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与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差异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差异的辨识在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营过程中,辨识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的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范围、监测监控、评价与评估、管理、事故应急、法规标准以及事故统计等方面介绍两者的区别。
1.定义区别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失的能源或物质集中区域,如化学工厂、核电站等。
重大危险因素则是指可能导致重大危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因此,重大危险源强调的是物质和能量的集中,而重大危险因素强调的是不确定性。
2.范围区别重大危险源涵盖的范围通常比较具体,如某种特定类型的工厂、设施或设备,而重大危险因素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重大危险因素可以存在于任何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营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危险源。
因此,在范围上,重大危险因素比重大危险源更加普遍。
3.监测监控区别对于重大危险源,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测监控措施,如定期检查、测量和审核等,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而对于重大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因此,在监测监控方面,两者都强调对危险源或因素的控制,但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
4.评价与评估区别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评估通常基于特定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而重大危险因素的评价与评估则更加侧重于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了解和控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评价与评估方面,两者都涉及到风险评估,但侧重点和方法不同。
5.管理区别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通常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并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而重大危险因素的管理则更加注重对员工培训、设备维护和工艺控制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在管理方面,两者都涉及到安全管理,但侧重点和方法不同。
6.事故应急区别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通常需要考虑不同的事故场景和应急措施,包括疏散路线和紧急集合点设置等。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正确识别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划分:(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划分:(1)固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移动危险源:如车辆、船舶等。
(3)过程危险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噪音等。
3.根据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划分:(1)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等。
(2)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特征:4.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工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砸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容易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
5.坠落伤害:从高处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
坠落伤害的特点是容易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
6.电击伤害:由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伤害的特点是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烧灼伤、神经损伤等影响。
7.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8.中毒、窒息: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的人体损伤。
中毒、窒息的特点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9.高温、低温: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如中暑、冻伤等。
高温、低温的特点是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
4
(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 • • • • • • • • •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9
事故分类: 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等倒塌和土石塌方引起的伤 害事故。如因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倒塌 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但不包括由 于矿山冒顶、片帮或因爆破引起的坝塌的伤害 事故。 冒顶片帮:指在矿山工作面、通道上部、侧壁由于支 护不当,侧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伤害事故。顶 板塌落为冒顶,侧壁坍塌为片帮。一般因二者 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如矿山、地下开采 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4
三、不利环境因素的分类(二)
• 3、粉尘。包括场地平整、土堆、砂堆、现场道路与 场地、石灰和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 末、现场清扫、车辆进出等引起的粉尘。 • 4、废气。包括油漆、化学材料泄露或挥发等引起的 有度有害气体排放。 • 5、固体废气物。包括建筑渣土、建筑垃圾、生活垃 圾、废包装物含油抹布等的处置与排放。 • 6、振动。包括打桩、爆破、等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 构筑物、道路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影响。
3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 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 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企业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企业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火灾、爆炸本厂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1)电气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接地不良、短路、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火灾、爆炸;(2)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涉电、涉气、涉火作业引起火灾、爆炸。
(3)火种控制不严。
主要有违章动火、玩火、纵火、燃放烟花爆竹、吸烟、装卸作业中引发的火种;玩火、纵火、燃放烟花爆竹等12起;临时外来人员、随车人员等吸烟引起;临时照明和动力电线短路超负荷、摩擦火星、电线辗压等;违章切割、无证动火、违反规定操作。
(4)照明管理不善。
主要有车间照明灯具选用不当、堆垛超高未保持灯距、照明施工质量差导致灯脱落、临时照明设置不当等;使用高温照明、灯位设置不当、用后未切断电源,辐射热积聚而引发堆垛火灾;临时照明设置不妥,受风或电线拉动而倾倒,无人看管而引起火灾。
(5)乱搭乱建、乱堆、甚至吃住在厂区;人员和物资进出极度混乱;擅自改变防火分区、防火间距,消防设施不能完整好用等。
(6)防雷设计有盲区或防雷设施保养不善。
设计有盲区、避雷设施保养不善、对球雷、感应雷、带状雷应研究与防护不够。
2)触电电气事故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电气设备、电线、电缆发生短路、漏电、过流等而导致人员触电,引发火灾,电气爆炸或损坏设备。
电气事故在企业安全事故重工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有害因素。
(1)触电的危害触电是指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导致电流流经人体而引起的局部受伤或死亡现象。
人体触电后,由于电流通过人体二引起内部器官麻痹,肌肉痉挛,心室颤动,呼吸停止。
触电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危险越大。
触电事故是供、用电过程中多发事故。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后果是严重的。
(2)触电原因分析造成人员触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员的违章带电作业,直接触及带电体;违章操作电气开关而导致直接触电;因管理使用不当、设备老化、绝缘降低而漏电,致使触电;检修人员不按电气安全工作规定对停电后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设备不挂临时接地线,对高压电缆、电力变压器、电容开关柜及大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停电检修前部进行充分放电而造成感应电压、剩余电压触电。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危险因素与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安全十大危险源
安全十大危险源安全十大危险源是指在各种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中,对员工或他人造成潜在威胁的十种主要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和消除它们。
以下是安全十大危险源:1. 高处作业:在高处进行工作时,如梯子、脚手架等,可能导致摔落事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带、使用可靠的工作平台等。
2.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可能会引发接触伤害、切割伤害或夹伤伤害。
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定期检查,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以正确和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
3. 化学品:使用或处理化学品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品泄漏或暴露引起的中毒、灼伤等。
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接受正确的培训。
4. 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必须通过隔音设备、耳塞或耳罩等采取措施来控制噪音。
5. 气体和粉尘:潜藏的气体和粉尘可以引起爆炸、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等。
必须检测和控制这些危险源,并提供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6. 温度和压力:极端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必须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工作于安全的环境中。
7. 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可能由电气故障、可燃物料或不当操作引起。
必须采取火灾预防措施,并提供逃生计划和灭火设备。
8. 电气危险:不正确的电气使用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必须遵守电气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保养电气设备。
9.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如操作失误、疏忽大意或违反安全规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必须提供适当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遵守安全规定。
10. 职业病危害: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可能引起职业病。
必须进行适当的卫生监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职业病风险。
总之,安全十大危险源是重要的工作场所安全问题,需通过培训、监测、防护装备和规范措施来控制和管理。
与此同时,员工也应承担责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件隐患之间的关系完整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件隐患之间的关系完整版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件和隐患之间的关系完整版1. 引言在安全管理领域,了解和掌握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件和隐患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并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定义- 危险源:指那些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人身安全的物质、装置、设备、环境、工作方式等。
危险源:指那些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人身安全的物质、装置、设备、环境、工作方式等。
- 危害因素:指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内外部因素,例如人的行为、设备的质量、工作环境等。
危害因素:指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内外部因素,例如人的行为、设备的质量、工作环境等。
- 风险事件:指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事故或可能发生的事故。
风险事件:指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事故或可能发生的事故。
- 隐患: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工作环境中的、对人身安全或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状态、行为、设备、物质等。
隐患: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工作环境中的、对人身安全或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状态、行为、设备、物质等。
3. 关系解释在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件和隐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关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潜在来源,而危害因素是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内外部因素。
危险源与危害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或增加危险源的各种风险。
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关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潜在来源,而危害因素是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内外部因素。
危险源与危害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或增加危险源的各种风险。
- 危险源、危害因素和风险事件的关系:风险事件是危险源和危害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它是向事故演化的过程。
危险源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基础,而危害因素则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媒介。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识别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提前预测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事件。
危险及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术语定义用逻辑关系分析
危险及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 术语定义及逻辑关系分析张涌 安瑞祺(北京)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术语在我国出台背景与应用(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最早出现在1992年颁布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中,当时没有明确的定义。
2009年修订颁布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进行了定义,其定义为: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1992年,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009年修改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
(二) 危险源首次出现在2001年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01),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003年颁布的《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0.4-2003)中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的根源。
2007年,在第一个AQ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导则》(AQ2007.1-2006)中,对危害源的定义用回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中的定义。
2011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版时,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重大危险源最早出现在2000年颁布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002年,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写进了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法中。
2009年修订颁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取代了原有《重大危险源辨识》,同时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变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生产安全主要危险源
生产安全主要危险源生产安全主要危险源是指在各类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的各种因素。
这些危险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设备:例如,机械设备故障、机械运行失控、机械维修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化学品和危险物质的泄漏、混合不当、储存不当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事故。
3.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短路、漏电、电线老化等问题,可能导致电流过大、火灾等危险。
4. 人为因素:人为操作不当、冒险行为、不遵守操作规程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5. 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时,缺乏安全设施、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可能导致坠落、摔伤等事故。
6. 火灾:火灾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可能由于明火、电气设备故障、不当储存可燃物等原因引发。
7. 噪音和振动:噪音和振动对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音和振动环境可能导致聋和震动病。
针对这些危险源,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保养和维修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储存危险化学品和物质时,需考虑其毒性、易燃性等特性,采取合适的储存条件和安全措施,减少泄漏和事故风险。
4. 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监控,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提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5. 加强劳动保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在高处作业时,要设置安全设施,如扶手、护栏等,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
7. 建立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加强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
8. 控制噪音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采取隔音和吸音措施,为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设备。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常见的危险源和危险原因
常见的危险源和危险原因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人身安全的物质、设备、场所、环境等因素,而危险原因则是指导致危险源存在的各种因素,如人为操作、不当使用、设备老化等。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源和危险原因:
1.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其危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设备老化、过载电流、电线松动等。
另外,人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电气设备危险,如接头松动、乱拉电线等。
2. 汽车
汽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但也是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其主要危险原因包括司机操作不当、车辆老化、疲劳驾驶等。
此外,行车过程中如忽然打电话、发短信、吃东西等也会增加事故风险。
3. 高处
高处作业是危险的,主要的危险源是因暴风、超重等导致的设备老化和脚手架的倒塌等。
此外,人员操作不当、使用低质量材料等也会导致足部滑动或摔伤等风险。
4. 化学品
化学品的很多品种都有危险性,如挥发性苯、氰化物等。
其主要危险原因是有害物质的浓度、物质的挥发性、人的操作失误等。
因此,应避免未经教育培训的人员擅自操作,注意强化管理。
5. 建筑工地
建筑工地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危险源包括机械器材、钢筋、水泥、电气设备等。
危险原因包括机械设备老化、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缺失等。
此外,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高空乱扔物、临时接线等。
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危险源和危险原因,我们需要注意强化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如维护设备、安装安全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
同时还需要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
安全隐患、事故隐患、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联系
安全隐患、事故隐患、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联系安全隐患定义是指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其他因素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伤的工作相关的事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用电,用火等,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事故隐患定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a、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轮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
重大危险源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定义:依据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辨识确定的危险设备、设施或者场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的含义及彼此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的含义及彼此的关系
简要论述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5个术语的含义,并论述彼此之间的关系。
1.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和场所。
2.危险有害因素是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危险物质和(或)能量意外释放的各种因素;二是何种事故应急措施的缺失,或导致事故应急失效的各种因素。
3.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
对于内有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意外事件,可称为险肇事故,国内也叫未遂事故。
4.安全措施就是事故预防措施,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5.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的状态。
具体地说,隐患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坏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缺陷。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五者主要关系为:当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措施缺少或失效,就产生了事故隐患,隐患的存在会导致正常生产工作程序的偏离,相当于为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或能量意外释放打开了一条通道,这是发生事故的前奏。
所以,要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途径。
防止危险源出现隐患,及时消除危险源出现的隐患,是事故预防和危险源监控的关键。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局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在安全管理中经常讨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对于有效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的活动等,如高温、有害气体、高压电等。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2.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的基础上,经过特定场景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如磨损、老化、疲劳等。
危害因素是危险源对人、物、环境的潜在影响。
3. 风险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是一个关于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量化表达。
风险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后果的估计。
4.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某个工作场所、设备、环境等条件中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因素,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尚未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的存在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识别和整改,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5. 关系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危险源作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与危害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的存在会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事故隐患则是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
正确理解和把握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分析危害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的大小,及时整改事故隐患,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损失。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和控制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如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等。
综上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完整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完整版引言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是在工作环境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和有效管理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身体或财产造成伤害的任何物质、设备、环境或操作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或心理的。
例如,高处作业、起重机、化学品等都属于危险源。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导致危险源产生危害的条件或因素。
危害因素可以包括不适当的操作方法、无效的安全措施、无经验的工人等。
危害因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风险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潜在危险情况。
风险的评估取决于危险源的性质、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环境的特征。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潜藏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或因素。
事故隐患可以是明显可见的,也可以是不易察觉的。
通过定期的隐患排查和检查,可以发现和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
相互联系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危险源和危害因素是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
比如,高处作业是危险源,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操作方法和有效的安全措施,高处作业就会变成风险。
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是风险的体现。
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来说,必须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
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归类,以便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
然后,通过分析危害因素和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
最后,定期检查和排查事故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结论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管理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对危险源的评估、控制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一、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1.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⑴危险源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⑵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见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区别】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⑶隐患隐患又称为事故隐患,最新有关事故隐患的定义是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认为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隶属于危险源(Hazard)中的第二类危险源(详见: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⑷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者区别】在于其致害的快慢程度,有时二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有害(危险和有害)因素。
GB13861-2009给出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它主要指客观存在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等。
⑸风险源ISO Guide73:2009表述为:具有导致风险产生的内在可能性的要素或要素的组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平安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装置、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纳相应的平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合、设备或设施的不服安状态,人的不服安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平安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平安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纷歧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事故经过:1、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
在一次重压操纵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哆嗦不稳。
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纵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1、被切割资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资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
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资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纵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
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弥补那些?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弥补那些?。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方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资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富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合,比方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合、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迸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迸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分歧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分歧。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分歧条理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
危险、危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
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分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辨识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以建筑行业部分典型活动为例: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
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50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6m以上的边坡施工;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