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doc

合集下载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实习时间:2023年5月25日—5月31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齐齐哈尔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生实习目的:1.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2.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3.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4.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和接触关系5.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半轮廓实习要求:1.要听从老师的安排2.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笔记3.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庄托,花厂峪。

第二天,石门寨西门,瓦家山。

第三天,砂锅店,潮水峪。

第四天,北戴河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嵑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绥中为邻。

市区划分为秦皇岛、山海关和滨海3个区。

其外围尚有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4个市管县,所谓秦皇岛地区即包括上述3区4县。

秦皇岛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山海关区的“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雄伟壮观,为山、海相接的隘口,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海滨区为疗养避暑胜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滨海沙滩最适宜海浴。

秦皇岛市为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得交通咽喉,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

现在有京沈、京秦、大秦和青秦四条铁路。

公路除了京沈和津秦两条国道外,并有地方性沥青路多条。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

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

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km,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个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在柳江盆地范围内,个时代地层的发育具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较多。

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许多近、现代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及各种地貌。

实习区地形和水系:俯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属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临海地带长约为50km,发育有狭窄的向还倾斜平原和台地。

实习报告秦皇岛doc

实习报告秦皇岛doc

实习报告秦皇岛篇一:秦皇岛实习报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书教学单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地理09-2班学生姓名孙原义学号 0904060217指导教师董琳瑛时间 XX年8月31日 -9月5日2345篇二:秦皇岛实习报告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实习报告用纸目录一、前言 (2)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2 实习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3 二、地质概况 (4)地层层序及特征……………………………………(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实习报告秦皇岛)…………………………………..4 沉积岩……………………………………………………………………………………12 岩浆岩……………………………………………………………………………………13 变质岩……………………………………………………………………………………13 构造……………………………………………………………………………………….14 三、四、五、区域地质发展史...................................................................................14 地质矿产..............................................................................................16 结束语. (16)一、前言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是在学习完普通地质学、地质学概论、地质学基础和地球科学概论等的基础课程后,组织学生到野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1. 地理地势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一、调研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处华北板块的东部,是京杭丹下断裂带南缘的一段北向下凸的盆地,是华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总面积约为4000km²。

在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可对区域构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和地貌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地质观测我们首先对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测,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等方面的情况。

从地貌上看,该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存在一些小的沟壑和河流。

2、岩石样品采集和化验我们还对该地区的岩石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化验,以了解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和成分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采集和化验岩石样品,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碎屑岩和火山岩等,其中含有大量矿物质。

3、地质地形剖面绘制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情况,我们还进行了地质地形剖面的绘制,通过绘制成功了解了该地区地层的形态和分布等信息。

三、实习成果通过上述实习内容的开展,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为北向下凸的盆地,存在着一些断裂和褶皱的运动。

2、该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和火山岩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3、通过剖面图的绘制,我们发现该地区地层有一定的倾向和层位规律,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四、结论通过实习调研,我们对秦皇岛柳江盆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区域构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我们的实习成果也为该地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1 前言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实习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

地质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

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

秦皇岛图1 实习区地理位置图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

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 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

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

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

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

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

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

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

断层面多向西倾斜。

少数向东倾斜。

倾角70o——80o。

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1.2 实习时间与地点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四、实习成果与收获4.1 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4.2 实习所得到的经验与启示五、实习评价与建议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2 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地质实习的时间为2024年7月1日至7月15日,实习地点为秦皇岛地区。

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实习队伍共有10名成员,由导师负责组织管理。

实习队伍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

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秦皇岛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濒黄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该地区主要由白垩纪、新生代和第四纪地层组成。

白垩纪地层包括白垩系、沛县组、威县组等;新生代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地层,包括震旦系和石灰岩等;第四纪地层主要是冰碛层和冲积层。

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经历了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演化。

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和喀斯特地貌等。

断裂带主要有北岭断裂带和南岭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带主要有弯曲褶皱和斜坡褶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威县和沛县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

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主要分布在北岭断裂带附近;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分布在南岭断裂带附近;沉积岩主要有页岩、砂岩等,在秦皇岛地区广泛存在。

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秦皇岛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地质地貌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6月20日。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市的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柳江盆地、老龙头、北戴河等。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地貌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学习地质地貌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特征等地质地貌信息;培养我们野外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站: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柳江盆地,观察了盆地的地层、构造和地貌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柳江盆地内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盆地边缘发育有断裂构造,盆地内部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 实习第二站:老龙头老龙头位于秦皇岛市东部,是著名的海岸地貌景观。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老龙头,参观了著名的海岸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老龙头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特征。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粒度和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岩石的类型,还了解了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

3. 实习第三站:北戴河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部,是一个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实习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北戴河,参观了海滨地貌和河流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北戴河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特征。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貌特征来判断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了我们在野外识别和分析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和地貌特征来判断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和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一、地质背景秦皇岛地处于华北板块向东转折的地处,北部毗邻渤海,南部毗邻燕山山脉。

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受到了古近纪以来多次的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岩石组合。

秦皇岛地区主要地层为白垩纪。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中央隆起为主,北部地区以地面形成为主,南部地区则主要以断陷为主,东部地区则是复杂的叠加构造。

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和火山岩等,其中以煤、铁、石灰岩、页岩、粘土等矿产资源为主,成为了该地区的经济支柱。

二、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区和海岸带为主,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资源。

其中,东南部的燕山山脉是秦皇岛地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海岸带则是该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拥有着辽阔的渤海海域和独特的海岸风光。

另外,该地区还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如恐龙遗址和化石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同时,该地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资源状况秦皇岛地区的资源状况良好,主要以煤、铁、石灰石、页岩、粘土等为主。

其中,煤炭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拥有着广阔的煤田和存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同时,该地区的铁矿、石灰石和石油天然气等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除此之外,秦皇岛地区的渤海海域也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区之一,渔业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等也十分丰富。

海洋生物多样性高,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也是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综上所述,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和资源状况非常丰富。

在未来的发展中,秦皇岛将继续加强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背景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渤海之滨,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

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旨在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特点、地貌演化过程、矿产资源情况等方面的情况,提高我们在实践中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实习我们首先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实习。

我们走访了秦皇岛地区的多个地质剖面,观察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观察实践,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缘,这里的地质构造活动相对较强烈。

同时,通过观察断层和褶皱的延伸方向和形态,我们推测出了地壳的应力状况和地壳运动的方向。

2. 地貌演化实习在地质构造实习之后,我们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貌演化实习。

我们参观了秦皇岛的海岸线、河流等地貌特征,并根据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分析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貌演化过程。

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地区受到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特征。

海岸线的形成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地壳抬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矿产资源实习我们还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矿产资源的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地区的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开采现场,并学习了相关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技术。

秦皇岛地区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实地考察中也了解到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地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理论和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并了解到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与地质学相关的专业同学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增进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和矿产资源情况。

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地质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秦皇岛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秦皇岛是我国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秦皇岛的地质特征和地貌形态,我们一行来到了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市的多个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了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本次实习的主要地点位于秦皇岛市的柳江盆地,实习路线涵盖了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鸽子窝、北戴河海滨、柳江小北山、张燕子、东部落、潮水峪、沙锅店、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和鸡冠山等。

三、实习内容与收获1. 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等的野外鉴定测量和观察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矿物和岩石,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和定位,掌握了基本的野外地质测量技能。

2. 掌握地层层序及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征、地层分界标志及接触关系。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发展历程和地层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地层学理论的认识。

3. 熟悉和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调查、采样、记录和分析,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参观了秦皇岛市的多个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了解了当地的地质历史、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增强了对自然保护的意识。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秦皇岛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地貌特征,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增强了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活动在秦皇岛进行,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形成机制。

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我们对秦皇岛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本报告从海岸地貌、山地地貌以及平原地貌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地质演化过程,以期为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与参考。

一、引言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沿海,处于渤海湾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地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因此对该地的地质地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

本次实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对秦皇岛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二、海岸地貌秦皇岛的海岸地貌主要分为海滩、海蚀崖和海堤三种类型。

海滩是由海浪和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平缓沙质地带,具有丰富的各种沉积物。

海蚀崖则是由于海浪的冲击和潮汐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悬崖,常常呈现出壮观的景象。

海堤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海岸保护构造,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三、山地地貌秦皇岛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包括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北段为断裂岩性山脉,主要由片麻岩、石英岩和片岩组成。

燕山山脉则主要由变质岩和火山岩构成,其中燕山脉南段的小秦岭是典型的活动构造带,地震活动频繁。

四、平原地貌秦皇岛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是由河流和海洋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该地区的平原地貌特点明显,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冲积平原、湖泊平原和海岸平原。

五、地质演化过程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主要阶段。

古生代时期,该地区经历了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了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中生代时期,该地区处于陆陆碰撞的复杂构造环境下,进一步发育了断裂带和活动构造。

新生代时期,受到海洋沉积和河流冲积的影响,秦皇岛的平原地貌进一步发展。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doc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doc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前言实习时间:2020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一)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实习,本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实地测量等方法,结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揭示了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发展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秦皇岛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了解其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特点,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二、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我们选择了秦皇岛地区的几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前往北戴河海滨,观察了沙滩、海蚀崖等典型的海滨地貌现象。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海城镇的千里草原,仰望着壮丽的黄花草海洋,感受到了草原地貌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北戴河山海相对比的地区,观察了冲积平原、河流谷地等特殊的地质地貌。

2. 采样分析: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采样工作,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的样品。

通过实验室的分析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样品的岩性和成分,从而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特点和地质的演化。

3. 实地测量:我们采用了GPS定位和测量仪器,对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貌特征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地质构造特点:秦皇岛地区位于山海相对比地带,地壳构造复杂多样。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由古老的地壳构造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线aments,如断裂、褶皱等。

这些构造线aments影响着地层的堆积和地质演化过程。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貌形态多样,有海滨地貌、山地地貌、冲积平原等。

其中,海滨地貌是最为典型的景象,由于海蚀作用和泥沙运动,形成了美丽的海滩、风化崖等景观。

山地地貌则主要分布在秦皇岛东部的连山地区,山体陡峭,河流纵横交错。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材料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材料第一章绪论一、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市区长50 km,宽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而我们实习的主要地区——石门寨(柳江煤矿所在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秦皇岛、山海关级北戴河三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地貌认识实习的辅助区。

秦皇岛地区的地势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为孤山。

秦皇岛地处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1-1-1 秦皇岛实习区交通位置图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实习区水文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

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地操作中全面认识工程地质条件,学习和掌握工程地质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任务包括掌握岩石、构造的描述以及采集地质标本等基本功,观察认识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及相应地貌表现形式,熟悉实习地区流水地貌、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发育过程和改造利用的途径,以及参观不同旅游景点,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实习时间为2021年5月24日至2021年5月31日。

三、实习路线与内容实习期间,我们沿着预设的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具体路线和内容如下:5月25日:大石河柳江向斜小傍水崖离堆山吴庄背斜5月26日:砂锅店潮水峪5月29日:山海关老龙头5月30日:北戴河——老虎石海滨浴场四、实习地区地质环境特征1. 地形地貌:秦皇岛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山地和丘陵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地貌变化丰富,有利于地质实习的观察和研究。

2. 地层岩性:秦皇岛地区地层发育较全,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

主要岩性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等。

3. 地质构造: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

实习地区主要处于山海关隆起东南缘的柳江盆地,构造活动较为频繁。

4. 水文地质特征:秦皇岛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表现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

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有重要影响。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们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环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质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实地观察和测量过程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和地貌等地质现象,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习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六、总结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在野外实地操作中掌握了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工程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地理科学11-1班王振11052118一、前言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地质学基础以及地貌、水文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在康春国、孙雅萍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迎来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地质考察。

二、实习地点介绍本次考察的地点在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主要活动区域是其境内的柳江盆地。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交通便利。

其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天然不冻港;山海关机场也与国内各主要城市通航。

秦皇岛市下辖海港、滨海和山海关三个区以及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四个县。

秦皇岛目前形成了以港口、旅游和玻璃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海港区素有“不冻港”“玻璃城”的美誉。

秦皇岛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主,有煤,耐火粘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规模多为小型。

秦皇岛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为﹣21.5℃;七月最热,最高气温为39.9℃;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平均695.5mm最大年降雨量为1273.5mm,降雨期集中在每年的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冬季降雪稀少,降雪期多在11至次年的4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月份为5月,一般为234mm,占全年蒸发量7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最大湿度为87﹪,最小为0,干燥度为平均1.3左右。

本区风向主要受季风影响,季节的变化规律是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

由于常风向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二者密切相关。

秦皇岛地貌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区。

柳江盆地位于燕山山脉东端,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西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峭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3)剪节理,又称剪切节理,是岩石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它一般产生于压应力成45° 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切应力面上其特征为: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

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

或切开结核岩脉等。

节理间距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带,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相交叉,称“X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解理为较弱面。

因此解理统计是判断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包括解理的数量、宽度、产状、发育程度、有无填充物。

取1m3的岩石判断以上各项数据,解理的程度发育越好,说明岩石越脆弱。

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应注意解理的统计。

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取决于岩石的酸碱性。

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岗岩。

碱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质改变其粘性。

2. 7月9日晴大石河西上庄坨沙锅店大石河全长70多公里,发源于河北省青陇县自西向东,注入山海关附近的雁塞湖,最后汇入渤海。

该河流从山区逐渐过渡到平原,属于半小区,河流季节性强,上游多侵蚀,下游多堆积,并在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地与河漫滩,上庄坨就是在阶地上建立的一个村庄,在196高地上可明显的看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此处出现了泥包砾现象。

是洪积现象或冰水堆积而成。

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岗岩斑岩为主的岩墙。

岩墙右侧的灰岩与亮甲山的岩石的产状一致,形成于浅海环境,产生了石崖、溶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将发生侵蚀河搬运作用,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产生淤积。

河流中流线位置发生摆动,桥墩的修建应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半山区和平原区影响最为明显。

山区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相对稳定,河谷宽度小,摆动小,半山区河流、水流在河床内部有动荡性。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

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

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

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

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

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

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

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

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

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

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

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

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

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秦皇岛地质实习区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区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区实习报告一、前言秦皇岛地质实习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锻炼我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实习区的各个地质景点,进行了实地测量和观察,收获颇丰。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秦皇岛地质实习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实习区包括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和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县等三区四县,总面积约为7812.4平方公里。

市区长50公里,宽6公里,是一个狭长的带状海滨城市。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路线实习期间,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参观了实习区的各个地质景点,包括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鸽子窝、北戴河海滨、柳江村小北山、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鸡冠山等。

2. 实习内容(1)地层岩性观察:我们观察了实习区的地层岩性,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等地层,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岩石类型。

(2)地质构造观察:我们观察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了解了断裂、褶皱等构造现象,分析了实习区的构造发展史。

(3)地貌观察:我们观察了实习区的地貌现象,包括流水地貌、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等,了解了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发育过程和改造利用的途径。

(4)水文地质观察:我们了解了实习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观察了地下水位、泉水、岩溶地貌等水文地质现象。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秦皇岛地质实习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总结秦皇岛地质实习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自西北流向南。

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

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

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

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

二、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

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一)地层层序
新生界
第四系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生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兰旗组
下侏罗统北票组
古生界
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
奥陶系下奥陶统亮甲山组
治里组
寒武系上寒武统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中寒武统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毛庄组
馒头组
昌平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景儿峪组
龙山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三、岩浆岩
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一)喷出岩:
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

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

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

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

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

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

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

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

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

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

这些小岩
体产状为岩株。

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

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

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

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四构造:
(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

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

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

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

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

古老的混合岩。

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

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

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

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

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东翼小岩株。

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

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

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

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

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