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突破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与仿生、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建立互助协作型、人体行为增强型等新一代机器人验证平台,抢占“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制高点;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专用传感器、机器人软件、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力;攻克基于外部感知的机器人智能作业技术、新型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突破服务机器人行为辅助技术、云端在线服务技术及平台,创新服务领域和商业模式,培育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攻克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深化—1—我国特种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

本专项协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验证平台与系统建设、典型示范应用,加速推进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四个层次,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六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7年,拟在6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技术类、关键技术与装备类和示范应用类四个层次,启动42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机器人研发,在配套经费方面,由企业或医院牵头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第4部分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引-中国科学院成都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引-中国科学院成都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17个研究方向。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1.1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如痰湿证、气虚证、血瘀证等),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形成和演变规律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客观量化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探讨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证候辨证新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1-2个中医基本证候辨证标准;以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提交1-2个证候的临床应用研究报告;初步解析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出1个中医证候辨证新方法;发表SCI论文不少于10篇。

支持年限:2017-2021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2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理论及实用方法,开展中药组分配伍关键科学问题的应用研究,比较组分配伍与饮片配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出中药复方组分配伍应用方案,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提供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1套可供推广应用的中药组分发现、分离、代谢、作用模式、组效关系、组分配伍优化等不同环节的中药复方转化为组分配伍的方法技术体系;以临床试验证据为基础,提交1个组分配伍与饮片配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报告,形成1个用于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的组分配伍应用方案;发表SCI论文不少于10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开展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全生产项目申报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开展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全生产项目申报工作
l l 1 7.
[ 1 0 ] 邓云峰. 毒 气 泄 漏 事 故 人 员 疏散 模 型及 应 用 研 究 [ D] . 北京 : 北
京科技大学 , 2 0 0 8 : 1 4 0 — 1 4 1 .
国 家 安全 监 管 总 局 组 织 开展 一 2 一 ~ 度 … 0 1 7年 国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安全 生产 项 目申报 工 作


项 目申报
具 有 独 立 法 人 资格 的研 发 单 位 , 均 可 通 过 国家 科 技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向科 技 部 提 交 项 目申报 书 进 行 申报 , 指 南 以外
的研 究 项 目和 未 经 国务 院有 关 部 门科 技 主管 司局 或 省 级 科 技 主 管 部 门推 荐 的项 目不 予 受 理 。 二、 评 审 推荐 有 意愿 申 报 2 0 1 7年 度 国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安 全 生 产 项 目的 单 位 可 向 国 家 安 全 监 管 总局 , 行 业 主 管 部 门 或 所 在 省
2 0 1 7年 “ 公 共 安 全 风 险 防控 与 应 急 技 术 装 备 ” 重点专项共安排 了煤矿 、 金属非金 属 、 危险化学 品、 职 业 危 害 以及 应 急
救 援 等 安全 生 产 重点 行 业 领 域 项 目 1 8个 。根 据 国家科 技 体 制 改 革方 案 , 国 家 重 点 科 技 项 目实 行 “ 年 度 发 项 目指 南 、
项 目单 位 自由 申报 、 主 管部 门推 荐 、 专家咨询审议 、 专 业 机 构 负 责 项 目管 理 ” 机制 。
国 家 安全 监 管 总 局规 划 科 技 司 作 为 安 监 总 局 科 技 主 管 部 门 负 责 安 全 生 产 领 域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推 荐 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8.08.13
•【文号】国科发基〔2018〕127号
•【施行日期】2018.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127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
验收。

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附件。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概述2.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主要领域3.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请与评审流程4.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成果与影响正文一、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概述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资金支持,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7 年,我国启动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工作,以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二、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主要领域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1.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旨在加强对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2.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3.前沿技术研究:关注全球科技发展前沿,加强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4.社会公益性研究:以解决社会公益性问题为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福祉。

三、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请与评审流程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请与评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单位按照要求提交项目申请书,包括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实施计划、预期成果等。

2.项目初审: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3.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从科学性、技术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

4.项目立项: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立项项目并进行公示。

四、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成果与影响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这些项目的实施还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储备了力量。

总之,2017 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申报书共性格式202402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申报书共性格式202402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申报书共性格式20240204[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申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申报日期]一、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与目标(此部分介绍项目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需求等,明确该项目的目标及其与国家战略的关联。

)1.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此部分描述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方案或路线图,包括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创新点、实施路线等。

)1.3项目预期效益(此部分描述项目预计达到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包括产品或技术的创新点、应用前景、市场需求等。

)1.4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此部分介绍项目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包括申报单位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人员和其背景、合作单位或团队等。

)二、项目实施计划2.1研究进度计划(此部分列举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和阶段性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进度计划,包括起止时间、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完成时间等。

)2.2预计研究经费(此部分列明项目所需的总经费及其预算分配,包括研究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人员费用、管理费用等。

)2.3风险与应对措施(此部分分析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实施。

)三、申报单位基本信息3.1申报单位概况(此部分介绍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性质、组织架构、实力、相关成果等。

)3.2主要研究人员情况(此部分介绍申报单位的主要研究人员情况,包括姓名、职称、专业背景、研究方向、荣誉等。

)3.3合作单位情况(此部分介绍申报单位与合作单位的情况,包括合作单位的名称、背景、在项目中的作用等。

)四、申请书附件清单(此部分列明申请书中的附件清单,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团队简介、申报单位相关证明材料等。

)以上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申报书共性格式》的内容,本申报书将根据实际项目需求提供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资料,并充分满足相关要求。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于2020年发布了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文将对此指南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申报者更好地了解申报要求和流程。

一、申报项目范围1.1 申报主题年度项目申报主题应紧密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突出前沿交叉、引领未来、面向需求和紧迫问题的特点。

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技术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与极地、空间空中空地一体化、均衡发展、节能环保、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与农村、交通运输、国家安全等。

1.2 申报类型申报类型分为重大专项、重点专项和一般项目。

重大专项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项目,重点专项为国家发展相关领域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为其他项目。

1.3 申报要求申报项目需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申报流程2.1 全球信息站申报申报者需要登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信息站,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上传相关材料。

申报书中需要包括项目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

2.2 专家评审经过初审合格的项目将进行专家评审,由专家对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确定申报项目的资助资格。

2.3 复审和资助在专家评审通过后,申报项目将进行复审,确定最终资助结果。

资助项目将享受相应的政府资金支持。

三、申报材料3.1 申报书申报书是申报者向政府申请资助的正式文件,应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内容、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

3.2 项目依托单位证明申报者应提供项目依托单位的证明文件,证明该单位具有从事相关研究的条件和资质。

3.3 项目团队人员简历申报者需提供项目团队成员的简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等。

3.4 其他材料根据具体申报要求,可能还需提供其他相关材料,如知识产权证书、合作协议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

1831 1985 1890 1940 1414 1432 1541 1593 2067 2034 2150 1658 1485
4 4 4 4 4 3.5 4 3.5 4 3.5 4 4 4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2017YFB0310200 2017YFB0310300 2017YFB0310400 2017YFB0310500 2017YFB0310600 2017YFB0310700 2017YFB0310800 2017YFB0310900
东北大学 钢铁研究总院 钢铁研究总院 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 料研究院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振宇 孙新军 刘正东 赵天明 孙泽明 王兴权 曲选辉 谢明 张国庆 刘颖 周武平 于月光 王韦琪
中南大学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北京化工大学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
黄明辉 刘士新 张久顺 聂红 马安 段庆华 张立群 王有治 龚光碧 刘卫东 姚元根 胥维昌 林海波
1228 1368 1638 1135 2185 2235 2221 1438 1459 1516 1436 2238 1937
4 4 3.75 4 3 3 4 3 3 4 4 3.5 4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1—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

2017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19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4亿元。

1. 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1.1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机制及传播规律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加重的严峻形势,以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为对象,重点围绕“养殖动物-环境-食品-人群”链条,研究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机制,耐药菌/耐药基因在养殖动物、环境、食品、人群之间的分布转移特征与流行消长规律;探索养殖场排放耐药菌/耐药基因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确定食源—2—性耐药致病菌的人群暴露与危害特征;建立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动态数据库,构建耐药菌/耐药基因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模型、食源性耐药致病菌的传播预测模型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控制技术规范或指南。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附件4“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2016年科技部会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4个部门,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进行了部署。

2019年专项拟继续部署12个重点任务,拟安排国拨总经费—1—1.23亿元。

重点围绕落实党中央新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和加强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的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数不超过10个。

1.多用途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评价技术及标准测量装置研制研究内容:研究强激光多维物理特征,开展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参数测量;研究多用途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标准测量装置及测试校准方法;开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测试应用软件;开展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测试。

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指南

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指南

附件13“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47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4个技术方向已启动实施8个研究任务。

2017年,拟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4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3.99亿元。

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

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

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网络与系统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网络大规模更新换代所面临的安全可信和管理问题,面向开放和互通的国家网络管理,研究网络和系统安全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以IPv6网络层的真实可信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十三五”期间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有效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破解我国丰产增收协同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和生产需求的新问题,组织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十分必要。

专项规划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计划实施。

专项主要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可持续发展,聚焦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突出3大主产平原(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的13个粮食主产省)、注重3大目标(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衔接3大层次(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

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新增5%,生产效率提高18%,增加效益256亿元以上,形成高度规模机械化、信息标准化、精准轻简化水平的生产体系。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基于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1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17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64亿元。

其中基础研究3个项目、关键技术研究14个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基础研究1.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问题,在东北、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不同生态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揭示玉米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丰产增效、低排放的栽培技术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对消减气候变化具有补偿作用的推广品种各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丰产增效、低排放的栽培技术方案2-3份,农田排放降低20%以上;提出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品质、土壤地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估报告2-3份;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个重点专项国拨经费一览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个重点专项国拨经费一览

序号所属专项1纳米科技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4纳米科技5新能源汽车6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8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精准医学研究10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2新能源汽车1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4高性能计算15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6地球观测与导航17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8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9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0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1新能源汽车22地球观测与导航23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4云计算和大数据25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7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9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30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1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2七大农作物育种33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4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6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7地球观测与导航38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9深地资源勘查开采40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41七大农作物育种42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4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44纳米科技45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46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7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4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50地球观测与导航5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3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5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6云计算和大数据57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58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59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60地球观测与导航6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62地球观测与导航6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6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6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8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69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70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7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2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77纳米科技7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79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8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8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82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8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84纳米科技8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86纳米科技87纳米科技88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8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90纳米科技91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9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94纳米科技95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9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8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99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100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01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02纳米科技10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0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0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06纳米科技107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08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109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11纳米科技112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13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1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15云计算和大数据116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11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18纳米科技11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20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21高性能计算122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12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24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25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2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27海洋环境安全保障128全球变化及应对129全球变化及应对130全球变化及应对13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3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33智能农机装备13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35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36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137云计算和大数据138全球变化及应对139全球变化及应对140全球变化及应对141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142全球变化及应对14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44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45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4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47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48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49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50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51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15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5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5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5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5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8全球变化及应对159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60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6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4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65智能农机装备166智能农机装备167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8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69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70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1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7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7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76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77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78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79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8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81精准医学研究182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18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84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8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86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87精准医学研究188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18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9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92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93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19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9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7海洋环境安全保障19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199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0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1七大农作物育种20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03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0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5云计算和大数据206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7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08智能农机装备209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11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12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3新能源汽车21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1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17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18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1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1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2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23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4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26全球变化及应对227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28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2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30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31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3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3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34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35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3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3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3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3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4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41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42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43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4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4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46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4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48云计算和大数据249云计算和大数据250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51精准医学研究252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5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5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5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56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5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58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59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6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6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6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63七大农作物育种26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65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66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67精准医学研究268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69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70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71网络空间安全27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7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7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75精准医学研究276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77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78网络空间安全279精准医学研究280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81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8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8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84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85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86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287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88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289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90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91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92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9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9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95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96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97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98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9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0网络空间安全301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03精准医学研究30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05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30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07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308精准医学研究309精准医学研究310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11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312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13智能机器人31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15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316全球变化及应对317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18新能源汽车31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20智能机器人321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22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32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24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2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2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27精准医学研究328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2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0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1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34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3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3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7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38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9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40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1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4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4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44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7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48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9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50深地资源勘查开采351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5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353全球变化及应对35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55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35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57全球变化及应对358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59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60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61精准医学研究362精准医学研究36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64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65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36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67智能机器人368精准医学研究369精准医学研究370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71高性能计算372智能机器人373地球观测与导航374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7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76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77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78精准医学研究379精准医学研究380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4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6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8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9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90高性能计算391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392高性能计算393高性能计算394高性能计算39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96高性能计算397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98高性能计算39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40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1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403高性能计算404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06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0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08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09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41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4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41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6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17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1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19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42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2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2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4纳米科技425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6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27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28精准医学研究429纳米科技430纳米科技431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43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4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5纳米科技436纳米科技437纳米科技438纳米科技439纳米科技44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4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4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4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4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45纳米科技446精准医学研究447精准医学研究448精准医学研究449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51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2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3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5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先进轨道交通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先进轨道交通云计算和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网络空间安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和大数据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新能源汽车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农机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智能农机装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智能农机装备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农机装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机器人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智能机器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部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部

附件“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等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 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主产区的污染负荷与复杂性世所罕见,照搬国外既有理论和技术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在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技术挑战,难以有效地遏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实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围绕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大战略需求,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十分必要而迫切。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1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根据专项统一部署,依据国家重大需求、问题的突出性和紧迫性、基础和技术需求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区域分布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原则。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1 方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 汤万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3 韩瑞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高级经济师4 陶雪荣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员5 何小龙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6 滕旭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检测中心研究员7 吴淑琪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8 李铮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教授级高工9 陈宗伟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10 钱永忠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1 李业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12 刘见中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研究员13 康荣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工14 边鸣秋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高工15 李莉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工16 翟清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副研究员17 王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主任药师18 张庆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19 陶岚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 王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高工21 张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工22 周子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处长23 龙伶俐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工24 强毅中汽认证中心研究员25 涂江平浙江大学教授26 刘碧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分院研究员27 黄永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研究员28 欧阳劲松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教授级高工29 杨建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高工30 李立宾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工31 卢琛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工32 王蕴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研究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请答辩ppt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请答辩ppt模板
①力学性能微磁检测 ②热障涂层微波检测 ③厚壁管道超声导波检测 ④光伏晶硅Lamb波缺陷检测传感器及成 像系统。
建立缺陷表面温差信号为负的数学模型
应用情况
应用于矿山、机械、 电力等行业关键构件 的无损检测
应用于我国航空领域 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
应用于锚杆、城市地 下管网、电力系统接 地网、热障涂层、厚 壁管道等的损伤检测 与评价。 应用于碳纤维增强塑 料的无损检测
1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初步启动项目
2
编制计划任务书,专家
2 项目
论证,全面启动项目研 究工作
2
筹备 查阅文献,掌握行业动
3 阶断 态,确定仪器设计、制 2
造规程及时间进度 确定详细的研究目标和
4
仪器的实验方案及工程 2
实验方案
5
仪器电路的基础实验, 仪器线路的设计与验证
6
线路板的焊接测试,计
6
算机软件设计与调试, 6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检验检测 7 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 7.2材料损伤电磁无损检测与
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
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检测技术
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应用情况
太赫兹脉波装置 美国贝尔实验室
①研制太赫兹成像装置 ②研制太赫兹探测器
金属引线成像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标准1项
课题5 电磁检测仿真软件研制及评价平台开发
建立电磁检测数 据中心与协作研 究平台
研制电磁检测仿 真分析软件
研制电磁检测机 器学习评价平台
研究适于电磁检测 数据中心的数据存 储技术
研究仿真与机器学 习的基础平台、数 学工具、基础程序 库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甲: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是国家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满足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需求,促进所涉及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重点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实行“研发对口、产业拓宽、商业落地”的战略,形成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其所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都可以把握产业发展的机会,为公共政策、行业政策和产品技术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专项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是探索共性技术发展路径、改善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共性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建设共性技术体系、实现共性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专项要求技术领域的研究者,加大基础性研究的力度,解决科技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另一方面,专项要求科研院所和企业要深入开展技术转化,把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另外,专项还规定了对于各个行业应用的技术发展支持。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国家质量基础技术研究的重点
领域之一,它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共性技术
研究及其应用。

它涵盖从传感器、系统工程、多物质力学、计算机辅助理论、数学建模、材料特性的研究到模块化、系统集成、创新设计、复合材
料抗损伤性能提升、新型材料制备的先进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工艺
优化等应用技术。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尤其是传感器系统,是实现自动识别、智能检测、遥测技术
及其在国家质量基础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是用来获取环境数据
和物理系统状态信息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测量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量,也可以测量运动、位置、振动、压力等变量,还可以通过有机感应器对气味、气体特性、化学物质和放射物进行检测。

2、系统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技术是指将传统的技术及其组件、部件和子系统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出更强大、更高效的系统,以实现新的技
术及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2020-1-1实施
1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专项20*年度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
1
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NQI总体水平达到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做出实质性贡献,研制计量基标准和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 项,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研制国际标准200 项以上,实现超过100 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 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 项,新装置51 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建立6 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 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
2
体技术解决方案。

本专项执行期为2016年至2020年。

各任务落实以项目为主,2016年已部署49个任务方向,国拨经费6.76亿元。

重点研究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定、新计量和导出量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等领域关键计量技术,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碳排放交易和家具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等领域NQI技术集成示范。

20*年项目支持任务为总任务的三分之一,为增强本专项申报竞争性,20*年指南任务方向进一步细化,共80个,总概算约7.4亿元。

重点研究新领域关键计量技术和高准确度标准物质研制,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检验检测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以及空间导航与定位领域NQI技术集成示范。

每个任务方向支持1~2个项目(评审结果相近并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先期支持2个项目,经中期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后续择优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为3~4年,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指南如下:
一、计量技术
为实现专项计量部分的总目标,对计量方向项目整体要求如
3
下:项目研制的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稳定性、可靠性、量程范围等关键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相应国际计量比对,实现国际等效;计量标准装置达到申报国家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的要求,研制的标准物质应申报为国家标准物质。

1 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
1.1 生物活性、含量与序列计量关键技术及基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细胞生物活性计量装置和细胞计量技术及溯源性;研制微生物活菌计量装置和活菌精准测量技术,基因序列和含量计量关键技术;研究蛋白质含量计量基准方法和装置、糖基化计量方法;研究生物单分子计量装置,生物单分子计量技术方法及溯源性;研究细胞、核酸、蛋白质等国家标准物质。

考核指标:1. 计量装置4套:蛋白质绝对含量计量装置1套,生物单分子计量装置1套,微生物活菌计量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3.0%;细胞生物活性计量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7.5%;
2. 新技术、新方法12项:计量溯源方法5项,绝对测量方法4项,计量方法3项,标准不确定度5%;
3. 国家标准物质23种:包括蛋白质、核酸/基因、细胞分型计数、荧光校准等国家标准物质,标准不确定度5%;微生物和基体国家标准物质,标准不确定度7.5%;
4. 参加和主导国际、国内计量比对5项;
5. 申报国际互认的校准测量能力(CMC)3项;
6. 申请发明专利6项。

4
实施年限:20*~2020年。

2 新领域计量标准
2.1 新型功能材料关键特性参数计量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稀土永磁、磁粉芯、非晶纳米晶、弱磁等新型磁性材料磁参数的现场溯源技术和标准装置;研究高性能电工钢材料动态磁性计量技术和标准装置;研究微纳薄膜材料的结构及热电参数的溯源技术和计量标准;研究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热物理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溯源技术和计量标准。

考核指标:1. 计量标准装置10套:①永磁、软磁和弱磁材料磁参数现场计量标准装置各1套,交直流磁场和磁极化强度标准不确定度0.05%;②高性能电工钢材料动态磁性标准装置1套,被测材料宽度(0.6~1.2)m,动态磁性计量研究平台1套,跨度15m;③高分子材料表观黏度标准装置1套;④传输线法、电容法和谐振腔法高分子材料介电常数标准装置各1套;⑤微纳薄膜材料结构光散射和塞贝克系数标准装置各1套。

2. 国家标准物质26种:①高分子材料特性量标准物质24种;②微纳薄膜材料特性参数标准物质2种。

3. 申请发明专利2项。

4. 主导或参加国际比对2项。

实施年限:20*~2020年。

2.2 高端装备制造质量大尺度计量测试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加工装备误差的测量与主动补偿方法与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