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深度分析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CONTENTS
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
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
2、主要车型产销分析
3、汽车重点企业的产销分析
三、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增速减缓
四、重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幅减缓,但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二、《汽车产业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三、治超政策推动达标载货车企业产销两旺
四、汽车价格解读:汽车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第三部分下半年汽车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拐点尚未出现
1、轿车销量预计在250万辆左右
2、客车销量预计在140万辆左右
3、载货车销量预计在150万辆左右
二、下半年不会出现大规模降价活动
三、《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配套政策将相继出台
四、厂商加快整合、经销商加速分化
1、重点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中小厂商加快整合
3、汽车经销商经营加速分化
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承续了2003年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整体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发展趋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9.8%和9.6%。良好的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汽车工业上半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67.71万辆,同比增长27.10%;累计销售汽车255.36万辆,同比增长24.15%。
但是,为了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大气候下,作为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密切关联的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也在4、5月份连续下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短期预测模型”分析显示,5月末我国汽车工业景气指数只有144.11点,比1季度末下降14.57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3点左右。二季度汽车增长景气的波动主要源于轿车市场需求连续下降,由于轿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已达44.3%),抵消了今年载货车与客车的良好市场表现。
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
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
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产销同比增幅分别下降7.03和7.84个百分点。从一、二季度比较,一季度和二季度产销总量基本相当。一季度,累计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二季度累计产销137.75万辆和127.59万辆。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多出7.79万辆,而销量则比一季度减少0.18万辆。
从各月产销变动情况来看,呈现出较明显的波动。一季度,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的产销量为上半年最高。从4月开始,汽车产销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其中5月降幅最大,环比超过20%;6月虽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环比降幅明显缩小,分别为1.41%和4.06%。
以上现象表明,二季度来我国汽车市场已经结束前两年的“井喷”爆发式增长,进入稳定规律性的快速增长阶段。汽车市场出现“逆转”的主要因素是:①前期累计的补偿性消费均已释放,需求大幅度减弱;②持续的降价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车价的信心,加重了持币待购心理;③贷款购车门槛的提高将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使市场规模缩小;④包括油价、保险等费用上涨以及交通环境恶化,使得用车成本上升;⑤还有对2005年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关税进一步“探底”的期待。
今年上半年,不仅汽车产销量增幅趋缓,同时,受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汽车
新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还出现了产销率下降和汽车库存急剧增加现象。截至6月底汽车产销率为95.38%,其中轿车产销率为90.84%。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半年我国汽车库存比去年底增加12.36万辆,其中轿车库存增加11.41万辆,轿车库存量占全部汽车库存量的92.3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07年,全国各类汽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惊人的1400万辆,其中轿车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这说明扣除银根紧缩、信贷减少、持币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几年内,我国汽车产销率也将继续下降,消化库存是中
国汽车业优先解决的问题。
2、主要车型产销分析
(1)轿车产销增幅有所下降,但在各车型品种中产销比重依然保持首位上半年,轿车累计产销124.61万辆和113.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37%和31.59%。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产量增幅下降67.16个百分点,轿车销量增幅下降50.85个百分点。从各月汽车销售情况来看,一季度,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3月销量为上半年最高,从4月开始,轿车需求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其中5月降幅最大,环比超过20%;6月虽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明显缩小,为5.84%。造成轿车销售阶段性调整的原因是:
其一,汽车消费信贷收紧影响实际购买力。宏观调控带来银根紧缩,汽车消费贷款也受到相应冲击。4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手段,近期多家银行抬高了购车贷款的门槛,或提高首付比例,或缩短还款年限,甚至列出停贷小名单。根据相关报道,部分银行把骗贷比例较高的30万元以上轿车和还款能力较差的5万元汽车消费贷款停掉。
其二,持币待购导致汽车需求回落。产生持币待购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消费预期,作为奢侈品的轿车消费首当其冲。国家统计局7月7日发布的公报显示,6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0.1点,比3月份下降5.3点。其中,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已从3月的96点下落至6月的92点。满意指数下滑主要缘于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及汽车购买时机评价的变化,购车适当时机的消费者比3月下降38%。其次,2005年配额取消致使消费者对国产、进口轿车进一步降价抱有较大预期。此外,对国家汽车消费政策的过度期望与缺乏实际实惠的反差,也很大程度影响到潜在消费者变为真实消费者的决心。
其三,汽车外部环境影响轿车需求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所造成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紧张等三大社会问题也日渐明显,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不可小视。
其四,前期累积的消费需求已阶段性释放。2002年轿车销量增长57%,2003年销量增长75%。客观上应承认,随着基数的逐渐增长,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速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