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概论课程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1

1. 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阴阳属性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为阳;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为阴。

2. 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是指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是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3. 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胜则热,阴盛则寒"和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4. 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木侮金,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

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

6. 五行学说是如何知道临床治疗的?

1.控制疾病的传变

2.确定治则和治法

3.指导针灸取穴

4.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二

7.简述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3.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邪滞;湿性趋下,

4.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阴。

5.火邪: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火邪: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邪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

6.暑邪:炎热;升散;多夹湿。暑邪:炎热;升散;多夹湿。暑邪

8. 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 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

皮肤瘙痒,发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亦较快。

9. 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

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暑邪:炎热;升散;多夹湿。

10.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寒邪: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11. 痰饮、瘀血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分别有何致病特点?

痰饮: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阳不足、肝失疏泄、三焦水道不利进而导致津液宣降、脾失健运、肾阳不足、肝失疏泄、代谢障碍,水液停滞,最终形成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瘀血:外伤—络伤血溢、血热—迫血妄行、气虚—瘀血:外伤—络伤血溢、血热—迫血妄行、气虚—气不摄血导致血离脉道,停积于体内;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行受阻、血寒—血离脉道,停积于体内;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行受阻、血寒—寒凝血滞、血热—煎熬粘滞导致血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在二者寒凝血滞、血热—煎熬粘滞导致血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瘀血。致病特点:易于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12. .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

阳气有余便是火,病因病理学术语。阳气偏盛,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各种火症。如由于阴液不足,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各种火症。如由于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又如五志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又如五志七情过极,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胆火、胃火、七情过极,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等证候。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3

1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涵?回答这些内涵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及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理:是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病变机理作出的准确的解释。

法:指针对病变机理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

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

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

14.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那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1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1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