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 ,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
技能竞赛
组织技能竞赛,提高学 生实践技能水平。
创新创业竞赛
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 竞赛,培养创业意识和 能力。
04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与支持保障
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教务处、学生 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的规划和政策,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的顺利进行。
新工科背景介绍
新工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教育逐渐受 到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初,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新工科建设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计 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 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企业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 学和实习,让学生接触实 际工程项目。
实施创新实践项目计划
1 2
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
创业项目
支持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 源支持。
3
校级项目
组织校级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 实践能力。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竞赛
学术竞赛
实践平台有限
部分高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数量和质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践 需求,限制了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教育体制不完善
现行教育体制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缺陷,过于注重理 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践能力的考察。
教师队伍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无法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 创新实践。

对工科博士生_现代数学基础_课程建设的思考_周梦

对工科博士生_现代数学基础_课程建设的思考_周梦

第18卷第2期2005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V ol.18 N o.2June ,2005对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周 梦,陆启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高科技时代对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现代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论述了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理念、目标和原则。

关键词:现代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 64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204(2005)022******* 收稿日期:2004-01-06 基金项目:北航“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30326)。

 作者简介:周梦(1958-),男,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抽象代数与符号计算理论.On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odern Mathem atics ”forE 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ZHOU Meng ,LU Qi 2shao(Department of M athematic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em onstrates the im portance of m odern mathematical training for e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 ,and discus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concepts ,g oals and principles of establishing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 odern mathematics ”for e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K ey w ords :m odern mathematical training ;diathesis education ;course establishment 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要求工科博士生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

中德理工科博士生培养和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德理工科博士生培养和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德理工科博士生培养和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作者:叶宾解晓芬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德国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源地,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其博士生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规范的导师管理制度,宽松而又严谨的学术研究氛围,宽进严出的培养制度等为德国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奠定了基础。

结合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分析了我国和德国理工科博士生培养教育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中德比较;科研作者简介:叶宾(1980-),男,河南南阳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解晓芬(1981-),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13-02现代的博士生教育起源于德国。

1810年普鲁士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在改建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德国培养出了西方第一批现代型博士。

德国早期的大学教育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合并进行的,没有专门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一般也不使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概念。

但在当前国际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同国际接轨,德国大学教育也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德国已基本实现了学位结构和学制的转变,放弃了德国高等教育传统标志性的本硕一体结构,转向学士、硕士二级学制。

[1]研究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形式,是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等要素内容。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前提下,突出博士生的科研训练,着重培养其在工程实践中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它是以“导师制”为核心,强调科学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的首要地位,以培养学术型博士生为主要目标。

如何破解工科人才培养困局(一)

如何破解工科人才培养困局(一)

如何破解工科人才培养困局(一)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杨洁记者叶雨婷实习生王浩昆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教兴国,人才支撑。

我们开设“关注高质量人才培养”专栏,围绕人才培养关键问题,从不同的教育学段、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的培养环节等角度,开展全年的系列报道,多维度探讨“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努力为系列强国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工科理科化”正成为一个不断引发关注的教育现象。

近期,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署的文章对外刊发,提出“工科理科化”亟待扭转,“重论文轻实践”的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从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步伐。

他们呼吁更多的工科教师、学生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几乎所有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都参与了一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2023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版,2023年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去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到,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发展。

这项卓有成效,诞生了新工科建设中的“天大方案”“成电方案”“北大规划”等典型模式,但让不少教育界人士担忧的是,前行的路上还有诸多阻碍。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有关工程教育主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提道:“一定要认真总结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院系设计、学科设计等。

SRTP对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SRTP对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但 得到 的总是光 亮镀层 。后 来调整 添加剂 加入量 之
后 ,得到亚光镀层 ,但又 出现新的问题 ,搅拌快时出 现光亮镀层,搅拌慢 时镀层发黑 ,搅拌适宜时才能得
2 0 第 期(第 7 ) 0年 9 总 9 1 期
中国 砚代树 装 备
ST 对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RP
肖发新 许 荣辉 申晓妮
河 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 10 7 03
摘 要 :S T 是 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重要教 学环节 。根据近几年来对S T 的指 RP RP
导经验 ,本文总结 TN练计划的运行模式,指出S T 对工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对训练计划提 出了合理化 RP
建议 。 .
关键词 :S T ;工科学生:能力培养 RP
S T ,是 S u e t e e r h r i i g r g a RP t d n R s a c T a n n P o r m
二 、S T 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RP
1 对动手能力的培养 . 大学 生研 究训练计 划历 时 1 ,其 中约3 4 年 / 的时 间为实验 阶段 。这个 阶段主 要依靠 学 生动手 实验完 成 ,牵涉许多小的操作过程 ,每个小步骤均可能会影 响最终结果,因此要求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
以课 题 组 名 义进 行 申报 ,课 题 组 包 括 组 长和 成 员 ,人
4 项 目结题 . 我校S T 项 目结题验收标准有几条 , ( )提交 RP 1 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 ( )在C 刊物上发表 的科研 论 2 N
文; ( )提 交研 究装置 、专利 、软件 、科研成 果、 3
酸散热太快 ,溶液飞溅 。正确的配制方法为将硫酸亚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300072)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继1996年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之后,2012年3月8日正式批准设立工程博士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D.Eng)。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其专业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指导。

一、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现实背景(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传统的第一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林牧渔业生物技术、农林牧渔产品控制与检测以及农业观光、休闲等行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能源和环境等工程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产业方面,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加工业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产品档次的质量,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对先进制造等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非常旺盛。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化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迅猛,渗透力强,应用面广,对应用电子等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

因此,我国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特别要加强对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还不平衡。

从素质结构看,我国中低级人才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94%以上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低层次上,高层次人才仅占5.5%,并且在国内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科学前沿、作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短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

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学术型博士进入大中型企业和公司的也是凤毛麟角。

科研工作心得 博士

科研工作心得 博士

科研工作心得博士作为一名博士生,我在科研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心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博士生涯中学到的关键观点和技巧。

一个成功的科研项目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会仔细思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确保我的问题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不仅能够推动学术界的进步,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良好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科研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实验和分析,因此我经常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遵守时间表。

此外,我还学会了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便充分利用每一天。

在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时,我始终保持谨慎和细致的态度。

在实验前,我会仔细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确保它们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也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会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研究人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还会与同事和导师定期开会,讨论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在撰写论文和报告时,我会注意文笔的流畅和准确性。

我会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此外,我还会仔细校对和编辑我的写作,以确保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在整个博士生涯中,我学会了坚持和毅力。

科研工作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努力,我相信我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并取得成功。

总结起来,科研工作需要明确的研究问题、良好的时间管理、谨慎和细致的态度、合作与交流、流畅和准确的写作,以及坚持和毅力。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相信每个博士生都可以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和进步。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有所启发。

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科研工作心得体会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在科研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科研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不断地钻研和探索,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其次,科研工作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攻克难题。

再次,科研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放弃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最后,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科研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科研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扎实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我相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科学精神,不断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质量不高、与实际需求不够契合等问题。

因此,对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方案旨在通过试点培养,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新模式。

二、目标1.培养质量提高:通过试点培养方案,提高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质量,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

2.培养方式多样化: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3.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促进工程硕博士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试点内容1.建立导师队伍建立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导师在内的合理、多样化的导师队伍。

学术型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导师则负责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针对工程硕博士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主要包括工程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等;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工程领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知识课程。

3.强化跨学科交叉培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

比如,工程类学生可以选修理工科领域的课程,理工科学生可以选修工程类领域的课程,以深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

4.实践环节丰富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提供更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拓宽视野。

四、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可以选取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或者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包括985、211高校以及部分研究型高校。

五、实施措施1.成立专门工作组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组,研究制定试点培养方案,并监督方案的实施情况。

2.建立评估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估机制,对试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培养质量评估、培养模式评估等。

清华工科博士个人科研计划

清华工科博士个人科研计划

清华工科博士个人科研计划一、研究背景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工科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清华工科博士生,我深知科研的重要性和挑战,立志要在工科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前沿科研领域中,我将立足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深入探索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研究路径,致力于在我的专业领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服务国家和社会。

二、研究目标在工科领域进行研究,我将以推动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的融合与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1. 深入研究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探索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化路径;2. 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并优化相应领域的工程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3. 推动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的相互促进,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 针对目标一,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挖掘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和算法。

2. 针对目标二,将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践,设计、改进和验证相应领域的工程技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 针对目标三,将通过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追求新的研究方向和突破。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2. 开展文献综述和调研,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现状;3. 设计并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4. 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和应用验证;5. 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论文撰写。

五、研究成果和意义1. 通过以上研究,将取得工科领域的一定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理论模型、算法、技术方案等;2. 这些成果将在相应领域产生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推动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3. 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将为相关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我将在清华大学工科博士研究期间,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务实的科研态度和坚韧的研究意志,努力完成上述研究计划,为工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科领域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工科领域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2020年第36期(总第882期)丈敖冬‘科工科领域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倪霓张晓旭张洁蔡小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摘要: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角色。

上海交通大学聚焦导师队伍,将导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创新性地采取博导动态遴选制度,提高导师队伍的竞争力和学术活跃度;推行常态化岗位培训,促进博士生导师成长、成熟。

多措并举,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体系,助力于落实导师的岗位职责和导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生导师动态遴选导师培训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随着博士生导师队伍的逐步壮大,博导岗位管理面临着新,导师队伍也面临着新的任务。

2020年,随着《教育、国家发展革委、财政部发布关新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111,以及《教育部关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2"等的出,研究生导师队伍一:广大教育面的。

勺导师队伍,德、师的导师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近年,教育的博导展研究,主要总结我国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的历史[31(17-21)国导师队伍、[41(78'84)[51(73-77),博导遴的构、博导的$女的博导、博导队伍的期发展、面建设高平博导队伍等研究$国家教育、“一”的大力年博士生导师队伍,发力、,新性地施了博士生导师态和常态化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的实践,领域博士生导师队伍探究。

一、博士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梳理现研究agmwmg®咏590切并结合学院博士生培养现状中暴露的问题,发现国内各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中不同存在以下不足:(一)学术能力参差不齐,导师队伍竞争力差。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建议,帮助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1.培养科学思维:科研需要科学思维,意味着要注重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

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阅读科学文献、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方法、思考科学现象的原理等。

2.学习基础知识:科研的第一步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要求自己学习并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加课程、听讲座等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

3.提升文献阅读能力:文献阅读是科研中的重要环节。

要学会找到合适的文献,并能够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

可以使用学术引擎、阅读综述文章等方式来提升文献阅读能力。

4.锻炼实验技能:实验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设计、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等。

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室研究、参加科学实验课程等方式来锻炼实验技能。

5.培养写作能力:科研成果需要通过论文等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

因此,要培养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将研究成果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

可以通过参与写作工作坊、读优秀论文等方式来提升写作能力。

7.参与学术活动:参与学术活动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也是与其他研究者交流的平台。

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讲座、研究生论坛等活动,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8.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科研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保持好奇心,对待问题抱有疑问和新奇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法。

9.持之以恒:科研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要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并持之以恒地进行。

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打好基础,提升技能,积极交流和沟通,并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相信你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无机化学》为例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无机化学》为例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无机化学》为例*刘婧靖,王晓娟,肖锡林,侯三英,龙双双(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020年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武汉市筹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再次展示了我国超强的工业实力和国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工程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工科学生是我国未来科技、工业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各大高校纷纷响应[1-3]。

“新工科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工科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课程独立开设,两者联系较少。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课程思政[4,5]。

课程思政指“全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程中,还应融入各个专业课程中,同时发挥全课程的显性和隐性教育作用[6]。

文、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难度差异不同。

理工科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惯性思维、教师的教学习惯都增加了实施课程思政的难度,如何挖掘工科课程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角度,在专业课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这是许多工科专业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新生的首门化学必修基础课程,承担着有效衔接中学和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7],是帮助学生建设好专业基础,树立正确人文精神的关键步骤之一。

文献调研表明,课程思政融入无机化学的教学研究报道较少,研究内容多为提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向,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启发[8-11]。

然而,根据学生教育阶段性的特点,提出“化学平衡精摘要:文章以《无机化学》为例,探讨了面向高等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并结合疫情防控背景,对《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工程博士对课题的要求

工程博士对课题的要求

工程博士对课题的要求工程博士是一项高水平的学术称号,代表着在工程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深入的研究能力。

对于申请工程博士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对工程博士对课题要求的五个主要方面:1. 实际应用价值:工程博士的课题应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或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这样的课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可以增加工程博士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价值。

2. 创新性:创新是工程博士研究的灵魂。

课题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提出新的思想、理论或技术,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创新性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这有助于提升工程博士的学术地位和成果的认可度。

3. 系统性研究:工程博士课题应具备系统性,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某一工程问题。

系统性研究要求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确保研究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系统性研究有助于培养工程博士的综合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4. 高水平研究成果:工程博士课题的研究成果应达到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这要求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能够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并为同行学者所认可。

高水平研究成果是工程博士学术成就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学术声誉。

5.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工程博士课题的研究往往涉及团队协作,因此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题研究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推进研究进程。

同时,与同行、导师、企业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有助于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对于申请工程博士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符合以上五个方面要求的课题至关重要。

这样的课题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项目为载体: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推进与启示

以项目为载体: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推进与启示

以项目为载体: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推进与启示英国工程博士计划是英国工程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的特点在于注重实践应用,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本文将探讨该计划的推进情况以及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启示。

1.特点2.推进情况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推进情况非常良好。

目前,已有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从该计划中培养而出。

同时,该计划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专家到英国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启示1.注重实践应用英国工程博士计划注重实践应用,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培养,这一点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也有启示。

我国的高校通常注重理论研究,但在工程实践方面相对薄弱。

因此,我们需要将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具有实用性。

2.破除学科壁垒英国工程博士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传统工科,还包括了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

这一点可以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破除学科壁垒提供启示。

当前,我国高校中学科分割严重,缺乏交叉学科的研究与交流。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教育体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综合型人才。

3.加强专业导师的作用英国工程博士计划中,专业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项目培训,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加强专业导师的作用。

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国际化发展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国际化水平非常高。

该计划吸引了来自各国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了较为国际化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加强国际化发展。

通过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国学习和研究,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思考——基于M大学工科直博生培养的调查分析

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思考——基于M大学工科直博生培养的调查分析

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思考——基于M大学工科直博生培养的调查分析作者:向智男,王应密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年第1期向智男,等·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思考文章编号:2095�1663(2014)01�0029�06向智男,王应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640)作者简介:向智男(1982—),女,湖南攸县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博士.王应密(1975—),男,山东济宁人,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基金项目: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基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下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1SJ113);201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国际化视野下工科直博生课程体系的构建”(编号:20112022);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基于高深知识生产特性的博士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编号:z2gjN9100900).摘要:以M大学为个案,对工科直博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工科直博生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建立以科研实践为主线的工科直博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注重选拔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提前培养,构建以科研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科间交叉和渗透的科研实践,推行跨学科的导师组指导模式,强化德育教育、营造创新氛围等。

关键词:工科直博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称“直博生”),是指在国家允许的招生单位和专业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推荐免试选拔的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直博生的学制一般为五年。

直博政策是研究型大学留住本校优质生源、吸纳外校优质生源的重要举措。

工科直博生是直博生群体的一部分。

与文科和理科博士生教育不同,工科博士生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次,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培养既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又能面对未来、面向世界的高质量高层次科技与工程的创新人才。

工科博士生科研创新的技巧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博士生科研创新的技巧与创新能力培养

第34卷第1期2011年3月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o urna l o f H i g he r Ed uca ti on Re se a rc hV o l 34,N o 1M a r 2011DO I:10 3969/j issn 1672 8874 2011 01 006工科博士生科研创新的技巧与创新能力培养*邓 彬,黎 湘,王宏强,秦玉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摘 要] 从博士生自身角度探讨工科博士生的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创新要素与创新动机的思考基础上,结合国防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专业部分创新实践,从问题创新和方法创新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创新技巧,最后对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工科博士生;创新;技巧;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74(2011)01-0021-03Innovational Skills and t 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for DoctoralStudentsM ajoring in EngineeringDE NG B i n,LI X iang,WANG H ong-Q iang,Q IN Yu-liang(Colle ge of E lect 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 ational Universit y ofD efense T echno logy,Changsha,410073,China)Abstract:T he skills and cultivati on of creativity are discussed i n ter m s of t he doc t o ra l students o w n factors.A ni nnovati on shou l d be of significance,nove lty and feas i bility.T he i ncenti ves and mo ti vation sources are a lso dea lt w ith.Then fro m the proble m atic and m ethodo log ica l v iewpo ints,som e i nnovati ona l skill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our innova ti ve practice.Severa l proposa ls are sugg ested on how to i m prove t he creati v ity o f doc t o ra l st udents.K ey words:doctora l students;i nnovation;sk il;l cultivati on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第2期2020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Mar 2020[收稿日期]2019-09-28[基金项目]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文科“百层次”科研项目“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8-39)。

[作者简介]蔡芬(1991-),女,安徽安庆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姜月(1992-),女,安徽阜阳人,硕士,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心理学。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蔡 芬1,姜 月2(1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2上海市中山小学,上海松江201600) [摘 要]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水准。

从博士生创新能力内涵、培养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测量评价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关于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对于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仍然不是很清晰;以博士生为调查对象的大样本研究相对较少;影响因素从关注学术性环境和个体特征因素开始扩展到社会性环境因素,但仍忽略了博士生在学期间的动态发展变化等对其创新能力产生何等影响的复杂机制,测量评价指标则过于倚重客观的论文产出。

今后应进一步理清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注重探究过程性因素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丰富博士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评价与测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2-0119-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0 02 0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2017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报告:进无止境(2017)》指出,创新人才是全球化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某些基础的研究有所突破 ,原有的基础理论也不 会马上“失效”。例如 ,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子论的 诞生 ,并没有否定牛顿的力学理论 ,只不过更清楚地 明确了它的适用范围而已 ,牛顿力学仍不失为许多 应用学科的基础 。显然 ,博士生只有在掌握基础理 论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才能产生科研创新意识 ,才 能攀登本学科的高峰 ,才能有所发现 。
51 提高科研成果总结的水平 科研成果的总结是科研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 科研能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 ,科研成果的总结采用 鉴定验收和发表论文两类方法 。其中用研究论文的 质量来评价科研的水平是国际化的做法 ,我国也正 朝这方面转向 。在博士生科研能力训练的过程中 , 不容忽视论文撰写的训练 。撰写科研论文 ,不仅需 要充分的前期研究工作 、准确的试验数据 、周密的计 算分析和科学的结论及推理 ,而且还需要作者具有 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水准的外文写作能力 。因 此 ,撰写科研论文是实现科研成果总结的方式 ,也就 必须包括在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训练之中 。
博士生科研能力
科研创新意识 科研基本技能 科研组织管理才能
图 1 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构成示意图
11 科研创新意识 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富于独立思考 ,敢于提出新 见解 ,善于解决新问题的素质 。具体地说 ,科研创新 意识是要求博士生能够在所涉及的领域中 ,在理论 、 方法 (计算或试验) 以及工艺过程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或有所发现 。 21 科研基本技能 博士生的科研基本技能是指博士生必须熟悉科
二 、 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内涵
图 1 列举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构成 。从中 可知 ,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应包括科研创新意识 、科研 基本技能和科研组织管理才能这三方面 ,这三者相 互渗透 、相互交叉 ,任何一方面训练不够或得不到训 练就会从整体上影响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
一 、 前言
自 20 世纪中期开始的一系列现代技术革命 ,特 别是由硅片技术革新而导致的信息革命 ,由核糖酸 蛋白分子的控制引发的生物技术革命 ,以及以非晶 态金属 、新型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开发为标志的 新材料革命 ,已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物质与精 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节律与面貌 ,世界从来没有象 今天这样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21 世纪正在大踏步 向我们走来 ,带着新的希望与机遇 ,也提出了诸多挑 战与难题 。处在世纪之交的特殊历史时期 ,人们必 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重大课题 :人类的教育事业应 该如何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应该怎样造
(严新平 西安交通大学博 411 班 ;西安 710049)
参考文献
[ 1 ]田建国 1 论高校实施创造教育的原则 1 高等教育 , 1994 (11) :80~82
[ 2 ]杨叔子 1 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建设第一流 社会主义大学 1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2) :26~31
[3 ]曲钦岳 1 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 1 高等 教育 ,1994 (1) :30~32
博士生应具备创造型人才的素质 ,其中加强博
士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是铸就 21 世纪我国科技大军 中创造型人才的关键之一 。当前我国一些著名高校 正着手改革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以适应创造型人才 成长的需要 。例如 ,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在国内把博 士生按一级学科培养 ,通过改革博士生课程设置 、开 设高新技术讲座 、实行综合考核和强化论文要求等 做法 ,使博士生能够真正“博”起来 。这一系列做法 , 深受广大博士生的欢迎 ,认为这是训练博士生科研 等多方能力和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得力 措施 。可以期望 ,随着我国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发展 , 必将更加深化博士生培养方式的改革 ,为我国跨世 纪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 年 第 2 期
研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遵循的客观规律 ,较为熟练 地使用计算机和具备在本研究方向内从事有关试验 的基本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 。毋庸置疑 , 如果博士生不具备科研的基本技能 ,将很难开展较 深层次的科学研究 ,也无法形成自身的科研创新意 识。
(吴镇柔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 西安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 兼职研究员 ;北京 100084) 参考文献
[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 (4) :14 [ 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3 (3) :8 [ 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 (6) :2 [ 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6 (1) :1 [ 5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6 (5) :2 [ 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4 (5) :2 [ 7 ]全国博士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专业点统计资料 1 国务院学位办 1995111
针对博士生科研能力训练的现状 ,笔者认为 :应 从加强基础理论 、拓宽学科方向 、开展合作研究 、鼓 励从事科研管理和提高科研成果的总结水平等方面 来更全面地提高工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使之更好 地成为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
11 加强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高度概括了本学科中最基本 、最主要 的科学原理 。通常 ,基础理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即
三 、 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
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视为博士生学历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就目前博士生培养的现状 而言 ,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训练还有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 。不少博士生受到科研项目来源 、经费 、试验 条件 、指导教师对博士生科研能力训练的出发点以 及博士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科 研能力得不到全面训练 ,尤其是博士生较难受到科 研组织管理才能的训练 。
31 科研组织管理才能 应该说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一 直是我国博士生学历教育所强调的问题 ,为博士生 的培养起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 、经济 、科技和文 化的高速发展 ,尤其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形势下 ,已使科学研究工作处于竞争 、协 作和交叉制约的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科研 工作者 ,必须具有科研组织管理的才能 ,使自己成为 竞争的强者 。因此 ,注重博士生科研组织管理才能 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 科研组织管理才能是指科研项目的承接 、科研 队伍的组建 、与现场及不同学科的合作与协调 、科研 产品的推广以及科研成果的总结等能力 。事实上 , 科研组织管理才能与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 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敏锐的科研创新意识 ,无法提 出符合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立项思想 ,就很难争取 到科研项目 。如果缺乏丰富的科研基本技能 ,则科 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和得出理想的结果 。反之 ,有 效的科研组织管理始终贯穿于科研创新和科研活动 的全过程 ,是科研创新意识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的 促长剂 。
必要的 。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虽然不是“始生之物”,但毕
竟只有十年的历史 ,在发展中有许多方面需要改革 , 因而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仅就中美 两国博士后制度作几点粗略的比较 、分析 、以期取得 抛砖引玉的效果 □
(蒋 凯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1)
参考文献 [ 1 ]符娟明 ,迟恩莲 1 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 1 北京 :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92 [ 2 ]潘祖培 1 美国的博士后教育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1985 (1) [ 3 ]中国博士后 :创造辉煌 1 中国教育报 ,1995 —10 — 04 [ 4 ] Ency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198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 年 第 2 期
75
制订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 ,保证博士生在读期间能 够和必须参与科研工作 。
[ 4 ]陈祖福 1 面向 21 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 1 高等教育 ,1994 (1) :74~78
[ 5 ]何 军 ,姚本生 1 当代大学生的最佳知识结构 1 人 才 ,1993 (3) :40~41
(上接第 40 页) 保证的关键 。应把严格管理和淘汰 机制贯穿在培养全过程 ,根据各培养单位的实践情 况看 ,当前要着重抓好博士生的资格考试 (或中期考 核) 和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及抽查 、复查制度 ,要通 过严格管理 、严格考核和必要的淘汰 ,逐步建立起各 培养单位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促进培养质量的 提高 □
21 拓宽学科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日益综合 化 ,当今没有哪一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不是 多种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 。一批横断学科 、边缘学 科 、软科学的新兴 ,使得传统学科的发展得到完善 。 因此 ,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 ,拓宽博士生的学 科方向 ,可以培养理论基础更好 、知识面更宽和综合 能力更强的博士毕业生 。 31 开展合作研究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传统的单兵 独进的科研方法已无法获得突出成果 ,现在和将来 的许多工程技术领域都需要和特别强调整体作战 。 开展合作研究是实现整体作战的现代科研方式之 一 。这里的合作研究包括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学 科与企业的结合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国内国际 合作 。让博士生参与合作研究无疑是培养博士生良 好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 。企业有广阔的试验场地和 许多亟需攻克的难题 ,学校拥有现代科技信息的优 势 ,把博士生置身于这种合作研究的气氛中 ,开展科 研能力的训练 ,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 ,国内外校 际间的合作研究 ,亦是博士生科研能力得到迅速锻 炼的良机 。因为这类合作研究代表着当今学科的前 沿水平 (尤其是国际间的合作研究) ,可使用最先进 的仪器试验 ,从事热点课题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 ,把 博士生置身于这种研究环境中 ,定会有益博士生科 研能力的培养 。 41 鼓励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国家寄希望于今天的博士生成为我国未来科研 大军中的排头兵 ,但能否担当此任与博士生是否经 过良好的科研组织管理训练密切相关 。科研管理是 使科学研究工作按质按量按时进行的保证 。因此 , 要鼓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管理 。博士生 的科研训练不仅要着眼于具体科研任务的完成和个 别研究问题的解决 ,还要着眼于锻炼在科学研究的 全过程中 ,如何运用系统思想 ,进行科研工作的管理 能力 。因为博士生学历教育理应为我国未来的科研 大军输送一批能够把握科研全局的“帅才”,而不仅 仅是只能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将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