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合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

前言

1.1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商品经营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强调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普通内容介绍有所影响;

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晰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略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

职业能力目标:

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

1 第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

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

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

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

模块二成长的秘密

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

任务一我是谁

任务二悦纳自我

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

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

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

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以预防为主要任务,以危机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课程设置原则: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差异性。

三)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异常现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

四)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四、课程实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课程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保障

一)政策保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管理。

二)资金保障: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备。

三)机制保障: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以、“和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

1.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

1. 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尺度(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更,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分歧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防止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晦气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别,根据分歧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介入有机的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学识的拓展及

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就是直面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难在自学、生活、人际交往、自我

意识和升学劳动力等方面碰到各种心理疑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

种情形下,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须要,也就是实行素

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须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

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

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

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就是:全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

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构成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加和防

止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有利影响;培育身心健康,具备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四存有”新人。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行,并使学生对心

理健康教育存有积极主动的重新认识。同时高度关注个别差异,根据相同学生的须要积极

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学校都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为了确保这些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要求:包括掌握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课程目标和评价: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3. 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推荐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适用专业:涉外事务管理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属德育类,人文科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所有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概念,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能识别他人显著心理危机状态。

2.了解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有关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塑造意识。

3.了解情绪形成机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方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掌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学习人际交往基本技能,提高实际人际交往能力。

5.了解两性情感,树立良好爱情观,掌握异性交往原则,学会应对爱情挫折。

(三)重点和难点

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寻求心理援助。

2.正确认识和对待人际交往,学会人际交往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树立良好爱情观,正确处理爱情关系,能够应对爱情挫折。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关系:关于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共同的。医护心理学侧重研究工作服务对象的心理及心理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则着重传输自身心理健康理念,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幸福度,避免因心理问题造成人身伤害。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胡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左泽文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版;

二、学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能力,制定的教育课程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

1. 知识体系:课程应包含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心理素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品格。

3. 问题处理能力:课程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处理方法,如情绪调节、压力释放、解决冲突等,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培养心理辅导能力:课程应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使其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 实践与体验:课程应包含一定的实践教学和体验活动,如小组讨论、心理测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心理知识和技能。

6. 考核与评估:课程应设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全面健康素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1. 牢固树立健康优先的思想,让学生自觉关注内心情感状态和身心健康。

2. 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心理健

康教育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辨

别和主动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任务

1. 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确生命的尊重和重要性,学习生命的科学知识,培养珍视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2. 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生长和发展,培养正向情感,增强情感控

制力,提高情商。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

应对困难的技能。

4. 人际关系教育:通过交流与沟通,增进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和

团队意识。

三、课程设置

1. 小学阶段:宝宝成长、宝贝关爱、宝贝安全、宝贝知识、宝贝情感

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2. 初中阶段: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3. 高中阶段:青春期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

教育、个人发展教育五个方面,每学期1-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心理测试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

康情况,并促进学生意识转变和行为改变。

2. 认知学习:通过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当明确。课程的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

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当全面丰富。课程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心理调适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的设置,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

以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应当进行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应包

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健康态度的形成情况、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指导,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一般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一言以蔽之,使学生能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积极适应,即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成长和求职就业中的各种变化和困难,能够表现出与这些变化及身体发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发展,这是在积极适应层面上所提出的更高的目标,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使其逐步形成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二)具体目标又可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和运用目标1.认知目标:

是指帮助学生开发认知能力,积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发展方面,指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前言

1.1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会计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强调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2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

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

职业能力目标:

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郑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教学建议4.2.

4.2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流程教学,让学生边

学边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擅于利用实验资料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注重教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

4.3教学评价

(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实验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

(2)在教学中要注意要要保证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原理的应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