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考某瓯江流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温州市瓯海分区规划--三溪片规划说明

温州市瓯海分区规划--三溪片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瓯海区调整后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故需编制瓯海区分区规划。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075.温州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6.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01.02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01.058.瓯海区1999年统计年鉴,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 瓯海区三溪片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娄桥、潘桥、郭溪、瞿溪四镇,共42村,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要素资源。

在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全省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全省八大水系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及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在此基础上,2003年7月开始组织编制《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称《规划》),并通过了省咨询委组织的专家论证。

《规划》按照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在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开源与节流、水质与水量、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的关系;通过对全省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的调查评价,科学规划全省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确定全省水资源保护与配置的总体格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区域;规划期限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并以2010年前为规划重点。

《规划》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一章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总量与结构(一)水系浙江省河流众多,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其中钱塘江为第一大河,流域面积55558平方公里.上述河流除苕溪注入太湖、京杭运河沟通杭嘉湖平原水网外,其余均为独流入海河流;此外,尚有众多独流入海小河流,另有部分浙、闽、赣边界河流;杭嘉湖和萧绍宁、温黄、温瑞等主要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港交叉,形成平原河网。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同济匡小明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同济匡小明
容积率 混合用地 性质/比例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地标建筑限低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服务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容积率 混合用地 性质/比例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总述篇 分析篇 规划篇 设计篇 控制篇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3
1.2 现状解读
SITE
规划范围位于灵霓岛中部,是由填海形成的区域。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10
1.5 规划特色
1.5.5 智慧城区
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 运作。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 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打造 温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和先行区。
策略三:强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增加附加图则。
策略四:划定特定意图区,部分指标不受通则控制而 单独给定。
策略五:区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策略六:鼓励混合用地。
分类分级指标体系
中心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瓯江流域基本情况介绍

瓯江流域基本情况介绍

338
四都溪
301
戍浦江
247
岩樟溪
229
祯埠溪
225
均溪
207
河段起点
锅帽尖西麓 大毛峰 黄里坑 北园岙 大岗尖 顶头岗 库坑 苏百坳 火烧坑 坑头 麓马坪
奇云山北坡 大枫岙山尖
大坑 高桥
河段讫点
黄华岐头 湖边 清水埠 大港头 古城 港口村 黄渡 李家圩 船寮 局村 东溪口 外垟
宫头村南 祯埠
豫章村西
宫头村南 祯埠
豫章村西
河长 (km)
384 218 142 119 129 77 68 44 41 28 45 44 28 35 27
比降 (‰)
3.4 7.3 6 6.6 4.3 7.1 10.5 19.8 19.5 39.7 18.3 22.8 26.8 22.1 51.5
2、基本情况 河流名称
4、水文概况
4、水文概况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500~2100mm之间,是省内降水最丰 富的河流之一。降水量不仅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也较大,且年内分 配有显著差异。梅汛期(4月16日至7月15日)降水量一般在400mm~ 700mm之间,约占全年的22%~40%,台汛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 降水量通常为350mm~1000mm,约占全年的20%~50%。梅雨和台风 暴雨是本流域洪水的主要成因,其中,流域上游地区,以梅雨为主,下 游地区则以台风暴雨为主。在龙泉溪、松阴溪等瓯江中上游地区以发生 在5~7月的梅汛暴雨为主。
瓯江流域防洪控制断面的位置示意图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瓯江流域防洪控制断面汇总表
位置 遂昌县城 松阴溪出口

浅谈对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方案调整的认识

浅谈对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方案调整的认识

浅谈对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方案调整的认识朱赛美;潘康康【摘要】大均梯级集中开发方案淹没沙湾、标溪、梧桐、大均等乡镇,该方案因移民多、政策处理难度大、论证时间长,影响库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目前正在《瓯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调整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规划。

本文结合规划调整工作,对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规划调整谈一些认识。

%Shawan,Biaoxi,Wutong,Dajun and other towns are submerged in Dajun cascade centralized development plan.The plan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immigrants,high policy treatment difficulty and long argument time,thereby affec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reservoir.Currently,the plan is analyzed and d emonstrated on the basis of‘Oujiang Basin Comprehensive Plan Report’.Hydropower cascade development plan of Oujiang creek trunk stream (above Dajun)is adjusted.In the paper,some recognition on planning and adjustment of hydropower cascade development plan of Oujiang creek trunk stream (above Dajun)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planning.【期刊名称】《中国水能及电气化》【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小溪干流;水电梯级;方案调整;流域规划修编【作者】朱赛美;潘康康【作者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水电管理站,浙江景宁 323500;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水利管理站,浙江景宁 32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1 概况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河段在景宁县境内,涉及景宁县沙湾、标溪、梧桐、大均等乡镇。

基于“GEP”增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区河流廊道多要素规划方法——以瓯江河川公园为例_

基于“GEP”增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区河流廊道多要素规划方法——以瓯江河川公园为例_

NO. 215 世界建筑导报353.3. 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本次规划重点以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将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保护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主要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在生态安全格局指引下,明确丽水市内重要生态廊道主要以河流水系为载体,以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作为阻力因子,根据不同生态类型与“源地”的差异,采用评估打分,确定各景观类型及不同区域坡度下的相对阻力系数值,筛选相邻两“源”间最容易联系的低阻力生态通道构建“源”间廊道。

基于源地识别和阻力面构建识别关键生态保护廊道,如图3、图4所示,以关键生态廊道交叉点及局部区域内重要的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作为战略点,建立生态斑块、“源间廊道”及战略点,共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3.4. 主体功能区评估沿线紧密相关环境综合管控单元供给145个,分别有一般管控区9个,其他重点管控区4个,生态保护红线35个,其他优先保护区51个,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21个,产业集聚污染重点管控区20个,其他重点管控区5个。

沿线识别出22处与规划河道关系较为密切的生态保护红线中的禁止开发区域。

其中,风景名胜区2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7处,水源涵养区13处,共计面积约740平方公里,约占丽水市全市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的13.5%。

沿线识别出19处与规划河道关系较为密切的生态保护红线其他保护区域,如图5所示,其中水土保持区4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5处,水源涵养区8处,其他功能区2处。

共计面积约1980平方公里,约占丽水市全市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的36.1%。

3.5. 风景资源评估丽水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文化高度富集,秀美的山水环境、鲜活的人文生态互相呼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游览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统计目前调研的沿线散布景源685处,覆盖每个大类图3. 丽水市安全格局构建过程图4. 丽水市安全格局及6个中类,共计25个小类。

3.6.场地其他因素评估3.6.1.防洪排涝现状瓯江干流沿线防洪圈已闭合,现状干流玉溪以上总体防洪能力在10年一遇以下,龙泉市区、云和县城市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主要支流的现状总体防洪能力在5~20年一遇,部分区域可以达到20年一遇,县城区域可达到50年一遇。

《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合理有序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特制定《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温州市域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温州市域内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

本规划指导温州市域内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3.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4.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6. 《温州城镇体系规划大纲》7. 《关于进一步开展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通知》(浙江省建设厅浙建规[1998]108号文)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温州市行政辖区范围。

第五条本规划的期限为1999~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201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以2010年为规划的重点。

第二章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和目标第六条城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强中心城市和小城市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城市格局,以加快温州市城市化发展,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素质。

2、温州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向导,在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优化小城市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镇发展,提高城镇的吸纳、辐射功能,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提高城市的规模档次,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支撑点的作用,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来带动工业化的更快发展,使温州市的城镇发展适应跨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

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

丽水生态河流保护修复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概略一、规划背景瓯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永宁江、永嘉江。

宋《太平寰宇记》称蜃川,《名胜志》称温江。

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山麓锅冒尖,流至青田县湖畔右纳小溪以后称瓯江,自西向东流,出温州湾入东海。

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河。

两岸群山崇山峻岭、幽田深谷、沉郁委婉、变化无常。

瓯江流域主要有丽水、温州两市(地级市),是浙江省南部正在加快发展的地区。

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中、上游是浙江的要点林产区,并有金、钼、砩石等矿产资源;下游滨海平原有近百万亩农田,是我省南部最大的产粮区。

沿江两岸,有许多传统手工业和大量的新兴的地方工业。

内河有优秀的水运条件,河口有依江通海的温州港。

瓯江是我省现存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河流之一,水质优秀,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生态丰富,历史人文古迹众多,独到的瓯越文化培养了丽水、温州两大城市,并培养了丽水成为“浙江绿谷”的生态优势和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奇观。

但因为城市化的加快,沿岸居民对河流侧重讨取而缺罕有效保护,使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景观开始遇到破坏,对水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压力。

水资源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命脉,在经历一百多年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此后,人类从20世纪50年月开始,逐渐把要点从开发利用转向对河流的保护。

并经历了水质恢复、河流生态恢复以及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整体恢复的不一样发展阶段。

河流管理在认识上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河流不单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单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功能,还要关注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保护工作也从最初的以改良水质为要点,拓展到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为最后目标。

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正是鉴于这一背景,重申在流域和地区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等工作中,重视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逐渐将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从纯真的水质要求拓展为水质、水量和生态系统的要求。

滩坑水电站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 浙江水利

滩坑水电站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 浙江水利

滩坑水电站对下游环境的影响芮建良廖琦琛(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14)摘要:水电站运行对下游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在河口地区则有其特殊性。

本文以滩坑水电站为例,探讨了河口地区水电工程运行对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对防洪、咸水上溯、水温、生态等环境影响,并提出了针对这些影响而需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滩坑水电站下游环境分层取水1、前言水利水电工程由于淹没和占地、建筑物阻隔、水量调节等因素而对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配置、水文泥沙情势等产生较大影响。

尤其是临近河口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可能会造成一些特殊的环境影响,如改变咸潮上溯规律,影响河口地区的用水、生态以及防洪等。

对于河口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下游环境影响是工程建设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滩坑水电站为例,着重分析由于水文情势的变化对大坝下游乃至河口地区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工程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瓯江流域开发规划与工程概况2.1 瓯江流域水电开发现状与规划根据《瓯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瓯江流域治理开发任务是以防洪、水力发电和供水(含灌溉)为主,结合水土保持,兼顾航运和改善水环境。

流域内现有水利设施主要有水库、水电站、堤防和堰坝等,已建成水库288座,总库容20.2亿m3。

其中大型水库一座,即紧水滩水库,总库容13.9亿m3;中型水库20座,总库容5.0亿m3。

现有大小水电站436座,总装机容量713.5MW,其中10MW以上的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520.6MW,其中瓯江干流大溪已建电站有紧水滩电站、石塘水电站和玉湖水电站,支流小溪尚未有已建电站。

根据规划,瓯江干流(包括大溪)规划装机规模10MW以上的水电站有七座,总装机容量319MW。

分别为蔡村电站(20MW)、九龙电站(20MW)、苏埠电站(20MW)、开潭电站(48MW)、五里亭电站(45MW)、外雄电站(51MW)和三溪口电站。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用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八章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十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十一章主城区城乡统一规划 (56)第十二章主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58)第十三章主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59)第十四章主城区电力网规划 (60)第十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十六章主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61)第十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十八章主城区生态保护规划 (65)第十九章主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66)第二十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二十一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二十二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72)第一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片、七里片的范围,总面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面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心聚集,南北伸展:进一步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

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

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

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项目情况说明一、工程概况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由缙云的潜明水库、磐安的虬里水库和流岸水库以及永康引水工程组成,工程涉及丽水、金华两市及缙云、磐安、永康3县(市)。

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是《瓯江流域综合规划》和《瓯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推荐的流域防洪、供水的控制性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水源工程,并已列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和浙江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

2009年3月,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在杭州召开会议对《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进行审核。

2009年9月,受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浙江省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评估咨询会。

2009年9月,浙江省发改委以“浙发改农经〔2009〕918号”文对“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位于缙云县壶镇镇境内的好溪干流上,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兼顾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

拦河大坝位于左库水库大坝上游约0.4km处,距离壶镇镇约5.7km处,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建筑物、发电厂及升压站等组成。

工程等级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其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100年,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为1000年。

潜明水库大坝坝顶高程257.0m,最大坝高46m,坝顶长352m,坝顶宽5m,控制集雨面积304.8km2,水库正常蓄水位251m,相应库容4722万m3,设计洪水位(P=1%)为254.86m,校核洪水位(P=0.1%)为256.61m,水库总库容7193万m3,水库死水位230m,相应库容376万m3,调节库容为4346万m3,供水能力8550万m3,配套电站装机2×35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490万kw·h。

潜明水库淹没处理涉及缙云县的壶镇镇和磐安县的冷水镇共2个乡镇13个行政村,迁移人口共4661人,工程永久占地207亩,淹没土地4722亩(其中耕地1259.3亩、园地898.04亩、林地655.87亩),房屋拆迁32.3万m2。

永嘉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永嘉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永嘉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统领土地利用全局,突出四个主题:1、突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围绕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2、突出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3、突出重点保障和空间布局优化根据本县的特点,着力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突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4、突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切实加强国土综合整治。

以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为重点,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功能和保育水平。

第2条规划任务根据《永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永嘉县中心城区自然经济条件,落实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各行政村土地利用的调控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划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重点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用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并制订相应的管制规则,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第3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相关规划和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 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 5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 32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 1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审定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 96号);《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永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上塘镇、瓯北镇村庄规划;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等3个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5〕12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等3个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5〕12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等3个规划的批复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等3个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5〕12号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你们《关于要求印发〈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瓯江流域综合规划〉〈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的请示》(浙发改农经〔2015〕16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瓯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以下统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按照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和“五水共治”的要求,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定位,以保障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规划》实施,进一步健全“上蓄下挡、蓄泄兼筹、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构筑“水库为主、多源供水、区域平衡、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构建“严控源头、管治并举、保护优先、良性循环”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涉水行业发展相协调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四、《规划》是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和杭嘉湖区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重要依据。

你们要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工作,指导和督促相关市、县(市、区)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等各项控制指标的管理,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要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与监督管理,做好跟踪分析,及时研究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丽水市(瓯江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规划

丽水市(瓯江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规划

前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危害及其水土保持工程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水利部2000年颁布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分级、分层次建立和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是当前水土保持事业中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瓯江流域位于浙江省南部,发源于丽水市的龙泉市(县级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冒尖,自西南向东北流,至丽水市折向东南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经温州注入东海,流域面积18217km2,是浙江省第二大河。

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700mm,主要集中在5~6月梅雨季节和7~9月台风雨期,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

在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中,瓯江流域属南方红壤丘陵区,截至2004年底丽水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242.51km2,水土流失类型以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的形式以坡面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沟蚀现象,在暴雨季节局部陡峭山坡有时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

其中瓯江上游所在的庆元、龙泉、景宁等县市大部分区域属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其它县市属浙江省水土流失一般防治区。

丽水市位于瓯江流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17298km2。

其中属瓯江流域的面积1310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2%。

多年来,随着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河道、库塘淤积,河流行洪能力减弱等一系列危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并对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丽水市南城四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丽水市南城四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丽⽔市南城四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概况与分析(⼀)项⽬概况四都区块位于丽⽔南城⼤溪沿岸滨⽔⽣活休闲带,瓯江沿岸⼭⽔交融的优势区域,是丽⽔中⼼城市确⽴“⼀江双城”结构中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丽⽔经济开发区(南城新区)管理范围内⼭⽔⼈居与⽣态旅游的重要职能组团,也是构筑丽⽔“绿⾕⽂化”的重要依托。

四都凭借其在丽⽔南城乃⾄丽⽔市⽣态旅游的重要区位,以及得天独厚的⽣态⾃然优势,将成为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和丽⽔南明湖区域内的重要旅游区段。

⾯对丽⽔城市化发展步伐进⼀步加快,南城新区产业规模逐步壮⼤的⼤好时机,适时启动南城四都城市组团开发对于完善城市旅游休闲功能配套,打造⾼品位、⾼档次、⾼标准的⼭⽔⽣活居住区和“4A”级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打响丽⽔⽣态旅游度假品牌,提升和塑造城市品质形象,加快南城城市化进程,实现“⼀江双城”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意义。

(⼆)区域背景1、瓯江风情旅游带保护与开发丽⽔⽟溪⾄开潭河段全长41.7公⾥,是瓯江流域唯⼀的原⽣态⽐较完整的河段,也是全省最美、⽔⽣态保存得最好的河段。

该流域⾃然⽣态湿地景观、⼤港头古镇风貌、通济堰古代⽔利⽂化景观、⾃然⽥园风光和秀美⼭⽔风光相和谐的特⾊休闲带,充分体现养⽣、休闲的内涵,是⼗分难得宝贵的河川资源。

随着城市⼈⼝的集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段流域作为城市⾃然基础设施的地位、作⽤和压⼒⽇益显现。

根据⽔利部关于《⽔⽣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意见》要求,丽⽔市瓯江⼲流“⽟溪——开潭”段⽔⽣态系统修复与保护⼯作围绕该河段的防洪防枯、⽔质保护、河道⽣物多样性、河段景观、河川⽂化等相关重点问题进⾏研究,对维护该河段⽔⽣态系统的健康,有效保护和管理好该流域宝贵的河川资源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在瓯江旅游开发策略中,南明湖区段包括河岸⼭⽔⼈⽂风情段、城市滨⽔⽣态休闲段和湖泊⽣态观光村落。

⽽四都区块正处于河岸⼭⽔⼈⽂风情段的上游区域,其发展定位将在整个瓯江风情带中具有重要作⽤,尤其是河岸风光的特⾊体现。

温州市瓯江过江通道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温州市瓯江过江通道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温州市瓯江过江通道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正;陈仙克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5
【摘要】随着温州瓯江两岸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过江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过江通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两岸衔接不畅、交通拥堵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加快完善跨瓯江通道系统、完善两岸道路交通互联互通,是温州坚持市域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重要内容。

围绕瓯江两岸过江通道现状、需求和规划进行研究梳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总结,提出过江通道规划建设策略及工作举措。

【总页数】5页(P26-29)
【作者】王正;陈仙克
【作者单位】温州市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1
【相关文献】
1.长沙市过江通道的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浅谈武汉市过江通道规划建设对南京市过江通道的借鉴意义
3.过江通道对接道路规划研究--以中山对接道路规划为例
4.长沙市过江通道的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丽水小水电股份制

丽水小水电股份制

利部今年7月发布的《农村水电工作综述》表明,全国1600个县市均有小水电站分布,截至2008年,水电使3亿多农村无电人口用上了电仅以长江上游为例,金沙江干流大于15万千瓦的电站就规划了21座,其中仅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总装机容量就达3850万千瓦;大渡河干流规划17级;岷江上游7级,而岷江的支流马边河也规划9级电站开发,岷江支流青衣江规划18级;雅砻江干流规划21级,雅砻江支流九龙河规划6级,另一支流理塘河规划11级。

嘉陵江干流及各支流、乌江干流及各支流也大致相似。

小水电:丽水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2011-09-15 16:49: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0 多万,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丽水汇“峰、林、洞、瀑”于一域,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森林覆盖率80%,被誉为“浙南林海”。

丽水的另一张“金名片”是水电。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结合“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综合开发、资源共享、生态保护的水能资源可持续开发之路。

水电站:深山里的明珠丽水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椒江等水系。

瓯江发源于丽水,瓯江水系为丽水市第一大江,干流全长388 公里,丽水境内长316 公里,流域面积1.3 万平方公里,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45 毫米,是浙江省内降水丰富的河流之一。

瓯江两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较深,落差很大,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技术可开发量328 万千瓦,占浙江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的1/3 以上,在全国地(市)水能资源蕴藏量中名列前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丽水市的水能资源开发主要围绕解决山区农村电气化展开,水电站规模不大,送电距离大多在3 公里以内,土建工程不复杂,设备安装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极受群众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瓯江流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上篇
XX瓯江流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旅游业发展走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在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和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新兴产业。

1992年,全球旅游业收入超过了石油工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1996年,世界旅游收入已占全球GDP的10%,旅游就业已占全球就业人口的10%。

国际上正呈现出各国竞相发展旅游业的态势,而且世界旅游的重心正在由旅游业发达的欧洲和北美向东亚和太平洋沿岸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保持着年均20.4%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99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002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140.9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31.9亿元人民币,占了旅游总收入的70%,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

浙江省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已被省政府列为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来加以扶持,1999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409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旅游收入4.1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75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从资源大省到旅游强省的突破。

二、规划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述
XX地处浙西南,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近250万。

XX自然和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源居全省首位,是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生态最完好的一块“绿色宝地”。

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验区。

XX自隋始设处州,历史悠久,缙云仙都黄帝祠、龙泉宝剑、青瓷、好川良渚文化遗址、青田石雕文化、遂昌黑陶,文化气息浓厚,还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

XX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5.5亿元,人均GDP不足浙江省平均水平的40.2%,在浙江省内属经济小市,属于沿海发达省市的欠发达地区。

三、流域旅游资源赋存及其评价
1.流域旅游资源赋存
大类主要资源
自然资源仙都、南明山、东西岩、石门洞、龙泉山、百山祖、九龙山、箬寮岘、云和湖、瓯江
文化资源仙都黄帝祠、大窑青瓷遗址、好川良渚文化、龙泉宝剑、青瓷文化、青田石雕文化、遂昌黑陶文化、景宁畲族文化、通济堰、汤显祖纪念馆
物产资源龙泉宝剑、青瓷、青田石雕、遂昌黑陶、云和木制玩具、处州白莲、景宁惠明茶、云和雪梨、遂昌薯脯、香菇等真菌类食品、山野菜
设施资源紧水滩水库闲置住房、成屏水电站闲置房
2.流域旅游资源评价
2.1XX瓯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在全省范围内,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利于开展多种旅游项目。

2.2瓯江流域旅游资源较分散,富集度不高,组合度弱,较难形成规模开发效应。

2.3流域旅游资源奇特度较低,易受到周边地区类同资源的冲击。

四、旅游产业空间的SWOT分析
1.自身优势
1.1政府呼唤大旅游产业的社会心态已经确立
旅游业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XX市委、市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此点,确定了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为XX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政府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制定旅游行业规定和市场经营规则,营造旅游整体环境并推出旅游整体形象,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1. 2环境等级高,环境承载力强,环境潜力大
XX地处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的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华东地区的环境等级高地。

由于XX地区经济较不发达,对环境的开发强度较弱,破坏较小,环境承载力强。

拥有的丰富水资源、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是环境资源的重要构成,环境生产力远未挖掘,环境的潜力优势明显。

1.3物产民俗山水资源在江浙名列前茅
XX自古就有“秀山XX”的美誉,拥有仙都、南明山—东西岩、石门洞等4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山—百山祖、九龙山等3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和湖等7处省级
森林公园、龙泉大窑遗址等17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汇“峰、林、洞、瀑”于一域;畲族风情在华东地区独树一帜;以香菇为代表的物产更是闻名省内外。

2.自身劣势
2.1交通相对不便
XX地处浙西南山区,域境被仙霞山脉、括苍山脉包围,交通相对不便。

但随着330国道、金温铁路、温州机场、金丽温高速公路及区内丽龙、龙丽一级公路的开通建设,交通劣势正在逐步淡化。

2.2经济基础薄弱
XX虽然处于沿海经济圈,却是沿海发达省市中的欠发达地区。

目前XX人均GDP不及浙江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浙江省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差距。

2.3人才供给缺乏
XX现有各类专业人才42239人,数量上初具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教育、卫生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人才更是紧缺。

XX 经济相对落后,国内相对宽松的人流动政策使其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人才外流现象较难改观,人才引进困难。

人才不足是XX未来发展的面临的最大挑战。

3.外部机遇
3.1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的快速成长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是我国居民出游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出游客源市场规模以年增20%以上的速度发展。

XX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圈,离此主要客源市场距离较近,金温铁路等交通要线使得XX地区的进入性得到极大改善,XX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的后花园。

3.2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山水的渴望及出游方式的更新
由于城市居民对城市水泥森林的厌倦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渴望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大增,放松身心,拥抱自然已是众多城市居民的最大愿望;与此同时,城市居民渴求新的旅游方式,改变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项目,特别是健康旅游在城市居民越来越关心自身健康的趋势下大受欢迎。

4.外部威胁
4.1竞争对手多,替代产品多
XX山水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地区的台州、衢州等相比,并没有很高的独特性,资源的
类同性大,竞争对手多,相互替代的产品也多。

4.2市场变化迅捷,旅游经营门槛升高
由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对旅游产品市场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顾客的产品需求市场在时尚元素的影响下,变化迅捷,同时,旅游经营门槛也在升高,小规模的景区开发投入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现状,资金的投入额度升高。

第二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范围
1.大范围:XX地区
2.目标范围:瓯江流域富有开发价值的区域、景点
3.关联范围:着重考虑温州、金华、衢州
二、规划依据和原则
1.规划依据
1.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1.2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1.3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2003年发展规划及2004~2010年发展纲要》;
1.4浙江省旅游局《1999年浙江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
1.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规划原则
2.1区域经济、区域营销原则
从旅游业的综合性、联动性、带动性等特征出发,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职权分割的制约,推进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着眼于区域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把区域营销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以促进区域形象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2.2可持续发展具体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对生态环境依存程度很高的产业,宏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旅游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比其他产业更为直接,更为显著,因此发展旅游业需注重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的
评价,保持旅游大环境的稳定性,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把旅游环境的开发、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具体化操作,从而协调好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关系。

2.3生态立市原则
XX市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验区,说明生态环境资源已被得到重视。

XX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生态立市、绿色立市”的发展方针,顺应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大趋势,是时代特征和XX市情的最佳结合点,有助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4因地制宜,主题突出原则
旅游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性,研究分析XX瓯江流域的地理文脉,比照竞争区域,确立自己可长期依存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发XX特色的旅游商品,首先打好瓯江王牌,最大限度地打造XX的良好生态,作为重要的吸引力。

2.5决策性和操作性强的原则
旅游开发规划应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对旅游资源作出评估,对客源市场作出判断,避免华而不实,忽视当地社会经济等现状的弊端,做到可决策,强操作性。

3.规划使命
3.1客观地进行XX瓯江流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专业研判。

3.2确立XX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

3.3为XX市旅游主管部门提供旅游开发的可操作方案。

三、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1.产业定位
1.1根据XX市情,把旅游业确定为XX市今后五十年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1.2“十五”期间:旅游业成为XX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先导产业,旅游收入平均年增率达到25%以上。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成为XX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将达到全市GDP的12%。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XX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将占全市GDP的2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