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洛神赋图》共22页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赏析全卷高清大图《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高清大图01】《洛神赋图》为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此画是以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高清大图02】原洛神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因为画卷太长,所以编者在此将整卷分分段赏析。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高清大图03】【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高清大图04】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摘要】《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洛神的风姿和仙境。
顾恺之以写意、含蓄而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构图精湛,绘画技巧高超。
《洛神赋图》所表现的题材和寓意丰富,展现了顾恺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幅作品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
赏析《洛神赋图》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洛神赋图》展现了顾恺之作为画家的卓越才华和对中国绘画史的重要贡献,为后世画家们树立了典范,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 《洛神赋图》, 创作背景, 艺术风格, 特点, 题材, 寓意, 构图, 绘画技巧, 后世艺术影响, 艺术价值, 绘画技艺, 文化底蕴, 中国绘画史, 重要地位, 深远影响.1. 引言1.1 《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东晋时期。
该作品取材自《楚辞》中的《离骚》一文,描绘了汉景帝时期传说中的洛神羞涩的情态和仙女的仙态神仙。
顾恺之在创作这幅画时,充分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之一。
他擅长以线条勾勒人物形态,善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通过精准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洛神的羞涩和仙女的飘逸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在题材和寓意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顾恺之通过《洛神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呈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洛神赋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境界,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顾恺之(约公元352年-约公元40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作 (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人神相恋动人心魄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写过一篇文章,他用极其瑰丽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缠绵凄婉又动人心魄的人神爱恋故事,它像梦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其后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则在绢素上用笔墨将这一故事徐徐铺陈开来:画中的洛神高髻玉簪、顾昐含笑、步履轻波;人神相遇,他们脉脉含情;临行分别又不禁让人落寞哀叹。
作为赋,它言辞瑰丽,动情动心,人神之恋悲戚难断;作为画,画中之人飘然若仙,惆怅的优美充满画卷。
此画完成,大家即为顾恺之的高超艺术表现所深深折服,从此无人再敢绘此故事。
《洛神赋图》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之一。
洛神顾恺之这幅画的灵感就来自于《洛神赋》,那么曹植是因何写出这篇文章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故事还要回到三国时期,故事的女主人叫做甄宓,她是上蔡县令甄逸之女。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她与大乔、小乔同为绝世美人,而且自幼喜好读书,性情恬淡温良。
起初她嫁给了袁绍之子袁熙,然而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军大败,袁熙带着残兵败将逃亡辽西,甄氏就被曹操俘虏。
此时曹植便和甄氏相遇了,他们互生情愫彼此倾慕,但哥哥曹丕同时也喜欢着甄宓。
在曹丕立功回邺城时,曹操论功行赏,将她嫁给了曹丕,曹植为此伤心不已。
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是为魏文帝,可第二年曹丕却听信郭后谗言而将甄宓毒死,真是印证了那句红颜薄命啊!因为甄宓是一位才女,从她的一首诗《塘上行》“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从中可以窥见她的才华和嫁给曹丕之后的愁肠百转之情,甄宓并没有在曹丕那里得到爱情。
也许后来甄氏的死让曹丕心有愧疚,因此黄初三年曹植入京朝谒,在君臣之礼过后,大哥曹丕竟然把甄氏遗物一盘金镶玉睡枕送给了曹植。
顾恺之洛神赋图ppt课件
4
5
画作者介绍
《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字长康, 出生在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的一 个宦官家庭,因家境优越,自小便博览 群书,知识渊博。他多才多艺,不仅善 画,在诗文、辞赋上也很有造诣,为人 诙谐幽默,有时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 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 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其笔法如 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 “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 精微,襟灵莫测。他画人注意点睛,决 不草率从事。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连东 晋著名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 亦赞叹其称道:“自苍生来未之有也。” 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 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 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 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 的“疏体”画派。他与师承他的南朝宋 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 又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山石林木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首尾呼应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
顾恺之《洛神赋图》
.
1
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横 572.8cm,纵27.1cm。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 《洛神赋图》因时间久远,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 的是唐宋年间的摹本。《洛神赋图》传世的有五个摹本, 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故宫博物院(两幅)、 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日本等处。其中辽宁藏本,根据 “绍兴”藏印看此本制作不会晚于南宋高宗年间。徐邦达 先生分析,图中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代吴道子, 又似宋代马和之,每个人物旁边都有文字说明,而每段所 书赋句近似宋高宗的笔法,所以作为宋人摹本无疑。而北 京故宫藏本是有图但在各段没有附诗赋说明,卷中有乾隆 的御题和藏印,还有元代赵子昂行书抄录的《洛神赋》全 文,也有历代皇帝的题和跋。至于美国藏本,和北京故宫 藏本一样也无赋文,两者绘制形象近似,同属于宋人摹本。2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中,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 真实形象的塑造,追求神情、意境的表现,力
自文学作品的画作、唯一文图并茂的版本、第一 求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呈现在纸绢之上。他运用
次以连环画形式表达故事情节。
“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出
顾恺之(约 348—409 年),字长康,小字虎头, 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流畅笔调,采用
无锡人,博学多才,擅绘画,人物画尤具点睛之 游丝描的技法,著以艳丽的色彩,人物衣袂飘
妙。北宋佚名摹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洛神赋图》仍保留着六 动,犹如春蚕吐丝,把曹植文中刻画的女神飘
朝时的绘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顾恺之和 忽游动的神韵恰当地表现出来,使文画合一。《洛
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平。因此,它也是我国艺术 神赋图》不仅仅表现“形”,更重要的是在“形”
宝库中的瑰宝。
的基础上提炼出“神”,这是顾恺之带来的不朽
据悉,顾恺之此画并不是简单地为文学作品 启示。
1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连。
解。《洛神赋图》采用了连环画形式,将赋中所
此图中绘有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 描述的主要内容分段画出,主要人物重复出现,
并在画面中穿插小楷书赋文。作品人物描绘细致 但每段之间又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使之浑然一体。
生动,衣纹秀逸,山石以勾染为主,树木多夹叶,
顾恺之如此成功地再现了动人的文学作品,
稍加点染,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绘画的艺术 缘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
特点。南宋初藏于内府,明代经叶钶、项元汴等 他进行艺术虚构,创作出既与现实生活相符合,
递藏,清初经王铎、梁清标递藏,后入内府,经 又不同于人间俗世的“神仙境界”,这是艺术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的一幅名画,描绘了洛水上的美女,堪称画史上
的杰作之一。
这幅画具有浓郁的诗意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价值,成为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
术的经典结合。
首先,这幅画的主题是“洛神”,体现了当时诗歌中流行的洛水神话,具有浓郁的文
学色彩。
画面中“洛神”端坐于岸边,形态轻盈、面容姣好,身着轻纱飘逸,眉宇间含笑,着意象征着洛水之美。
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场景,诗意鲜明,犹如看到了洛水中的一幅幅风
景画,那婀娜多姿的身影,给人以无尽想象空间。
其次,此画的技法也十分擅长,主体与背景相得益彰,构图极为和谐。
画中“洛神”
的面部和衣衫,表现出来的细节非常到位,皱褶和阴影的处理也很细致,营造出了一种自
然流畅和柔美的表现效果。
而背景中的山水、花草,则以淡墨深灰的线条为主,在不同的
颜色层次之间穿插搭配,形成了自然之美,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在顾恺之的笔下,洛神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形象,更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
生命活力。
他在绘画中运用诗的手法,吟咏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将诗和画完美地结合
在一起,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观众而言,这幅画能够激发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
联想起诗的美,以及读者内心深处对美和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想象的手法,将文字和绘画结合在了一起,形成
了一幅既具有诗意表达又富有艺术价值的杰作。
这幅画对后人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
时也体现了古人追求美和自由的精神,引领当代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寻。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公元346—公元407年〕是东晋时代〔公元317—公元420年〕一位闻名的画家,代表作《洛神赋图》收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来源于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年〕闻名文学家曹植编纂的《洛神赋》。
原作内容描述的是诗人感情进展不顺利,不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在洛水河边与漂亮的仙女相遇,通过发生的浪漫故事,表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思念。
这幅画特别好地传达了文学的思想,用画笔展示出洛神典雅漂亮的形象。
《洛神赋图》是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进展的高度水平。
《洛神赋图》全幅作品共画了61个人物,分为几个场景。
画面中除了主人公以外,还反映了山石、树木和马匹,形象十分生动。
画面要紧用线造型,墨线是典型的蚕丝线描,用色厚重、艳丽。
分段描绘的画卷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人物欢乐、哀怨的情调。
构思巧妙,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经典作品。
顾恺之—《洛神赋图》
雯儿/编绘
小朋友们,欢迎光临神奇美术馆!
神奇美术馆有多神奇,进来看看就知道了。
神奇美术馆
今天神奇美术馆展出的是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
相传,《洛神赋图》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时代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的故事情节所创作的。
据说,顾恺之有天偶然读到曹植写的《洛神赋》,被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于是创作了故事长卷《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
12
左图是手卷开篇的场景,描绘了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初次相逢的情景。
画家用了奇幻而绚丽的色彩和工整细致的描画,充分地发挥了他基于文本而来的想象力——平静的水面上,服饰华美、风姿绝世的洛神衣带飘逸,正如曹植在文中形容的那样,“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顾恺之用他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将此名篇化抽象为具象,让观者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原文那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
这是一件将中国古代诗歌与绘画交融统一的杰作,是中国古典绘画中当之无愧的瑰宝。
可惜的是,《洛神赋图》的原作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现存的几件摹本
中领略这件艺术瑰宝
的独特风采。
对,就是那位七
步成诗,才高八
斗的诗人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
长康,东晋人,是一位出身晋陵无锡(今
江苏无锡)的画家与官员,以其人物画
作品著称。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
神赋图》《斫琴图》。
诗画交融,就像在读一本精美的
图画故事……
画与诗的极致美感……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绝妙之处呀!13。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原作已佚。
作者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是生活在我国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洛神赋图》为其读三国曹魏时期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后有感而画,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作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而去为止,缠绵悱恻,若即若离,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和惆帐、向往和失落、憧憬和怀念。
虽然画中的人物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多次出现,但是整个画面的组合随着情节的发展有首有尾,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画面和谐统一。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画家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营造了原赋的意境氛围,出色地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到造型艺术的转换。
整个画面构思布局非常奇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
画卷中的人物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山冰起伏,林木掩映,逐一展现出不同的意态、情节。
画家行笔流畅而又富有韵律感,用于表现丝质的衣裙,十分得体;在勾勒人物的面容时,能于细处求工,精密而圆熟。
《洛神赋图》是赋、画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了懈魏晋南北朝服饰及社会生潘的重要作品。
《洛神赋图》赏析
背景
2、洛神赋现实故事背景 a.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 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 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 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 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 《感甄赋》,塑造了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在洛水 溺死后为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 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b.传说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时曾遇上蔡县令甄逸 之女甄宓[12] 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 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曹植获得甄后遗枕 ,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13] ,以作纪念, 明帝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
《 洛 神 赋 》 节 选
《洛神赋图》故事叙述: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 挫未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边 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此画很好地 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它 是书画境中的另一种毫不逊色的《洛神赋》。
尺
时
寸
期
内容介绍
中 国 十 大 传 世 精 品 国 画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
藏故宫
作者其人轶事 背 景
《步辇图》 唐代,阎立本 藏故宫 《唐宫仕女图》 唐代,张萱、周昉 藏故宫 《五牛图》 唐代,韩滉 藏故宫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藏故宫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藏故宫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藏故宫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前段《剩山图》藏浙江 后段《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宫春晓图》 明代,仇英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百骏图》 清代,郎世宁 原作藏纽约大都会博物
洛神赋图1(顾恺之)
《洛神赋》
婉若游龙乘云翔
《神女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升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 月舒其光。
体形肤质美
秾不短,纤不长。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 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素质干之醲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 娑乎人间。 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因别伤情
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 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 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似逝未行 ,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意离未绝,神 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
气质仪态美
《洛神赋》与《神女赋》比较
人 物 情 感 神女的情感 为爱动情 以礼持情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 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渊沉而为期。 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 踟蹰而不安。 ……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搴余帱而请御兮 ,原尽心之惓惓。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而相难。 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頩薄怒以自持兮,曾 不可乎犯干。 于是洛神感焉,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作者的情感 为爱动情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愿诚素之先达兮, 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 凯康以乐欢。神独享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
以礼持情
……执眷眷之欸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 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 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顾恺之《洛神赋图》共22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顾恺之《洛神赋图》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妙笔丹青,中国绘画的始祖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妙笔丹青,中国绘画的始祖中国绘画的始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之一,原作现已佚,此卷为公认时代最早的摹本。
画中人物形象高古,风格灵动飘逸,笔法清劲,刻画细致生动,山石以勾染为主,不加皴擦,体现出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画面空白处以小楷分题赋文,工整朴茂,与画面相得益彰。
此图分段描绘赋的内容,构图连贯,主要人物随着赋意,反复出现,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勾填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东晋时期的画风。
此图无名款,从画法、绢、色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
国宝守护人--陈晓热门IP(知识产权)改编的现象其实自古就有,《洛神赋图》就是现存古代绘画中改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它是由东晋“画圣”顾恺之根据三国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所绘制而成,画中人物优美动人,栩栩如生,演绎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凄美爱情。
中国传统绘本和普通漫画很不一样,顾恺之是用山作为每个情节之间的隔断,自然过渡。
看到这幅画卷上的神来之笔,既震撼又感动。
原来图里每一幕都配有赋中的文字,这就是中国早期的连环画呀!有文才有画妙入毫巅黄初四年(223),曹植赴洛阳朝觐魏文帝曹丕,不久之后,在返回自己封地时,途经洛水,在洛水边上邂逅洛水女神宓妃,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最终又分离。
由于曹植描写的故事唯美而哀伤,又生动形象,因此,从4世纪开始,历代画家便对其情有独钟,常以之为题,画成人物故事画。
而关于曹植为何作《洛神赋》,则有一段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攻打邺城大败袁绍,甄宓成为曹军俘虏。
甄宓长相美若天仙,三国时期曾有句俗语“江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曹氏父子皆为之倾倒。
而后,甄宓被俘进宫,由于年纪与曹植相当,朝夕相处,互动频繁,遂萌生情愫。
黄初元年(220),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汉称帝,随即册封甄宓为后并想借机处死曹植。
起初,曹丕对甄宓疼爱有加,而后却因爱生恨,曹丕嫉妒甄宓寄情曹植,于是怒火中烧,命曹植七步成诗,否则处死。
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高清
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高清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根据三国(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
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
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此图分段描绘赋的内容,构图连贯,主要人物随着赋意,反复出现。
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钩填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画风。
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巔”。
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
又乾隆诗题。
钤“明昌”、“御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御鑒”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藏印。
此图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其原本传为顾恺之所作。
《石渠宝笈·初编》、《石渠随笔》著录。
撰稿人:许忠陵
局部大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的奇闻逸事
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是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 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 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 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点了上面的人 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的奇闻逸事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 年(三六四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 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 之却慷慨的认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 一百万?谁都不相信他办得到,但看他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 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 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 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 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 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 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 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 很快的,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 名作。
《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 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虽 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 节,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 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 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 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 现得浪漫感人。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 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 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 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 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 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这种手 法后世多有借鉴,如五代的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 图》。
顾恺之绝世名画洛神赋图卷全卷(绢本)
顾恺之绝世名画洛神赋图卷全卷(绢本)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是生活在我国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顾恺之当年故居所在地就在南京城内西南隅的顾楼街,他在南京留有大量作画的传奇故事。
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旦创作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凝神静思,挥毫作画,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人也不见,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
因此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单说顾恺之的“画绝”,其画绝就绝在传神。
他善画人物,却往往在画成之后好几年都不点出此人的眼睛。
后人称赞顾氏之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连东晋著名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亦赞叹其称道:“自苍生来未之有也。
”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阳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
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
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
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
《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
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国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附高清全图图解(宋摹本)
国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附高清全图图解(宋摹本)《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文末附全图(局部图如下):《洛神赋图》局部图(一)《洛神赋图》局部一《石渠宝笈旧藏》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顾恺之书洛神,后有赵孟頫补书赋,兹复得此洛神卷,题为恺之画。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
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图》局部图二《洛神赋图》局部二中的文字:洛神賦並序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穀,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
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洛神赋图》局部三中的文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赋图》前段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
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