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3版)单选、多选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3版)单选、多选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共150道题1分题150道) 多项选择题(共75道题3分题75道)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世界遗产”的是()。
A.中国的长城B.敦煌莫高窟C.无锡灵山D.苏州古典园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世界遗产”,如中国的长城、泰山、敦煌莫高窟等人文及自然遗址。
(278页)2.为了切实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l973年在()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A.巴塞尔B.斯德哥尔摩C.华盛顿D.鹿特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为了切实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l973年在华盛顿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98页)3.1994年国际社会在日内瓦签订了《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协定将缔约方分为生产成员和消费成员两类。
属于消费成员的是()。
A.中国B.秘鲁C.巴西D.印度尼西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994年国际社会在日内瓦签订了《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协定将缔约方分为生产成员和消费成员两类。
巴西、印度尼西亚、秘鲁、扎伊尔是生产成员;中国、加拿大、欧洲共同体、日本、俄罗斯是消费成员。
(299页)4.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
A.人身伤亡B.财产损失C.预防措施的费用和支出D.整治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现行国际环境条约的规定,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身伤亡,这是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主要内容,通常由相关国家的国内法院根据本国的赔偿标准决定如何赔偿;二是财产损失,通常仅对直接的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三是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恢复措施的费用与支出。
(286页)5.谨慎原则源于()。
A.德国B.美国C.法国D.日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谨慎原则源于德国。
(283页)6.l948年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
A.国际环境保护联合会B.世界自然保护同盟C.世界环境保护组织D.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l948年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宣告成立。
20春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答案6301
(单选题)1: 判断排污行为是否违法的客观标准和依据是()。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 环境基础标准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哪一级人民政府()。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我国即将开征的第一个绿色税种是()。
A: 环境税
B: 环境保护税
C: 碳税
D: 生态税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属于()。
A: 举动犯
B: 结果犯
C: 危险犯
D: 行为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 《增长的极限》
B: 《寂静的春天》
C: 《只有一个地球》
D: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 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 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D: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模拟试题 东财在线 202009笔试、机考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正确的答案是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答案是)
1. 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权向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主体是()。
A. 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
B. 人民检察院
C. 省级人民政府
D. 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正确的答案是:D
2. 从国际环境法的渊源看,《斯德哥尔摩宣言》和《里约宣言》属于()。
A. 国际环境条约
B. 软法
C. 一般法律原则
D. 国际习惯
正确的答案是:B
3.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律规定的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关于二者的起诉顺位问题,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先由社会组织起诉;社会组织不起诉的,人民检
察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B.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先由人民检察院起诉;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C. 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起诉,人民法院分别受理
D. 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共同原告的身份共同起诉
正确的答案是:A
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适用对象不包括()。
A. 综合性规划
B. 政策
C. 专项规划
D. 建设项目
正确的答案是:B
5.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保护法》是()修订的。
A. 2016年
B. 2014年
C. 1979年
D. 1989年
正确的答案是:B
6. 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
A. 《湿地保护法》。
东北师范《环境法》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3
环境法19秋在线作业1-答案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1.环境责任的原则是指A.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B.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C.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的原则D.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简接利用的淡水。
B.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C.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D.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A.内容和客体B.主体和客体C.主体和客体D.主体、内容和客体[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D4.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B.行为的违法性C.行为人的过错D.危害结果[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B5.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A.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B.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C.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D.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A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A.违法行为B.过失C.故意D.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试题]正确选择是:D7.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环境资源法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作业讲评与自测第一章绪论一.单选1.环境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AA.人类B.动物C.植物D.微生物2.以下哪个属于世界现代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DA.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现象B.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渗漏事件C.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D.马斯河谷烟雾事件3.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列举了种环境因素 CA.13B.14C.15D.164.以下哪个属于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 BA.地震B.环境污染C.火山爆发D.海啸5.新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环境因素中比1989年12月26日发布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环境因素增加了这一环境因素;DA.大气B.水C.海洋D.湿地6.我国四大海区中, 水质最差 C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二.多选1.以下哪些是人为环境 CDA.大气环境B.水环境C.城市D.乡村2.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分为 ABA.生活环境B.生态环境C. 自然环境D.人为环境3.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包括 ABCD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和地理条件D.人为条件4.以下哪些是自然形成的环境 ABCDA.地质环境B.生物环境C.土壤环境D.大气环境5.以下那些属于环境破坏现象 ABCDA.毁林开荒B.过量放牧C.掠夺性捕捞D.乱猎滥采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CDA.环境污染B.环境破坏C.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7.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包括 ABCDA.行政、经济B.科学技术C.宣传教育D.法律三.判断1.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广泛的多;2. 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狭窄的多; ×3.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发布,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 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发布,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5.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体现了“大环境”的概念;6. 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只包括生活环境,不包括生态环境;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列举的15种环境因素包括了所有的一切自然因素; ×8.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列举的15种环境因素是当前与我国人民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因素,而不是所有的一切自然因素;9.法律意义上环境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10.从环境保护法看,自然资源是组成环境的因素;11.在环境保护法学中,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并列或者分离出来的说法是正确的; ×12.由自然界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 ×13.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或者第一类环境问题; ×14.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原生或者第一类环境问题; ×15. 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16.在世界现代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属于环境污染现象;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属于环境破坏现象; ×18、城市和乡村是自然形成的环境×19、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是自然形成的环境20、经过人工改造过的环境也称人为环境,如城市、乡村;21、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属于环境污染现象;22、在世界现代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属于环境破坏现象; ×23、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两类环境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24、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两类环境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却是一样的; ×25、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黄海、南海水质良好,东海水质差;26、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黄海、东海水质良好,南海水质差; ×27、我国土壤污染分布情况是,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28、我国土壤污染分布情况是,北方土壤污染重于南方; ×29、从1996年开始,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国;30、从1996年开始,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31、生态文明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其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和保护自然;32、环境保护法必须以生态规律为依据;33、环境保护法不必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34、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35、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36、奴隶社会到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前阶段,这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37、奴隶社会到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前阶段,这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很大; ×3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对牧场、森林的保护;39、汉谟拉比法典中没有环境保护的内容; ×40、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出现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阶段; ×41、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阶段;42、美国的煤烟法、英国的碱业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都属于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 ×43、美国的煤烟法、英国的碱业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都属于单行的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44、瑞典的环境保护法、美国的环境政策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都属于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45、美国的煤烟法、英国的碱业法、瑞典的水系保护法都属于单行的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一.单选1.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制定了部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 AA.一B.二C.三D.四2.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制定了部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 DA.六B.七C.八D.九3.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制定了部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 AA.五B.六C.七D.八4.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制定了部将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于一体的环境保护法律 AA.五B.六C.七D.八5.以下哪部法律属于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 AA.水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6. 以下哪部法律属于将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于一体的环境保护法律 DA.水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二.多选1. 以下哪些法律属于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 BCA.水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2.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包括 ABCDA. 科学技术性B.综合性C.广泛性D.可持续发展性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 ABCD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B.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C.防治环境污染D.防治其他公害4.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 ABCA.保障公众健康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C.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推进精神文明建设5.环境保护法的作用是 ABCDA.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B.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C.维护我国环境权益D.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6.以下哪些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ABCDA.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B.加大财政投入C.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D.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7.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中的“分管”部门 BCDA.环境保护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港务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三.判断1.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环境保护法,只调整因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中人们之间的关系;2. 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环境保护法,不仅调整因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调整自然成因的环境问题; ×3.一切与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都由环境保护法调整; ×4.并非一切与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都由环境保护法调整;5.把海洋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正确的; ×6. 把海洋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7.环境保护法对水、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态效益,经济法对上述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8. 环境保护法对水、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法对上述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态效益; ×9.在劳动、工作场所内受劳动、工作过程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和能量伤害的人,可以依据环境保护法向所在单位索赔; ×10. 在劳动、工作场所内受劳动、工作过程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和能量伤害的人,不能依据环境保护法向所在单位索赔,而必须依据劳动法保护其权益;11.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人民政府应当担负起环境保护责任,并与考核挂钩,以克服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责任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12.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中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执法地位平等;13.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中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国家组建环境保护部;15.我国所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只有“域内效力”,没有“域外效力”; ×16.海洋环境保护法属于具有“域外效力”的环境保护法律;17.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与国内环境保护法具有同等效力,但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际环境保护条约的规定,即“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 18. 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与国内环境保护法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内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即“国内法优于国际法”原则; ×19.对跨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纠纷案件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如何适用环境保护法的问题,原则上应以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法律给予行政处罚;20、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21、水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是属于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22、水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是属于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 ×23、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属于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24、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属于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 ×25、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属于将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于一体的环境保护法律;26、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属于将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于一体的环境保护法律;27、环境保护法是在传统法律部门,如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8、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仅仅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9、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30、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1、我国环境保护法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最根本的目的; ×32、我国环境保护法以保护公众的健康为最根本的目的;33、新环境保护法强化了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34、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订预警方案; ×3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订预警方案;36、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3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38、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39、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中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执法地位不平等; ×40、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经全部设立了一级建制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 ×41、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监督管理; ×42、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4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适用于农业生产、军事训练等环境噪声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劳动、工作噪声污染防治; ×44、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效力及于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 ×45、我国内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不及于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46、从总方面看,我国环境保护法是具有溯及力的; ×47、从总方面看,我国环境保护法一般是没有溯及力的;48、时至今日,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环境保护法尚未在该国取得独立的地位,在这些国家中,环境保护法只是经济法或者行政法的一部分;49、现代各国的宪法,大都设置有环境保护规范;50、现代各国的宪法,大都没有设置环境保护规范;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二.多选1.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ABCDA.它普遍适用于整个环境保护法领域B.它是环境保护法所特有的C.它具有高度概括性D.它具有抽象性和明确性2.以下哪些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ABCDA.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B.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C.公众参与原则D.损害担责原则3.公众的环境权利具体包括 ABCA.环境信息知情权B.环境保护参与权C.环境保护监督权D.环境保护保障权4.公众参与原则的意义在于 ABCA.促进环境保护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B.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C.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D.迫使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积极性5.以下哪些属于民间环保组织 ABCDA.“可可西里”B.“地球之友”C.“自然之友”D.“地球村”6.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的意义在于 ABCD A.投资省B.收效大C.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D.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7.如何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ABCD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B.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C.积极治理已有的环境污染D.积极治理已有的生态破坏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3.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正确的主张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 ×4.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正确的主张是停止发展论; ×5.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6.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7、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整个环境保护法领域;8、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的具体化和表现,实践性很强; ×9、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和表现,实践性很强;10、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和明确性;1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间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 ×12、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1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括性较强,它可以弥补环境保护法具体条文的局限性;14、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15、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可以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16、新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了公众参与原则,但没有规定信息公开; ×17、环境影响报告书无需全文公开; ×18、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一律全文公开; ×19、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主体,可以分为公民、法人和环保组织几种形式;20、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的环保组织是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和学会;21、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的环保组织是民间环保组织; ×22、损害担责原则,是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环境损害,损害者应当为其造成的环境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四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一.单选1.长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年以上的宏观计划;CA.5B.8C.10D.122.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年;DA.2—3B.3—5C.5—8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1964年在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A A.加拿大B.美国C.英国D.法国4.以下哪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BA.模糊性B.客观性C.主观性D.局部性5.我国于20世纪年代末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A.60B.70C.80D.90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原则、内容和程序以及法律责任做了全面规定;CA.2000B.2001C.2002D.20037. 是世界上最先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BA.加拿大B.美国C.英国D.法国二.多选1.环境规划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ABCDA.综合性B.整体性和区域性C.动态性D.约束性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BCA.具体性B.系统性C.特定性D.全面性三.判断年8月17日,国务院以第559号令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的阶段; ×2.我国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不具有强制性;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3年才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5.短期环境规划是五年环境规划分年度实施的具体安排;6.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7.生态保护红线具有静态性,一旦划定之后不会进行调整; ×8.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最先是在我国实行的,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 ×9.在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污水收费法,随后,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实行了这项制度; ×11.瑞典是实行环境许可证最早的国家;12.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2小时内上报; ×13.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14.公益诉讼起源于古希腊法,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 ×15.中国是第一个引进公益诉讼的发展中国家,其公益诉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公益诉讼; ×1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和明确性; ×17、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有具体性、系统性和特定性;18、环境规划的基本特性是:综合性、局部性、区域性、静态性、约束性; ×19、环境规划的基本特性是:综合性、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约束性;20、长期环境规划一般为跨越时间为5年以上的宏观计划; ×21、长期环境规划一般为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的宏观计划;22、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强制性;23、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预测性、主观性、综合性、强制性; ×24、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 ×25、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195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 ×2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环境保护的一个目标及实现该目标的措施,并签订协议、做好考核、明确责任、保障措施得以落实、目标得以实现;27、现场检查制度没有强制性,检查需要得到被检查单位的同意; ×28、现场检查制度具有强制性,检查不需要得到被检查单位的同意;29、现场检查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关执法主体可以随时检查;30、现场检查的执法主体可以对管辖范围外的排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检查; ×31、生态保护红线具有强制性,一旦制定,必须实行严格管理;32、生态补偿的方式可以分为纵向生态补偿方式和横向生态补偿方式;横向生态补偿方式是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未来生态补偿发展的主要方向; ×33、1976年,联邦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污水收费法,随后,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实行了这项制度;34、1999年,我国修订的宪法中增设了紧急状态下的条款,为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35、印度是第一个引进公益诉讼的发展中国家,其公益诉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公益诉讼;36、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是最为成熟的;1970年公布的清洁空气法是最早规定环境公民诉讼的法律;第五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一.单选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两级组成,为: AA.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B.国家级标准和行业级标准C.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类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多选1.我国的环境标准的特征包括: ABCDA.规范性B.强制性C.制定程序严格D.显着的技术性和时限性2.环境标准的意义在于: ABCDA.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时期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体现B.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C.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D.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3.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具有的特点;ABCDA.协调性B.层次性C.配套性4.环境监测规范包括: ABCA.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C.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环境基础类标准5.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BCDA.物理指标的测定B.化学指标的测定C.生物监测D.生态监测6.环境监测的特点是: BCDA.完整性B.综合性C.连续性D.追踪性7.环境监测按照监测目的进行分类,具体分为: ABCA.监视性监测B.特定目的监测C.研究性监测D.区域监测三.判断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一定是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 ×2.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定是严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3.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4.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 ×5.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6.地方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批准;7、我国的环境标准具有显着的技术性和时限性;8、环境监察,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第六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一.单选二.多选1.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 ABCDA.整体性。
东师-2021学年-环境法-在线作业1-答案4
环境法20秋-21春在线作业1-0004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1.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A.矿产资源B.海洋资源C.水资源D.土地资源【参考选择答案是】:A2.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A.在两年以上十年以下B.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C.在一年以上十年以下D.在一年以上二十年以下【参考选择答案是】:B3.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一倍的B.一倍以上四倍以下C.一倍以上两倍以下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参考选择答案是】:D4.《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参考选择答案是】:D5.限制治理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A.6年B.5年C.3年D.1年【参考选择答案是】:C6.“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的特点有:A.环境立法初现专门化趋势B.环境法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别性日趋不明显C.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逐步从环境法体系中分离D.同部门、同行业的环境法律走向系统化,环境法的子体系初步形成【参考选择答案是】:D7.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A.《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B.《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C.《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参考选择答案是】:D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A.内容和客体B.主体和客体C.主体和客体D.主体、内容和客体【参考选择答案是】:D9.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A.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B.可以进行皆伐C.只准进行择伐D.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参考选择答案是】:D10.《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是水利管理部门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参考选择答案是】:D11.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特征的是A.环境污染有综合性、积累性和有限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奥鹏6月-9月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_3.doc
1.判断排污行为是否违法的客观标准和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参考答案】: B2.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哪一级人民政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参考答案】: B3.我国即将开征的第一个绿色税种是()。
A.环境税B.环境保护税C.碳税D.生态税【参考答案】: B4.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属于()。
A.举动犯B.结果犯C.危险犯D.行为犯【参考答案】: B5.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B.《寂静的春天》C.《只有一个地球》D.《我们共同的未来》【参考答案】: D6.“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参考答案】: A7.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B.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C.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D.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参考答案】: D8.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属于特殊诉讼时效B.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为3年 C.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侵害行为发生时,即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D.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参考答案】: C9.标志着全球中心议题从“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保护向“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转变的会议是()。
[20春]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4.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应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区域是()。 A.生态环境敏感区 B.少数民族聚居区 C.生态环境脆弱区 D.重点生态功能区 正确答案:ACD
2.主观过错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3.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 业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和个人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 不得排放污染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7.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 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 A.环境保护法 B.水法 C.海洋环境保护法 D.森林法 正确答案:C
2.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B.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C.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D.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 正确答案:D
2.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贯彻环境责任原则的制度保障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预防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制度保障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使决策的科学化,是环境行政决策的主要科学依据。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使决策的民主化,是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BCD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一、简答题1. 环境污染是指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而环境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其利用应遵循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的关系。
3.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政府对排污单位实行收费,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述题1.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
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典型适用,它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环境诉讼,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2.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污染者或者破坏者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归责原则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先污染者负责、连带责任等。
构成要件包括环境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因果关系等。
环境民事责任的应用价值在于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总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ADE78299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A:《人类环境宣言》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21世纪议程》
答案:A
下列环境行政许可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是()。
A:林木采伐许可证
B:废物进口许可证
C: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
D: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答案:A
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
B:《寂静的春天》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D
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主体是()。
A:省级环保机构
B: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省级人民政府
答案:D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B: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C: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D: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
答案:D
下列选项中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形式是( )。
A:赔偿损失
B:排除妨碍
C:消除危险
D:精神赔偿
答案:D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首创于()。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D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A: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奥鹏6月-9月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一_4.doc
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A.《人类环境宣言》B.《生物多样性公约》C.《我们共同的未来》D.《21世纪议程》【参考答案】: A2.下列环境行政许可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的是()。
A.林木采伐许可证B.废物进口许可证C.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D.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参考答案】: A3.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B.《寂静的春天》C.《只有一个地球》D.《我们共同的未来》【参考答案】: D4.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主体是()。
A.省级环保机构B.地方各级环保机构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省级人民政府【参考答案】: D5.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是()。
A.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B.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 C.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D.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参考答案】: D6.下列选项中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形式是( )。
A.赔偿损失B.排除妨碍C.消除危险D.精神赔偿【参考答案】: D7.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首创于()。
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参考答案】: D8.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A.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环境改造关系D.环境管理关系【参考答案】: A9.“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以哪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A.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参考答案】: B10.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A)A.法定取得B.强制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2.河流入海口由于泥沙淤积而增加的土地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为(D)A.法定取得B.开发利用取得C.天然孽息D.自然添附天然孳息:是指自然资源依自然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然资源。
自然添附: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而使自然资源产生或增加的情况。
3.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4.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多少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A)A.两年B.三年C.五年D.十年5.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C)A.自然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B.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基本上都规定了自然资源规划制度C.自然资源规划要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D.自然资源规划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6.以下关于自然资源调查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A.自然资源调查要由法定机构进行B.自然资源调查要以自然资源规划为基础C.自然资源调查必须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D.我国一些自然资源法规中已经规定了自然资源调查制度.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属于(C)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勘查许可证C.资源利用许可证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8.我国目前的对矿产品的开采征收的是(B)A.开发税B.资源税C.管理费D.补偿费9.土地复垦费的性质属于(B)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0.森林公园门票的性质属于(A)A.保护管理费B.补偿费C.开发利用费D.惩罚性收费11.我国立法上称为“资源税”的是指(B)A.土地使用税B.矿产资源税C.耕地占用税D.水产品税1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A)A.保护管理费B.惩罚性收费C.补偿费D.开发使用费13.《森林法》规定的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A)A.森林资源清查制度B.森林资源普查制度C.森林资源调查制度D.森林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有自然资源占有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B.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C.只有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权的权利人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D.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全能的权利人都可以与所有权人相分离15.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A)A.1954年《宪法》B.1949年《共同纲领》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6.最早出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17.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出的数据作为环境纠纷中的证据时(B)A.具有法律效力B.不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效力待定D.需要由其他证据配合才能具有法律效力18.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需报哪个部门备案(D)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B.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环保总局19.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0.判断排污者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依据是(B)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基准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2.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A)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1、环境标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属于特殊诉讼时效
B: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为3年
C: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侵害行为发生时,即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D: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答案: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多少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60日内
B:15日内
C:90日内
D:30日内
答案:A
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
B:《寂静的春天》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D
“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A
环境影响评价属于()。
A:过程管制性评价
B:事后性评价
C:预测性评价
D:终局性评价。
20年9月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考考前辅导资料1
20年9月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考考前辅导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权向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主体是()。
A. 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B. 人民检察院C. 省级人民政府D. 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答案:D2. 从国际环境法的渊源看,《斯德哥尔摩宣言》和《里约宣言》属于()。
A. 国际环境条约B. 软法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际习惯答案:B3.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律规定的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关于二者的起诉顺位问题,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先由社会组织起诉;社会组织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B.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先由人民检察院起诉;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C. 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分别起诉,人民法院分别受理D. 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共同原告的身份共同起诉答案:A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适用对象不包括()。
A. 综合性规划B. 政策C. 专项规划D. 建设项目答案:B5.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保护法》是()修订的。
A. 2016年B. 2014年C. 1979年D. 1989年答案:B6. 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
A. 《湿地保护法》B. 《清洁生产促进法》C. 《大气污染防治法》D. 《环境影响评价法》答案:A7.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不包括()。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制度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D. 三同时制度答案:A8. 关于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案件来源于人民检察院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存在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形B. 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随机)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45 分)
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属于特殊诉讼时效
B.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为3年
C.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侵害行为发生时,即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D.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答案:C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多少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60日内
B.15日内
C.90日内
D.30日内
答案:A
3.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
B.《寂静的春天》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D
4.“环境保护”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C.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A
5.环境影响评价属于()。
A.过程管制性评价
B.事后性评价
C.预测性评价
D.终局性评价
答案:C
6.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A.《人类环境宣言》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我们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