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合集下载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 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 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 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 终不得志,极为失意。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 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 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 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是却是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
——高适
拓展延伸
诗词中的黄鹤楼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 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 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 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贾岛) 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 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 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 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 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黄鹤楼图片
朗读指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拓展延伸
思乡诗文知多少?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考探究
5.体会尾联蕴含诗人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渺,勾起了诗 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思考探究
6.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 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发 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 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黄鹤楼
崔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理解诗歌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目 标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
理解诗歌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 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新课导入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 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 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 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 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 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 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 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 “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 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 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 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30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30张ppt)

分层赏析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 踪迹(用典),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融 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 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 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诗歌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和叠章词,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 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这些词的运用使此诗声韵铿锵,富于音乐美。
知识积累
• 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 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 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 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借景抒情)
分层赏析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 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 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 铺垫。

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好像已无所 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第二个“空”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 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8、<<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和眼前 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末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烟波 浩渺,抒发诗人漂泊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5.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 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而七、八句 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以繁茂之景反衬手法清冷之情,烘 托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类文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 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 到的情景,通过吊古伤今,抒发了思念故乡 的愁情。
《黄鹤楼》虚实相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
人”“黄鹤”,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 势苍茫。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 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写“烟波” 上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域相一致,使 得诗歌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 怅然生情。
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 是虚写;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 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而后四 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 怀。将神话和眼前事物奇妙融为一体,目睹景 物,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4张ppt)
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 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 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细腻地描摹了早春的 景象。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 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 写出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左图呈现的薄暮之时,在东面的水边,符合“东皋薄暮望”的意思,而 右图无法表达出来;左图的人物隐没于茫茫的 芦草之中诗人小小的身影 显得异常的渺小,烘托诗人的落寞之情,右图则是荒凉之地的牧人驱犊, 整个背景无法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新发现
1、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组合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和景物。
欣赏2
,“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
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
欣赏3
“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
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
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
3、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画面美?
讲究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 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但 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
讲究色彩。大漠、黄沙、夕阳、长河、孤烟,色彩鲜 明丰富,引人想象。
夕阳——离别思乡 羌笛—凄切
西风—惆怅哀伤

第13课《黄鹤楼》课件

第13课《黄鹤楼》课件

字音字形
崔颢( hào ) 千载( zǎi ) 萋萋( qī )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疏通文意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
2 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形象表现出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

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

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
➢烘 托 出 诗 人 的 怀 乡 之 情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游览黄鹤楼的所忆所见, 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课堂小结
通过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 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板书设计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作业布置
默写本诗,完成练习册练习
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故乡
烟雾笼罩江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知何处才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发愁!
赏析诗句
1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
特点?
运用对偶 描写眼前 所见的景 物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 清晰可见的树木 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
描绘了一个空 明、悠远的画 面,为引发诗 人的乡愁设置 了铺垫。
了解作者: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 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 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 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 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 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中唐的文学家把 他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并称“才名之士”。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答案】①该诗不仅有写景,还有抒情。 ②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 茫的感慨;
③后四句描画了诗人登楼所见,烘托出思 乡之情。
10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
见所感,表达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文: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 云在此飘浮。
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草木茂盛 长江中的小洲, 的样子。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黄鹤楼
崔颢
景点介绍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
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 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光 辉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 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 乐,吟诗作赋。
神话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 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 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 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 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 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 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 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 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6.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 什么手法?
以繁茂之景
反衬清冷之情,
烘托诗人孤寂的
思乡之情。
7.全诗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 个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尾 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35张PPT)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 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 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
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 首—黄 鹤楼》 课件(共 35张PP 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 首—黄 鹤楼》 课件(共 35张PP T)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 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使黄鹤楼赢得“天下 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 《野望》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集中体现情 感的句子
情感
徘徊中见苦闷、 矛盾的心情。怀念 古时的隐者(用 典),体现出诗人 的孤寂与落寞
直抒胸臆,表 达了热爱之情;寓 情于景,流露出喜 悦之感。
比读,学习《野望》《钱塘湖春行》 4.背诵这两首诗。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野望
五言律诗(40字)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五言律诗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第一联(首联)
每两句成一联,计四 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第二联(颔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
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 第三联(颈联)
句,下句称为对句,两
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句 第四联(尾联)
句构成对句关系。
渡荆门送别
五言律诗
李白 (唐)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题壁美诗篇,
千古《黄鹤楼》
黄 鹤
楼 崔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 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 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 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yī
另一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 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 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 黄鹤楼。
知人论世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背景知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 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文学科普1.0:唐七言热搜榜NO.1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 楼》为第一。”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 《沧浪诗话》

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 野。
长江中的小洲,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
文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3)内容: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4)感情:烘托诗人的思 乡之情。
感悟诗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 表达了什么感情?请选择一个字进行分析。
作者孤身在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尾联情景水乳交融, 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 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再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 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虚实结合)
感悟诗歌
《黄鹤楼》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 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写法:《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 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愁”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感情。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 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之情。
感悟诗歌
(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写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 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 看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韵味、情感,理解诗意; 2.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情点感击添;加标题 3.品味诗歌中的意境营造及炼字手法。
走近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 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他才思敏捷,长于 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点文击苑添传加》标把题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 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点志击此。处添有加《章节崔的描颢述内集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50字,2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为了赞美这首诗,不惜 杜撰“诗仙”李白打油诗来造势:“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优美的诗歌《黄鹤楼》。
黄鹤楼
作 者 : 崔 颢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重点)
2.体会诗歌传达出的诗人吊古伤今、 怀念故乡之情。(重难点)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 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 放。其最为人称道的诗作就是《黄鹤 楼》,据说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 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赞颂。《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
2.诗句理解默写。 《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用自己的语言描画一下“晴川历历汉阳黄鹤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鹅洲 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 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 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乡愁忧思之情。
在黄鹤楼东北。
译文: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 木清楚分明,芳草繁茂长满鹦鹉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注释:
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文参考:黄鹤飞走不 会再回返,千百年来只 有白云在此飘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晴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历历汉阳树,芳பைடு நூலகம்萋萋鹦鹉洲。


注释: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崔颢(704~754),汴州 (开封)人。唐代诗人。开 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 《崔颢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①②


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以范 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享有"天下 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 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可“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然 引出末联:乡思。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 哪儿呢?凝视长江上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 愁啊! 末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烟波浩 渺,抒发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理解】展现的画面:阳光明媚,登临黄鹤楼, 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 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写黄鹤楼前实景:对仗工整,对偶名句。描绘 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 勃勃的景象。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文本研讨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理解】仙人乘着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 来飘去。
诗人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 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 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理解】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
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李白搁笔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 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 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 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 是因此而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