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十分丰富,蕴含独特的韵味。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能够给人带来感官上的美感,由于诗词具有其意境,因此诗词整体有美学价值。
意境是艺术境界的简称,意境的形成是由艺术作品中所形容的景象、思想、感情而结合。
中国古代诗词极具艺术美、感染力,诗词的美体现在意境方面,诗词是否美,与诗词的的意境优劣程度有关。
本文分析了意境美的提成与修炼,并浅析了唐代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古典;意境美;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艺术上面的造诣很高,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当认真对待古代诗词,珍视古人文化艺术结晶,以端正的态度去研究古代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美学的论题有很多个,其中意境美是最重要的一个论题,意境是衡量中国古代诗词美感的标尺。
一、意境美的提成与提炼晚晴学者王国维在所创作的《人间词话》中对意境表达过看法,“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1]。
中国古代诗词大多数是以抒发情感为主,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体现了浓浓的艺术美。
若想知道古代诗词中意境是如何构成的,可以通过举例来分析。
南宋诗人赵师秀约朋友下棋被爽约后,曾经写过一首诗叫《约客》,也是其生平代表作之一,“黄梅时节家家语,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大意:诗人在梅雨季节的一个深夜等待朋友赴约,然而朋友却失约,诗人只好无奈落寞的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此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可以是实景、显景以及有限的景,朋友可以是虚景、隐景以及无限的景,如诗人是实景,而朋友则是虚景;诗人是显景,则朋友是隐景;诗人是有限的景,朋友则是无限的景,用这种手法展现了美妙的意境。
根据《约客》可以得出,意境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意境能够通过所描绘的形象来引发人们的想象,形象可以是有限的、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真实的,人们通过想象从而获得感官上的享受。
浅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
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词好坏的关键。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异常丰富的。
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
司空图就曾设专节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此处“一字”指语言,“风流”指文采、风采。
“不著一字”乃夸饰之辞,并非说“不用一个字”,而是说不靠语言文字的修饰就可以获得文采。
这正是强调作品要含蓄,要委婉,要言之不尽。
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却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情与情、情与理的矛盾深刻地表达出词人的思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歌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让读者久久回味。
短短的一首诗词,如果能创造出情高韵远的艺术境界,就会让诗歌产生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古人为了追求情高韵远的高品位意境,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调动一切学识修养,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使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丰富的神韵美。
情高韵远展示的诗风看似平淡浅近,实则典雅幽深,给人超尘脱俗之感。
诗歌的动态传神之美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永恒的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生生不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诗词中反映出来就具有动态之美和传神之美。
动态美也叫做飞动之美。
唐初李峤《评诗格》中曾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中唐皎然继之提出“状飞动之句”(《诗议》),这就是提倡动态美。
诗词中的意境美
诗词中的意境美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诗词所具备的独特美感和艺术魅力,它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塑造而成,使诗词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词中的意境美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中国古代诗人擅长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王维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幅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和大海之间,感受到壮丽和广阔的自然景观。
同样,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个场景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透过画屏看到的温暖灯光和飞舞的萤火虫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诗词中的意境美还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古代诗词常以写人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苏轼的《西江月·折花寄杨》中写道:“山亭犹为别,泉壑悲离居。
”苏轼通过描绘山亭、泉壑和离别的情绪,给人一种悲凉和伤感的感觉。
同样,杜牧的《秋夕》中描绘了一个家庭团聚,情感丰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一段描写了一个夜晚,人们正在家中欢度中秋节,从中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中的意境美还表现在对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古代诗人常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深入思考为基础,通过诗词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李白的《将进酒》中就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豪情壮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比喻,李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意境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独具匠心的方式描绘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情感思想,使人们产生共鸣和联想,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的氛围。
而这种意境美的表达和创造,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谈 中国古典诗词 的意境 美
叶方石
( 湖北水利水 电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0
摘要 : 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一种很 高的艺术 优 是 境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 必须从分析形 象和画面入手, 充 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从情景互相揉和、 交织、 渗透 中领会, 探究诗画
这首词第一句是写近景 : 流经郁孤台下的赣江水哟 ; 第二句里 含深 隋: 你里面掺合着多少逃难至此的行人的眼泪啊! 第三句是写 外境 : 翘首远望西北长安那一片沦亡的国土 ; 第四句含有 内情 : 可 惜啊, 重重迭迭的山峰遮住视线 ; 第五旬是景 中情 : 青山虽能遮住 人们遥望中原的视线: 第六句为情 中景 : 但却阻挡不了东流的江水 奔腾向前 ; 、 第七 八两句则是借景抒睛, 情融于景: 选取江晚 、 山深 、 鹧鸪 的叫声等景物 , 又著一“ 字 , 愁” 寄托抗 金大业难 以实现 的慨
2 . 2从 晴景互相揉 和、 交织 、 渗透中领会
辛弃疾《 菩萨蛮 ・ 书江西造 口壁》 “ :郁孤 台下清江水 , 中间多少
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 . 毕竞 东流去。江晚
正 愁余 , 山深 闻鹧鸪 。”
花三月, 春暖花开 , 黄鹤楼下 , 诗人李 白送老朋友孟浩然去扬州 , 辞 别再三 , 孟浩然 已登上了离别的船只, 船已扬帆 , 顺江而下 , 渐渐远 去。 白站在岸边 , 目送 , 李 千里 起 见 上的白帆 , 船 接下来尚
谈到意境 , 不仅诗里有, 散文、 、 、 小说 戏剧 电影、 、 绘画 音乐、 舞
蹈都有
歌( 尤其是抒情诗 ) 一般没有故事情节 , 没有完整人物形象及人物 间矛盾冲突 , 它主要是通过创造意境来 反映生活, 隋写意 , 抒 感染 读者。所以, 我们砍赏中国古典诗词 , 非讲意境不可 。 优美的意境 , 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 对欣 赏者来说, 中国古典诗词提供了富于形象、 诗情 、 哲理的 令人 也 吗 神往的品鉴对象。阅读中国古典诗词而不明其意境, 则可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云从 风 , 书卷万状 ” 之类 的 动态 美。但 是意 象 中 的景 物 不 能是静态 的 , 自然美 不论 静 态 或动 态 , 当他们 进 人 意 象时, 都必 须 “ 状 飞 动之趣 ” , 成为 “ 气 势腾 飞 ’( 《 诗 评》 ) 的动态美 。王 国维 在 < 人 间词话 》中说 “ 云破 月 来
一
游 子心 。作者通 过 描写 游 子所 处 的 时节 、 生 活 状况 , 内 心世 界 , 是通过“ 枯藤 ” 、 “ 老树 ” 、 “昏鸦 ” 等1 1个 意象 排 列, 描写 了一幅暮色苍茫 的秋野 图景 。同时抒 写 内心 深 处无尽 伤痛 而独行 寒秋 的天 涯游 子 剪影 。这种 意 境 的 空 间美 是靠虚实结 合创造 的 , 要创造 “ 境生 于象外 ” 的 空 间艺术 , 出现“ 象外之 象 , 景外之 景” , 必须靠 实景部 分 的 比喻暗示象征作 用 来呈 现 , 要 想有 实 出虚 , 有必 须 对 实 得部分 做逼真描绘 。
后来 , 司空 图在著 名的< 与极 浦书> 一文中有 了更 为深 刻 的论述 。书中戴叔伦∞ 云: “ 诗家之景 , 如蓝 田 日暖 , 良玉 生烟, 可望而 不可置 于眉 睫之 前也 。 ” 戴叔 伦所 说 的 “ 诗 家之景 ” 正指诗歌 的意境而 言。蓝 田玉 烟呈 现在我们 面
在艺术家创作 的生动 丰富的艺术 空 间里 , 各 种事 物
种“ 象外之象 , 景外之 景 ” 的“ 境 生 于象外 。 ” 这 说 明诗
歌 的意境 不可能全部 如实地描 写 出来 , 却 能把整 个空 间 景象栩 栩如生地 展 现 出来 , 让读 者有 “ 言 外 尚有无 穷 之 意” 的感觉 。如王维的< 山居秋 瞑>: “ 空 山新 雨后 , 天 气
中国古典诗歌的淡美境界
中国古典诗歌的淡美境界
中国古典诗歌的淡美境界
淡美——古典诗歌里最珍贵的美
淡美,大自然最纯净的颜色,也是古典诗歌里最珍贵的色彩。
古典淡美诗歌首
先以其婉约端庄的叙述和特有的空灵抽象的画面直击人心,抚慰起读者的灵魂。
它可以促使读者通过诗歌去探讨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超越琐碎的世俗和锐利的瓜葛,有效地将读者引向一片宁静、美好、自由的神话世界。
淡美的古典诗歌有一种微妙的艺术魅力,它从历史的深处,穿越片段时空,对
对白古朴而恬静,可以让人感受到古代大师们不羁的想象,好似在拨开审美的迷雾,带来一种唯美的振奋,在古今中央永不磨灭。
淡美的古典诗歌仿佛诉说着一种追求:生活中应该有个舒缓的小站,让人不用
矫枉过正,不用身轻如燕,在芬芳的诗里放慢脚步,与古老大地相濡以沫,与静谧时光相拥而眠,徜徉在一片新绿中用心聆听,行云流水般地奔向心中的梦想,去感受岁月细腻的更替,去追寻古典最纯粹的美好。
不知不觉,古典淡美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流淌出一抹清泉,让思绪止
于此,带来一份宁静,恰似一天的空明。
淡美,风雅悠远;诗歌,山野抒情。
淡美的古典诗歌,是古今贴近自然的熟睡,把心依偎在大地的怀抱里。
在淡美的诗歌里,一种芬芳醉人的神秘调调,在岁月里不负时光地活着,读者只需静静把问句许下,诗里的文字便会把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诗词尤其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所传达的意境之美令人陶醉。
一、古代诗词的意境渲染中国古代诗词追求的并非是简单的形容事物,更注重通过意象的构建,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他利用“登高”这一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愁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令人产生共鸣。
二、意境之美的艺术表达中国古代诗词以其卓越的艺术表达能力而闻名。
通过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借助明月喻意情侣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这一意象引发读者的遐想和共鸣。
三、意境之美的审美体验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是一种审美体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情世态的描绘,使读者陶醉其中。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他利用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寂静夜晚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四、意境之美的生活哲学中国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学,表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命、爱、责任等主题的思索和领悟。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他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五、意境之美的历史意义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它记录了古人对社会、政治、人文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价值。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过意象的构建、艺术的表达、生活哲学的思考以及历史的反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浅谈古典诗词之美
浅谈古典诗词之美浅谈古典诗词之美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诗是最美的语言,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来的一首歌曲。
这句话应用在我们的古典诗词上,是再恰当不够了。
古典诗词,寥寥数字,却是四两拨千斤,字字千锤百炼,就这么几个字或勾勒出恢宏或清雅的画卷,或激荡或幽咽的音乐。
其内涵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古典诗词之美,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古典诗词之美篇1我们读古典诗词,不是真的在读,而是用心在体悟,体悟那份空灵、曼妙、共鸣,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呼吸着诗中世界的气息,让每一次感受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不同,新的美妙和其中暗藏着玄机和活力。
古典诗词的精炼留下了让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读者能够将自身化为微小的尘雾,瞬间弥漫于整个诗的空间。
那巨大的空间可以让读者,如丝如梦,如幻如仙,其多种意境,多种揣测,多种解释,多种理解,渗透全身。
其诗句可以是青山绿水,可以是大漠落日,可以是古寺寒钟,可以是隐逸暗香,可以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是海枯石烂……她就是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具有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其穿越性,是超出时空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古典诗词以音乐性质的美感,以韵律、语感、节奏为主流,营造一种朦胧的梦境,朦胧的山水情怀,朦胧的人生咏叹,她既可以是气势磅礴,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也可以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的儿女情长。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在于她的押韵,古典诗词的主体,是使用中古音系统进行创作的,这个系统的标准叫“平水韵”,是因为一个平水县人编的字典而得名的。
近体诗(即绝句和律诗)是只能押平声韵的。
更重要的是古典诗词,是押尾韵的,即: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她是汉语诗歌的一个特色。
古典诗词的押韵有它深厚的蕴涵和独特的魅力。
我们的汉语诗又叫做“诗歌”,是因为那些诗本来都是可以歌吟的,现在我们办古典诗词诗会,就有许多老同志上台去吟诵,去歌咏。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诗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彷佛它们本身
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 这固然是出自于人的想象,但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杜甫的“岸花
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都达到了物我情三者交融的的地步。 事 实上, 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 意境美是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说的 “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诗的意境美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
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唐 代诗人王昌龄最早使用“意境”概念,在他的《诗格》中提出了“三境说”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它
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最高
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 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 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 如王维的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字字平淡无奇而境
”诗人的情思意会都是 由
2、移情入境 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
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将
它抒发 出来,客观的物境于是也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愫。杜甫的诗“雨洗涓涓静,风吹物 物香”,李白的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诗中的香竹、香雪,显 然已不是
纯客观的存在,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 使它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从而具有了浓郁
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
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等等诗词包含了一种典雅含蓄美,写景空旷幽远别致,写人
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是中国文学中最为独特和迷人的艺术特色之一。
意境,是指诗词中通过语言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它超越了具体事物的直接描写,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1.含蓄与远逸:中国诗词往往不直接表达情感或描述景物,而是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法,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如王维的“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表面上写的是山中的闲适生活,实则透露出诗人隐逸的情怀。
2.情景交融:中国诗词常常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通过对景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使情与景相互映照,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以荒凉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3.虚实结合:诗词中的意境往往结合了虚与实,既有具体的景物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抒发,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艺术层次。
如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实写了夜读兵书的场景,虚写了战场上的激情与梦想。
4.时空转换:中国诗词善于在有限的篇幅内进行时空的跳跃与转换,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远方与眼前,展现诗人对世界的深刻感悟。
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超越现实,追求高远理想的豪情。
5.音韵和谐:中国诗词注重音乐美,通过平仄、对仗、押韵等技巧,使得诗词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悦耳。
音韵的搭配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重复与对仗的使用,增强了词的抒情效果。
6.意象丰富:中国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象或物品,用以象征或暗喻内心的情感。
如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月亮则寓意着思乡和别离。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诗词独特的意境之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深受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通过诗词,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体会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浅谈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谈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作者:孙勇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8期诗是一种抒情的语言艺术,它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描绘艺术形象,创造艺术意境,抒发诗人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不是空泛的叫喊和抽象的议论,而是要借助生动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完成,力求做到诗人主观世界的自我表现与对客观世界的描绘有机地统一。
这里所说的“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创造是对美的境界的极力追求,意境鲜明的诗词情趣横生,令人玩味无穷。
因此,许多文藝批评家把有无意境作为抒情性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混合”。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运用西方美学研究我国古代诗词,集我国古代诗词意境说之大成的诗词美学专著。
他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的“境界”即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有境界自有神韵,自有气质。
杨辛、甘霖的《美学原理》中写道:“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之意是物象化的情感,它也不是纯主观的,它包含着客观物象的具体内容,是情、理、志的统一。
当诗人的情感身临自然景物激发而起时,一方面把情感浮现为景象,一方面又使景象具有明确的情感内容。
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字里行间都有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高昂的革命激情。
这种情感不是直接的表白,而是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眼前所见景物栩栩如生地描绘表现出来的。
感情的表达不能太实太尽,也不能太虚太玄,应恰到好处。
也就是感情的表达要具象化,而不能流于理性的直说。
具象化的情感渗透着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不是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而是存在于对感性形象的品评和体验中,如水中盐,性存实隐,它给人以理解和自由的喜悦。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浅析如何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浅析如何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浅析如何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原创)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三千年的诗韵。
对古人而言,吟诗作赋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相当于现在的我们会上网一样。
只是看写的诗的意境是否唯美而罢了。
何为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那么,如何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呢?下面我们细细来分析。
0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诗人取得共鸣。
或者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
比如,元稹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凡是有过刻骨铭心爱恋的人,无论何时读到都会直抵他的心灵,引起共鸣。
杜甫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凡是登上泰山峰顶的人,肯定会有杜甫这种睥睨天下的豪情。
即使没去过泰山的人,也可以通过联想自己曾爬上山顶时,往下看的感受。
比如爱游山玩水的人,一读到王维的山水诗,过往看过的风景立即浮现在眼前,清晰如昨。
02、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世界。
一个人的时间和经济毕竟有限,不可能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见过,所有的地方都去过。
若遇到作品描写这些东西或地方时,怎么办?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世界。
比如,王维的诗所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的诗所描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很多人都没有去过荒芜的边塞或是沙漠,很多人也没见过雪,那只能借助电影、电视和绘画等艺术,再度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图景,让自己对自然和人生获得新的理解后,产生一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
03、有些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常见,通篇基调一致的,只需将意象联缀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画面,体会到作者的诗思了。
比如,《咏雪》这首诗,开头二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前二句就不是诗,是在数东西。
诗词中的意境美
诗词中的意境美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诗词中,意境美常常被赋予极高的评价,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传递着作者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意境美是指诗词作品中通过鲜明形象和精妙比喻,创造出独特的心灵画面和情感氛围。
这种美是超越了客观事物的表面,抵达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是对人类感悟力和想象力的一种崇高体现。
在古诗词中,常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寂静的夜晚,唤起了对故乡的深思之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了作者无尽的思乡之情。
意境美还可以通过音乐、色彩和声调来传递。
比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用悲伤的调子抒发了对离散爱情的思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首词以悲伤的旋律营造出了一种愁绪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思念和无奈。
在意境美中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萧萧凉月水,沉沉浸人心。
杜鹃啼血声,愁杀鸳鸯嗔。
”这首诗通过以水、月、杜鹃和鸳鸯等形象来描绘人物的心情和环境,借以凝聚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意境美还经常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他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画面,展示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意境美是诗词独特的魅力所在,它通过艺术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把诗词作品提升到了一种超越一般表达的高度。
人们在欣赏诗词时,往往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情感和思想,也会由此引发共鸣和思考。
意境美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灵敏捕捉,同时也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感受力。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通过运用形象的语言和精准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味道和情感。
诗词中的意境美
诗词中的意境美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意境的创造和表达。
意境美是诗词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它是通过诗人的精心雕琢,通过诗句中的语言、形象、音韵等元素,给读者创造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和感受。
下面我们来谈谈诗词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一般通过表现自然景色来实现,特别是以山水、花鸟为最常见的意境元素。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像霜一样的光线,给人一种安静、清凉的感觉。
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通过描绘春雨的时节和发生,给人一种欣喜和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表达自然景色时,诗词中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和景色来突出美感。
比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里通过对比银烛和秋光、冷画屏和小扇,给人一种凉爽和神秘的感觉。
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比草的生长和枯落,表达了岁月更替的感慨。
诗词中的意境美也常常通过音韵的运用来实现。
诗人通过选择柔美的音韵和韵脚,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句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运用平仄,并在诗句中加入问句的方式,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感染力。
意境美在诗词中还常常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来实现。
诗人通过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通过选择溪亭和日暮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不知所归的感觉。
还有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月照桂枝红,麻煴打是空”,通过选择桂枝红和麻煴打的形象,表达了秋夜的寂寞和凄凉。
诗词中的意境美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形象的选择和音韵的运用,给读者创造一种美好的精神体验和感受。
通过意境美,诗词远离了现实的喧嚣和浮躁,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和思考的空间。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交融:诗词中的意境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来营造的。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虚实相生:诗词中的意境往往虚实相生,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虚幻的想象。
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使得诗词具有更加深远和广阔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含蓄蕴藉: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在品味诗词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美感。
4. 韵律和谐:中国古典诗词注重韵律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种韵律和谐的表现方式,使得诗词具有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体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和韵律和谐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第一篇: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
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
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
‛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
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陆游在《诉衷情》里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美《美学基本原理》指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在文学作品中,它是作家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或许是一个场面,或许是一片氛围,或许是一种情调。
那么,诗歌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意境的意象美《艺术心理学新编》中指出:“意象,是指包含作家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最小单位。
”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它不但给人以想象的时空,而且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
”王富仁在《诗歌的阅读和赏析》一文中指出:“诗不但要读,还要冥想。
”下面我们就此举几个例子谈谈诗歌的意境的意象美。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古诗句,所表达的是优美的景象,就是由“细雨”、“鱼儿”、“微风”、“燕子”等意象构成,几个意象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轻盈、活泼,富有柔美感。
它们结合在一起,天上地下,扩大诗意空间,这不但体现出了诗歌的意境的宽阔,而且透露出春的气息,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又如,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这诗句意境十分开阔,“碧”与“红”搭配,不但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富有大自然的情韵。
大家熟悉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意象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广阔。
它不仅仅透露出春天的到来,而且春风把广阔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此时,天地葱茏,生机勃勃。
在阅读中,这样的境界,引发读者的思维,从而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2、意境的情感美“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意境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感情。
正如《美学基本原理》中所说:“意境中的形象来自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诗人创作往往是“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如,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先描绘了七种事物,黄莺、红花、绿树、山村、水乡、酒旗、春风,这些凝成“江南春景”图,后面接着又写了楼台、寺院等,这样描写,使江南春天的优美景色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浅析唐诗的意境美
浅析唐诗的意境美学院:XXXXXXX班级:XXXXXXX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X浅析唐诗的意境美【摘要】意境是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
唐诗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峰,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唐诗的意境创造进行了划时代的开拓。
本文结合具体诗歌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深远、空白成境、刚柔兼济、扎根现实六个方面来谈意境美。
【关健词】唐诗意境美情景虚实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的最大魅力是它的意境。
即使到了现代文明的二十一世纪,唐诗依然像一方美丽的田园吸引着我们。
就像久居喧闹、嘈杂、拥挤的都市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一直都渴望有一个别墅躲一躲。
但别墅只能栖身,如果能到唐诗的意境中去躲一躲,那才是一种精神的栖息。
意境是意象整合的升华以至虚化,意象与意境是有区别的。
毛翰在《诗美创造学》中指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唐代诗歌中,意境美主要是指诗歌意象整合的升华以至虚化所蕴含的美,是情与景,形与神,虚与实,内与外,有与无等要素的有机统一。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爱情诗、边塞诗都对“意境”高度重视,追求诗歌的意境美,把诗歌的美学意境发挥的淋漓尽致。
现结合具体诗歌来谈一下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一、情景交融,意境统一情景交融是唐诗意境的显著特征,也就是情和景浑融为一体,并且在诗中体现出“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唐代诗人权德舆指出“意与境会”;司空图强调“思与境谐,乃诗家之所尚”,意思是要求情与景、意与境和谐统一起来,水乳般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将山、径、舟、江、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是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隐藏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
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
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
”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
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陆游在《诉衷情》里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通过这一形象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诗词中表现的是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简言之,就是“我”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家喻户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
这个老渔翁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孤独而孤傲。
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而通过“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品格的人物形象——“蓑笠翁”。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作者表现的这种人物形象虽然不是“我”,但“我”的思想感情也倾注在里面了。
辛弃疾的《村居》同样有此情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水之畔,茅屋之前,老头儿老太太正在悠闲地聊天。
孩子们有耕、有织、有乐子,各得其所。
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有乐,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人伦之情,天人之美之韵点染得妙趣横生。
而元稹的《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平实的语句,却有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
“古行宫”、“宫花”、“白头宫女”、“闲坐”这些意象更是含蓄地表现出了宫女青春已去,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往事的宫女的哀怨形象。
二、古典诗词中事物的传神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
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
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苞开放的欢乐,鹦鹉青春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反之,如果只表现一堆“死灰”,而没有蓬勃“生气”,就不可能形成美的意境。
所以诗人对具体物象的摹写,都力追神似。
正如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如王维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是以烟雾写山之精神。
陶渊明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
”则以草树写春之精神。
这些诗句,千古传颂,贵在通过具体的物象描写,表现了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种动态美和传神美,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一组动画连拍,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飘落滋润,小草冒芽,却又远看似有,近看却无。
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个“似有若无,似动若静”的瞬间和特点,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转达春天悄然而至的脚步。
而读者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嫩绿的小生命在涌动、闪烁,在轰轰烈烈地成长,长到“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种动态传神的表现手法,把春的到来写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
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丰富睿智的涵义,去人又能给人无尽的思考。
唐人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则更是体现了情高韵远的境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唐诗别裁》评价这首山水田园诗为:“心思之巧,语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全诗紧扣山村特色描写,“鸡鸣”、“竹溪”、“村路”写出山村的恬淡,自然和谐。
“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山村人家忙碌劳动之景,而飞来之笔“闲着中庭栀子花”,则又是另一种淡然娴静。
在这里,作者多层次表现了诗歌丰富优美的意境。
为了写人忙,从反面写花闲,栀子花香气四溢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美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情韵。
总之,这首诗处处写山村的景美、人美、花美,表达诗歌深远的意境之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古典诗词中炼字的精到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
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
所以古人非常注意炼字,借用关键字词来创造意境。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
《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
《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
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
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因为通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
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
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
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
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
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
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
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
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它诱发了人们不断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
古人在诗词中炼字的精到更是创造和升华着古典诗词的意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