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AFP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即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麻痹症。
AFP可以导致肢体无力、无法控制和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这种病例,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了相应的定义和监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AFP病例的定义,并探讨相关的监测方法。
一、AFP病例的定义根据WHO的定义,AFP病例应包括以下要素:1. 急性发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通常是在1-14天内。
2. 弛缓性瘫痪:患者的肌肉失去了张力和力量,导致肢体无力并且活动受限。
3. 不包括:下肢瘫痪仅由于外伤、脊髓损伤、先天性正常肌无力症等非感染性疾病所引起。
4. 年龄限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导原则,通常将AFP病例限定在15岁以下儿童。
二、AFP病例的监测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AFP病例在人群中的传播,各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
以下是常用的AFP病例监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对于怀疑是AFP的病例,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培养、抗体检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因,比如是否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
2. 临床观察: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的评估。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诊断AFP病例,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 疫情调查:对于发现的AFP病例,相关部门应进行追踪调查,包括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接触史和既往健康情况等。
这些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例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疫苗接种:根据非政府组织(NGO)和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防止AFP病例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各国应对具有疫苗需求的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5. 数据收集和统计:各国和地区应建立完善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病例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附件1: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资料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资料
一、AFP定义及病例
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AFP病例: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符合以上三条就可以按照AFP病例上报。
常见AFP病例包括以下14中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3、横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大疫情网上报脊髓灰质炎病例)
高危AFP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AFP病例——
1)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灰疫苗少于3次或接种史不详,且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
2)临床怀疑脊灰,尤其是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
3)来自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或在发病前35天内曾去过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
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2个月内出现2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医护人员培训
AFP 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AFP 的临床特征包括肌肉无力、泛发性麻痹、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感 染史等。诊断通常通过体格检查、肌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
护理方法
AFP 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康复治疗和病情监测。通 过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步骤
1
早期介入
尽早开始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
康复治疗
2
少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疗
法、运动训练和言语治疗等,以帮助
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和家 属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预防控制措施
1 疫苗接种
通过定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包括勤洗手、饮用安全水源和避免接触病毒源。
3 支持病毒监测
积极参与 AFP 病例的病毒监测工作,以及早发现和控制病毒传播。
总结和建议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护理和预防控 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其危害,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医护人 员培训
AFP 概述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是一种神经疾病,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它是一种引起 脊髓和肌肉功能受损的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AFP 的病因和危害
AFP 的病因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它可导致各种严 重的后果,如呼吸肌无力、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可能的长期残疾。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上报疾控时间 (2)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上报疾控时间引言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麻痹等症状,临床上常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相联系。
及时准确上报AFP病例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现后,进行疾控时间上报的方法和步骤。
疾控时间上报的重要性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的四肢瘫痪及呼吸肌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上报AFP病例可以帮助卫生部门进行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控制,迅速采取针对病例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疫苗接种,从而有效减少疫情的传播。
疾控时间上报的步骤1. 识别观察对象在进行疾控时间上报之前,首先需要识别观察对象。
AFP 病例主要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者以及可能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群,如发热、肌肉无力等症状的患者。
2. 建立病例登记登记疾病病例是进行疾控时间上报的前提。
在病例登记表中,需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症描述、病程等相关信息。
登记表可使用电子表格或者纸质表格进行记录。
3. 采集样本和送检针对AFP病例的上报,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样本的采集和送检。
首先,应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粪便或其他生物样本,用于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存在。
样本采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采集后,将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4.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疑似或确诊病例,需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病例的传播途径、暴发情况等信息。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就诊情况、接触史、旅行史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疫情的范围和传播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5. 上报疾控时间上报疾控时间是确保疫情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步骤。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发现新的AFP病例后,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上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样本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4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AFP病例(监测系统使用的定义):任何15岁以下的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1)脊灰。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消灭脊灰为什么要开展AFP病例监测:由于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其目的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这是AFP监测系统的一项技术要求,即要在所有15岁儿童AFP 病例中搜索脊灰野病毒。
全球消灭脊灰的监测活动都要做好这项工作。
4.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技术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AFP 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各地区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不低于1/10万;(2)80%病例必须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病例调查;(3)80%AFP病例必须在出现麻痹后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4)粪便标本要在7天内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5)病例随访表要在75天内送达省级卫生防疫站等。
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是指所有 15 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AFP 病例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脊灰疫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AFP 病例的定义及监测指南。
一、AFP 病例的定义AFP 病例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单瘫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诊断 AFP 病例时,要排除以下情况:1、外伤(包括脑、脊髓、神经)、骨折、烧伤、烫伤所致的肢体瘫痪。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导致的肢体瘫痪。
3、周围神经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
二、AFP 病例的监测(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维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二)监测内容1、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一旦发现 AFP 病例,应在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病例调查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 48 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等。
3、标本采集在病例出现麻痹后 14 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标本应冷藏运输,在 7 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
4、实验室检测省级脊灰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
5、随访在病例麻痹 60 天后,由县级疾控机构进行随访,了解病例的恢复情况,并填写随访表。
(三)监测指标1、 15 岁以下儿童非脊灰 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 1/10 万以上。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培训讲座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如下疾病:
(8) 神经丛炎;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 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 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AFP病例分类
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 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 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 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Logo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 依据。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理包括如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培训讲座
Logo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 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 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 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 定及与外环境的统一。这种功能通过感觉 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来实现。当神经系统损害的时候,可能出 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或体征。
运动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 运动神经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共同组成。上运动神经元是指大脑的锥体 细胞及其纤维。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颅神 经的运动核及其纤维、脊髓前角细胞及其 纤维。 • 不论上运动还是下运动神经损害,有一个 共同点就是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麻痹(瘫 痪)。
对AFP病例进行临床诊断时要检查以下项目。 • 步态:某些步态反应特定的疾病,为垂足的跨阈 步态、痉挛步态等。 • 肌营养:注意有无肌萎缩,是真性还是废用性。 肢体有无变形及马蹄、内翻足等。 • 肌张力:注意判断肌张力有无减弱或增高,关节 有无过伸。注意克服检查者的主观成分。 • 肌力: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关节运动。 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四、 主要AFP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的定义及内容
AFP病例监测的提出
急性弛缓性麻痹仅仅是神经科疾病的一个 症状,所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提出及 内容设计是专为消灭脊灰这项任务服务的, 它的敏感性极高,只要严格执行是绝不会 遗漏脊灰病例的。
AFP病例的定义
•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 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均作为AFP病例。 •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AFP病例临床相关知识
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AFP,即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导致肌肉无力、麻痹和运动障碍。
AFP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近年来发生的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AFP是由一种叫做肌肉损伤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后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神经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最终影响肌肉的功能。
AFP病例最明显的症状是肌肉无力和麻痹。
患者通常会出现腿部和手臂无力、站立和行走困难、手指无法握住物品等症状。
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度的肌肉弱点,而另一些人可能完全不能行动。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
诊断AFP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日常活动,同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认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特定抗体和病毒的DNA,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AFP病例。
目前,对AFP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呼吸和语言能力。
预防AFP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疫苗接种。
一种叫做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并减少发生病例的风险。
这种疫苗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接种,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之前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选择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AFP也非常重要。
勤洗手、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管AFP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运的是,发生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世界各地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开发变得至关重要。
医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病发机制、发展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以提高人们对AFP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AF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最新版整理ppt
41
3)如有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 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 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 依据更为充分。
最新版整理ppt
42
VAPP是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质量无 关。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反面 均无过错,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能缺失。
最新版整理ppt
37
3.发病机制 1)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出现毒力的 返祖现象。
2)疫苗株病毒的基因重组。 3)人工基因工程过程中产生了疫苗重组 脊灰病毒。
4)疫苗株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最新版整理ppt
38
4.诊断依据 (一)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诊断依据
1)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 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 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 合脊髓灰质炎。
6)植物神经障碍 多汗或少汗、皮肤粗糙等。体位性低
血压、阳痿等。
最新版整理ppt
24
5.神经根炎
1
2
4
3
4)脑脊液蛋白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最新版整理ppt
25
6. 1 2
3)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该下肢瘫痪及足下垂, 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障碍, 2 4)肌电图检查可出现失神经电位。
最新版整理ppt
29
2 族史。儿童发作性无力伴肌强直,无感觉障碍 及高级神经活动异常。血钾增高,心电图呈高 钾性改变。
3 国内少见,10 岁以前发病,临床表现同低钾型, 持续时间长达10 天以上。补充钾盐常使症状加 重,大量氯化钠使之缓解。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临床医生培训资料(一)AFP: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AFP病例(监测系统使用的定义):任何15岁以下的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1)脊灰;(2)格林-巴利综合征;(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消灭脊灰为什么要开展AFP病例监测:由于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其目的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这是AFP监测系统的一项技术要求,即要在所有15岁儿童AFP病例中搜索脊灰野病毒。
4.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技术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AFP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各地区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不低于1/10万;(2)80%病例必须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病例调查;(3)80%AFP病例必须在出现麻痹后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4)粪便标本要在7天内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5)病例随访表要在75天内送达省级卫生防疫站等。
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 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 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 岁、接种OPV 次数少于3 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 例或2 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 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 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 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 例或2 例以上相关的VDPV 病例则视为VDPV 循环cVDPVs。
二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分类参照WHO 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系统主要指标
麻痹
标本采集 送省疾控中心
省实验室 报告结果
阳性分离物 国家脊灰实 送国家脊灰 验室型内鉴
实验室 定结果
14 天
7天
28天
合格 标本
•
14天
7天
诊断
前驱期的诊断:单靠临床症状无法诊断。 瘫痪前期的诊断:此期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 血清学检查阳性。 瘫痪期的诊断: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血清学检查阳性。
•
特别提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急性期,如“脊髓休
克”可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需待急性期过后
(约2-3周)才表现痉挛性特点。
不能 漏报
避免 误诊
急性麻痹综合征是指非脊灰肠道及其它病毒
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临床特征与脊灰相似, 是构成AFP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柯萨奇 (COX)病毒,埃可(ECHO)病毒,及肠道病 毒71(EV71)等。
•
治疗
无特殊治疗 所有措施均是对症处理 处理原则: 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 康复治疗。
•
格林巴利综合症
①脱髓鞘型急性起病,不发热,可见对称性,弛缓性肢体 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主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 ③可伴有运动神经麻痹,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 ④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 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⑥肌电图示神经源受损。
•
三、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检测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一)运动检查 (二)感觉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脑膜刺激征
•
(一)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 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脑膜刺激征
多见于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液压力 增高,如颈强直、布氏征、克氏征。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实验室检测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GOT、CPK、LDH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 5、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常较局限
增高
减低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
早期即有
(-)
(+)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麻痹可有一休克期,如 脊髓受累,称脊髓休克期。病变虽累及上运动神经元, 但表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 反射。数小时或几周,休克期解除,渐出现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弛缓性(软瘫) 降低 减弱 消失或减弱 (-)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症状特点 损害部位 瘫痪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电变性反应 同义名称
表 1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种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脊 髓前角细胞或前根、脊神经
常较广泛
三、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检测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一)运动检查 (二)感觉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脑膜刺激征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一)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 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监种测类疾监测疾病种类
1、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2、格林巴利综合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
AFP不是单一的疾病,可见于不同的病因和多种疾 病。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概念
所有 15岁以下 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症状的病例,和 任何年龄 临床诊断为 脊灰 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 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四、AFP病例诊断要点 (一)详细可靠病史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三)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一)详细可靠病史
包括:麻痹发生时间、部位、是否 对称、 有无发热、腹泻、肢痛、肢麻等; 有无外伤或注射史,OPV疫苗史; 患者和周围人群近期服疫苗情况;
减退,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 肌张力增强时,触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
力增大。 锥体束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强,称为痉挛性肌张
力增高。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3、肌力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 肌力情况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急性 弛缓性 麻痹
AFP 诠 释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 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 组症候群。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 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 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1994年卫生部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 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便于AFP病例快 速报告。
急性弛缓性麻痹 —— 诊断与鉴别诊断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容提要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诊断要点 五、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诊断及处理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一、AFP的概念和定义…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感觉检查
进行感觉检查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和高度合作。 (1)感觉:是指皮肤及粘膜的三种感觉包括
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是指起于身体深部组织(主要为肌肉、
韧带、肌腱、骨骼及关节)的三种感觉,包括 关节觉、震动觉、深部痛觉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三)反射检查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 深反射: 上肢: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仅在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如巴彬斯基氏征。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1 2
4
5
3Leabharlann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上、下神经元损伤的鉴别
损伤部位
上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
锥体束)
下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症 瘫痪特点 痉挛性(硬瘫) 状 肌张力 增高 和 深反射 亢进 体 浅反射 消失或减弱 征 病理反射 (+)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疾监测疾病种类
7、 单神经炎 8、 神经丛炎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 可与邻近的及对侧相同的肌肉比较。 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 检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肌紧
张度,了解其阻力。 肌张力减低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