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淳安创新团队工作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伍建设
2006
A、新引进硕士1名;
2005
B、教师获博士学位1人, 攻读博士学位2人;
2004
A、新引进博士1名;
B、教师获博士学位1 人,获硕士学位1人; C、新增博士生导师 1 人;
C、入选浙江省“新世纪 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1人,第二层次1人 ;
共14人 教授4人 副教授4人 讲师7人 博士学位10人
D、新增博士生导师 2人;
E、晋升副教授3人;
D、晋升教授3人;
人才培养
2005年毕业本科生 28人、硕士 4人、 博士 2人; 新招本科生39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硕士研究生 13 人、博士研究生 3 人.
2006年毕业本科生 33人、硕士 6 人、 博士 3人;
新招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 25人、博士研究生 2
研究特色二:纳米电极材料制备及控制
通过喷雾造粒 —气固反应 - 急冷法在国际上首次制备 了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纳米碳化钨催化材料;采用原位 XRD等方法摸清了WC气-固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晶相演变规律和形成机理;同时将这种纳米材料用作 燃料电池氢电极,发现具有较高的类铂催化活性,用 于对硝基苯酚有机电还原反应比常规电极活性高 3 倍 多;用于甲醇燃料电池具有与铂相近的电催化活性。 该项目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自然科学 基金的资助。同时采用喷雾干燥 —热解法制备了纳米 二氧化锰、纳米锰酸锂等高活性纳米电极材料,已获 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的资助。
人.
科研工作
一、科研项目
2005年: 新增项目13项(纵向5项,横向8项),鉴定成果2项;
2006年: 新增项目16项(纵向7项,横向9项),鉴定成果3项;
2005新增纵向项目5项
2005新增横向项目8项
2006新增纵向项目7项
2006新增横向项目9项
鉴定成果
二、科研论文
2005年: 发表期刊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31篇,EI收录8篇;
研究特色三:电化学器械产品设计与开发 将燃料电池技术创造性地移植至电化学双极制 氧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电化学无氢制氧 新方法”,并研制和生产了电化学医用制氧机, 该方法已授权为中国发明专利,并获联合国TIPS 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级新产 品”。采用阳极氧化法研制了高浓度O3发生技术, 在国内首先研制和生产了高性能“电化学臭氧高 效消毒器”产品。该项目已获教育部重点项目和 浙江省重点项目的资助,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 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特色一: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与理论 本方向先后对芳族硝基化合物、胺类化合物、醛类 化合物、酸类化合物等进行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并在国内首先引入了有机电催化材料、新型隔膜材料、 新型电化学反应器、SPE电极等高新技术,在国内外 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有机电 化学合成导论》专著一部。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先后开发成功了对氨基苯酚、丁二酸、 3 , 6- 二氯吡 啶甲酸等一大批绿色电合成高新技术项目,已获973 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 的资助,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 步二等奖各1项。
马淳安创新团队工作汇报
团队简介 队伍建设
马淳安 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 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团队简介 本团队的研究方向是绿色化学合成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应用化学重中之 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团队负责人马淳安教授是绿色化学合成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应用化学重 中之重学科带头人。
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由本创新团队负责人马淳安教授牵头申报成功了化学 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相应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
科博士点,这为本专业学生继续升造提供了更大的发展
空间,而且将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积极配合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和应用化学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工作。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2006年: 发表期刊论文41篇,其中SCI收录31篇,EI收录9篇。 (双收录不重复计算)
三、学术交流
本团队人员出席各种学术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6次, 先后赴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爱丁堡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共计参加8个国际会议,3个国内
会议,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0篇,国内会议论文14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