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精神世界的完美锤炼塑造了数学美学。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更是一种艺术类型。它与哲学相似,为人们认识宇宙、了解意识功能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讲解试题、机械化演算,更应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情呈献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即通过承载数学化术语的文本渗透出来,而不是类似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所得,这就形成了数学文化的深入性、思考性和可挖掘性。构成数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文字、数字和符号。数字是数学的本质形态,是数学的根本存在方式,只有文字与数字不成其为数学文化。符号作为数学文化的第二要素出现在教材之中,它是连接数字形成数学价值关系的重要桥梁,没有符号只有数字学生无法领悟到数学的逻辑性和客观性。文字看似与数学关系不大,却是数学教材中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透过文字,学生才能对文化形成情感记忆并发展出价值观念。文字相对于数字而言是文化的感性符号,它传达出数学所联结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和历史重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对单纯计算的重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实现这些要求的最重要途径即是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发掘,如何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呈献给学生,教师必然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3篇
(一)
最近拜读了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书中从文化视角入手,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数学新课程,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与数学史等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让数学文化走进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看完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广大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及教师的积极探索下,各类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逐渐被发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以短期目标为主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中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也意识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育形式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更为有利。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众多家长认为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他们眼中课堂改革是拿小孩作为“实验品”在进行实验;再者数学教师任教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在意社会的评价、班级分数的对比以及绩效的实际影响,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侧重选择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其直接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一旦发现数学知识讲解或者解题任务达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消失,不“浪费”时间在提高成绩以外的目标上。
(二)教学形式过于注重多样化
教学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形式,尤其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小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
数学文化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数学文化学习心得
篇一:数学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没接触《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之前我就经常听我朋友说有关这门课程的东西,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跟我们所学的高数、线性代数一样枯燥无味。直到真正去上了这门课程之后,我才发觉跟我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数学文化》的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有趣,每个专题各有特色,在听老师的详细讲述后,我对数学文化颇有兴趣,深有感触,特别是“混沌”和“维数”这两个专题。
我觉得老师对“混沌”和“维数”这两个专题见解独到,我也能从中吮吸到一定的精华。这两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也让我很感兴趣。
关于“混沌”,一开始对这两个字根本不了解。还误以为跟“馄饨”有一定关系,直到听了老师仔细的讲述,我才
真正明白了“混沌”的含义。其实它也是数学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现象指的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不可预测。但和随机运动不同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它的不可预测性是来源于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扰也具于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以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上了关于“混沌”这个专题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典例就是天气变化,我觉得它很形象地形容了天气变化的特性,其中最著名的表述就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在今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混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同时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
第一篇: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
文中指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是反映数学文化研究的成果,它从可操作的实践层面为数学文化教育价值奠定基础;它从哲学的层次,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数学思想观念系统,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验到数学文化的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怎样挖掘数学文化素材,融入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数学家与数学发明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一些数学家相关的故事进行收集并作熟悉的了解,这样当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与学生交流、数学课外活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随时插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如,在解决“如果每对兔子每月可生一对小兔,每对小兔在第二月也可以生产一对小兔,如此继续下去,且不发生死亡,问一年中共可生兔多少对”这一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知识;在进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可以先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的小故事等等。总之,以数学家为线索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美学与数学文化
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一)
本学期有幸阅读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一本书,细细翻阅,什么是文化呢?书上台湾作家龙应台关于文化曾这样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那什么又是数学文化呢?书上这样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理性精神。
我们可以类似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谈数学文化,当你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你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你思考问题时,你是否关注他的数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你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如购买彩票,你会习惯性地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更何谈延申数学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呢?那么又该如何去渗透呢?
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渐渐渗透数学文化呢?
数学与文化心得体会5篇
数学与文化心得体会5篇
数学与文化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老师,就必须对数学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更,对
于同学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这一轮小学数学远程培
训中,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实在的教学实践,我有了
如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老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
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老师首先要把自身定
位成一个“学习者”。老师要在把握坚固结实的专业学问基础上,
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讨论前沿的最新成绩最新学问,还要学
习与提高对人的认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讨论等方
面的学问,构建多元化的学问结构,使自身不但会教,而且有自身
的教育努力探求与风格。
二、重视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养教育的要求,也严重
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常的教学中,确定要面对全体同学,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同学抓起,才略做到“水涨船高”,同学智
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他
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
用价值——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后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
数学学问的教学外,还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学问,让生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把握数学文化——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看 到作 者 的心路历 程 和研究 轨迹 . 说是 心路 历程 ,
是 因为 十多年 来 , 者对 “ 学文化 ” 作 数 的不离 不弃 ; 说是 研究 轨迹 , 因为 读 者可 以从 中看 到 作 者在 是 这一 领域 研究 不 断拓展 、 深入 和升 华 的清晰 脉络.
刚才 的旋 转 过程 中 , 玲 和小 惠 发 现 旋 转 中的 三 小 角形 与 △A0B重 叠部 分 的面 积不 断变 小 , 转 到 旋
9。 O 时重叠 部 分 的面积 ( 即四边 形 C BD 的 面积 ) E
・
6 4・
中学数 学月 刊
2 1 年 第 6期 02
从数 学 的文 化意义 和数 学文 化 的基 本 内涵两 方 面
它 的价值 究竟 在哪 里 ? 有感 于一 线教 师数 学 史 素 养 的缺 失 , 堂教 课 学 中数 学史 内容 的不 用 或者 误 用 , 生 数 学 史 知 学 识 的匮乏 , 笔者 一度 期 望 中小 学数 学 课 程 中能 充 实数学 史 , 通过历 史来 展现 数学 知识 . 这个设 想 是 美好 的 , 施起来 效 果却不 尽如 人意 , 实 因为非常 费 时费 力 , 很难 达 到 预期 的效 果. 也 此外 , 如果 仅 以 “ 一读” “ 读 、小贴 士 ” 等形 式展 现数学 家 的故事 、 数 学发 展 的历史 , 这种 简单 的“ 添加 式 ” 的实施 方 式
《数学文化》读后感(大全五篇)
《数学文化》读后感(大全五篇)
第一篇:《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空闲之余,我在图书馆乱转,无一件件我翻看了那本方延明的《数学文化》一书,随手翻了几页,真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不错,所以我把它借了下来,也花了不少时间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之后也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的一些资料。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把数学作为文化来研究。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不管是学过数学,还是没学过数学的人,只要具备一定数学基础,都可阅读该书,并获得帮助。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数学科学发展的系统体系。本书在写作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诱导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文、理、工各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门教材,也可作为一般人文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文化参考用书和课外读物没有任何一种科学能像数学这样泽被后人。爱因斯坦在谈到数学时说:“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M·克莱因说:”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
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读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本书,引导我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让我收益非浅。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当然地以为:数学文化不过就是一些文化素材,且与数学知识相分离。“渗透数学文化”就是在课堂的局部安放几个“文化素材”而已。对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也是按照头脑中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教。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数学的“文化性”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是要培养学生深层的数学思维。我觉得要想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实践者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不再肤浅,若对实践方式仅仅停留于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和认识,单纯强调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流程,盲目崇拜那些“可以增加文化味”的方法、素材,其结果往往背离数学文化教育的初衷。研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要深刻领悟,还要求其能够进行学科外的联系拓展,这既需要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多方的寻觅。但是,即使这些都具备,若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不能妥善地安排丰富的素材,那么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还是很容易陷入“数学文化灌输”的
境地,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就是基本的知识传播功能也将丧失。
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4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4篇
(一)
提及数学文化,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拓展,安排在课堂教学中的用以“锦上添花”的装饰。近期读完《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后,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误区,对于数学文化界定的误区。
审视当下数学课堂,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一线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仅仅是将数学文化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当成提升课堂品味的调料,这是对数学文化的片面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延伸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应用固然有文化味道,但这样的做法仅仅是和课堂教学的表面结合,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会造成数学教学和数学文化“两张皮”的现象。书中(P15)提及数学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这预意数学文化的联系不仅指向数学内部,更指向数学以外的领域,因而我们在保留数学核心的同时,可以将数学课堂延伸到其它领域,这种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等。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呢?阅读完书中《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模式》一章后倒也有了自己一点浅显的想法。
一、教学寻根,厚实知识底蕴
小水珠只有汇入大海,才会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动力。同样,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背景中,才会被更深刻的理解和阐释。
在我们的现行教材中,一些公式、概念、法则等都是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大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间接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数学变得“涩而无味”。要想使学生获得深厚的数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根究底。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具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若问数学有文化价值吗?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数学的理性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达到让数学文化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目的。我主要从三方面谈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一、数学文化的定义
在理解数学文化定义之前,首先了解什么是文化及文化的特点,简单地说,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般来讲又特指精神文明。文化有可识别性、传承性、扩展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文化还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传承性是文化最基本、最本质特征。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中的主要文化力量,它与人类文化休戚相关,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这种力量的大小有所变化”。认同了文化的定义,就不难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给出了数学文化定义: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具有文化的所有特点,所以上述定义也可以表述为: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数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数学文化的定义反映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人类以其深刻而独特的思想不断地对现实世界进行的高层次抽象的一种创造活动。从文化本质和数学的本质来看,数学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5)
开启数学文化的认识之旅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书心得“什么是数学文化?”最初的理解就是数学书中的一个个“你知道吗?”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参加活动中听到的讲座,闲暇中阅读的点滴文章中开始关注“数学文化”,随着关注的程度的加深,想法也在悄然改变着,但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美”的层面上,认识如此,实践也仅止于此。阅读顾泠沅教授主编、张维忠教授所著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有豁然开阔之感。让我在仔细的品读中开启了一段对数学文化的崭新的认识之旅。
一、数学与文化
张维忠教授首先从数学与文化两个角度,立足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基础性观点和重要的案例,阐明文化与数学文化的内涵,剖析了数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此过程中将数学文化内涵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尤其是将数学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继而把数学的发展置于文化视野的角度,剖析了中西方数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历史与现实意义,古代重点以《九章算术》、《几何原本》为例,展现了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文明古国在数学发展史乃至人类科学思维演进的长河中的巨大成就。而近代,数学空前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空前扩张,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审视数学巨大的社会文化意义,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一步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教育。在张维忠教授的引经
据典、博采众长中对数学文化作了全面的评介和梳理,使得我对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构建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
张教授从课程层面分析了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从张教授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虽然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改革都趋向于更好地反映数学的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一)
前几日现在网上邮购了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顾沛老师主编的《数学文化》一书,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希望通过该书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自己的数学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希望能帮助自己为课堂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些许帮助。
新学年我的个人发展规划就是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文化实施方案。“数学文化”与一般的数学课是有重大区别的,它特别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精神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实践、探索之路应该是漫长的,但也一定是有意义的,我将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归纳,不断总结!
《数学文化》读后感(二)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牙牙学语地创造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然后在花季雨季之中为数学建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尽的分支,到如今,展现它花样年华之时耀眼夺目的数
学成果。与其他文化一样,数学科学也是集齐了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完《数学文化》,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每一代人都在数学这座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当我们为这个大厦添砖加瓦时,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五篇)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五篇)
第一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当今,在教育跨越式大发展的推动下,数学教育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百花盛开”。在这个百花园里,有很多论著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难怪有人说,现在市场上新书很多,但可读的却很少。而《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一书,其观点的新颖、方法的独特、设计的精妙以及叙述的通俗性等特点,使我很快地读完了全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读后感。
这本书全面展示数学发展的概况,以及弥补学校教育中内容偏少、严重与现代数学发展脱节的缺陷,克服受教育者“只见树木不见林”的局限性;强调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对于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当代数学家的共同体中,一般将数学看作是“模式”的科学,用以“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数学科学以抽象的理论为核心,这个核心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内能、运用逻辑的链条发展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不断从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吸取营养并创造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以纯粹数学为核心、由众多同心核层结构组成的庞大的理论与应用体系。按照美国〈数学评论〉的统计,数学科学包括了约六十二个二级学科和四百多个三级学科。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3)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有感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看完张维忠先生著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本书,对这句话的体会更加深了。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人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数学,并有意识的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同时,数学文化应结合数学知识的部分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史的人和物,将数学文化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下文我主要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谈谈一些体会和理解。
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如果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小学数学就不仅仅只是一种静态的知识结果,它更应该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不断探索与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狭义上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的数学文化除这些之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问题。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德育,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对传统数学教育深刻反思后的结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如何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2)
在数学教育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人们常说学生到学校是学文化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在想什么是文化?数学是文化吗?通过参加小学数学研讨班的学习,特别是阅读了张唯忠教授编写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数学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文字与教化,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的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由此可知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美国学者怀尔德在其著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提到数学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可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文化是以现代数学科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一)
本学期有幸阅读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一本书,细细翻阅,什么是文化呢?书上台湾作家龙应台关于文化曾这样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那什么又是数学文化呢?书上这样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理性精神。
我们可以类似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谈数学文化,当你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你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你思考问题时,你是否关注他的数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你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如购买彩票,你会习惯性地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更何谈延申数学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呢?那么又该如何去渗透呢?
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渐渐渗透数学文化呢?
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例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数对和直角坐标系的过程,笛卡尔生病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用什么方法,如何把“点”和“数”联系起来,这时发现一只蜘蛛在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
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从而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搜集数学家故事,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学文化
阿基米德既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最有名的名言,就是:“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其中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時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体积的原理,他高兴地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呢!
自从同学们听了阿基米德的这个故事,就一直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数学趣味活动课之前,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利用数学趣味活动课进行交流或者进行故事比赛。现在的小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因此故事的内容也相当丰富。通过故事比赛,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更值得肯定的是让他们获得了一种精神动力。例如当学生听说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时,跃跃欲试;当学生知道著名数学家欧拉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并且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时,激动不已;当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了解到欧拉在孩提时代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后来经过努力却成为了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后,信心倍增;……
数学家的故事,既能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和浸染,特别是磨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经得起成功和失败双重考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努力养成热情、认真、求是、求实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在数学公式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数的产生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之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拓展知识,学生在欣赏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历史时体味数学家思维,讲讲祖中之与他的儿子。又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
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
轴对称图形一课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数学美,在这节课中,我尽可能地搜集足以展现数学美的素材,以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生活中的对称美;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蝴蝶等等,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受着这些美妙的图片带来的震憾,惊讶于生活的美好,已经完全被它们的这种独特的美所震惊了,接下来我出示了经修改后的天安门、艾菲尔铁塔,学生们就有反应了,不够雄伟,不够壮观,在学生们愤悱诧异时,我让他们观察这两组图片的异同,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了美,进而鉴赏了美,许多同学也从中悟出了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人生也是美好的,只是没有去发现,没有去珍惜。
人体中的黄金分割;诗词中的数字美;数学公式的简洁美……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再现数学美的同时,产生创造数学美的冲动和欲望。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同时还蕴藏着数学问题。书中118页提到李白的打酒诗: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