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中学月考高二生物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完全一样 B.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C.激素都含有元素C、H、O D.激素可参与细胞的构成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一个神经细胞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C.神经细胞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侧为负电位4.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加,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靶器官B.该实例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心脏细胞膜上有与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人体内肾上腺素只能由肾上腺髓质释放6.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鼠疫杆菌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外毒素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同侧的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不需要消耗能量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也需要借助于体液传递9.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N0×1.75C.大熊猫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D.图中阴影面积代表环境阻力,其面积增大K值不变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海南省昌江县矿区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详解】A、次级消费者也就是第三营养级,包括猫头鹰、食虫鸟、蜘蛛、蟾蜍,A错误;
B、猫头鹰在5条食物链中共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B正确;
(3)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灭活的病毒)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并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在人身上做疫苗试验是安全的,原因是_____。在人体内疫苗中的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10.(10分)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和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而成。②③④形成____。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汗腺分泌减少,代谢加强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4.下列关于对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单侧光刺激胚芽鞘尖端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C.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的生长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使用同一种资源,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由分析可知: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也无膜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C正确,ABD错误。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一般情况下,此时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相关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_的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
2023-2024学年海南海口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海南高二下生物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某生物种群中,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
以该生物群体中显性个体为亲本,进行自由交配后,子代中显性∶隐性=120∶1 (该性状受一对等位遗传因子控制),则该生物群体亲本中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A. 4/9B. 1/9C. 9/11D. 5/6【答案】C【解析】解:设该性状的遗传因子用A、a表示,根据题意分析,隐性个体aa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即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基因型为AA、Aa,设该生物群体亲本中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X,则杂合子的比例为1-X,又因为进行自由交配后子代中显性∶隐性=120∶1,即隐性性状占1/121,则(1-X)/2×(1-X)/2= 1/121,解得X=9/11。
故选:C。
2.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绿茶细胞中具有()A. 分解多酚的酶的基因B. 合成多酚的酶的基因C. BCL-XL蛋白D. BCL-XL蛋白酶【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BCL-XL蛋白具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所以具有抗癌作用,抗癌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具有多酚酶基因.故选:B.3.某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种群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A、Aa和aa,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所结种子的数目较多且相同。
若该种群自然繁殖一代,所得子一代中AA:Aa:aa=3:2:3,则由此可推测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 frac12B. frac34C. frac14D. frac13【答案】C【解析】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F_1中出现Aa的概率为\frac12,而实际F_1中Aa所占比例为\frac14,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4÷\frac12=\frac12,亲本中Aa自交产生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2×\frac14=\frac18。
海南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杂交育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新物种形成必然经历生殖隔离D.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足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C.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D.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胰液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包含体液调节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6%,aa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的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为()A.增大,不变B.增大,增大C.不变,增大D.不变,不变5.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B.正常机体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关系密切D.大脑皮层H区受损则无法形成听觉7.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不合理的是()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B.乙瓶的环境更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8.切除狗的胰腺,狗会出现糖尿病.被切除胰腺后,狗的生理活动变化是( )A.小肠内消化酶的种类不变B.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幅度增大C.促胰液素的调节作用能正常进行D.体内不再产生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9.药物哇巴因可使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髙,则使用该药物后直接影响()A.神经元的数量B.膜电位的变化C.神经元的结构D.反射弧的结构10.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主要泄漏的物质为具有放射性的“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过量吸入,会引发某种内分泌腺疾病,你认为最可能引发下列哪种内分泌腺疾病()A.垂体B.胰岛C.甲状腺D.肾上腺11.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A.B.C.D.1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现象称为()A.协同作用 B.互补作用 C.负反馈D.正反馈13.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1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B.内环境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15.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结构②参与了④的形成B.当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内流时需要能量C.④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药物麻醉的原理是抑制⑤的分泌或抑制⑤与受体的结合1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17.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捕食者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C.环境的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无关D.有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原材料18.当前,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等,使学习成绩下降.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其辐射会对人的脑部神经造成一定伤害,从而使理解力、记忆力下降.在下列脑的结构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主要是()A.大脑皮层 B.小脑C.下丘脑D.脑干19.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10>40乙<10<10A.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高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B.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C.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D.用皮康素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21.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22.如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感受器产生感觉B.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刺激后,效应器发生反射活动23.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24.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25.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兴奋,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某些水生植物细胞液中K+的浓度也比水中高C.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D.无机盐和蛋白质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各种无机盐中,Na+与Cl﹣在含量上占明显优势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2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和来反映.(2)①〜⑧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为单向的是(填序号).(3)过程b由和(激素名称)促进.(4)细胞C最可能是(细胞名称).(5)图中胰岛素可促进(用字母表示)过程.(6)维持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个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27.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属于(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字母)点可产生兴奋.(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28.根据相关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代表了.(2)图中③是指;(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2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30.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自然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Ee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足够大,虽然出现个体迁出现象,但是整个种群不存在基因突变,个体间也随机交配,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作用,那么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会不会改变? .31.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Ⅰ.通常情况下,图1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1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Kp作用的靶细胞是.器官A是.(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促进排卵.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图2.(3)据图可知,Kp﹣10 (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Ⅲ.综合分析(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调节.32.血糖平衡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①、②、③表示物质):(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mg/dL.(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和[ ] 的分泌活动,两者分泌的激素都可以通过促进,使血糖含量升高.(3)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对血糖含量的调节的关系称为作用.(4)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图中[]细胞受损,使[ ] 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核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使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所以病人出现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症状.(5)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调节血糖浓度下降,下降的血糖浓度则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叫做.(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而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杂交育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新物种形成必然经历生殖隔离D.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考点】B8:物种的概念与形成;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本身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但是在人工筛选的过程中会改变基因频率,B错误;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D、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D错误.故选:C2.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足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C.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D.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又叫细胞外液,与④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体液.【解答】解:A、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B、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浆中,直接进入口腔中,C错误;D、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类物质、激素、尿素、气体等,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胰液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包含体液调节【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B、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B 正确;C、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C正确;D、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6%,aa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的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为()A.增大,不变B.增大,增大C.不变,增大 D.不变,不变【考点】B5: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以种群为单位,计算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然后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解答】解:由题意知,AA=36%,aa=10%,Aa=54%,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63%,a=37%,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63%)2,Aa=2×63%×37%,aa=(37%)2≈13。
海南省昌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生物试卷(文科)
海南省昌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生物试卷(文科)命题人:蒲丽虹 审题:高二生物组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第4页的答题表中】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20道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20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干要求。
) 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由( )构成的。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体液 D .组织液 下图中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H 2CO 3/NaHCO 3对血浆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 .体液一免疫调节B . 神经一免疫调节C .神经一体液调节D .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8.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B.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般是双向的9. 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0.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
海南省文昌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先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一群非洲野狗,迁移到欧洲,多年以后,已不能与原非洲野狗杂交繁殖后代了。
现生活在非洲草原的非洲野狗主要捕食高角羚。
非洲野狗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捕获猎物;高角羚有着发达的视觉,发现天敌后可快速逃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非洲野狗的种群数量下降,则其基因库可能变小B.迁到欧洲的非洲野狗种群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迁到欧洲的非洲野狗经过长期地理隔离,最终形成新物种D.保护色和发达视觉间的相互适应是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2.有人因啃咬过硬的食物,口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受损,导致形成暗红色的血泡。
如果血泡不大,几天后会自行消失。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血泡中所含的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和血液B.血泡呈暗红色是因为血浆蛋白渗入其中C.血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全部渗回毛细血管D.血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B.大脑皮层可以随意地调控瞳孔的放大或缩小C.当你阅读课文时,需要大脑皮层V区参与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4.DDT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起初非常有效。
若干年以后,人们发现它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差。
人们的解释是昆虫产生了抗药性。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经常接触DDT的昆虫个体会逐渐产生DDT抗药性B.DDT能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强的基因C.DDT只对有抗药性的昆虫个体有选择作用D.DDT的使用让昆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5.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细胞与内环境的各成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①淀粉②葡萄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⑤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3.已知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4.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5.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的方向是()A.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C.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6.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变形虫去核后不能存活多久,这些现象说明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细胞核B.细胞质C.线粒体D.核糖体7.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A.线粒体、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液泡C.液泡、叶绿体D.叶绿体、内质网8.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②抗体③淀粉④唾液淀粉酶⑤纤维素⑥胰岛素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9.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核苷酸B.DNA C.RNA D.蛋白质10.下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最可能合成的是()A.呼吸酶B.抗体C.性激素D.血红蛋白11.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 )A.染色体B.液泡C.核糖体D.叶绿体12.若用肠液(含有蛋白质水解酶)处理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得到一连续的极细长的纤丝,此纤丝可能是()A.染色质丝B.多肽链C.DNA分子D.氨基酸和核苷酸13.某物质是一种环九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是()A.1052B.1008C.990D.9721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膜的出现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B.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D.所有生物体都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细胞间信息交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生命活动15.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16.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同一种物质②不同种物质③形态相同④形态不同⑤同时出现⑥出现在不同时期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⑤17.在一定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百分率不一样,这说明( )A.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18.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大,颜色由深变浅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③⑤19.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而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2.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A.2和4B.2和2C.4和2D.4和4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4.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 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D.含A、B、C三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6.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量的个体,其中AA 个体为40% ,Aa个体为50%,aa个体为10%,则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40% 、10%B.40% 、60%C.65% 、35%D.35% 、65%8.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9.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10.人体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为。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水平会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实例()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B.猎豹捕食斑马C.光合作用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2.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3.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巨)噬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记忆细胞4.“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A.稳定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可变性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出现四分体6.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A.C B.H C.O D.N7.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A.催化作用B.运输作用C.免疫作用D.遗传信息8.A.蛋白质、核酸B.蛋白质、脂质C.蛋白质、水D.核酸、水9.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B.过量砍伐的森林C.弃耕的农田D.沙丘10.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发生在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11.下列植物激素中,与“朵朵葵花向太阳”有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C.脱落酸D.乙烯1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下列是四位同学对细胞凋亡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现象B.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的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是指病变使细胞死亡D.细胞凋亡对人体发育极为不利13.在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2.以下对精子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体,叫做原生质滴。
原生质滴中存在中心体D.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3.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4.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相比,其突出特点是A.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任何蛋白质B.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C.蛋白质工程可以不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三代基因工程5.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6.关于桑椹胚和囊胚期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B.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C.癌细胞在培养瓶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D.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需要使用CO2培养箱8.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B.在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C.在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D.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取胰岛素9.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
海南省昌江县矿区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海南省昌江县矿区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C.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D.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 5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 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A.50 只 B.200 只 C.400 只 D.100 只3.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在骨髓中产生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的量会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能催化细胞内的代谢过程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5.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增加,是由于()A.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C.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6.如图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c中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不均匀分布,向左弯曲生长B.图b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图a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D.图d中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直立生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人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产物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2.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后来她所生的儿子中()A.全部正常B.一半正常C.全部有病D.不能确定3.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性状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位于()①核区大型环状DNA上②质粒上③细胞核染色体上④衣壳内核酸上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①③D.②①④4.下列关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安全是指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B.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一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C.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D.生物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三个方面5.在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中,关于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6.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CO2培养箱B.都需要用液体培养基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7.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氯化钙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该杂交瘤细胞株的增殖方式和产物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单克隆抗体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9.胚胎分割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可以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B.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分割任意时期胚胎C.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D.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因此不属于克隆10.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
海南省昌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高二生物试卷(文科)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高二生物试卷(文科)命题人:蒲丽虹 审题:高二生物备课组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第4页的答题卡中】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有20道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20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干要求。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 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z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 B.y>z>z C.z>y>z D.z>x>y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B.多喝豆浆C.多吃馒头D.多喝水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和b 处 B .a 、b 和c 处 C. b 、c 、d 和e 处 D .a 、b 、c 、d 和e 处d eca7. 人的手突然被针刺了一下,人体会A.先感到疼痛,再缩手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D.只缩手,不会感到疼痛8.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A.H区 B.S区 C.V区 D.T区9.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C.抗利尿激素 D.甲状腺激素10.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是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体液调 C.主要是神经调节 D.主要是体液调节11.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12.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1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 .艾滋病毒破坏B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B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D .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 HIV15.人体器官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抗体 D.抗原16.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光合作用增强17. 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C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D .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18.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19.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脱落酸20.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子番茄D.促进香蕉的成熟图1 图2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共20小题, 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共10分,每空2分)下图是人体某局部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B 、C 表示结构,a 、b 、c 、d 表示液体。
2024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及答案
海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3次月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3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揭示适当多吃橘和橙类水果有延长寿命的潜在机制,澄迈福橙和琼中绿橙是我省重要经济作物和特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琼中年均湿度84%,能满足绿橙对水分需求,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B. 澄迈福橙果肉细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硒、铁、钙、镁等C. 琼中绿橙果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后,得到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D. 澄迈福橙味清香甜,含糖量高达14%,糖类进入人体后与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2. 2023年9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告,提醒医生需密切关注创伤弧菌等致命性食肉菌。
人体被“食肉菌”感染后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可通过两种途径感染,一是身体上有伤口,导致其趁虚而入;二是生吃贝类后被感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创伤弧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B. 创伤弧菌能独立生存,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 创伤弧菌有细胞壁、细胞膜且遗传物质是DNA,属于真核生物D. 皮肤或口腔有伤口者应避免下海游泳,海鲜务必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3. 细胞自噬能快速提供燃料供应能量,或者提供材料来更新细胞组分,因此在细胞面对饥饿时,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细胞自噬过程中溶酶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B.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C.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D.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2.下列各项叙述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B.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C.一个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D.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的总数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B.100只/公顷C.75只/公顷D.50只/公顷4.下列是四位同学在进行生态调查时所画的四条食物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其中最准确的是()A.昆虫→青蛙→蛇B.果树→害虫→食虫鸟C.果树←害虫←食虫鸟D.水果→树→害虫→食虫鸟5.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6.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A.水源和土壤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9.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1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依次是()A.光照、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温度、食物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4.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鞭毛虫的关系是()A.种内互助B.寄生C.互利共生D.捕食15.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17.下列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18.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A.0.8%和0.16%B.4%和0.8%C.4%和1.6%D.20%和4%19.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20.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只有2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5.8×107kJ2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2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3.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假如鹰的食物来自兔子,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A.4600g B.900g C.800g D.5600g二、综合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图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①~④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羊属于.属于自养生物是(填图中序号).(2)从图中可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4)生态系统成分中除了上述图解中的成分外,还包括.2.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 ,B ,C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3.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2)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4.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④若在t 2时种群数量为N ,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2)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5.图1是某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E 表示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 1、E 2、E 3、E 4分别表示蜗牛、杂食性小鸟、鼠、野兔同化的能量.请回答:(1)草属于生产者,蜗牛、野兔等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2)鼠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 的形式散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属于 消费者,蜗牛与野兔的种间关系为 .(4)此地曾经发生火灾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后来由于环境适宜,又变得生机勃勃,这种演替属于 .(5)调查人员随机设置样方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如图2,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记为 个.调查该地区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 )A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B .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C .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答案】D【解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解:A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 错误;B 、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B 错误;C 、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C 错误;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D 正确.故选:D .【考点】种群的特征.2.下列各项叙述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B .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C .一个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D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的总数【答案】B【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高.解: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称为种群密度,B正确;C、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而不是一个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C错误;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能称为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B.【考点】种群的特征.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B.100只/公顷C.75只/公顷D.50只/公顷【答案】B【解析】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和样方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相等,因此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解: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故该种鼠的总数=25×(30+10)÷10=100(只),由于调查范围是1公顷,故密度为100只/公顷.故选:B.【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4.下列是四位同学在进行生态调查时所画的四条食物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其中最准确的是()A.昆虫→青蛙→蛇B.果树→害虫→食虫鸟C.果树←害虫←食虫鸟D.水果→树→害虫→食虫鸟【答案】B【解析】食物链的书写原则:①起点是生产者,②→指向捕食者,③终点是最高营养级.解:A、没有生产者,A错误;B、有生产者、消费者和最高营养级,→指向捕食者,B正确;C、→的方向指反,C错误;D、水果和树都是属于生产者成分,D错误;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5.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种群的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种群的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A、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内容,A正确;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C、在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C错误;D、由C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C.【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6.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A.水源和土壤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概念.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解:ABCD、森林生物群落包括这个森林中的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包括无机环境,如阳光、空气、水源和土壤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A、围湖造田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破坏了生态平衡,故A正确;B、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变化,故B正确;C、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故C正确;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故D错误.故选:D.【考点】群落的演替.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组成,A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B正确;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正确.故选:A.【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解: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A正确;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正确;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D错误.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10.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答案】D【解析】1、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3、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解: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D.【考点】种间关系.1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依次是()A.光照、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温度、食物【答案】A【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故选:A.【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A、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B、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看家狗外出时撒的尿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由b最后消失,而a逐渐到达最值,可知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解:A、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与图不符合,故A错误;B、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群刚开始个体数均迅速增长,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发生竞争,最终导致b种群死亡.因此,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应该是由弱到强,故B错误;C、再分析a种群整体的曲线较长,不难发现:a种群的增长呈“S”型,这是在有限环境中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的结果,故C正确;D、b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不为J型增长,故D错误.故选:C.【考点】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14.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鞭毛虫的关系是()A.种内互助B.寄生C.互利共生D.捕食【答案】C【解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根据题干信息“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说明白蚁和多鞭毛虫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C.【考点】种间关系.15.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由食物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解:A、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A错误;B、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C、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C错误;D、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动.。
2024-2025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湖泊、河流等淡水中常见的两种生物:蓝细菌和衣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衣藻的统一性B.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衣藻处于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C.蓝细菌和衣藻都有细胞壁,而且成分相同D.DNA是蓝细菌和衣藻的主要遗传物质2.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有望破解人类面临的健康、能源、环境等诸多问题,比如为食品研发赋能:开发多种功能的替代蛋白、糖类和脂质等。
下列有关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分子中含有C、H、O,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原和淀粉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C.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参与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3.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甲无核糖体;乙有细胞结构但不具核膜;丙具有叶绿体和中心体;丁为自养型生物,但不能利用光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并不都含有C、H、O、N、P元素B.乙、丙、丁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DNAC.丙是低等植物,丙、丁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D.丁可以是根瘤菌,可参与N、C等元素的循环4.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维生素D会导致脂肪组织中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一种多肽类激素)和钙含量升高,从而刺激脂肪生成,抑制脂肪分解,加剧肥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D和PTH的化学本质相同B.维生素D通过自由扩散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C.维生素D的浓度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D.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5.某同学采用藓类小叶为材料,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进行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的鉴定,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结构B为叶绿体,叶绿体的绿色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图1的A中充满的是蔗糖或葡萄糖溶液,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或葡萄糖溶液C.若在某种溶液中液泡体积如图2所示,可推断该溶液很可能是葡萄糖溶液D.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还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和细胞液浓度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B.细胞器甲和丙都能进行能量转换和自我复制C.细胞器乙一定可以“出芽”,形成囊泡D.醋酸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丙7.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
海南省文昌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答案在最后)(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A应等于CB.图中a的含义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C.D性别比例通过直接作用种群密度而影响种群数量D.若要调查某区域浣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2.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105个D.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用血球计数板测定3.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草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图甲中铅元素和难降解的化合物等在草中的含量最高C.图乙中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超过b后,生产者就不能积累有机物D.据图乙可知,一定强度的捕食有利于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4.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在稻田里发挥鸭子的“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实现了稻鸭双丰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和鸭子共作技术依赖于水稻和鸭子互利共生的关系B.鸭子和害虫、杂草间相互制约,维持彼此数量的相对稳定C.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鸭子同化的能量,该能量将流向分解者D.水稻的根能直接吸收鸭子粪便中的有机物,并获取其中的能量5.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变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大肠杆菌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但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氨基酸、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分泌囊泡和尿素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胆固醇、脂肪、脂肪酸⑦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⑥B.①②③⑦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⑥3.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 Na +C.内环境占体液的 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1/3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4.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 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B.O 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 2的场所与产生CO 2的场所相同5.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下列属于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的是()①血浆中存在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的物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6.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个部位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7.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体液一免疫调节
B . 神经一免疫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8.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
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般是双向的
9. 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10.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
适宜刺激的结果是
A.刺激a处,b处将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1.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⑤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③④⑤ D. ⑤②④③①12.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纤维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能力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C.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3.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1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15.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C.小脑 D.下丘脑
16.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抗利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7.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
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18.人体调节血糖含量的主要激素是
A.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 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9.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 骨髓 C. 大脑 D. 垂体20.到了春天,黄莺开始表现出求偶、交配行为,这是因为起体内
A.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 B. 支配生殖腺的神经兴奋
C.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 D.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内环境包括 (用标号表示),其稳态是指 等方面的相对稳定。
(2)正常人血浆的pH 为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22.(10分)下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有1、2、3、4、5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 23.(10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
是 。
(2)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此人血糖浓度高达
1.85g/L ,就有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因此,此人可能患_______________,
(3)能够促进②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
24.(10分)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 ,激素 B 的名称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
(3)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作
用
是。
(4)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患,如果及时补充该激素可以使
其恢复正常发育。
25.(10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请利用刚孵化出的生长
状况相近的蝌蚪多条,玻璃缸3个,甲状腺激素制剂和甲状腺抑制剂少量,池
塘水及蝌蚪饲料,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理作用。
请填写
下列内容:
步骤一:给3个缸分别贴上标签1、2、3。
步骤
二:。
步骤三:按下表进行不同的处理。
编号添加激素结果
1 加入甲状腺素5mg
2 长成大型蝌蚪
3 较长时间后变成青蛙
步骤四:每天观察并测量蝌蚪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生长情况和尾的变化等,
做好记录。
结论:。
答案:
1-5BABAC 6-10BDDBA 11-15ACCBA 16-20AABAC
21.(1)②③④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2)7.35—7.45 HCO3- HPO42- (3)⑤②③①
22.(共10分,每空2分)(1)3 神经中枢 (2)外正内负内正外负 (3)突触
23. (共10分,每空2分)(1)消化吸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0.8—1.2g/L 糖尿病; (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写一种就
行)
24. (共10分,每空2分)(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2)③④
(3)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增加产热(4)呆小症
25. (共10分,每空2分)(1)步骤二:分别加入等量的池塘水、蝌蚪饲料、
10只蝌蚪。
(2)最先变成小型青蛙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 不加激素
(对照) (3)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答案:
1-5BABAC 6-10BDDBA 11-15ACCBA 16-20AABAC
21.(1)②③④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2)7.35—7.45 HCO3- HPO42- (3)⑤②③①
22.(共10分,每空2分)(1)3 神经中枢 (2)外正内负内正外负 (3)突触
23. (共10分,每空2分)(1)消化吸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0.8—1.2g/L 糖尿病; (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写一种就
行)
24. (共10分,每空2分)(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2)③④
(3)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增加产热(4)呆小症
25. (共10分,每空2分)(1)步骤二:分别加入等量的池塘水、蝌蚪饲料、
10只蝌蚪。
(2)最先变成小型青蛙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 不加激素
(对照) (3)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