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_以辽宁省为例_张晗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谷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5期谷静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管理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以下简单介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现状葫芦岛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葫芦岛市国有工业企业较多,并且规模很大,工作重点始终放在工业上。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总量增长很快,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使葫芦岛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市级农业部门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探索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葫芦岛市逐渐形成以建昌为中心的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兴城为中心的海产品养殖、畜牧生态养殖、花生生产基地,以连山为中心的出口蔬菜生产与加工基地,以南票为中心的大枣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在,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二、主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下发《葫芦岛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营监测管理工作意见》文件,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从政策、贷款、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促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正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由松散型利益关系向紧密型联结转变。

走“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路子,实现农民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金融部 门等聚集在一起 , 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 获得经 济效
益 。产业集群企业在地理上 的集 中有 利于降 低交易成 本 、 提
高生产效率 、 细化行 业分工 。产业 集群可 以催生更 多的新企
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与区域经济增 长之 间表现出一定程 度 的共 生性 。吴 丰林 等认 为 , 城 市产 业 集 聚系 统是 多 层 次、 多要素综合 作用 的复杂 系统 , 系统 内部各 组成要素之 间、 系统本身与系统外诸多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物质流 、 能量流 、 信 息流交换 , 系统耗 散结 构功 能不断增强 , 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发
农业 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 发展方式转变 为根本方 向, 代表区域
争优势。
2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内现代农 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 产业特色突出、 对其他 区域起示 范引导作 用的区域 。本研究探讨 了产业集群发展能否促进示
范区农业 的发展 、 示范区农业 与产业集群发展之 间的关系 、 现 代农业示 范区发展方 向等方面 的问题 , 旨在为现代 农业示 范 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指导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年第 4 2卷第 1 期
高 云, 陈伟忠 , 詹慧龙, 等. 现代农业 示范 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J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1 4 , 4 2 ( 1 ) : 3 8 3 — 3 8 6
现代农业示范 区农 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高 云 , 陈伟忠 , 詹 慧龙 , 矫 健
业产业集群是原有 农业发展 模式 的升级 。产业集 群对农
业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 但是 产业集群对 农业经济 的推动作用
并不是必然 的 , 有可 能会 受到资源禀赋 、 产业发展状况 、 市场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业集群以其独到的发展特征和经济效应 , 成为辽宁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辽宁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起步虽早, 但较一些沿海发达省 份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试图对影响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 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以求为辽宁省发展产业集群 提供参考。 一、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1. 产业链的完整度 产业链的完整度是产业集群完整度的重要表征 , 决定了产 业集群的纵向发展水平和群体效应的发挥 。 完整的产业链使得 为产业发展全过程提供各种相关要素和服务的经济组织聚集 ,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技术创新, 形成高利润的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 现阶段辽宁省的产业链没 有得到充分延展, 完整度不高, 资源合力不能充分发挥, 难以 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 2. 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决定了产业集群的横向发展水平和规模效应的 发挥。产业集中一方面表现为空间上的集聚 , 波特认为, 产业 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 , 提高规模经济效 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中另一方 面表现为集群内企业间形成的有机产业整合力 , 以具有一定经 济技术实力、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 撑,并带动其他小型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 从而提升产业集群 的规模和影响力。 从辽宁省整体情况看, 超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很少,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集群仍存在一定程度的 “聚而不集 ” 的问题,对辽宁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 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增强技术 创新能力是提高产业集群领先度的重要环节 。 企业的技术创新 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 只有进行技术创新, 才能不断降低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而推动产业集群技术水平和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增强产业集群的活力, 延长产业集群的 生命周期。目前,辽宁省一些产业内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开发 创新的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生产自主品牌产 品的能力较弱, 使得相关产业利润低下, 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 展。 4. 产业联动融合程度 产业协作联动程度反映了产业集群的融合度 , 决定了产业 集群社会效应的发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促进经济增长主 要依靠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 制造业的紧密结合。 制造业与服务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 能够 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并有效推动服务业的扩张和发展 , 从而 促成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 提高展业集群的综合实力。 辽宁省 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大省 ,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 业同步发展是辽宁省产业集群全面发展的重点。

辽宁省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对策

辽宁省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对策

辽宁省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对策和建议崔玥晗 孙大为 张 淼(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摘要: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种类众多,目前共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6万余份,但面临着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种业创新基础设施薄弱、种子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种业市场环境待优化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育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子企业扶持力度、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振兴;辽宁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种类众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辽宁省就开始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创新工作,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分子评价与基因挖掘技术体系。

目前辽宁省共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达到5.6万余份,通过对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和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异种质资源。

通过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选育出玉米新品种辽单575,产量1347.3kg/667m2,创东北春玉米高产纪录,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333.3万hm2;创制了包含六级核心种质的直立穗型粳稻核心种质体系,引领了水稻尤其是北方粳稻的株型演变,选育的直立穗、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产量较散穗型品种提高20%以上,品种年推广面积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

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番茄品种L-402,填补了国内保护地番茄品种的空白,曾占省内番茄栽培面积的80%;选育的抗寒优质苹果新品种寒富通过示范与推广,使苹果栽培区域向北推进了200km以上,打破了中国北方寒冷地区不能栽植优质大苹果的历史;辽宁绒山羊常年长型新品系改写了季节性长绒的传统生绒机理,丰富了辽宁绒山3.3 加强测试技术宣传与培训 随着品种权申请量的增加,现场考察的作物种类和品种数量相应增加,对申请人和现场考察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辽宁省海南南繁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辽宁省海南南繁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辽宁省海南南繁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孙大为;张淼;崔玥晗
【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
【年(卷),期】2022(42)9
【摘要】南繁育种,即利用海南环境与气候优势,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从而实现周年育种,加速优质品种选育速度,在农作物加代繁育、鉴定筛选、基因功能研究以及育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文通过对辽宁南繁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按照从“基地”向“硅谷”转变的探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辽宁省南繁南鉴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孙大为;张淼;崔玥晗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6
【相关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南繁综合试验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2.南繁托起中国农业走向辉煌——关于南繁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3.南繁首个发展规划即将出炉海南加强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
4.农业部调研组对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进行调研时要求把南繁基地打造成现代科研育种大平台
5.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成效及“南繁硅谷”建设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探讨

辽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探讨

辽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探讨作者:赵坤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年第04期摘要:数字农业农村是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持续增进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以辽宁为例,阐述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基本情况,剖析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不断提升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构建智慧农业政产学研用平台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农业农村;辽宁;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4-0065-0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农业作为新时代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助推剂,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作用。

推动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以信息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成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提升,持续增进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1 辽宁数字经济基本情况辽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突出,应用场景丰裕,有利于数字经济充分孕育发展。

1.1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较强辽宁省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居全国前10位,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4G信号覆盖率达100%,千兆宽带网络覆盖各市,重点区域、交通枢纽实现5G网络覆盖,这为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数字产业整体实力有所提升辽宁是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三大重点地区之一,是世界先进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制造基地,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离岸外包收入居全国首位,尤其东软集团多年蝉联全国软件出口前三强[1]。

1.3 数字技术研发院所和数字化企业初具规模辽宁拥有信息领域高校院所30余个,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985高校及中科院、航空航天、船舶等研究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 000家以上。

辽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辽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辽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辽宁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析了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指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以及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

随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发展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支持政策、促进产业合作推进等措施。

最后强调了政府支持政策和产业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辽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农产品品质提升、市场推广、发展对策、政府支持、产业合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在辽宁省的发展问题,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推广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深入分析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政府支持政策,促进产业合作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问题意义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民休闲体验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辽宁省,休闲观光农业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品质需要提升,市场推广困难等。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前景。

深入分析辽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辽宁休闲观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辽宁省是一个有着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同时也具备着很好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逐渐兴起,成为了辽宁农业的新亮点。

辽宁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显示,目前该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一些特点。

在辽宁省的休闲观光农业中,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探讨和研究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辽宁创意农业的现状分析、发展模式探讨、成功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路径探索,旨在为辽宁省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辽宁创意农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促进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辽宁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总结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发展路径。

通过研究,旨在为推动辽宁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通过对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加深对创意农业发展的认识,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路径,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与改进,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辽宁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探讨和研究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意义重大。

研究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研究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也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农业大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总结辽宁创意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推动全国农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研究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RGs与MGEs分布特征分析

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RGs与MGEs分布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2209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 F C 1804101);东北粳稻遗传改良与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项目(K F 2022-06);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X D A 28010503)㊂作者简介:张 珣(1979),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㊂第35卷第3期2023年 6月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35,N o .3J u n.2023文章编号:2095-5456(2023)03-0199-08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 R G s 与M G E s 分布特征分析张 珣1,2,武 轶1,黎馨月1,王百羽1,安 婧3,王 莹3(1.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2.沈阳农业大学东北粳稻遗传改良与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沈阳 110866;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摘 要:为分析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A R G s )污染与可移动基因元件(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 e l e m e n t s ,MG E s )的分布特征,于辽宁省6个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采集温室大棚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分析㊂由于长期施用畜禽粪肥,致使土壤中A R G s 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㊂对采样点的土壤进行A R G s 及MG E s 种类和丰度的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检测出50种A R G s 和10种MG E s ,其中t e t G -01㊁t e t G -02㊁t e t M -01㊁t e t M -02㊁t e t P A ㊁t e t P B -03㊁t e t T ㊁o pr J ㊁a c r A -04㊁s u l 2㊁d f r A 1㊁f o l A ㊁b l a T E M ㊁f o x 5㊁e r mX ㊁e r m B ㊁e r m F ㊁e r m T -02以及i n t I -1㊁t n p A -01㊁t n p A -05的检出率为100%,且抗性机制主要为细胞保护;土壤中部分A R G s 的相对丰度与MG E s 的相对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㊂关 键 词:设施农业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可移动基因元件;抗性机制;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X 53 文献标志码:AA n a l ys i s 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n d M o b i l eG e n e t i cE l e m e n t s i nS o i l o fG r e e n h o u s e s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e n t e r s o f M a j o r F a c i l i t i e s i n L i a o n i n g Pr o v i n c e Z HA N G X u n 1,2,WU Y i 1,L I X i n y u e 1,WA N G B a i y u 1,A N J i n g 3,WA N GY i n g3(1.C o l l e g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044,C h i n a ;2.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I n n o v a t i o n C e n t e r f o rG e n e t i cI m p r o v e m e n ta n d H i g h Q u a l i t y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P r o d u c t i o no fN o r t h e a s tJ a po n i c aR i c e i n C h i n a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866,C h i n a ;3.I n s t i t u t e 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S h e n y a n g 11001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a n a l yz e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A R G s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e l e m e n t s (MG E s )i n g r e e n h o u s es o i lo ff a c i l i t y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c e n t e r s ,s o i l s a m p l e so f g r e e n h o u s ew e r ec o l l e c t e df r o ms i x m a jo r f a c i l i t y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e n t e r s i n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f o r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n a l ys i s .D u e t o t h el o n g -t e r m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l i v e s t o c k m a n u r e ,t h er e l a t i v ea b u n d a n c ea n dd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G s i n s o i l 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 s pe c i e s a n da b u n d a n c eo fA R G s a n d MG E s i n t h e s o i l a t t h es a m p l i n gp o i n tw e r ed e t e c t e d ,a n dt h e i rc o r r e l a t i o n w a sa n a l yz e d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50A R G s a n d 10MG E sw e r e d e t e c t e d i n s o i l s a m p l e s .A n d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t e t G -01,t e t G -02,t e t M -01,t e t M -02,t e t P A ,t e t P B -03,t e t T ,o p r J ,a c r A -04,s u l 2,d fr A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f o l A,b l a T E M,f o x5,e r mX,e r m B,e r m F,e r mT-02a n d i n t I-1,t n p A-01,t n p A-05w a s 100%.T h ec e l l u l a r p r o t e c t i o n w a st h e m a i nr e s i s t a n c e m e c h a n i s m.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a 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a b u n d a n c eo f s o m eA R G sa n dt h ea b u n d a n c eo f MG E s i n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o i l.K e y w o r d s:f a c i l i t y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o i l s;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e l e m e n t s; r e s i s t a n c em e c h a n i s m;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㊁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㊂近年来,兽用抗生素在过度医疗和畜牧业领域的滥用,导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激增㊁耐药细菌出现㊂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R G s)的出现和扩散对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和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㊂A R G s作为1种新环境污染物于2006年被正式定义[1],近年来受到大众的关注度愈来愈高㊂土壤中A R G s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及人或动物的粪便等,其中动物粪便为A R G s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23]㊂研究表明,钱勋[4]在鸡粪中检出134种A R G s,在猪粪中检出120种A R G s,在牛粪检出80种A R G s;Q i a n等[5]在猪㊁鸡㊁牛等3种畜禽粪便中检测到100余种A R G s;张丹等[6]在鸡粪和牛粪中检测到A R G 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 e l e m e n t s,MG E s)㊂在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的土壤中A R G s 的丰度和多样性会显著增加[7]㊂Z h o u等[8]研究表明,施用鸡粪商业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A R G s的相对丰度;程建华等[9]在养牛场㊁养鸡场和养猪场的土壤样品中分别检测到27㊁44和36种A R G s㊂而土壤中的A R G s可以向水体和农作物中迁移,并随食物链向动物及人类传播[10]㊂A R G s通常位于质粒(p l a s m i d)㊁转座子(t r a n s p o s o n)及整合子(i n t e g r o n)等可移动遗传元件MG E s 上,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发生迁移,引起抗生素耐药菌的扩散[11]㊂MG E s主要为整合子㊁质粒㊁转座子等,其中整合子位于质粒和染色体上,是A R G s转移的重要分子元件[12]㊂程建华等[9]研究表明,养殖场土壤中较高的MG E s丰度及A R G s丰度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张俊华等[13]研究表明,磺胺类㊁氯霉素类㊁氨基糖苷类A R G s和A R G s总和与MG E 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㊂说明MG E s可能促进了A R G s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扩散㊂本文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 C R仪对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的A R G s与MG E s进行研究,分析设施农业土壤中A R G s和MG E s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㊂1材料与方法1.1土壤样品采集选取辽宁省内的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温室大棚作为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3份重复样品(采样深度为5~10c m),土壤过2mm筛并保存于超低温冰箱中,用于后续D N A提取和A R G s的测定㊂样品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㊂表1不同采样点土壤样品基本信息T a b l e1B a s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s o i l s a m p l e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i n gp o i n t s采样点样品编号种植蔬菜种类经纬度/(ʎ)经度纬度D N A质量浓度n g㊃μL-1朝阳C菠菜120.6141.3373.40庄河D菠菜123.0539.8494.40辽中L油菜122.6641.46374.0兴隆台P油菜121.9741.14116.0沈北S大白菜123.6442.0375.20新民X大白菜122.8841.7841.201.2D N A的提取使用新鲜土壤样品(0.5g)用于D N A提取,使用土壤D N A基因组提取试剂盒E.Z.N.A.®S o i l D N A K i t(美国欧米茄公司生产)从土壤样品中提取D N A,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提取㊂D N A提取完002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毕后,使用超微量光度分析仪N a n o P h o t o m e t e r T MP -C l a s s (德国I m pl e n 公司生产)测定其D N A 的纯度和质量浓度,A 260/A 280在1.8~2.0之间,表明D N A 纯度可进行后续的分析㊂1.3 高通量荧光定量P C R (H T -qP C R )定量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采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 C R 系统完成,该系统每次能够并行5184个纳升级q P C R 反应㊂其中共设置了72对引物,其中包括1对16s r R N A 内参引物,8个转座酶(t r a n s po s o n ),2个整合子和61个靶向A R G s ,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类环境介质中A R G s 的多样性和丰度信息㊂P C R反应混合液先使用纳升级多样品点样仪加入到微孔芯片中,随后进行q P C R 反应㊂反应程序为95ħ预变性10m i n ,然后进行40个循环的扩增阶段({95ħ,30s ;60ħ,30s }40次循环)㊂q P C R 结果使用仪器的q P C R 软件进行自动分析㊂C t =31设为检出域,3个重复中有2个及以上检出,偏差<20%,且满足曲线拟合分析的则判为检出㊂1.4 统计分析采用E x c e l 分析A R G s 和MG E s 的组成特征㊂采用S P S S 对A R G s 在土壤中迁移传播扩散与MG E s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㊂2 结果与分析2.1 设施农业土壤A R G s 与M G E s 的种类和数目土壤样品中检测到50种A R G s 和10种MG E s ㊂50种A R G s 为1个氨基糖苷类(a m i n o g l y c o s i d e )㊁2个多重耐药类(m u l t i d r u g )㊁4个β-内酰胺酶类(β-l a c t a m a s e )㊁4个氯霉素类(c h l o r a m p h e n i c o l )㊁13个大环内酯类(M L S B )㊁6个磺胺类(s u l f o n a m i d e )㊁13个四环素类(t e t r a c y c l i n e )㊁7个喹诺酮类(o u i n o l o n e )㊂其中β-内酰胺酶抗生素抗性基因b l a T E M ㊁f o x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e r mX ㊁e r m B ㊁e r m F ㊁e r mT -02,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s u l 2㊁d f r A 1㊁f o l A ,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 e t G -01㊁t e t G -02㊁t e t M -01㊁t e t M -02㊁t e t P A ㊁t e t P B -03㊁t e t T 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o pr J ㊁a c r A -04的检出率是100%㊂检测到的10种MG E s 可移动基因元件为2种类型整合子和8种类型转座酶,其中整合子i n t I -1和转座酶t n p A -01㊁t n p A -05的检出率为100%㊂土壤A R G s 与MG E s 数目分析如图1所示,新民土壤样品X 的A R G s 和MG E s 检测到的数目是最高的,43个A R G s 和8个MG E s ㊂辽中土壤样品L 检测到的数目是最低的,为33个A R G s 和7个MG E s㊂图1 不同采样点土壤中A R G s 与M G E s 的数目F i g .1 N u m b e r s o f A RG s a n dM G E s i n s o i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i n gpo i n t s 2.2 A R G s 和M G E s 相对丰度分析不同采样点的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不同,为了减少偏差,将A R G s 的浓度与内参基因16S r R N A 的浓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土壤中各个A R G s 及MG E s 的相对丰度,如表2所示㊂分析可知,不同的设施农业土壤的A R G s 及MG E s 的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㊂A R G s 总和相对丰度从大到小为:D ㊁L ㊁C ㊁X ㊁102第3期 张 珣等: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 R G s 与MG E s 分布特征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㊁S ;MG E s 总和相对丰度从大到小为:S ㊁C ㊁X ㊁L ㊁D ㊁P ㊂其中庄河土壤样品D 的A R G s 总和相对丰度为1.75,沈北土壤样品S 的A R G s 总和相对丰度为1.05ˑ10-1㊂在6个土壤样品中,喹诺酮类A R G s 的相对丰度占比较大,其相对丰度为4.04ˑ10-2~1.68㊂在土壤样品检测到的MG E s 中,整合子的相对丰度为7.85ˑ10-3~1.31ˑ10-2,转座酶的相对丰度为2.83ˑ10-3~1.65ˑ10-1㊂表2 不同采样点土壤中A R G s 及M G E s 相对丰度T a b l e2 R e l a t i v ea b u n d a n c eo f A R G s a n dM G E s i n s o i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i n gpo i n t s 采样点A R G s 相对丰度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类氯霉素类多重耐药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C 4.24ˑ10-46.03ˑ10-22.62ˑ10-39.75ˑ10-42.42ˑ10-32.68ˑ10-2D 4.86ˑ10-45.63ˑ10-24.03ˑ10-41.42ˑ10-31.81ˑ10-37.18ˑ10-3L 6.16ˑ10-59.17ˑ10-21.10ˑ10-302.03ˑ10-39.55ˑ10-3P 6.50ˑ10-46.31ˑ10-23.78ˑ10-304.75ˑ10-32.40ˑ10-2S 3.45ˑ10-45.22ˑ10-21.34ˑ10-38.62ˑ10-41.97ˑ10-34.71ˑ10-3X4.34ˑ10-47.48ˑ10-25.36ˑ10-34.33ˑ10-48.77ˑ10-32.43ˑ10-2采样点A R G s 相对丰度四环素类喹诺酮类A R G s 总和MG E s 相对丰度整合子转座酶MG E s 总和C2.06ˑ10-21.221.339.70ˑ10-31.65ˑ10-22.62ˑ10-2D 3.07ˑ10-31.681.751.31ˑ10-23.33ˑ10-31.64ˑ10-2L 5.62ˑ10-31.351.461.30ˑ10-26.83ˑ10-31.98ˑ10-2P 1.56ˑ10-21.081.191.21ˑ10-22.83ˑ10-31.49ˑ10-2S 3.11ˑ10-34.04ˑ10-21.05ˑ10-11.29ˑ10-21.65ˑ10-11.78ˑ10-1X 1.57ˑ10-21.141.277.85ˑ10-31.65ˑ10-22.43ˑ10-22.3 A R G s 和M G E s 的抗性机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设施农业土壤A R G s 的抗性机制,可以清晰显示出细胞保护(c e l l u l a rp r o t e c t i o n )㊁细胞外排泵(e f f l u x p u m p )㊁抗生素失活(a n t i b i o t i cd e a c t i v a t i o n )和转座酶移动元件(t r a n s p o s o n )㊁整合酶移动元件(i n t e gr o n )等抗性机制在各采样点的数目,如图2所示㊂设施农业土壤采样点主要以细胞保护为主要抗性机制,且不同采样点的抗性机制存在不同㊂新民土壤样品X 的抗性机制数量最高,且与其他土壤采样点相比,该地细胞保护㊁细胞外排泵的数量最高,其数值分别为18㊁12;辽中土壤样品L 的抗性机制数量最少,与其他土壤采样点相比,该地细胞外排泵㊁整合酶移动元件抗性机制的数量较少,其数值分别为9㊁1㊂不同设施农业土壤采样点的抗性机制表现出不同特性,从而反映出不同设施农业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差异㊂图2 不同采样点土壤中抗性机制数目F i g .2 N u m b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s o i l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s o i l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i n gpo i n t s 2.4 A R G s 与M G E s 的相关性分析对设施农业土壤A R G s 和MG E s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㊂土壤中A R G s 的相对丰度与202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 A R G s 与M G E s 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T a b l e 3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s i s o f r e l a t i v e a b u n d a n c e o f A R G s a n d M G E s 项 目b l a S F Oc m l A 1-01c m x (A )c f r I S 613t n p A -02t n p A -03t n p A -04t n p A -07e r m B e r m Ce r m T -01b l a S F O1c m l A 1-01-0.4 1c m x (A )-0.2870.71c fr 0.7110.1920.0991I S 613 0.844*-0.014-0.1620.645 1t n p A -02-0.346-0.414-0.161-0.742-0.523 1t n p A -03-0.294 0.854*0.962**0.146-0.041-0.261 1t n p A -04 0.847*-0.295-0.1520.827*0.532-0.294-0.206 1t n p A -07-0.0550.7260.5020.245 0.398-0.702 0.652-0.289 1e r m B 0.568 0.2610.3320.489 0.816*-0.598 0.406 0.2280.7321e r m C -0.332 0.953**0.6970.356-0.076-0.452 0.814*-0.084 0.5730.141 1e r m T -01 0.041 0.4560.6250.019 0.381-0.336 0.671-0.2870.816*0.823*0.2591e r m T -02 0.031 0.5620.6060.068 0.434-0.387 0.698-0.2920.876*0.832*0.3590.984**e r m X -0.329 0.6730.899*-0.115-0.042-0.159 0.907*-0.4240.7020.5040.5390.865*e r m Y -0.001 0.5360.5060.015 0.437-0.408 0.618-0.3670.900*0.811*0.3110.965**d f r A 1-0.571 0.923**0.779-0.126-0.203-0.068 0.890*-0.4920.5920.1500.828*0.508s u l 1-0.510 0.6030.897*-0.242-0.311-0.080 0.852*-0.5120.5700.2800.5080.724t e t (34) 0.770-0.340-0.3080.824*0.443-0.411-0.3560.949**-0.2980.102-0.107-0.432t e t L -020.0960.5080.5470.051 0.499-0.2940.648-0.2550.812*0.839*0.2920.963**t e t O -01-0.366-0.2420.100-0.737-0.4640.953**0.002-0.362-0.498-0.393-0.321-0.055t e t X -0.402 0.7190.953**-0.117-0.161-0.0670.951**-0.3910.5930.3650.6260.747o p r J -0.132-0.226-0.088-0.311-0.357 0.839*-0.1470.106-0.748-0.585-0.151-0.517a c r A -04-0.007-0.496-0.332-0.365-0.2870.880*-0.4120.142-0.863*-0.592-0.436-0.589q n r S 0.820*-0.262-0.174 0.843*0.514-0.316-0.2150.996**-0.2890.187-0.042-0.336302第3期 张 珣等: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 R G s 与MG E s 分布特征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续表3项 目e r m T -02e r m X e r m Y df r A 1s u l 1t e t (34)t e t L -02t e t O -01t e t X o p r J a c r A -04qn r S b l a S F Oc m l A 1-01c m x (A )c fr I S 613t n pA -02t n pA -03t n pA -04t n pA -07e r m Be r m Ce r m T -01e r m T -021e r m X 0.848*1e r m Y 0.988**0.7951d f r A 1 0.5840.7900.5451s u l 1 0.679 0.953**0.6290.743 1t e t (34)-0.433-0.576-0.474-0.604-0.610 1t e t L -020.986**0.8000.971**0.555 0.599-0.429 1t e t O -01-0.1120.134-0.1550.139 0.179-0.544-0.0241t e t X 0.737 0.977**0.6650.854*0.952**-0.5560.6920.2141o p r J -0.513-0.276-0.5780.006-0.252-0.045-0.4030.771-0.1131a c r A -04-0.608-0.461-0.648-0.264-0.4320.023-0.4870.764-0.3370.953**1q n r S -0.329-0.459-0.399-0.477-0.5420.961**-0.295-0.399-0.4190.107 0.1351注:**表示P <0.01,*表示P <0.05㊂402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G E s转座酶的相对丰度存在相关性,其中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 l a S F O 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e r m B 与转座酶I S 613,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o p r J ㊁a c r A -04与转座酶t n p A -02,氯霉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c m l A 1-01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e r m C ㊁e r mX ㊁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d fr A 1㊁s u l 1与转座酶t n p A -03,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 l a S F O ㊁氯霉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c f r 与转座酶t n p A -0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e r mT -01㊁e r mT -02㊁e r m Y ㊁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 e t L -02与转座酶t n p A -07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㊂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 e t O -01与转座酶t n p A -02,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 e t X ㊁氯霉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c m x (A )与转座酶t n p A -03,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 e t (34)㊁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q n r S 与转座酶t n pA -04的相对丰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㊂说明MG E s 可能会促进A R G s 在设施农业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㊂3 讨 论环境中抗生素的激增㊁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对人类和牲畜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㊂长期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会增加土壤中抗生素耐药菌和A R G s 的丰度,并提高A R G s 的检出率[14]㊂研究发现,在施用粪肥的土壤中能检测到A R G s [1516]和MG E s [17],一畜禽养殖场中检测到10种四环素类A R G s ㊁2种磺胺类A R G s 和整合子i n t l 1;T a n g 等[18]在施用粪肥的土壤中也检测到te t A ㊁t e t G ㊁s u l I 等A R G s ㊂本研究在6个土壤样品中检测到t e t G -02㊁e r mX ㊁e r m B ㊁t n p A -05㊁t n pA -01㊁i n t I -1等,且在不同土壤中检测到的A R G s 和MG E s 数目及相对丰度存在不同㊂研究发现,沈阳蔬菜土壤中能检测到21种A R G s 和6种MG E s ,包括14种四环素类㊁3种磺胺类㊁3种氯霉素类㊁1种氨基糖苷类和4种转座子㊁2种整合子[19];黄福义等[20]在土壤中检测到t e t D ㊁m e x F ㊁t n p A ㊁t p 614等A R G s ;曾庆涛[21]在农田土壤中检测到t e t G ㊁qn r X ㊁s u l I 等A R G s ㊂韩婉雪等[22]在土壤中检测到t e t W ㊁t e t G ㊁s u l I 等A R G s 和i n t I 1,四环素类及磺胺类A R G s 的相对丰度为8.10ˑ10-5~1.55ˑ10-1㊁1.18ˑ10-6~2.94ˑ10-2;Z h o u 等[23]在农田土壤中检测到四环素类和磺胺类A R G s ,相对丰度为10-8~10-2㊁10-2㊂本研究中6个土壤样品中的A R G s 与MG E s 呈一定的正相关,表明MG E s 可能促进A R G s 在设施农业土壤中的迁移扩散㊂何燕等[24]发现稻田土中A R G s 和MG E s 的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7个稻田土中的t e t G ㊁a c r A -01㊁m e x E 等A R G s 与i n t I 1(c l i n i c )㊁i n t I -1L C 等整合子基因呈显著正相关;Y a o 等[25]研究发现i n t I 与s u l 1,t n pA 03与q n r S ㊁e r mA ㊁e r mB 呈极显著正相关;张俊华等[13]发现MG E s 与氨基糖苷类㊁氯霉素类A R G s 呈显著正相关;韩婉雪等[22]研究表明,i n t I 1与t e t W ㊁t e t G ㊁s u l I ㊁s u l I I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㊂4 结 论1)从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土壤集散地的6个采样点中检测到50种A R G s 和10种MG E s,并且其主要抗性机制为细胞保护㊂2)部分A R G s 的相对丰度与MG E s 转座酶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和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说明MG E s 可能会促进A R G s 在设施农业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㊂参考文献:[1]P R U D E N A ,P E IR T ,S T O R T E B O OM H ,e ta l .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se m e r g i n g c o n t a m i n a n t s :s t u d i e si nn o r t h e r n C o l o r a d o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06,40(23):74457450.[2]Q I A O M ,Y I N G G G ,S I N G E R A C ,e ta l .R e v i e w o f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i n C h i n aa n di t se n v i r o n m e n t [J ].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2018,110:160172.[3]徐焘杰,简宗辉,孙帅,等.粪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沉积效果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2022,43(6):8792.X U TJ ,J I A N Z H ,S U N S ,e ta l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nd e po s i t i o ne f f e c to f f e c a l 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s o i l [J ].A c t a E c o l o gi a eA n i m a l i sD o m a s t i c i ,2022,43(6):8792.[4]钱勋.好氧堆肥对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削减条件探索及影响机理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Q I A N X ,M e c h a n i s ma n d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r e d u c i n g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d u r i n g a e r o b i c c o m p o s t i n g o f l i v e s t o c k m a n u r e [D ].Y a n g l i n g :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2017.[5]Q I A N X ,G U J ,S U N W ,e ta l .D i v e r s i t y ,a b u n d a n c e ,a n d p e r s i s t e n c eo f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v a r i o u st y pe so fa n i m a l m a n u r ef o l l o w i ng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m p o s t i n g [J ].J o u r n a l o fH a z a r d o u sM a t e r i a l s ,2018,344:716722.[6]张丹,彭双,王丹青,等.鸡粪和猪粪生物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J ].环境科学,2023,44(3):17801791.502第3期 张 珣等:辽宁省主要设施农业集散地大棚土壤A R G s 与MG E s 分布特征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02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Z HA N GD,P E N GS,WA N G D Q,e t a l.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i n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d u r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f e r m e n t a t i o no f c h i c k e nm a n u r e a n d p i g m a n u r e[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3,44(3):17801791.[7]C H E N G W X,L IJN,WU Y,e ta l.B e h a v i o ro fa n t i b i o t i c sa n d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e c o-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y s t e m:ac a s e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H a z a r d o u sM a t e r i a l s,2016,304:1825.[8]Z HO U X,Q I A O M,WA N GF H,e t a l.U s e o f c o mm e r c i a l o r g a n i c f e r t i l i z e r i n c r e a s e s t h e a b u n d a n c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n d a n t ib i o t ic s i ns o i l[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P o l l u t i o nR e s e a r c h,2017,24(1):701710.[9]程建华,唐翔宇,刘琛.紫色土丘陵区畜禽养殖场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9,40(7):32573262.C H E N GJH,T A N G X Y,L I U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v a r i o u s l i v e s t o c k f e e d l o t s o i l s o f t h e h i l l yp u r p l es o i l r e g i o n[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19,40(7):32573262.[10]苑学霞,梁京芸,范丽霞,等.粪肥施用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来源㊁转移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0,57(1):3647.Y U A N XX,L I A N GJY,F A NLX,e t a l.E f f e c t s o fm a n u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s o u r c e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t g e n e s i n s o i la n d t h e i r a f f e c t i n g f a c t o r s[J].A c t aP e d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20,57(1):3647.[11]张汝凤,宋渊,高浩泽,等.北京蔬菜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可移动元件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0,41(1):385393.Z HA N G RF,S O N G Y,G A O H Z,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a n d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 e l e m e n t s i nB e i j i n g v e g e t a b l e b a s e s o i l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0,41(1):385393.[12]杨凤霞,毛大庆,罗义,等.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传播扩散[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0):29933002.Y A N GFX,MA ODQ,L U OY,e t a l.H o r i z o n t a l t r a n s f e r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2013,24(10):29933002.[13]张俊华,陈睿华,刘吉利,等.宁夏养牛场粪污和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1,42(6):29812991.Z HA N GJH,C H E N R H,L I UJL,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m a n u r e a n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o i l o f c a t t l e f a r m s i nN i n g x i a[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1,42(6):29812991[14]张兰河,王佳佳,高敏,等.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状况[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4):664669.Z HA N GL H,WA N GJJ,G A O M,e ta l.P o l l u t i o no fa n t i b i o t i c sr e s i s t a n t g e n e s i nf a r m l a n da m e n d e d w i t hl i v e s t o c ko r g a n i c m a n u r e[J].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 a n dR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6,32(4):664669.[15]张俊,杨晓洪,葛峰,等.长期施用四环素残留猪粪对土壤中耐药菌及抗性基因形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35(6):23742380.Z HA N GJ,Y A N G X H,G E F,e ta l.E f f e c t so f l o n g-t e r m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p i g m a n u r ec o n t a i n i n g r e s i d u a lt e t r a c y c l i n eo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b a c t e r i a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g e n e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14,35(6):23742380.[16]邹世春,李青,贺竹梅.禽畜养殖场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6):8791.Z O USC,L IQ,H EZ M.A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t h e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t h e l i v e s t o c ks o i l,s o u t hC h i n a[J].A c t a S c i e n t i a r u m N a t u r a l i u m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S u n y a t s e n i,2012,51(6):8791.[17]C H E N G W X,C H E N H,S UC,e t a l.A b u n d a n c e a n d p e r s i s t e n c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l i v e s t o c k f a r m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e a s t e r nC h i n a[J].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3,61:17.[18]T A N G XJ,L O U CL,WA N GSX,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l o n g-t e r m m a n u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R G s)i n p a d d y s o i l s:e v i d e n c ef r o m f o u rf i e l d e x p e r i m e n t si n s o u t h o f C h i n a[J].S o i l B i o l o g y a n dB i o c h e m i s t r y,2015,90:179187.[19]王百羽,张珣,王宝玉,等.沈阳蔬菜地土壤中典型抗生素抗性基因与可移动元件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21,40(7):21132119.WA N GBY,Z H A N G X,WA N G B Y,e t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y p i c a l 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n d m o b i l e g e n e t i ce l e m e n t s i n v e g e t a b l e s o i l s o f S h e n y a n g[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21,40(7):21132119.[20]黄福义,李虎,韦蓓,等.长期施用猪粪水稻土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2014,35(10):38693873.HU A N GFY,L IH,W E IB,e t a l.L o n g-t e r m m a n u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s h i f t o f d i v e r s i t y a n d a b u n d a n c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g e n e s i n p a d d y s o i l[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14,35(10):38693873.[21]曾庆涛.农田土壤典型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及其土气迁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Z E N G Q T.S t u d y o nt h e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o ft y p i c a l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A R G s)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o i la n dt h es o i l-a i r m i g r a t i o n[D].H 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019.[22]韩婉雪,王凤花,柏兆海,等.畜禽粪便堆放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细菌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30(2):268275.H A N W X,WA N GF H,B A IZ H,e t a l.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a n db a c t e r i a l c o mm u n i t i e s i ns o i l o fl i v e s t o c km a n u r e s t a c k i n g s i t e[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A g r i c u l t u r e,2022,30(2):268275.[23]Z HO U Y T,N I U LL,Z HUSY,e t a l.O c c u r r e n c e,a b u n d a n c e,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u l f o n a m i d e a n d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o i l s a c r o s sC h i n a[J].S c i e n c e o f t h e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7,599/600:19771983.[24]何燕,朱冬,王东,等.四川省稻田土壤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6):12491258.H EY,Z HU D,WA N G D,e t a l.D i v e r s i t y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p a d d y s o i l s i n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A g r o-E n v i r o n m e n t S c i e n c e,2020,39(6):12491258.[25]Y A OL H,L IY,L I ZQ,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f l u o r o q u i n o l o n e,m a c r o l i d e a n d s u l f o n a m i d e-r e l a t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l a n d f i l l s f r o me a s tC h i n a,m a i n l y d r i v e nb y M G E s[J].E c o t o x i c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af e t y,2020,190:110131.ʌ责任编辑:智永婷ɔ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辽宁省农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逐渐外流,劳动力短缺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辽宁省开始探索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辽宁创意农业的主要形式1.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以大棚或温室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在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质。

在辽宁省,设施农业在大连、鞍山等地开展,主要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高端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的需求。

2.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的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辽宁省,生态农业主要以种养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养殖生态鱼、种植无公害蔬菜等为主要生产内容,通过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方式达到无公害、无污染、有机化的生态农业生产目标。

3.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一种以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辽宁省推行的智能农业已广泛应用于深度套种、植保、施肥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三、辽宁创意农业发展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目前,辽宁省创意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通过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农业生产平台,不仅推动了辽宁省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也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但辽宁省创意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农业生产领域的高新技术仍在不断更新换代,农民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另一方面,辽宁省在农业建设投入上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提升创意农业的发展质量。

此外,农民素质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数字经济视角下辽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究

数字经济视角下辽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究

第57卷 第4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04 2023年4月 GUANGDONG CANYEApr . 2023·115·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04.38数字经济视角下辽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究罗唯赫(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1)摘 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着巨大作用。

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要加快数字经济与辽宁省乡村产业的融合。

文章对数字经济视角下辽宁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49;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4-115-03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乡村产业升级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础和主要途径。

但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能够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辽宁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全国畜牧业、渔业、优质水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会给辽宁省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变革,为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

1数字经济视角下辽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全省11 221个行政村全部光纤覆盖,4G 网络覆盖率达到100%,20人以上的自然村落覆盖率达到98%。

14101786_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4101786_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内容提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浮现出来。

本文从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入手,着重分析了在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教育宣传、扶持引导、更新理念、提高素质等对策,以指导辽宁省休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张帆张正涛刘佳琦丁晶晶王蓉宋丹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拥有的业余时间持续增多,加大了对娱乐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需求。

至此,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不仅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因为休闲农业兼具环保、娱乐、经济、社会、教育、餐饮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新趋向。

通过分析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辽宁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面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一、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分析(一)缺乏正确认识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对休闲农业缺乏投资建设。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同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

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未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的特有属性,不仅失去原有效益,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偏重 的数据值,从业者急于增加收入,缺乏对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的认真分析,导致发展盲目。

既没有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

(三)缺乏市场调查分析休闲农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居民,但当前大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缺乏对临近地区的充分了解,盲目跟风。

(四)产业规模狭小及产品项目单一休闲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数字乡村助推农村电商深化发展改革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数字乡村助推农村电商深化发展改革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2322数字乡村助推农村电商深化发展改革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张晴(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摘要农村电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推动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简要梳理了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及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字乡村相关政策,重点关注政策中农村电商发展问题。

结合相关政策和实践,发现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规模正逐步扩大,农村电商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数字化转型。

但辽宁省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民电商参与度低、农产品品牌塑造不到位、缺乏创新的电商发展模式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农村电商优秀发展案例,为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提出应用智慧物流、构建电商发展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品牌、创新电商发展模式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

关键词数字乡村;电商发展模式;智慧物流;农村电商发展联合体;农产品品牌;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2-0213-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2.05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eepen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Rural E-commerce Boosted by DigitalCountryside: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ZHANG Qing(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00)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ountryside,rural e-commerce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s in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aliz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digital countrysid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the policies.Based on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actices,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gradually expanding,and rural e-commerce ha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However,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ning Province,such as imperfect logistics system,low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e-commerce,inadequate brand build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lack of innovative 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excellent development cases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ning Provi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ning Province,such as apply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building a consortium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crea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s and innovat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e-commerce,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ning Province.Keywords digital countryside;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intelligent logistics;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consortium;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Liaoning Province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字乡村建设实践的地方探索、发展模式与推广路径:基于新民市的实地调研”(S202210165022);2022年校内专业实践与科研项目“区块链技术在乡镇政府数字化改造中的理论向度和实践路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20221070003008)。

辽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辽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了一些有利条件 ,农业经济有 了长足发展 ,但农 业基础仍然
4 农业 科技 自主创新能 力亟待加 强 ,农 业龙头企 业优 势 带 动作用 的发挥有 待加强 。农村 务农 劳 动者素质 普遍不 高 ,
十分薄弱 ,未来面临的挑 战更加 严峻 ,有待于 “ 十二五”期
 ̄2 1 年度辽 宁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课题 :“ 宁转 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01 辽 ,课题 号:2 1l t i 一 7 0 ll z a 1 。 s dn k


辽 宁农 业 经济发展 的现状
间进一步发展 和完善 。当前辽 宁农业经济增长 方式存在如下 l 由于农 产品生产效益偏 低 ,调动农 民生产 积极性较难 。
辽宁所辖 l个市 ,lo 4 0 个县 ( 、区) 市 ,其 中县 ( 市)4 问题 : 4
个。全省总人口 4 7 万人 ,其 中农村人 口15 万人 ,占全省 35 95
二 、辽 宁农业 经 济增 长方 式存在 的 问题
生产重心进一步由南向北推移,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
辽宁虽然是一个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但随着我国粮食 须坚定不移地 走依靠科技 、提高单 产的路子 。通过 深入开展
把专 家的产量变成农 民的产量 ,把小面 积实验产量 基地 ,在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 粮食主产 区 、 民增收等 产潜力 , 农 方面昕肩负的任务将越发艰巨。尽管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具备 变成大面积推广产量 ,真正实现粮食大面积区域平衡增产。
人 口总 数的 4 .1 4 %。全省 陆地面积 l8 7 4 万平方公 里 ,占全 国 在农 民享 受中央的惠农支农 政策同时 ,各种农 资 、饲料价格
的 l%。耕地 面积 62 万亩 ,人均耕 地 1 亩 ,其 中基本农田 却也一路 飚升 ,加上原 油价 格的上涨和工资 水平的提高 ,使 S 18 . 4 面积 5 4 4 8万亩 。2 o 0 9年全 省 实现 地 区生产 总 值 l。 5 亿 农机使用 成本 、农村畜 力的租 用价格也相应提高 。农产品生 56 _ 6 [l -: r取消农业税费 等 元 ,城 镇 居 民 可支 配 收入 l7 l ,农 村居 民人 均 纯收 入 产收 益没 得到提高反 而降低了 ,粮食直 ̄ Yl 56 元 5 S 元 。这些充分说明 “ g8 十一五 ”期 间 ,辽 宁经济发展已经 惠农政 策给农 民带来的实 惠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 ,这对农 民 生造成了极大 的负面影响 。 奠定了新的格局 ,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将接近 6 ∞ 美元 ,辽宁 的农业生产积极 f O 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 国家战略 ,“ 大开发大开放 ”的态 2 . 县域经 济发展 不均衡 ,经济发 展整体 水平较低 ,竞 争 势全 面形 成 ;沈 阳经济 区 “ 升” 国家 综合 配套 改革 实验 力不 强。由于 区域发展 不平衡 ,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不但没 有 晋 区 ,并展开 先行先试 ,相 关地 区的经济指标增幅 高于全省平 缩小反 而有进一步拉大 的趋 势。辽西北等地 区县域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作者:罗永乐来源:《理论导刊》 2015年第3期罗永乐(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南宁530003)摘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首先要厘清其生长的内在机理。

文章通过综合考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特性以及内外部因素,提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六力”——资源禀赋的吸引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聚合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专业市场的辐射力、关联产业体系的协同力、地方政府的引导力——动力机制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内在机理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3-0074-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协同重构与整合研究:以广西农村社区为例”( 71263005);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丽广西视域下新型农村社区‘五位一体’建设研究”(13FGL003);广西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西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与‘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研究”(SK13YB086)。

作者简介:罗永乐(1979- ),男,湖南衡南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农业经济研究。

一、引言农业产业集群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

[1]国际市场上许多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都来自大规模的专业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等等。

[2]我国很多地区具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但却未能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特色农业的集群化发展较为滞后,后天发展动力不足。

探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潜力地区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和培育集群,增强农业经济活力;也有利于现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行趋利避害的升级改造,增强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_撑起辽宁乡村振兴“致富伞”

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_撑起辽宁乡村振兴“致富伞”

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 082023.101 认识食用菌和食用菌产业特点国内外广泛接受的食用菌定义是香港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提出的:肉眼可见、赤手可得的可食大型真菌。

食用菌通常被称为蘑菇。

我国古代把生长在木上的蘑菇称为“菌”,将生长在土上的蘑菇称为“蕈”,故现在也常将蘑菇称为“蕈菌”,日文则使用“菌蕈”。

在我国,食用菌广义上泛指所有食用、药用以及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

常见的食用种类有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草菇、双孢菇等;常见的药用种类有灵芝、茯苓、猪苓、桑黄等;常见的食药兼用种类有冬虫夏草、蛹虫草、猴头、银耳、灰树花等。

食用菌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在分类上属于菌物界(真菌界),与植物界、动物界并列,科学预测约有250万个物种。

“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张树庭教授用这20字准确地概括了食用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利用价值。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矿物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诸多保健活性物质的营养特点,经常食用能够降胆固醇、降血脂、抗肿瘤等,能够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食用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作为“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菌物药”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甚至被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人类最后的食品”,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创造性地总结出食用菌产业“五不争”的属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它产业争资源。

食用菌生产是一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效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占地少、见效快。

脱贫攻坚时期全国832个贫困县一半以上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

在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食用菌产业更是大有可为。

1.1 可支撑国家粮食(食物)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作者:刘清华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年第03期摘要: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阐述辽宁省产业园建设的初步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主导产业选择、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园;主导产业;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3-0065-02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为“产业园”)是指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或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开展“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实现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地理界限明确、区域范围合理、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区。

它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核心区,也是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开发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

建设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1 辽宁省省级产业园建设情况1.1 省级产业园建设成效辽宁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农财两部的部署开展省级产业园创建工作。

截至2019年底,共创建省级产业园20个,其中2018年创建12个,2019年创建8个。

盘锦大洼区(稻米、河蟹)和丹东东港市(草莓)分别于2018年、2019年获批创建国家级产业园。

全省2018年创建的第一批12个产业园总产值达到680.00亿元,总体比2018年增长5.10%;主导产业平均产值达31.50亿元,比2018年增长7.00%;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7万元,比2018年增长6.30%,比产业园所在县平均水平高出34.00%。

1.2 省级产业园布局和规模现有20个省级产业园在全省分布较为均匀,除营口市、铁岭市以外的其他12个市均有正在创建的产业园,其中锦州市、朝阳市各有3个,沈阳市、丹东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各有2个,其余市各有1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张晗,吕杰,景再方(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本文在明确农业产业集群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业产业集群的个案调查研究,总结出农业产业集群有三种成长模式,即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集群。

这三种成长模式只是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向严格意义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形成的不同路径方式。

针对不同成长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不同地区在发展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可以依据自身优势,有不同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带动性农业产业集群;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11)01-0036-05Analysis of Growth Model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Take Liaoning Province for ExampleZHANG Han,LV Jie ,JING Zai-fa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161,China)Abstract :Based on clearing the mean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growth model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which are the basis-promo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the enterprise-driv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and the market-orien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by studying the cases of Liaoning Province.The three growth models are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way from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in general meaningtothe agriculturalindustryclusterinstrict meaning.This research put forwards the problem-related recommendations to different growth models.Different regions have various choices depending on their own advantages when grow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up.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growth models;basis-promo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enterprise-driv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market-orien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项目:辽宁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编号2007401013)。

作者简介:张晗(1982-),女,辽宁营口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现代化;通讯作者:吕杰(1963-),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主要从事农林经济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0-11-18,修回日期:2010-11-29近年来,我国各地呈现出农业产业集群现象。

著名的有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山东金乡大蒜产业集群等。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1]。

农业产业集群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基于此,研究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模式与成长路径,对于不同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特点与优势,促进本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所谓产业集群,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波特的定义被学术界广泛的接受。

波特指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生产者、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2]。

国际经合组织(OECD )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为:指一组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3]。

在借鉴波特教授和OECD 的定义基础上,我国的研究学者[3-5]对农业产业集群有不同的认识。

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六个阶段。

波特的研究成果显示,通常情况下,一个产业集群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才具备的竞争优势,能够产生集群效应[6]。

根据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方式和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笔者分别从严格意义和广义上界定农业产业集群。

在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是在农业产业范围内,地理上相对集中的农户、企业、政府、资源设施、组织机构、市场需求等要素通过互替或互补等方式协同发展,产生节约交易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Vol.32No.1Jan .2011农业现代化研究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第1期张晗等: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费用、外部经济、规模经济、高度竞争优势等集聚效应,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群落。

而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在农业产业范围内,有相互关联的农户、农业企业、机构组织等要素在地理上集中形成的群落。

广义上农业产业集群产业组织在地理上集中,但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所以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严格意义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雏形,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初始诞生阶段;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才是成熟的具有集群效应的农业产业集群。

我国各地出现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经济现象是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

本文采用广义上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界定。

这会使研究具有普适性,适合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模式。

2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向会娟(2005)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有农业高科技园模式、中心企业型模式和市场型模式。

宋一淼(2005)、洪艳等(2006)、李继红(2007)认为应该多样式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把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类型划分为:①依托地区区位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集群;②高科技农业产业集群;③依托市场的农业产业集群;④依托进出口的农业产业集群;⑤原有国企改制的农业产业集群。

叶依广等(2006)认为农业集群的成长至少包括三种路径:市场创造模式、地理品牌驱动模式和先导企业带动模式[6-10]。

众多学者对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划分基本相似,都是基于本地农业产业集群的主导动力因素之上的。

从国内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周雪松等(2007)认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功的案例非常少[11]。

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多偏重于依赖某一因素,而某一些影响因素的作用缺失,一些影响因素尚未发挥最佳的作用。

影响因素作用的偏重发挥使得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形成不同的模式。

而在农业集群成长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某些特定要素在集群成长中起到非常关键的诱致性作用。

按关键影响因素对农业产业集群的作用效果的大小,通过对辽宁省一些农业产业集群个案的典型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模式:2.1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1)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以自然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政府政策为核心主导,吸引企业机构向本地区集中,壮大区域农产品声誉,形成的农业产业集群。

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具体分为产业园区主导型,科技核心主导型,特色资源主导型等,也有以人才资源、中介组织、历史传统、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等因素为核心动力形成的农业产业集群。

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特色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优势使得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有了先天性的比较优势;二是政府的强势作用。

政府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或间接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资金、人才、有规模的行业相关企业,在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中,具有决定性的导向的作用。

(2)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①企业缺乏根植性。

我国各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很难具有唯一性。

依据政府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的企业,容易成为“候鸟”企业,在面临相似资源地区有更好优惠条件或是在本地优惠政策结束时,把企业整体搬迁到其他地区。

企业成为随优惠政策迁移的“候鸟”。

②企业合作程度低。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合作依靠长期以来的接触与交流,基础推动型产业集群企业多是在政府政策吸引下出现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产业园区,因地域接近而熟悉,进而相互信任合作,这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

在相近时间内陆续出现的企业缺少长时间积累磨合,合作程度低,农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③政府政策制定的是否科学具有不确定性。

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很大程度是在政府的主导支持下,自上而下产生的。

从对农户的种植鼓励,到产业园区的建设,到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加入,每一环节都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规划、政策是否合乎本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政策的制定者认识水平限制,进而影响着本地农业集群相关政策的科学性。

(3)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①特色农业资源,充足的资源优势。

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提供独特的先天优势。

集群的出现利于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②区域政策扶持。

本地政府重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制定决策、规划符合本地农业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科学规律。

政策含金量高,政府服务到位。

③发达的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协助农业集群整体发展。

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系长白山余脉,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全市蕴藏1117种中药材,其中常用药材615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