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09版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09版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科,农,林等专业本科学制年限:四年总学时:64 学分:4制定者:审核人: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和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许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理工农医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并具备初步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各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同时,可使学生熟悉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身专业学习提供借鉴,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提供科学依据。

3、教法特点:(写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

应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主要采用讲授法,利用黑板和PPT相互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5、课程学时分配:考查二、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1章运动的描述 ( 3学时)1、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2、位矢、位移、速度及加速度;3、曲线运动的描述、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物理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及相互关系、掌握运动学中两类问题的求解;理解描述运动的必要三个条件、四个物理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圆周运动的角量与线量描述及相互关系;了解在自然坐标系运动的描述。

第2章力学中动力学基本规律 ( 5学时)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动量、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3、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势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4、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与角动量守恒。

基本要求: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功与动能、势能、功能原理、角动量及角动量定理;了解刚体定轴转动、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与角动量守恒。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普通物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应着重要求学生掌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普通物理学的讲授,应该特别注意从实践的观点来分析,综合物理现象和阐明物理规律。

在教学中,还应通过分析,概括丰富的自然现象,联系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的有关事例,使物理教学现代化。

在教学环节上采用示教和电教等辅助手段,以及加强习题运算,课堂讨论等多种途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倡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共140学时,4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物理实验等教学手段。

(五)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某些工科专业。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质点的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质点运动的相关问题。

[基本要求]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考系、惯性系等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3、能藉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的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4、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5、掌握功的概念。

能熟练的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掌握保守力作功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势能。

6、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

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7、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大学物理学B2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2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2》教学大纲University Physics B2课程代码:BB104311学时:45 学分:2.5理论学时:45 讨论学时:9适用专业:工科类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曹学成审定人:姜贵君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大学物理是我校理、工、农、林、生命科学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涉及三个校区(校本部、南校区及东校区)。

该课程覆盖面广、涉及的学生多、影响范围大,因此,本课程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科、工科以及生物类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提高为培养目标的。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由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与波、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基础等六部分构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好地体现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

以前,由于当代物理发展的成就和现代工程技术及重大科技成果纳入教学内容的不多,形成物理学知识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大学物理B1-B2_大纲

大学物理B1-B2_大纲

《大学物理B1、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J30E, 080J31A学分:2、3 总学时:34、51 学时分配:讲课34、讲课51适用专业:工程技术类、建筑规划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并学会用物理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自然现象和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物理基础,并初步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简介:牛顿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基本内容:大学物理B1绪论(1学时)力学(19学时)1、质点运动学(2学时)理解:质点运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匀加速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2、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4学时)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技术中常见的几种力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题3.力学中的守恒定律(4学时)掌握:冲量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了解: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功、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理解:守恒定律的意义4、刚体力学基础(4学时)理解:刚体的定轴转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计算、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2学时):三大定律、运动定理、牛顿定律、运动学刚体的转动热学(14学时)1、热力学基础(8学时)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量、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掌握:循环过程、卡诺循环、致冷循环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不可逆性的相互沟通、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玻耳兹曼熵公式及熵增加原理了解:克劳修斯熵公式2、气体动理论(6学时)掌握: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掌握:能量均分定理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波耳兹曼分布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等温线、范得瓦耳斯方程掌握: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学物理B2下册:电磁学(34学时)1、真空中静电场(8学时)掌握: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差和电势了解:电势梯度掌握:静电势能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学时)理解: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了解:电介质的极化、D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器、电容、电容器的能量和电场的能量3、稳恒电流和稳恒磁场(12学时)理解:电流密度、稳恒电流、电动势掌握:磁力和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掌握: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磁介质的磁化掌握:H的环路定理了解:铁磁质4、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6学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场、互感、自感、磁场能量理解: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了解:电磁波波动光学(17学时)1、光的干涉(6学时)理解:普通光源发光微观机制的特点、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了解: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2、光的衍射(6学时)理解:光的衍射图样和惠更斯——菲理耳原理掌握: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光栅光谱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了解:X射线的衍射3、光的偏振(5学时)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掌握: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对光的偏振理解: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了解: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人工双折射、旋光现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以教师主讲为主。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University Physics B2)课程编号:161990112学分:3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矢量和微积分部分的内容)后续课程:适用专业: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开课部门:理工科(非物理类)院校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美感,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单元稳恒磁场(12学时)[知识点]电流和电动势、磁场和磁感强度、毕奥一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通量和磁场的高斯定理及应用、安培环路定律及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磁矩和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场中的磁介质。

[重点]磁感强度的概念及其叠加原理,毕奥一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和环流定理(反映了磁场的无源性和有旋性),安培定理和洛伦兹力及应用。

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和磁场叠加原理,磁感应强度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微积分方法,磁力和磁力矩及其矢量运算。

[基本要求]1、识记:磁场的矢量性、无源性和有旋性,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通量,磁矩,磁介质的磁化原因及M B 睽矢量之间的关系。

么领会:高斯定理、静磁场环路定理(含有磁介质情形)及应用,计算静磁场分布的常用方法(叠加原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和分析思路,安培力和洛伦兹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

&简单应用:某些电流分布为线电流分布的平面载流导体,采用微积分方法计算磁感应强度分布;已知磁场分布和磁场中有形状简单的载流导体,计算载流导体受的磁力或磁力矩;点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大学物理B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10000030大学物理BUniversity Physics B学分:4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32/0一、课程作用与目的大学物理B是农、林、动医、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必须基础课。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科学的分支,包括了各个高科技领域,但从其基本理论上讲都是建立在物理理论的基础上。

因此物理学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大学物理B课程主要讲授与专业有关的内容:流体力学、电磁学、稳恒电流、振动和波、光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基本要求1.课程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2.课程的讲授,应该特别注意从实践的观点来分析,综合物理现象和阐明物理规律。

3.在教学中,还应通过分析,概括丰富的自然现象,联系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的有关事例,使物理教学现代化。

在教学环节上采用示教和电教等辅助手段,以及加强习题运算,课堂讨论等多种途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倡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罗以密主编.物理学.第一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程守洙等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四、课程内容第五章流体力学主要内容:流体的压强、理想流体、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重点和难点:理想流体的概念,连续性方程,稳定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第六章静电场主要内容: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点电荷系和带电体电场中电场强度的计算;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静电力的功、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点电荷系和带电体电场中电势的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金属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电解质的极化现象;电容、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第5 章:真空中的静电场课程内容: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5、电偶极子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基本要求: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本章重点: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本章难点: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第6 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课程内容:1、静电场中的导体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4、电容电容器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6、静电的应用基本要求: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理解电场能量密度概念,能计算一些简单对称分布电场中贮存的电能。

本章重点: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容的定义, 电场能量密度。

本章难点:计算平行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计算一些简单对称分布电场中贮存的电能。

第7 章恒定磁场课程内容:1、磁场磁感强度2、毕奥-萨伐尔定律3、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4、安培环路定理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6、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7、磁场中的磁介质基本要求: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毕—萨定律,能用该定律及叠加原理计算简单典型载流导线周围或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

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科课程纲要草案-B版 (2)

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科课程纲要草案-B版 (2)

普通高級中學物理科課程綱要草案-B版第一目標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必修教材之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物理學的基本知識,所希冀達成之課程目標如下:壹、透過物理學知識的介紹,讓學生認識一般物理現象的因果關係和其間所遵行的規律,提昇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貳、藉由實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使其熟習科學方法,提升學生創造思考、探索真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經由日常生活中有關科技應用實例的介紹及原理的說明,幫助學生體認物理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及其重要性,啟發學生創造和應用科學的潛在能力。

第二時間分配必修物理B係高一或高二全體學生必修之科學課程,視學生之程度及興趣可安排於高二(或高一)一整年,每週兩節; 亦可安排為一學期之課程,每週四節。

第三教材綱要壹、教學活動部分註:「*」為「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物理科課程綱要」貳、實驗活動部分一、分組實驗項目名稱內容備註二、示範實驗第四實施方法壹、教材編選之要領一、高級中學必修物理教材之編選,應依照本教材綱要之規範,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必修教材之內容,配合學生之能力,妥善編排組織成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

教材編輯時,可自訂篇、章、節等順次和標題名稱,但必須涵蓋教材綱要中各主要內容。

二、必修物理B之教材內容應理論和應用並重,以使學生能活學活用科學知識。

教材程度應儘量取自日常生活實例,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做定性或定量描述,儘量達到通識性,教材宜以適當的方式或策略呈現,以適合學生程度及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三、教材之編寫,原則上,各單元儘量以示範實驗或學生的舊經驗引領,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經由歸納或演繹的過程導出科學知識。

教材的敘述應著眼於闡明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材之組織應兼顧與高中數學科、化學科、地球科學科、和生物科等相關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

(整理)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整理)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理解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提要:第一部分是“力学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第三部分是“静电场与稳恒电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和基本原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专程的基本性质,进而引出电路理论的基本关系式。

第四部分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磁场”,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是“波动光学”,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第六部分为相对论基础,简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3.教学改革(与原课程内容比较)本课程是在原《大学物理学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原大纲相比总学时增加了18学时,增加的原因是我校的《大学物理学2》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也与我校的发展目标不相符。

增加的学时主要用来讲授相对论及光学两部分内容,是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但即使像现在的学时,也与科大等院校仍有很大差距。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 质点运动的描述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的概念,速度§1.2 匀加速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1.3 圆周运动平面极坐标,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和匀加速圆周运动§1.4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时间和空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本章重点:参照系的概念,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质点的运动方程,相对运动的概念。

大学物理B1-B2_大纲

大学物理B1-B2_大纲

《大学物理B1、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J30E, 080J31A学分:2、3 总学时:34、51 学时分配:讲课34、讲课51适用专业:工程技术类、建筑规划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并学会用物理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自然现象和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物理基础,并初步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简介:牛顿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基本内容:大学物理B1绪论(1学时)力学(19学时)1、质点运动学(2学时)理解:质点运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匀加速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2、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4学时)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技术中常见的几种力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题3.力学中的守恒定律(4学时)掌握:冲量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了解: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功、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理解:守恒定律的意义4、刚体力学基础(4学时)理解:刚体的定轴转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计算、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2学时):三大定律、运动定理、牛顿定律、运动学刚体的转动热学(14学时)1、热力学基础(8学时)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量、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掌握:循环过程、卡诺循环、致冷循环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不可逆性的相互沟通、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玻耳兹曼熵公式及熵增加原理了解:克劳修斯熵公式2、气体动理论(6学时)掌握: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掌握:能量均分定理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波耳兹曼分布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等温线、范得瓦耳斯方程掌握: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学物理B2下册:电磁学(34学时)1、真空中静电场(8学时)掌握: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差和电势了解:电势梯度掌握:静电势能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学时)理解: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了解:电介质的极化、D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器、电容、电容器的能量和电场的能量3、稳恒电流和稳恒磁场(12学时)理解:电流密度、稳恒电流、电动势掌握:磁力和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掌握: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磁介质的磁化掌握:H的环路定理了解:铁磁质4、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6学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场、互感、自感、磁场能量理解: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了解:电磁波波动光学(17学时)1、光的干涉(6学时)理解:普通光源发光微观机制的特点、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了解: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2、光的衍射(6学时)理解:光的衍射图样和惠更斯——菲理耳原理掌握: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光栅光谱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了解:X射线的衍射3、光的偏振(5学时)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掌握: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对光的偏振理解: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了解: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人工双折射、旋光现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以教师主讲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54112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0)学分:4适用专业:机械和数学学院所有专业、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和化学学院部分专业开课学期:2、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物理学是自然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原子核运动等。

它虽然不能包括或替代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包括在其他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使它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也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普通物理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许多理工专业课程(例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电工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学物理方法、传热学等)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质点力学(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惯性参考系的概念,理解位移、位矢、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动量、力矩、角动量等物理量,掌握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及应用;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和质点系运动的力学问题。

2.本章重点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自然坐标系,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牛顿三大定律及应用,变力做功,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质点和参考系一、质点和刚体二、参考系和坐标系第二节质点运动的描述一、位矢二、位移三、速度四、加速度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运动定律的表述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举例第四节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功和功率二、动能和势能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节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一、力的冲量二、动量动量定理三、动量守恒定律第六节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一、力矩角动量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二章刚体的定轴转动(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力矩的功等概念;理解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2. 本章重点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难点转动惯量的计算、转动定理、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的应用。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一、刚体的运动形式二、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第二节转动定律一、力矩二、转动定律的推导三、转动惯量四、转动定律的应用举例第三节机械能守恒一、力矩的功二、转动动能动能定理三、刚体的势能机械能守恒第四节角动量守恒一、角动量二、角动量定理三、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三章热学(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自由度的概念,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分布曲线、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过程、热机、致冷机的工作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统计意义,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三种速率公式、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2. 本章重点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难点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温度和气体的物态方程一、基本概念二、气体的三条实验定律三、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第二节气体动理论一、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二、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三、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导二、几个典型的热力学过程三、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第四章静电场(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静电感应现象,电场力作功及其特点,理解电场强度概念、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各种计算方法、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2. 本章重点电场强度概念、高斯定理及其应用,难点电场强度的计算、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一、电荷电荷的量子化二、电荷守恒定律三、库仑定律第二节电场强度高斯定理一、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二、高斯定理第三节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一、电场力做功静电场的环路定理二、电势电势叠加原理三、电势差第四节静电场中的导体一、导体的静电平衡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第五章恒定磁场(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物质的磁性,磁场的产生和测量,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定律,掌握载流直导线及圆形电流的磁场及其应用、磁场对载流导线及载流线圈的作用。

2. 本章重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定律、载流直导线及圆形电流的磁场及其应用、磁场对载流导线及载流线圈的作用,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定律、载流直导线及圆形电流的磁场及其应用。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二节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一、磁感应强度二、毕奥-萨伐尔定律三、磁场叠加原理第三节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一、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二、安培环路定理第四节磁场对运动电荷和载流导体的作用一、磁场对载流电荷的作用二、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三、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第六章电磁感应电磁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自感、互感概念,掌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2. 本章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楞次定律第二节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一、动生电动势二、感生电动势三、感生电场第三节自感和互感一、自感二、互感第七章振动和波(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互相垂直谐振动的合成,理解波的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掌握描述谐振动的物理量及谐振动方程、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2. 本章重点波的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谐振动方程、波动方程,难点谐振动方程、波动方程。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简谐振动一、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描述二、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三、简谐振动的合成第二节简谐波一、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和分类二、平面简谐波的描述三、波的叠加第八章光学(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相干光的获得及半波损失的概念、产生偏振光的几种方法、光栅方程,理解光程及光程差、增透膜的应用、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掌握薄膜干涉条件、马吕斯定律及应用。

2. 本章重点薄膜干涉条件、马吕斯定律及应用,难点、单缝衍射光强分布。

3. 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内容第二节光的干涉一、基本概念二、杨氏双缝干涉三、薄膜干涉第三节光的衍射一、基本概念二、夫琅禾费单缝衍射三、光栅衍射第四节光的偏振一、基本概念二、马吕斯定律三、布儒斯特定律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闭卷)2.成绩构成比例:期末考试60%,期中考试10%,单元测试20%,平时10%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大学物理基础教程》(第1版),尹国盛、杨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大学物理》(第1版),张晓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大学物理学》(第2版),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年。

执笔教师:冯立芹教研室主任:李鸿明教学院长:李春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