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鲁肃死后,东吴为什么是严峻继任都督而非吕蒙?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吕蒙简介

历史趣谈: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吕蒙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吕蒙简介导语: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

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

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早年时期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

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

吕蒙年仅十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

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

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

吕母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

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

当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吕蒙年幼,很轻视他,说:“那小子能干什么事,不过是送肉去喂虎而已。

”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

吕蒙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

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吕蒙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孙策。

孙策见吕蒙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

几年后,邓当去世。

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享年26岁。

孙权接掌了江东的大权,想把那些统兵较少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把他们的部下加以调整合并。

吕蒙听说后,知道部队合并后,自己想有所作为,就更困难了。

于是,他想办法赊来物品,为部下赶制了绛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哪些

历史趣谈: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哪些
导语: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陆逊吕蒙两个三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将军,两人不但在军事才能上有过人的智慧,在性格上也
吕蒙和陆逊有什么相似之处
陆逊吕蒙两个三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将军,两人不但在军事才能上有过人的智慧,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心思缜密,善于解读别人的心思。

不过两人也有不同,陆逊在当时是一肚子墨水的白面书生,出生江东的望族,出身显贵。

而吕蒙年轻时没有读过书,自幼家贫为过上富贵的生活,从小就想要立下战功。

每逢报告大事的时候他就把一肚子的白话写在纸上。

吕蒙和陆逊是同事关系,也就是大都督和继任大都督的关系。

吕蒙曾经跟随孙策为将,也就是后来陆逊的岳父。

两人在之后的共事过程中,前者看重后者的才干与胆识,后者也不负前者所望,在谋事上两人步步为营最后为吴国赢得了荆州这块宝地,陆逊和吕蒙应该也可以说是千里马与伯仲的关系,在对付关羽的时候,吕蒙就曾经像孙权推荐了陆逊,当时的陆逊还只是一后生之辈小年轻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坛上的一小鲜肉,可是陆逊不负吕蒙所望,在吕蒙假称治病为由撤回吴国的时候,陆逊接替了吕蒙的位子,自傲的关羽像当初吕蒙所想的一样没有将陆逊这个小鲜肉放在眼里,最后在陆逊和吕蒙默契的配合下,步步为营,怎样为争夺荆州给关羽最后一击。

从史实结结果来看,吕蒙和陆逊两人一个打下了荆州,一个守住了荆州,在当时的乱世,两个如此聪明勇敢的人出现在了吴国,为吴国效力确是吴国的幸运啊!两人都有过人的才能,却没有互相猜忌妒忌,。

历史趣谈东吴为什么要偷袭关羽的后路

历史趣谈东吴为什么要偷袭关羽的后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东吴为什么要偷袭关羽的后路导语:一、东吴一直认为,荆州是自己的。

早年,鲁肃就曾提出过一个战略方针,即荆州是东吴要发展的必争之地。

但当时刘表在世,图荆州是不可能的。

一、东吴一直认为,荆州是自己的。

早年,鲁肃就曾提出过一个战略方针,即荆州是东吴要发展的必争之地。

但当时刘表在世,图荆州是不可能的。

同时,孙坚跟刘表也有仇,因为刘表手下的黄祖曾伤过孙坚。

所以,世仇,加上位置险要,东吴一直想占这个地方。

但赤壁之战地后,东吴的战略方向却搞错了,没有坚持当年鲁肃定下的方针,去占领荆州,而是向荆州以北展开攻击,企图一举灭了曹操。

而刘备则奉孙权之命,带着东吴的物资和部分军队去打荆州以南的地区。

南边好打,很快就解决了战斗,当然也费了不少周折,毕竟当时刘备是朝廷的反叛,许多官员不愿跟他走,因此恶仗还是打了不少的。

但象黄忠等人也是这时收的,而东吴的北伐则相当不顺利,曹操虽然新败,可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周瑜数次北伐无功而果,自己还身受重伤,最终伤重不治。

而东吴这边乱套的时候,刘备却上书由曹操主持的朝廷,要求恢复刘表长子刘琦的官位。

而且荆州已被刘备全线占领,这让东吴相当地生气,这使东吴被完全隔在江南一隔。

要知道,当时的江南还不是什么好地方,长三角地区成为富庶地区,是宋朝前后的事,从水稻进入中国后才使当地发达起来,在汉朝时,这里是很穷的,当地长年下雨,到处是水,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这里生长的都非常差,所以,孙权非常需要打出去,但北方打不过曹操,西边都被刘备占去,这对孙权是相当的被动的。

因此,东吴认为荆州不仅从理论上对东吴相当重要,甚至是死生之地,而事实上,打荆州的初期的后勤供应和兵源方面都是东吴出力最多,让刘备捡这个便宜,实在。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及翻译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及翻译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及翻译《鲁肃过蒙屯下》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鲁肃过蒙屯下的阅读训练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①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⑤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①诣:拜访。

②虞(yǘ):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拊(fǔ):抚摸。

⑤拜:拜望,拜见。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蒙屯下过: (2)遂往诣蒙诣:(3)肃于是越席就之就: (4)权悉以兵并蒙悉: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句子翻译(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

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

(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为什么在偷袭完荆州,回到东吴不久之后,吕蒙就去世了?

为什么在偷袭完荆州,回到东吴不久之后,吕蒙就去世了?

为什么在偷袭完荆州,回到东吴不久之后,吕蒙就去世了?三国时期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年代,但是同时,其中的悲剧也是历史上最多的。

关羽的悲剧就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当时的刘备在攻打川蜀的时候,将赵云张飞等人调入了前线,而留下了关羽一人镇守荆州但是他却带了大部分的军队尝试北伐,一路却胜绩不断,不仅围困了樊城,还斩杀了庞统,招降了于禁。

而这时东吴却在背后发力,吕蒙带兵偷袭了荆州,让关羽进退都不得,这才擒杀了关羽。

可是为何在偷袭完荆州,回到东吴不久之后,为什么吕蒙就去世了呢?吕蒙出身其实比较的低,他是从一个小兵开始,逐渐被提拔,最后成了东吴的大都督。

在鲁肃刚开始掌权东吴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听说了军营当中有吕蒙这号人物。

但是在他的印象当中,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所以也没有怎么把他放在心上。

某天,鲁肃到营中巡视,随从就建议他去看看吕蒙,说吕蒙改变了许多。

而鲁肃也便去了他的帐篷当中和他交流了半天,没想到那时的吕蒙已经成了一位能担大任的人,在谋略上也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也是让鲁肃非常的吃惊。

在鲁肃病逝退位之前,他就把吕蒙推荐给了孙权。

而孙权一向都非常听从鲁肃的建议,于是直接让吕蒙接过了之前鲁肃的位置。

鲁肃掌权的时候,就是让蜀汉和东吴结盟抗曹。

而在吕蒙掌权之后,东吴的策略便发生了变化。

因为在吕蒙看来,蜀汉才是更有威胁的一方,虽然此时曹魏整体实力是最强的,但是蜀汉确是发展更快的,而且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两块宝地,地理位置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在吕蒙当上了东吴的都督之后,他就一直在想着怎么样能够将蜀汉给打压一番。

刚好,这时的关羽带走了荆州大部分的兵力北征。

于是,吕蒙便假装离任,而实则寻找最好的时机向荆州进攻,在关羽没能攻下樊城,而北边的徐晃带兵前来支援樊城的时候,他和陆逊两人便带兵渡江偷袭了荆州。

在这场战役当中,不仅拿回了东吴心心念念的南郡,更是让蜀汉痛失了一名猛将。

可回到东吴不久之后,吕蒙却去世了,对他的死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小编也在这分析一二。

历史趣谈陆逊如何当上大都督 为何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历史趣谈陆逊如何当上大都督 为何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陆逊如何当上大都督为何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导语:陆逊虽然熟读兵书,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书生。

如果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够升任至掌
陆逊虽然熟读兵书,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书生。

如果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够升任至掌管军政大权的都督位。

退一步说,就算他能够升任成功,那也要经年累月,慢慢熬年头才有可能。

但陆逊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成功地让自己一步到位,直接从一介白身书生变成了威震一方的都督……
陆逊为什么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东吴的都督一职,是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

能够担任这一职位者必然是德高望重,威名远扬的出类拔萃之士。

而且,都督一职的传承也有一个惯例,一般是由前任推荐继任者。

最早担任都督的是周瑜。

周瑜病危之际,推荐了鲁肃。

鲁肃后来又推荐了吕蒙。

而陆逊为自己谋求都督一职的时候,吕蒙正当年,根本还没到要考虑接班人的时候。

即便是吕蒙要考虑继任人选,陆逊此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既没有名声,也没有经历,更没有功绩,吕蒙根本不可能推荐他。

所以,陆逊如果想得到都督这个职位,真是难于上青天。

但是,陆逊懂得运用权威的力量,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最终,他成功地说服了吕蒙主动退位,并向孙权大力举荐自己继任都督一职。

陆逊根本没有内部的权威人物可以借力。

事实上,东吴内部的权威人物如张昭、顾雍等人即便是在陆逊继任都督,成功地麻痹了关羽,将其击败并夺回东吴朝思暮想的荆州之后,仍然?他的能力表示怀疑。

生活常识分享。

评周瑜最后两谋

评周瑜最后两谋

评周瑜最后两谋——兼论周瑜鲁肃之长短高下文/黑白鲸2007-05-26一、建安十五年的荆州局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评价赤壁-南郡之战的结局,常常说“周瑜得名,刘备得实。

”而正史记载传播出的信息却恰恰与此相反,得到实贤惠的是东吴,而刘备得虚名。

●刘备成为名义上的荆州行政长官刘琦死后,刘备运筹得到荆州牧一职,然而,刘备这个“州牧”徒有虚名:其一,刘备根本没有治所。

荆州州治本来在襄阳。

此时,襄阳仍在曹操手里,最理想的治所应该是江陵,但江陵又在周瑜辖下。

刘备可谓没有办公地点的州长官。

其二,刘备能够控制的势力范围十分有限。

刘备居然掠取江南四郡,但四郡远离中原,除人口、物资外,没有任何战略意义,不能成为刘备争衡天下资本。

不仅如此,对江南四郡本身,刘备并没有取得有效的控制。

前桂阳太守赵范在投降后又发动叛乱,就说明了江南人士对刘备本不诚心归服。

且刘备对四郡的太守任用情况也不详,刘备究竟是任命新太守还是留用前太守,都无确的切材料,只用引注的《云别传》称赵云代理桂阳太守外。

连太守的任用情况都不明不白,何谈真正拥有这几个郡?再加上四郡多蛮夷,原来的郡长官本无力控制,刘备就更没有兵力驻守四郡。

除上述《云别传》记载赵云驻守桂阳,另一部私史《零陵先贤传》记载诸葛亮驻守长沙郡临烝外,刘备及主力只能在公安(油口)暂栖,没有其它的屯驻、活动范围。

其三,刘备未得刘表旧部拥护。

赤壁之战前、后,刘备一直设法与反对刘表的荆襄士大夫群体进行接触,也收络诸葛亮、向朗、伊籍、马良等俊贤。

但是,然而绝大多数的荆州旧吏、名贤并不拥护刘备。

大多数的荆州人才,如蒯越、文聘、傅巽等都归顺曹操,此外还有庞统效命周瑜。

刘备在荆州所得人才,后来被刘备带到益州,刘备死后,他们围绕诸葛亮,成为把持政权、压制益州土著地主的“荆州体系”。

然而当时在荆州,这一部分人却只是为“刘表官僚体系”所排斥的末流分枝。

所以,在政治上,刘备并必得荆州主流士大夫的拥护。

其四,刘备没有足够的兵力控制一州。

历史趣谈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 关羽篡改了谁的角色?

历史趣谈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 关羽篡改了谁的角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关羽篡改了谁的角色?导语:“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一曲《单刀赴会》,唱得是气势豪迈,令人热血沸腾!汉寿亭侯关羽也因“单刀赴会”而名垂青史。

不过,关羽“单刀赴会”只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情节,而历史上,“单刀赴会”的真正主角并不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是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小说中的鲁肃被描写成一个为人忠厚、懦弱且反应迟钝之人,而历史上的鲁肃却是一位忠厚大度,勇、谋、德兼具的文武全才,他的有些战略思维和谋略艺术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载,“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

治军整齐,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

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鲁肃少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讲武习兵,后率众投周瑜。

赤壁之战时,鲁肃已是赞军校尉。

周瑜死后,鲁肃升任奋武校尉,成为东吴的三军统帅。

历史上确有“单刀赴会”一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刘两家因为荆州之争,在边界地区屡起摩擦:先是孙权派吕蒙率军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是刘备亲临公安督战,派关羽正面迎击。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维持孙刘两家联盟,免得让曹生活常识分享。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吕蒙杀掉关⽻之后不久,他也突然死掉了,看似是病死的,其实颇为蹊跷。

当初刘备得到荆州,答应取得了益州之后再归还荆州。

等后来刘备得到了益州,⼜说取得凉州了再归还荆州。

孙权对此很不开⼼,但考虑到连刘抗曹之⼤计,所以不准备动武,只有吕蒙⼀直坚持杀掉关⽻,武⼒夺取荆州。

在历史上,第⼀个提出杀掉关⽻的⼈就是东吴⼤将吕蒙,这是因为他对连刘抗曹并没有什么兴趣,他觉得取得荆州之后就⾜以抗衡曹操了。

鲁肃去世之后,吕蒙代替他成为都督,因为夺取荆州的时机不成熟,所以假装跟关⽻交好,以此来⿇痹关⽻。

219年,关⽻准备率军攻打襄阳和樊城,但担⼼驻扎在长江下游陆⼝的吕蒙会对⾃⼰不利,所以有些犹豫。

吕蒙得知关⽻要攻打襄阳和樊城,觉得夺取荆州的机会到了,于是装病,还带着⼀队⼈马撤出陆⼝,假装返回建业,好让关⽻将⼤部分⼠兵带去攻打襄阳和樊城。

后来关⽻果然中计了,荆州因此空虚。

吕蒙趁关⽻不在荆州,率兵攻打荆州,还策反了刘备的⼩舅⼦糜芳等⼈,结果成功夺取了荆州。

⽽遭受两⾯夹击的关⽻则败⾛麦城,最后在临沮跟⼉⼦关平⼀起被吕蒙派⼈杀死。

事实上,关⽻和关平已经被活捉了,吕蒙没必要杀死他们,但他就是这么做了,这就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吕蒙为何⾮要杀死关⽻?当初鲁肃还在世的时候,据跟孙权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曹操实⼒太强⼤,只有联合刘备才能与之抗衡,这与刘备联吴抗曹的战略是相符合的,这也是后来孙刘联盟为什么得以实现的原因所在。

但这个策略的背后有个问题,那就是刘备⼀直赖着不还荆州,这件事让吕蒙很不爽,所以他就⾮常反对鲁肃的意见。

吕蒙的想法是,刘备和关⽻是反复⽆常的⼩⼈,关⽻现在之所以没有进攻东吴,是因为东吴在孙权的英明领导下很强⼤,也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包括吕蒙在内),就该趁此机会消灭关⽻夺取荆州,⼀旦未来名将们都去世了,不但荆州要不回来,东吴还有很⼤的危险。

不仅如此,吕蒙还向孙权描述了占领荆州对东吴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只有⼀条,那就是只要夺取荆州,东吴⼀家就⾜以跟曹操相抗衡,不需要刘备帮忙了。

历史趣闻鲁肃过蒙屯下刮目相看的故事具体是怎样

历史趣闻鲁肃过蒙屯下刮目相看的故事具体是怎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鲁肃过蒙屯下刮目相看的故事具体是怎样
导语:《鲁肃过蒙屯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讲述了鲁肃到吕蒙驻地视察的故事。

当时周瑜已经去世,鲁肃代替周瑜成为了水军都督,一直以来鲁肃
《鲁肃过蒙屯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讲述了鲁肃到吕蒙驻地视察的故事。

当时周瑜已经去世,鲁肃代替周瑜成为了水军都督,一直以来鲁肃一位吕蒙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没有什么智谋,但是听到别人说吕蒙现在已经大大的变化了,于是前去视察,发现吕蒙已经是一个可以运筹帷幄的人才,于是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吕蒙剧照
这篇故事是说,鲁肃一直以来比较轻视吕蒙,觉得只是一个武将,但是有人告诉鲁肃,吕蒙现在已经与过去大大的不同了。

于是鲁肃去视察,与吕蒙喝酒交谈,吕蒙提到说,鲁肃与关羽离的那么近,而且关羽是像虎熊一样勇猛的人物,问鲁肃怎么防备。

鲁肃非常轻松的说,到时候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

吕蒙说,怎么可以不提前做好防备呢?于是为鲁肃划定了五种应对方案,鲁肃非常的惊异,鲁肃离开了自己的坐席,拍着吕蒙的背说,我还真不知道你的才干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了。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两个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

这则小故事讲了鲁肃,说明了鲁肃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同时也讲了吕蒙,吕蒙作为一个武将,能够通过学习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离不开孙权的劝学。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从这个小故事中来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的重要性,也看到鲁肃与吕蒙的惺惺相惜。

东吴大将鲁肃到底是哪里人
鲁肃是临淮郡东城人,也就是今天江苏和安徽淮河两岸地区。

鲁肃
生活常识分享。

记者采访孙权鲁肃吕蒙作文

记者采访孙权鲁肃吕蒙作文

记者采访孙权鲁肃吕蒙作文
我们要学习鲁肃爱才敬才的精神吕蒙知错就改善听正确意见的精神孙权能关心手下劝吕蒙学习显出聪明的才智。

鲁肃对吕蒙学习如此快的惊叹与敬佩。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人,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历史趣谈:大智若愚的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

历史趣谈:大智若愚的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大智若愚的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导语:鲁肃是东吴第二任大都督,却一直给我留下灰白的印象。

当我再读三国时,这种印象竟然改变了他实际有大智慧,只是为人内敛些。

周瑜说他“鲁肃是东吴第二任大都督,却一直给我留下灰白的印象。

当我再读三国时,这种印象竟然改变了——他实际有大智慧,只是为人内敛些。

周瑜说他“胸怀韬略、腹隐机谋”,这个“隐”字,便是最好的注脚。

鲁肃初到东吴,就受到孙权的敬重。

两人同榻抵足,共论天下,终夜不倦,这一幕极似唐肃宗与李泌。

孙权请教帝王之略,鲁肃说:“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天下大势,了然于胸,只有后来的诸葛亮才能与他媲美;鲁肃这次谋略,诸葛亮或有吸收,因为他们之间有个诸葛瑾。

此后,鲁肃便按着自己的谋略低调前行……建安年间,曹操荡平荆州。

刘备败走汉津,诸葛亮劝他结孙权为援;孙权接到檄书,鲁肃劝他结刘备为援。

两位大略相通者又一次不谋而合。

面谈时,诸葛亮曲折婉转,鲁肃坦白率直,最终取得共识,两人同到江东。

孙权问所探如何,鲁肃说“已知其略”,可见他对刘备假意作难、诸葛亮勉强起行看得十分清楚。

接着,他在文臣武将之间力排众议,“众人皆可降,惟将军不可降”,二句至论让孙权下定决心。

然而,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他面前——瑜亮之争。

可以说,从始至终,鲁肃与周瑜形近神远,与诸葛亮形远神近。

在孙刘联合之际,周瑜对诸葛亮甚至刘备动了杀机,鲁肃则晓以大局,苦心规劝。

周瑜让诸葛亮到聚铁山断曹操粮道,鲁肃两头通气,化解矛盾;周瑜设。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及翻译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及翻译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亦代肃。

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翻译】孙吴占据江东,与中原抗衡,这得益于孙策和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英杰,实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自古以来,将领们无不自视甚高,嫉妒胜过自己的人,而这几位贤能之士却并非如此。

孙权刚刚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有北归之意,周瑜阻止了他,并向孙权推荐说:“鲁肃之才,正宜辅佐时世,应当广泛寻求可比之人,以成就大业。

”后来,周瑜临终时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诚正直,处理事务不马虎,若能让他代替我,我虽死亦无憾!”于是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务。

吕蒙担任寻阳令时,鲁肃见到他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

”于是拜访吕蒙的母亲,结为好友而别。

吕蒙后来也接替了鲁肃的职务。

吕蒙在陆口任职期间,因病辞职,孙权问他:“谁能代替你?”吕蒙回答:“陆逊见识深远,才能胜任重任,观察他的规划和考虑,最终可以承担大任,不会有失误。

”于是陆逊接替了吕蒙。

这四位英才相继掌权,在西边治理了三十多年,成为威震四方的名将,曹操、刘备、关羽都曾败在他们手中。

虽然他们互相推荐,但孙权都能真心信任,东吴之所以能成为东吴,并非偶然之事。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本文导读:曹操自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北方再无敌手,经过了几次战争,曹操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北方势力。

除了西凉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有些麻烦。

再也没有能够阻挡曹操在北方称雄的人了。

但我们也都清楚,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绝不甘心只在北方称孤,他的最终目标必然是趁势统一全国。

只是当时的北方还不稳定,曹操还需要时间来安抚地方势力,理清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

当孙权击败了陈祖,终于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将这个阻碍了江东势力发展的眼中钉拔掉之后。

曹操没办法再等下去了,因为曹操害怕孙权趁机攻下了荆州。

这样的话,孙权就占据了整个长江之险,那么曹操统一全国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所以曹操在自己的内部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了南征。

但曹操并没有称心如意,而是在赤壁栽了跟头,大败而归。

只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曹操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计划就此破灭了。

而这次战斗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中成就了两个人的威名,一个是周瑜,另一个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在三国演义中舌辩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而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但在真实历史上,则是三十出头的周瑜带领数万军队击败了将近二十万的曹操大军,从此声名大振。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典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由此可见,周瑜已经不弱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将了。

但无论演义也好,还是史书记载也罢,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人,他就是鲁肃。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就是一个受气包的存在,两头都给他为难。

但真实历史上的鲁肃却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才。

当时就是鲁肃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

同样鲁肃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尤其是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精准。

鲁肃在投奔孙权的时候,就为孙权提供了战略部署,精彩程度不亚于隆中对,而且比它更早。

孙权后来的行动就是以它为标准的。

并且鲁肃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目前曹操势力强大,不是一个人能抵抗的。

所以选择只有三种,一种是孙权投靠曹操,不战而降。

历史趣谈:历史三国鼎立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历史趣谈:历史三国鼎立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三国鼎立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导语:三国演义孙刘联军合力抗曹的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而就是这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如果东吴孙权按照张昭的建议投降曹操,那天下统一就成
三国演义孙刘联军合力抗曹的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而就是这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如果东吴孙权按照张昭的建议投降曹操,那天下统一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曹操征服天下就无人可以怀疑。

可惜的是,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意见,在曹操亲率几十万大军压境的前提下,竟然下定决心抵抗到底,最终在周瑜的雄才伟略之下,以3万人马之力,在赤壁之战中竟然打得曹操找不到南北,曹操几十万大军损失过半,曹操从此无力南下,三国鼎立就此形成。

那么,造成三国鼎立的最关键人物是不是就是周瑜或者是孙权呢?表面看来还似乎真是,毕竟,三国鼎立的形成在他们手中实现。

但是,仔细阅读《三国志》,我们不难发现,孙权和周瑜虽然是三国鼎立的缔造者,但只是关键人物之一,真正造成三国鼎立最关键的应该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孙策。

大家或许不相信这种说法,因为孙策早在赤壁之战前的200年就英年早逝了,他为何会成为三国鼎立最关键的人物呢?大家不要着急,且听丁丁一一分析。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当时中国大地先后出现的几支大军阀如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曹操、刘备、马超、韩遂、张鲁、刘表、刘璋等,根本就没有孙策,即使他的父亲孙坚,虽然也是十八路反董卓英雄中的一支,但孙权不过是袁术的部下,虽然令董卓所忌惮,也是第一个获得玉玺的英雄。

但他拥有的人马少,必须在袁术的支持之下才能有所作为,而且于。

鲁肃和吕蒙的关系怎么样

鲁肃和吕蒙的关系怎么样

鲁肃和吕蒙的关系怎么样鲁肃和吕蒙的关系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得力干将。

孙策在时,吕蒙依附姐夫邓当,英勇不可挡。

孙策被杀后,吕蒙受到孙权的重用,战功累累。

吕蒙从围曹仁在南郡,在皖城大破朱光的军队,战功赫赫,官拜庐江太守。

而后在攻占荆州三郡、智擒郝普,在合淝之战中奋勇抵抗魏军的追袭。

最有名的还是吕蒙白衣渡江,这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偷袭战争之一。

吕蒙和陆逊共同谋划得针对关羽的一次阴谋,吕蒙抱病,让陆逊统领军务,这陆逊年少,再加上事前修书给关羽示弱,因此关羽并不防备。

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往前线进攻曹军之际,吕蒙率领江东军轻装渡江,偷袭荆州,取得了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军打败,夺取荆州又无望,只得退守麦城,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被曹军俘虏杀害。

鲁肃和吕蒙为一人效忠,两人的渊源还要从孙权说起。

吕蒙虽然英勇,可是不爱读书,说白了就是莽夫。

孙权劝吕蒙说:“你是要担当大任的人,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就以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托了,孙权又说:“我没有让你学富五车的意思,只是让你广泛阅读,增长见识。

你说你军中忙,可是我比你更忙,尚且常常读书,那是因为获益匪浅。

”吕蒙就开始读书,打仗期间也在读书。

鲁肃在和吕蒙商议军事的时候,非常惊讶的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再也不是当时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非常敬佩他,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好友方才离去。

三国东吴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鲁肃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鲁肃是东吴孙权的军师,而诸葛亮是蜀地刘备的军师。

两人虽然辅佐的君主不一样,但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一个反应迟钝,又是一个善于调和的人。

实则,鲁肃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才。

鲁肃是孙权的之际,二人同榻而饮的时候,对天下的形式以及吴国的策略谈论中意见达到高度的统一,鲁肃曾对孙权说“主公将来可以称帝”虽然说完遭到孙权的训斥,认为汉天子还在,此话大逆不道,但是同时又补充到时机还未成熟,鲁肃喜上眉梢,原来孙权早已有此大志。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功绩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功绩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功绩>一说到三国,人们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蜀国和魏国,其实吴国绝对不可忽视,它的国土和人口都超过了蜀国。

孙权能称霸江东,除了依靠长江天险,更依靠的是手下卓越的文臣、武将。

文臣有张昭、顾庸、诸葛瑾、吕范等,武将有甘宁、太史慈、攀张、周泰等,这其中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后期的诸葛恪、陆抗等无论是名气还是功绩都无法与四大都督相比,这里不讨论。

周瑜,东吴第一任都督,和孙策一起评定了江东,为孙权建立了根据地,是三国水军将领的一把手。

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荆州、北伐中原。

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考虑到东吴的实力,不得不接受了鲁肃联刘抗曹的战略思想,其实他内心里根本不想联合刘备,反而想在刘备实力不强的时候消灭之,这个从赤壁之战过程中可看出(这里只讨论三国演义,而非三国正史)。

曹操攻占荆州以后,孙权犹豫不决,周瑜和鲁肃一样极力主战,使孙权下定决心。

在赤壁之战过程中,周瑜凭借自己的智谋,带领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

他使用反间计令曹操杀死蔡冒、张允;使用苦肉计,命黄盖诈降;使用火攻计,火烧曹操战船。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立下了盖世奇功。

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就没有后来的吴国。

所以说,在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的功劳是最大的。

可惜周瑜之子,都不争气,不务正业,经常惹是生非,如不是孙权看在周瑜的面子上关照,早就被杀了。

鲁肃,东吴第二任都督,周瑜临死前推荐。

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巴蜀、控制长江流域、联合荆州,遇有合适时机出兵中原,否则在南方称霸,类似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曹操攻占荆州后,鲁肃及时将战略调整为联刘抗曹,并且一生极力主张孙刘联盟。

鲁肃初到江东,便向孙权指出,汉不可复兴,劝其早作打算。

可以说,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

当时东汉13周,曹操已有9周,如不联合刘备,江东也将不保。

只有孙刘联合,孙权在东,刘备在西(刘备后来取得了西川、汉中),共同对中原进行蚕食,才能既保全自己,又扩大势力。

历史趣谈:三国孙权君臣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历史趣谈:三国孙权君臣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孙权君臣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导语:臣子得君主信任,这叫知遇之恩;君臣关系好,这叫君臣契合,用现在的一种新说法,那就是君臣之间这条友谊的小船,就会一直向前,永不翻船。

臣子得君主信任,这叫知遇之恩;君臣关系好,这叫君臣契合,用现在的一种新说法,那就是君臣之间这条友谊的小船,就会一直向前,永不翻船。

一个国家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显示出它强大的力量,那他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融洽的,臣子必然是得到信任的。

三国是个乱世,对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而君主也就能够放手让臣子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而这种君臣友谊的小船,总体上还算比较平稳,多数不会翻船。

可以成为典型的当属刘备,他对待关羽、张飞和兄弟一样;把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说成是鱼水关系,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因此,蜀汉国君臣那条友谊的小船始终不翻。

不仅如此,这种关系还延续到了下一代,刘禅时期君臣这条友谊的小船还是那么平稳,始终没有翻船。

曹操虽然比不上刘备,但他也有一大批信任有加的臣子,也有哭郭嘉,重张辽的美谈。

也就是说,魏国君臣之间友谊的小船虽有摇晃,总体上也不翻船。

可是孙权却是三国的一个另类,在孙权君臣这条友谊的小船上,总是说翻就翻。

孙策死的时候,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两个人——张昭和周瑜,还说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话。

孙策去世,张昭“下令各属地官吏、内外将官,让他们各自奉行职守”,同时告诫孙权不要只顾得哀戚悲伤,而是要赶紧出来视事。

当时的东吴政权,虽然说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但孙策一死,分崩离析的局面随时都会出现。

外部除了“天下鼎沸”这个大的局面,内部更是“群盗满山”,东吴政权这条航船随时都可能倾覆。

更重要的一点,孙策还没有称王,一些手里有兵又有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东吴建国路 无路可走的陆氏父子

历史趣谈东吴建国路 无路可走的陆氏父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东吴建国路无路可走的陆氏父子导语:公元221年,刘备率领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向东吴。

他喊出的口号是为关羽报仇,然而刘备的真正意图却也很明显:吞并东吴,壮大实力。

此时吕蒙已公元221年,刘备率领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向东吴。

他喊出的口号是为关羽报仇,然而刘备的真正意图却也很明显:吞并东吴,壮大实力。

此时吕蒙已经去世,东吴似乎已经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这样的东吴对刘备来说简直不堪一击。

不过刘备不知道,他这一仗,将为东吴树立新的长江上游统帅做出极大贡献。

陆逊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一代东吴长江上游统帅,在他之前,吕蒙一改鲁肃错误的联刘政策,重新回到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从关羽手中夺回了荆州。

但东吴新政策尚未出炉吕蒙就因病去世,这才勾起了刘备吞吴的欲望,举兵来战。

吴蜀的夷陵之战其实在我来看平淡无奇,双方兵力差距实际并不大,谈不上是以少胜多。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奇怪的是,极其赞成袭取荆州的陆逊在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却并不反对重新回到联刘的轨道上,这一前一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人不明所以。

陆逊究竟支持联刘还是支持吞刘?或者是他有别的想法?这要看他是如何向孙权提出构想的。

骨子里,陆逊应该是倾向于进攻型战略的。

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建议孙权说:“方今英雄釭跱,财狼闚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

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对于蛮夷,陆逊根本不打算像马谡和诸葛亮一样采取什么攻心为上的战略,陆逊的想法是彻底摆平山越,并借山越之力扩充自己。

这与曹操对付乌丸的策略一致,都是斩草除根的想法。

而从三国各自对付蛮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鲁肃死后,东吴为什么是严峻继任都督而非吕蒙?
导语: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孙权
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

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孙权始终不
忘鲁肃在东吴政权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孙权亲为
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

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孙权始终不忘鲁
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
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鲁肃遗腹子鲁淑长
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有才干,于274年病逝,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

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
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

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

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
依据《三国志》记载,严峻本是安徽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
儒家的经典费昂了解,在天下大乱之时避乱江东,和诸葛瑾、步骘等
人关系很好,是东吴文臣中的佼佼者。

既然严峻本就是一个文人,根本不了解什么军事那孙权为什么还要
派严峻接替鲁肃呢?
当严峻被指派代替鲁肃时,严峻的一些亲友纷纷来道喜,可是严峻
却百般推辞,不接受大家的祝贺,并且一再向孙权上表,表示自己“朴
素书生,不闲军事”,要辞掉职务。

可是孙权不同意,希望严峻不要客气。

但是严峻天天来找孙权,而且说话之间,眼泪都流下来了,看到
严峻如此为难,孙权于是下令改任虎威将军吕蒙接任。

大家一看,纷
纷赞赏严峻“能以实让”,了不起。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