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探析

合集下载

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式调性布局的特征

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式调性布局的特征
展 了奏鸣 曲式结构 的音乐承载 。
通过简单 的比较 , 可 以看到斯克里 亚宾钢琴奏鸣 曲变化 的过 程 。早期三首钢琴奏 鸣曲各乐章曲式结构见下表 :
第 一 乐 章 第

第 二 乐 章 复 三 部 曲式
笼 = 乐童 以插 部 代 替 展 开 部 的 回旋 奏 鸣 曲式
第 四乐 章 复 三 部 曲式
过程 , 形成 了内容繁杂 、 结构庞大的单乐章奏鸣曲 。
钢琴 奏鸣曲这 种体 裁、 结构上 的变化必然不是简单 的压缩 内容与剔除结构 , 而是体现出一个复杂的综 合化 的过 程。在梳
理 了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的 曲式结构变化过程后 , 本文将把重点放在斯克里亚宾不同时期的钢琴 奏鸣 曲滑 陆布局的特征上 。
斯克里亚宾 钢琴奏鸣曲 奏鸣曲式调性
布局 的特征
边 中n
[ 内 容 提 要]本文将视 野集 中于斯克里 亚宾所创作 的钢琴奏呜 曲这一体 裁 着意 于讨论在斯 克里亚宾 的钢琴奏 鸣曲创作 中奏鸣 曲式调性 布局 的新特 点。本文 总共分 为绪 论、 两个章 节及结语 四个部分 。 绪论 中简要 阐述 了斯克里 亚宾 生平、 创作概 况以 及斯克里 亚宾钢琴奏呜 曲体裁 变化 、 奏呜曲式结构 变化 的大致线 索, 可从 中一 览 这位 个性独特的作 曲家生活及创作 成长的历程 。 第一章 简要回顾斯克里 亚宾早 期 三首钢琴 奏鸣 曲的结构特 点及 其 中奏呜 曲式 乐章 的调性布局特征 。 重点研 究 了第二 钢琴 奏呜曲两个 乐章 的奏 呜原 则的体现及整体调性布局 的特征 。 第二章 分 若干 方面讨论 了斯克里 亚宾晚期钢琴奏呜 曲中奏鸣 曲式调性附和的逻辑及 实 施 方法。 由于斯克里亚宾在 中晚期创作 中削弱 了功 能和 声与大小调体 系, 转而 发展 出 申 秘 和弦” 的音 高组织方式 , 因此 , 在奏呜曲式调性布局 的逻 辑上 与传 统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

中 图分 类号 :6 4 1 J 2 .
文 献 标识 码 : A
D -0 3 6 /.sn O 3 7 2 . 0 2 0 . 2 OI1 . 9 9 ii l 0 — 7 1 2 1 . 1 0 6 s
“ 克里 亚 宾 语 言 ” 斯 向来 是 音 乐 的 奇 特 现 象— — 既 无 民间 音 乐 的 源 头 , 与 声 乐 题 材 无 关 。 科 普 佳 又
经 常 演 奏 , 时 成 为 钢 琴 演 奏 的潮 流 。 不 显 然 , 在 演 奏 中 诠 释 好斯 克 里 亚 宾 的作 品 , 不 感 到 茫 然 , 不 抄 袭 旁 人 , 要 吻合 作 者 的 精 神 , 一 要 既 又 还 就 定 要 对 “ 克 里 亚 宾 语 言 ” 行 细致 人 微 地 探 究 , 这 种 “ 所 适 从 ” 斯 进 将 无 的语 言 , 的放 矢 地 演 绎 在 键 盘 中 。 有
释 其 风格 特 色 , 为 要 深 刻 了解 斯 克 里 亚 宾 的 创 作 经 历 和 思 维 变 迁 , 认 以及 导 致 其 音 乐创 作 的复 杂 的 文 化
背 景 , 能全 盘 把 握 住 斯 克 里 亚 宾 的 音 乐 语 言 与 演 奏 特 征 。 才 关键 词 : 克 里 亚 宾 ; 九奏 鸣 曲 ; 奏 ; 乐 语 言 ; 奏技 巧 斯 第 演 音 演
当局 者迷 , 观 者 清 。权 威认 为 , 克 里 亚宾 是 “ … 钢 琴 家 、 弦 乐 作 曲家 , 不 寻 常 的音 色 探 索 象 征 旁 斯 … 管 以
主 义 而 闻 名 。“ 年 轻 时是 肖邦 的崇 拜 者 , 早 就 呈 现 出 个人 的 风格 。 由 于 实 现 了融 合 肖邦 、 国 印 象 主义 、 ”他 很 法 R 施 特 劳 斯 和 俄 罗斯 音 乐风 格 , 在 近 代 俄 罗 斯 音 乐 的 发 展 上有 一定 的 地位 。[他 的作 品 , 其 是 J 小 调 . 他 ” 3 尤 Hf 钢 琴 协 奏 曲( p 2 )一 些 钢 琴 前 奏 曲和 包 括 《 九 奏 鸣 曲 》 内 的部 分 钢 琴 奏 鸣 曲 , 世 界 上 一 直 为 人 效 仿 , O .O 、 第 在 在

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素材及性格特征

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素材及性格特征

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素材及性格特征
斯克里亚宾的《第三钢琴奏鸣曲》被誉为带领古典乐派进入新时代转折点的立体杰作。

整部作品由三个提琴独奏曲和一个为钢琴独奏而谱写的钢琴奏鸣曲组成,它前半部分以大调形式展开,后半部分是多个变奏呈明暗对比的小调形式,被认为是最突出的作品性格表现。

《第三钢琴奏鸣曲》对素材和声部使用一种独特的手法,他大胆行使了过渡元素(Transitional Elements),以给作品带去另类的风格,在这部作品里出现了两个节拍,一个是 2/4,另一个是 4/4,他把这两个节拍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整部作品有了更加丰富的节奏韵律色彩。

在本作品中,斯克里亚宾结合了古典音乐抒情性的特点与维也纳新乐派的现代审美观念,树立了一条特殊的古典/现代结合道路,表达出了拥有抒情性和思想性的叙事风格。

从艺术角度出发,斯克里亚宾在《第三钢琴奏鸣曲》中展现了一种十分典雅自然的编曲手法,视相对而非绝对,变幻莫测却细腻缜密,和音变换多变栩栩如生,且在这部作品中,斯克里亚宾采用了叙事曲式,作出了“游走”的效果,将叙事、白日梦和感觉性并重、融于一炉,每一段都是进行的变奏,他的抒情性及丰富的情感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性格特征尤为鲜明:它以不受束缚的任性情怀创造出的独特的张力,表达出了新乐派现代艺术家的审美品味,彰显出斯克里亚宾作品中忧郁与愉悦兼备的特征,他将自己的非凡情感转化为优美音乐语言,充满思想性和抒情性,令人叹服。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

时光交响: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赏析斯克里亚宾的第八钢琴奏鸣曲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首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它的旋律如同时光流淌般悠长而缠绵,让人神往。

而和声的变化也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让人情感激荡。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充分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认真掌握每个音符的节奏和强弱,让这首曲子在你的手指下变得更加动人和生动。

此外,注意控制演奏的速度和力度,不要过度强调技巧性的表现,而是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只有这样,才能将斯克里亚宾的音乐魅力完全释放出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时光交响带来的感人之处。

斯克里亚宾钢琴音诗《面向火焰》的演奏探析

斯克里亚宾钢琴音诗《面向火焰》的演奏探析
内 容 提 要 : 《 向 火 焰 》 俄 罗斯 作 曲 家 斯 克 里 亚 宾 晚 期 重 要 的 钢 琴 作 品 之 一 。本 文 从 作 品 的 面 是
旋律特 点及 演奏难 点的角度 , 其进 行分析研 究 , 演奏 更加 贴近作 者的创 作动机 。 对 使
关 键 词 : 斯 克 里 亚 宾 面 向 火焰 动 机
作 者简 介 : 佳 ( 9 8一) 女 , 津 音 乐 学 院钢 琴 系讲 师 ( 津 ,0 1 1 。 张 17 , 天 天 3 0 7 )
1 O 1
张 佳 : 克 里 亚 宾 钢 琴 音 诗 《 向 火 焰 》 演 奏 探 析 斯 面 的 例 一
≥ 霉 #
J 西r e
佛 置 身 于没 有 任 何 生机 的神 秘 “ 宙 ” 宇 。第 一 主题 动 机 由六 个 小 节 构 成 , 动 机后 半 部 音 乐 向前 在 迈进 了一 步 , 高 较 前上 升 了一 个小 三 度 , 乎 暗 含 着 生命 的呼 吸 和 律 动 。对 于 弱 起 节 奏 型 的动 音 似
有创 新 , 奏 其 钢 琴 作 品 , 音 色 、 绪 变 化 的 掌 控 有 相 当 的 难 度 。斯 克 里 亚 宾 的 晚 期 代 表 演 对 情 作—— l l 创 作 的音 诗 《 向火 焰 》 作 品 7 ) 作 曲家 伟 大 的 、 特 的一 首 钢 琴 作 品 , 是 斯 9 4年 面 ( 2是 独 也
克里 宾 极 少 数 的使 用 标 题 的钢 琴 曲 , 至今 不 被 我 国钢 琴 教 学 及 演 奏 所 熟 识 。笔 者 在 莫 斯 科 音 但 乐 学 院 深 造 时接 触 并 研 习 了此 曲 , 望 将 这 部精 彩 的作 品介 绍 给 同行 , 宽斯 克 里 亚 宾 钢 琴 文 献 希 拓

“管中窥豹”俄国音乐——斯克里亚宾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

“管中窥豹”俄国音乐——斯克里亚宾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

“管中窥豹”俄国音乐——斯克里亚宾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格林卡人们可以将19世纪俄罗斯音乐史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始于1800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由皇宫贵族赞助支持的意大利歌剧、法国轻歌剧构成主流沙龙文化,俄罗斯人逐渐将此发展成圣彼得堡风格。

这种风格在格林卡的早期作品中达到顶峰:其中充斥着贝多芬中期灵巧、好似高脚杯般热情、欢快、有活力的加洛普舞曲,路德维希·施波尔(Ludwig Spohr,1784~1859,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他的作品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度的桥梁)的和声手法,以及比起范妮·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的姐姐)略微好一些的旋律曲调。

彼得大帝希望其子民接受的文化风格业已完成——他们的音乐如其建筑,变成了苍白、毫无瑕疵的西方世界之翻版。

虽说这些都是西方文明的精髓,但却是过时的,不再使用的东西。

穆索尔斯基格林卡的出现犹如一座桥,将俄罗斯音乐引入第二阶段——其音乐风格的继承者们发展出了对个体身份的深沉探究,最为人所知的是穆索尔斯基作品中关于俄罗斯民族灵魂的卓越探索。

穆索尔斯基的审美本能源自咖啡馆唯美主义,这注定了他是个充满温柔却又不可避免散发着一股风流味的家伙——他难得清醒,脑子里有些高贵的想法,而且从不为所谓的技巧所限制,把这些一同装进疯狂、充满创意热情的盒子。

他的风格带着问心无愧的笨拙,标志着下一个俄罗斯音乐时代的开启。

同时期,与穆索尔斯基重叠着出现了第三阶段的萌芽,我们可以称为“出口的一代”。

实际上,这个时期唯一赢得全世界的爱,最为成功的俄罗斯艺术家仅此一位——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他拥有的非凡技巧能使其完全摒弃国家附加在艺术家身上的民族主义影响。

即便如“穆索尔斯基风格”,柴可夫斯基依旧可以依照自身需求灵活使用,并至今保持着自己在全世界范围内俄罗斯音乐的标志性地位。

柴可夫斯基的职业生涯是对所谓“闭塞的俄罗斯”最有力的反击,正如20世纪出现的世界公民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虚幻的音乐意境就此产生,让副部的主题直接变得神秘且朦胧。

由此可见此刻斯克里亚宾对音乐的神秘感创作有着极强的创作思维能力,以及神秘的氛围感有着强烈的营造能力。

到结束部以后,音乐的主题材料并没有改变,继续使用连接部的音乐素材。

作者再次进行扩充,音量开始逐渐较弱,音乐的整个情绪,慢慢地变慢,让听众的内心暂时得到平静,同时,到最后一种探索感觉出现,为展开部的到来埋下基础。

音乐素材没有发生改变,能够保证音乐线条的完整性。

同时,当演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进行扩充,随着音响效果的弱化处理,能够增强作品的戏剧性。

同时,这样的创作手法为后面的创作打下了一定的材料基础,在新的动机产生时与之前的材料相互应。

2、展开部在展开部当中,第一阶段的动机仍然是在使用主部动机,但半音化的出现发生改变,不再继续单纯的半音进行,而是开始小三度的出现。

同时,三连音的使用,使得整个音乐感觉更加地沉闷。

一种神秘的感觉更加强烈。

会发现当中有许多相同音在进行重复,使得音乐感觉进一步加深,一种神秘感觉当中带有恐怖的气息油然而生。

到达第二阶段以后,伴奏的织体开始发生变化,在使用副部主题的情况之下,伴奏织体更加丰富。

六十四分音符和三连音的使用丰富了织体的内容,使得旋律更加的流畅,突出了音乐的流动感。

伴奏织体的丰富,让音乐更加的具有完整性。

连音符再次填充了声部的空白,让音乐旋律在弹奏的过程中更加的具有线条感,丰富音乐的画面感。

让听众在欣赏该作品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旋律流向以及主题走向,同时体会到作者内心当中的音乐审美。

这样的填充方式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具有前卫的创作手法。

在第三阶段,斯克里亚宾的音乐风格特点更加强烈,他使用了新的音乐动机,动机并且短小简洁。

就像是两个魔鬼在说话非常紧张地交流。

同时,音乐的动感更加使得音乐的进行流畅。

新的动机出现并没有盖过之前的音乐动机,反而这样简短的音乐动机像是在紧急关头的对话,将音乐的紧张感又再一次描绘出来,让音乐的单乐章体裁个性变得丰富,不再单一化。

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Op.42 No.5作曲技术分析及演奏术难点研究

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Op.42 No.5作曲技术分析及演奏术难点研究

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Op.42 No.5作曲技术分析及演奏术难点研究邱涵子【摘要】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 1872-1915)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杰出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首钢琴练习曲是斯克里亚宾于1903年创作的,此时已与早期的练习曲在风格上已经有了非常鲜明的差异,表现出后期浪漫派的特点.本文研究斯克里亚宾这首钢琴练习曲,一是通过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该作品的创作意图,使自己对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获得更深入的了解.二是在演奏技法上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带着相关意识去实践,也希望能为钢琴演奏者在学习这一作品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最后通过自己在演奏时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部分技巧上难点的认识,梳理出更好的解决策略.【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7(037)020【总页数】4页(P54-56,58)【关键词】斯克里亚宾;练习曲;技术难点;解决策略【作者】邱涵子【作者单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24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 1872 - 1915)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具备代表性的钢琴家、作曲家。

他的创作在理念上独树一帜,体裁广泛。

二十六首钢琴练习曲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体现了他音乐风格不断发展的历程。

这些练习曲不但有着丰富的音乐性,还对演奏家的技术要求提出了难点。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体裁有交响乐、交响诗、钢琴奏鸣曲、钢琴练习曲等。

晚期浪漫主义可谓的音乐风格可谓百家争鸣,而他的音乐风格在浪漫主义的浪潮中独树一帜。

甚至因最具他个人特色的“神秘和弦”而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斯克里亚宾是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作曲家,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神秘”,而是他的音乐不仅对同时代的许多作曲家造成了影响,还对20世纪的音乐有着深远影响。

“传统”到“神秘”的演变--谈斯克里亚宾各时期前奏曲的和声技法

“传统”到“神秘”的演变--谈斯克里亚宾各时期前奏曲的和声技法

“传统”到“神秘”的演变--谈斯克里亚宾各时期前奏曲的和声技法崔佳【摘要】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他的前奏曲创作数量较多(90首)且风格独特,是作曲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法和风格的清晰体现,记录着作曲家的创作演变历程。

斯克里亚宾的作品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将尝试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抓住斯克里亚宾从早期到晚期前奏曲和声技法的演变这一脉络,从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作曲家的独特的和声语言特点,以探寻斯克里亚宾前奏曲创作中和声技法的演变轨迹。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斯克里亚宾;前奏曲;变和弦;模糊调性;神秘和弦;中心和弦【作者】崔佳【作者单位】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915),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创作分为钢琴和交响乐两部分,钢琴作品包括协奏曲、奏鸣曲、幻想曲、史诗、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及其他短曲,其中前奏曲数量较多且风格独特。

这些前奏曲虽然短小,但却是斯克里亚宾别具一格的创作技法和风格的清晰体现,记录着作曲家的创作演变历程。

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86-1903)是继承肖邦浪漫主义和德彪西印象主义又有新发展的时期;中期(1903-1909)是超越传统的神秘主义风格时期;晚期(1909-1915)是走向成熟形成独特个性的时期。

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从早期的继承前人,到中期突破传统的神秘主义风格,再到后期独特个性的形成,每个时期风格各异且使用不同的和声创作技法。

早期主要是传统和声的变化处理,包括属变和弦、降二级和弦的使用和一系列的和声终止式出现的新特点等。

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分析

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分析

斯克里亚宾第三钢琴奏鸣曲分析
第三钢琴奏鸣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作品。

这首曲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开场曲,第二部分是一个变奏曲,第三部分是一个尾声。

第一部分以一个温柔而优美的主题开始,这个主题以高音部分的节奏作为开端,然后以深沉而富有表现力的低音部分作为结尾。

这一部分的主题是由多种乐器组成的,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双簧管。

第二部分是变奏曲,它以一个快速而充满活力的节奏开始,然后以一个变化多端的变奏曲结束。

这一部分的乐器组合与第一部分相同,但是每个乐器都发挥了更多的作用,使得整个曲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

第三部分是尾声,它以一个优美而温柔的主题开始,然后以一个轻快而活泼的节奏结束。

这一部分的乐器组合也与前面的部分相同,但是它的表现力更加浓郁,使得整个曲子的结尾非常动人。

总的来说,斯克里亚宾的第三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活力而又优美动人的作品,它将不同乐器的音色结合在一起,使得每个乐器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使得整个曲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

斯克里亚宾的和声.doc

斯克里亚宾的和声.doc

斯克里亚宾的和声原始出处不详[center]斯克里亚宾的和声-爵士音乐的和声:影响与联系亚历山大尼古莱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NikolayevitchScriabin,1872-1915),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

他的音乐以及他的和声语言在所有近现代音乐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斯克里亚宾却没有创立任何学派。

他对许多音乐家甚至其它种类的音乐都起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就像那些比他更早期的卓越的音乐家对他的那深深的影响一样。

历史上对斯克里亚宾的褒贬不一:有说,他以新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为基础,开拓了近现代音乐的新天地;有说,他的音乐丧失了大小调的明确性,抛弃了旋律而用模糊的音的碎片来代替。

他那独特的音乐思维是造成这些褒贬不一的评价的最终根源,那幺,到底是什幺影响了他呢?斯克里亚宾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以后,留校任钢琴教授至1904年。

在这个时期的后几年里,大约是在1900年左右,他和其它莫斯科艺术家一样,接触到一种被称为:神秘主义的哲学思想。

很快,他同文人维阿切斯拉夫(Viacheslav)、伊凡诺夫(Ivannov)等人一起,开始对这种神秘的哲学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信奉尼采和他的唯我、意识论。

后来,斯克里亚宾离开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开始他的真正的作曲生涯,在欧洲其它国家和城市,完成了他毕生一系列最重要的作品。

就是在布鲁塞尔(Brusell)的时候,这种以唯心主义为本的神秘主义哲学思想完全包容了他的全部思想。

从此以后,也变成了他创作的唯一根源,也就成了世人对他评价的根源。

他的音乐越来越难以捉摸、神秘朦胧,又好像是音乐与哲学、音乐与宗教的抽象的结合。

但那音乐依然是那幺的精致、细腻,带有一种神秘的华丽的美。

说到这里,他的那技术上的致雅,不得不证明他在早期的创作上就受到肖邦、李斯特等人的深深的影响。

尤其是肖邦,单单就对短小钢琴作品的偏爱就足可以说明斯克里亚宾对肖邦的效仿。

不光是在音乐的形式上,就在作品的和声、旋律、调性的设计和安排上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斯克里亚宾研究综述之二

斯克里亚宾研究综述之二

斯克里亚宾研究综述之二作者:高艳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4期摘要:在之前发表的文章《斯克里亚宾研究综述之一》中笔者对斯克里亚宾做了部分研究。

在本文中再就其奏鸣曲、和声及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奏鸣曲;和声;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36-01一、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研究对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有从整体进行把握的,有逐一介绍奏鸣曲的,还有在其他角度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奏鸣曲的。

从整体进行分析的有:王靖一的《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历程——以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为例》[载《艺术研究》2008(02)]、李蓓蕾的《创新意识中的传统继承性——对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思考》[载《音乐创作》2009(01)]等,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将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分别对三个阶段不同的作品风格进行分析论述,使我们从整体上对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创作风格的转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逐一或者单独介绍奏鸣曲的有:宋莉莉的《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斯克里亚宾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主要特点分析》[载《齐鲁艺苑》200605)],作者从作品的曲式、调性、和声、节奏等方面,论述了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由传统向反传统演进、共性向个性转变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杨正君的《析斯克里亚宾及其曲式结构的自由性》[载《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04)],论述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奏鸣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及奏鸣套曲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处理。

涉及演奏方面的研究有:马绍康的《斯克里亚宾的演奏》[载《钢琴艺术》2008(10)]从这一点出发,以“用理论指导实践,以理性辅助感性”这一思路来贯穿写作,述了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方面的指导。

还有邓季芳的《在钢琴演奏中解读斯克里亚宾第七钢琴奏鸣曲(Op.64)的和声语言》[载《乐府新声》2008(04)]。

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研究

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研究

三冼铂呻范大爹硕士学位论文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研究论文作者: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培养单位:培养类别:完成时间:李非音乐学邢艺音乐学院全日制2011年4月25日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㈣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呜曲的结构研究摘要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的作品大量的都属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范畴,并且成为了钢琴音乐宝库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他的音乐语言以及和声的技法在所有的近现代音乐家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其作品主要特点是以“神秘和弦"为核心的调性和声,使音乐作品听起来具有朦胧、神秘的感觉。

这种特点在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明曲中更为鲜,明地得到体现。

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是他一生创作的基础和发源,本文以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奏鸣曲为分析对象,从曲式、主题、音阶、和声、节奏、节拍、调性等为切入点,对斯克里亚宾的晚期钢琴奏鸣曲进行分析、研究。

一方面尽可能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探寻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在作品的应用展示他们的特点和优势。

斯克里亚宾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取消了调号,和声迷蒙飘忽,和声建立在不寻常的音程上,曲式结构也打破以往传统的形式,晚期的奏鸣曲都是单乐章的自由奏鸣曲式形式;在节拍方面,左右手通常采用不同的拍号;在节奏方面,不规则的三对五,四对五的情况会经常的出现;调性方面,虽然斯克里亚宾打破了传统的调性,但是还遵循着传统的调性,做到了调性回归。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第八钢琴奏鸣曲,又称“匈牙利回旋曲”,是罗德纳·斯克里亚宾留下的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

作品于1886年被完成,
在他去世前不久被发表。

此曲由3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由一首6/8拍子的狂欢舞曲开始,每一句歌词几乎相同,是民间乐器伴随着旋律的欢快旋律。

乐曲中融入了匈牙利民谣的元素,而独奏方面,斯克里亚宾在左手十六分音符和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之间
弹奏出错落有致的效果。

第二乐章节奏缓慢,由一首抒情的小夜曲构成。

在这首小夜曲中,斯克里亚宾把抒情性的旋律和明亮的音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
个缠绕着信息和兴奋的动人暖意。

最后一乐章中,斯克里亚宾将匈牙利特有的旋律再度融入其中,
节奏的变换以及那种一波三折的起伏,带给观众一种充满激情的感觉。

他使用重复的细微变化带来的强烈紧张气氛,使最后的效果更加强烈。

整部曲子以一首6/8节拍的狂欢舞曲开头,并在该乐章的结束处
以大调的结束连接起来。

整体风格活泼愉悦,表达出斯克里亚宾最原始、最热爱的匈牙利民谣朗朗上口的特点,配合独奏钢琴抒情动人的
旋律,使其成为一部经典的钢琴协奏曲。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体系研究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体系研究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体系研究作者:姜之国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姜之国[1][内容提要]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体系是建立在根据“3-6-3”原则(来源于古典调性和声中属和弦构成原理)所设定的一系列特定结构的音程集合体——中心和弦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控制整部作品的音高组织。

斯氏中心和弦来源于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各种属和弦,但他将这些和弦转化为主功能。

中心和弦控制全曲纵、横两个方面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弦的构成模式控制,二是中心和弦的结构控制。

根据中心和弦中核心因素中共同音的数目,斯氏将三全音关系的两个和弦视为最近关系,而将纯四、五度视为最远关系。

斯氏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作品风格的统一,并形成极具特色甚至任何其他作曲家无法复制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和弦核心构成因素的限制,使其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变化较少、音响略显单一的特点。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中心和弦/核心因素/可选因素中图分类号: J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1-0083-15被称为神秘主义者的俄国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1872年1月6日-1915年4月27日)在音乐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其晚期和声体系,在20世纪早期独树一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可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大约到1903年,在这一个创作时期内,斯克里亚宾还未能形成个人的风格,这一时期的创作受到肖邦影响很大;中期从1903年到1910年,在这一时期中, 斯克里亚宾积极地探求新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和声语言,但还是未能完全摆脱大小调功能体系的束缚;晚期从1910年到1915年,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声风格已经完全形成与定型,他创造了一种属于他个人独特风格的和声体系——以他所设定的特定音程集合体为中心的音高组织体系。

斯克里亚宾《Op.11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与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

斯克里亚宾《Op.11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与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

斯克里亚宾《Op.11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与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斯克里亚宾《Op.11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与风格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斯克里亚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俄国音乐家之一,其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Op.11钢琴前奏曲》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斯克里亚宾早期作品中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性的钢琴作品之一。

然而,《Op.11钢琴前奏曲》的和声技法和风格特点还未被系统研究和探讨过。

本研究从和声技法和风格两个方面入手,对《Op.11钢琴前奏曲》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斯克里亚宾的作曲风格和和声技法,探究其对后来作曲家的影响和作用,为学术界和音乐爱好者提供研究参考。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即和声技法和风格研究。

针对和声技法研究,本研究将采用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

首先,对斯克里亚宾的《Op.11钢琴前奏曲》进行整体欣赏和分析,探究其在和声结构、调性变化、节奏节拍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随后,对比与斯克里亚宾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如李斯特、舒曼等,在和声技法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针对风格研究,本研究将采用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对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进行探究和分析,包括其在旋律、节奏、和声、传统元素等方面的运用和创新,以及其音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作品中的和声技法和风格特点,了解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发现其对后来作曲家的影响和启发,促进学术界对斯克里亚宾音乐作品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音乐爱好者提供更深层次的音乐欣赏和理解,增加观众对斯克里亚宾音乐作品的欣赏度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增 四度 、减五度音程的使用
在斯科里亚宾晚期的音乐创作当中,其和声 中和弦材料的使用在形式上 较为 复杂 ,主要使用增四度,减五度音程作为和
弦主 要 材 料 贯 穿其 创 作 始 终 。在 《 第七钢琴奏 鸣曲》当中的 9 3小 节 当 中 ,其 和 弦 构成 中是 一个 六 音 和 弦 ,主 要 由附加 六度
造是其主要特征。
2 . 繁复化的属 和弦 在传统音乐当中,属和弦作为音乐中仅次于主和弦的功能和 弦之 一,有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而斯克里亚宾在 其创作 中, 属功能组的变 和弦其基本构成是通过将调式 内二级音升 高或 降低形成 的, 是将变音加入到属功能组和声的一种使用 只是作为经过式 的和弦外音 出现 , 尔后经过其不断 的创作实践 , 逐渐 的发展成为
小三度循环斯科里亚宾在其晚期的音乐创作当中为了改变传统的和声功能关系将传统的四五度调性连接改变成小三度关系以及小三度的和弦连接使用等在当时深受大众的喜欢如在第九钢琴奏鸣曲中105107小节当中其旋律的进行以小三度的连续模进为主在和声上以反向的小三度下行为主调性上则出现了四个调性的连续进行形成了在十二个音级上的小三度调性循环
和九度音构成 ,分别 以 B 、 #E 、A 、#D四个音为增 四度和弦的基本框架 ,作分解 上行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持续 内声部音
的进 行 , 以此 来 表 达 其 主 体 作 用 。在 第 6 6小 节 当 中 ,作 者 使 用 了一 个 属 小 九 和 弦 及其 附加 增 四度 音 程 ,并 且 在 旋 律 的 末尾
作处理 ,以根音、三音和降低 半音 的七音为结构基础 ,再 以不 同音级附加其上就形成 了主和 弦的各种不 同形态 ,使其作品当 中摈弃 了三和弦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弦构成方式 。如在其 《 第六钢琴奏鸣 曲》中结尾 1 8 3 — 1 8 6小节中 ,其和弦 以 G为根音,构 成 附加降五音、降九音、和六度音 的九和弦形式 ;而在 《 第七钢琴奏鸣曲》的 3 4 0小节 中,其结尾是 以 F # 为根音,附加 降 五音 、六度音 的九和弦形式 。 《 第九钢琴奏鸣 曲》中,结尾和 弦以 G为根音 的降五音七和弦。从 以上列举 的斯克里亚宾晚期 音乐 当中的结尾和弦中可以看 出, 其创作 中对结束和弦的使用与早期传 统音 乐创作手法有相 当大 的差异 , 复杂化主和弦的构
・l 7 7・
2 0 1 7 年第一期 《 音乐创作 》 的弱音上都使用 了含有辅助音特性的音,如 #D与#E在谱上 即为 x c和 #F的辅助 音,在解 决上分别 与其 根音 #G构成 了增 四度及小七度的音程关系 ,使得其增四度,减五度的作用 更为显著。 4 . 小三度循环 斯科里亚宾在其晚期的音乐创作当中,为了改变传 统的和声功能关系, 将传统 的四五度调性连接 改变成小三度关系 以及 小三度的和弦连接使用等 ,在当时深受大众的喜欢,如在 《 第九钢琴奏鸣 曲》中 1 0 5 — 1 0 7小节当 中,其旋律 的进行 以小三度 的连续模进为主 , 在和声上 以反 向的小三度下行为主 ,调性上则出现 了四个调性的连续进 行,形成 了在十二个音级上 的小三 度调性循环 。 这种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继承 了浪漫主义晚期乐派 的音乐对于三度调性,和 声手法 的使用 ,又与作者晚期一

种 独立的和 弦音级使用 , 从各种不 同的降、升五音开始,逐渐变为同时混用 降、升五音 、六级代 替五级音等形式 。 如在 《 第
八钢 琴奏 鸣曲》当中的 2 3 7 — 2 4 5小节 中, 旋律音域开始逐渐上行 , 和 弦结构用 了两个 以 b D为根 音的附加六音 的和弦 , 在2 4 1 小节 的和 弦当中,其采用 了转位形式,将和弦中纯四度放在根 音下方,形成 了特有 的和弦状态 ;在 2 4 3小节 当中,其使用了 主音 下方 四度叠置和弦 的形式,而在其晚期和声使用上 ,最具特色 的是其低音 的增 四度音程的使用 , 使得其音乐作 品饱含个 性特 点。
性 化 音 乐语 言 特 点 , 总 结 出 其个 人 创 作 在 二 十 世 纪 音 乐 当 中的 重 要 贡 献 。 关 键 词 :和 声 :斯 科 里 亚 宾 ;神 秘 主 义 ;奏 鸣 曲


概述
著名作 曲家亚历山大 ・ 尼古拉耶维奇 ・ 斯克里亚宾出身于莫斯科 的贵族家庭 。其父亲是一位律师及外交官,母 亲是 一位 钢琴家 。他从小便 继承 了母亲优秀的音乐天赋,显露出过人的音乐才 能,对音乐有着超于常人 的理解能力。五岁时即可在钢 琴上模仿演奏听到的乐曲,八岁时尝试写过歌剧 ,十一岁时便在莫斯科举办个 人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1 8 8 8年入莫斯科音乐 学院跟随塔涅 耶夫和阿连斯基学 习作 曲,此后经常在欧洲各地巡 回演 出 自己的作 品。 在其创作生涯 当中,经历过三个 时期 ,即早期创作 o p . 卜o p . 2 8 、中期 0 p . 3 0 一 o p . 5 7 、晚期 o p . 5 8 一 o p . 7 4 。在其早期 、中 期的作品当中,主要显示 出作者对欧洲浪漫主义音 乐特 点的继承与发展 ,从 中期第 四、第五钢琴奏鸣 曲开始,作者在作 品当 中开始凸显其神秘主义 的思想特征,并逐渐 形成 作曲家独 具特色 的神秘主义风格语言特点 。 本文即 以其晚期钢琴奏 鸣曲中和 声使用手 法为例 ,对其神秘主义 中作品在 和声上所 凸显的特 点进行探析 ,分析其作 品当 中的音乐风格语言特 点。
二 、晚期钢琴奏鸣 曲中和声特点
1 . 繁 复化 的主 和 弦
在古典时期的传统和声当中,建立在调式主音上的三和弦叫做 主和 弦,在音乐 中不仅可 以表现音乐的稳 定感 ,也可 以表
达 音 乐 的主 要 乐 思 , 起 到调 式 音 级 的 支 柱 作 用 。 而 在 斯 克 里 亚 宾 的晚 期 音 乐 当 中 ,对传 统 时期 的和 声 手 法 进 行 了个 性 化 的创
刘雅琴
《 斯 克 里 亚 宾 晚 期 钢 琴 奏 鸣 曲 和声 技 法 探 析 》
斯 克里 亚 宾 晚期 钢 琴 奏 鸣 曲和 声 技 法探 析
刘 雅 琴
摘 要 :本 文 以斯 科 里 亚 宾 晚 期 五 首 钢 琴 奏 鸣 曲为研 究 文 本 ,从 其 和 声 技 法 , 调 性 转 换 等 技 法 的运 用上 探 究作 曲 家 的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