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胡 燕 张丽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 330022)摘要: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
在成就情境中,当学生面临可能失败的结果时,出于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呈现的关心可能会使用这种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包括外在归因定向、成绩目标、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及不确定的个人控制等,并结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成就目标;内隐自尊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7)01-0107-03收稿日期:2006-10-10作者简介:胡燕(1981-),女,江西人,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注意到在学校和课堂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会有意识地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学业自我妨碍(acade m i c se lf -hand icapp i ng )。
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肯努力学习呢?根据Cov i ng ton (1984,1992)的成就动机自我价值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恐惧失败,因为失败经常被解释为低能力的表现,而低能力则意味着低自我价值,从而使个体产生对自我价值感丧失的恐惧,由此促使学生个体产生自我价值感保护的必要性。
因此,在一些威胁到个体自我评价的情境里,个体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为了避免可能的失败对自我价值感的损害,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策略。
其中之一便是自我妨碍。
从情感调节的角度讲,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妨碍则是一种非适应策略,它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
要对学业自我妨碍行为进行干预,必须了解哪些因素会预测自我妨碍?哪些学生在何种情况下会使用什么样的自我妨碍策略?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也开始展开此领域的研究。
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
●教学方法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曹建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系,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 为使学业自我妨碍者获得学业进步,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消除和改变自我妨碍策略发生的线索,避免学生过多使用自我妨碍的动机策略来保护其自尊水平。
因此,文章对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结果和教育干预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信息,使自我妨碍的学生走出学业困境,提高其学业水平。
[关键词] 自我妨碍;学业不良;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701(2010)0120122202 20世纪80年代,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学生在失败时会产生保护自我价值的感觉,90年代后研究者从自我价值感保护发现了自我妨碍的动机性策略。
文章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信息,使自我妨碍的学生走出学业困境,从容应对学习的挑战。
一、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自我妨碍是指在成就情境中,当个体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为保护自尊而为成功设置了障碍,做出一系列对自我成功不利的行为。
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结果而采取的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称为学业自我障碍。
C ovington[1]认为学生都有自我妨碍的动机,他们可以把失败解释为是已有障碍的结果而不是由于自己低能力所造成的。
二、学业自我妨碍的结果自我妨碍行为的结果是一矛盾复合体,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个体从自我妨碍中受到的伤害要大于收益。
从长期、成就表现的影响角度讲是一种非适应性策略,减少努力和练习会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并损害成就表现;(2)自我妨碍是为了逃避失败,而为成功设置了障碍却使失败变得更加确定;(3)自我妨碍是为了保护自尊,而自尊却变得更加脆弱;(4)自我妨碍的保护性归因模式减少了对失败的自我责备,但是也降低了成功所带来的自我效能感;(5)自我妨碍者在成功的条件下,可能会招致学生对其人格的怀疑,而在失败的情况下,他人会得出自我妨碍者具有懒惰、不负责任等消极人格特征;(6)自我妨碍者防御性归因模式,导致其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不确信,减少努力,导致低成就和低自我效能,妨碍个体人格成熟和心理健康[2]。
自我妨碍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7 18 2 1 年第 1-2 总第 1 4 5 1—1 期 00 11 期 4 页 4
是在 能力评 价 情境 中 ,与 女性 相 比 ,男 性更 多地 自己免受 消极后果 的影响 。 使用 自我妨 碍策 略[ 3 1 。
La &Sepr (96 er y hp a 18 )将多种 自 d 我妨碍形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7 18 5 1— 1 期 2l 年第 1—2 总第 1 3 0O 11 期 4 页 4
・ 理 健康 理 论 ・ 心
自我妨碍影响 因素研 究述 评
蔡琼华 郑 雪 李桂芝
摘 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 自 我妨碍影响 因素的研 究成果和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 ,如 性别、年龄、人格、 自 我效能、情绪、能力观 ;环境因素,如情境特征 、家庭教养方式都能较好地预 测自 我妨碍。文章提 出应加强各影响因素的 内 在联 系对 自 我妨碍的预测研究,以及 自 我妨碍如何影响
其它 变量的研 究 ,同时指 出应加 大 自我 妨碍的 本土化研 究 。 关 键词 : 自我妨碍 个体 特征 环境 因素
失败 行为进 行 内部 能力 归因 。
1前言 .
自我妨碍者的特征是怀疑 自己的能力 ,对行
为 结果 有一 种 不 可控 制 感 ,体 验 到更 多 的消极 情
B rl ega s&Jn s (9 8 首 次 提 出 自我 妨 碍 , 绪 体验 ,因此 ,建立 有 效 的措 施 ,抑 制和 减少 自 oe 17) 并 将其 界定 为 :在 表现 情境 中 ,个 体 为 了 回避 或 我 妨碍 是必 要 的。 了解 影 响 自我妨 碍 特质形 成 和
作者简介 :蔡琼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0 级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现在北京从事互联 网产品工作 。 5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分析
其定义为:在评价情境中, “ 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 I 良好 , rn ah O6 1信度 良好 。 度 Cob ca为 .1 . 量表采取 5点 佳表 现所带来 的负面影 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 大将 f 分 。 评
失 败 原 因外 化 机 会 的 行 动 和选 择 。 常见 形式 有 两种 ,- ”
《 教学 与管理 》
2 1 年 2月 2 01 0日
中学生学业 自我妨碍的现状分析
⑩ 华东 交通 大 学人 文 学 院 胡 燕
自我 妨碍最 早由 B rl ega Jns1 , 们将 l S 量 表修订 而成 , s和 o e ̄ 提出 他 HS 的 验证性 因素分析表 明, 结构效
势进行进一步探索 。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
异 高三有显著差异。 ! , 初三还 与高二 、 I 表 2 中 学 生 学业 自我 妨碍 的年 级 差 异
1 对 研究 象
f变 量
初 初 初 高 高 高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F
被试取 自九江市和南 昌市三所普通 中学。 发放 问 J
的行为叫做学业 1我妨碍。作为一种预先行 为, 目 : 9 其
的是通过设置一些不利于个人表现的障碍, 从而为自 l 己潜在的失败提供一个合理借 口, 而不是用缺乏能力 {
来 解 释 失败 [ 3 1 。 j
变异 来源 性 别
年 级
S S 934 . 4
l 6 .9 09 5 3
d f l
5
M 3 . 4
P 050 . 6
5 2 38 9 . 2 } 0o o 1 .7 77 . ) 9 ( 1 6 0 9 .4 8 .8 0
年级 2 5 0 5 7 8 近 年来 , 国 内外 有 关 自我 妨 碍 的 研究 陆续 增 多 ,J 性 别 ×
自我妨碍行为研究综述
自我妨碍行为研究综述
孙磊
【期刊名称】《金融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自我妨碍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对于它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本文从自我妨碍概念、自我妨碍类型、个体自我妨碍行为的动机、自我妨碍行为产生的后果和自我妨碍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对自我妨碍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孙磊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相关文献】
1.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 [J], 颜培玲;刘鹏
2.探究成就目标定向对学生学业自我妨碍行为的调节 [J], 丁钰东
3.浅析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教育启示 [J], 崔佳伟;
4.初探医学院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J], 李佳凌;弓瑞琼;万江中
5.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J], 王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
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许多学业不良的学生,他们总是声称自己学不好是因为老师不好,或者是采取各种行为,如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拖延等阻碍了自己学习变好。
如何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妨碍行为。
是个体在评价情境中,为了避免表现不佳带来的负面评价,避免自己看起来不聪明,从而将失败的原因外化。
这是一种印象管理手段。
不论学生成绩好差,当学生学习成绩好差会涉及到一个人能力高低评价时,就会去使用该策略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但从长远看自我妨碍行为阻碍了本来可以变好的成绩。
因此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创造以学习掌握目标导向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习以掌握知识为主,以个人成长为主,而非单纯得跟别人比较,以此显示聪明不聪明。
老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清晰明确的反馈和改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自尊心。
标签::学业;自我妨碍;成绩;评价一、研究背景在高职院校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喜欢学习,非常担心自己挂科,对学业成绩的预期是及格就好,不觉得自己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
他们会找各种理由逃课,或者以玩手机,看小说,走神等方式隐性逃课。
当考试失利时,会说:“都是老师教的不好,我不喜欢!”或者“要是我高中三年不玩,好好学习,我应该不会考到这里来”,又或者“我很想考好的,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不去玩”,或者家长也会说“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习,所以成绩不好”。
这类学生为什么学习不好?是他们不够聪明,还是说讨厌学习?为什么找很多理由逃课?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这是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争论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即使是天资聪颖的学生,他们也会对自己持有悲观的预期,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看起来是否聪明,因此他们会采用一些不是很好的策略让自己显得很聪明。
尤其是考试会涉及到评价,中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从小学开始就如此,考不好的时候或许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是一 种适应 性策略 ; 从学业 表现 方面讲 , 学业 自我妨
碍则 是一种 非适应 策 略 , 它导 致 低 的成 就并 产 生更
大 的 自我妨 碍需要 , 形成恶性 循环 。
最 早 对 自 我 妨 碍 进 行 研 究 的 是 Bra eg s和 l
感受 到伤害 。 2 世 纪 9 代 以来 , 些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注 意 0 0年 一 到在学校 和课 堂这种 典 型 的能力 评价 情境 中 , 生 学
面着 眼 , 图探 讨“ 企 有些 学生 为什么不 肯努力 学习? ”
的问题 。他将 “ 自我 价值 感 ” 义 为 : 人 内在 的价 定 个 值 感和悦 纳 自己的程度 。 自我价 值感主要 由个陆续 的 研究 。其 中对 于 自 而
我 妨碍 的影响 因素研究较 多 。 自我 妨碍作 为一 种 非适 应 性 的学 习策 略 , 与 它
个体 不恰 当的 目标 取 向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 国外 有关
成 就 目标 与 自我妨 碍 的关 系 , 已经得 出一些 较 为一
太难 等 , 但并 不一定 减少实 际的努力 , 失败 时据此归
美 国教 育 心理 学 家 C v g n于 18 [ 年 提 出 oi t no 9 41 _ 了成 就动机 的 自我价 值 理论 , 主要 从学 习动 机 的负
因又容 易博取 他人 的谅 解 , 同时也 避 免 了 自我价 值
妨碍 的关 系还 不确定 。 国内有关 自我妨碍 策 略的研 究 比较少 。李 晓东
达到 自我保护或 自我提升的目的。如在成就情境 即
将到来之前 的故 意拖 延行 为 、 喝醉酒 、 睡眠 不 足 , 过 多地参加各 种活 动或考试前 不复 习等 。声 称式 自我
自我妨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自我妨 碍 (e - a dcp ig 作为 自我价值 保 护策 略 的一种 , 日常生 活 sl hn i pn ) f a 是 实 践 中的一种 常见行 为 , 与教育 教学实 际密 切相关 的一个 自我研 究领 域 。 是 对 自我妨 碍行 为 进行 研 究 , 无论 对 于学 生 心理 的和谐 发 展, 是 对家 长 、 育工 还 教
种分 类还 存在 争议 ,抬举 他 人是 否 只是行 动 式 自 我妨碍 和 自陈式 自我妨碍 的一 个特 例 ,这 一 问题 目前还 没有 明确 的答案 。
会 产生 积极 的效果 。 首先 , 自我妨 碍可 以缓 冲失败 所 带来 的心 理 冲击 , 暂时 降低 个体 对失 败 的恐惧 , 在 一定 程度 上 对保护 自我价值 感 ,维 护个 体 心理 健康 、 理平衡 有积极 作用 。 心 失败后 使用 了 自我妨 碍 的要 比没有 使 用 的个体 经 历 较 少 的情 感 落 差 。
先 (9 3 ) 男 , 16 一 , 安徽 合 肥 人 ,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士 后 , 要 从 事 教育 社 会 心 理学 研 究 。 硕 博 主
18 4
在 投入 活动 之前 ,过 分夸 大取得 成 功所 存在 的障
护 的究竟 是 自己心 目中的 能力形 象 还是 他人 心 目
( ) 二 自我 妨 碍 行 为 的 结 果研 究
关 于 自我妨 碍 的结果 ,需 要从 短期 和长期 两 个 角度 来考虑 。 从 短期 角度 看 ,自我 妨碍 在 一定 程度 上 可能
可 以是一 种想象 行 为 ,即通 过想象 竞 争 者所 拥有 的优势 以实 现其 目的 , , 如 在考 试 前 , 时 间 、 用 功等 。 于第 三 很 对
学业自我妨碍的概述及教育干预方法
都有 自我妨碍 的动机 , 他们 可 以把失 败解 释为是 已有 障碍 的结
果而不是 由于 自己低能力所造成的。Tia0 a 等人 对学 业 i nt n s 不 良者进行 了在成就情景中运用不合理认 知和归因策略的程度 的研究 , 并探讨 了学业不 良者 的认知归 因策略 、 自我妨碍相符 还
自我 防碍是指在成就情境中 , 当个体 面临被评价 的威胁 时 , 为保 护 自尊而为成功设置 了障碍 , 出一 系列对 自我成功不 利 做 的行 为。学生为 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 情感 结果 而采 取的降低 或 放弃努力 的行 为称 为学 业 自我 障碍。B rl eg s等人… 最 早对 自 a
时会产生保护 自我价值 的感觉 ,0年代 后研究者从 自我价值 感 9
保护 发 现 了 自我 妨 碍 的 动 机 性 策 略 。 本 文 对学 业 自我妨 碍 的 概 念 、 响 因素 、 用 结 果 和 教 育 干 预 方 法 进 行 了综 述 , 影 作 旨在 为 学
校教 育提供科学信息 , 自我妨碍 的学生走 出学业 困境 , 使 从容 应
2 O世纪 8 0年代 , 国外 教育 心理学 研究 者认 为学生 在失 败
方面 : 个体从 自我妨碍 中受 到的伤害要 大于收益 。 自我妨碍 ① 从 短期 、 感调节 角度 讲是一种 适应性策 略 , 情 在归 因方面获益 ,
可暂时降低 个体对失败的恐惧 ; 从长期 、 成就 表现 的影 响角度讲 是一种 非适 应性 策略 , 减少 努力 和练 习会减 少成功 的可能性并
摘要 : 对学业 自我妨碍的概念、 响 因素、 用结果和教育干预 方法进行 了综述 , 影 作 旨在 为学校教 育提供科 学信 息 , 自我妨 使
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研 究 问卷一 共发 放3 5 0 份,回收 3 3 6 份,回收率 9 6 %, 有 效 问卷3 1 7 份, 有 效率 9 4 . 3 %。 有 效 问卷 中, 男生1 5 5 人, 女生1 6 2 人; 文科 1 1 2 A, 理科 9 8 人; 生源地 为农村 的有 1 6 8 人, 城 市的有 1 4 9 ) v ; 独 生子女1 0 5 人, 非独 生子女 2 1 2 人; 担任班干部 6 8 A, 没 有担任 班干部2 4 9 . J k 。 其 中高一1 0 7 人, 高二 1 1 8 人, 高 ̄9 2 . . / v 。由 于 高一 的学 生还 没有分文理科 , 所 以文 理科只是 统计高二 和高
行 为 的基本 动机 就 是保 护 自我价值 , 维 护 自我 形 象 , 所 以个体 会 想尽 办法采 取策 略来 避免 失败 或者改变失 败的意义 。 卡文顿 ( C o v i n g t o n ) 把 这些策 略称为 “ 自我价值保护策 略” 。
自我 妨碍 在西方研 究 已有3 0 多 年历史 , 国外最早对 自我妨 碍 进行 研究 的是 B e r g l a s 和J o n e s , 我国的深 圳 大学李 晓东 教授
与 自尊 、 学业成 绩 的高低 成 负相 关 ;自尊 与学业成 绩 成正 相 关
等 学 者也 在研 究 。自我 妨碍 行 为在我们 的生活 中普遍 可见 , 比 如 学生在考试 之前, 或者在从事 任务之前 , 为自己将来可能 出现 的失败 寻找 借 口。 如 自己觉得 焦 虑 、 创伤 性 的生活事 件 和其它
本 研 究采 取 随机 整 班取 样 的方 法 , 选取 梧 州八 中每个 年
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
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作者:魏佳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学业自我妨碍成为自我妨碍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业自我妨碍进行研究。
本文将从自我妨碍现象、自我妨碍的动机、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自我妨碍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自我妨碍动机影响因素1.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的界定1.1自我妨碍的定义最早对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研究者以各种方式来界定自我妨碍,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自我妨碍是一种预先行为,其目的是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而不是用缺乏能力来解释失败。
1.2自我妨碍的分类与表现研究者一般将自我妨碍分为行为的或获得的(behavioral or acquired)自我妨碍和声称的或自陈的(claimed or self-reported)自我设限。
行为的或获得的自我妨碍主要表现有:故意拖延或放弃尝试的机会等。
声称的或自陈的自我设限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如紧张、身体不适等。
国内石伟和黄希庭(2004)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抬举他人(other-enhancement)。
例如,在考试前,个体可以把夸大对手的优势、幻想其有充裕准备等。
2.自我妨碍的动机目前关于自我妨碍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理论,每种理论都得到广大研究者的支持。
2.1印象整饰策略的动机。
该理论认为个体采取自我妨碍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持自身的公众形象。
Kolditz&Arkin(1982)的实验发现被试在公开场合的自我妨碍倾向显著高于在私下情境中的自我妨碍倾向。
2.2自我价值保护的动机。
该理论认为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要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
成就情境下自我妨碍现象的研究述评
成就情境下 自我妨碍 现象 的研究述评
董 开 莎
( 西理 工学 院 ,陕西 陕
摘
汉 中 7307 20 1)
要 : 自我 妨 碍是 个体 在 面 临成 就 情 境 时 的 一 种 自我 保 护 的 策略 。任 务 的表 现情 境 , 个体 对任 务 结 果 重要 性 的认 识 等
私下场合都易于产生 自我妨碍行为 ,而高社会性 的个体 仅 在有他人 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自我妨碍行为 . 这表 明, 有他人 在场的公开场合都 比私人场合更 易于引起 自我妨碍行 为.
第二 , 个体对任务结果重要性的认知. 不同的任务 , 个体 对其重要性的觉知也不同. 如果个体认为表现任务不重要 。 那么个体就不太注意表现的后果 , 即使失败 了, 对个体 自尊
玩或声称身体不适 ; 运动员在赛前不参加训 练 , 过多投身 于 社会活动 , 其实这个时候个体很可能在进行 自我妨碍. Ln ̄ e- 从个 体能否对行 为进行控 制这个角度将 自我妨 y 碍行为分 为行动式 自我妨碍 和 自陈式 自我妨碍. 行动式 自我
妨碍是个体为了做 出有利 于 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 的一 系 列的个体所能控制的对成功 不利的行 为策略 ,如学生在考 试之前喝酒 、 吃药 、 减少努力 以及设立过高 的成就 目标. 自陈
的影响也不大 . 如果个体认为表现任务很 重要 , 么个体无 那
自我妨碍又称 自我设阻 、 自我设 限 , 西方心理学界对 此
问题 的研究 已有 2 0余年 , 内只有深圳大学 的李 晓东教授 国 等少 数学者在近几年 内进 行 了研究 .eg s B rl 等在 上世纪 7 a 0 年代把 自我妨碍定义为 :在表现情境 中,个体为 了回避 或 “ 降低 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 的任何能够增 大
国内外自我妨碍研究概况
40学术论丛国内外自我妨碍研究概况宋宗宝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要:自我妨碍是指人们为了保持自己胜任的形象,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现象。
自我妨碍包含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类。
现有研究广泛采用Rhodewalt于1990修订的自我妨碍量表。
自尊、抑郁、自我效能感,以及个体的学业成绩,所面临的任务的性质、所处社会情境及个人先前经验等均与自我妨碍行为相关。
关键词:自我妨碍;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妨碍是指人们为了保持自己胜任的形象,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现象。
个体主动安排他们行为的情境,如果表现低劣,那么这些情境将被视为表现低劣的原因,而不是个体缺乏能力或价值[1]。
1.自我妨碍的概念界定最早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这一术语的是伯格拉斯和琼斯,他们认为自我妨碍在个体自尊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境中采取的一种策略,用以保护或增强自己的自尊[1]。
通过参与一些明显能够减少个人能力的活动,那些自我妨碍者可以貌似合理地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努力),而不是内部因素(比如能力)。
Bird[2]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人付出努力以减少可能的来自自我或他人的消极评价的一种过程,个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个人对失败的责任。
自我妨碍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做出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事先对自己认为重要的表现可能的成功设置障碍的一种行为。
2.自我妨碍的类型自我妨碍的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所设置障碍的形式的不同,Arkin和Baumagardner将自我妨碍划分为“己获得的妨碍”和“声称的妨碍”两类[3]。
其中,已获得的妨碍是真正降低可能的成功的妨碍;而声成的妨碍则是个体报告自己拥有的妨碍。
后来,学者Leary和Shepperd用“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分别替代“己获得的妨碍”和“声称的妨碍”[4]。
自此,将自我妨碍划分为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类,被学界广泛接受。
3.自我妨碍的测量1982年,Jones和Rhodewalt编制自我妨碍量表,用来测量个体在被评价情景中使用行为式自我妨碍或宣称式的自我妨碍特质倾向。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近几年来,学业自我妨碍(SAD)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SAD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思维模式,而导致自身学习效率低下或者不正常的行为,例如无故迟到、无故旷课、无故缺考等。
这一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和探讨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以期能更好地提高SAD的识别和预防力度,减少SAD的发生率。
一、学业自我妨碍的定义及影响SAD指的是学习时,由于其自身的思维模式,而导致自身学习效率低下或者不正常的行为。
具体而言,SAD可能会导致缺席、无故迟到、无故旷课、无故缺考等一系列问题。
SAD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影响学习效果,SAD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降低;二是拖延自身发展,SAD会导致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三是影响身心健康,SAD会导致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二、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SA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取向性质、情绪状态、行为模式、学习技能、心理素质等。
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指的是学习的环境,包括心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SAD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太压抑,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SAD的发生。
2、取向性质。
取向性质指的是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向,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及方向是什么。
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高,超出自身的能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从而导致SAD的发生。
3、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指学习时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果学生处于抑郁、焦虑等状态,也容易导致SAD的发生。
4、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指学习时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果学生习惯于玩游戏、看电视等行为,也会影响学习效率,从而导致SAD的发生。
5、学习技能。
学习技能指的是学习时学生使用的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技能,也会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SAD的发生。
6、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的是学习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也会影响学习效率,从而导致SAD的发生。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学业自我妨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心理、态度或行为等方面的原因,自主妨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成绩。
学业自我妨碍现象在中学生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首先,它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进一步引发学习压力过大、情绪焦虑等问题。
其次,学习自我妨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可能放弃学习。
所以,研究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影响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因素,为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针对上述研究目的,研究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 影响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因素有哪些?3. 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题?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中应包括中学生常见的学业自我妨碍表现、探究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注意掌握中学生群体的相关特点,以更好地设计问卷调查内容。
2.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将采用访谈法对一部分中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访谈内容应针对问卷调查结果中的具体问题,探究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内在原因和实际操作过程,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影响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因素。
四、论文结构安排1.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相关研究综述1.3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1.4 研究方法2.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2.1 理论模型及构成因素2.2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3.影响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因素3.1 学习压力3.2 家庭环境3.3 学习态度4.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题的解决4.1 学校乃至社会的解决途径4.2 学生自身的解决办法5.总结和建议5.1 研究结论5.2 研究展望和建议五、预期成果和灵活性分析通过本文研究,预期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究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题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成就评价情境下自我妨碍行为的研究述评
个借 口, 这个借 口可能并不存在 , 并不影响个体 的
究 。 e l 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 自我妨碍定义为 : 努 力 与练 习 , 表现 不 会产 生真 正 的影 响 , Bra gs 对 因此 不 会
“ 在表 现 隋境 中 , 体 为 了回避 或 降低 因不 佳 表现 所 减少 个体 成 功 的机 会 。 个 带 来 的负 面影 响而 采 取 的任何 能 够 增 大将 失败 原 因
影 响 着个体 自我妨 碍 策略 的使 用 。本文从 自我妨 碍 的含 义 、 生的情 境 、 产 引发 动机 、 为 结果 几 个方 面进 行 行 了 系统论 述 . 以期对 自我妨 碍 的研 究有 所帮助 。
【 关键词 】 我妨碍 自
学业 自 我妨碍
自尊
印象管理
【 中图分类号] 8 B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9 8 3 (0 0 0 — 0 1 0 10 - 54 2 1 )1 0 9 - 3
在 成就 情境 中 ,个 体 常 常会 采 取各 种措 施 来 保 归 因而 事先 采 取 的一 系 列 的个体 所 能控 制 的对 成 功 如 吃 减 护 自己 。以避免因失败或表现不好而带来的不佳后 不 利 的行 为策 略 , 学生 在 考 试 之 前 喝酒 、 药 、
外 化机会 的行动 和选 择 ” 。自我妨 碍行 为在 日常生 活 二、 自我 妨碍 的动机 对 于 自我 妨碍 的动机 ,学 术 界 主要 有 两 种 解 释
中经常 可见 .像 学 生在 考 试之 前 不 努力 学 习 而 四处 理论 , 一是一种 自我保护策略( 相信 自己有能力有价 游 玩或 声称 身体 不适 ; 动员 在 赛前 不参 加 训 练 , 运 过 值 )二是 一 种 自我 呈 现 的印 象 管 理 策 略 ( 他 人相 , 使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4 No. 6 Nov. 2008
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
刘寅华 1 ,胡军平 2
[2]
� ��� �
地应对威胁性情境, 消除焦虑, 并且不降低在竞争中获胜的 几率. � 3.1 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 外在归因定向 归因是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早 期心 理学家对于 个体使用 自我妨碍策 略的潜在 假设是 : 自 我妨 碍行为能够 为个体的 失败提供 "完美 " 的 借口, 同时 在 个体成 功时能够提高对能力 的归因[5] .即认为自 我妨碍的归 因模式同时符合归因的增大原理和折扣 原理,增大原理表 明, 当克 服了阻碍力 量后, 对观察到 的原因 (如成 功的内部 原因能力 ) 的归因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折扣原理表明, 一个给 定结果的可能原因越多,我们把结果归 位任何一个特殊原 因 (如能 力 ) 的可能性就 会越小, 当自我 妨碍者克 服障碍成 功时 , 增 大原理就会 出现, 失败时, 折扣 原理就会减 少对内 部原因 的归因.大量 研究发现, 这种归因模式在 成功时能最 大程度地扩大积极效果,而在失败时能 最大程度地减少消 极后果. 但这种归因模式在自我妨碍中没有得到证明.自我妨碍 者不使用自我提高的归因模式, (将成功归为内部原因 ) , 他 们更倾向于使用防御的归因模式 (避免做内部归因 ) .Carolyn B. M urray & M .Robert Warden(2001) 研究 发现, 自 我妨 碍 者的归因仅符合折扣原理: 自我妨碍者更多地作依赖结果的 归因;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自我 妨碍者比非自我妨碍者更 少作内部归因, 更多地作外部归因; 自我妨碍者极少作努力 方面的归因, 他们更多地作运气方面的归因, 并且认为结果 不受自己控制; 他们也极少表达积极的情感. 3.2 成就目标定向 对于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 研究已经得出了一 致的结论: 自我妨碍与回避型成绩目标呈正相关, 与掌握目 标呈负相关.但趋近型成绩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还不确定 (Pintrich, 1991; Carol Midgley & Tim Urdan, 2001 ; 李晓 东 等, 2003 ; 张雪红, 翟效颜, 2005 ; ) . 有些研究发现趋近型成 绩目标也对自我妨碍有正向预测作用, 而一些研究中没有 发 现自 我 妨碍 与趋 近 型成 绩 目标 的 相关 (M idgley&Urdan, 2003).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这样的结论说明:高自我妨碍者比 低自我妨碍者更有 可能采用回避型成绩目标,但高自我妨 碍者比低自我妨碍 者更不会采用掌握目标. 因为成绩回避取向的个体认为超过 别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他们回避自卑感, 防止使别人觉得 自己 愚蠢, 因此用回 避挑战来避 免失败, 如果 他们失败 了, 就把失败的原因归于没有付出太多的努 力而不是自己没有 能力. 自我妨碍恰好 能达成这一目标; 而掌握目 标的个体关 注对任务的学习, 以自我提高, 进步和对任务的深层理解为 标准, 他们不需要采纳自我妨碍策略来维护自我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2008-07-01[作者简介]颜培玲(1982-),女,山东曲阜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
2008年11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v ,2008第27卷 第6期Jou rnal of Chongq i ng Un i versit y ofA rts and S ci en ces (Social Sciences Ed iti on)Vol 27 No 6学术研究综述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颜培玲,刘 鹏(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近年来学业自我妨碍成为自我妨碍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业自我妨碍进行研究。
将从四个方面对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进行综述: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我国学生自我妨碍的状况和特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及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
[关键词]学业自我妨碍;基本状况;特点;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8)06-0071-05 1978年Berg las 和Jones 最早提出了自我妨碍的概念,随后关于自我妨碍的研究不断涌现。
20世纪9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学校和课堂情景下的自我妨碍,出现了自我妨碍研究的新领域!!!学业自我妨碍。
国内关于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迅速增加,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来国内对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作理论综述。
一、自我妨碍的概念国外对自我妨碍的概念分为三类。
第一类,将自我妨碍看作一种策略性行为。
1978年Berg las 和Jones 将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为和选择。
#[1]T ice 认为,自我妨碍是∀指人们面对一次评价威胁,为了保持和增强自我评价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C ov i n gton 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为取得成就创设一些障碍(想象的和真实的),以便为潜在的失败提供一个预先的借口。
自我妨碍行为是指那些人们为了保护或增强自尊,为成功表现设置障碍的行为。
#[2]∀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是个体无意识地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
#[3]第二类,是将自我妨碍当作一种特质。
Jones 和Rhode w alt 将自我妨碍作为一种特质来加以研究,认为不同的个体在自我妨碍行为上有不同的倾向性[2]。
第三类,从意识层面界定自我妨碍。
Caro l y 等认为∀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是指个体无意识地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
#而Rhode w alt 却说自我妨碍是指个体有意无意地给自己设置障碍。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自我妨碍的概念还存在分歧。
主要分歧在于:自我妨碍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自我妨碍的动机是保持自我评价还是提高自我评价;自我妨碍是一种策略性行为还是一种特质。
尽管存在分歧,但也有一致性,即都认为自我妨碍的发生有一定的情景:个体面临可能表现不佳的任务,且是一种评价情景;时间都是在任务完成之前,是一种预先的行为;目的都是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避免用缺乏能力来解释失败。
我国研究者在参考西方关于自我妨碍的概念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研究中对自我妨碍做了界定。
李春方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有意无意采取的,能够减少能力归因与可能失败的关系,增加能力归因与可能成功的关系的任何行动或情景的选择#。
[4]王进在其研究中将自我妨碍定义为:在成败情境中,个体有意地减少努力,或人为地夸大取得成功的困难,避免其能力与可能失败相联系,扩大可能成功与其能力联系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提高策略。
[5]胡燕把自我妨碍定义为:71∀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可能遭遇失败的评价情景之前,故意地选择那些避免将失败解释为能力的因素,提高对失败做外部归因并对成功做内部归因的机会,以保持能力的自我感觉和其他人对他们能力的评价。
#[6]但对于自我妨碍的概念问题,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在综合国外关于自我妨碍的概念,至于上面提到的概念分歧,并未触及,也没有对概念进行具体界定。
而学业自我妨碍在研究中指的就是学业领域内的自我妨碍行为,指学生在能力评价的情景中有意无意采取的阻碍自己表现的行为。
二、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的基本状况及特点(一)学业自我妨碍的基本状况从国内研究来看,我国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出现自我妨碍行为,且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研究显示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都存在明显的、普遍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7](二)学业自我妨碍的特点1.学业自我妨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自我妨碍的性别差异目前国内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中显示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自我妨碍倾向,[8]但在运用自我报告式的自我妨碍策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却得出相反的结果:女性自我妨碍高于男性[9]。
对于性别差异的原因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男女性的能力观和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所以这种性别差异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2.学业自我妨碍存在年级差别学业自我妨碍从小学高年级(五年级)开始出现[9],[10],随年级的增加而愈渐明显。
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多于初中生。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自我妨碍也存在显著差异,李春方认为初二是自我妨碍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二、初三学生的自我妨碍要显著地多于初一学生,是学业自我妨碍的高发期[11]。
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自我妨碍不存在显著差异[4],[6],[9]。
这种年级差异特征可能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有关。
3.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使用学业自我妨碍策略方面存在差别从总体上来看,学业优秀者比学业中等者和学业不良者更少地使用自我妨碍策略,但这种差别随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减弱趋势。
也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在自我妨碍策略方面有显著差异,到了高中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在这方面的差异则不再显著。
4.自尊对学业自我妨碍影响不大高低自尊的学生都存在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但自尊水平低的学生比自尊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自我妨碍,高自尊学生只在不确定的情境下才会进行自我妨碍。
5.自我启动式自我妨碍是学生经常使用的自我妨碍类型自我启动式自我妨碍即学业自我妨碍者的妨碍行为是自己制造的,这区别于他人启动自我妨碍(自我妨碍行为是由他人制造)。
6.城乡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中学生在自我妨碍量表的总体得分、声称自我妨碍、行动自我妨碍、抬举他人、超然目标、拖延回避诸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中学生。
[12]三、影响学业自我妨碍的因素及其预测因素(一)个体差异1.人格特征Jones和Rhode w alt认为自我妨碍是一种与特质有关的习惯化的行为,认为不同的个体在自我妨碍行为上有不同的倾向性。
我国学者对自我妨碍的人格特质也进行了研究。
董开莎在其硕士论文中应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应届考研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自我妨碍倾向与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征的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性格孤僻、与他人难以相处、情绪反应强烈、经常焦虑的学生容易进行自我妨碍,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的学生不容易自我妨碍。
[13]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它是指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倾向,其核心内容是恐惧失败,制定个人高标准,较高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等。
个体在高失败恐惧下更可能从事自我妨碍行为,所以完美主义者更可能自我妨碍。
郑应霞以大学生为被试对完美主义者进行研究得出结论:除组织性之外,完美主义各维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不同强度完美主义者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完美主义水平越高,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越强。
她对此分析认为完美主义者更多地使用自我妨碍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经常设置较高的标准,倾向于设置他们达不到的目标,进而经历更多与学习有关的消极情感[9]。
2.年龄自我妨碍涉及复杂的认知过程,个体必须可以从表现中推断个人的能力,知道过多的努力意72味着低能力,进而通过减少努力来操纵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是可能的。
因为即使是简单的认知过程,如认识到能力和努力的协变也要等到孩童晚期才出现,所以自我妨碍行为出现的年龄应该在孩童晚期。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即年龄差异,初二、初三两个年级是学生使用学业自我妨碍的高峰时期。
同时有研究证实,处于青少年早期的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其他人(特别是同伴)面前的表现,因此青少年早期自我妨碍更为普遍。
所以年龄这一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应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
[4]3.性别郑应霞研究发现性别对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生的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
但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中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男性被试比女性被试的自我妨碍程度高。
前面在学业自我妨碍的特点中也提到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这里重点讨论出现性别差别的原因。
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工具不同。
也可能是由于男女生所持的能力观不同,即他们对待能力和努力的态度不同,但男女性的能力观也是发展的,中学男生持固定能力观,女生持发展的能力观,但到了大学后他们对能力的看法可能发生了变化,使得研究结果不一致。
除了个人的能力观不同外,可能还有原因就是社会对两性的能力观发生了变化,即社会期待发生了变化。
4.自尊自尊是失败感的晴雨表,能够引发自我妨碍行为。
个体自尊的不同不仅有高低的差别还有稳定性上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妨碍行为。
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个体比高自尊的个体受到更多的威胁,因此更易进行自我妨碍行为[14];不稳定自尊比稳定自尊更易于引起自我妨碍,并且,它们同自我妨碍的相关比自尊水平同自我妨碍的相关更高。
研究得出的自尊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结果并不相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尊的分类测量不统一。
5.归因方式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归因策略,虽与归因有区别,但联系更大。
归因方式与自我妨碍的相关达到显著。
沈烈敏的研究表明自我妨碍者不使用自我提高的归因模式(将成功归为内部原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防御的归因模式(避免做内部归因),且容易对智力进行责任的外在归因[10]。
也就是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高自我妨碍者比低自我妨碍者更少作内部归因(如努力),更多作外部归因(运气),即认为结果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他们极少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6.应对方式学业自我妨碍各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这说明学业自我妨碍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消极应对策略。
7.控制源王进在其研究中指出外控者比内控者更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
在仅提供一种形式的自我妨碍(行动式自我妨碍或口头自我妨碍)时,外控者比内控者表现出更多的自我妨碍,在提供两种形式的自我妨碍(行动式自我妨碍和口头自我妨碍)时,外控者与内控者的行动式自我妨碍没有显著差异,而口头自我妨碍者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