ibid. 表示出处(包括页码)同上;Finley, op.cit., p.85 表示同一文献,但不同页码。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
从“书籍通天下”到“建本不复过岭”——建阳书坊兴衰探究郑皓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重点在于考察明代福建建阳地区印刷业的兴衰。
建阳印刷业在宋代直到明代前期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全国出版印刷中心。
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却逐渐衰落。
起而代之的是江南书坊。
本文拟通过分析建阳书坊兴起的条件以及其后来衰落的原因并与江南书坊比较,揭示建阳书坊兴衰过程,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学技术的传播等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明代、建阳、印刷业、章回小说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尺、文化发展的晴雨表,印刷术自诞生以来便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产业。
正如贡德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所说“它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与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反映了文化的理性程度和社会开放程度。
”[1]建阳是宋明时期全国印刷中心之一,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这几年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明代建议书坊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印刷史、美术史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透过其兴衰演变可以折射出明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流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文学的演进等多种问题。
这大大提高了建阳印刷的科研价值。
一、曾经的辉煌“书籍通天下”建阳,另称潭城,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
建阳刻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王王审知为徐寅刻《钓矶文集》。
南宋时因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闽北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阳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之一。
近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
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
”[2]宋儒朱熹云:“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所不至。
”宋人熊禾在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儿郎伟,抛梁东,书籍高丽、日本通。
”可见建阳出版印刷业在南宋之兴盛,其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出口海外。
尤以建阳西七十里的麻沙、崇化两地,盛产图书,号为“图书之府”。
历史小论文格式
历史小论文格式
历史小论文的格式可以参考以下结构:
1. 引言部分
-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论文要讨论的历史事件、人物或问题。
- 提出问题:明确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或论点。
- 目的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这个问题或论点对于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部分
- 分析历史背景: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帮助读者理解相关事件或问题的发生背景。
- 论据支持:列举事实、证据和论据,支持论文的主要观点或论点。
- 对比或对立观点:引入其他历史学者或研究者的观点,并分析与自己观点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 论据论证:以逻辑和理性的方式进行推理和论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结论部分
- 总结论点:简要总结前面的论点和分析。
- 回归问题:回顾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或论点,并对其进行回答或解释。
- 反思和展望:思考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可能的改进空间,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深入的探讨点。
4. 参考文献部分
- 列举论文中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书籍、期刊文章、报纸等。
总体上,历史小论文的格式应当遵循:引言 - 正文 - 结论 - 参考文献的顺序,其中,引言和结论应放在正文的开头和结尾,用于引入问题和总结论点。
每个部分的内容应当清晰、简洁,并用逻辑和证据进行支持与论证。
此外,需要遵守学术写作规范,如注意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的正确使用等。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引言注释是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论文或书籍中引用的文献或资料的准确注释。
近期,《历史研究》杂志对引言注释做出了一些规定,以规范文献引用和学术交流。
本文将对《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在引用文献时,一般都要标注出文献的作者、出版年份、出版地点、出版社、页码等信息。
对于引用的史料,还需标注资料所在的文献、文献的编号等相关信息。
因此,《历史研究》要求在文中列出完整或半披露的引文,一定要在文章末尾的“注释”部分进行详细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和核查。
《历史研究》规定,注释的书写格式应符合学术规范。
注释中,应标明文献的著作人的全名(包括姓与名),叙述题名、版本号、页码和出版年月、出版地点(除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等记载地点特殊的情况)。
注释时,应注意标点符号、空格等变化。
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编排文献,注释的书写形式应整齐,杂乱无章、错位多缺陷不应出现。
注释书写中,一定要注意时间格式问题。
对于中文期刊文献,年份应注明年、月、日等详细时间,而对于外文文献,则采用年份、月份的书写形式。
如果标注错误将影响到读者对文献的查验,也会降低学术性和权威性。
此外,《历史研究》还要求对于引用全称不常用、不易理解的缩略词应在注释中注明其全称。
对于科技术语、人名、地名等需要注明其拼音或英文译名,以便读者理解与查看。
对于代码、标准、法律文件等,要书写详细名称和规定号码。
注释应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编排,杂乱无章、错位多缺陷不应出现。
总之,《历史研究》规定的引言注释是规范学术研究的重要标准。
在注释中,不仅要注明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对于有用的参考资料进行精确定位和详细说明。
同时,注释的书写规范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认规则,其正确性和整齐规范程度也会影响到读者对于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评价。
因此,学者在进行引言注释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按照规范进行书写。
《历史研究》注释规范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历史研究》引文规范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历史学论文格式
历史学论文格式1、题目: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言反映论文的主旨,要求言简意赅,引人注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也可以加副标题。
格式要求: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小二号,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作者:后面写上学号。
〔三号楷体〕与下面的摘要空一行3、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概述,让读者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而不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
包括:研究重要性;主要内容、使用方法;突出见解,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用四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4、关键词:从内容中选取出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3—5个。
“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5、引言:说明写作目的,范围,目前学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6、正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表达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四级标题:一〔一〕 1 〔1〕。
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间距20磅。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四7、结论:对全文的总结,是写作本文的中心,要求准确、完整、清晰、精炼。
8、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也可以是解释性语句。
〔注释在每页下端,与正文之间用短横隔开,注释编号每页重新编号,用小五号宋体〕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汪疑今:《江苏的小农及其副业》,《中国经济》第4卷第6期,第22页。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用五号黑体加方括号,内容用五号宋体。
前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这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大军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历史补充注释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注释补充规范(草案)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注释补充规范(草案)一、析出文献1.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1)作者;(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者与出版时间;(7)页码。
如: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见唐振常.识史集[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5.2.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
如:复孙毓修函.1911-6-3,见高平叔,王世儒.蔡元培书信集(上)[A].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99.3.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内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
如: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深思·序言[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二、古籍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1)作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篇名。
由于古籍种类和出版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作者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五史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
如:(道光)桐城续修县志[M].卷十六: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M].卷八:地理志.。
3.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
如:(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M].卷三:篇名.。
(二)卷次1.卷次应按原书所标注的卷数用字或用汉字,或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但全文应保持一致,不要两种数字混用;也不要有的简写,有的又不简写。
如:宋史[M].卷一百七十三:食货志.。
注意同一文中不能写成:宋史[M].卷一七三:食货志.。
也不能写成:宋史[M].卷173:食货志.。
《历史研究》格式
《历史研究》格式篇一:历史研究论文格式论文格式1、正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1. 纸型:A4纸2. 页边距:上3cm,下,左、右;3. 页眉:,页脚:2cm,左侧装订;4. 字体: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5. 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论文标题格式的说明1. 标题可分为四级,分别用一、;(一);1、;(1)排序。
作者可根据论文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四级标题。
2. 一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字号:三号,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行。
3. 二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居左,字号:小三,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行。
4. 三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黑体,居左,字号:四号,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行。
5. 四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宋体加粗,居左,字号:小四,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行。
原文地址:和引文注释的格式(转)作者:小穷奇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和。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历史学论文注释规范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献注释技术规范一、关于文献注释的说明(一)基本概念1. “注释”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释专指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亦称“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广义的注释还包括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
2. “文献引证”专指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亦称“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含多项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注释体例(一)注释体例的基本内容、结构与位置1.基本内容与结构“注释体例”含“资料性注释”和“内容性注释”两方面。
合一编排。
2.位置正文内需注释之处依次排注号,释文于当页下部逐条依次编排。
可在正文和页下注之间划一道分隔线,或通过不同的字体将二者区分开来。
(二)资料性注释1.资料性注释的基本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1)现代著作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
示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2]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现代著作(或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著作(或文集)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著作(或文集)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任选)。
示例:[1]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上册,第99页。
[2]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
(3)古籍根据古籍版本的不同可选择以下不同的标注方式:1)现代出版标点本或影印本古籍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次、篇名,同一责任者著作中的篇名原则上作为古籍题名的一部分而不视为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其他版本信息),页码。
历史研究脚注格式
历史研究脚注格式历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推动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历史研究中,脚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读者提供规范的引用信息和参考文献,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历史研究脚注的格式。
一、传统脚注传统脚注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将脚注置于正文下方,与正文相隔一行,一般以小字体呈现,以方便阅读。
格式举例:1. 项羽自刎的说法源于《史记》,但其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据《左传》记载,齐襄公曾劝阻即位的祭仲自刎,可见自刎在古代并不鲜见。
(参考文献:1. 司马迁,史记,卷62。
2. 左丘明,左传,昭公18年。
)二、脚注引用历史研究的脚注不仅是为了标注参考文献,还可以用于引用具体内容。
在脚注中引用资料时,应将引用文献的页码和具体内容注明清楚。
格式举例:1. 范仲淹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参考文献:1. 范仲淹,岳阳楼记,卷四十四,页12。
)三、纯文本脚注在一些学术论文中,会出现纯文本脚注,主要为了在正文中补充说明。
这种脚注一般不标记标记,直接在正文下方紧接着写上。
格式举例:从春秋时期开始,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士族之间的连带与分裂也更加明显。
(注:该观点参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飞雄的论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关系》。
)结论:历史研究中的脚注格式多样,但基本都遵循标记、注释、参考文献清晰规范的原则。
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正确使用脚注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在编写历史论文时,务必要认真考虑脚注的使用问题,确保符合学术要求。
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
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正文
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
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书籍通天下”到“建本不复过岭”——建阳书坊兴衰探究郑皓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重点在于考察明代福建建阳地区印刷业的兴衰。
建阳印刷业在宋代直到明代前期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全国出版印刷中心。
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却逐渐衰落。
起而代之的是江南书坊。
本文拟通过分析建阳书坊兴起的条件以及其后来衰落的原因并与江南书坊比较,揭示建阳书坊兴衰过程,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学技术的传播等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明代、建阳、印刷业、章回小说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尺、文化发展的晴雨表,印刷术自诞生以来便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产业。
正如贡德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所说“它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与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反映了文化的理性程度和社会开放程度。
”[1]建阳是宋明时期全国印刷中心之一,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这几年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明代建议书坊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印刷史、美术史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透过其兴衰演变可以折射出明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流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文学的演进等多种问题。
这大大提高了建阳印刷的科研价值。
一、曾经的辉煌“书籍通天下”建阳,另称潭城,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
建阳刻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王王审知为徐寅刻《钓矶文集》。
南宋时因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闽北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阳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之一。
近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
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
”[2]宋儒朱熹云:“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所不至。
”宋人熊禾在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儿郎伟,抛梁东,书籍高丽、日本通。
”可见建阳出版印刷业在南宋之兴盛,其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出口海外。
尤以建阳西七十里的麻沙、崇化两地,盛产图书,号为“图书之府”。
宋人刘克庄云:“建阳两坊(麻沙、崇化)坟典大备,比屋弦诵。
”[3] 建阳产图书称“建本”,以其品种繁多,插图精美,价格便宜而广受消费者青睐,故现存宋版图书以建本居多,如宋绍熙二年(1191年)建安余氏万卷堂刻汉何休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建阳书坊林立,在宋时有名号可考者约有37家,到元代便增至42家。
[4]明代建阳书坊盛极一时,景泰《建阳县志》称:“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书坊。
”麻沙书坊毁于元季,明弘治十二年(1499)“建阳书坊又被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
”朝廷派员前往整顿出版业,嘉靖又建立官署管理,建阳书坊得以灾后迅速重建并依然占据当时出版中心。
[5]嘉靖《建阳县志》记载“麻沙进士张叡,偕刘蔡二氏,新刻书版寖盛,与崇化并传于世均足以嘉惠四方。
”又云:“两坊书籍通天下,乃文公讲道之乡,非他邑所可及。
”[6]可知麻沙书坊在嘉靖时有所恢复,而崇化更盛,以致“家家以刀为锄,以笔为田。
”据《福建县志出版志》记载,明代建阳书坊有200余家,共刻书1000余种。
明代周弘祖《古今书刻》中记载*作者简介:郑皓怡(199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级本科生,Email:zhenghaoyiaaa@建宁府书坊书目365种,[7]而嘉靖《建阳县志》中记载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阳书坊书目就多达451种。
[8]其中仅建本章回小说出版量就达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名家名店辈出,如刘氏翠岩精舍、刘氏日新堂、叶氏广德堂、郑氏崇文堂、虞氏务本堂等均为元代老店,至明代一、二百年,子孙继续经营。
附表:南宋建阳部分书坊名称(据《中国印刷史》统计)二、建阳印刷业兴盛的原因建阳印刷业在明代盛极一时,这不仅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更重要的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1 、时代背景A 政府的提倡明初结束了元季的战乱,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
明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文教。
明太祖即位之初,便令诸司访求各省古今书籍,归之于国子监。
洪武元年,又下令“除书籍田器税”。
二年,颁“四书五经”及诸子于天下州府县学,二十三年,又命“礼部遣使购天下遗书善本,令书坊刻行”。
[9]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印刷业的发展。
永乐帝收录古今图书,组织编纂《永乐大典》,十六年,又诏修天下郡县志书。
一时间,社会上文教大兴,人才济济,佳作频出。
经学有王阳明,刘宗周;科技有徐光启、宋应星;史学有王世贞、宋濂;军事有戚继光、茅元仪;水利有潘季驯;医学有李时珍;文学有“前后七子”;小说家有罗贯中、施耐庵;剧作家有汤显祖。
仅《明史艺文志》中便收录了名人著作3000余种,这又为官私出版者提供了充足的稿源。
明代刻书机构非常发达,官书之风极盛。
内府、经厂、南北国子监,以及各州府县学都有刻书。
各地藩王、官员纷纷出俸刻书,作为礼品的精装书“书帕本”成为风靡一时的馈赠佳品。
[10]B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明代刻书没有元代的逐级审批手续,“书皆可私刻”。
而刻字工工资又极低廉,如崇祯末毛氏汲古阁广招刻工,刻印十三经、十七史“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三分银,刻一百字,则每百字仅二十文矣”[11]又因明代手工业发达,文具易得,兼之明代从海外引进靛青,广泛用以代墨,大大降低了刻书成本。
故书籍大批量印刷出版,以至于“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
”[12]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充足的稿源和低廉的成本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为建阳书坊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契机。
2 、建阳独特的区位因素A 自然环境“纸墨俱产建阳”建阳地处闽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
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
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以“林海竹乡”著称于省。
为造纸制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嘉靖《建阳县志卷四广赋志货产》中记载,建阳地区产纸,“以嫩竹为料,凡有数品,曰简纸、曰行移纸、曰书籍纸,出北洛里;曰黄白纸,出崇政里。
”墨则“出兴中、崇泰二里。
”[13]另出产多种梨木,便于刻板。
原料的自产节约了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建本的印刷成本。
B 人文环境“理学之乡”建阳地处闽北地区,相对偏远,周围是崇山峻岭,十分隐蔽。
故可“毕世不被兵”[14]故自北宋靖康之变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原人士南渡避难。
嘉靖《建阳县志卷三风俗志》“自是中原离乱,则士大夫莫不扶老携幼,避诸闽中,而建又为闽之都会,以故风俗日移。
”[15]建阳素有“七贤过化”之誉。
《建阳县志·序言》云:“建阳乃七贤过化之区。
”七贤指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七位贤人。
这些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闽北地区的开发,更将中原深厚的理学传统移植到了建阳。
建阳成为了新的文化中心。
一大批理学大师以其弟子纷纷于建阳开馆讲学,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以建阳为中心的闽北走廊书院林立,文教发达。
明代教育比宋元发展更快,而由唐至明数百年来未经战火摧残的闽北则因基础较好而更为普及。
由是“建之人士,知尚文学,犹有伊洛之遗风者”至建阳“家有法律,户有诗书,尚气而有节”。
[16]有“理学名邦”的美誉。
C 当地政府、学者大力支持建阳县政府致力于文教事业,不仅广开书院,延请名师,还特设立“儒学仓”“以供师生俸廪并朔望香烛支用”[17]建阳出版印刷业得到当地学者大力支持。
如闽中学者刘剡字祖章,“世局书坊,博学不仕,凡书坊刊行之书籍,多剡校正。
尝编辑《宋元资治通鉴节要》”,又如刘文锦字叔简,“博学能文,教人不倦,多所著述,凡书版磨灭,校正刊补。
”[18](二人传见《建阳县志卷十二儒林类》)附表三、建阳印刷的特点1、以章回小说为主小说是元末明初开始在民间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唐传奇,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
因其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文字浅显易懂而广受下层民众欢迎。
明代章回小说是小说是小说较为成熟的一种形式,其分为若干卷、回、目,结构清晰,层层深入,又有意取法史书、戏剧等叙事格式而加上双句对偶标题,更便于读者阅读。
章回小说以其独特的吸引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在民间蓬勃生长。
万历以来,章回小说的刊刻成为时代主流,成果丰硕。
章回小说的流行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A 俗文学的兴起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其文化需求相应提高。
文艺活动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同时通俗文学作品因描绘寻常市井生活,呈现市民生活的风情画卷而备受市民喜爱。
对于制造商而言,这又是一笔利润很高的生意,其自然愿意从事。
B 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明代社会上兴起的启蒙思潮在文艺创作方面有很大影响。
自李贽提出“童心说”,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的束缚之后,启蒙思想的影响日益扩大,人的欲望逐渐为人所肯定与接受,传统理学的价值体系受到怀疑,同时商人奢华的生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社会笼罩在一片“拜金主义”浪潮中,社会风气为之大变。
虽祖宗之法未驰,享乐之风盛行。
而倡导通过文学来表现市井生活与真实人性,追求自由与享乐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
章回小说本身所具有的通俗性、市井性、趣味性,迎合了一般群众的阅读心理与品味,正与这股时代潮流相呼应。
加之建阳地处偏僻,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控制不严,又因教育事业发达,民众粗通文墨者居多,本地市场巨大,当地书坊主自然乐意最大程度地投入到章回小说的生产中。
C 章回小说自身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言文有其特殊性。
其文法修辞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士人阶级方能理解,而一般民众的识字水平可能只能记账而看不懂繁复的文言文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识字不一定会念书”(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导致了一般民众与经典作品的隔阂。
但是白话章回小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其用生活的语言写就,只要能识字的人都能理解。
2、高度市场化运作建阳印书也已经实现了高度市场化运作,以期在竞争中赢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A 集编辑、刻写、印刷、流通于一炉。
建阳书坊稿件来源一般有以下几个渠道[19]首先是聘请下层文人撰稿。
如落第文人邓志谟在担任余氏塾师期间还受雇于余氏萃庆堂,撰写了《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
其次是聘请民间艺人讲故事,由文人记录整理润色之后付梓。
再次是向高级文人约稿或是购买其稿件。
某些有一定社会地位,中过举人、进士甚至担任官职的文人也愿意为书坊创作,有时亦亲自送稿付梓。
此外很多书坊主也从事小说创作活动,著名书坊主如余氏双峰堂、熊氏忠正堂、杨氏清白堂等,书坊主更是身兼创作、校勘、评点、刊刻。
如忠正堂熊大木著《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南北宋志传》;双峰堂余象斗《皇明诸司廉明判奇案传》。
建阳是理学之乡,教育普及程度高,是以书坊主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