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一卷选择题(64分)1、找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A 降皓驳色仓皇失措日消月割逡巡B 遏其生气革灭殆尽砌石为磴钟磬C 慷凯得志臆断有无报薪救火修茸D 掩仰啸歌姗姗可爱草木虫渔磐石2、选出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 将.(jiānɡ)子无怒脉脉..(mài)含情暴.(bào)霜露伶俜.(pīnɡ)B 淇水汤汤..(tānɡ)周公吐哺.(bǔ)反间.(jiàn)计惩创.(chuànɡ)C 孤癖.(pì)之隐长歌当.(dānɡ)哭硿.(kōnɡ)硿焉傫.(lěi)然D 呱呱..(ɡū)而泣殒身不恤.(xù)戊.(wù)申晦歆.(xīn)羡3.下列各句,书写不正确...的一句是:()A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 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D庭有琵琶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婷婷如盖矣。
4.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B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查究)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加速)D 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5.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B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7.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予本非文人画士。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当.与秦相较﹝如果﹞B火尚足以明.也﹝照明﹞余于仆.碑﹝倒下﹞C举.天下之豪杰﹝提起﹞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绳捆绑﹞D余韵徐.歇﹝慢慢地﹞而笑李勃之陋.也﹝学识浅陋﹞9.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战败而亡..B可谓智力孤危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观,常在于险远..之效也。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人造明星”。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 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一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
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
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
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的內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仍然十分卖力。
B. 经过这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结构也显得有些混乱。
D.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2.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句是:A. 他总是目中无人,真是令人侧目而视。
B.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我们很快就能解决了。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孔之见,不足为凭。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C.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我今天很忙。
”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我今天很忙。
”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继续出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__”四字。
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学而》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教诲。
15. “________”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著名篇章。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16.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5分)17. 文章中“她”对“他”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5分)18.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5分)19.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20. 你如何评价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请给出你的观点。
(10分)四、作文(共20分)2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推荐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在复习高语文月考时适当做语文月考试卷,有助于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遗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迎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
语文高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默、寡、言)B. 倾盆大雨(倾、盆、雨)C. 惊心动魄(惊、动、魄)D. 风和日丽(风、和、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延误了三个小时。
B.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当代书法家”。
C. 我非常感谢你,因为你帮助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商讨,尽快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
B.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决不能畏首畏尾。
D.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4.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B.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C. 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很快就会实施。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那个城市的夜景美极了,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宛如一座不夜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各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 静谧的夜晚,只有蛐蛐的鸣叫声和 __________ 的星光。
②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 __________ 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
③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 任何困难。
7. 下列各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① 那位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 __________ 了这个难题。
② 在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 __________ ,最终赢得了冠军。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瑰(guī)宝悚(sǒng)然惬(qiè)意踽(jǔ)踽独行B. 踌躇(chóu chú)愕(è)然摺(zhé)叠踉(liàng)跄C. 蹩(bié)脚撰(zhuàn)写氤(yīn)氲咄(duō)咄逼人D. 摺(zhé)本撰(zhuàn)述摺(zhé)叠撰(zhuàn)文答案:A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B. 江州司马青衫湿C. 晓驾炭车辗冰辙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C. 我国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D.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受益匪浅。
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以抒发个人抱负和国家命运为主题。
D.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描绘了鬼怪世界的奇幻故事。
答案:B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得知了自己的前世因果,决定出家为僧。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展现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
C.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主线。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沉默)B. 豁然开朗(豁然)C. 雕梁画栋(雕梁)D. 震耳欲聋(震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提倡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C. 由于缺乏锻炼,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这次生病主要是因为抵抗力下降。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教练的辛勤教导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
3.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历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为五行之首。
B. 中国古代的十进制计数法,以十为一组,每十个一组。
C. 中国古代的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D.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6. 下列关于语言表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口语表达中,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
B. 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C. 在演讲中,应该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以增强表达效果。
D. 在写作中,应该尽量使用华丽、冗长的词汇。
7. 下列关于文学鉴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鉴赏文学作品时,应该只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学问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学问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高傲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学问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头末以来的高等教化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浩大的“学问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确定的学问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学问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受,产生了核爆级的学问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意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供应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学问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加,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多数读者的参加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每题2分,共4分)- 政通人和:政- 百废俱兴:俱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 根据上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什么?(4分)4. 文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字,其意义是什么?(4分)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4分)7. 描述一下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意象。
(4分)8. 作者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9.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0.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4分)三、古诗文默写(共10分)11. 默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5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12. 默写《将进酒》中的名句。
(5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四、作文(共50分)13. 根据你对“责任”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0分)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政:政治;俱:一起。
2. 翻译: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并且扩大了它原有的规模。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高二语文月考卷完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文学的“先秦”时期?A. 春秋B. 战国C. 汉朝D. 西周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哪三个部分?A. 风雅颂B. 诗词赋C. 赋比兴D. 诗歌曲3. 下列哪位不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杜甫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高鹗C. 罗贯中D. 施耐庵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
(√)3.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誉为“诗史”。
(×)4.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5.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3.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4. 《三国演义》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故事。
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主题。
2. 请简述陶渊明诗歌的特点。
3. 请列举唐代诗人杜甫的三个代表作品。
4. 请简要介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
5. 请简述“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以“月夜”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2. 请以“离别”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3. 请分析《诗经·关雎》中的比兴手法。
4. 请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分析其人物形象。
5. 请比较分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X X”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
显然这类词不像以往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得以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得以派生,而且这类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强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状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得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XX”——“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
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
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
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C.“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B.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
幼读书,粗晓大义。
多谋略,精骑射。
年十六,袭指挥同知。
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
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丁广等,推掌卫事。
关内回贼四起,倚南山,尚文次第平之。
御史刘天和劾中贵廖堂系诏狱,事连尚文。
拷掠令引天和,终不承,久之始释。
已,守备阶州。
计擒叛番,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
嘉靖元年,改宁夏参将。
寻进都指挥同知,为凉州副总兵。
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
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
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
尚文军半至,麾下皆恐。
乃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
部将丁杲来援,寇始退。
尚文被创甚,乃告归。
寻起故官。
吉囊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
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钧,钩杀渡者。
九年,擢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
王琼筑边墙,尚文督其役。
且浚渠开屯,军民利之。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
尚文不从,劾解职。
久之,起山西副总兵。
寇由偏头关趋岢岚,尚文转战三百里,破之,与子君佐俱伤,赉银币。
寻以总兵官镇延绥。
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被赉,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坐.夺俸。
尚文优将才,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
文吏又往往挫折之,以故弥不相得。
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兵部请调之甘肃。
帝不从,各夺其俸。
二十一年,用荐为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
其秋以总兵官镇大同,请增饷及马。
兵部言尚文陈请过当,方被诏切责,而尚文与巡抚赵锦不协.,乞休,弗允,日相构。
二十七年八月,俺答伏兵五堡旁,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
尚文转战,次.野口,伏突起。
殊死战,斩其长一人。
相持月余乃引去。
俺答数万骑犯宣府,万达檄尚文大破之曹家庄。
录功兼太子太傅,赐赉有加。
其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周尚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悖:糊涂B.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坐.夺俸坐:座位C.而尚文与巡抚赵锦木协.协:合作D.尚文转战,次.野口次:驻扎5.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周尚文“多谋略,精骑射”的一组是(3分)①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②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③浇以水,冰滑不可上④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⑤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⑥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A.①②⑤B.①④⑤C.③④⑥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美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尚文多次参与平叛,战功卓著。
在寘铄反叛时,他堵住黄河渡口,俘虏叛贼多人;在回民叛乱时,他依次平定;守卫阶州时又设计擒拿反叛番贼。
B.周尚文作为武将,英勇善战,但意气用事而桀骜不驯,与文官经常不能相容。
他曾遭到巡抚贾启弹劾,兵部请求朝廷把他调离,但皇帝没有答应,还责罚了当事双方。
C.周尚文作战有方,多次受到朝廷奖赏。
吉囊入犯,他筑墙防卫,让敌军无法攀登,还让士兵手持长竿铁钩钩杀敌人,他因此升任为署都督佥事,又充任宁夏总兵官。
D.周尚文才能超群,但仕途不顺。
镇守大同期间,其增加军饷及马匹的请求被兵部认为不够合理,遭受诏书严厉谴责,加上又与巡抚赵锦有矛盾,于是请求退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
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
(2)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
尚文不从,劾解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 -9题。
(9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名句默写:(13分)(1) , ,孰不可忍也!(2)非礼勿视, , ,非礼勿动.(3)予乃摄衣而上,,,踞虎豹,,,。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破灭之道也。
(5)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一只鸟芦芙荭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
盲眼老人是遛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好漂亮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珠般转动着。
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的悦耳。
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
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非常不安。
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
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溜溜达达外,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莳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兴趣。
但自从他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
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
每天早晨他便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
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
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很多的鸟食,送到老头家去。
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
好在这一切,那盲眼老头是看不见的。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
他对盲眼老头说,让盲眼老头开个价,他想买下那只鸟。
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