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领域设计过程
DDD简单介绍 PPT
基本术语
• 通用语言:通用语言包含术语和用例场景,且能够直接反映在代码中 • 领域 • 领域模型:形似UML类图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实体(entity) • 值对象(value object) • 聚合及聚合根(aggregate、aggregate root) • 工厂(factories) • 仓储(Repository)
实体(entity)
• 与面向对象中的概念类似,领域模型的基本元素
实体(entity)
• 与面向对象中的概念类似,领域模型的基本元素
领域
• 一个领域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问题域,只要是同一个领域,那问题域 就相同。所以,只要我们确定了系统所属的领域,那这个系统的核心业务, 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的范围边界就基本确定了。 比如MIS系统
时写相应代码) • 软删除支持(继承相应的基类或实现相应接口,会自动实现软删除) • 统一的异常处理(应用层几乎不需要处理自己写异常处理代码) • 数据有效性验证( MVC只能做到Action方法的参数验证,ABP实现了
Application层方法的参数有效性验证) • 日志记录(自动记录程序异常) • 模块化开发(每个模块有独立的EF DbContext,可单独指定数据库) • Repository仓储模式(已实现了Entity Framework、NHibernate、MangoDB、内存
仓储(Repository)
• 仓库封装了获取对象的逻辑,领域对象无须和底层数据库交互,它只需要从 仓库中获取对象即可。
领域驱动设计步骤
领域驱动设计步骤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简称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业务领域的概念模型紧密结合,旨在解决复杂业务问题,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领域驱动设计包含一系列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1. 研究业务领域领域驱动设计的第一步是深入研究业务领域,理解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
这需要与业务专家密切合作,收集业务需求,了解业务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流程。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如UML,来绘制业务领域的概念模型。
2. 划分领域在研究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需要将业务领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域。
每个子域代表一个独立的业务领域,有自己的业务规则和概念模型。
划分领域的关键是识别出子域之间的边界和关联关系。
可以使用战略设计工具,如领域地图,来帮助划分领域。
3. 设计限界上下文每个子域都有自己的限界上下文,限界上下文定义了子域内的概念和业务规则。
在设计限界上下文时,需要明确限界上下文的边界和与其他限界上下文的交互。
可以使用限界上下文图来表示限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4. 定义聚合根聚合根是领域模型的核心,它是一组相关的实体和值对象的集合,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一致性边界。
在定义聚合根时,需要考虑它的行为和状态,并确保聚合根内的实体和值对象之间的一致性。
可以使用聚合根图来表示聚合根内的关系和结构。
5. 设计领域服务领域服务是执行领域操作的对象,它封装了领域规则和业务逻辑。
在设计领域服务时,需要考虑它的接口和方法,以及与其他领域对象的交互。
可以使用服务接口图来表示领域服务的接口和方法。
6. 实现领域模型在领域驱动设计中,领域模型是核心的设计成果。
根据之前的设计,可以开始实现领域模型的各个部分,包括实体、值对象、聚合根和领域服务。
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领域模型。
7. 持久化领域模型为了将领域模型持久化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需要设计合适的持久化机制。
DDD简单介绍ppt课件
领域驱动设计
2
基本概念
分层
领域驱动设计 过程
基本术语
参考资料
3
基本概念
• 领域驱动设计不是架构方法,也并非设计模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 传统方式:针对数据进行建模 • 领域驱动: 将需要解决的业务概念和业务规则,通过合理运用面向对象的一些基本要素,转换为软
件系统中的类型以及类型的属性与行为。DDD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方法是通用语言。
数据库) • Unit Of Work工作单元模式(为应用层和仓储层的方法自动实现数据库事务)
23
• EventBus实现领域事件(Domain Events) • DLL嵌入资源管理 • 通过Application Services自动创建Web Api层(不需要写ApiController层了) • 自动创建Javascript 的代理层来更方便使用Web Api • 封装一些Javascript 函数,更方便地使用ajax、消息框、通知组件、忙状态
21
客户端技术
• Bootstrap • Less • Angular,Vue • jQuery • Modernizr • 其他JS库: jQuery.validate、jQuery.form、jQuery.blockUI、json2
22
ABP框架已实现了以下特性
• 多语言/本地化支持 • 多租户支持(每个租户的数据自动隔离,业务模块开发者不需要在保存和查询数据
• 领域驱动设计从业务需求中提炼出统一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再基于统一语言建立领域模型,这个领域模型会指 导这程序设计以及编码实现,最后,通过重构来发现隐式概念, 并运用设计模式改进设计与开发质量。
8
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
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将软件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建立在对业务领域的深入理解基础之上。
通过将业务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DDD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1. DDD的基本概念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业务模型、规则和流程。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团队可以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
在领域驱动设计中,通常会使用领域模型、领域事件和领域服务等概念,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业务需求。
2. DDD的核心概念2.1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是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概念,它是对领域中各种实体、值对象、聚合和领域服务等概念的抽象和建模。
通过领域模型的建立,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逻辑和规则,从而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软件系统。
领域模型通常是通过领域专家和开发团队的合作来构建的,它是对业务需求的一种抽象和概括。
2.2领域事件领域事件是领域驱动设计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描述领域中事件发生和影响的概念。
通过将领域中的各种事件进行抽象和建模,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业务规则和流程,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软件系统。
领域事件通常是领域模型的一部分,它描述了业务领域中的各种重要事件和影响。
2.3领域服务领域服务是领域驱动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业务领域中某些重要操作和逻辑的抽象和建模。
通过领域服务,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和操作,从而设计出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领域服务通常是领域模型的一部分,它描述了业务领域中的各种重要操作和逻辑。
3. DDD的应用实践在日常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领域驱动设计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业务需求,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应用领域驱动设计的实践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领域分析和建模领域分析和建模是领域驱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与业务专家的沟通和合作,来深入了解业务领域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建立起相应的领域模型、领域事件和领域服务等概念。
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
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旨在将软件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和领域模型与技术实现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系统架构。
它强调以业务领域为中心,将系统设计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结合,以此来提升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效率。
本文将对领域驱动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其在软件架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理念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将业务领域的知识和规则融入到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
它强调将业务领域一致性的设计模型反映到软件中,以此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2.领域驱动设计的五大支柱领域驱动设计的五大支柱包括领域模型、通用语言、战略设计、战术设计和域驱动架构。
领域模型是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它描述了业务领域的知识和规则,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
通用语言是指团队成员共同使用的业务专业术语,以确保沟通的一致性。
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则是针对领域模型的设计策略,用于解决不同层级和规模的设计问题。
域驱动架构则是将领域驱动设计的理念应用到整个系统架构中,以此来确保系统的整体一致性和稳定性。
3.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是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业务领域的知识和规则,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
领域模型由实体、值对象、聚合、仓储、服务等元素组成,用于描述业务领域的结构和行为。
领域模型的设计过程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领域,与业务专家密切合作,以此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通用语言通用语言是团队成员共同使用的业务专业术语,用于确保沟通的一致性。
通用语言是领域驱动设计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通用语言的建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以此来确保语言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5.战略设计战略设计是针对领域模型整体结构和架构的设计策略,用于解决不同层级和规模的设计问题。
战略设计包括了领域模型的分层结构、模块划分、集成策略等方面,用于确保领域模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ddd的理解 -回复
ddd的理解-回复对象设计的原理和过程[ddd的理解]对象设计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
面向对象的设计原理和过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构建可维护、可扩展、可重用的软件系统。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论,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建模问题领域,从而实现更好的对象设计。
本文将从DDD的理解出发,一步一步回答对象设计的原理和过程。
1. DDD的概念和目标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它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清晰、一致的领域模型来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
DDD强调以领域为核心,通过理解问题领域的本质和需求,来构建优雅、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2. 领域模型的建立领域模型是DDD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对问题领域的一种抽象和建模。
建立一个良好的领域模型是进行对象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问题域的关键概念和业务流程。
通过与领域专家进行沟通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关键业务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建模工具,如实体、值对象、聚合根等,来构建领域模型。
这些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抽象问题域,提高系统的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迭代和改进领域模型,通过与领域专家和业务人员的反馈来修正和优化模型。
3. 对象设计的原则在领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对象设计。
对象设计的目标是将领域模型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执行的代码。
对象设计有许多原则可以指导我们的设计过程。
其中,SOLID原则和GRASP原则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则。
- SOLID原则: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石,由一系列的原则组成,如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对象设计,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 GRASP原则:它是关于如何分配职责的指导原则。
GRASP原则包括专家原则、低耦合原则、高内聚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职责,从而实现更好的对象设计。
领域驱动设计(DDD)中简单易用的10种技巧
领域驱动设计(DDD)中简单易用的10种技巧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业务领域中的问题。
DDD提供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出清晰、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下面是10种简单易用的DDD技巧:1. 对象映射(Object Mapping):在DDD中,领域模型对象和数据访问对象之间需要进行映射。
可以使用ORM(对象关系映射)工具来实现对象映射,同时需要注意领域模型对象的不可变性。
2. 领域事件(Domain Event):领域事件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机制。
通过引入领域事件,可以更好地跟踪领域模型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3. 聚合根(Aggregate Root):聚合根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的领域模型对象。
通过将一组相关的领域模型对象聚合到一个聚合根中,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提高性能。
4. 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领域服务是一种处理领域模型对象之间的复杂业务逻辑的机制。
通过引入领域服务,可以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到独立的服务中,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测试性。
5. 值对象(Value Object):值对象是一种没有唯一标识符的对象,其属性值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
值对象通常用于描述领域模型中的属性集合,比如邮政地址、日期范围等。
6. 聚合(Aggregate):聚合是一种逻辑上紧密相关的领域模型对象的集合,其中一个对象被指定为聚合根。
通过引入聚合的概念,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和管理领域模型对象之间的关系。
7. 领域驱动设计模式(DDD Patterns):DDD提供了一系列的设计模式,用于解决在领域驱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一些常见的模式包括实体(Entity)、工厂(Factory)、仓储(Repository)等。
8. 领域模型的一致性(Consistency of the Domain Model):在领域驱动设计中,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DDD领域设计过程
DDD领域设计过程DDD(Domain-Driven Design)是一种用于开发复杂软件系统的方法论,它强调将业务领域的知识和逻辑映射到软件设计中。
DDD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领域发现:领域发现阶段是对业务领域的深入研究,目的是了解业务领域的知识、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
这包括与领域专家的沟通、分析相关文档和实践业务流程等。
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建立起业务专家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关系。
2.快速原型:在领域发现的基础上,开发团队可以通过快速原型来验证和演示领域的概念和设计。
快速原型通常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业务领域,并及时发现设计的优缺点。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尽快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
3.架构设计:在快速原型验证阶段之后,开发团队可以开始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同时也要遵循DDD的核心原则,如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架构、充血模型等。
架构设计应该与领域模型保持一致,并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集成相协调。
4.领域建模:领域建模是DDD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领域建模中,开发团队要将业务领域的概念和业务规则转化为软件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应该具备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并且要与真实业务领域高度一致。
领域模型可以使用UML 类图、领域特定语言(DSL)等形式来进行表示和描述。
5.领域驱动设计的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的实现包括开发领域对象、领域服务、领域事件等。
开发团队应该按照领域模型设计的原则和准则,实现与业务领域高度一致的软件组件。
这些组件应该具备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并通过单元测试等方式来保证其质量。
6.持续演进:领域驱动设计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
开发团队应该与业务专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不断收集反馈并对领域模型进行迭代。
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开发团队也应该及时修复和优化系统中的问题,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DDD领域驱动设计落地实践六步拆解DDD
DDD领域驱动设计落地实践六步拆解DDD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简称DDD)是一种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的核心概念和规则,来影响软件设计的方法。
DDD的目标是将业务专家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缩小,从而实现更好的软件设计和架构。
在实践DDD时,可以采用以下六个步骤将DDD落地:第一步:理清业务领域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业务领域,并与业务专家进行密切合作。
这一步骤的目标是明确业务需求、领域知识、业务规则和相关概念。
可以使用领域建模工具(如UML类图、领域模型)来帮助理清业务领域。
第二步:划分领域在这一步骤中,将业务领域划分为不同的子领域。
子领域应该是有内聚性和自治性的。
通过划分子领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复杂的业务。
第三步:确定限界上下文限界上下文是DDD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定义了领域模型的边界和模块的职责。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明确每个子领域的限界上下文,并确定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依赖。
可以使用上下文映射图(Context Map)来帮助可视化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建立领域模型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应该是业务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模型,可以使用领域特定语言(Domain Specific Language,简称DSL)或UML类图等形式来表示。
第五步:实现领域模型一旦领域模型建立,就可以开始实现领域模型。
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Java、C#等)来实现领域模型,并采用DDD中的设计原则和模式(如聚合、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等)来帮助实现。
第六步:持续演化和迭代DDD是一个持续演化和迭代的过程。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和业务规则可能会不断变化,因此领域模型也需要随之演化。
通过与业务专家的紧密合作,及时反馈和迭代,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领域模型。
总结起来,实践DDD的六个步骤分别是:理清业务领域、划分领域、确定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实现领域模型以及持续演化和迭代。
java领域模型ddd开发实例
java领域模型ddd开发实例Java领域模型DDD开发实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Java领域模型中应用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开发实例。
我们会一步一步的回答中括号内的问题,并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
1. 什么是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旨在将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业务需求与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相结合。
它强调以领域模型为核心,将业务逻辑融入到软件实现中。
2. 什么是领域模型(Domain Model)?领域模型是对特定领域知识和业务规则的一个抽象表示。
它是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组件,用于表达业务实体、关系和行为。
3. 如何应用DDD开发Java领域模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项目的领域边界和业务需求,然后创建领域模型的基本结构。
接下来,我们会使用Java编程语言来实现领域对象。
4. 如何创建领域模型?创建领域模型的第一步是识别和建模核心实体。
在我们的示例中,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其中包含商品和订单两个核心实体。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名为"Product"的Java类来表示商品。
该类应该包含商品的属性(如名称、价格、描述等)和行为(如更新价格、修改描述等)。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名为"Order"的Java类来表示订单。
该类应该包含订单的属性(如订单号、购买商品、总金额等)和行为(如添加商品到订单、计算订单金额等)。
5. 如何定义领域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示例中,"Order"对象和"Product"对象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即一个订单可以包含多个商品,而一个商品也可以属于多个订单。
为了实现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在"Order"类和"Product"类中使用集合来存储相关对象。
例如,在"Order"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名为"products"的集合来存储订单中的商品。
什么是领域驱动设计(DDD)架构
什么是领域驱动设计(DDD)架构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DDD)架构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通过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关注点放在问题领域本身上,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和解决复杂性问题。
DDD架构注重表达业务概念,并在技术实现中对其进行建模和映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业务需求。
DDD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将领域专家(Domain Experts)和技术人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开发具有高内聚性和松耦合性的软件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DDD提供了一些关键概念和设计原则,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
1. 领域模型(Domain Model):领域模型是DDD架构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是对业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规则和关系的抽象和建模。
通过领域模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模型。
2. 聚合(Aggregates):聚合是领域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组相关的对象或实体。
聚合内的对象之间有着明确的边界和关联关系,外部对象只能通过聚合根(Aggregate Root)来访问聚合内的其他对象。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领域事件(Domain Events):领域事件是对领域模型中重要业务动作的建模,它表示在领域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
领域事件可以触发其他领域对象的行为,也可以被其他领域对象所订阅和处理。
通过领域事件,我们可以实现领域模型中的业务流程和逻辑。
4. 值对象(Value Objects):值对象是DDD中用于表示没有标识的、可替换的对象。
它们通常被用来描述领域模型中的属性或者一些固定的、不可变的值。
值对象具有值的语义,可以通过比较其属性来判断对象是否相等。
5. 聚合根和仓储(Aggregate Roots and Repositories):聚合根是聚合中的一个重要对象,负责协调和控制聚合内的其他对象。
仓储则是将聚合根和聚合内的其他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组件。
DDD领域设计过程
DDD领域设计过程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论,旨在解决复杂领域中的问题。
DDD的设计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涉及领域建模、领域驱动设计、战术设计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DDD的设计过程。
1.理解领域:DDD的设计过程始于对领域的理解。
这包括对业务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业务需求的分析。
设计团队需要与领域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了解业务的目标、约束和问题。
通过该过程,设计团队能够获得对领域的深入理解,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
2.领域建模:在理解领域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开始进行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是将业务领域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模型的过程。
它使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概念工具,例如实体、值对象、聚合根和领域事件等,来描述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关系。
通过领域建模,设计团队能够按照业务需求创建一个的领域模型。
3.战术设计:在领域建模完成后,设计团队开始进行战术设计。
战术设计是将领域模型映射到实际的软件实现的过程。
在战术设计中,设计团队需要选择适当的领域驱动设计模式和设计原则,并结合领域专家的反馈进行迭代优化。
战术设计需要关注领域对象的行为、边界和关系,以及持久化、通信和UI等方面的实现细节。
4.实施和测试:在完成战术设计后,设计团队开始进行实施和测试。
实施过程中,开发团队负责将领域模型转化为具体的软件系统。
他们需要根据领域模型实现业务逻辑、持久化机制和用户界面等功能。
同时,测试团队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确保软件按照预期工作。
5.迭代改进:DDD的设计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设计团队需要在实施和测试阶段获得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迭代改进。
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调整领域模型、优化战术设计,或者改进实施和测试的方法。
通过迭代改进,设计团队能够逐渐完善软件系统,提高其质量和可维护性。
总结起来,DDD的设计过程包括理解领域、领域建模、战术设计、实施和测试以及迭代改进等环节。
通过这个过程,设计团队能够从业务领域出发,按照领域驱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领域驱动设计(DDD)分层架构的三种模式
领域驱动设计(DDD)分层架构的三种模式模式⼀:四层架构er Interface为⽤户界⾯层(或表⽰层),负责向⽤户显⽰信息和解释⽤户命令。
这⾥指的⽤户可以是另⼀个计算机系统,不⼀定是使⽤⽤户界⾯的⼈。
2.Application为应⽤层,定义软件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指挥表达领域概念的对象来解决问题。
这⼀层所负责的⼯作对业务来说意义重⼤,也是与其它系统的应⽤层进⾏交互的必要渠道。
应⽤层要尽量简单,不包含业务规则或者知识,⽽只为下⼀层中的领域对象协调任务,分配⼯作,使它们互相协作。
它没有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但是却可以具有另外⼀种状态,为⽤户或程序显⽰某个任务的进度。
3.Domain为领域层(或模型层),负责表达业务概念,业务状态信息以及业务规则。
尽管保存业务状态的技术细节是由基础设施层实现的,但是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是由本层控制并且使⽤的。
领域层是业务软件的核⼼,领域模型位于这⼀层。
4.Infrastructure层为基础实施层,向其他层提供通⽤的技术能⼒:为应⽤层传递消息,为领域层提供持久化机制,为⽤户界⾯层绘制屏幕组件,等等。
基础设施层还能够通过架构框架来⽀持四个层次间的交互模式。
模式⼆:五层架构⼀、三层架构(Data、Context和Interactive)Data层描述系统有哪些领域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该层专注于领域对象的确⽴和这些对象的⽣命周期管理及关系,让程序员站在对象的⾓度思考系统,从⽽让“系统是什么”更容易被理解。
Context层:是尽可能薄的⼀层。
Context往往被实现得⽆状态,只是找到合适的role,让role交互起来完成业务逻辑即可。
但是简单并不代表不重要,显⽰化context层正是为⼈去理解软件业务流程提供切⼊点和主线。
Interactive层主要体现在对role的建模,role是每个context中复杂的业务逻辑的真正执⾏者,体现“系统做什么”。
role所做的是对⾏为进⾏建模,它联接了context和领域对象。
【DDD】领域驱动设计实践——架构风格及架构实例
【DDD】领域驱动设计实践——架构风格及架构实例本⽂是【DDD】系列⽂章中的其中⼀篇,其他可参考:概述DDD为复杂软件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其将易发⽣变化的业务核⼼域放置在限定上下⽂中,在确保核⼼域⼀致性和内聚性的基础上,DDD可以被多种语⾔和多种技术框架实现,具体的框架实现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制定。
核⼼的指导思路归纳为:关注点放在domain上,将业务领域限定在同⼀上下⽂中,识别context bounded降低上下⽂之间的依赖,通过‘开发主机服务’(REST服务是其中的⼀种)、‘消息模式’、‘事件驱动’等架构风格实现遵循分层架构模式架构风格针对DDD的架构设计,《实现领域驱动设计》提到了⼏种架构风格:六边形架构、REST架构、CQRS、事件驱动等。
在实际使⽤中,落地的架构并⾮是纯粹其中的⼀种,⽽很有可能户将上述⼏种架构风格结合起来实现。
此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的第4章,加上了⾃⼰的⼀些理解。
六边形架构(端⼝和适配器)所谓的六边形架构,其实是分层架构的扩展,原来的分层架构通常是上下分层的,⽐如常见的MVC模式,上层是对外的服务接⼝,下层是对接存储层或者是集成第三⽅服务,中层是业务逻辑层。
我们跳出分层的概念,会发现上⾯层和下⾯层其实都是端⼝+适配器的实现,上⾯层开放http/tcp端⼝,采⽤rest/soap/mq协议等对外提供服务,同时提供对应协议的适配器;下层也是端⼝+适配器,只不过应⽤程序这时候变成了调⽤者,第三⽅服务或者存储层提供端⼝和服务,应⽤程序本⾝实现适配功能。
基于上述思考,将分层接⼝中的上层和下层统⼀起来就变成了六边形架构,基于端⼝和适配器的实现,⽰意图如下:上图来源于《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的P111我认为六边形架构并⾮创造⼀种新的架构风格,只是将原来的分层架构风格重新解读,使得架构更加简洁通⽤。
同时,在DDD的设计思想下,六边形架构风格,让领域模型处于架构的核⼼区域,让开发⼈员将焦点聚集到领域。
DDD领域驱动设计-设计规范-Ⅵ
DDD领域驱动设计-设计规范-Ⅵ不以规矩,不能成⽅圆。
-战国·邹·孟轲《孟⼦·离娄章句上》1. 前⾔为什么要使⽤DDD领域设计?请参考以下博客:DDD领域驱动设计,对⽐(dao+service)的脚本式编程,主要还是将以前的脚本代码拆散,以实体为载体,协调各个模块实现业务功能。
DDD领域设计有如下好处:1. 强调实体的概念,将现实世界与软件系统关联起来,便于不同岗位的⼈达成统⼀的认知。
有助于业务理解和需求讨论。
2. 明确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将系统中的隐形业务逻辑在领域层显性展⽰出来。
3. 分模块编写代码,有助于明确和细化代码功能,编写的代码质量更好,可以最⼤化满⾜SOLID原则。
后续系统升级改造时,可精确定位到需要调整的模块,便于⾼效的维护业务代码。
SOLID原则:指单⼀职责原则(SRP),开闭原则(OCP),⾥⽒替换原则(LSP),接⼝隔离原则(ISP)和依赖倒置原则(DIP)。
2. DDD规范说明2.1. 实体建模实体的定义在原书《领域驱动设计》中的描述如下:⼀些对象主要不是由它们的属性定义的。
它们实际上表⽰了⼀条“标识线”,这条线跨越时间,⽽且常常经历多种不同的表⽰。
在 DDD 中有这样⼀类对象,它们拥有唯⼀标识符,且标识符在历经各种状态变更后仍能保持⼀致。
对这些对象⽽⾔,重要的不是其属性,⽽是其延续性和标识,对象的延续性和标识会跨越甚⾄超出软件的⽣命周期。
我们把这样的对象称为实体,实体有如下特征:1. 在同⼀类模型实中需要区别开来,⼀个实体是唯⼀的东西;2. 每个实体有唯⼀标识来区别彼此;3. 实体有⽣命周期,我们可以对它多次修改,但它仍然还是同⼀个实体。
⼀个实体包括:唯⼀⾝份标识,可变性状态(属性),⾏为(⽅法或领域事件或领域服务)。
实体建模应根据业务场景来建⽴,不同的⼈对概念的理解不同,业务场景不同,设计出来的模型也会不同。
初版本的DDD建模也不能完全匹配复杂业务,只能说尽可能的满⾜业务,在项⽬实践中去完善。
领域驱动的ddd步骤
领域驱动的ddd步骤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强调通过深入理解问题领域来驱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
DDD 提供了一套指导原则和模式,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建模复杂领域,并将其映射到软件设计中。
以下是 DDD 的一般步骤:1.领域探索(Domain Exploration):●定义需求和业务目标,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通过与领域专家合作,深入了解业务领域,探索关键概念、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
2.领域建模(Domain Modeling):●根据探索阶段的发现,开始建立领域模型,反映业务领域的核心概念、关系和行为。
●使用通用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来确保开发团队和领域专家之间的共享理解。
●使用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领域模型(DomainModel)来描述业务规则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3.上下文限界(Context Bounding):●根据领域模型的复杂性,将领域分解为多个上下文(Context),每个上下文代表一个业务子领域。
●定义上下文的界限,确保每个上下文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边界,并与其他上下文进行合理的交互。
4.聚合和实体设计(Aggregate and Entity Design):●根据上下文的界限,识别聚合(Aggregate)和实体(Entity)。
●定义聚合的边界和内聚性,确保在聚合内维护一致性边界。
●设计实体之间的关联和行为,以实现业务规则和领域逻辑。
5.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s):●识别领域服务,这些服务通常涉及跨多个聚合的操作或领域逻辑。
●定义服务的边界和功能,确保服务在正确的上下文中被调用,避免耦合问题。
6.应用服务和界面设计(Application Services and InterfaceDesign):●设计应用服务,作为领域模型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协调者,处理外部请求并协调领域对象的使用。
●设计界面,将用户请求转化为应用服务操作,反映领域概念和操作的语义。
领域驱动设计(DDD):项目目录(包、模块)结构
领域驱动设计(DDD):项⽬⽬录(包、模块)结构项⽬⽬录(包、模块)结构在项⽬的开发阶段,⽬录结构的划分往往被看做是迈向成功的第⼀步。
这⼀步的迈出往往伴随着很多⽅⾯的权衡(考量),总的来说是两个⽅⾯的考量:业务⽅⾯和技术⽅⾯。
业务⽅⾯的考量包括:限界上下⽂、⼦域、业务模块。
技术⽅⾯的考量包括:软件架构(分层架构、六边形架构)、构造型分类。
⽬录结构构成常见的项⽬的⽬录结构基本上由:领域名(domain)、层名(layer)、构造型名(stereotype)、业务模块名(module)这四个部分组成。
领域(业务域、⼦域)名称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领域通常是指⼀个业务域,是⼀个特定的业务范围。
同类项⽬中的业务可能雷同,但对于⼤多数的项⽬要解决的业务(问题)来说不会超出所在业务域的范围,因此在项⽬的⽬录(包、模块)结构中包含业务域的名称能起到限界作⽤。
⽐如:产品⽬录⼦域(Catalog)、订单⼦域(Order)、物流⼦域(Shipping)、发票⼦域(Invoice)等等。
分层架构中层次名称在项⽬的⽬录结构中显式的引⼊层名是⼀种技术考量,更具体⼀些是编码的考量。
分层架构是⼀种从混乱到有序的解决⽅案(架构模式)。
它的做法是将⼀个应⽤程序(流程)划分为多组⼦任务,其中每组⼦任务都位于特定抽象层中。
例如:分层架构在应⽤系统的后端开发中,常将⼀个应⽤系统划分为三层架构或者四层架构。
三层架构:表现层(Presentation)业务逻辑层(Business)持久层(Persistence)四层架构:表现层(Presentation)应⽤(逻辑)层(Application)领域层(Domain)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在四层架构中的基础设施层要⽐三层架构中的持久层的功能多⼀些。
在应⽤系统开发中的分层架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层架构。
真正的分层表⽰为上层只能依赖下层,是单向依赖,不能存在双向依赖。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J 层依赖 J - 1 层,J + 1 层依赖 J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DD 领域设计过程包括产品愿景、场景分析、领域建模和服务地图阶段,也可根据需要裁剪不必要的阶段和参与角色。
领域驱动设计一般经历2-6 周的时间,领域模型设计完成后,即可投入微服务实施。
1、产品愿景
产品愿景是对产品的顶层价值设计,对产品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差异化竞争点等策略层信息达成一致,避免产品在演进过程中偏离方向。
阶段输入:产品初衷、用户研究、竞品知识和差异性想法。
参与角⾊:业务需求方、产品经理、开发组长和产品发起人。
阶段产出:电梯演讲画布。
2、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是针对核心用户及顶层服务的一种定性分析,从⽤户视角出发,探索问
题域中的典型场景分析。
同时也是从用户视角对问题域的探索,产出问题域中需要支撑的场景分类及典型场景,用以支撑领域建模阶段。
阶段输⼊:核⼼干系人和服务价值定位。
参与角色:产品经理、开发组长和测试组长。
阶段产出:场景分类清单。
3、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是通过对业务和问题域进⾏分析,建⽴领域模型,向上通过限界上下⽂
指导微服务的边界设计,向下通过聚合指导实体的对象设计。
领域建模主要采用事件风暴方法。
阶段输入:业务领域知识和场景分类清单。
参与角色:领域专家、架构师、产品经理、开发组长和测试组长。
阶段产出:聚合模型和限界上下⽂地图。
4、服务地图
服务地图是整个产品服务架构的体现。
结合业务与技术因素,对服务的粒度、边界划分、集成关系进⾏梳理,得到反映系统微服务层面设计的服务地图。
阶段输⼊:限界上下⽂地图。
参与角⾊:产品经理、开发组长、测试组长和产品发起人。
阶段产出:服务地图。
在进行服务地图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围绕限界上下⽂边界。
2. 考虑不同业务变化速度/ 相关度、发布频率。
3. 考虑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如系统弹性伸缩要求、安全性要求和可⽤性要求。
4. 考虑团队组织和沟通效率。
5. 软件包限制。
6. 技术和架构的异构。
通过DDD 战略和战术全流程设计可建立业务架构与系统架构的一一映射,保证业务和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DDD 的业务架构与系统架构映射建立过程
DDD 分层架构中的服务
前面我们谈到了DDD 的分层架构,分层架构主要包括:展现层、应用层、领域层和基础层(参考图:DDD(领域驱动设计)分层架构),各层都有不同的服务,但由于各层职责不一样,服务目的和实现方式也存在差异。
1、应用层服务
应用层是很瘦的一层,其服务主要用来表述应用和用户行为。
它主要负责服务的组合、编排和转发,负责处理业务用例的执行顺序以及结果的拼装,拼装完领域服务后以粗粒度的服务通过API 网关向前台应用发布。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隐藏了领域层的复杂性及其内部实现机制。
应用层除了定义应用服务之外,在这层还可以进行安全认证,权限校验,持久化事务控制或向其他系统发送基于事件的消息通知。
2、领域层服务
领域层是较“胖”的一层,它实现了全部业务逻辑并且通过各种校验手段保证业务正确性。
业务逻辑包括:业务流程、业务策略、业务规则、完整性约束等。
当领域中的某个操作过程或转换过程不是实体或值对象的职责时,便将该操作放在一个单独的服务接口中,这就是领域服务,领域服务是无状态的。
3、基础设施层服务
基础设施层服务位于基础设施层,根据依赖倒置原则,封装基础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层与应用层和领域层的调用依赖反转,为应用层和领域层提供基础资源服务(如数据库、缓存等基础资源),实现各层的解耦,降低外部资源的变化对核心业务逻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