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作者:吕桥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20期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在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并列的范畴,在特定情况下二者又会发生互相交叉关系或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应当说,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人类社会两个不同领域里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维护公共利益对公共领域的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私人管理是私人管理者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对私人领域的私人事务的管理活动。
先看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者如上所述,是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大众三部分组成的管理主体系统。
公共领域可简称为“公域”,公共事务可简称为“公事”。
(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主要研究了与“平民公共领域”不相同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他又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区分为“政治公共领域”和“文学公共领域”。
他认为当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正处于由自由主义模式的政治公共领域向社会福利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过程。
二、我们再来看看私人管理。
私人管理的主体是个人和私人组织。
私人领域一般简称为“私域”,由个人的私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私人企业活动领域和商品交易市场领域四个平行的不断放大的圆圈层形成。
私人管理的对象是私人的事务,一般简称为“私事”。
私人管理的目的、实质和原则集中为一条,就是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西方人把善于按这个原则办事的人称之为“理性经济人”。
私人管理主要依靠的是感情、道德、私人关系和合同制约。
私人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私域、私事、私利,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私”字。
概括起来看,公共管理的最大特色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字,私人管理的最大特色就是一个“私”字,这就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最高本质和最大原则的区别,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分清公、私管理的不同界限,不能把公、私管理混为一谈。
公共管理重点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公与私相比其效率意识不强;3,公与私相比其更强调责任;4,公共管理中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5,公与私相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众性;6,公共管理里所强调的公共利益与某些私人强调的共同利益边界不同。
二,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三,公共管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公共管理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部分或核心部分是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四,1,组织的含义: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结构比较严密的制度化的群体就是组织;公共组织的含义:按照一定法律法规严格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
2,公共组织的特征:公务性,合法性,权威性,广泛性,层级性,强制性,系统性;3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形式,矩阵结构形式;4,公共组织体制: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
(集权制:系中央组织或总机构对地方组织或分支机构有完全指挥监督的权利,地方组织或分支机构完全听命于中央,总机构的体制;分权制:地方组织或分支机构有更大的权利;均权制:中央组织或总机构与地方组织或分机构的权利保持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的组织体制。
)五,公共管理的任务性职能及其基本内涵: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集中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的职能之上。
2,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提高经济效率,维护经济秩序和公平,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
3,社会职能,体现在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职能。
解析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动机是获取利润,政府领导者的行为动机是连选连任;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顾客,而政府的大部分收入则来自其纳税人。
这一切决定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然存在区别。
一、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
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而企业只需对领导者利益、企业自身利益负责就够了。
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政治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考虑的不是政治回应性与社会公平,而是经济生活中的交换与回报,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考虑的是谁进入企业的这些职位将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听命于领导者,领导者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任命与使用,对员工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分析获得,并通过职位说明书及培训计划等充分展现出来,录用和解雇员工时较少考虑外部压力,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对缺失。
企业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二、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这与公共部门组织强调稳定性有关。
作为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能从根本上保障政府运作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取向。
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要受更多规章制度的限制,强调严格遵守规则,势必使成员或多或少地变得墨守成规和强求一致,组织成员的工作具有更多“非人性化”的特征,行政人员多半带有官的味道,人们的着眼点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而不是其什么行为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贡献。
公共管理学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古利克Luther Gulick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个原则或原理.4、波齐曼和斯特拉斯于1990年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5、最常见的组织冲突主要有三种形式:1)目标与客户的冲突例如退伍军人管理局、印第安人事务管理局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例如中央可能要求对其在地方的下属部门加强管理,但地方则希望对其实行属地管理.3)目标间的冲突例如1988年美国纽约的警察与消防员发生的冲突.6、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是属于哪种理论X理论7、从1949年到2002年我国前后经历了七次较大的以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8、在两种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所应该采取的是国家指导型或政府主导型的干预行为模式.而不是秩序导向型或自由市场型模式.9、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者是布坎南.10、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做出规定.11、分配性的、调节性的、自我调节性的和再分配性的政策具体方法,选的依据12、铁三角是由:政治家、政府官员和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构成.13、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评估对象上看,可分为个人绩效评估和组织绩效评估;从评估的目标来看,可分为管理与改进型评估、责任与控制型评估和节约开支型评估.二、多项选择1、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弊端是: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雍正,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不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2、对于组织高层管理者而言,权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正式的职位;2所控制的资源 3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4居于组织中心位置3、没有政府的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治理的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2治理的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3治理的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包括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的公共原则、规范、协议、程序、组织和机构.浏览P924、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1可治理问题 2合法性问题3有效性问题 4责任性问题5、新公共管理改革特征是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顾客导向6、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 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全选7、美国学者博尔丁在经济政策原理一书中基本政策目标归纳为四个:1经济进步 2经济稳定 3经济公正 4经济自由8、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9、政府绩效可分为四个方面:1政治绩效 2经济绩效 3社会绩效 4文化绩效不选生态绩效10、评估的目标:1提高组织绩效 2明确责任制 3增收节支三、名词解释1、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货物,是指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2、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量.4、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指国家机关组织.5、治道变革:指西方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市场化变革,并把市场制度的基本观念引进公共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效地公共领域.6、全球治理:一般用来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7、民族国家的治理:这里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8、政府间关系: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9、政府替代: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替代机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企业所有权,决策和经营运行等手段自觉地组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迅速推动经济增长.11、绩效预算:是将绩效测量与标杆相结合的一种改进组织绩效的工具,它把长远结果目标转换为项目结果目标和政府各部门及机构的具体产品目标.四、简答题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答: 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2、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答: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分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1分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1分4法的支配与意思支配1分5政府与市场1分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1分3、公共管理学的特质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整合性、主体性、战略性、新治理、价值调和与责任、政府改革与再造、学科综合性一个要点一分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与委员制.2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3根据行政组织权利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体制与分权制.4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5、增强网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强化1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2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共权利的实现3确定政府特殊责任的合理定位6、为什么社区部门兴起成为治理公共事务的模式设计答:因为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解决政府、市场难以解决的众多复杂的公共问题,能够填补政府部门难以介入的空间,表现在:一方面,各种社区组织更关心其服务对象,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更了解社区自身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社区组织能够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发展计划,参与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并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的监督和控制之下.7、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1公共部门的产品难以量化2公共部门目标缺乏标准性3公共部门绩效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4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5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8、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与任务1建立较完备的国家公务员制度2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5通过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管理的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建设和造就一只精干、高效、廉洁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五、论述题1、试分析X、Y理论的内容.X理论的假定:1)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2)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3)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把安全看的重于一切.Y理论的假定:1)工作与休息实质上消耗的体力与脑力是一样的,人一般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2)外界控制与惩罚并非是导致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人只要做出承诺去完成一件事,他就会自我控制;3)对任务所做的承诺和完成任务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这将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4)人一般会主动承担责任;5)解决组织问题需要员工的努力;6)一般人的潜力没有被发掘.2、试论述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答: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传统等级制度模式的政府间关系已经难适应新的变化要求,其调整已不可避免.2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要求政府压缩层级,分散决策权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传递甚至分散都变得十分便捷,跨越等级制结构的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3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更是加重了信息传递的负担并增加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已是新的生存环境的命令性要求.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的变化节奏,增加了社会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做出快速的决策反应.这大大超出了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承受能力,客观上要求重新进行决策分工和权力下放,使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决策主体.4正字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地方适度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一方面为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创造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公民更有可能对政府实施有效地监控,制约专权和腐败.5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政府事务的日渐交织也推动着政府间关系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推动政府间横向合作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国家市场的统一为前提,政府间关系的横向阻隔造成了市场的分割,阻碍了资源和要素的地域上的自由流动,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率,因此政府间的合作使他们获得了“共赢”的机会,有利于增进全社会经济效益.3、对如何完善转轨时期窝工公务员制度进行思考.1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主要为:a)必须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b)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无疑更直接、更多的受政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的制约;c)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事业.2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运行机制,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3改进管理.要求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指定周密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4加强监督.要提高公务员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学习运用法律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5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a)强化四个观念:一是服务观念;二是竞争观念;三是成本观念;四是创新观念.b)培养四个能力:一是政治鉴别能力;二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勤政廉政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c)加强制度管理,严把进口,畅通出口.4、试根据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1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公共财政管理理论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其次,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第三,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第四,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第五,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2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树立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识,大力推进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公共预算管理;第二,加强公共收入管理;第三,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制度;第五,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第六、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第七,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6、材料题1、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答:温州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很好地反映了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表现出来的几大特点,即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分;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2分;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2分;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2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2分2、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是一家主要为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创办于1990年2月. 作为一家自下而上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慧灵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现任董事长孟女士曾是广州一家家具工厂的工会干事,1985年她与一批热心的青年人及弱智人士的家长们,共同创办了一家致力于向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民办机构——广州至灵学校. 由于各种原因,孟女士在1989年第二次创业,筹办了“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在经历了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目前,广州慧灵已从最初的“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学校、职业训练中心、托养中心和研究所的综合服务机构,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智障弱能人士,形成了多元化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慧灵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香港如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扶康会”等、意大利、英国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大批捐助者,成为慧灵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慧灵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及一些专业手法和技巧融入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慧灵的宗旨是:提供机会让弱智人士发挥潜能,尽可能独立自顾,并且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真正一分子.慧灵每年都要派出员工到国内外同行那里学习,也有不少国内外的业内人士亲临慧灵指导,给慧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慧灵事业欣欣向荣,她所作的努力与成绩得到了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认可,有很多机构都给予了慧灵资助和项目.慧灵的财务是公开的,每年年终由会计作财务报告,虽然没有严格的审计,但他们坚持把收支状况刊登在广州慧灵通讯上,以此方式向家长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力求做到透明化. 如,2000年慧灵的收费标准如下:托养中心:根据学员能力程度不同和选择的宿舍不同分为:A宿舍600元/月~800元/月,B 宿舍1000元/月.广州市弱智人士办理终生托养公证手续时须借出2万元,外地人士借出5万元,到该弱智人士亡故后归还. 职训中心:300元/月. 慧灵一校:590元/月幼儿园:普通走读生330元/月;智障走读生550元/月;智障住宿生750元/月. 研究所:每个自闭症儿童1500元/月. 每到节假日,不接走学员的一天多收 30元.根据慧灵的成本核算,如果按照服务成本,起码要增加收费30%.但由于机构非营利的服务宗旨,使收费标准设定在服务对象普遍可承受的程度内,并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定的减免费用或助学助养等措施.慧灵的经济来源于社会,其创办者并不是投资者,只是发挥个人智慧去筹集资金,并不具备财产所有权,因此慧灵章程明确规定:若日后机构不得不停办关闭,除了还清债务外,剩余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以防止归属不明的弊端. 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如何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本案例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其宗旨、运作过程、管理规章、收费标准、财务管理等,充分反映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即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正规性和专门性以及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 为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以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并依法给予其自主权和自制权,营造利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优良环境.2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强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提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地位.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如组织人员构成、资金来源等,形成规范,保护其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和志愿者的个人利益,鼓励其为社会公共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不同要求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不同要求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是相对的,公共的作为相对私人的而言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公众参与,与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些经验、方法和理论引入到公共管理之中。
两者之间存在相通之处,但由于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不同、管理对象及内容的不同、管理的行为依据不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同、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公共问题,谋求公共利益,追求更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的服务导向来自社会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服务所提出的愿望和要求,顾客导向基于委托—代理而形成,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民主、限政理念。
私人部门管理只关注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依靠获利而生存,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导向,服务导向、顾客导向是基于利润而形成的,是为了在竞争中得到更多的顾客化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以及追求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利益最大化。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这是两者管理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功能不同。
公共管理主要功能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平,一切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以及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全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且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
私人部门管理中的一切制度设计均以效率为核心而考虑和安排,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社会公平与正义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
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府与企业有何异同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府与企业有何异同公共经济学(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
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
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
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
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
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何不同?主要区别是:结构不同;激励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不同。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公共管理有何特质,即是说到底在哪些方面区别与私人部门的管理,这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
从规范理论的角度来看,强调公私管理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对于理解公共管理的特质是十分有益的。
从现实来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界限尽管不是那么明晰,但是二者皆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域和私域往往是相连的和互动的。
自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自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等方面,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分析。
一、招聘与选拔
在招聘与选拔方面,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公共部门一般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公开发布招聘信息,进行笔试、面试等程序,选拔人员。
私人部门则更为注重个人能力和潜力,通常采取个人推荐或者内部推荐的方式进行招聘。
二、培训与发展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培训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公共部门在培训上注重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而私人部门则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公共部门通常采取定期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为公务员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
私人部门则注重绩效与薪酬挂钩,采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四、薪酬与福利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薪酬与福利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公共部门
的薪酬较为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好,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私人部门则更加注重绩效薪酬,通过绩效考核和岗位晋升来提高员工
的薪酬待遇。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明显
的异同之处。
公共部门注重公开招聘、岗位培训和稳定福利待遇,而
私人部门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潜力的选拔、员工发展与绩效薪酬挂钩。
不同的异同有助于不同类型的组织更好地应对各自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私人管理则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制定和实施商业策略、管理制度等手段,来追求商业利润和提升组织效率的过程。
私人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商业利益、提高组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1. 管理主体: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和组织,而私人管理的主体则是企业、组织或个人等私营部门。
2. 目标: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而私人管理的目标则是追求商业利润和提升组织效率。
3. 方法:公共管理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
而私人管理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商业策略、管理制度等手段来追求商业利益。
4. 责任和监督:公共管理的责任在于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和组织,需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估。
而私人管理的责任则在于企业、组织或个人等私营部门,需要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评估。
尽管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存在差异,但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借鉴。
例如,政府可以借鉴私人管理的经验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企业也可以借鉴公共管理的经验和管理制度来加强社会责任和提升商业形象。
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之差异
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之差异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在各类组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实践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定义、功能以及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异,包括但不限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薪酬与福利、绩效考核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
在分析这些差异时,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探讨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如制度环境、组织文化、目标导向等。
文章还将评估这些差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平衡和协调这些差异,以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两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私人部门,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
公共部门的招聘、晋升、薪酬、福利、解雇等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以确保公平公正,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当操作。
例如,公务员的招聘和晋升通常需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而非简单的面试或内部推荐。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质,其员工通常享有较高的职业稳定性和相对较好的福利待遇。
这使得公共部门的员工更有可能长期服务于同一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
再次,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
公共部门的员工不仅需要完成本职工作,还需要时刻关注公共利益,积极回应公众需求。
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更强调员工的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黎明第二版]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一、填空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A 立法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三、解释概念1、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答案公共管理学试题与答案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试题与答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
参见书P49.2、POSDCORB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
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
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报告(reporting)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预算(budgeting)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相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3、第三部门答案参考: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私人部门则是“公共部门” 的对称,是指个人、家庭和私人所拥有的企事业单位。
而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1.两种人力资源管理遵循共同的管理原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都是新时代条件下的产物, 它们不同于旧式的人事管理体制,其运行必须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都要从时代要求出发,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也是一样的: 主要包括人本原则, 顾客满意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强调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强调更好的依靠雇员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 在实践中要求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注重满足个人要求, 开发个人才智。
由于竞争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特色, 所以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多边性与不可预见性,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使人力资源能够及时、迅速应对环境的变化, “灵活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特性。
”2.两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具体内容相同两种人力资源管理都包括五项基本职能:(1) 人力资源的获取, 包括招聘、考试、选拔与委派;(2) 人力资源的整合, 即使被招收的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与价值观,接受并遵从其指导,使之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建立和加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 人力资源的保持和激励, 即向员工提供与其业绩相匹配的奖酬,增加其满意感,使其安心积极工作;(4) 人力资源的调控与调整,评估人们的素质,考核其绩效,做出相应的奖惩、升迁、离退、解雇等决策;(5) 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员工实施培训,并提供给他们发展机会,指导他们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 论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P4-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公共管理学核心考点整理【最新】
公共管理学核心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导向上行政官僚要帮助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家反映公众对政府服务所提出的愿望与要求,私人管理以利润为导向。
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资金来自财政拨款,不为利润担忧。
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管理方面,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解雇和雇用第五,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特征。
2.公共物品概念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三种划分,一是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特征区分),二是有形公共物品和无形公共物品,三是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定义)公共管理学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等;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等);研究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以促进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
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第一,研究对象上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特点。
研究者来自不同学科,多依赖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日益同工商管理学相融。
第三,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第四,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等。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简介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和私人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组织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这三种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决策依据。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它涉及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旨在提供公共服务并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特点包括政府的参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决策执行和监督评估。
政府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如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实施和执行政策、规划和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行政管理的特点包括组织的层级结构、权力分配和管理效能的追求。
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行政管理者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管理私人管理是指个人、家庭或私人企业对个人、家庭或私人企业的事务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
私人管理的特点包括所有权的分配、自主决策和个人利益的追求。
私人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
个人、家庭或私人企业的所有者通过私人管理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提高个人财务状况、优化家庭生活和实现企业长期发展。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性,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相同之处: - 都属于管理领域,都追求组织的有效运行; - 都涉及到决策、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估等管理活动; - 都与组织内部的层级结构、权力分配和绩效评估相关。
不同之处: - 公共管理强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而行政管理更注重组织内部的组织和控制; - 公共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公共事务,而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 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通常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而行政管理的决策过程通常更注重效率和绩效。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关公共管理何以区分于私人管理的争辩许多。
一部分人从所谓类同管理动身,认为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不存在本质的区分,主见公共管理应当“师法企业”;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异,公共管理有不同于私人管理的“特质”。
从实际状况看,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都必需履行计划、组织、协调、掌握、人事、预算的管理职能,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都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能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联系与互动,新公共管理强调民营化、公私伙伴关系就体现了二者的联系。
但正如华莱士·塞耶略显夸张地声称的那样,商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只在无关紧要的方面是相似的”。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分,这些差异详细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权威凭借不同。
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而政府是公权力的垄断者,它不可避免地仰仗和使用政治权威的作用。
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供应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很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就有强制性,当人民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时,其便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理,而其他组织具有这种公权力。
私人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权威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
这种权威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而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气,这种权威往往不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第二,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政府必需对公共需求作出有力回应才能不辱使命赢得公民的信任,这本质上是公权公用的要求。
私人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盈利能力体现私人部门的价值,利润是私人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定追求。
当然,两者并非完全对立。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认为私人利益的实现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同时,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私人利益的实现可能产生正负外部效应,自身的收益造福于社会或将自身的成本转嫁给社会,这需要对产权更明确的划分或政府作出合理的裁决。
第三,竞争压力不同。
私人管理面对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私人部门拥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必需不断考虑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便赢取更多具有自由选择权的顾客;公共部门一般缺乏竞争对手和竞争压力,垄断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公民一般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因而公共部门缺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直接动机。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什么区别
公共经济学(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
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
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
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
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何不同?结构不同;激励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不同。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管理防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西方国家以“企业型政府”为核心理念开展的改革,正好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同步,东西方政府改革的这种巧合,说明世界各国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共同的(如西方国家饱尝了福利国家的恶果,而中国则受计划经济的束缚,面对不同的问题,大家都选择了市场化导向的变革),因而,我们可以从“企业型政府”理念的特征和实践中吸取有益之处。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比较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比较
邹东升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既有不少形式上的相通之处,又有许多明显的实质差异,所以有关公私管理异同的争议,一直是公共行政与企业管理专家学者关心的课题.基于借用企业管理的绩效优势而采用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初衷虽好,但不能完全借用从私人部门来的形式.为了有利于公共管理活动和私人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地开展,有必要通过比较分析,澄清二者的各自特点与相互界限.
【总页数】5页(P5-9)
【作者】邹东升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3
【相关文献】
1.论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差异 [J], 马杰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同质性研究 [J], 陆远权;张基斌;陈夏璐
3.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道德和谐——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 [J], 李建华;李好
4.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 [J], 周树志
5.回顾与展望:面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清华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成立20周年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会议综述 [J], 曹峰;谢矜;彭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复习材料: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
(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
(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
(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一、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其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
如,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与服务性。
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
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官僚组织的基础是理性―合法权威。
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代理人”政府;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四、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二者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
A、“尖形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
(1)优点: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
(2)缺点: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
B、“扁形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其形态扁平。
(1)优点: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
(2)缺点: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
五、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1,直线结构。
直线结构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2,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
3,直线—职能结构。
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4,矩阵结构。
是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形式。
六、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
也称为层次结构。
它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
宏观上分为中央层次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
中央层次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划分有两级制、三级制、四级制三种类型。
微观上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
(2)横向结构。
又称分布结构,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反馈部门、监督部门。
在我国,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服务从于纵向结构。
七、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A、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1)首长制:又称为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
缺点:①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
②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
(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今天瑞士联邦委员会是典型的委员制。
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
缺点: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B、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1)层级制:又称分级制。
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优点:①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
②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
缺点:①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
②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
③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2)职能制:又称分职制。
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等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
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直辖市,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C、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1)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层的机关往往包揽较多的事务决策。
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
缺点: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机关及个人也容易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
(2)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优点:①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②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③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行。
缺点:①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
②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
D、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1)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
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
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2)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
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
缺点: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以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