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 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 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 下的个性/特征: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婴儿期(0至1岁):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8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 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 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 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 下问题。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爱利克·埃里克森曾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学习,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顺利解决后,人格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前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母亲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便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比如,婴儿饿了需要吃奶,母亲能及时来到孩子身边喂奶吃,婴儿便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此外,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能得到奶喝,孩子便能够在不安中看到希望,因此,这一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他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

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如果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成为羞怯的个体。

另外,如果孩子克服困难做到了自己穿衣吃饭,则孩子就能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会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为能够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但如果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被成年人制止,使他们认识到“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的差距,则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

比如,孩子想要像妈妈一样采摘蔬菜或者提水,但是却被妈妈制止,如此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可能会使儿童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1)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与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理论简介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3—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他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埃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

埃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

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象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而,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消极的解决办法。

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强,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

消极的解决办法削弱了自我,阻碍了顺应能力的形成。

更进一步说,在某个阶段中积极的危机解决办法增加了使作为下个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而在某个阶段中消极的危机解决办法降低了使作为下一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

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

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

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如果护理是充满爱和惯常的,那么儿童就懂得他们可以不必为失去一位慈爱和信赖的母亲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燥不安。

婴儿首项社会成就是愿意母亲离开而不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愤怒,因为她不仅具有一种外部的预见性,而且还发展了一种内在的信念。

这种惯常的,持续的,同样的体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自我同一性意识,我想,这种自我同一性意识依赖于对大量内部识记的和预见的感觉的认识,以及依赖于对那些确实与大量外部熟悉的和可预见性的事物及人物有关的想像。

(埃里克森1963,第247页)当儿童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方才得到解决。

应当牢记,重要的是两种解决办法所占的比率。

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必然会陷入困境。

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

但是,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

埃里克森说,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张杨杨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自我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核心。

自我意识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一阶段: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孩子的哭声是他们表达的直接语言。

曾经在妈妈肚子里过着无忧舒适的生活:水,食物及时供给,温度保持恒定,任何外界的声音通过羊水得到缓冲,而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饥饿口渴,冷热拉尿等各种不舒适感,只能让他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给婴儿提供及时的关照,营造稳定的安全感。

尽管,稍晚才能满足婴儿饥饿的需要,也要通过安抚,交流,带给婴儿延迟满足的希望,当孩子耐心的等待后,应该夸赞孩子:你真棒,饿了不哭,还那么乖!其实,最原始的信任来自胎教,胎教通过父母的声音进行。

其中,父亲的声音是最佳的选择。

胎教时间,应该选择晚上睡觉前9-10点,胎教持续1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胎儿充足的睡眠。

因此,胎儿到婴儿的转型期,便形成了孩子规律性的条件反射和无意识联结!第二阶段:自主与害羞,怀疑。

1.5岁~3岁的孩子处于这个时期。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做事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克服动作上的困难,锻炼自己,培养意志。

而家长只是充当鼓励协助孩子的配角。

比如,我家孩子两周左右,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非要拿筷子吃饭。

尽管他兼不起菜,你让他使用勺子,但他并不会听你劝说,坚持自己拿筷子吃饭!这时候,我会鼓励他,教他正确拿筷子的方法,他会克服手指的不灵活,而尝试很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地使用筷子吃饭,这时候,你要表扬并鼓励他说:你真棒,你自己会使用筷子吃饭啦!但如果孩子自主地去尝试危险的动作怎么办?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登高,喜欢探索,尽管在大街上也不会惧怕汽车,尽管是滚烫的热水也敢伸进双手,所以我们要抓住好的教育契机,让他意识到危险而去避免伤害。

比如,当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路上的一节树枝被碾碎,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假如是人,我们的骨头也会跟树枝一样折断吧!比如,热腾腾的饭菜被端到孩子面前时,他会迅速去触碰,我们可以把一个热但不至于被烫伤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感到烫到疼痛的感觉,他会记住这次教训,不会再摸烫的东西。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这些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

这八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中文名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外文名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别称八阶段理论理论概述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Erik.Erikson1970)。

它具有渐成说(epigenesis)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

每一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其最基本的概念都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关。

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

任务解决得当,就会获得相对完整的认同。

如果核心任务处理不成功或失败,就会出现个人认同不完整、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是两极。

比如婴儿期最好的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差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

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就像荣格一样,埃里克森尝到一种实体,在这种实体中,论题与反论题并存。

成熟和满足是综合后的结果;停滞和适应不良会在解决冲突失败之后到来。

每一阶段的冲突都可以称为“危机(crisis)”。

事实上,在每个阶段,个体所经历的危机都需要在与该阶段相关的相反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拉伸。

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为下一阶段的认同问题做好准备。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

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5)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对羞怯(1.5-3)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1902—1994)是现代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是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

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自我就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当前认知范围内所面临的任务的综合,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整合体。

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起主导作用,它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个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因此,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一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二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三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

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现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按一定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是成人期和老年期。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婴儿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从1岁半到3岁,幼儿在心理成熟的基础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开始探索新的世界;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从3岁到7岁,儿童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时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从7岁到12岁,儿童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要自觉地与成年人处于相同地位;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即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重要方面的前后一致和较为完满的意识,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从而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

埃里克森将人类的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关键任务,如果这个任务成功完成,个体就可以继续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如果任务未完成或者完成不好,个体可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

以下是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八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通过他们的关怀和照顾来满足生理和情感需求。

2. 幼儿期(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并通过探索和互动来学习和成长。

3. 学龄前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我控制和自信心,并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4. 少年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少年开始发展自我独
立和创造性思维,并尝试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5. 青春期(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并学习如何处理归属感和自我表达。

6. 早期成年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发展职业和家庭责任,并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7. 中年期(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处理家庭和职业压力,并寻找更高层次的意义和目标。

8. 老年期(65岁以上):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处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变化,并寻找平衡和满足感。

总之,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类生命周期内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个体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从婴儿到童年,都会经历八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社会心理危机,这些经历会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每个人天生具有社会属性,并在社会生存中挑战一个又一个危机。

本质上是由于人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成功完成每个阶段的人可以获得健康的人格和基本的美德。

而美德是解决后续其它社会后续问题的关键力量。

如果未完成某一个社会阶段,会导致完成下一个社会阶段的能力不足,继而导致不健康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后是可以解决的。

信任与不信任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个月大。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所处的世界一直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非常希望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对婴儿的照顾是稳定的、一致的、可靠的、可预测的,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在孩子发展与别人的关系时陪伴其中。

即使受到了威胁,孩子仍然是有安全感的。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无法始终如一地被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猜疑和焦虑。

这时,孩子对周围世界和他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没有希望感。

第一阶段的成功与失败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希望感的美德,通过培养这种信任感,婴儿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有希望感出现,婴儿会感到社会其他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未能得到希望感的美德,则会导致恐惧感的发展。

婴儿会把这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带到其他关系中,这可能会导致焦虑、高度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过度不信任。

埃里克森与后来的鲍尔比等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一个人早期的依恋质量贯穿人的一生,甚至对晚年与他人的关系都产生重要影响。

自主与羞耻/怀疑是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18个月到3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发展对身体技能的控制感和独立性。

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意志力的美德,如果一个孩子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 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 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 以下的个性/特征: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在父母支持下,不断体验成功,形成自主。
由交流和挑战所导致的探究和探索态度。
通过成功和取得各类成就,体验对人物熟练掌握的 胜任感。 在学校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人 格、社会、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自我同一感。 通过与他人交往,对他人开放并形成亲密联系。
通过职业的成功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对社会做出 大量富有创造意义的贡献,关心下一代的发展。 通过理解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接受并理 解自己的生活。
儿童早期(3至6岁:主动性与内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受到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 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 心。
•若这一阶段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如果成人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 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 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青春期(12至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 混乱(身份对角色的困惑)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新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方法。

新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方法。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第二阶段:成为自主者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第三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第四阶段:变得勤奋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第五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第七阶段:显示创造力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感。

第八阶段:达到完善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

知识拓展: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岁儿童主要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ikson简介 简介
基本观点 1/4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 个人在出生时还是一个未分化的普遍体,在生长 个人在出生时还是一个未分化的普遍体 在生长 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过程中 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 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 事件发生的顺序, 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 地向前发展。 地向前发展。 人的发展不是单纯地表现为情绪过程或心理过 而是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加以结合, 程,而是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加以结合 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阶段1: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阶段 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2/3 trust--mistrust
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家庭以母亲 为中心, 为中心,按照社会文化的要求组成一定的育儿 方式,使婴儿获得康宁和安全, 方式,使婴儿获得康宁和安全,对周围环境产 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或育儿方式有缺陷, 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或育儿方式有缺陷, 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婴儿在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品质加以内化 把母亲的爱和品质加以内化, 婴儿在母亲照料时 把母亲的爱和品质加以内化 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 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形成一种带有 社会性的情感和态度的相依性。 社会性的情感和态度的相依性。 这是信任感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信任感的实质和核心,也是推动母亲积极 照料儿童的力量源泉。 照料儿童的力量源泉。
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 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 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这时,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开始趋于平衡, 这时,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开始趋于平衡, 自我同一性开始出现, 自我同一性开始出现,代替了以前的自我中心 观念。 观念。 在本阶段,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 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但社会也向他提 在本阶段 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 但社会也向他提 出了行动要有主动性和目的性的要求。 出了行动要有主动性和目的性的要求。 儿童觉得要达到向外扩展的目的并不太困难, 儿童觉得要达到向外扩展的目的并不太困难, 但又因闯入别人的世界、 但又因闯入别人的世界、特别是与自己信赖的 人发生冲突而感到内疚, 人发生冲突而感到内疚,由此产生了本阶段的 危机。 危机。
阶段1: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阶段 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1/3 trust--mistrust
①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1岁半 发展任务是获 岁半,发展任务是获 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 岁半 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视觉反 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 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而逐渐受到控制, 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而逐渐受到控制, 渐次变为自我过程,为强有力的伺机而动的本 渐次变为自我过程, 我表明方向。 我表明方向。 此时超我尚未显露, 此时超我尚未显露,因此婴儿的动作是自我中 心的。 心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阶段2:自主感 羞怯疑虑感 阶段 :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4/4 autonomy—shame and doubt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也开始占重要地位,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也开始占重要地位,它给儿 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岛, 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可以使儿童在其内心法 则范围内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则范围内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的发展任务的解决, 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的发展任务的解决,可为 个人今后的遵守社会秩序和法治生活作好准备 遵守社会秩序和法治生活作好准备。 个人今后的遵守社会秩序和法治生活作好准备。
埃里克森,E.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
1951年后,他回到马萨诸塞州里格斯失调青年治疗 中心工作,在发展他的思想体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 “自我同一性”问题。 后来他把有关同一性概念及有关理论总结在《同一 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一书中。 他的著作还有《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 研究》(1958)、《领悟与责任》(1964)、《甘地的真 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1969)、《新的同一性维 度》(1973)、《杰斐逊演讲集》(1974)、《同一性与 生命周期》(1980)等。
阶段2:自主感 羞怯疑虑感 阶段 :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autonomy—shame and doubt
岁半到3岁 ②儿童早期。年龄从1岁半到 岁,发展任务是 儿童早期。年龄从 岁半到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 的实现。 的实现。 这一时期本我的力量强烈,已使父母难以应付。 这一时期本我的力量强烈,已使父母难以应付。 但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的更明确的知觉、 但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的更明确的知觉、 更灵活的肌肉动作和增长的记忆力以及神经系 统的更大的整合力都增强了自我力量, 统的更大的整合力都增强了自我力量,而且超 我也开始显现, 我也开始显现,有助于维系本我和自我之间的 平衡。 平衡。
阶段1:信任感 不信任感 阶段 信任感—不信任感 3/3 信任感 trust--mistrust
埃里克森对本阶段获得信任感的发展任务特别 重视,认为这是今后各发展阶段、 重视,认为这是今后各发展阶段、特别是青年 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基础。 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基础。 父母如果对培养儿童的信任感信心不足, 父母如果对培养儿童的信任感信心不足,可求 助于信念和宗教。 助于信念和宗教。 埃里克森认为个人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建立于信 任感, 任感,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成为易于信赖和自 足的人, 足的人,否则就会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苛求无厌 的人。 的人。
基本观点 3/4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危机: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危机:
一种是横的危机,即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 一种是横的危机,即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 是否可以因在两种对立的特性之间获得平衡而顺利 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另一种是纵的危机, 另一种是纵的危机,即个人的整个发展是否能在自 我同一性的作用下导致最终的完满解决。 我同一性的作用下导致最终的完满解决。
Erikson的心理社 的心理社 会发展理论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Erikson简介 基本观点 八个阶段 评价 八个阶段
阶段1:信任感 不信任感 阶段 :信任感—不信任感 阶段2: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阶段 :自主感 羞怯疑虑感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阶段 :主动感 内疚感 阶段4:勤奋感—自卑感 阶段 :勤奋感 自卑感 阶段5:同一感—同一混乱感 阶段 :同一感 同一混乱感 阶段6:亲密感—孤独感 阶段 :亲密感 孤独感 阶段7:繁殖感—停滞感 阶段 :繁殖感 停滞感 阶段8:完善感—失望感 阶段 :完善感 失望感
阶段3:主动感 内疚感 阶段 :主动感—内疚感 4/4 initiative—guilt
阶段3:主动感 内疚感 阶段 :主动感—内疚感 2/4 initiative—guilt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3/4 阶段 :主动感 内疚感 initiative—guilt
再者,由于本阶段出现了性别差异, 再者,由于本阶段出现了性别差异,男女儿童 对自己的异性双亲产生了爱慕之情。 对自己的异性双亲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强调“恋母情结” 但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强调“恋母情结” 的巨大力量, 的巨大力量,而是认为男女儿童能从现实关系 中逐渐认识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乃转而对同性 中逐渐认识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 乃转而对同性 产生自居作用,在自己人格上打上男子汉或妇人 产生自居作用 在自己人格上打上男子汉或妇人 气的烙印, 恋母情结” 气的烙印,使“恋母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 的解决。 的解决。
基本观点 4/4
埃里克森认为,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都生而具有产生善恶的 潜能, 潜能,在克服发展中的倒退和恶化以及防止潜 能的消耗方面,自我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的消耗方面,自我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自我作用和社会精神的相互补充以及自我 同一性和集体同一性的共同努力, 同一性和集体同一性的共同努力,才为各阶段 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保证了发展的连续性, 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保证了发展的连续性,使 人生周期成为一个统一体。 人生周期成为一个统一体。 这体现出埃里克森对于人格的发展和治疗神经 病所持有的乐观主义态度。 病所持有的乐观主义态度。
基本观点 2/4
埃里克森把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 认为 埃里克森把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分为 个阶段,认为 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 决。 一个人除第1阶段外 都在“有准备而迫切地” 阶段外, 一个人除第 阶段外,都在“有准备而迫切地” 对社会组织以“某种传统方式” 对社会组织以“某种传统方式”为他准备好的 社会任务作出适应。 社会任务作出适应。 每个人在各阶段所完成的发展任务程度各不相 同,他总是处于某一任务的两种相反特性即两 极之间的某一点上,遵循着自身的内在规律, 极之间的某一点上,遵循着自身的内在规律, 在自我的指引下, 在自我的指引下,沿着一条之字道路不断向前 发展。 发展。
Erikson简介 简介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 分析医生, 分析医生, 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 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1902年6月15日生于 年 月 日生于 德国的法兰克福。 德国的法兰克福。
埃里克森,E.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
埃里克森未曾受过正式的大学教育,1927年在 维也纳一所新型学校授课,同时进精神分析研 究所受训,并接受A.弗洛伊德的分析。 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 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他在此书以及后来的 一些著作中,清楚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儿童发展 的崭新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