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老山界 赏析
![老山界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ba57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7.png)
老山界赏析摘要:一、老山界的背景介绍二、老山界的景观特点三、老山界的红色文化四、老山界的旅游价值与攻略五、总结正文:老山界,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红色文化底蕴的山岳。
老山界海拔高度约1800米,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被誉为“云海仙境”。
接下来,我们将从老山界的背景介绍、景观特点、红色文化、旅游价值与攻略等方面进行详细赏析。
一、老山界的背景介绍老山界,原名“猫儿山”,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岳。
自古以来,它就是广西地区的一座名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翻越老山界,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二、老山界的景观特点1.自然景观:老山界地势险峻,峰峦叠翠,山上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这里的森林植被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的花海、夏天的绿意、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2.人文景观:老山界留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如红军长征突破老山界纪念碑、红军长征陈列馆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传承了红色文化。
三、老山界的红色文化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座重要山岳。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与敌人展开激战。
红军长征突破老山界,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后,老山界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着长征精神。
四、老山界的旅游价值与攻略1.旅游价值:老山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
2.旅游攻略:游客可选择徒步或乘坐缆车上山。
上山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传统的登山路线,一条是新建的观光缆车路线。
建议游客在登山过程中,留意红色文化遗址,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
此外,游客还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糯米饭、腊肉等。
五、总结老山界,一座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山岳,是大自然与人类历史的瑰宝。
游览老山界,不仅能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
《老山界》ppt课件
![《老山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d309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a.png)
连续 分步
笔面:12 部首:欠
连续 分步
笔画:9 部首:
连续 分步
笔国:24
》
部首: 目
连续 分步
笔画:5 部首:立
连续 分步
pān
tán
笔画:19
部苜:手
连续 分步
笔面:10 部首:i
连续 分步
qiào
bì
笔国:10 部首:山
连续 分步
笔画:16 部首:土
连续 分步
gū
lu
笔画:9 部首: 骨
连续 分步
连 续 分步
笔画:5 部首:口
连 续 分步
笔面:10 部首:扌
连续 分步
笔国:13 部首:扌
连续 分步
-
[
任务 一 :找出文中展示“时间”和点明“空间”的词句 1.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2. “天色晚了”, “我们” “跑到前面去”, “在转弯地 方”进了瑶民家
3. “天黑了才到山脚” 4. “走了半天” 露宿
1 e 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人声
追密
难
2 =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
击集
同桌讨论:面对重重的困难, 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你 看到了什么样的红军? 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上的百步陡
面对的困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行 路 难
态度与表现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阅读障碍 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把握叙事线索
长
征
长征
时代 背景
社会黑暗、危机四伏 日寇侵略 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 的危急关头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0516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的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中,老山界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老山界是指中国南北地形的主要分界线,全长约5000公里。
它在中国地图上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形,而北方则以平原地形为主。
老山界的起点和终点老山界的起点在青海湖附近,向东一直延伸到辽东半岛的山脉为止。
在此范围内,老山界不仅仅是一条分界线,还是一个自然界的过渡带。
这里的地貌特征非常多样化,除了高山和大河之外,还有湖泊、草原和戈壁滩等多种地形。
从老山界的起点开始,再向东南方向延伸到渤海湾,这一段的山脉叫做华北山脉。
这里的地势较为平稳,山峰较低,但是相对而言比较陡峭。
在这段路线上,最高峰是山西境内的五台山,海拔3158米。
老山界的地形特征老山界为中国南北地形的主要分界线,是由南京至天津的山脉、高原和丘陵组成的。
在北方,老山界分隔了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这两个区域的地形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区域南部为黄土高原,向北逐渐过渡为草原和沙漠。
在南方,老山界分隔了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及雪山山脉和云贵高原。
南方平原地形的主要特征有低山地形,如南岭山脉、武夷山脉,还有一些山坡地和丘陵地形。
总体来说,老山界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地势陡峭、地形起伏,而且在降雨方面也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
这些地势特点也决定了老山界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老山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老山界附近的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地区大多山地及丘陵地形布满森林和丰富的植被。
这里雨水充沛,温度相对较高,适合生长各种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作物。
北方地区则主要是平原地形,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由于北方的气温较低,冬季较长,且相对干燥,所以此地农作物的种植关键在于使用灌溉技术来保证作物产量。
总之,南北地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而老山界正是区分南北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分界线。
地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https://img.taocdn.com/s3/m/cb2b1679af45b307e8719799.png)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6 老山界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f6c8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2.png)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山界》是一篇讲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常被用作中学生生活阅读的课文内容。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老山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在这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老王的男人,他和儿子、孙子一起生活在一座山脚下。
老王是一个开朗、善良的人,平时喜欢和邻居们聊天、帮助他们劳作。
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在耕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课文以老王的儿子和孙子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展开。
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却徒劳无功,劳作辛苦而生活并不富裕。
但尽管如此,老王一家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他们在山村里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老山界》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生活并不容易,但老王一家都展示出了坚强、努力和乐观的品质。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展现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
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们可以了解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会到农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格。
《老山界》这篇课文是一篇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人们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第二篇示例:《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老山界的一次经历,展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老山界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第6课《老山界》课件(共24张ppt)
![第6课《老山界》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8272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a.png)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 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 到“清得透底”。)
5.“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 平没见过的奇观。”请抓住关键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感受。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 大险峻。“许多”既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又说明山 路的曲折陡峭。 “奇观”表现了人物、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的 壮观而奇特的景象。这句话:表现了老山界的高峻和红军战士星夜 登山的壮观景象,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的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课文讲解
不怕困难、英勇 酣然入
难 梦观赏
我军睡们 战觉难从士中怎能样够的解精读神处出?境红难
毫不畏 惧嘲笑
顽强的乐观精神 横着夜心躺景下去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 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 哪!
吃饭难 勇敢前
好不容易来了一敌个认机识的同志,
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 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 还是把这整袋米送给她。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 ,听说部队过境,以为是反动军阀,因此男人躲 藏起来。“按照习惯”说明,反动军阀欺负百姓 是惯有的事。
课文讲解
本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为什么要用这 么多篇幅写瑶民大嫂呢?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 队、播种机、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 队,从而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军登 翻
山
路
线
山
宿营地 图
课 文 讲 解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①): 简介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 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 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总结知识点
![老山界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e4cf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5.png)
老山界总结知识点一、历史渊源老山界,又称为山戏、老腔,是一种中国戏曲剧种,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带地区。
根据记载,老山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老山界最初是由当地民间演员流传演出,后经过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老山界的表演形式主要表现为歌唱和表演,通过演员的歌唱和动作来表达剧情,以此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老山界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传统,同时又融合了地方民间音乐和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主要特点老山界在表演形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间性强老山界的起源是于当地的民间传统,演员们多是从民间选拔,他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逐渐成为老山界的专业演员。
这种从民间走向专业的转变,使得老山界保持了深厚的民间性,具有独特的浓厚乡土气息。
2. 声腔特色老山界的唱腔以慢板为主,结合了宣腔和昆腔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演员在演出时通过歌唱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使得老山界具有独特的声腔特色。
这与其他戏曲剧种相比,显得更加淳朴和自然。
3. 表演技巧老山界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唱腔、表演和舞蹈等方面。
演员们在表演时,通过歌唱和动作的结合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老山界演员的表演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情感的把握,这是老山界的一大特点。
4. 戏曲风格老山界的戏曲风格受到了宣腔和昆腔的影响,表现为沉稳大气、情感真挚、表演细腻的特点。
演员需要用婉转悠扬的唱腔来演绎剧中的角色,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唱腔表现出来,这是老山界的独特风格之一。
三、代表作品老山界有着众多经典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人的戏曲创作和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列举了一些老山界的代表作品:1. 《牡丹亭》《牡丹亭》是老山界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著,描写了荒诞悲剧的故事。
该剧以美女杜丽娘与书生张生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最为动人的悲剧之一。
老山界课文精讲
![老山界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9af258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2.png)
老山界一、章节划分《老山界》的章节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第2~33自然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在“之”字拐的路上和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有:攀登雷公岩、继续登山到达山顶、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第32~33段):下山的情景。
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
以上是《老山界》的章节划分,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以及作者对翻越老山界的生动描述。
二、文章赏析《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文章,通过作者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红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翻越老山界的壮丽画卷。
以下是对《老山界》的赏析: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开篇,概括介绍了老山界的高峻和险要,为后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接着,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军战士们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山路崎岖、气候恶劣、粮食匮乏等,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向前推进。
他们在“之”字拐的路上互相搀扶,共同克服困难;在山腰露宿时,他们互相鼓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在攀登雷公岩时,他们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最终成功登顶。
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文章还通过对红军战士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即使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第6课《老山界》 (共3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 (共3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29d2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6.png)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 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 晚准会疼死人。”
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 只有一尺多宽;
三难难在山路极窄
天时
活动二:天时否? 速读文章,在文中勾画红军队伍爬老山 界之时机的语句。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四难难在动身之晚
“队伍还是极缓慢地向前行动”
六难难在人员之多
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
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
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
扶着。
七难难在要顾伤员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 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从枪声很密, 看出战斗很激烈。”
八难难在后有追兵
惊险 刺激 好玩
潍坊浮烟山
青州云门山
临朐沂山
在生死存亡之际,寻找一线生机。
爬山
老 山 界
天地 人 时利 和
任务一:品天时地利人和
活动一:地利否?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文中老山界不 利爬山的语句。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 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 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 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
视听结合,看到的是银星与黑山,听到的是野马与山 泉。作者视听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露营世界。 革命虽苦乐观观天地,对话天地,倾听万物。
1里=500米 30+15里=22500米
《老山界》PPT课件
![《老山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28ed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0.png)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CHAPTER
红军指战员形象塑造
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通过描写红军指战员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展现他们英勇无畏、坚韧 不拔的精神风貌。
主要成就
在长征途中,他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主编《红星》报,参与领导文艺工作,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 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等职,为社 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新中国外交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国 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日本帝国主义也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
《老山界》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反映长征精神内涵及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和地理知识介绍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老山界》创作背景
红军长征
04 反映长征精神内涵及价值意义
CHAPTER
长征精神内涵阐述
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和红 军将士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
信念和不懈追求。
艰苦奋斗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恶劣 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 取得了胜利。
团结协作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紧密团结 ,互相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老山界课文重点笔记
![老山界课文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e8634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4.png)
老山界课文重点笔记《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一篇记叙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重点笔记。
一、写作背景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
二、字词积累1、生字词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2、多音字落(luò)下落(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觉(jué)觉得(jiào)睡觉三、文章结构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来记叙,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
第二部分(第 2 32 自然段):具体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 2 10 自然段):从山脚到瑶民家,写红军与瑶民的交往,表现红军纪律严明。
第二层(第 11 22 自然段):从瑶民家到雷公岩,写红军爬山的情景,展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第三层(第 23 30 自然段):在雷公岩,写红军夜宿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艰苦。
第四层(第 31 32 自然段):下山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胜利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 33 自然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老山界
![6.老山界](https://img.taocdn.com/s3/m/795a747dba0d4a7303763a3a.png)
全文总结
•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 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 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 1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 排层次。 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 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 层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是叙事和描写都合 情合理
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 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 论体会。
“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 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 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 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 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 镇定。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 写出。
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排比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红军战士镇定豪迈,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总结这一 部分内容。
1.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
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 、把山峰比作巨人、 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 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
作者简介
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中 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毕业于上 海南洋大学(现交通大学), 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 部长,建国后,长期负责党的 宣传和文教工作。代表作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 记》。
惊惶(huáng ) 苛(kē)捐杂税
打颤(zhàn)
骨碌( gū lu)
酣(hān)然入梦 蜷(quán)
缀(zhuì) 矗(chù)
澎湃( péngpà)i
落( là)得很远了
字词积累
老山界课文原文像像像
![老山界课文原文像像像](https://img.taocdn.com/s3/m/4473df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9.png)
老山界课文原文前言《老山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它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展示了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老山界》的完整原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原文老山界,九曲红炉壑,顿然间现出一块方圆三四亩的草坪,草坪四周生满了针状叶的小树,除此之外,几乎无一物可以与草坪平等。
上坡的下面长满杂乱无章的藤椅萝卜莱。
草坪里除有一座红砖灰顶的瓦房。
在这瓦房之前,还有一个五六尺见方的荷塘。
塘内荷花齐腰。
开得盛放的荷花朵朵,一片小天地。
引人直发出清幽肃穆之感。
一阵丝丝的花香飘过,让人有一种闲适之感。
夜里看荷花,便见一片白灼灼,微微泛着银亮,令人百感交集。
荷塘西南隅,有一小院。
院内有一口塘,塘西就是高耸的山岗,据当地老人说,过了山岗就是千亩油菜田,村落外就是淳源河。
院子的墙壁,特意刷成湖蓝色,座斜房顶上的青may也映得更加妩媚,院内有栋棚舍,那一卷竹篱,那一串碓臼,还有几朵朱砂菊在篱直中绿映红,醉人的。
夏天,院子里还有一池的莲花,莲花的叶子嫩绿,娇美,像一张张新鲜的渔网,一片片粉雪般嫩糯的莲瓣,或开或放,或舒也或曲,给人增添了很多生机。
家离这一方草坪田里不远,在一条东南西北诡异的街心,建有一座庙宇。
地方悬挂着一位长须灰头土脸的“范蠡”像,看似又像一个读书人负着一个水桶。
这个庙宇供奉茅山教派中的“抚阳真人” ,故又叫“真人庙”。
解读《老山界》是一个以乡村为背景的课文,通过描绘山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课文开篇就以九曲红炉壑形容了老山界的地貌,形象地展示了山区的曲径通幽。
接着,描述了一个草坪,整洁美观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草坪的边缘,有一座红砖灰顶的瓦房,前面是一个荷塘,塘内盛开的荷花给人以清幽肃穆之感。
荷塘的西南隅有一座小院,各种元素的搭配让院子显得格外美丽。
墙壁的湖蓝色、斜屋顶上的青瓦、篱笆中的朱砂菊,都为这个小院增添了不少色彩。
夏天,院子里还有一池莲花,莲花的嫩绿叶片和娇美的花瓣,使整个院子生机盎然。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92ed5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f.png)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老山界》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作者借宿山中的老山界,以清新、自然的笔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歌颂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中的“老山界”就是一座起伏的山峦,一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那里留下红军战士爬山的足迹,洒下他们辛勤的汗水,也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与信仰。
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由最初对“老山界”的期望、惊奇与赞叹,到爬上山后的疲惫、看见雪山时的惊喜,再到晚上躺在山上观赏“满天星光”时的乐观自信,以及最后要离开“老山界”时的留恋与怀念。
这四个层次,展现了红军长征路上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老山界》ppt课件
![《老山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128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4.png)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非常多。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夜山风之大,同时暗示了寒风刺骨。
“像山泉在呜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泉的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课文朗读
结构梳理
老山界
翻山之前:
开篇点题,概括介绍
翻山经过:
翻山之后:
路窄天寒:睡觉难
忍饥爬山:吃饭难
敌人追击:处境难
回顾长征各种困难,总结全文
叁
深层理解
重点句段详细解读,人物形象及特点相关考点探究等
课文解读
1.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文解读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缀”字在这里指装饰,生动传神而又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知识延伸
课后作业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色,字数在100字左右: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困难二:睡觉难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课文解读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老山界》PPT课件
![《老山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296b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f.png)
05
CATALOGUE
老山界相关文学作品
《老山界》原文欣赏
总结词
提供《老山界》的原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学习。
详细描述
在PPT课件中,可以插入《老山界》的原文内容,并设置字体、字号、排版等, 使其易于阅读。同时,可以配以图片、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 容。
其他作家笔下的老山界
总结词
旅游管理与保护
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制度,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安全管理、 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等,确保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
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游客数量、推广环 保理念等,保护老山界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的认 知和保护意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旅游规划与开发
规划目标
以老山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基础,制定明确的旅游规划 目标,如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业效益等。
规划内容
包括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设施建设等,注重与当地 文化和环境的融合。
开发模式
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如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等,确保旅游资源的合 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古代战场遗址
老山界曾是古代战场,留 有城墙、烽火台等遗址, 见证了当年的战争历史。
民族文化
民俗活动
老山界地区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如山歌会、舞龙舞狮、打鼓等 ,反映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
力。
民族服饰
老山界地区的民族服饰色彩斑斓, 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文化意义。
传统节日
老山界地区的传统节日众多,如春 节、端午、中秋等,这些节日的庆 祝方式独特,反映了当地民族文化 的深厚底蕴。
老山界
![老山界](https://img.taocdn.com/s3/m/94cc6fe6172ded630b1cb61c.png)
老山界一、课文原文(略)二、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
三、老山界简介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湖南省边境上。
南岭之一。
古称始安岭、临源岭、全义岭。
东北-西南走向。
长200千米。
为花岗岩断块山。
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
位于全州县西北。
与都庞岭间有湘桂谷地,湘桂铁路经此。
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四、文学常识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五、字词积累陡惊惶攀谈苛捐杂税军阀缴欺侮道歉缺乏篱笆奇观绝壁峭壁骨碌疲倦酣然入梦蜷缀矗立细切咀嚼呜咽澎湃督促落得很远了搀扶慰问灌输六、词语解释1.攀谈:主动找话说。
2.奇观:罕见的美好景象。
3.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4.峭壁:像墙一样陡的山崖。
5.骨碌:滚动。
6.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7.蜷:弯曲。
8.缀:装饰,点缀。
9.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10.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七、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八、笔记整理全文大体结构(面: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一天下午瑶民家中瑶民母女攀谈天黑山脚我们(红军部队)准备登山半夜里山路上红军部队休息第二天黎明雷公岩我们登山下午(2点多)山顶我们下山红军遇到的困难与对应的行动和态度(点:细节)困难行动、态度行路难山高路险、山路崎岖壮胆鼓励、幽默打趣睡觉难寒气逼人、路窄石硬赏景聊天、酣然入梦吃饭难粮食缺乏、炊具缺乏奋勇向前处境难敌人追击、枪炮密集毫不畏惧、嘲讽敌机九、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有: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下山所见,景色明快。
老山界的知识点总结
![老山界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5301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e.png)
老山界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老山界地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东临辛庄,南接兰陵县,西邻齐河县,北靠博山区金鑫镇,距淄博市区约40公里,是淄博市十大景区之一。
老山界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被誉为"水东春光"、"形胜尤绝",素有"青铜山作王"之誉。
二、历史沿革老山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
相传早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曾到此祭祀老君,并在老君洞炼丹炉煅丹。
之后,道教发展壮大,老山界成为道教的重要圣地。
唐代时,老山界形成一定规模的道教活动,被誉为"第一仙境"。
三、自然风光老山界以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风光而著称。
山峦叠嶂,林木葱郁,湖泊多姿多彩,溪流潺潺。
在老山界,可以欣赏到绝壁奇峰、深涧飞瀑、幽谷清泉、远洞古桥等美景。
其中峡谷飞瀑景色尤为壮观,瀑布高达数十米,水势汹涌,声震谷幽,令人神往。
四、人文景观老山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
老山界内保存了大量的道教建筑,其中以老君庙最为著名。
老君庙位于山顶,主要包括山门、二天门、三天门、五天门、大殿、玉皇阁等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大,气魄非凡,是中国北方罕见的道教建筑群。
此外,还有灵官殿、万寿宫、仙英殿等寺庙建筑,保存完好。
五、文化底蕴老山界古朴典雅的寺庙、神秘莫测的山洞、传统的道教文化等文化底蕴使得老山界更加独具魅力。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山间寻找一份宁静和内心的净化。
老山界的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让人感到无限敬仰。
六、旅游线路老山界有多条旅游线路可供游客选择。
推荐一条:先从山下登山路到达山顶的老君庙参观,感受老山界的神秘庄严;然后再从山顶徒步下山,欣赏峡谷飞瀑的壮丽景色;最后到达山脚下的松溪古镇,品味古老的民俗文化,感受太行山的原生态气息。
七、发展前景老山界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原文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7f05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0.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原文原文:6.老山界陆定一预习: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
阅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山势险峻和行程艰难的语句,想象作者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
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朗读赏析精彩语段,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安排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生:背诵《七律长征》。
2师引导:红军长征途中跨越了万水千山,你知道他们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什么山吗?这座山高30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它也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板书题目作者)
二复习回顾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课文是什么体裁?(回忆录)
(2)写了一件什么事?(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品质?(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第一天下午动身,从山沟向上走,然后写傍晚天黑夜里露宿山腰,再到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到达山顶。
)结构层次怎样划分?(准备翻山翻山经过取得胜利)
2 生反馈,师评价补充,总结引入下一环节。
三重点研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山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态度怎样?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打趣鼓劲,小心登
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足勇气,继续前进;搀扶前行,嘲笑敌机。
)
3 首尾两段分别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首段“三十里高”开篇点题,暗示了翻山的困难。
尾段通过对比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豪迈气概。
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四精读揣摩
1 在本文中作者把红军战士们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动的描写)
2 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动作语言场面景物)
(1)行动描写贯穿全篇。
“抢”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
形象地表现出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不要掉队呀……顶着天了”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身处险境,相互鼓劲,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
(3)12-18段:“奇观”指什么?这属于什么描写?怎样对待的?这样写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之”形火把一直连到天上,体现了山势高,山路曲折迂回。
场面描写。
打趣鼓劲,小心登山。
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精神。
)
(4)22段景物描写见了什么景物?顺序?修辞?听到了什么声音?修辞?写法?
(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
比喻、排比、拟人,以声写静,突出寂静。
角度巧,效果好。
)3 师小结:作者通过抓住动作、语言、场面、景物等多方面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自上而下,以声写静,形象地描写了红军露宿山腰的见闻,表现了红军战士虽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课堂小结
这篇回忆录以朴实优美的语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六布置作业
做《探究在线》14页
七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只有对文本烂熟于心,才能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
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
还有,就是要利用好适当时机,拓展有关的内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学生的手脚,“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板书设计
决定翻山开篇点题
走路难
睡觉难顽强的意志
老山界翻山经过吃饭难
处境难乐观的精神
取得胜利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