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泥花园》国内外研究
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国内研究述评
金言睿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国内研究述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自20世纪70年代出道以来,佳作不断,如今已一跃成为获奖无数的当代英国国民作家。
迄今为止,麦克尤恩已出版15部长篇小说,不少著作渐有经典化的趋势,国内对其小说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一、麦克尤恩其人其作麦克尤恩的小说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创作阶段。
从其出道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初出茅庐的麦克尤恩被评论界称为“恐怖伊恩”。
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创作晦涩,着眼于禁闭的私人空间,小说题材大都与乱伦、暴力、情色、谋杀相关,在评论界褒贬不一,争议性十足。
这阶段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为《水泥花园》(1978)以及《陌生人的安慰》(198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麦克尤恩开始寻找崭新的创作空间,逐渐将作品抽离出晦暗逼仄的私人空间,开始探讨社会上的道德困境与伦理危机。
随着《赎罪》等佳作的问世,麦克尤恩逐渐成长为如日中天的国民作家。
该阶段的代表作主要有《阿姆斯特丹》(1998)、《赎罪》(2001)、《追日》(2010)以及《甜牙》(2015)等。
其中《阿姆斯特丹》荣获布克奖,而“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1]《赎罪》一经问世,便斩获多项文学界大奖,也在国内外掀起一股“赎罪热”。
二、文学史与硕博士论文综述国外对麦克尤恩的研究起步早,几乎与其出道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同时,且已形成体系:迄今为止,问世的成果包括专著二十余部、数十篇博士论文、二百余篇硕士论文以及数百篇研究型论文。
而国内的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步,此时恰逢他的作品《阿姆斯特丹》获得布克奖,提高了麦克尤恩在国内学界的热度。
随后,译介工作也随之跟进,进一步打开了当代英国文学的研究空间。
20世纪末以来,国内出版的英国文学史已专门撰写章节介绍评价麦克尤恩,其中刘意清和刘炅合著的《简明英国文学史》认为其作品“记录了尖锐社会变革的影响”[2]。
《水泥花园》开题报告范文
《水泥花园》开题报告范文《水泥花园》开题报告范文一、引言《水泥花园》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出版。
该小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主人公家庭的描写,探讨了家庭、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内涵三个方面对《水泥花园》进行分析。
二、故事情节《水泥花园》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
主人公是一对名叫布莱克兄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突然离世后,兄妹两人被迫独自生活。
他们的邻居们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持有质疑和偏见,认为他们是一对问题儿童。
然而,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家庭,通过自己的方式面对困境。
三、人物形象1. 布莱克兄妹:布莱克兄妹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们是一对聪明机智的孩子。
他们面对父母离世后的困境,展现出坚强和勇气。
尽管他们的行为与传统的家庭观念不同,但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庭。
2. 邻居们:小说中的邻居们对布莱克兄妹的生活方式持有偏见和质疑。
他们认为布莱克兄妹是问题儿童,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邻居们逐渐认识到布莱克兄妹的独特之处,并开始接受他们。
四、主题内涵1. 环境与人的关系:小说通过描绘布莱克兄妹生活的环境,探讨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充满建筑和混凝土的城市中,布莱克兄妹创造了一个绿色的花园,象征着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家庭的定义:小说对家庭的定义进行了重新思考。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家庭应该由父母组成,而布莱克兄妹的家庭却是由兄妹两人组成。
小说通过表达布莱克兄妹对家庭的理解和追求,反思了传统家庭观念的局限性。
3. 社会的偏见与接纳:小说中的邻居们一开始对布莱克兄妹持有偏见和质疑,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邻居们逐渐认识到布莱克兄妹的独特之处,并开始接受他们。
这揭示了社会对于不同的态度和偏见的存在,以及人们对于不同的接纳和理解的能力。
《水泥花园》中父亲母亲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解读
《水泥花园》中父亲母亲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解读作者:李林菊赵双玉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人物塑造服务于小说主题。
本文从《水泥花园》的主题出发,分析了小说中父亲母亲两个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其行为的象征意义,解读了人物刻画如何服务于小说的主体思想。
本文认为,小说中人物塑造都是围绕表现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中期英国和欧共体之间曲折怪异的关系展开的。
而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则反映了欧洲联合之初英国的对欧态度,即从断然拒绝到犹豫不决。
两个人物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及主权情结是这两个人物所共有的特征。
关键词:父亲母亲三环外交孤立主义主权情结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
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这样说:一部小说成功与否,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是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价尺度。
这方面,世界小说史上有众多作品可以证明。
人物形象的刻画服务于小说主题,对主题的阐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泥花园》就是通过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反映了从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中期以前英国和欧共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这一时期英国在对欧问题上奉行三环外交、孤立主义,过于纠结在地区联合中国家主权的丧失,因此在英欧关系中表现出诸多的“怪异”“陌生”等现象。
为表现这一主题,小说在人物设计上也突出了这一特征。
陌生、孤立、疾病、死亡、自慰、变态、乱伦等情节的设置赋予了人物异乎寻常的特点,烘托了主题思想。
国内外学界对小说中的人物及情节设置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这是一部“成长悲剧”,有的从乱伦变态角度审视情节,有的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人物,有的则对小说中的“父权”进行了探讨。
这些评论虽有一定的意义,但因缺乏与时代主题的结合而显得有些表面化。
笔者将在今后的一系列评论中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人物刻画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水泥花园》未成年叙述者杰克思维风格识解
《水泥花园》未成年叙述者杰克思维风格识解《水泥花园》是由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小说,通过一个未成年的叙述者杰克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家庭的崩溃、生活的痛苦、无奈和放逐。
在小说中,杰克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生活的认知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充盈了叛逆、疑问和对现实的无奈。
本文将从杰克的思维风格角度来解读《水泥花园》。
起首,杰克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未成年人思维,他分外直接和直观地描述他所见到的一切事物。
他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成年人的沉思和分析能力,因此浩繁时候他的叙述充盈了直观感受和情感颜色。
例如,在小说的开头,杰克就形容了家中父母的争吵:“他们大爷们在辩论,他们无休止地争吵。
”这种简明扼要的叙述方式,直接表达了杰克对于争吵的感受,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中的压迫与冲突。
其次,杰克的思维方式充盈了叛逆和反叛的倾向。
他对于父母的值得质疑、对于成年人的做事方式的不理解、甚至对于整个社会的异样,都体现了他对于既有秩序和规则的不满。
这种反叛的倾向在杰克与同砚的互动中也有所体现。
他对于学校规定的不满、对于同砚们的好奇和怀疑,使得他在学校的表现与其他同砚截然不同。
例如,在小说中,杰克对于体育课的各种规则和要求感到极其反感,他在上体育课时脱下运动鞋,试图用他的方式来抗议这种“不合理”的规定。
这种顽皮的反叛行为使得他与同砚和老师们产生了冲突。
此外,杰克的思维方式也暴露出他对于生活、现实的无奈和狐疑。
他对于家庭的破败、对于性的熟识以及对于对他产生身体攻击的孩子之间残酷行为的理解,都较为晦涩和模糊。
他屡屡用夸张和幻想的方式来面对这些狐疑和无奈。
例如,在小说中,杰克对于父亲去世的事实产生了不真实感,他认为父亲偷偷回家躲避伦敦警方的追捕,而不是死去。
这种幻想和无奈的表现,使得读者更深度地体会到杰克所处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总结起来,杰克作为《水泥花园》的未成年叙述者,通过他直观、叛逆、无奈的思维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崩溃家庭、困扰生活、无权选择的青少年的心里世界。
《水泥花园》中的“水泥花园”意象研究
《 水 泥 花 园》 中的 “ 水泥花 园” 意 象研 究
刘春 芳
( 山东工商学 院外国语学院 ,烟台 2 6 4 0 0 5 ) 摘 要 :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 小说《 水泥花 园》 讲述 了发 生在 4个 孩子 身上 的变态 的恐怖 故事。麦克 尤恩在 书 中
详 细 阐释 了“ 水 泥 花 园” 的建 构 过 程 及 目标 指 向 , 使“ 水 泥花 园” 成 为 贯 穿 全 书 的 重 要 意 象 。 麦 克 尤 恩 通 过 该 意 象
表达 了他对 当代都 市文化的认知和对人 的生存状 态及 当代社 会的 多重 困境 的深刻思考 。文 章从“ 水泥花 园” 的建 构过程 、 “ 水泥花 园”中的生存境遇及其本质 内涵入手 , 对“ 水 泥花 园” 所 蕴含 的都市 文化批 判思想进 行探 究 , 旨在
物象征着活生生的生命 存在 , 恰 如劳伦斯 《 查泰莱夫 人 的情人 》 中 梅 勒斯 所 倾 情 守 护 、 康 妮 所 倾 情 钟 爱 的
生命 之林 。而“ 父亲” 把 1 5袋 水 泥 运 到家 里来 的 目的
就是用 水 泥将 花 园覆 盖 , 使 花 园 里 只剩 下 随时 都 会 突
屎眼519自己对自己的侮辱与厌恶正是水泥花园当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时小小的心灵已完全受所代表的当代文明对人的精神进行侵害的形象揭示到水泥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体验都延伸了水泥人们不仅对他人完全丧失了关爱与同情之心甚至对花园中最残酷最黑暗的效果从而每个人都为这座自己充满厌恶失去爱的能力和被爱的资格同样令人荒诞的花园增添了一朵恶之花使水泥花园的意无法忍受甚至更加令人的心灵扭曲痛苦
样 的话 : “ 立象 以尽意” , 即 当作 家 的 思 想 情 感 无 法 通 过 语言 的逻 辑表 述得 以传 达 时 , 可 以通 过 意象更 完 善 、 更 深入 地传 达 。意 大利 著 名 学者 维 柯 认 为 意 象是 “ 实 际体验 事物 的具 体形 式 , 是一 种思 维方 式 和生存 方 式 , 是 想象 力对 真理 的投 射 。 ” 在 文 学作 品 中 , 作 者 通 过
空间叙事视角下《水泥花园》中的家庭创伤书写
空间叙事视角下《水泥花园》中的家庭创伤书写摘要:文章从空间叙事视角入手,研究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水泥花园》中的空间叙事如何融入到家庭创伤书写之中。
小说中的地质空间既有孤岛与监狱的特征,也包含具有审美情趣的花园景观,然而花园景观的消逝反映了父亲通过花园空间的审美功用来抵抗现代家园空间对人性的压迫和异化是徒劳无用的。
与此同时,《水泥花园》中所勾勒的社会空间具有隔离性、疏离性、变异性之特征,有力揭示了社会空间的创伤特点,表征了家庭亲情危机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使得家庭创伤下的未成年子女成长之路异常艰难,也印证了现代都市荒原对家庭秩序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关键词:麦克尤恩;《水泥花园》;家庭创伤书写;地质空间;社会空间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11-0060-04(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00)黄伟龙∗∗∗第41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11月Vol.41No.1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Nov .2021收稿日期:2021-03-25作者简介:黄伟龙(1986-),男,湖北荆州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伊恩·麦克尤恩作品的创伤叙事研究”(SC18WY016)、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伊恩·麦克尤恩作品创伤叙事研究”(SCWY18-04)阶段性研究成果。
麦克尤恩的作品与创伤主题联系紧密,他的大多数作品本质上反映了人物对自我、家庭、社会、政治等的一种经验或一种认知,这种经验或认知往往使得人物在极端条件下出现认知错乱,使得人物的行为能力或精神状态遭受不可逆转的干扰,创伤体验成为影响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空间叙事视域下,从《水泥花园》中的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来看,作品中有以孤岛与监狱为特征的家园空间、具有审美情趣的花园景观、具有裂痕意蕴的水泥景观,以及具有隔离性、疏离性、变异性之特征的社会空间。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空间艺术
来 的心理 上 的突变 。
杰 克一家 自一 开始 就仿佛 与 社区 、与世 界 中的其他 人 在 一次采 访 中被 问及 《 水泥 花 园》的创 作动机 时麦 克 隔离开来 。他 们家 的房 子在地 理位 置上 首先 就处 于 了孤 立
或依 靠而受 制于 其他 人 ,因 良知和 自我认 识而 维系 于 自己
他 的留京 资格被 人取代 之后 ,他选 择到 一个偏 远城 市的高 校做 一名教 师 。当面对 工作 中繁复 的人情 世故 时 ,他 又一 次选取 考取 研究生 离开 工作 的地方 。随着 研究 生毕业 阶段 的临近 ,是 开始 自己进 入社会 工作 呢?还 是考 取博士 研究
尤 恩说 : “ 那是 我在 笔记上 涂鸦 时 的一 个突 然灵感 ,我 想 的状态 ,与 “ 正常 ”世 界之 间有 一段距 离 。 “ 我 们家 的房 写这样一 家子 :他们 像穴居 动物 一样生 活… …在妈 妈死 后 子 原本立 在一 条满 是房子 的街 上 ,可如 今它 就孤 零零 地立 屋 子就像 睡着 了一样 。”…读 者在 阅读作 品 时会发 现 ,母 在 一片 空地 上 ,荨麻 围着 皱瘪 的罐 头盒 蹿 出头来 。 ” l息相关 。在现 代社 会教 育制度 的下 ,
T - S . D . T 。功 能 圈是 作 曲者 最 难 掌握 的一 种和 声 学 理 论 。 对它 融会 贯通 的人寥 寥无 几 。许 多人想要 逃 离它 ,但是 要
纵观 主人 公在童 年 、少 年和青 年时 代,他 的每 一次人 每个 人都 想要 掌握它 ,从 而获 得一 种 自由 ,可是 真正 能够 考试 成为 决定一 个人走 向成 功的捷 径 ,主人 公在兄 长们考 想在 作 曲上有所 成就 ,就 永远 也不 可能逃 离 它 。它就 象征 取北 京名牌 美术 学校辉 煌战 绩的背 景下 ,他也 萌发 了考取 着作 曲家 的无法 逃脱 的某种 宿命 。 艺术 学校 的想法 。 “ 功 夫不 负有心 人 ”,他最 终如愿 以偿 的考 取北京 的名牌 艺术 学校 。 在大 学生 活接近尾 声 的时候 ,
浅析《水泥花园》国内外研究
浅析《水泥花园》国内外研究作者:孙璐佳来源:《卷宗》2015年第02期摘要:《水泥花园》被誉为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
作品中充满了具有争议性的性心理畸变以及乱伦等情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时间顺序出发,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水泥花园》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现状。
文章指出,对于《水泥花园》的研究,无论国内外已日趋成熟。
然而,从文化角度出发,深入全面的对《水泥花园》这部意义重大的作品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却是现今所缺少的新视角。
关键词:《水泥花园》;尹恩·麦克尤恩;文献综述A Literatur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udy on The Cement GardenAbstract: The Cement Garden is labeled as the masterpiece of British contemporary writer,Ian McEwan. His work is pervaded by controversial plots of distorted psychosexual, incestuous relationship etc, which has aroused extensive concerns.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chronological order and list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both overseas and domestic. It points out the scholar researches on The Cement Garden are growing with increasing maturity. Nevertheless, the extensive and deep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alysis of this significant work is deficient in current studies.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伊恩·麦克尤恩在英国当代文坛上被称作为“恐怖尤恩”。
弗洛伊德话语下的英国和欧共体关系----- 《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解析
弗洛伊德话语下的英国和欧共体关系----- 《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解析关键词:欧共体英国孤立主义保守主义主权情结摘要:本文对《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究。
《水泥花园》表面看来是弗洛伊德式理论视角下的一部荒诞古怪的少年成长史,实则是7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和欧共体外交关系的缩影。
小说通过离奇的情节设置,展现了英国从断然反对欧共体到不得不加入欧共体,而加入以后又貌合神离的尴尬角色特征。
作者对英国传统的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以及主权情结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呼吁两党顺应历史潮流,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全身投入欧共体,才是英国的正确选择。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前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
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伊恩的许多作品反映性对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水泥花园》(The Cement Garden)便是这类作品之一。
这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75年,是麦克尤恩最受赞誉、亦是受到最多评论关注和阐释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他的两部“小型杰作”之一。
i国内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大都从弗洛伊德理论出发,视其为一部展现青少年的成长困顿,伦理错位以及心理变态的小说。
毋庸置疑,表面来看,这部小说的确采用了弗洛伊德式的叙事模板展开情节。
但是,作为一部优秀作品,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绝不仅限于它成功透视了青少年性心理走向迷误与畸变的过程,而在于它以弗洛伊德话语对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反映。
本文认为,该小说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外衣,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特别是英国和欧共体之间复杂矛盾充满怪异的外交关系。
小说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小说开始到老杰克去世。
第二部分,从老杰克去世到杰克母亲去世。
第三部分,从母亲去世到朱莉开始和德里克谈恋爱再到姐弟俩乱伦。
作者通过这三个主要阶段的设置,来对应7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和欧共体的关系的三个阶段:拒绝加入;中间期;加入。
成长的矛盾:独立欲与依附感——析《水泥花园》
成长的矛盾:独立欲与依附感——析《水泥花园》作者:曾丽岳跃振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7期曾丽,岳跃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成长问题是麦克尤恩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甚至贯穿了他迄今创作的三个阶段。
如果说在《先爱,后仪》和《床帏之事》这两部故事集中,作家探索成长问题是单维度、甚至浅尝辄止的话,那么,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里,作家则是多角度、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水泥花园》以杰克为中心,通过与他关联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姐弟关系、兄妹关系以兄弟关系,全方位、深层次地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矛盾,即独立欲与依附感。
关键词:成长问题;《水泥花园》;独立欲;依附感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4-0279-02一创作伊始,伊恩·麦克尤恩就引起了文坛的注意。
只不过在创作的初始阶段,他虽然也力图尝试写作主题和创作技巧的多样性,获得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
更有甚者,因为作品内容涉及乱伦、虐待、易装癖、人兽杂交等社会禁忌,他一度被冠以“恐怖尤恩”的称号。
因此,尽管两部故事集《先爱,后仪》和《床帏之事》助他摘取了英语文学的几个奖项,受众却是寥寥。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创作的转折点。
从这部长篇小说开始,麦克尤恩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创作技巧日益臻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的地位逐渐确立。
随之而来的作品诸如《时间中的孩子》、《无辜者》和《黑犬》等都获好评如潮,并为之赢得诸多文学奖项。
1998年,麦克尤恩凭借《阿姆斯特丹》成功问鼎英语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他也由此成为英语文学创作最出色的作家之一;《阿姆斯特丹》也标志着麦克尤恩的创作进入了鼎盛阶段。
近些年先后问世的《赎罪》、《星期六》以及《在切瑟尔海滩上》等作品可堪与同时代的任何英语文学作品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尊重的钦佩”——论《水泥花园》的叙事策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尊重的钦佩”——论《水泥花园》的叙事策略齐鸿艳(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活跃于英国文坛的著名作家之一,《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杰克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兄妹四人在父母双亡后的生存状态。
但《水泥花园》问世就被质疑为剽窃,该文从哈钦的戏仿理论出发,结合对麦克尤恩的采访及《水泥花园》的评论等,细读文本,考察《水泥花园》与威廉姆·戈尔丁《蝇王》之间的关系——《水泥花园》是对《蝇王》的戏仿,这是麦克尤恩所运用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水泥花园》;《蝇王》;戏仿;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7-0183-02《水泥花园》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四个来自郊区家庭的孩子朱莉、杰克、苏和汤姆士,他们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身亡,几个月以后,母亲也因病去世。
相继失去父母的四个孩子顿时成为孤儿。
然而,他们并未将母亲死亡的消息公之于众,而是将母亲的尸体装在一个大箱子里,然后用水泥将尸体埋在了地窖里。
自此,孩子们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怪异和封闭,汤姆士穿着母亲和女孩的服饰,且慢慢退回到婴幼儿状态,为了阻止朱莉的男友德瑞克进入他们的家庭,朱莉和杰克之间发生了乱伦的行为。
而这一情景恰好被德瑞克撞见,极度气愤的德瑞克用锤子砸碎了母亲的水泥坟墓。
小说结尾是四个孩子等待警察到来,将他们带走。
1《水泥花园》与剽窃在《水泥花园》出版之时,麦克尤恩[1]就被立即指控为剽窃。
一些评论家注意到麦克尤恩的第一部小说《水泥花园》与朱利安·格洛格[2]的《我们母亲的房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似性(七个孩子将他们的母亲埋在后院花园,以抵御被送到孤儿院的威胁)。
成长的迷误_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_水泥花园_张和龙
成长的迷误———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张和龙 内容提要 本文对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进行评析,认为这部小说深刻透视了那难以言说的青少年欲望世界,揭示了一个艰难而充满迷误的心理成长的界域:性意识萌动后的悖谬与反常、无意识欲望的错乱与偏执、不稳定情感的变形和权力欲的膨胀等等。
《水泥花园》不是个体走向成熟与和谐的“成长小说”,而是一部性心理走向迷误与畸变的“反成长”小说。
主题词 《水泥花园》 成长 性心理 迷误 畸变 西方文学传统中有一种小说称为“成长小说”,即小说家将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纳入考察的中心,让个体历经成长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对生命固有矛盾的克服而最终走向成熟与和谐。
①伊恩·麦克尤恩②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The Ce ment G arden,1978)③描写几位青少年主人公在生命的成长阶段遭遇内在冲突与不和谐的境况,表面上看来也像是这样一部“成长小说”,但客观地说,它与传统的“成长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一,小说家并没有描写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而是截取了个体生命中的青春发育与未发育阶段;第二,小说并没有考察生命成长的曲折前进过程,而是考察了几个未成年孩子的心理畸变状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不同,几个单薄的个体并没有在社会规范的整合下克服内心的欲望走向“成熟与和谐”,而是在哥特式的封闭世界中彻底抛弃外在的道德准则与伦理规范,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出奔突与狂欢的“成长迷误剧”。
英国评论家马尔科姆·布莱德伯里认为,《水泥花园》是一部“哥特式的故事”,几个年轻孩子在父母去世后“自由地探求涌现的性欲,探求乱伦冲动、退化冲动、逾越冲动,探求他们自己的宇宙……这部著作具有俄狄浦斯式的心理真实感。
”④确如所言,小说家在作品中深刻透视那难以言说的青少年欲望世界,将我们带入到一个艰难而充满迷误的心理成长的界域:性意识萌动后的悖谬与反常、无意识欲望的错乱与偏执、不稳定情感的变形和权力欲的膨胀等等。
《水泥花园》中杰克的人物塑造解析
《水泥花园》中杰克的人物塑造解析作者:胡梓君,李林菊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对《水泥花园》中杰克的形象塑造进行了解读。
以自慰与乱伦等骇人听闻的形象出现的杰克有着强烈的社会象征意义。
这一怪异人物形象是为了主题需要刻意塑造的。
任何脱离小说主题,仅仅对杰克进行表面化解读的行为都是偏颇的。
关键词:杰克自慰乱伦保守主义主权情结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杰克,他不仅在小说中占有最大的篇幅,而且小说通篇都是以他的视角来展开叙事的,因此杰克这一角色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可低估,杰克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主题的阐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界对杰克这一人物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角度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有些评论从伦理学角度解读杰克的乱伦行为,有的从弗洛伊德理论出发以自我、本我来解读杰克的自慰等行为特征,有的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诠释杰克的所作所为,而相当一部分则从成长小说角度理解这一角色。
纵观所有这些研究,不难发现,不论这些评论从何种角度出发剖析这一角色,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单个人物在小说中的行为言语出发,对角色进行孤立的表面化的解读。
众所周知,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由主题需要决定的,撇开主题去孤立地理解一个人物是片面的。
而作者在小说写作中所运用的理论,归根结底也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仅仅纠结于某一写作理论也有偏颇之嫌。
本文将紧紧结合小说主题来分析杰克的形象特征,以期揭示作者塑造杰克这一人物的本意所在。
小说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父亲当家时期,映射英国对欧洲联合的抵制态度;第二阶段为母亲当家时期,映射英国对入欧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及当时英国的国内状况;第三阶段是朱莉和杰克共同当家时期,映射英国虽然加入欧共体但依然貌合神离,尴尬纠结,摩擦不断。
杰克的人生经历也相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父亲在世时期的杰克、母亲当家时期的杰克、和朱莉共同当家时期的杰克。
不同时期的杰克形象都是为该部分的主题服务的。
成长的不能承受之轻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uly. 2014 Vol. 35 N《 水泥花园 》 的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
尚必武
(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240 ) 摘 “惊恐文学” , 《水泥花园 》 “不安 ” “震撼 ” , 要:作为麦克尤恩 的代表作 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过程中的 与 更多的
“惊恐文学 ” 一起并称为 三部曲( Head 2007 : 30 ) 。 与上 述论者观点相左, 保罗 · 阿贝尔曼认为这部作品“完美 ( Malcolm 2002 : 45) 。《水泥花园 》 得恰到好处 ” 究竟是 怎样的一部作品? 它为何既让批评家们着迷, 又令他们 感到厌恶和惊恐? 对此, 德国文评家斯旺谢 · 穆勒把个 : “这 中原因归结为该小说所混杂的文类 。 穆勒解释说 部小说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吸引着普通读者和批评家, 原 因之一在于它整合了多种文类的方式, 如从成长小说到 ( Mller 2011 : 134 ) 。 笔者认为, 哥特式小说 ” 文类混杂 《水泥花园 》 只是 所假借的外形, 真正使得小说具有无穷 魅力但又让人感觉不安的则是作品讲述的一系列伦理 , 《水泥花园 》 事件及其带来的启迪与思考 。实质上 的真 正意义在于麦克尤恩成功地运用了小说这一特殊文学 形式, 讲述一个骇人听闻的伦理故事以警世人 。 1. 伦理环境的书写与身份确认的困难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 站在 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 寻找文学产生
· 71·
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 分析作品中导致社 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 用伦理的观点对事 ( 聂珍钊 2010 : 14 ) 。如 件、 人物、 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 ” 《水泥花园 》 果重返 的伦理现场, 我们不难体验小说环境 的那种压抑感与窒息感, 进而破悉小说中一系列事件发 : “我们家的房子 生的动因 。杰克这样描述他们的房子 又老又大, 建得有点像个城堡, 厚墙 、 矮窗, 前门上还有 锯齿形的垛口 。站在马路边对过看过去, 它就像是某个 ( McEwan 2003 : 28 ) 。 城 集中精力正在回想的人的脸 ” 堡一般都远离闹市区, 处于偏僻区域, 尽管我们不知道 这座房子的确切位置, 但是从小说描述的情况来看, 它 无疑位于一个相对孤立的场所 。 走进房子的内部, 映入 眼帘的尽是陈旧与腐朽:地窖光线阴暗, 黑不见底;房门 几乎从铰链上要脱落了, 轻轻一推, 就会彻底掉下来, 就 连父亲在世前辛辛苦苦修建的花园也开始破败, 假山坍 :“野草从铺路石的缝隙里蹿了 塌, 野草疯长 。小说写道 出来, 假山的一部 分已 经 坍 塌, 那 个 小 池 塘 也 见 了 底。 那个跳舞的潘神侧面倒地摔成了两半而大家全当没看 ( McEwan 2003 : 21 ) 。在希腊神话中, 见” 潘神既是牧羊 人、 羊群、 山林野兽、 猎人的守护神和乡村音乐之神, 同 时又是生命力的象征 。 潘神的倒塌, 在某种层面上, 预 示着这个家庭失去了生机, 成为腐化和堕落的所在 。 从房屋所在的外部环境看来, 整个街区的房子已经 所剩无几, 要么被推倒拆除, 要么被烧掉废弃 。 在过去, 整条街道都是满满的房子, 而如今只剩下 这 一 座 房 子 “孤零零地立在一片空地上, 荨麻围着邹瘪的罐头盒蹿 ( McEwan 2003 : 2728 ) 。 废弃的房子和街道在 出头来 ” 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杰克他们所处的社会伦理结构的损 坏, 对他们的伦理意识的产生和心智的成熟都带来了较 为负面的影响 。在这些场景描述中, 有一个细节特别值 得注意:与水泥 、 沥青 、 铺路石等的风化 、 破裂形成鲜明 对照的是野草的四处乱蹿 。 小说多次强调野草疯长的 :“野草都在往外蹿 ” ( McEwan 2003 : 29) ; “所有房 状态 ( McEwan 2003 : 间里都是死命往上蹿争取阳光的野草 ” 47) ;“花园里的假山已经碎成了一堆, ( McE杂草丛生 ” wan 2003 : 48 ) 。如果说水泥 、 花园 、 房屋 、 门、 街道 、 铺路 石等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秩序的一种象征, 那么它们 的废弃和破坏所隐喻的乃是人类文明 、 秩序和理性的丧 失, 隐喻了人类伦理道德的腐化 、 沦丧与困境 。 在小说 ( weeds ) , 中, 四处乱蹿的“野草 ” 破坏了人类铺设的建 筑, 象征着杰克等人的原始欲望与非理性 。 野草肆意疯 长, 恰如他们的欲望, 脱离了理性的控制, 带着破坏性的 力量把小说人物逐入非理性状态 。 小说最重要的伦理环境莫过于杰克等人沦落为父 母双亡的孤儿的残酷现实 。 鉴于父母的缺失, 杰克家庭 原本完整的伦理结构遭到破坏, 导致他们在伦理选择即 道德成熟过程中遇到了难题 。 首当其冲的是身份确认 的障碍 。由于子女同父母的伦理结构是一种二元结构,
《水泥花园》中的伦理异化
该 小说 以《 水 泥花 园》 为题 , 源于小说 的开篇 , 父 亲决定 “ 把这 座房子前前后 后都铺上水 泥” [ 3 P ” 。这 固然是 一个一 劳 永逸 的照料 花园 的方法 , 但也是一个 极具破坏性 的举动 。整
绝 不能 超越生态整 体主 义 , 人 类应 该尊 重每一种 生命 , 而 非
肆 意践踏 自然 、 滥杀生命 。
事 实 上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早 期 ,人 类 对 自然 满 怀 敬 畏 之
索 。《 水泥 花园》 这样 一个题 目首 当其 冲给读者 一种不 和谐 的视 觉冲击 。 “ 水 泥” 和“ 花园” 并置, 本身 就是一种悖论 , 毫无 美感 可言。花 园里应是松 软的泥土 , 只有泥土才能 赋予 万物 生机与 活力 , 而水泥会 扼杀生命 的存 在 , 使一切 被覆 盖物 因 窒息而死亡 。花园代表着 生机勃勃 的大 自然 , 水 泥代表着 突 飞猛进 的科 学技术 .用水 泥浇筑 花园代 表着人 类科技 对 自
从 早期 的“ 恐怖 伊 恩 ” ( I a n Ma c A b r e ) 到 当今 的 “ 国 民作
家” ( n a t i o n a l a u t h o r ) , 当代英 国著名作 家伊 恩 ・ 麦克尤 恩 ( I a n
Mc E w a n , 1 9 4 8 一 ) 的创作经 历 了从离 经叛道 到宽 广 的社会公
一
切代价破 坏 自然 。 以满足 自我 的最大需要 。敬畏之心演 变
然生态 环境 的入侵 。《 水 泥花 园》 首先体 现 了麦 克尤恩 对 于
现代社 会中紧张 的人与 自然关 系的思考 ,蕴含 着作者 对 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 4 8 年出生于英格 兰的伊 恩 ・ 麦克尤恩在英 国当代文坛上被称作 为 “ 恐怖尤恩 ”。他的文笔细腻又犀利 ,深刻 的探讨 了现代社会人性 的扭 曲与冷漠 ,其作 品多次 以暴力、荒诞不经、死 亡等风格给予人们 以深刻 的感受 ,素有 “ 黑色喜剧 ”之称。其早期作 品 《 水泥花园》更 是 以残暴锋 利的笔锋 揭露 了现代 社会文 明外表下兽 行的本质 。 《 水
托勒密 时期 国王的人格 被神化 ,具有至高 无上 的地 位 ,享有 行 政 、立法 、司法 、军事 、经济、宗教、文化等 方面 的最高权威 ,依靠 套庞大 、严密 的官僚体系对国家进 行专制 统治。1 7 国王对经济权力 的掌控和 国王的经济实力是托 勒密国王 统治 国家 、建立并实施专制王 权统治的物质基础,也是 国王实现对 内、对外职能的坚实的物质保障, 更是托勒密埃及专制王权的一个 重要特征 。甚至可 以说 ,正是这种专 制 性 的经 济 管 理 活 动使 托 勒 密埃 及 专 制王 权 统 治体 现 出 了独特 性 。1 8 宗教 是为经济和政治服务 的上层建筑 ,由于历史原因和王权神授 的宗教信仰 ,埃及神权在 本土王朝统治期 间成为王权的一个有力的支 撑点 ,因此获得了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的巨大利益。而在希腊化外族 统 治期间 ,王权的主要支撑 点是武 力和希腊化的贵族 ,及希腊的宗教 和 思想 ,埃及本土宗教并不完全 融合于外来宗教 。由于托勒密时期的王 权与神权在阶级、民族 和文明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 可 以发现这一时期王权神授 的庄严外衣下遮盖着希腊人的王权和本土 的 传 统神权之间的赤裸裸的利用关系。1 9 此外 ,还应补充说明的是,金寿福指出古埃及王权最显著的特征 是其稳固性和持久性;郭子林 比较 了托勒密时期埃及的专制主义与法 老时期的不同特 征;赵 克仁认为 自然崇拜、亡灵崇拜和法老崇拜是 古 埃 及宗教的核心内容,古埃及宗教的发展经历 了从 自然崇拜 到亡灵崇 拜 ,再到法 老崇拜 的演变 ,具有人类宗教发展的普遍 意义:刘双从古 埃 及神话体 系由法老时期发展至后埃及时期的视角阐释 了王权 更迭与 神 权变迁之 间的关 系。2 O 他们 的研究对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 古埃及王 权与神权提供了非常重要 的借鉴意外研究
孙 璐 佳
( 大连 外 国语 大学 ,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0 )
摘 要: 《 水泥花 园》被誉为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一一伊恩 ・ 麦克尤恩的代表作 作品中充满了具有争议性的性心理畸变以及乱伦等情节,在国 内外 引起 了广 泛 的 关注 。本 文从 时 间顺序 出发 , 重点 梳理 了 国 内外 对 于 Ⅸ 水 泥花 园》 的研 究成 果 以及 研 究现 状 。 文章 指 出 ,对 于 水 泥花 园》 的研 究 ,无 论 国 内外 已 日 趋 成 熟 。然 而 ,从 文化 角度 出发 ,深入 全 面的对 《 水 泥花 园》 这部 意 义重 大 的作 品进 行 更加 广泛 而深 入 的探 索研 究却 是现 今 所缺
Ab s t r a c t :刀辖 Ce me n tGa r d e ni sl a b e l e d a St h ema s t e r p i e ce o fBr i t f s h c o n t e mp o r a r y wr i t e r , I a n Mc E wa n. Hi s wo r k i S p e r v a de d b y 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ma t u r i t y. Ne v e r t h e l e s s , t hee x t e n s i v ea n dd e e pp e r s p e c i t v eo fc u l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i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wo r ki Sd e i f c i e n t i n c u r r e n t s t u d i e s .
泥花 园》最初发表与 1 9 7 5 年 ,并与1 9 9 3 年 改编成 同名 电影被搬上大荧 幕 。小说 由 “ 我 ”一 个名叫杰 克的十五岁少年叙述,讲述 了一个 父母相继离世 ,四个兄弟姐妹相 依为命被禁锢在父亲生前亲手建造 的 水泥花 园里 ,孤独又惊世骇俗的故事 。小说涉及到了 自慰乱伦性 心理 扭 曲等禁忌话题 ,曾一度让读者感到反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水泥 花 园》以及其深刻和率直的笔法 有力的鞭笞 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 间关 系的病态。 《 水泥花 园》在刻画荒诞故事的同时,也给于人们 一种警醒 :现 代社会 人性 的扭 曲和病态 已发展成 为了一种不可 扭 曲的趋 势 对于 《 水泥花园》研究成果的梳 理更有助于对麦克尤恩其他作品的深入理 解和探索 。本文共分为三 大部分 ,分别从 国外及国内对 《 水泥花 园》 这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研 究。
少 的新视 角。 关键 词 : 《 水 泥花 园 ; 尹恩 ・ 麦 克尤 恩 ;文 献综 述
A Li t e r a t ur e Re v i e w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d Do me s t i c S ud t y o n Th e Ce me n t Ga r d e n
pl o t s o f d i s t o r t e d p s y c h o s e x u a l , i n c st e u o u s r e l a io t n s h i p e t c 。 wh i c h h a s a r o u s e d e x t e n s i v e c o n c e r n s . T I l i S t h e s i s s t a r t s wi t h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o r d e r a n d 1 i s t s r e s e a r c h a c h i e v e me n s t a n d c u n。 咖 s i t u a io t n b o t h o v e r s e a s nd a d o me s i t c . I t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s c h o l a rr es e a r c he s O n Th eCe me n tGa r d e n a r e g r o wi n gwi t hi n c r e si a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