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 热现象 第一节 温度计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计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温度计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掌握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 熟悉摄氏温度的规定。
4. 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用温度计、烧杯、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2. 学生实验室用温度计(每人1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2.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3. 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温度的概念1.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 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
2. 温度计的作用2.1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2.2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3.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1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2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盘等。
4. 摄氏温度的规定4.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4.2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4.3 将0℃到100℃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1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273.15℃)为基准的温度计量单位,单位为开尔文(K)。
5.2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公式:T(K)=t(℃)+273.15。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温度。
2. 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准确性。
四、课堂小结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估计温度C
实测温度C
(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
执
八、、
温
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
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
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 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
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
2.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 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
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
(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热开水的温:教室气温:
实验特点
(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 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 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
器.
教法建议
1.实验的组织
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 进行,要让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
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 仍需给予重视.
温度计教学设计

(3)、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水的凝固点是、水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我国最低气温、冰箱最低温度、绝对零度是。
四、导学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对照课本,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量程:和的温度范围。分度值:一小格代表的值。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i?ct=5033=%CF%C4%CC%EC&in=4036&cl=2&lm=-1&st=-1&pn=12&rn=1&di=124037329260&ln=2000&fr=&fm=detail&fmq=133179342664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1&di34315186410&objURLhttp%3A%2F%%2F20090408%2F213291_010759624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47%2F29f9e0574493d6af.html&W1024&H685&T6692&S96&TPjpg
寒暑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如何使用温度计?
使用前,应注意:
使用方法:
(1)、。
(2)、。
(3)、。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
用手中的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你面前的三杯水的温度,填入下表中: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计的使用(全国一等奖)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具——温度计、挂图
★过程——热现象:与冷热有关的现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二、温度计
实验:自制温度计
1构造:玻璃泡、测温物质(液体部分)、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C——摄氏温度)
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估——估计被测物的温度
2选——选合适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可以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各种书籍和大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都可以例举如:今天气温18度
2提示:关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点、时间问题,不一定局限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者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他说法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的关系是:T=tK
4参阅本章参考资料5
★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多练习多操作可以熟练地完成温度计的测量过程。
3放——
4读——
5记——数字单位
(可估读,也可不估读。可采取4舍6入5记入方的使用,并且巩固温度计的读数。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温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温度教案八年级物理温度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初中物理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了解摄氏温度的定义和规定,知道如何进行温度测量。
3. 掌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温度概念的理解。
2.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个学生一支液体温度计、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热现象、物体的热胀冷缩等。
2. 提问: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为什么需要引入温度这一概念?二、探究温度概念1. 讲解温度的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讲解摄氏温度的定义和规定: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摄氏度。
3.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测量。
三、学习液体温度计1. 讲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2. 讲解液体温度计的结构:玻璃管、液柱、刻度盘等。
3. 演示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四、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液体。
2.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变化规律。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及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提问:摄氏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拓展知识:介绍其他温度计量单位及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及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对温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温度教案八年级物理

温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导语:为大家了温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 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1. 温度概念2.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2.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假设干。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观察 1.测量气氛、最小刻度 2.特殊结构1. 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②构造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①规定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宜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0.1℃2.特殊构造: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热能及其表现形式1.1 热能的概念与单位解释热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热能是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
介绍热能的国际单位制(焦耳)。
1.2 热传递的类型讲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三种热传递过程。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与调控2.1 温度的概念与计量解释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等温度的计量单位。
2.2 温度计的使用与维护讲解常用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第三章:热量与热量转换3.1 热量的概念与计算解释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或转换过程中涉及的能量。
介绍热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如Q=mcΔT(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3.2 热能转换的类型与效率讲解热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换。
讨论热机、热泵等设备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热膨胀与热收缩4.1 热膨胀的原理与现象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展示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
4.2 热收缩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物体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探讨热收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热收缩套管、热收缩电缆接头。
第五章:热传导的规律与计算5.1 傅里叶定律介绍傅里叶定律,解释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展示热传导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图像或实验结果。
5.2 热传导的计算方法讲解热传导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热传导的计算。
第六章:热传递的效率与热损失6.1 热传递效率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解释热传递效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的存在。
探讨热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温差大小等。
6.2 对流换热的计算与增强讲解对流换热的机理和计算方法。
探讨如何通过增加表面积、改善流体性质等方法来增强热交换效率。
第七章:热能转换的设备与技术7.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内燃机、蒸汽轮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52,《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
二.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3.熔点和凝固点
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
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体温计
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说明
第周 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
2、练习估测温度
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
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
演示
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
第周 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 热现象第一节 温度计(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演示实验(P50,图4-7)
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t温(℃)D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
二.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三.温度计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重点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难点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教具
演示
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2.蒸发
请大家看这个实验,将棉花蘸些洒精,在黑板上擦一道酒精,注意酒精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酒精全部蒸发了。
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也能蒸发。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问:我们洗完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或者放在荫凉处,哪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学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过程设计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三.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演示:取两块纱布,都蘸上酒精,一条纱布展开后挂在铁架台上,另
观察实验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观察并回答
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条卷起来也挂在铁架台上,用热同时吹这两块布,观察哪块布上的酒精快干。(展开的快干)
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归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温度高,蒸发快;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快,蒸发快;液体的表面积大,蒸发快。反之,液体也能蒸发,只是蒸发慢。
种情况下衣服的的水蒸发快?(阳光下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高蒸发快。
演示:在黑板上擦两道酒精,其中一道用吹风机吹,观察哪一道蒸发快。(风吹的道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又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B C
A t/min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介绍:喷灌,输水管道。
4.蒸发吸热
实验:(1)把酒精擦在两个同学的手背上,并说出感觉。(感到凉)
(2)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瓶内的酒精中,观察示数变化,再取出
温度计放在空气中,观察示数
学生回答观察到现象:第一次观察到示数不变,第二次观察到示数下降。
这说明了什么呢?
教师归纳: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蒸发时温度下降。正在蒸发的液体温度下降,它必须从周围的物体吸热。所以,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从周围吸热,液体蒸发时有致冷的作用。
洒精、一支包好棉花的温度计,吹风机、铁架台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物质状态的变化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见过的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实例。
学生举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汽态叫汽化。但是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水没有了,地面干了,这是水的蒸发。壶里的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这是沸腾。
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五说明
第周 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蒸发(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3.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重点
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