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的电影文化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方式
![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9d93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2.png)
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方式在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时代,传媒方式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转变。
传统的媒体形态被数字媒体所取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度提升。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方式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方式1.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普遍的传媒方式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实时分享信息和互动交流。
例如,Facebook、微信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的主要渠道。
2. 在线视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视频平台逐渐崛起。
YouTube、抖音和Netflix等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视频内容,包括新闻、剧集、电影和自制内容。
这些在线视频平台使得传媒内容更加多样化,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观看。
3. 博客和自媒体:数字化时代为个人提供了自由发表观点和创作内容的平台。
博客和自媒体成为了许多人传播思想和知识的渠道。
个人可以通过撰写博客文章、发布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体。
4. 移动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程序成为了人们获取传媒内容的主要途径。
新闻、音乐、电影、游戏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娱乐和信息消费方式。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获取所需的内容。
二、数字化时代传媒方式的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数字化媒体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新闻事件和重要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
这种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了解和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2. 用户参与度提升:数字化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使得传媒变得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
3. 广告模式转变:数字化媒体改变了传统广告的模式。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广告投放来获取收入,而数字化媒体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广告和精准定位。
广告商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地将广告投放给目标受众。
文化传媒文化传播方法
![文化传媒文化传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67d5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8.png)
文化传媒文化传播方法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传媒的发展愈加迅猛,各种传播方式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传媒的方法与途径。
一、电视媒体电视媒体作为最早进入家庭的传媒形式之一,对文化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视节目涵盖了各种文化内容,如电视剧、综艺节目、新闻报道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向观众传递文化信息。
同时,借助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网络电视更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内容。
二、广播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文化传播方式。
无论是AM广播还是FM广播,都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它可以通过音乐、新闻、访谈等多种形式将文化元素传递给大众。
广播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在车上、户外等多个场合收听,为人们带来便利。
三、网络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成为了当今最主要的文化传播途径之一。
网络媒体以其便捷、快速、广泛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首选。
网站、社交媒体、在线音乐、视频平台等都是网络媒体的重要形式,通过海量的网络内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
四、报刊杂志虽然报刊杂志属于传统媒体,但它们仍然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透过报纸和杂志,人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文化信息。
报纸多以文字内容为主,涵盖了新闻、评论、专栏等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而杂志则通过图文并茂的设计,更加生动地展示各类文化内容。
五、移动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各种文化类应用程序如小说阅读、音乐播放器、短视频等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工具。
移动应用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打开应用进行文化传播。
六、传统演艺除了媒体的形式外,传统演艺也是文化传媒的重要方式。
剧场、音乐会、展览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等都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通过观看演出、参观展览等形式,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七、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文化沙龙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分享文化的平台。
《2024年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范文
![《2024年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98b6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9.png)
《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电影的传播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
二、微电影的传播机制1. 数字化传播:微电影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介进行传播。
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成本降低,传播速度加快,覆盖面更广。
2. 社交媒体推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使微电影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3. 跨文化传播:微电影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和理解微电影,实现跨文化传播。
三、微电影的传播特点1. 内容丰富多样:微电影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爱情、友情、亲情、社会现象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2. 短小精悍:微电影的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使得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欣赏到完整的作品。
同时,短小的篇幅也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3. 互动性强: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创作者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四、影响微电影传播的因素1. 制作质量:微电影的制作质量是影响其传播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的微电影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作品的口碑和影响力。
2. 创作者知名度:创作者的知名度对微电影的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知名创作者的作品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3. 营销策略:有效的营销策略能提高微电影的曝光度和传播速度。
通过合作推广、活动策划等方式,可以扩大微电影的影响力。
4.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对微电影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对微电影的接受程度和喜好存在差异,因此创作者需要了解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需求。
五、结论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传播机制和特点。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defc9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png)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化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某个特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过程。
它是人们获取、接受和交流文化知识的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这些传统媒体通过定期发布文化内容,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
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音乐流媒体等,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自由,同时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
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注重信息的传递和推送,受众通常是被动接受文化内容。
而现代的文化传播模式则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个体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和创造自己的文化内容。
这种新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也拉近了文化传播的距离,增强了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连接。
本文将重点研究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不同的传播模式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并展望未来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文化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其模式和途径对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重要性。
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形式在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过程,它对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文化传播的模式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文化传播的模式部分,首先给出了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指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
![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7c5a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c.png)
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文化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遇。
本文将就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展开讨论。
一、特点1.全球性: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广泛,几乎没有地域限制。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实现全球文化的交流,从而促进了跨文化的融合与互动。
2.实时性:互联网以其高速的信息传输特点,使得文化传播可以几乎同时进行。
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文化事件,互联网可以迅速将其传播出去,并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和互动。
3.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更具有互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文化资源,并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4.个性化:互联网通过智能推荐算法等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内容。
这种定制化的传播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获取到符合其需求的文化信息。
5.去中心化:互联网文化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媒体机构和控制渠道,任何个体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并吸引一定的受众关注。
二、影响1.促进文化多样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垄断,使得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社群的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展示。
互联网通过推动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拓宽了视野。
2.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互联网带来了各种跨地域、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机会。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音乐、电影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3.推动创新与创作:互联网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创作平台。
通过自媒体、在线平台等途径,艺术家、作家等可以直接面向受众发布自己的作品。
这种去中介的模式,为原创文化作品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扩大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文化传播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快速。
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各种文化信息,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生活。
传媒行业概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
![传媒行业概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703c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d.png)
传媒行业概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传媒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影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传媒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
本文将概述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行业。
一、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传播和口头传播。
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广泛传播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高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报、电话和电影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蓬勃发展,并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传媒行业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信息来源,并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其他用户实时互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传媒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传媒行业的核心特点1. 多元化形式:传媒行业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影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传媒机构需要在各个媒体平台上提供内容,以实现多元化传播。
2.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媒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网站和移动应用,提供在线内容,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此外,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
3. 用户定制化:互联网时代,用户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
传媒机构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和用户反馈,传媒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4. 媒介融合:传媒行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媒体形式,而是在不同媒体间形成了互动和融合。
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媒体通过合作和整合拓展传统媒体资源。
传媒机构需要善于把握媒体融合的趋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文化传播的范例解读
![文化传播的范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77b4c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6.png)
文化传播的范例解读
文化传播是指将其中一特定的文化信息或者思想观念通过适当的媒介
手段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的范例涵盖了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如电视、电影、音乐、艺术、网络、社
交媒体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文化传播范例解读:
1.好莱坞电影传播:
好莱坞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一,其电影作品具有全球
化的观众基础。
好莱坞电影通过大众化的故事情节、特效和明星效应等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将美国价值观和文化形象传播到全球。
例如《阿凡达》
中探讨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主题,以及《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展示
的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等。
2.韩流文化的传播:
韩国流行文化在亚洲和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被称为“韩流”。
通
过韩国音乐、电视剧、时尚和美容产业等方式,韩流传播了韩国的年轻化、活力、创新和浪漫等文化形象。
其中,韩剧《冬季恋歌》和韩团BTS等在
全球范围内走红,这些作品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3.艺术品展览的传播:
艺术品展览是文化传播的另一种形式,通过策展和展览等方式将艺术
作品呈现给观众。
例如,法国卢浮宫馆藏的《蒙娜丽莎》等名画在全球巡
回展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展览不仅传播了法国艺术的辉煌
和独特之处,也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4.社交媒体的文化传播:
总的来说,文化传播的范例既充满了创新和多样性,也受到了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形式,各国文化可以互相交流、影响和借鉴,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发展。
《2024年论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范文
![《2024年论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62c3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2.png)
《论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媒体的普及,电影作为艺术表达形式正在逐渐实现跨媒体叙事的发展。
在当代影视作品中,传统的电影叙述方式与数字媒体的交互与融合已成为了影视作品创新的标志之一。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定义与特点电影跨媒体叙事,指的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电影的叙述内容与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更为丰富、多维度的叙事形式。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表达:跨媒体叙事使电影在时间、空间、视角等多个维度上得到更丰富的表达。
2. 交互性:观众可以参与其中,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观看路径,增加观影的趣味性。
3. 融合性:电影与游戏、动画、社交媒体等不同媒介的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三、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语言:利用特效、镜头语言等手段,增强故事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2. 声音设计:通过音效、配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3. 情节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时空跳跃、多线索交织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4. 互动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观众与电影的互动,如虚拟现实(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故事。
四、电影跨媒体叙事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目前,电影跨媒体叙事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通过将电影与游戏相结合,让观众在游戏中参与故事的发展;或者在电影中融入社交媒体元素,使观众能够实时分享观影感受。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技术难题、版权问题以及不同媒介间的融合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技术、法律、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跨媒体叙事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跨媒体叙事将更加丰富和逼真。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f7993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些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 移动化迅猛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访问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实时了解最新信息。
同时,移动应用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加强了新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成为新媒体的热门形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和组织可以以更加直接、即时的方式与大众互动,并分享各种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社交媒体的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较低的门槛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
3. 视频化成为主导在互联网时代,视频内容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流形式。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和社交媒体平台对视频内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观看和分享视频。
而且,视频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注意和共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和应用。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偏好进行数据分析,新媒体可以更加精确地推送个性化的内容和广告。
同时,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用户画像和粉丝运营,提高媒体传播效益。
5. 融合媒体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融合媒体兴起。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扩大了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同时,新媒体也开始涉足传统媒体的领域,例如一些新媒体平台开始制作电视节目和电影,扩大了影响力和盈利模式。
6. 用户参与度的提升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而是更加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新媒体平台通过举办投票、评论、分享等活动,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和创作内容。
用户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指标。
7. AI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后真相」时代的媒体和新闻传播
![「后真相」时代的媒体和新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f76e88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a.png)
「后真相」时代的媒体和新闻传播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爆炸的日益增多,人们正逐渐进入一个新时代,即「后真相」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媒体和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该时代下媒体和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媒体的发展趋势在这个时代里,媒体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与过去只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如今的媒体形式早已丰富多彩。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网络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线娱乐,这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媒体形式正在推动着媒体的发展。
另外,新兴媒体方式,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也正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高质量的媒体内容。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关注和探讨。
二、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后真相」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是客观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性已大大减弱,人们更加依赖主观感受来判断和评价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
此外,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日益扩大,让人们无法理解和消化信息,也让真正的新闻难以得到重视和追求。
传统媒体渠道已经不再足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人们更加倾向于从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
三、媒体和新闻传播的变革在这个时代下,媒体和新闻传播方式的革新是刻不容缓的。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在大力推进创新和发展方面下更多功夫,探索新媒体方式和新技术,为读者、观众提供更好的、更丰富的、更贴近生活的内容。
其次,应当加强媒体的自律和道德规范。
在这样的时代下,媒体传播的观念和价值观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立场和思维。
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严谨、公正和客观的标准,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准则。
最后,公众也应当有更高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选择更加客观、真实、可靠的新闻来源。
大家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媒体和新闻传播的「后真相」时代。
四、结语总的来说,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和新闻传播方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播
![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2142a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5.png)
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快速传播,使得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和普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播。
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传播的巨大变革。
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文化内容,比如音乐、电影、电子书等。
各种数字化平台和应用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传播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作,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这使得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拓宽了文化的传播范围。
二、文化内容的多样化信息化时代下,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
无论是音乐、电影、戏剧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获取。
而且,各种形式的文化内容也相互交叉,创造出更多新颖有趣的艺术形式。
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三、挑战和机遇并存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会面临过载的情况,如何筛选和辨别真伪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形式多样,文化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证优质文化内容的传播和推广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文化行业的垄断,为广大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与传播平台。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作。
同时,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文化产品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推广和营销,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四、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与规律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与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8dd1f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8.png)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与规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既具有全球性和共性,又具有个性化和定制化。
文化传播形式从传统的印刷、电视、广播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转移,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传播的主体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主体更加广泛和分散,每个人都可以充当文化的传播者。
社交网络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它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文化信息。
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和分享自己的文化观点、艺术作品、生活经验等,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也更加全球化和跨文化,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可以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全球。
二、文化传播的内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上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细分、个性化和定制化,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文化产业成为了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也更加多元,涵盖了从艺术、文学、音乐等精神性文化到网游、网络电影等娱乐性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传播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广告的宣传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更喜欢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视频广告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和文化内容。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文化内容。
此外,网络营销、个性化定制、红包营销等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不断涌现。
四、文化传播的规律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也有自己的规律。
信息化浪潮下,靠网络低廉的成本,开创崭新的发展。
从网络互动到电商营销再到知识产权传播,互联网传播的趋势变得日趋巨大,远远传递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过,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文化传播,最终的目的都是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喜欢,所以文化的传播一定要贴近人们的需求和兴趣点。
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73c13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受到了颠覆和重新定义。
互联网以其高效、便捷、全球化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现状和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特点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舞台,各种文化形式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无论是音乐、电影、艺术还是文学,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2. 即时性: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信息可以实时更新,人们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和事件。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和机构也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文化观点和创作。
3. 互动性:互联网文化传播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用户能够在网上发表评论、互相交流观点、分享自己的创作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开放和民主化。
4. 精准性: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和个人偏好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推荐。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和信息。
二、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影响1. 促进文化多元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和门槛,使得全球各地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
这样的多元化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增强了文化多样性。
2. 拓展文化市场:互联网为文化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可以更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传播自己的作品,与全球观众直接进行互动和交流。
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
3. 挑战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传播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挑战。
传统媒体和文化机构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积极创新和变革。
同时,互联网也给了个人和小团体更多的机会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作品,降低了参与门槛。
4. 网络文化乱象:互联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a66c0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c.png)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与传播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与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而新媒体则成为了人们了解、接触、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和传播的方式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和传播的特点。
一、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呈现方式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从以前的传统媒体形态,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到现在的网络、社交媒体、手机APP等,文化产品呈现方式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得更加生动、丰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体验。
比如,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文化产品,如电影、音乐、图书、艺术品等。
此外,许多文化机构也开始将自己的文化产物数字化,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欣赏。
二、传播方式更加快捷和广泛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获取文化信息。
而现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让文化传播更加容易和广泛。
人们只需轻松搜索、分享和转发文化信息,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信赖。
这种方式的传播不仅简单方便,而且传播力度更广,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三、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和自主选择在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主选择。
以前,人们往往是去专门的文化机构、书店、音像店等逛一圈,然后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产品。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产品,而且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APP来了解和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产品。
这种个性化和自主选择的文化消费方式,更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四、传播的交互性和互动性更加强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交互性和互动性更加强。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受到信息的单向传递,而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发表评论、分享和转发文化信息,还可以直接和其他人进行文化沟通和互动。
传媒传播方式
![传媒传播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273c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7.png)
传媒传播方式传媒传播方式是指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多样化。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角度,探讨传媒传播方式的发展和特点。
一、传统媒体传播方式1. 印刷媒体传播方式印刷媒体是最早的传媒形式之一,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等。
印刷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和排版等手段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由于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印刷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冲击。
2. 广播媒体传播方式广播媒体主要包括电台和电视台等,其传播方式是通过声音和图像的播放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广播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受众可以通过收听、收看等方式获取信息。
然而,广播媒体也面临着频道有限、信息一次性传递等局限性。
3. 电影媒体传播方式电影是一种利用影像和声音进行传播的媒体形式。
电影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院线、电视、网络等渠道将影片放映给受众。
电影具有视听效果好、影响力强的特点,是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
二、新兴媒体传播方式1. 网络媒体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站、博客等在线平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
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2. 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如微信、微博、QQ等。
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用户生成的内容和社交关系来传递信息。
社交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参与度高的特点,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3. 移动媒体传播方式移动媒体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体形式,如手机应用、移动网站等。
移动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用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电影与社交媒体探讨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影响力
![电影与社交媒体探讨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344672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d.png)
电影与社交媒体探讨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娱乐形式,拥有巨大的传播和影响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以及其对观众的影响力。
一、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1.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分享和讨论他们看过的电影。
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观众交流电影的主要场所。
观众可以通过发布评论、转发推荐和讨论话题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
2. 电影官方账号的运营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和传播信息,许多电影和电影公司都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官方账号。
通过发布预告片、花絮、海报等宣传材料,电影官方账号吸引着粉丝的关注,并利用互动功能与观众进行沟通。
观众也可以通过这些官方账号获取到最新的电影资讯。
3. 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社交媒体时代,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内容,主动参与到电影的传播中。
观众的电影评论、解读和短视频等用户生成内容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选择。
二、电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影响力1. 扩大了电影的受众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电影的传播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院线观众。
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和推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电影,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观众通过社交媒体也可以发现和了解到更多新鲜的电影资讯,丰富了他们的观影体验。
2. 社交媒体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评价对电影的票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他人对电影的评价和观影体验,从而决定是否选择观看该电影。
一篇热门观众评论或者一个推荐视频的传播,往往能够大大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和观影意愿。
3. 社交媒体上的电影讨论社交媒体成为了观众们交流电影的重要场所。
他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讨论电影的剧情、主题、演员等方面,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22ab5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和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形式和新模式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新媒介技术推动文化全球化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更加快速、广泛地传播。
这样一来,文化的全球化越来越快速地发展。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给予了人们庞大的信息量和超越传统形式的语境范式。
这些信息所带来的越多,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和紧密,也推动着文化的融合。
例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作品走出国门,经过改编与翻译,被各国观众所喜爱,进而形成文化污染和文化借鉴等现象。
二、跨界合作推动文化创新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了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更加广泛的平台。
以此为基础,跨界合作成为深化文化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流行音乐人与电影导演、VR厂商与旅游公司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将传统的文化与创新的科技相结合,形成了新式文化产品。
三、社交媒体成为新的传播阵地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一个庞大的话题讨论群体,传递着时代的思潮。
例如,一些热门话题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社交媒体成为了新兴的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平台,对于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数字文化产品盛行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的传播和产品的生产都基于数字技术。
由于数字时代的文化产品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播放,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方便地分享和传播,数字文化产品越来越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主要形式。
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图书等产品出现时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数字文化产品中的乐趣。
五、文化IP商业化随着文化形式的多元化,文化IP的版权价值也逐渐得到认可。
社交媒体对电影营销的创新模式
![社交媒体对电影营销的创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30b9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8.png)
社交媒体对电影营销的创新模式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影营销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而社交媒体为电影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对电影营销的创新模式,并分析其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获取新闻信息,甚至购买商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行业也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巨大潜力。
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影响力。
通过社交媒体,电影公司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意见。
这种双向的互动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机会。
三、社交媒体的创新模式社交媒体为电影营销带来了许多创新的模式。
首先,电影公司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预告片和宣传片,吸引观众的兴趣。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这些视频,扩大电影的影响力。
其次,社交媒体还可以帮助电影公司进行口碑营销。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对电影的评价和推荐,从而影响其他人的观影决策。
这种口碑传播的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广告宣传。
另外,社交媒体还可以帮助电影公司进行精准的目标用户定位。
通过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电影公司可以了解观众的兴趣和偏好,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四、社交媒体的挑战尽管社交媒体给电影营销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负面消息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给电影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电影公司需要及时回应和管理社交媒体上的负面消息,保护电影的声誉。
其次,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非常复杂,电影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也非常碎片化,电影公司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最后,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体也非常庞大,电影公司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营销活动。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5aea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a.png)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引言主体1. 网络视频传播网络视频传播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线视频平台,用户可以、观看和分享视频内容。
网络视频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多样化的内容形式:网络视频可以涵盖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短视频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
用户内容:网络视频平台允许用户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使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内容创作者。
社交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使得视频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和扩散。
2. 社交媒体传播交媒体,用户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生活。
社交媒体传播的特点包括:大规模的用户参与: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实时性和即时性: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实时,用户可以即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动态。
个性化传播:社交媒体允许用户个性化定制自己的传播内容和接收内容,使用户更加满意。
3. 公众号传播公众号是一种以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公众号的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精准推送:公众号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内容的精准推送,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品牌宣传: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公众号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
个人号传播:个人可以通过开通公众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建立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4. 线上社区传播上社区传播的特点包括:兴趣聚集:线上社区通常以特定的兴趣为主题,吸引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进行交流和分享。
话题讨论:线上社区经常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和回复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
高度参与:线上社区传播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也可以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得信息和帮助。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每种传播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进。
传媒行业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社交媒体影响力
![社交媒体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be9b1a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4.png)
社交媒体影响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还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及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深远影响。
社交媒体的定义与特点社交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的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分享内容及参与社交网络交流。
它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
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 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加速了信息的流通速度,使得新闻、观点和知识能够迅速传播至全球各地。
这种快速的信息流动对紧急事件的响应、公众意识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 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的平台,有助于形成公众舆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3. 政治参与: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对政治过程的参与,如在线请愿、公民记者报道等,增强了民主政治的活力。
社交媒体的文化影响1. 文化交流:社交媒体打破了地理界限,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流行趋势:社交媒体是流行文化的重要推手,通过网络红人、热门话题等方式影响着时尚、音乐、电影等领域的潮流方向。
3. 语言变革:社交媒体上的语言使用更加自由灵活,出现了大量网络新词和表情符号,丰富了现代语言表达方式。
社交媒体的个人影响1. 社交关系:社交媒体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的减少。
2. 个人表达:社交媒体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平台,增强了个人的自我表达能力。
3. 隐私安全: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问题,用户需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防范网络诈骗等风险。
结语社交媒体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之一,其正面效应与潜在风险并存。
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既能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也要注意防范相关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时代的电影文化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
点
Mark Hughes称口碑营销为“Buzzmarketing”,“让人们对你的东西谈论开来”(“get people to talk about your stuff”),“就是要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强烈注意,强烈到谈论你的品牌或你的公司已经变成甚具乐趣、引人入胜、有媒体报道价值的程度”。
①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口碑营销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营销;第二,口碑营销包含了两个层面,即营销方的推动和消费方的谈论。
消费者的信息来源可能包括个人、商业(广告、海报等)、公众(大众媒体、颁奖机构等),或者经验。
一般来说,消费者接触最多的产品信息是来自营销人员所操控的商业来源。
而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最有效的信息则多来自个人来源。
更多的情况则是商业信息与个人信息相结合。
②
“功夫熊猫”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功夫之旅”,轻松拿下北美票房两亿多美元,中国国内的票房十天创下九千六百万元③,还没完,这还不包括那些从其他途径观赏“熊猫”的观众以及延迟放映的四川地区。
功夫熊猫制作团队“出招”
认识消费者――定位目标市场。
主流的动画电影早已超出了吸引小朋友的境界,梦工厂当然深谙此道。
要想吸引“大”观众,仅凭纯熟的3D技术、熟悉的青蛙变王子的故事情节、重量级的主角形象是远远不够的。
了解观众想要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好莱坞所擅长的,就是为观众提供一个美好的夜晚,一个舒适的娱乐环境,一个舒服的什么都不用多想的境界。
都市
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观众期望一种平静和欢乐。
很多剧评家或文人博客都对这种熊猫“西用”的做法颇为敏感,认为这伤害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威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④。
也许吧,可是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把自己的国宝打造成功夫明星呢?其实,也许好莱坞们并没有这么想,他们看中的是这样一个未被发掘的角色,而如何制造出惊人的票房才是他们更热衷的,他们知道他们的观众想要什么,即使让他们的观众发现他们的笑料是多么地程式化、多么地老套、多么地好莱坞,没有关系,愿意掏钱到影院去看就好。
产品设计与定位。
中国的熊猫――世界的熊猫。
杜骏飞曾从艺术文本的角度,提出“契合”与“游离”的概念,他指出,“契合”指的是文本符合受众经验和自然想象的部分,而“游离”则指的是文本超出受众经验和自然现象的部分⑤。
艺术信息与受众经验的契合是传播的基础,而对受众期待的艺术信息的游离又是展现创造力的绝好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功夫熊猫的创作无疑是“契合”与“游离”的良好搭配。
中国的功夫――世界的功夫。
功夫片早已不再是中国电影的秘密武器,外国人会功夫,现在连这个胖胖的有着绿色眼球的外国熊猫也成了“龙武士”(Dragon Warrior)。
中国的功夫走向世界,无疑也让中国观众更增加了骄傲和自信。
大腕配音。
无疑,这是最具炒作力量的,大腕配音从来都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炒作热点。
院线,大众媒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功夫熊猫“新鲜出炉”的时候,好莱坞们就等着看票房成绩和观众的表现了。
当然,如何让观众更多地了解这部耗时五年之久、耗费上亿美元的动画巨制就更是好莱坞的拿手小菜了。
大众媒体“狂轰滥炸”,从台前到幕后,从“推迟上映”到“抚慰伤痛的情书”,从“后史瑞克时代”的到来到熊猫续集采风,等等,一切话题皆是话题,只要有曝光的机会,就有火爆的场景。
至于院线,大肆的宣传,火了电影,更带动了上座率,不亦乐乎。
观众与影评人“接招”
自功夫熊猫上映以来,对它的谈论就没有停止过,也许是熊猫惊人的票房让它成为“众矢之的”,有人“欢喜”,有人“忧”。
谈论的焦点主要是熊猫这一文化现象,影评人(当然不包括营销方策划之内的),敏感的文人,以及“小老百姓”,通过报纸、电视、个人博客等方式,抒发自己对熊猫的看法。
很多人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大骂功夫熊猫的“丧权辱国”,观看者的“崇洋媚外”,中华文化的“内忧外患”;更多的欣赏着、把玩着、回忆着梦工厂带给我们的喜悦。
仅新浪熊猫专题上有关熊猫的讨论帖子就有86页之多,观点鲜明,喜欢的超级喜欢,厌恶的也至少欣赏过。
更有很多个人博客奋起抵御赵半狄等“不可理喻”抵制熊猫之流。
结语
与上映不久的国产动画电影《真功夫之奥运在我家》相比,《功夫熊猫》在营销上更为成熟,特别是他们所熟谙的口碑营销。
当内地电影还沉浸在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玄景之中时,国外的电影更多关注的是观众的感受,愿意接受的是来自他们的讨论,比如《金刚》在拍摄时就开通博客,积极吸收观众的意见。
当内地电影还把中国功夫视为自己的特色时,西方的功夫电影正在崛起,还有赶超之势。
当内地电影还在打着爱国主义旗帜的时候,现在的年轻观众早已习惯和深谙于好莱坞的手法,并深深为之倾倒。
这些恐怕不仅仅是改善拍摄技术、增加明星阵容、提高媒体曝光度能解决的问题。
当观众对国产电影完全漠然时,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庆幸的是,近年中国电影不乏有力之作,票房也在不断复苏。
如果中国的电影能够多多学习西方电影的营销方式,排除对文艺片和动作片存在的商业上或艺术上的偏见,相信一定有既叫好又卖座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能让中国的国粹成为外国人宣扬他们文化的载体,成为他们挖取财富的工具。
注释:
①李芳龄译:Mark Hughes,Buzzmarketing:getpeopletotalk aboutyourstuff,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菲利普・科特勒、乔安妮・雪芙著,陈庆春等译:《票房营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新浪娱乐,2008.7.1,H://ent.省略/m/f/2008.07.01/10102082694.shtml
④北京日报:“熊猫西用”是喜是忧?省略2008年6月19日。
⑤杜骏飞:《弥漫的传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编校:施宇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