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诱使学生乐学会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诱使学生乐学会学作者:杨扣忠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9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并讲究语言艺术,给数学教学增添趣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
同时,巧妙的渗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迁移运用,学会自主学习。
一、优化呈现方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在新课伊始就急于教授知识,而不是想方设法振奋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使其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此时的知识学习也会变得沉闷,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情感,学生也会产生疲倦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容易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乐于学习,积极思索,发挥潜能。
第一,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由数学知识本身看,具有多样性特点,包含策略性、程序性、逻辑性、陈述性等类知识。
所以,在呈现知识时,也需要形式多样,避免单调乏味,由知识灌输变为自学探究。
首先,创设现实情境。
即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着眼,通过模拟现实、直观演示、说故事等方式设置趣味生动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加深理解。
如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可呈现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等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中隐藏着的新朋友——角,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而后联系生活,探索新知,如说说在你们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让学生自主发言,激活经验与情感。
其次,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或者设置活动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第二,讲究语言艺术,幽默趣味教学。
教学语言是知识传授、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情绪,教师需要讲究语言艺术,运用亲切自然、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配上适当的手势、动作,由无形变有形,由无声变有声,营造出愉悦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启发诱导。
寓教于乐,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寓教于乐,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寓教于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需要注重在游戏、实践中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难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学习数学运算,通过数学故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都是很好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计算、测量、观察,并从中总结归纳规律。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综合能力。
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更是全面的素养。
要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成长。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们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哪些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激趣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
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
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
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
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中注意精心设问—激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
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小学数学愉快学习法

小学数学愉快学习法
小学数学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也是孩子日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很多家
长和孩子却对数学感到头疼和无奈。
为了帮助孩子们以愉快的心态学习数学,我们不妨试
试一些小学数学的愉快学习法。
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孩子才会愿意主
动去学习。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启发
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比如在菜市场购物时让孩子帮忙计算价格和找零钱,或者在家中做
饭时让孩子帮忙称重食材等等。
要让孩子明白数学是有趣的。
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
的科目。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可以用整块
巧克力来教孩子学习分数,或者通过数学板游戏来巩固孩子的学习等等。
还有一些小学数学的愉快学习法,比如可以利用数学网站和手机应用来进行学习,这
些工具通常设计得非常生动有趣,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
通过参加一些数学兴趣小组或者数学竞赛班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
这些方式,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压力和烦躁,反而能够感到愉快和快乐。
小学数学的愉快学习法是可以帮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方法。
家长不妨尝试一
下这些方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数学。
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们一定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学习数学的环境吧!。
低年级数学构建乐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低年级数学构建乐学课堂的几点策略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会感到数学的学习很枯燥,做为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所以,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乐学”的问题。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
应该如何构建低年数学乐学的课堂呢?1 营造和谐师生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
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
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
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
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
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2 创设连续有效的教学情境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游戏,结合这样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就要不断的创设连续有效的教学情境,将问题寓于情境之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乐学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乐学科学发展到今天,数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步渗透于各类学科,数学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那么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呢?我想,不仅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而且应该组织好趣味数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生的数学情感。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活动呢?现在我谈谈初步尝试后的体会。
一、精心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乐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给予传授知识,那这种知识只能是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这说明了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
”因此所谓的趣味数学活动,应精心选择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经验,形式新颖的内容。
如: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谜语、古今数学名题等,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只要能使学生觉得这些题难而有趣,又可以获得成功体验就可以尝试应用。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学一些实验材料表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0~15分钟,稍大的孩子也不能持久。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儿童有意注意。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形式。
(1)动手操作式。
“孩子的灵感都来自于手指尖上。
”以学生动手实践感知数学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自己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过程,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制作在卡片上,按一定的规律贴在黑板上。
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展示、欣赏”等数学动手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活动文化,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创造的乐趣。
(2)情景模拟式。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哪些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哪些1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连一些两位数的加减都不能准确计算。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
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3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
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生趣

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生趣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生趣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有趣的数学游戏、故事、视频和动画来辅助教学。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具和实物来展示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竞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数学才华,增强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数学竞赛和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进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
教师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权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索,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
数学教学是一项需要创新和灵活的工作,教师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和问题、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数学竞赛和活动、赋予学生自主学习权利等方式来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生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
一、创设和谐、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营造爱的氛围,用教师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必须给学生以爱,让学生亲近你,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2、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
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通过检验总金额是否正确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密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计算和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故事、数学游戏、实物教学等形式来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需要积极主动的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寻找解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产生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分享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欲望。
一堂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数学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更深入的拓展性学习任务,让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而对于数学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讲解、分步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写作、实际操作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表现形式。
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与时俱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他们观察、描述和比较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在教学整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学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的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
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
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
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
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
在教学时可作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
瞧,老师来了。
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
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
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联系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目燃。
2.让生活贴近数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了,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揭示矛盾、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他们怎样想。
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在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没问,在探求规律的情况下设问。
才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新知。
如: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5的乘法口诀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站成方队做操.小华的前后左右都有2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参加做操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时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有的托着下巴凝思,有的在画图,不一会儿大家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参加做操的有9人。
有的说有25人,这时找井没有把答案急着告诉大家,而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提出不同答案的同学选出代表说出理由.并画图展示给大家。
怎样激发学生乐学数学

立 了积极 的相 互依赖 的关 系。所有 的小组 成 员通 过 一个 共 同 目标 紧 密 的联 系 起来 . 每 个成员 都承 担了一 定责任 . 成 员之 间面对 面的 接触 , 以不 断 加深 了 解 的方 式进行 交谈 。 非 常亲近 。不管 有没有 天赋 。 他们 都能 够 昂首 挺胸 , 大 胆 发 表意 见 . 显得 自信 , 无忧无 虑 . 他们 相信 自己 , 视 自己为有 价值 的 人 , 值得 尊 敬的人 。整个 学 习过 程 , 学生们 都 在 积极 主动 地 忙碌 着 、 参与着, 自愿学 习 , 没有被 逼迫 的感觉 l 整 个学 习过程 都是通 过学生 互相 发言 、 互相 鼓 励 、 互相 帮 助、 互相 理解 、 耐心聆 听 、 积极 探讨来 完成 的。 因此 成功 的合作 不 但培 养 了学
文献标 识码 l B 文章 编号 ; 1 6 7 3 -8 5 0 0 ( 2 0 1 3 ) 0 1 -0 3 7 3 -O l
会 扼杀 学生探 求真理 的欲 望.
【中 圈 分 类 号 】 G6 2 3 . 5
数学是 一 门抽象性 很强 的学科 , 如 何 激起 学 生学 习 的乐 趣 , 是 数 学教 师 纸剪 一个边 长是 1厘米 的正方形 , 用它 量 一量 长 方形 、 正方 形 图形 的面 积 有 在教 学过程 中应 十分重 视的问 题 , 也 是 学生 快 乐学 习数 学 的关 键 。因此 , 在 多 大 - 量 一量 数学书 的 书 面有 多 大 。由于 学 生亲 自动手 操 作 , 参加实践, 所 数学课 堂 中 , 教 师应 结合小 学数学 这 门学 科的特 点 . 根据 儿童 的年 龄特 征 。 采 以, 学 习兴趣很 浓 , 对长方 形 、 正方 形的面 积计算公 式就 理解深 刻 , 记忆牢 固 。 取有效 的教 学方 法 , 去激发 和培养 学生学 习数学 的乐趣 . 4 进行 尝试练 习 , 满 足 好 奇 心 1 运用谜 语 、 故事组 织教 学 小学生 的好奇 心 、 好胜心 是很 强 的 。教师 就 要根 据儿 童 的这 一 特点 . 采 小 学生 , 特别 是低 年级儿 童 , 乐 于猜 谜 语 。 听 故事 , 教学 中 如能 紧 密结 合 取尝 试性练 习的方 法 , 激发学 生学 习兴趣 。 激起 学生 的求 知欲望 。例 如 。 在 讲 教材, 运用 谜语故 事 的形式组 织教学 , 对 于激 发学生 学 习兴 趣 , 能起 到 良好 的 第九 册“ 分数化 成小 数 ” 时, 先让 学 生 用 除 法把 4 / 3 、 7 / 2 5 、 1 / 3 、 7 / 2 2化 成 小 作 用 。例 如 , 教师 在讲第 四册 “ 小时、 分、 秒、 的认识 ” 时, 首 先让 学生 猜 这样 一 数 , 然后 教师指 出问题 , 什 么样 的最简 分数能 够化成 有限小 数 , 什 么样 的最 简 个 谜语 : “ 会走 没有腿 , 会 说没有 嘴 , 却 能 告诉 我 们 . 什 么 时候起 床 , 什 么时 候 分数 不能化 成有 限小数 ?我们能 不能 进行除法 计算 , 从 中找 出规 律来 呢? 由 睡。 然后 又根 据书本 四幅插 图 , 编 出一 个小 朋 友是 如 何爱 惜 时 间 、 养成 良好 于学 生通过 练习 , 急 于寻找规 律 t 学 习积 极性 就 高涨 。 兴趣 就 大增 , 教 师 可 就 的生活 学习 习惯 的故 事 。这样很 自然地 使学 生 认识 了钟表 , 小时、 分、 秒, 同 势引 导学生 观察分 数化成 小数 的几 道算 式 , 进 行分 析 比较 , 从 而 得 出分 数 化 时 又及 时地 向学生进 行 了珍惜时 间的 思想教 育 . 学 生学 习情绪 也 自然 高涨 。 2 发 挥图示 、 教 具作 用 , 重视直 观教 学 成有 限小数 的规律 。 5 巧妙设 问 。 激发学 习兴趣
乐学 能学 会学

乐学能学会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从而增强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呢?一、激发童趣,诱导学生乐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的根本保证。
1.正确运用教师的情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学生,适时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
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正确流利的,投去赞赏的目光或点头,学生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太好的,投去启发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目光或亲切地抚摸,使他们消除紧张的心理,让其继续回答。
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再富有激情,那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情感的交融和满足感,从而迷恋教师,迷恋该学科的学习。
2.运用知识魅力,诱发学生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全过程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和机会引导学生去研究、发现、探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乐学。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这样导入:“现在我们来做猜谜的游戏。
”同学们听了很高兴,个个坐得端端正正高兴地听教师讲述:“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和一些乒乓球,不论同学们在盒子里放进几个乒乓球,只要你拿出其中的几个,并告诉我这几个乒乓球占原来盒子里乒乓球个数的几分之几,我就能猜出你们在盒子里放了几个乒乓球。
不信,试试看。
”结果,我一一准确地猜了出来。
这时,大家惊奇了,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但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生的内驱力。
另外教师还要精心组织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以激起学生生理愉悦,从而达到学生全过程参与的目的。
二、解决矛盾,鼓励学生能学1.设计好“果子”的高度教师要深刻理会知识的结构体系及新知的生长点,另外,还要精心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盲点,力求把问题创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能与学生认识结构中某一旧知相联系,又能保证学生‘跳起来’摘到”。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完整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1.游戏互动法。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学习。
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或者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
2.歌谣法。
用音乐赋予课堂生命力,用节奏感代替死记硬背,用韵律去教学,让学生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在快乐学习中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音乐教育,融入舞蹈元素、体育元素、语文诗词元素等,让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故事引导法。
数学教材本身抽象、空洞,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编成故事,并在故事中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4.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的方法是在教学之前设下悬念,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带有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
5.建立错题本。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作业、练习册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不时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
6.抽象概念形象化。
很多老师在讲解概念和公式的时候,只讲解概念和公式本身的字面含义和适用条件,导致学生只背会概念和公式,没有真正理解,甚至张冠李戴。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形象化,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索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数学小学教学方法数学小学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1.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图画、表格、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2.尝试法:由教师提出题目和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解题方法。
3.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4.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活动,自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5.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课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
通过巧妙的互动方式,我们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的巧妙互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一、游戏化学习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把数学课堂变成游戏的场所,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可以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加减法游戏,或者用数学板游戏让学生学习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角色扮演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扮演一个数学问题的主角,学生扮演另一个角色,通过对话和情景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
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另一种促进学生互动的好方法。
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实践应用数学是实用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得到实际的应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制作一个数学模型,或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创意讲解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些创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数学知识,或者利用图表、图像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数学概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堂互动环节,如数学谜题、数学挑战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开展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愉快教学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把数学教得“有趣”,才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那么,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呢?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如果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每一堂课的导入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尽量选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开展教学,或者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如讲故事,做游戏等。
这样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是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的。
我选用了阿凡提的故事。
故事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一直在给财主家打工,快到年底了,阿凡提这一年的工钱都还没有拿到。
阿凡提这一年挣了十个金币,快过年了阿凡提去跟财主要工钱。
贪财的财主想赖账,于是他想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办法,他对阿凡提说:‘我这有一箱子金币,你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抛起来,落下来的时候如果都是正面那么这些都给你,如果不是,那你的工钱就别想要了!’同学们,你们觉得阿凡提能赢吗?下面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可能性’,研究一下阿凡提能不能赢好不好?”这样故事性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想弄明白到底阿凡提能不能赢,所以都能够认真听讲。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恰当的课堂导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认真研究。
二、恰当的交流,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课堂中,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乐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乐学”的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实现“轻负高效”的理想效果,就成为了我们教师的终极目标。
但是现在教材的难度越来越大,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升学的压力有增无减,人们对教育认识的缺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无疑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在一线的数学教学工作,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实现“轻负高效”的理想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的寻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这种“高效”的学习结果让学生产生成功感,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乐学”。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策略一:用“爱心”培育“乐学”的沃土。
笔者认为: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诚的爱呢?那就是要做到爱校、爱学科、爱生。
因为学校是我们工作的家,只有爱家才会时时处处想着这个家,维护好这个大家庭的共同利益,让自己感觉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幸福,只有把学校办好了,社会上的美誉度高了,工作在这样的学校里才会有一种归属感;爱学科就是要喜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你喜欢了自己任教的学科,才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然后用更高的水平来服务于学生;爱生就是爱自己任教的所有学生,不仅仅是优等生,更要关爱的是潜在生和后进生,我们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
我们的关爱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摆脱自卑。
只有有了真诚的关爱,我们才能取信于学生,并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也会从心底里服从老师的指引,听从老师的智慧。
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学习,就会变得不再拘束,愿想、愿说、愿做,课堂也就随着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方向发展,从而培育出“乐学”的沃土。
策略二:用“兴趣”点燃“乐学”的激情。
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小学数学课堂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们往往觉得数学是难以理解的科目。
通过巧妙的互动设计,我们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更加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活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让学生们在迷宫中解决一系列数学题目来找到出口。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设计互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口头回答问题,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书面回答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在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授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们在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授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化、互动化和故事化的方式来设计课堂活动。
通过巧妙的互动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快乐教学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生间的爱,就无从谈起快乐教学。
教师爱学生所形成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所产生的良好效应,是实施快乐教学的基础。
快乐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快乐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一、让微笑伴随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将注定这节课失败。
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教师上课时精力充沛、讲课时更是热情洋溢、诙谐幽默这样定使整堂课都在快乐、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愿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从而喜爱所教的学科。
最后达到使学生乐学愿学,教师乐教喜欢教的良好局面。
二、让导入课激情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艺术,我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数学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
为了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的死教死学,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导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认识”时,采用机器人带我们到图形王国旅游的故事作为铺垫,来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这些图形,并自制学具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从而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创设了一颗小星星从天上跑下来和同学们一起玩的情境,引入“角”的新课学习,并编写了角由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儿歌……这样的导入课,学生兴趣极浓,课堂充满了热情与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
康小茜
四川省安县七一实验小学622654
【摘要】数学学习内容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内容中快乐学习呢?本文从设疑激趣,使学生愿意学;寓教于乐,使学生泼地学;引导参与,使学生主动地学;注重联想,使学生创造性地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教育期刊网关键词设疑激趣寓教于乐创设情境创造性引导联想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的怎么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生动活泼、主动快乐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那么,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1.设疑激趣,使学生愿意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教师教学时,若能根据教材特点有意制造悬念,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则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进而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去。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上课,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出几个是3的倍数的数?
生:3、6、9这些数是3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整除。
师:谁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
生:12、15、18——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
师:能不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
学生立即回答有一定困难,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陆续说出123、963等数。
师:就123这个数,我又能连续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32、213、231、321等;就963这个数,我也能说出一连串的能被3整除的数象936、639、693、369、396等,学生一一验证结果正确,这时全班学生情绪异常活跃,同时又感到不解。
教师接着说:”不论同学们举出一个什么样的整数,我都能立即判断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许多数,教师一一作了判断,学生验证,果然正确,这时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想悟出这其中的奥妙,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积极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这样处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借以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以悬念,激发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其跃跃欲试,欲罢不能。
2.寓教于乐,使学生活泼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一年级数学”2”的认识,教师可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学写2,即”2”字象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
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
又如:六年级教学比例尺,一上课教师首先拿出一张地理图问学生:”你能从图上看出青岛到北京有多远吗?”学生们都摇头,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就可以从地图上看出来,大家认真学,学会以后,我们可以任意量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一次环球旅行好吗?学生们听说比例尺有这么大的用途,顿时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课外活动或放学回家,学生们果然都拿出尺子在地图上量呀,算呀,进行”环球旅行”了,从而加深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的理解。
把游戏引进课堂,巧妙地设计新颖有吸引力的练习形式,则能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好数学。
如:一年级教学十几减8后,教师组织学生做”小猫钓鱼”的游戏。
教师当猫妈妈,学生当小猫,教师指定两名学生说:”小花猫谁能很快给我钓条5千克的大鱼来!”一学生立刻拿起钓鱼竿,钓起写着13-8的大鱼卡片,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它是5千克的鱼?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道:”5加8得13,所以13-8等于5,它就是5千克的鱼。
”又如一年级教学几何初步知识,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何形体之后,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把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装在一个盒子里,先让学生任意摸出一个,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从盒子里摸出实物,并对说对的同学鼓掌表示祝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而且也初步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做到了寓教于乐。
3.引导参与,使学生主动地学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参与过程的优化则是教师主导
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达到最佳结合的集中反映。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悉心指导,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将发现和形成这些知识结论的思维过程集中地再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思维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主动地学好数学,教师必须强化参与意识,应特别注意积极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人人动手,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来梯形的高,于是推出了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接着启发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只用一个梯形就可以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即可以沿着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
教师给与肯定和表扬,学生们兴致更高了,经过了动手动脑,发现还可以沿着一条腰所对的顶点剪开,拼成一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等;几种不同的剪拼法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课堂上师和生沉浸在”成就”的喜悦之中,既引导经历了公式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
过程;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算理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在几何公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飞跃,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4.注重联想,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所谓”联想”是指由眼前的事物而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石,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例如:六年级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就可以以”联想”为突破口,以”联想”贯穿整节课,教学过程如下:
4.1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1、通过3∶5=3÷5=3/5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让学生回忆在除法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在分数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
3、既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在比中应不应该存在一个性质,如果存在的话,应怎样叙述?
4、根据学生的概念,师生共同举例验证。
5、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2 化简比教学
1、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有什么作用?(可将分数化简,即约分)。
2、让学生联想: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是否可将比化简?
3、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约分的方法,而联想出化简比的方法。
4、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随之完成如下板书:
分数→基本性质→约分(结果是一个最简分数)
比→基本性质→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即最简整数比)
这样,从比的基本性质到化简比,都是通过”联想”来突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即学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