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 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最近发展区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习理论体系。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综述,有利于了解该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一)国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 (Giambattista Vico),他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1]]建构主义的思想源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
他认为: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了人类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了自身。
[[2]]在建构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受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的影响也很大,杜威指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建构他们知识的过程。
[[3]]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
他创作了《结构主义》(1970)[[4]]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
[[5]]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6]]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开始兴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与成人的合作中发展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斯基与鲁利亚、列昂节夫等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其中,由维果斯基最先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后继研究者尤其是达维多夫等人的努力之下,该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代关于儿童发展的教育改革。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背景维果斯基认为以往的发展观,存在种种不足,并不能够真正揭示人类心理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我们人类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第二,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可以看出,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体系中,突出了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制约性。
他认为,由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从而引起了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进一步地,从物质到精神,人类也发展出了语言、文字、符号等精神生产的工具。
由此出发,他对人类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因作出了回答。
他认为,促使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受到社会规律制约的;(2)儿童是在于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才学会语言的,并且最终通过语言这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掌握新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心理结构不断内化的结果。
正是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斯基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可以说,如果希望深入的了解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正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原理上的深刻洞察,才使得他的理论得以独树一帜。
二、“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内容1.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的分析为他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对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探索则直接导致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理论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环境的创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人的行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环境的刺激来塑造的。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学生的某些行为。
如果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就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频率;如果学生违反纪律,就给予批评或惩罚,以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行为的再次发生。
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强化原理来激励学生学习。
比如,给学习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等,这是正强化;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取消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资格,这是负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及时反馈、强化训练等。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教学应该以具体的形象和实物为主;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教学可以更加抽象和理论化。
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涵义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茨基扬弃了心理学界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的研究。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意味着那些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官能还未成熟。
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对儿童而言,最近发展区会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所拥有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统一的,而是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它试图让教师知道运用一些中介的帮助便能使学生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高的发展。
为此,维果茨基将儿童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如下三类:①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②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③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教学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从而填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们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使我们勾画出儿童最近的未来以及儿童动态发展的全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影响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成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最近发展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俄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1896-1934)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正是教学者创造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
实践证明,只有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未知,才能促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兴趣,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部联系。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心理活动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知识来实现的。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感性材料作多角度设问,让学生在熟悉旧知识的前提下,在有梯度的层次(同化:联系生活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过渡到新问题;顺应:找出与原来经验的矛盾,引出新问题)设问中逐步过渡到新问题,即进入“最近发展区”。
三、“最近发展区”的突破——“支架式教学”(搭建脚手架)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维果斯基在社会文化学说中有一条重要的命题——“搭建脚手架”,认为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情境)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产物,代表着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但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与儿童发展水平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
但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三、马洛斯的“需要”论:人人都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多种需要中,与合作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至少有4种,即: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游戏需要。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四、“群体动力”理论:群体使成员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涵义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茨基扬弃了心理学界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的研究。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意味着那些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官能还未成熟。
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对儿童而言,最近发展区会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所拥有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统一的,而是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它试图让教师知道运用一些中介的帮助便能使学生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高的发展。
为此,维果茨基将儿童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如下三类:① 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② 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③ 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教学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从而填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们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使我们勾画出儿童最近的未来以及儿童动态发展的全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影响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成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最近发展区对幼儿教学的启示(郝丽荣)
“最近发展区”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一、“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在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最近发展区”是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
它能够用来解释社会互动的过程如何协助儿童内化高级心智功能。
在教学情境下,这个问题实质上涉及的是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维果斯基想用“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解释为什么教学能促动儿童的发展,以及要达到促动儿童发展的目的,教学理应具备的条件与要求。
二、“最近发展区”概念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揭示了教学促动儿童发展的前提条件、实施途径和内在机制,对我们准确理解和设计、组织幼儿园教学不无深刻启示。
首先,在理解幼儿园教学作用方面,我们非常需要警惕那种将“教学等同于发展”的错误观点。
这种错误理解的突出表现即是认为有教学的地方就必然会有儿童的发展。
事实上,完全有可能存有“有教学,但儿童并未获得发展”的情况。
特别在当前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因为受到生成课程理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往往将课程应具有,的弹性理解为不要事先备课,只看儿童当时的兴趣如何,然后据此设计和组织教学即可。
生成课程的理念并没有错,问题是生成的前提是有计划,否则就无所谓生成,教学不过是教师随意、仓促、草率的安排而已。
此时,教师通常都是跟着儿童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走,根本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对儿童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儿童不需要教师的协助就能完成任务,教师作为更有水平者也就不会有机会展示其具有的更高智能,儿童无从模仿和学习,只能在现有水平上重复而已。
对于需要儿童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的经验或技能来说,这样的教学尚有一定意义,但假如幼儿园里都是这种水平的教学,无疑幼儿不过是在简单重复已有经验,其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出教学要想促动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理解和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理解绝对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的那短短几分钟,甚至不是在幼儿每天入团后的那一两个小时里就能做到的。
建构主义皮亚杰、维果斯基和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理论及代表人物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且为教育界普遍认同。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者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者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匡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最近学生的原有基础。
它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在新课程推进的背景下,起点应该有新的内涵:起点不是一维的,而是三维的,即非但有“知识与能力”的起点,还应该有“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起点。
从三维基础看,从不同的学科看,起点不一定在教学之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最近”学生的起点。
而且,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的起点也不尽相同,公共教学应该关注大部份学生起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
不仅在“最近”的起点上要考虑三维,而且在发展的区域上也应该考虑三维。
这就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明确了方向。
既然是“发展”,就必须认可“最近发展区”不是静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三维发展体系。
教学中,教师指导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这个发展区域的大小。
教师对教学的最高追求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
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怎样取得“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
新课程推进后,带来了课堂教学的蓬勃生机,如“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等。
然而,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学了许多“怎么教?”的方式,而忽略了究竟自己要“教什么?”的根本目的。
其实“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等并非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它们只是为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化而服务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才是判断一堂好课、判断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的依据。
是“题海战术”还是“精讲精练”?是灌输还是启示?读、议、练、讲等如何选择?问题如何设置?是板书、投影还是录音、录相?学生坐位是“秧田”型还是“马蹄型”?是大班还是小班?是“长课”还是“短课”?此外,更重要的还有学科德育的达成。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发展直接依赖的是神经系统的成熟而不是教 学。
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联 系
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 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以维果斯基的“辅助学习(assisted learnning)”为基础的。维果斯基认 为,人的高级的心理机能,如对于注意 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在最初往往受 外在文化的调节,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 习者头脑中的心理工具。
举例:言语. 思考. 意志的发展
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的,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 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
这种文明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
具越是高级,人的活动就越是朝着文明的
方向发展。维果斯基把这种活动称为文化
活动,人的心理机能是随着这种文化活动
• 三是,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 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 四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原因时总结了三点:
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 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 —语言、符号这一中介(mediation)环 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 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 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 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 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年龄 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 他获得了这些技能,边可以更多地 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因此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支架式 教学。
心理发展观
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 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 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应用(仅供借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应用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必须注意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te Development)。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可以说,正是有待发展的正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功能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因此也是最有效的施加影响的发展区。
而教学正是把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该过程是螺旋式发展的结构。
在新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水平并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于是教学又从新的潜在水平开始……这种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和思维发展区层次逐步递进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推进自己思考能力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地突破“最近发展区”。
[2]故此,课程也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选择课程内容,实现新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又一个新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再着眼于这个新的发展区去选择课程内容。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情境)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就是“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明确最近发展区,创造可教学时刻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保守的、落后的,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 最近发展区
我们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 创设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的情境。
1)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去思考、去交流。2)交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3)给予学生充分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我们现在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学习,我认为我的课程结构可以进行如下调整:
(1) 重建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上好美术课的前提是学生的工具材料必须齐全,面对五花八门的综合材料,教师若不灵活处理,一部分课题将无法完成,只能放弃。长期这样,势必会让学生的基础美术知识造成残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鼓励积累材料。2、允许替代材料。3、挖掘乡土材料,如:稻草、树叶、木头、树枝、蔬菜、石头等,更要好好抓住城乡结合部地域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才有效。
二、“化整为零”,分解难点
因乡镇学困生比重较大,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在美术教学中导致难点更难突破。根据学生现有的相对薄弱的学习能力,需借助一些“跳板”,来逐步化解教学难点。比如1、设置一些简单的小训练,把活动内容简单化。
你是怎样理解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启示
最近发展区极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一、“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在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最近发展区”是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
"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互动的过程如何帮助儿童内化高级心智功能。
在教学情境下,这一问题实质上涉及的是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维果斯基想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解释为什么教学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以及要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教学应当具备的条件与要求。
在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之前,人们在认识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种分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观点是“无关论”,即认为教学与儿童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基本各不相干的过程。
教学既不会推动儿童的发展,也不会改变儿童发展的方向,最多只是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成果。
这也就是说,教学最多尽量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儿童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就可以了。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亦有其客观事实根据。
教学的确需要首先考虑儿童现在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把发展作为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仅仅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抹杀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因为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其认知发展不可否认地存在明显差异。
维果斯基从其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儿童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独立的、自发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教学,没有儿童与社会环境(包括成人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儿童就无从获得社会生存所需要的高级心智功能。
可见,维果斯基首先肯定了教学(典型的外部社会环境形式)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肯定了“教学是儿童后天的、历史的特征之发展过程中内在必需和普遍的因素”。
第二种观点是“同一论”,即认为教学与儿童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有教学的地方就有儿童的发展,并且对儿童来说,所谓发展,即是“各种习惯的积累”,学会在外界刺激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
建构主义发展观和最近发展区详解
建构主义发展观和最近发展区详解(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建构主义发展观和最近发展区详解建构主义发展观和最近发展区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试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建构主义发展观和最近发展区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建构主义发展观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认知,认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外部世界并积累经验,其次是建构的含义,简单说建构就是通过认知把经验组成一定的心理结构,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点点的积累和构成的。
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独立完成作用的
心理水平 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
学所获得的潜力。
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达 到的问题解决水平
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引导着发展, 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
对教学和发展的三种认识 皮亚杰—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教学与发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联系—教学推动发展,而儿童的发展又
使一定形式的教学成为可能。 独立—教学和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
发展直接依赖的是神经系统的成熟而不是教 学。
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联 系
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 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以维果斯基的“辅助学习(assisted learnning)”为基础的。维果斯基认 为,人的高级的心理机能,如对于注意 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在最初往往受 外在文化的调节,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 习者头脑中的心理工具。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 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
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 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
主要著作
《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1925年) 《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 (1929)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年)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 《心理学讲义》(1932) 《思维与语言》(1934年)等
联系教学推动发展而儿童的发展又独立教学和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assistedlearnning心理机能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标志志由低级向高级的标????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mediation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学习“什么叫最近发展区”余教授在什么叫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道,“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的确如此,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如奥苏伯尔说的,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要对学生的知识“有底”,如此,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走向最近发展区。
意义: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则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
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
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条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
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社会建构主义核心观点的启迪与影响
作者: 陈静[1];麻彦坤[2]
作者机构: [1]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61000
出版物刊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4-47页
主题词: 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主义
摘要:维果茨基被公认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先驱之一,其最近发展区理论蕴涵了丰富的社会建构思想。
该理论诠释了“建构”的含义,揭示了个体与社会间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个体认知发展的社会性,提出教学以发展为基础并引导发展的主张,为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发展观和教学观的形成孕育了思想雏形,开启了辩证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 创设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的情境。
1)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去思考、去交流。2)交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3)给予学生充分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化整为零”,分解难点
因乡镇学困生比重较大,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在美术教学中导致难点更难突破。根据学生现有的相对薄弱的学习能力,需借助一些“跳板”,来逐步化解教学难点。比如1、设置一些简单的小训练,把活动内容简单化。
2、提倡多向合作。合作在手工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零件制作,同时也能让他们从优秀学生那学到一些方法。在绘画教学中,适当的师生合作,也能发挥良好效应。
你是怎样理解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其理论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这种理论对于培养自主学习者,培养适应21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我们现在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学习,我认为我的课程结构可以进行如下调整:
(1) 重建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与启示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教学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
那么,在我们乡镇美术教学实践当中,如何应用好“最近发展区”理论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细化操作,设置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程内容的编排要注意它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在我们现有的美术教材中,经常有一些简略笼统的作业要求,而教材上又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作业表现形式来启发学生创作或供老师教学时参考。我们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得到启示,最好细化操作来设置活动,使活动形式处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中,我们的教学才有效。
3适当增加课时。乡镇美术老师都有同感,很多内容在一堂课内往往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让学生课外去完成,回收的作业不但整体质量会下降,画面容易出现脏乱的情况,而且还回收不齐。所以最好增加课时,这样不但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作业质量,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习惯。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上好美术课的前提是学生的工具材料必须齐全,面对五花八门的综合材料,教师若不灵活处理,一部分课题将无法完成,只能放弃。长期这样,势必会让学生的基础美术知识造成残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鼓励积累材料。2、允许替代材料。3、挖掘乡土材料,如:稻草、树叶、木头、树枝、蔬菜、石头等,更要好好抓住城乡结合部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