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仔细过程

合集下载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案例最初是在2010年宣布的。

吉利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一家瑞典汽车制造商。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部门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

该交易于2010年8月宣布,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受此交易影响,沃尔沃汽车将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将成为全球拥有沃尔沃品牌的所有权者。

通过这一交易,吉利得到了access to 沃尔沃的高端汽车技术、品牌声誉和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遇,因为吉利一直在努力拓展其汽车业务,并提高品质和技术水平,以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抗衡。

沃尔沃的重组并不仅仅是收购而已,吉利还增加了公司的研发投资,并引入了沃尔沃换挡齿轮系统的技术,塑造吉利在汽车行业的更高品质和创新形象。

吉利也在加强沃尔沃的国际扩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全球业务的影响力。

尽管有对吉利对沃尔沃的投入质疑,这次交易成交后,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

这次并购提升了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拓展了它的国际业务,同时也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吉利收购沃尔沃历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历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历程一.收购准备历程1.前期准备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非一蹴而就,李书福在2002年就动了收购沃尔沃的念头。

2007年吉利的战略转型,吉利越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沃尔沃的关注也越来越强。

最后吉利做出收购沃尔沃的决定,主要是李书福在战略上考虑。

比如通过收购沃尔沃,学习沃尔沃的技术和管理,短时间拉近与跨国企业竞争距离,形成走出去的竞争力。

同时获得一个更大和更平衡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结构。

2008年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并在随后发出出售邀约,福特方面仍表示,在目前的竞购中,吉利汽车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福特也表示吉利是收购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

2.时机把握从全球经济和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正在逐渐复苏。

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正在回暖。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经历着大调整、大转移、大重组的历史时机,吉利汽车抓住了金融危机经济低迷带来的商业机遇,积极参与汽车工业的全球化竞争。

3.获取政府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商务部明确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

此次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签字仪式,本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转变增长方式和实施更有效的国际合作的期盼和鼓励。

可以说吉利的这次收购行动,是对国家战略、地方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深度整合,吉利长袖善舞的不只是资本市场,而是对于中国产业政策的精到把握。

4.工会从反对到支持吉利明确表示,不会关闭沃尔沃轿车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工厂,并且沃尔沃轿车将仍然由目前的管理团队领导。

沃尔沃目前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会长期保存。

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工会的关系。

吉利经历一波三折终于赢得沃尔沃工会的信任。

5.优秀的并购团队整个并购是一个高度国际收购,为实现收购后对沃尔沃资产最大限度的掌握,吉利还聘请了全球专业的投行、律师行和会计师行,组织了200多人的团队参与谈判。

分布全球的顾问公司都拿出最强的团队,确保了整个项目的操作严谨、科学、计划、有条理。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究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究

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1.3研究思路与实证研究方法 (1)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过程与当前进展 (2)2.1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2)2.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2)2.3当前进展 (3)3.并购后面临的整合问题 (4)3.1文化整合 (4)3.2 品牌整合 (5)4.出现整合问题的原因 (6)5.对于吉利并购后整合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7)5.1加速实现品牌价值消化,双管齐下实现品牌价值整合 (7)5.2多角度提升品牌价值 (7)5.3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并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 (8)5.4 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 (9)5.5 两个品牌相互融合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9)6.吉利并购沃尔沃对中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9)参考文献 (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制造的龙头企业,它在进军国际市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研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列,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其它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市场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能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如何合理应对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这对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汽车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企业并购之后面临的整合问题对于企业非常重要。

吉利收购沃尔沃800天谈判历程教学文案

吉利收购沃尔沃800天谈判历程教学文案

吉利收购沃尔沃800天谈判历程吉利收购沃尔沃惊心动魄800天2010-09-08 07:20:28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2010年春节期间,洛希尔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并没有休息好。

早晨,她总是要被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电话打搅。

俞丽萍清楚地记得,2月13日(除夕),李书福是18点半打来电话,正值年夜饭,一直讨论到20点半;2月14日(初一),李书福早晨8点又打来电话,“我想这个人是不是疯了,过年也要操心工作的事。

”李书福当时对俞丽萍表示,他想给福特的CFO路易斯·布斯写封信,沟通收购沃尔沃项目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主要是融资问题。

从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在底特律车展上第一次与布斯相见,表达收购沃尔沃的正式意愿,到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订并购协议,整个交易历经800天,类似上述细节的小“插曲”几乎没有间断过,作为这场并购的“顾问”,洛希尔以及俞丽萍与李书福和吉利一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800天。

从2008年初洛希尔开始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交易中的险情就屡屡发生,人才储备不够、不断有竞争对手来“搅局”、融资频频出现困难,以及知识产权问题遇到障碍等。

但李书福总是逢凶化吉,绝处逢生。

“它好像一个溜溜球,每次都已经到最底部,快碰到地了,却又起来了。

”俞丽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2010年8月2日,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轿车并购项目的交割仪式,宣告这项旷日持久的收购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洛希尔与李书福的接触始于2007年,大中华区的团队初次访问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供关注的收购项目。

李书福的回答令洛希尔方面印象深刻:“沃尔沃是首选,我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了。

”李书福第一次表露收购沃尔沃的想法是在2002年,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达了这个想法,但是一位接近李书福的人称,董事长总有很多想法,当时吉利还很小,没人把这番豪言壮语当真。

是金融危机和不断走低的美国汽车业,给了李书福机会,2007年初,穆拉利从波音来到福特担任CEO,随即提出了“One Ford”的战略,决定出售旗下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个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一)案情分析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沃尔沃(Volvo),在1927年4月14日用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V4之前,它曾是一个滚珠轴承的品牌名称。

沃尔沃汽车的铭牌是钢铁的标志——一个带有斜箭头的圆圈(铁标)。

这种标志的设计思路最初源自因耐久性而闻名的瑞典钢铁工业。

自那时起,在世界各地,这个钢铁的符号就成了沃尔沃的代表。

对沃尔沃而言,这一现代化的企业品牌标志也代表沃尔沃对客户所做出的安全、品质和设计三方面的承诺。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 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

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厂设在瑞典、比利时和中国,并在全世界超过100 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 多家展厅。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收购发展沃尔沃共需27亿美元其中50%来自国内50%来自境外。

国内资金的50%为自有资金,另外50%为银行借贷。

三、并购过程2009年05月01日前后高层访哥德堡吉利猜想瞄准沃尔沃2009年06月17日吉利:吉利收购沃尔沃“不靠谱”2009年06月18日福特总部回应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炒作2009年06月18日吉利沃尔沃工厂落户东莞空穴来风2009年06月23日非空穴来风:吉利洽购沃尔沃仍在进行2009年07月16日吉利报价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将会分晓2009年08月04日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2009年09月01日收购沃尔沃传闻又起吉利高层开会统一口径2009年09月09日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2009年10月28日福特已选中吉利是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09年12月23日吉利宣布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03月28日吉利与美国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协议吉利于2010年8月2日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摘要: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渐强、从国内走向国际,直至实施海外并购,正一步步不断地发展壮大,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得令世界瞩目。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融资一般而言,企业的并购过程存在三个主要阶段:调查与评估、谈判与签约以及整合。

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忽略了整合这个重要阶段。

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总是难以被精确的测定,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总体上说并购者在并购活动中的成功率低于50%,究其原因是并购方蹒跚而行、临时凑合,没有完整的整合计划,而不是按原先的战略构想和系统的规划来实现公司的整合。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显然也开始了整合,但也存在这很多挑战。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动因分析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市场份额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成为原料的主要客户,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提供可能。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细节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细节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细节吉利18亿美元买到了什么?(1)知识产权:发动机技术和三个主要平台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沃尔沃S40、V50、C70、C30等系列车型都建立在该平台之上。

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台:主要生产S60、XC90D4平台:生产福特Flex系列SUV和林肯MKT系列SUV(2)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及品牌资产(3)沃尔沃的经销商网络:沃尔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一、收购历程:(一)基本程序:第一,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制定我们收购总体的战略。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规划。

(二)概况:1、2008年,吉利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准备第一份提交给福特的收购建议书,并且福特对此建议书的印象非常深刻,由于吉利准备非常充分,里面的数据非常详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要跟吉利谈判的基础。

2、进入2009年之后,谈判进程就加速了,2009年1月中旬的时候,李书福董事长率领代表团会见了福特的首席财务官、执行官,还有董事长,这次会面当中,双方就沃尔沃的并购事情进行了非常详细,也非常友好的交流。

随后吉利正式接到了福特公司发给吉利的邀请,进入沃尔沃并购流程的邀请函。

3、在2009年的2月,吉利团队跟沃尔沃的团队在中国进行见面会,沃尔沃向吉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并于当年的3月12日吉利按照国际惯例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一轮标书。

4、2009年4月份,福特项目开发数据库,吉利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整个调查持续4个月之久。

并且吉利聘请了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顾问、付尔德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尽职调查过程。

5、在尽职调查之后,在2009年7月30号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二轮有法律标识的表书。

剩下的信息大家都知道,福特公司10月28日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首选方,以及在圣诞节之前发的公告。

6、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终于在两个竞购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中国吉利集团当中作出了选择:吉利集团被列为优先竞购者。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市场热词,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也被广泛关注。

尤其是2010年,吉利汽车宣布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展开收购谈判,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2010年3月,吉利汽车宣布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并提供18亿美元的收购成本。

在此之前,沃尔沃曾经深陷财务危机,以至于瑞典政府一度考虑将其卖掉。

此时,吉利汽车看中了沃尔沃长期积累的技术、品牌和行业地位,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二、谈判过程在谈判过程中,吉利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相对较低。

其次,沃尔沃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以及高昂的产品成本。

最后,瑞典政府的介入也增加了这次谈判的复杂性。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吉利汽车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它强化自身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提高自身知名度和领先地位。

其次,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展开合作,并透过此次合作向全球市场展示其实力和技术水平。

最后,吉利汽车还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保留沃尔沃的瑞典本土特色,增加沃尔沃在瑞典的就业机会。

三、收购后的成效2010年8月,吉利汽车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欧洲主流汽车品牌的企业。

此举推高了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增加了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而沃尔沃汽车也得以摆脱财务危机的困扰,重新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体上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这次收购不仅为吉利汽车扩大了市场,提升了影响力,也为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提供了范例。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走向世界舞台,需要打造自身品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尊重文化差异,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认可和支持。

企业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企业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效应动因
• • • • (1)韦斯顿协同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 (4)财务协同效应
(二)一般动因
• • • • • (1)获取战略机会 (2)发挥协同效应 (3)提高管理效率 (4)获得规模效益 (5)买壳上市
三、并购概况
• 2010年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已经完成对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 权收购。同时,大众汽车北美区首席执行官 斯蒂芬· 雅克布(Stefan Jacoby)将加入沃 尔沃轿车公司并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 。对吉利来说,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 天,成功收购沃尔沃,让中国车走遍世界, 也饱含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
企业并购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
企业并购及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包括兼并和收购 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 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 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 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 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 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 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 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 购三种形式。
• 沃尔沃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 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 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人 是古斯塔夫· 拉尔松和阿萨尔· 加布里尔松。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 署协议,吉利联合大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股权 。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建立年产能力达30万辆的新工厂, 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并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 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第十大汽车制造商。

2010年,吉利汽车公布了其收购沃尔沃的消息,而这笔交易因为收购方的身份和其文化差异引起了不少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案例,包括收购方的战略考虑,对细节注意事项的关注以及双方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收购方的战略考虑吉利汽车在拥有中国最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适当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希望获得成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并提高了自身品牌。

此外,收购沃尔沃还可以让吉利汽车进入高端市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对细节注意事项的关注当双方开始谈判时,吉利汽车必须面对诸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收购后,吉利汽车必须整合沃尔沃员工,同时确保所有关键技术和知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此外,这种跨国交易也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吉利汽车通过雇佣拥有跨国业务经验的顾问,并与沃尔沃管理层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以确保双方理解并解决所有潜在问题。

3.双方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双方都意识到,收购沃尔沃是一项长期,复杂和昂贵的过程。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每场并购都是一场婚礼,如果其中一个人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整个事情就会破裂”。

因此,双方需要耐心地协商,诚实地交流,建立信任,确保谈判顺利进行。

双方合作的关键在于保证每一项细节都被严密控制。

吉利汽车通过重点关注保密性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以确保沃尔沃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积极参与并继续保持卓越。

另外,吉利汽车在谈判期间也需要应对来自瑞典政府和欧洲监管机构的反对声音。

瑞典政府希望沃尔沃品牌保留其本土性质,并担心该交易给瑞典带来负面影响。

欧洲监管机构则需要审查并批准该交易。

吉利汽车通过积极回应瑞典政府和欧洲监管机构的关切,并与瑞典和欧洲领导人进行接触和交流,以消除各方面临的困难,顺利完成交易。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 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 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 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100%股权收购。
收购结果——吉
知识产权、技术 提升品牌形象,走向国际 学习市场营销模式 销量增加

关键因素
1、前期准备 2、时机把握 3、政府支持 4、工会从反对到支持 5、并购团队的支持
核心问题
技术 问题
融资 问题
吉利融资组合图
收购及发展沃尔沃需27亿美元
50% 国内资金 50% 50% 境外资金
50% 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资金 100%
吉利自由资金
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中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大庆、北京、成都等
担忧
中国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对手
奥迪 宝马 奔驰这三大高端豪华汽车 生产巨头占据了其中93.4%的股份,现在 吉利收购沃尔沃想要从其中分得一小块 饼真的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沃尔沃 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想要转 战亚洲地区,将又会是一个难题。
婚后生活?
公司2010年实现销量41.58万辆,同 比增27%。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39.53万 辆,同比增长29%;2.05万辆为外销,同 比增6%
沃尔沃在众多 汽车品牌中表 现平平,很难 脱颖而出,其 销售业绩证明 了这一点。
1、吉利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
4、企业的使命,
能源問題。
2、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 理念。吸收国外高端人才、 吸收核心技术。减少吉利 重新建立豪华汽车品牌的 时间与成本。
5、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 高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 度,改变中国份额从2008年的32.5% 下降 到了2009年的30.5% 全球前十大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从2008年的72.4%下降了 一个百分点到2009年的71.4%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2.要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 场之初,必然要努力迅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 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
3.要有互补的共赢条件。成功收购要创造出价值,实 现整合价值大于总价值的溢出效应。收购并不是为了 打击被收购对象,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这需要双 方具备互补的共赢条件,才能一起创造价值。
反垄断审查 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 2010年8月2日,吉利与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
合资了公司
并购成功经验
1.要积累足够的国际经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 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 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 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并购动因
一、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管理就是造安全、环保、 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 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都一直坚持 这样的传统,这样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 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二、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二、战略调整
对于沃尔沃此次中国区的调整,沃尔沃方面表示意 在加强吉利对于沃尔沃在中国业务上的把控,同时保证 在中国生产的沃尔沃轿车能够达到与瑞典托斯兰达工厂 同样的高标准,同时似乎也预示着,吉利在一切准备停 当后,沃尔沃在中国将会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变革, 沃尔沃看中吉利什么,以示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二是 吉利的商业文明,三是吉利的民营企业性质
并购后面临的风险
一、沃尔沃新车型难以脱离福特车系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2 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
现金支付将增加公司资本中负债的比重,而股票支付则增大股本或股东权益的比 重,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公司控制权
并购方,特别是在一些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中,股东为防止并购后控制权稀释而 影响个人财富,甚至被目标公司“逆向并购",在并购对价中更偏好现金对价。
4 目标公司的影响
13并购过程2009年08月0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2009年09月09日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2009年10月28日福特已选中吉利集团是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10年03月28日吉利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100股权2010年08月0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以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高盛“炒作” 09年9月底,高盛公开宣布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截止10
月底,吉利股价暴涨350%。高盛这样炒作的好处在于使吉利市值快速增长, 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用以收购沃尔沃。
政府助力 在这次沃尔沃并购案中,吉利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以战略投资换
资金、以项目基地换资金方法,这种民营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融 资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谢谢观赏!
3 并购后项目基地融资
按照吉利财务顾问洛希尔的估算,初期运营资本在5亿~10亿美元之间。对并购后的整 合资金,吉利的策略是“哪里投资,未来基地就落户哪里”,通过沃尔沃中国工厂选 址撬动地方政府资本。在项目运作中,有30亿元成都市政府的资金,而作为交换条件, 国产沃尔沃可能需要在成都、大庆和上海嘉定分别建立工厂。
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 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1 锁定沃尔沃从2008年初洛希尔开始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交易中的险情就屡屡发生,人才储备不够、不断有竞争对手来“搅局”、融资频频出现困难,以及知识产权问题遇到障碍等。

但李书福总是逢凶化吉,绝处逢生。

2010年8月2日,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轿车并购项目的交割仪式,宣告这项旷日持久的收购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洛希尔与李书福的接触始于2007年,大中华区的团队初次访问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供关注的收购项目。

李书福第一次表露收购沃尔沃的想法是在2002年,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达了这个想法。

2007年初,穆拉利从波音来到福特担任CEO,随即提出了“One Ford”的战略,决定出售旗下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个品牌。

2007年9月,福特美国总部收到一封挂号信,李书福通过公关公司向福特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直到此时,洛希尔并没有介入,而吉利因为名不见经传,收购意向也没有引起福特重视。

2008年初在底特律车展上的一次遭遇,让李书福下决心聘请财务参谋。

这次谈话并不成功,福特方面不断强调“沃尔沃有15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认为吉利太弱了。

2 说服洛希尔2008年1月,这个目标锁定在沃尔沃。

但是吉利面对的第一个困难是让洛希尔总部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购。

俞丽萍与李书福初次见面时,吉利汽车股价为8毛钱,市值10.8亿美元,这个盘子不到沃尔沃的十分之一。

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吉利汽车股价跌到了2毛钱附近,盘子缩水至3亿美元,对俞丽萍来说,向总部推荐这样一家企业是个冒险。

洛希尔算是在汽车产业界最具声望的一家投行,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之前的12个月里,由洛希尔提供咨询的汽车并购案总价值高达892.5亿美元。

在吉利提出收购申请后,一家欧洲汽车公司也明确邀请洛希尔帮助其竞购沃尔沃。

按照洛希尔的规定,只能代表一家公司参与竞标,俞丽萍需要说服同事放弃这家欧洲车企,而这家公司的销售规模差不多是吉利的10倍。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收购历程表1:收购历程收购价格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交易架构此次收购将以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的形式进行。

为便于收购,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来作为国内的收购主体。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案例分析:本文从六个方案,对收购案进行分析。

1、对产业和战略的深入研究吉利近10年来一直在研究收购外国汽车企业的事情,紧盯沃尔沃已经多年,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在内部的会议上提出要收购沃尔沃,当然李书福也知道当时一切都不成熟。

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和一些前期的准备,吉利在资金、人才、技术有了一定的积累,包括2007年吉利的战略转型,吉利越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沃尔沃的关注也越来越强。

最后吉利做出收购沃尔沃的决定,主要是李书福在战略上考虑。

比如通过收购沃尔沃,学习沃尔沃的技术和管理,短时间拉近与跨国企业竞争距离,形成走出去的竞争力。

同时获得一个更大和更平衡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结构。

李书福认为,2009年许多欧美汽车市场下跌了20%,但是大众这样的企业仍然能保持全球10%左右增长,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三个市场救了大众。

李书福认为不知道经济危机什么时候还会在什么地方发生,中国也不敢保证未来某个时期不被卷入经济危机,企业要保持长期的持续发展,必须进入更多中国以外的市场。

从周期性来看,欧美市场早晚是要走出低谷的,吉利要是能有不断增长的海外业务,一旦中国市场出现波动,到时候也能东方不亮西方亮。

2、小试牛刀在2002年就有收购沃尔沃念头的李书福,并没有因为自身实力限制而垂头丧气。

相反,他一边快速发展吉利,一边为未来的收购做准备。

早在2005年,李书福为了将来大的海外收购“练练手,试试水深”,并于2006年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23.2%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英国锰铜成立于1899年,主业为出租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拥有伦敦黑色出租车的独家生产权。

吉利同时与英国锰铜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协议决定在中国合资办厂生产出租车。

通过几年的运作,吉利摸索出了如何管理国外汽车生产商,并如何通过生产转移实现在中国本地化低成本生产。

吉利最近宣布,计划增持锰铜股份至51%,并英国建一个全新的顶级研发中心和高档汽车样板工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页: 忽得政府援手
6 政府援手
吉利负责政府融资的团队谈了全国十几座城市,包括见诸报章的北京、天津、珠海、东莞、成都、大庆、上海……
这其中有对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持怀疑态度的,谈判根本没有深入;也有一开始看好,随着谈判向前推进,逐渐觉得双方利益不同,中途放弃的;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与吉利签订协议,双方工作人员一道办公了,但最后时刻还是动摇,出现了反悔。
在吉利提出收购申请后,一家欧洲汽车公司也明确邀请洛希尔帮助其竞购沃尔沃。按照洛希尔的规定,只能代表一家公司参与竞标,俞丽萍需要说服同事放弃这家欧洲车企,而这家公司的销售规模差不多是吉利的10倍。
2008年6月的洛希尔一次全球合伙人会议上,俞丽萍走上讲台,她本来演讲的主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对于洛希尔的重要意义,但她很快就“跑题”了。
2008年1月,这个目标锁定在沃尔沃。但几乎从俞丽萍接手那一刻起,困难就一直相随,第一个困难是让洛希尔总部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购。
俞丽萍与李书福初次见面时,吉利汽车股价为8毛钱,市值10.8亿美元,这个盘子不到沃尔沃的十分之一。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吉利汽车股价跌到了2毛钱附近,盘子缩水至3亿美元,对俞丽萍来说,向总部推荐这样一家企业是个冒险。
2009年12月16日,一个关键角色——童志远加入了沃尔沃并购团队,作为原北京戴-克奔驰公司的总裁,童志远的加盟,被外界认为是寻求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的强烈信号。
这一任命意味着,童志远在收购沃尔沃完成后,将扮演沃尔沃中国项目运营人的角色,同时也负责沃尔沃落户北京后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彼时,吉利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草签了全部文件,吉利方面已经签字盖章,就等审批到位。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审批出现了问题。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北汽直书地方政府,希望全力支持即将上市的北汽,而非外来项目,由此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一事没了下文。
1 锁定沃尔沃
从2008年初洛希尔开始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交易中的险情就屡屡发生,人才储备不够、不断有竞争对手来“搅局”、融资频频出现困难,以及知识产权问题遇到障碍等。但李书福总是逢凶化吉,绝处逢生。“它好像一个溜溜球,每次都已经到最底部,快碰到地了,却又起来了。”俞丽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5 放弃与寻找
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册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这是吉利为沃尔沃项目融资所迈出的第一步。
吉利凯盛注册资本为41亿元,由吉利全额出资。按照当时的构想,吉利还将通过政府融资,解决并购所需的其他40亿元。
洛希尔为吉利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融资方案,既照顾到吉利自身,又让它能够在未来的股权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既不能用到香港上市公司的钱(实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同时又保持这个项目的号召力。
另外,彼时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筹措20多亿美元谈何容易?即便财团经济实力雄厚,但俞丽萍分析说:“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凭什么让沃尔沃起死回生呢?”
洛希尔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绝不能为了突然出现的两家竞标者,而拖延递交标书的最后期限,否则就退出竞标。果然,福特没有延迟期限。两家财团由于未能按时完成融资,都匆匆退出竞标。
与此同时,吉利的收购进展报告上报到了发改委,李书福一度担心因为对吉利不了解,而影响对收购的评估。所以在报告中,李书福重点谈了收购对中国汽车业的产业意义和后续盈利信心。和发改委为首的国家相关部门的及时、有效沟通,不仅为吉利此后顺利通过审批埋下伏笔,也为向国有银行寻求融资做好准备。
第2页: 竞争对手实力雄厚
突如其来的竞争者,使吉利和洛希尔团队紧张起来,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沃尔沃的唯一选择,这两个敌人必须引起重视。更高的报价以及“自己人”接盘,对于福特来说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吉利的并购团队经过冷静分析,认为对方报价更高,但仓促开价并不符合福特的口味。作为一项全球瞩目的并购交易,福特并不只是想卖个好价钱,它需要成为“有责任”的卖家,不会为了这点钱把沃尔沃这个品牌砸掉。
随后,收购团队搭建了起来,按照分工: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法律事务;德勤负责收购项目、财务咨询,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信息技术、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尽职调查;洛希尔银行负责项目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并对沃尔沃资产进行估值分析。
3 官方的支持
2009年1月,又一年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有备而来。在他身边除了张芃外,还多了一名女士——俞丽萍。李书福对穆拉利说:“我准备得很充分,顾问团队都请好了。”
密切关注沃尔沃的李书福立刻出手,2007年9月,福特美国总部收到一封挂号信,李书福通过公关公司向福特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直到此时,洛希尔并没有介入,而吉利因为名不见经传,收购意向也没有引起福特重视。
不过,2008年初在底特律车展上的一次遭遇,让李书福下决心聘请财务顾问。当时,李书福在公关公司帮助下第一次见到了福特财务总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和采购总监等一干人。这次谈话并不成功,福特方面不断强调“沃尔沃有15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言下之意是,吉利太弱了。虽然李书福表示有诚意和能力做到,但对方只是礼节性地称“回去研究一下”。当时,在李书福身边只有他从英国石油挖来的张芃有点国际化背景。
回顾吉利收购沃尔沃全过程——惊心动魄800天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09-09 10:01:00 第一财经日报 赵奕
摘要:从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在底特律车展上第一次与布斯相见,表达收购沃尔沃的正式意愿,到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订并购协议,整个交易历经800天,类似上述细节的小“插曲”几乎没有间断过,作为这场并购的“顾问”,洛希尔以及俞丽萍与李书福和吉利一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800天。2010年春节期间,洛希尔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并没有休息好。早晨,她总是要被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电话打搅。俞丽萍清楚地记得,2月13日(除夕),李书福是18点半打来电话,正值年夜饭,一直讨论到20点半;2月14日(初一),李书福早晨8点又打来电话,“我想这个人是不是疯了,过年也要操心工作的事。”
李书福第一次表露收购沃尔沃的想法是在2002年,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达了这个想法,但是一位接近李书福的人称,董事长总有很多想法,当时吉利还很小,没人把这番豪言壮语当真。是金融危机和不断走低的美国汽车业,给了李书福机会,2007年初,穆拉利从波音来到福特担任CEO,随即提出了“One Ford”的战略,决定出售旗下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个品牌。
回国后,李书福决心正式邀请洛希尔,李书福给俞丽萍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我觉得李书福孩子气中带着执着和坚毅,看他说话声音很慢、很柔和,但其实是个性子很急的人。”
2 说服洛希尔
李书福和俞丽萍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非常有激情,认准目标,无论如何也要达到。
这种以“退出”为先决条件的谈判,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2月8日。
2009年12月底,是吉利对外宣称的与福特签订正式协议的日子,“我们当时找各种基金,包括有钱的个人投资者,但由于双方经济立场不同,都未谈拢。”俞丽萍表示。
鉴于吉利迟迟拿不出融资结构,福特方面决定每2周开一次电话会,来督促吉利
为此,吉利有两条路径,一条走政府路线,一条与基金合作。于是洛希尔的并购团队分作两个小组,一组找政府谈,一组找基金谈。并购前,李书福接触了包括中信资本、鼎辉、联想控股等在内的各大基金,以及渤海基金这样的政府基金。
李书福说服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主要靠两个概念:一是中国制造,另一个是中国市场。但是,几乎所有基金对这个项目的要求都是这样两点:要么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立刻找到退出路径;要么收购后,尽快实现沃尔沃项目的单独上市,从而实现退出。
4 半路杀出的对手
到了2009年5月,沃尔沃方面出现了问题。瑞典一些官员公开在报纸上撰文,反对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称由于在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并不是最佳选择。
而到了7月,最后一次竞标时,又有两家竞标者加入进来,一家名为皇冠(CROWN)的美国公司和一家瑞典财团突然杀出,报价一度攀升至28亿美元,这两家财团的组织者分别曾在福特和沃尔沃担任高管。
“像我们这样200多年历史的欧洲公司,怎么会把良好声誉押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营汽车公司上呢?其实我们最后决定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要经过内部审批,当时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西方还有其他汽车公司想买沃尔沃。”俞丽萍表示。
洛希尔算是在汽车产业界最具声望的一家投行,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之前的12个月里,由洛希尔提供咨询的汽车并购案总价值高达892.5亿美元。
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获得通过。这一天,李书福真正走上了破釜沉舟的那一步。当时,在吉利内部会议上,李书福感慨:“我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押上了!”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了准备,首先,他将吉利集团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了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的滚动发展,而吉利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来实现,2009年9月,高盛向吉利在港上市公司注入2.5亿美元,这笔钱被吉利用于济南、成都、杭州等多个项目的新建、扩建。
在业内,一家知名投行已经介入,证明这件事是“认真”的,李书福符合游戏规则的拜访,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表示,一旦出售沃尔沃,将第一时间通知吉利。
几乎在吉利与福特方面建立良好互信的同时,吉利在国内也进行了项目的政府沟通。2009年3月,吉利获得了发改委的支持函。彼时,国内多家企业曾经爆出希望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包括长安、北汽、奇瑞等,但手握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函后,吉利在国内实际上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
2010年8月2日,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轿车并购项目的交割仪式,宣告这项旷日持久的收购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洛希尔与李书福的接触始于2007年,大中华区的团队初次访问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供关注的收购项目。李书福的回答令洛希尔方面印象深刻:“沃尔沃是首选,我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