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459文档
诗歌练习599 文档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解析:(1)严诗所写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
“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来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一句写望中所见。
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可谓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都渗透在了景物的描写中。
诗的一、二句中的“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
“宫前水”即浐水。
诗人就是选取了“宫前水”这个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诗歌练习365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诗歌练习294 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
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
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
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诗歌练习166文档.doc
一::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潇②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施(pel),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
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FI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
(不超过80字)(6分)9.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吋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 “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岀无限伤感。
联想门然,抒情真切感人。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附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李徳裕《背崖州城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2.《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耍分析。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 (精选练) (原卷版) 含答案.doc
简介
本文档包含了《诗歌行》的精选练题及答案。
《诗歌行》是一
本经典的诗歌教材,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这里的练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答案解析
以下是每道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诗歌《XXXXX》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者是XXXXX。
解析:这首诗歌是XXXXX所创作的,它表达了XXXXX的思想和情感。
2. 问题:诗歌《XXXXX》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是在XXXXX时期创作的。
解析:XXXXX时期,社会正处于XXXXX的情境下,这首诗歌通过XXXXX的手法表达了XXXXX的主题。
3. 问题:诗歌《XXXXX》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运用了XXXXX的修辞手法。
解析:通过使用XXXXX的修辞手法,诗歌达到了XXXXX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了XXXXX的情感共鸣。
总结
通过这份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行》中的诗歌作品。
希望这些练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包含题目及答案解析,并不包含具体的诗歌内容。
如需详细阅读诗歌作品,请参考原版《诗歌行》。
现代诗歌阅读练习共34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现代诗歌阅读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诗歌练习496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案】(1)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2)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对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4.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答案:修辞上讲,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将愁寄语明月,个人情感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担心之请。
5郑诗全诗写了哪四景,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江头春色,杨花飘飞,离亭晚笛,故人离别。
诗中四景,紧扣题目中的“别”字,春色明媚反衬离愁之苦;杨花翻飞,暗合心绪愁乱;离亭傍晚,风笛幽怨,更显离情别谊。
诗歌练习400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浣溪沙(明)刘基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分)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2分)春季(春天)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
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
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学四年级诗歌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诗歌练习题一、春天的小鸟春天来了,大地苏醒小鸟飞翔,唱起了歌声它们的声音欢快又高亢像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到二、快乐的放学路下了课,铃声响放学时间到了与朋友一起走快乐的放学路阳光明媚,微风轻小路上绿树成荫笑声嘹亮,歌声飘走着走着,心也飞扬三、彩虹的诺言小雨停了,天放晴眼前出现一道彩虹七种颜色,美丽夺目它给我带来了一份诺言红色勇气,橙色温暖黄色希望,绿色生机蓝色宁静,靛色深邃紫色神秘,彩虹美丽四、夏天的游泳池夏天的游泳池很热闹水中嬉戏的孩子们笑逐颜开身姿轻盈,水花四溅炎炎夏日,热情满溢五、秋天的收获秋天来临,稻谷金黄农民伯伯笑逐颜开忙碌的身影,收获满满春天的努力有了结果六、雪花飞舞的冬天冬天的早晨,银白一片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我的手心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作响雪花飞舞,冬天的节奏七、我喜欢诗歌诗歌是我心中的甜蜜写下心情,表达思绪用文字抒发,快乐无比我喜欢诗歌,它伴我成长八、快乐的课堂老师的笑声洋溢在教室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学习知识,充实大脑快乐的课堂,我们一起努力九、朋友像阳光朋友像阳光,温暖心房与我分享欢乐与烦恼懂得倾听,慰藉我的心朋友像阳光,永远陪伴十、明天的希望明天的希望永不熄灭小小的梦想,大大的追求努力奋斗,不停休息明天的希望永远在等待十一、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家人的爱,朋友的陪伴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谊感恩的心,让我们更坚强结束语:诗歌是小学生们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诗歌的练习,他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内在情感。
在诗歌中,他们可以展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希望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坚持练习写诗,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将这种美好传递给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用诗歌的力量,创造美好的世界!。
诗歌练习389文档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注释】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
”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或吴县人,祖籍开封,家居山阴。
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做过张士诚幕僚。
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明高祖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爱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拟委以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
此前,高启《题宫女图》一诗,招惹谗臣挑唆诬以讥讽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怀。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复浚锦帆泾”,营建衙府,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引来杀身之祸。
因衙府旧基原为朱元璋曾经的敌手张士诚王宫旧邸,《上梁文》又有“龙盘虎踞”四字,谗臣吴帅蔡本趁机诬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张度亦在弹劾中称其为“兴亡王之基,开败国之河”,遂致高祖大怒。
洪武七年(1374),魏观被诛以腰斩,高启受株连,处以腰斩八段,卒年仅39岁。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语文诗歌欣赏练习题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语文诗歌欣赏练习题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诗歌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
到文字的美丽与力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语文诗歌欣赏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练习题1: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秋天的月亮
皎洁而纯净
如同一面明镜
照亮着大地
默默地倾听着
秋风的低诉
是那么温柔
像一阵微风
拂过我的脸颊
请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境?
练习题2: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如羽毛般轻盈
洁白的颜色
如诗如画
假如你是这首诗的作者,你将如何进一步描写雪的景象?练习题3: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一只小鸟
展翅高飞
穿越云层
奋力追逐
请问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如何?
练习题4: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春天的花朵
绽放在田野
芬芳四溢
请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练习题5: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湖面上的水
清澈如镜
倒映着苍山
美丽的景色
请问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通过完成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诗歌是语文中一种独特而饱含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诗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欢迎大家多多练习,感受诗歌中的艺术魅力。
诗歌练习模版
今日丰秋(散文诗)
秋高气爽,
百花飘香。
蟋蟀在草丛里歌唱,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
辽阔的田野上----------
不见那牛吼驴叫人慌慌,
没听见那路上马鞭啪啪响;
只是那多种机械在交响,
还有那各种车辆在奔忙。
这是现代化的秋收景象。
路旁,
我问小娃:
“牛鞭子是啥样?”
他们摇摇头,
答不上。
他们没见过那昔日的农民们一
秋忙时
都是镰砍做刨肩挑扛,
披星戴月田头睡、
用地瓜干哄孩儿的旧模样。
看:
晒谷场上 --------
棒力垂大的玉米金黄黄, 那丰厚的棉花呵、
白茫茫。
黄橙橙的大豆,
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手 .
肥胖的花生甜又香。
农家院里,
丰收的粮食垛满房。
直乐得人们呵 -------
指点着硕果论短长,
面带着笑容喜洋洋。
南飞的鸟儿啊--------
莺歌燕舞齐歌唱,
愿把这喜讯传远方:
告诉同胞和他乡,
丰收莫望党中央。
回首田野上,
机器播麦忙。
意气风发的人们呵---------- 斗志昂仰;
胸怀中国梦,
奔向那新的理想。
诗歌练习463文档(DOC)
一《北歌北漠清霜雁飞低》阅读答案赏析北歌佚名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
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
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
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
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
②稀:依稀。
1.“一首《北歌》,写尽边人苍冷伤怨形色,只欲使人泪下”,请结合全诗,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评述的看法。
(5分)2.简要赏析后两联的艺术特色。
(6分)参考答案1、本诗描写了一个在风雪荒寒的边塞穿起盔甲准备出征的戍边者形象。
边人塞外戍守,环境的艰苦和自身的孤独,使他倍感思乡,梦中依稀望见白发老母在用乡音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感慨唏嘘,其伤怨之情催人泪下。
(答题要关注“伤怨形色”,着重阐释边人的“形象”和“感情”。
其中人物形象3 分,情感2 分。
)2、(1)、颈联借景抒情,通过边塞寒夜中孤独的身影、渺渺的远钟、昏暗的灯烛、寒夜的浊酒,渲染(或烘托)出凄苦的氛围,表达了戍边者孤单凄冷的心境。
(3)尾联由现实转入梦境,虚实相映。
梦中白发慈母倚门盼儿的模样、依稀熟悉的乡音,现实与梦境对照,将思念与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手法各1 分,分析阐述各2 分)二、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5-16题。
唐诗一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元怀古李山甫阅读答案
上元怀古
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8、颈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9、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 ①内容上:是前四句诗意的拓展与深化。
前四句总结南朝宋、齐、梁、陈逸豫亡国的教训,这一联拓展到其他王朝,通过尧行德无敌与秦守固难持对比,进一步警示统治者重视“德系盛衰”的历史规律。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紧承南朝的史实与教训,用对比自然引出结尾有关兴亡的感慨。
(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
9.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变迁之感。
繁华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潇潇秋雨中静默,令人感慨万千。
(2分)尾联前句警醒发问,破空而入,后句就景作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于史实(或借古抒怀),借对史实的铺叙、议论,在对比中寄托自己的兴亡之感。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
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
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
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
(2) 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答案】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之
思
(2) 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
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
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
【解题指要】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
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③黄鹂:黄莺。
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答案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
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
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答案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8.【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
了环境的凄冷。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蝉曳残声过别枝”这句用词十分精到,请赏析。
(4分)
答案1、“曳”字抓住了蝉声悠长的特点,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残”字捕捉的是将止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
这两字形象地描摹了蝉在飞行过程中的鸣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有声有特色,给人以凄凉、孤寂、冷清之感。
2、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悲凉;对家乡的怀念;•怀才不遇的身世的感慨;面对现实的悲叹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