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一、概念题1.国际传播(湖南师大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9年研;安徽师大2018年研;南昌大学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其主体包括国家(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南开大学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4年研)、麦克布莱德报告(北邮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7年研)答:《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
该报告于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
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
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3.信息主权(兰州大学2019年研;华南理工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湖南大学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重庆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1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概念在传播学中,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世界为范围的传播称为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1、功能:1 对内报道。
不断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2 对外报道,担负宣传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方针和立场的重要任务2、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是国家,此外还包括:1 国际机构: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2 超国家机构:其决策在某种程度或一定范围内对成员国家政府拥有约束力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欧盟3 同盟与地区集团:制度化不如前两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2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4 跨国组织或运动: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如教会5 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6 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3、政治性: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因为它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相连。
在历史上,国际传播一直是国家进行外交决策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在大众传播普及的情况下,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而要广泛动员本国和外国的公众舆论的支持(2)全球传播1、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紧密相关2、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政府间机构;在全球传播中,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
传播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3、全球传播主要媒介是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传播的大平台4、在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5、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占据核心地位2、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前提条件: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政治全球化的加速1、表现:1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内政治的几乎所有重要举措都被置于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2 地理政治向全球政治变化(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第2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1、表现:1 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现象2 少数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2、危害: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这种不平衡、不平等结构,不可以等闲视之。
传播学第十三章国际传播
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 的权利。信息主权包括: (1)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 存、流通和传播体制; (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 涉及跨国传播。 个别传播大国有可能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劫持” 他国电信系统,阻断信息和数据往来等手段来达到其政 治目的。 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主张,与拥有领土、领空、领海、资源 以及社会制度的主权一样,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信息传播 资源和传播制度同样应该拥有主权,这是在信息时代保 障国家主权完整的重要条件。
世界信息传播秩序
失衡状况: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当今世界存 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 现象,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如报纸 发行量发达国家占70%;电影出口量占80%;通信卫星占 90%。 相关争论:1973《阿尔及尔宣言》、《新德里宣言》1978 《大众传媒宣言》、1980《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信息的“自由流通”问题。发达国 家主张世界信息流通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不应受到各国 政府的人为干预;发展中国家主张自由首先应该表现为 对各国各民族的传播权利和机会的尊重和保障。 它体现了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 形态现实利益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 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 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 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称为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全球传播的条件?
1. 现代媒介的传播是超时空、跨文化的。过去,文化的 交流只能靠书籍或广播电视的传播来进行,因而是有 局限性的;现在因特网和卫星电视的出现,跨越时空 了。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14)
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
(一)“新世界信息秩序”的提出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脚首脑会议 《阿尔及尔宣言》 “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 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 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发展中国家 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 渠道。”
(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阶 段
第一阶段: 1973年《阿尔及尔宣言》至 1978年教科文组织发表《大众传媒宣 言》; 第二阶段:1978年《大众传媒宣言》至 1980年“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发表《多 种声音 一个世界》; 第三阶段:从美英退出教科文组织至今。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一)国际传播 鹤木真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 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 播。”
(二)全球传播
1.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 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2.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 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 构; 3.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 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 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也正在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 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第二,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 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 文化支配; 第三,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 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这种文化扩张主要 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传播学概论及教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购蜥《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O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教学学时分配表其中章次各章名称总学时课堂讲授课后实践—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22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22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22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2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222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22七大众传播22八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22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22十大众传播的受众22十一传播效果研究222十二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22十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2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2十五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222总计30308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读书笔记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 录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 人内传播第二节 人际传播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 群体传播第二节 组织传播第七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 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学2014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
背景:
☆
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 产生的。它是指在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国家独立 后,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 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
特点:
以经济为后盾、以信息产品为手段,以市场为渠道, 以价值扩张和支配为目的。跨国媒介高度垄断导致文化 单向输出。
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治全球化的加速。 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 化。 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 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国际传播 媒介不再承担专门的对外宣传功能,而 是担负起全面的文化输出的任务。
☆
Globalization impacts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尽管全球信息化过程在不断加速,但由于各国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 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 分化的现象;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 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 构。——美国的文化扩张 信息传播的劣势意味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意 味着受控制和受支配的地位,对一个国家的发 展有重要的影响。
Global communication: the extens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lated with glob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s, various media, mu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ntries, very much political
mass media as the basis, so includ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 alliances and regional blocs, 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 sub-national groups, individuals
(完整)国际传播
(完整)国际传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传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传播的全部内容。
名词解释4*51、国际传播的概念(狭义、广义)国际传播是建立在承认国家界限的基础上的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
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狭义的仅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研究内容主要是主体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2、软实力(soft power)(谁提出、核心概念)Soft Power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与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构成的“硬实力”相对.软实力主要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要素组成。
软实力强调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国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核心为国家影响力,主要包括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
3、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席勒提出来的。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一方面可以说是依附理论在文化层面上的延伸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它与依附理论的研究相互影响.席勒认为美国的跨国公司不断增长,主导了全球经济。
随着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在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全球。
美国的商业和军事组织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国际传播系统中取得了领导地位,籍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把第三世界国家拖入了所谓的现代世界体系,并把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
4、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指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的文化产业论。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国际、国内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国际、国内、全球传播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别传播中遇到的问题,信息传播中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等问题。
通过讲授,让学生树立全球化传播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文化条件下,学会用新的传播方法,规避传播障碍,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在传播学中,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而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则称为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1. 国际传播的定义。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日本学者鹤木真)2. 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
国家、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3. 国际传播的特征。
国际传播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
它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因为它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4. 国际传播的作用。
国际传播可以沟通国际间的信息;执行本国对外宣传任务。
(二)全球传播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全球传播是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越国家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
包括:文化、国家发展、对外政策与外交政策、控制与政策、人权与民权、战争与和平、宣传及其影响等人众多的争论领域。
(美国传播学者弗里德利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全球传播:1. 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2. 在全球传播中,传播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
3. 从目前状态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传真、个人电脑等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4. 在全球传播中,许多世界、全人类范围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5. 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1)国际传播的含义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存在。
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
(2)国际传播的主体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
②国际机构——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如联合国等。
③超国家机构——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
2.什么是全球传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全球传播?答:(1)全球传播的含义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关于什么是全球传播,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
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2)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它们所带来的,是远距离传播的信息量与质的飞跃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传播学教程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一)国际传播:鹤木真关于“国际传播”的定义P237(二)全球传播:全球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弗里德利克)P239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全球信息化传播系统形成对人类世界发生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P240;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对传统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形式:国际广播转为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内容:对外宣传转为全面的文化输出)P241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信息富有国”与“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二、“新世界秩序”论争:第一阶段:《阿尔及尔宣言》(1973)第二阶段:《大众传媒宣言》(197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塔瓦罗宣言》(1981)第三阶段:“信息主权”“文化冲突”等新问题P247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P248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6个结论P249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P251、发展中国家学者的主张P252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P253、研究媒介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P253-254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国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这种传播活动古已有之,适用范围广,例如各国元首的出访、外交家的斡旋以及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可以归入国际传播的范畴。
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是国家。
除了国家以外,还包括:(1)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等。
(2)超国家机构,如欧盟。
(3)同盟或地区集团,如北大西洋公约的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
(4)跨国组织或运动,例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邮政联盟等。
《国际传播》课程笔记
《国际传播》课程笔记第一章如何理解国际传播1.1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现象国际传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信息交流现象,具有以下详细特点:- 跨文化性:国际传播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交流,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
- 多语言性:传播内容往往需要翻译和适应不同的语言,这增加了国际传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 传播渠道多样性:包括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现代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
- 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1.2 国际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国际传播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信息采集:涉及新闻采集、数据搜集、调查研究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信息处理:包括编辑、校对、翻译、格式化等,使信息适合特定的传播渠道和受众。
- 信息分发: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如卫星电视、网络平台、印刷媒体等,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
- 信息接收与解读:受众接收到信息后,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框架对信息进行解读。
- 反馈与互动:受众的反馈通过不同的方式返回给传播者,如收视率、点击率、评论等,传播者据此调整传播策略。
1.3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手段国际传播作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其详细作用包括:- 信息传播:通过国际新闻报道、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等,传递知识和信息。
- 形象塑造:国家通过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声誉和软实力。
- 文化输出:通过电影、音乐、文学等形式的国际传播,推广本国文化。
- 政策宣传:政府利用国际传播手段,宣传其外交政策,争取国际支持和理解。
1.4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目标国际传播作为追求的目标,具体包括:- 增进国际理解:通过传播活动,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推动全球治理:通过国际传播,促进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 实现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防止文化同质化。
1.5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衡量指标国际传播的衡量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传播力:评估一个国家或组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如媒体的国际受众数量。
论国际传播与全球传1
论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摘要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引起信息的泛滥,信息在全世界流通的速度犹如春风扶大地一样迅速,信息传播发展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更是日新月异。
关键词国际传播;全球传播;目标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含义国际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
国际传播包括两个部分:由外向内的传播和由内向外的传播。
由外向内的传播是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民众;而由内向外的传播是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
狭义的国际传播仅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全球传播,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有全新课题。
全球传播主要是一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控的单向信息传播家的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文化逐渐充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全球传播要扩散的文化就扎根于人欲之中,因此具有普世的特征。
在虚拟空间角色是如此的轻而易举,是如此的没有风险,源于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和欲求的意志和行为之间的距离消失了。
二、国际传播的问题与发展目前中国国际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比较多的依靠大众传播手段,人际传播用的不多;国际传播内容陈旧,而且存在着“官办的尴尬”等。
这也许与仅仅将国际传播的主体限定为“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因而掣肘了国际传播的规划、实践和研究视野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目前国际传播的主体说主要界定三个方面:(1)国家主体说(2)多元主体说(3)无主体说。
三方面的说法分别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国际传播:第一,.国家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第二,国家传播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进程,又直接为国际财团服务形成经济垄断。
第三,.国际传播在总体上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
“球内容、中国价值”是中国国际传播追求的新境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迈向“全球内容、中国价值”这个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境界,关键在于提升中国媒体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解释权与话语权。
第13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1)国际传播的含义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存在。
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
(2)国际传播的主体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②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如联合国等.③超国家机构(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alliances and regional blocs)——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例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等。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sub-national groups)——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2.什么是全球传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全球传播?答:(1)全球传播的含义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1)国际传播的含义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存在。
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
(2)国际传播的主体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②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如联合国等。
③超国家机构(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alliances and regional blocs)——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例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等。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sub-national groups)——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2.什么是全球传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全球传播?答:(1)全球传播的含义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关于什么是全球传播,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
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2)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它们所带来的,是远距离传播的信息量与质的飞跃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②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
而在全球传播当中,在国家和政府问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这里既包括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也包括以开拓世界市场为目的的企业,还包括活跃在电子网络上的众多个人。
③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国际电话、传真、个人电脑以及因特网上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手段和工具,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心的对象与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他们还必须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而思考和行动。
⑤全球传播中的文化关系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
但与此同时,由于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和信息传播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摩擦、碰撞和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3.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答: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正在产生着世界性的影响。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信息的全球性实时传播的实现使得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领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关系越来越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普遍冲击以及中国的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所起的巨大作用,就是其最好的例证。
(2)政治全球化的加速政治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地理政治向全球政治的变化。
(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的比重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
与此同时,它还伴随着激烈的摩擦和冲突;文化传播的背后,还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利益关系。
4.随着跨国卫星电视的发展,传统的国际广播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答:(1)传统的国际广播国际广播曾是国际传播中最重要的电波媒介,它的基本特点是:①它特指短波电台的对外播音;②运营机构一般是政府或公共机构;③节目一般是专门为外国人或海外侨民制作的,内容以新闻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本国政策、介绍本国情况。
(2)跨国卫星电视发展对传统国际广播的冲击这种传统的国际广播的作用和影响,正在受到新兴的跨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冲击。
这主要表现在:①新的跨国卫星广播电视以影像传输为主;②其运营和节目提供者除少数政府或公共机构外,主要是商业媒介;③卫星电视的节目一般不是为海外观众专门制作的,大多是直接转换国内频道,节目内容除了新闻和信息服务以外,电视剧、电影、大众娱乐、体育、MTV 等等占据了主要部分。
④国际传播媒介过去主要执行对外宣传功能,而如今则担负起了全面的文化输出的任务。
5.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反映了什么性质的问题?答:现行的全球性信息系统并不是一个机制合理、结构平衡的系统,而是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状况。
(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当今世界上“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之间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②少数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衡、不平等结构;③这种结构维护的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而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置于受控制、受支配的地位。
(2)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的性质在信息时代,信息不仅作为一种基本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它含有特定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信息和传播上的劣势,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意味着受控制和受支配的地位。
6.简述“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及其实质。
答:(1)“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建立“均衡、平等”的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问题而与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这场论战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从1973年的《阿尔及尔宣言》到1978年的《大众传媒宣言》这个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力量集结的时期,提出了“消除信息领域的殖民化”和“创造新型国际传播秩序”的口号,以不结盟运动的各种论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舞台,与以美英为主的发达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交锋。
②从1978年的《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的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发表以后这是论争不断走向激化的时期。
麦克布莱德委员会附属于教科文组织,其设置目的是调查世界信息流通的现状,探讨建立“新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该委员会中发展中国家代表居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孤立。
《麦克布莱德报告》在多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观点和要求,其发表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取得论战的胜利。
其后,西方发达国家组织反击,美英相继退出教科文组织。
③美英退出教科文组织直到现在在这个时期,由于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财政发生困难,不得不做出某些退让,但关于建立“新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目标和原则,一直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跨国传播中的信息主权以及文化冲突问题成为人们新的关注内容。
(2)“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实质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西方国家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信息在全球的自由传播,即通过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控制,从而使其依附于西方国家的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则力图打破这种被控制的局面,争取文化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权,维护本国的意识形态稳定和文化安全。
7.《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有哪些要点?答:《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是1976年不结盟国家在印度举行首脑会议发布的宣言。
这个宣言的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点:(1)地球世界上的信息流通处于严重的不合理和不平衡状态。
信息传播手段集中在极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绝大部分国家只是发达国家传播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
(2)这种状况有使殖民地时代的统治与依附关系恒久化的危险。
换句话说,它导致着极少数国家对“传播什么”以及“怎样传播”的信息决断权的绝对控制。
(3)世界的信息发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极少数几家大通讯社手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了解外界的情况必须依赖于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形象受到歪曲也只能被迫忍受。
(4)阻碍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现行信息依附关系是殖民制度的后遗症。
(5)在信息手段受到少数国家垄断的状况下,所谓“信息自由”只是少数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自由,不仅如此,它还意味着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客观、正确地传播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权利在事实上受到剥夺和否定。
这个宣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反响,成为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指针。
8.解释下列名词概念:《大众传媒宣言》、《麦克布莱德报告》、《塔罗瓦尔宣言》答:(1)《大众传媒宣言》《大众传媒宣言》是教科文组织1978年通过的一个宣言。
其初衷是要发表一项关于传媒规范的共同宣言。
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见的冲突,这个宣言最终成为了一个妥协的产物,它只规定了大众传媒活动的一般准则和规范,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
因此,这个宣言并没有引起各国的重视,甚至在新闻传播学界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2)麦克布莱德报告《麦克布莱德报告》即《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
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
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
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3)《塔罗瓦尔宣言》《塔罗瓦尔宣言》是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WPFC)于1981年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所发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