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单元第三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能力目标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知识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情景学习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回眸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请回答: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孙中山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邓小平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学习新课春的序曲——会议的背景1.出示《北京街头的谈话》,学生分角色朗读。
根据谈话内容,回答问题:(1)文革结束后人们有哪些要求?(2)这些要求的实现受到了什么方针的阻碍?2.师问:你能说出“两个凡是”的内容吗?针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说一说理由。
3.师强调:“两个凡是”方针过分崇拜毛泽东,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办事必然会引发社会问题。
“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为此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历时两年之久,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作的决策和指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34张)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李阳日记一 1977年3月18日 多云
我今年17岁,我的父亲是成都一所中学的老师, 因写了篇关于西方文学史的文章,就被指责是走资本 主义道路,被打成“反革命”、“走资派”关进了牛 棚。
“文革”结束了,可我却依然是“反革命分子” 的儿子,家里生活也依然非常拮据。我迷茫地走在大 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 终不渝地遵循。”
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 犯的错误……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 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 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 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 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 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 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 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 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数以千万计的因与这些干 部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 而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 得到解脱。
拨乱反正
历史已经判明,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 “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
两
实
个
践
凡
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 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 原理。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 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 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事”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影响: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原因: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附加: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拨乱反正3、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
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学法:加强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所涉及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3)组织学生细读第35~36页正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教材上作出明确标记,然后结合教材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重要知识点总结
(1)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
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背景 (2)“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3)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 时间 1978 年 12 月
十一 届三
易误警示
1.“文化大革命”结束,并不等于“左”的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仍然
坚持“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
2.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2/2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思想
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全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
Hale Waihona Puke 会 内容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
政治
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 意义
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做法 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
拨乱
1980 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典例
反正
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指导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1/2
思想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转折点展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转折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认识历史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当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及其意义。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历史事件时间轴、思维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伟大历史意义及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和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在结束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新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 自读教材。
2. 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 出示群众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图片,思考问题: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了吗?历史是否进入了人民所期盼的春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大革命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状况。
知道“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是继续坚持“左”的错误,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教师讲述: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
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
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
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不能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2.难点: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过程。
4.激情演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阶级斗争为纲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党和国家“两的工作个重心凡仍是是:阶”级斗争
201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质: “左”倾 错误的继
续
“两 个 凡 是”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 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 的最基本原则 。
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在哪召开的? 通过了哪些重要决策(会议内容)?
时间: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确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否定“两 个凡是”
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 纲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内容 意义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
推进
2019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
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 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2019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C (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A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201A9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第7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第7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笔记。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背景。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 开展。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意义。
-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召开时间与地点。
- 1978年12月,北京。
- 内容。
-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意义。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 背景。
-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大量冤假错案,需要进行纠正和平反。
2. 措施。
- 平反冤假错案。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调整社会关系。
- 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还进行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工作,如为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等。
这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意义。
- 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
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中共十一届 作出 改革开放 保障 拨乱反正 三中全会 导致 掀起 两年徘徊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
与形式发生较大
swa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1.背景:
会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时间:1978年12月
①思想上:
3.内容: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4.历史意义:
二、拨乱反正
拨 乱 反 正
1.平反冤家错案:
2.通过决议:
B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 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D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课内容包括:三中全会前的探索与困境,三中全会的召开,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转折还缺乏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我国是如何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进而导入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word文档资料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大型歌舞史诗《复兴之路》中的《沉思与抉择》诗词部分 说明:诗人没有直白的表达,只有婉转的抒发。既正视了历史,有更多 的让人们看到了希望,非常喜欢这样的意境。 点拨:这首诗再现的是哪一段历史,他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劫难?
政治路线确立了工作的重心,如何保障这个中心不动摇,需要一个 强有力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重音强调“领导集体”) 点拨:在十年文革时期,权力高度集中,当权力无限膨胀,凌驾于法制 和民主之上,那么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悲剧诞生了! 展示:幻灯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展示:幻灯片
两个“凡是”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第3页
点拨:通过前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两个凡是” 方针就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延续,它的提出阻碍了文革后拨乱反 正工作的开展。进入了两年的徘徊时期。 教师:面对这种局势,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怎么理解?“实事求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 优良传统,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醒:1、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进攻目标指向大城市长沙,受挫后, 确立今后中国革命的路线。2、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3、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制定的路线,等等。 总结:我们的党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 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乘风破浪,硕果累累。反之, 我们就会受到历史老人的惩罚,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会遭受磨难,在社 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三大失误不是最有力的例证吗?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乃至一个人都要切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政治路线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确立我们的工作重心。 展示: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是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备好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实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历史转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以及邓小平南巡谈话等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内容。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开放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和国家命运的挑战。
3.操练(15分钟)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A.学术争鸣B.社会热点大辩论C.思想解放运动D.工作经验总结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1976年10月B.1977年4月C.1978年5月D.1978年12月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三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
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0.“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这个转变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1.“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这里所说的“它”是指()A.遵义会议B.新中国成立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经济特区的建立1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A.“一国两制”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年份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197856.242.90.9199741.933.924.2200531.08.061.0——改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4.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有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答案C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答案D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根据所学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故选择D项。
3.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4.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6.答案D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择D项。
7.答案A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择A项。
8.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故选择D项。
9.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故选择D项。
10.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依据所学可知答案选择D。
11.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重新奋起”“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走向繁荣和进步”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故选择C。
12.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依据所学可知答案选择C项。
二、非选择题13.答案(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
第(1)问由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78年至2005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据材料二“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可知:1990年至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第(2)问,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4.答案(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第(1)问,切入点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民主制度”“探索”。
近代化探索中有关“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探索主要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2)问,切入点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3)问,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即可。
15.答案(1)遵义;毛泽东;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