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大楼

智能化大楼

浅谈智能化大楼

智能化大楼作为一种集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为一体的高科技建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然而,上海智能化楼宇建筑市场的现状又使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忧虑,甚至产生了不少疑惑:智能化大楼究竟能为入住者带来哪些便利智能化大楼的内涵究竟有哪些具备了哪些功能的大楼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大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智能化大楼是如何定义的。新加坡政府的PWD部门在智能大厦手册内规定,一栋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中央控制室对温度、湿度、灯光、保安、消防及各类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良好的内部通讯网络设施,使各类数据、图像能在大楼内进行传输;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设施。

位于华盛顿的智能建筑研究所将智能建筑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四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内在联系的最优化设计,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而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工作环境。

上述两个例子分别从内容和结果两个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智能化大楼的定义。目前,上海建筑市场上出现的“3A”、“5A”智能化大楼,其3A一般指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这三点与新加坡政府的提法是一致的。而5A则是将消防自动化(FA),安保自动化(SA)从楼宇自动化中分离出来。至于什么7A、9A就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几个A并不重要,具备了上述3A或5A中的某些功能也不能就此认为是智能化大楼了,重要的是大楼搞了智能化之后的结果。我们认为:智能建筑是通过对能源节约、人身安全和舒适、对外联系方便快捷和运营成本降低的综合考虑而发展形成的。智能建筑应该帮助大厦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在投资费用开支、生活舒适程度、商务活动方便快捷、信息服务的准确迅速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获得最大的回报。

目前,普通市民对智能化大楼有一种神秘感,一些设备厂商借智能化名义推销甚至是倾销产品,在一旁推波助澜;房地产发展商更是在“热炒”智能化意欲出人头地;专业人士对智能化如何搞,分歧甚大。

鉴于这种情况,上海市建委和智能化协会制订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了智能建筑的称呼,也定义了智能化的程度标准。最近,由市建委组织的“商务楼智能系统的应用及规范化”课题组将把由上海城市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智慧广场”作为典型工程进行智能化系统应用和研究的样板,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的研究试点,对“智慧广场”智能系统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为规范智能化理论提供实际依据。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的大楼智能化系统必将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