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高度》教学小结

合集下载

《反弹高度》教学小结

《反弹高度》教学小结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弹高度》教学反思《反弹高度》教学内容是来自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

教材安排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反弹的现象,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探索一些实践问题。

本节课共两课时,分别是制定方案及实践。

第一节课,我从课题入手,请学生根据“反弹高度”课题提出问题?学生提的问题非常多,也很全面,如是哪种球的反弹高度?在哪种地面上的反弹高度?球从多高处落下的反弹高度?是用力拍球后的反弹高度还是自然落下的反弹高度?为什么要研究反弹高度?球的反弹高度怎样测量?学生的问题很具体,也很有价值,于是,我把学生问题板书,并请学生逐个思考,再讨论交流,得到合适的答案。

接下来,我让学生设计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验报告单。

我引导到:当我们下节课要具体测量时,要根据计划开展活动,这个计划需要有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后,讲到要有测量目的、测量方法、准备测量物品及工具、确定测量场地,还要有测量团队,对于团队中的人还要进行具体分工。

当学生分工不太合理时,我又引导到,测量时,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保证测量有序、有效率、有效果。

于是学生将团队中的人分为,放、收球1人、摆放米尺1人、观察反弹高度2人(以减小误差),记录1至2人(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当学生制定完活动方案后,对于实践充满期待。

第二节课,学生根据方案,组成测量团队,使用准备好的物品工具,开始在学校水泥地面、塑胶地面及地胶地面展开了篮球、乒乓球的反弹高度的测量活动。

活动中,学生互相协作、按方案中的方法放收球、观察记录,商量讨论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测量方法、观察方法等等。

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团队中尽职尽责,使这次测量活动圆满完成。

通过此次设计方案到想象验证,学生收获到“有时实际情况与想象差别很大”“实践过程中还要调整计方案”“测量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同的球在不同地面反弹表现有所不同,反弹高度也不尽相同”。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球的反弹高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运动,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反弹现象,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探索一些实践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一是这个活动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研究问题的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是能让学生了解球的弹性的一些科学知识。

“球的反弹高度”这一活动充分体现综合与实践的基本过程,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打乒乓球等,感知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引发思考:探索一些实践问题:如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的球反弹情况相同吗?……并运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索。

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有效积累和提升基本的观察、操作、体验、猜想探究、交流等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提升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谁能介绍一些平时玩球时的一些发现。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 教案+反思+课时练+学案+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 教案+反思+课时练+学案+总结

反弹高度。

(教材第80~82页)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尺子、篮球、乒乓球、足球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乒乓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

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揭示课题:反弹高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常见的拍球活动中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得结论。

】师:想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亲自试验。

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实验步骤,每一步怎样做;还要设计如何收集数据。

•我们应该做好小组分工,如组员分工可以是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我们应该记录好球自由下落的起始高度和反弹高度。

•我们的实验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多做几次,避免实验误差。

……师:谁能具体说说实验的方法呢?生: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

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反弹高度》教学反思这些年每次讲课,都会尝试着去选一节原来没有讲过的课型,也算是尝试了不少,但像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自己的确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既然是要准备一节课,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那就要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不是吗?告诉师傅我要讲这节课时,师傅问我,有这节课吗,我怎么不知道?告诉组长我要讲这节课时,组长笑了,这节课咋上,咱们要一起学习。

哈哈,对于自己的迷之自信,我也是醉了。

但还是要感谢各位帮我备课的老师,不嫌我笨,一步步的指点我!后期的准备,把我折腾的不轻,真是“自己选的课,哭着也要上下去的感觉”周三上课,直到周一晚上七点半,敖主任、王老师、詹老师在给我说课时,还提出了我们现在换课是否还来得及的想法。

真的太不顺利了,正式讲课前,试讲没有成功过一次,周二晚上九点还在改教案和课件,还没有去讲课教室试过板书,自己的情绪也是低落到谷底了。

临上班前给老薛交代的遗言是:中午你就别给我打电话了,讲完课我就要找个没人的教室哭去了。

这几年一直关系要好的同事也说我“从没见你在讲课前情绪这么低落过。

”整个过程,真的太难了。

因为课程很发散,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班孩子会说什么,答什么,既害怕他们说不出来,又害怕他们语出惊人。

但自己真的是个傻大胆,反正年轻,不怕丢人,不管上课前再怎么心里没底,再怎么紧张,只要走进那个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一开始讲课,我是从来不知道紧张为何物的,傻乐呗,哈哈~可能正是因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吧,更轻松,反倒没了压力,整节课更自如,在和同学们对话交流时,多了几分平时上课的自然随意。

所以自己的感觉是:孩子们配合的很好,我需要讲的东西都出来了。

讲完后,听到大家的反馈,才知道这节课展示的不错,我想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班孩子的表现,也终于明白了周老师最初的迷之自信是哪里来的,不就是因为我有一群棒棒的孩子吗!这两天一直在反复思考这节课,自我认为有几个精彩的地方,非常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反思。

课堂片段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进行汇报总结时,A:我们组准备安排两个人来观察球的反弹高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弹高度-北师大版(20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弹高度-北师大版(20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弹高度-北师大版(2012)教学目标1.理解弹性碰撞和反弹高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优势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2.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大理石或橡皮球等能反弹的小球;2.尺子、测角器等测量工具;3.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反弹高度的概念,并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意义;2.通过一些反弹物品的实验,观察物品反弹时变化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出反弹高度和弹性碰撞的关系。

步骤二:教学重点1.针对学生反弹高度计算方法的掌握,老师可以通过练习和拓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式求解方法,并给出一些实际数学问题以让学生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2.通过反弹实验,让学生观察物品反弹时变化的运动特征,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探索物品反弹时受到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教学难点1.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需要提供一些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解决问题;2.对于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观点,共同合作完成小组任务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步骤四:课堂小结1.小结本节课程内容;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评价;3.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反弹高度的案例,增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案评价本节课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数学练习、集体讨论等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增强了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五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五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六年级综合实践《反弹高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设疑1.激趣: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

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

2.设疑: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

3.谈话揭题——球的反弹高度二、收集数据,分组活动 1.阅读教材说明和示意图。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

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3.明确实验注意点:第一,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第二,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第三,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

4.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

(1)要求:分三次进行,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全班统一),及时记录;(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5.选择其他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

(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其他如上。

(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6.回教室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然后进行交流。

三、整理分析,做出判断 1.同一个球做实验的结论分析(1)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汇报;(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在教授“球的反弹高度”这一课程时,我可是经历了一番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教学之旅。

回想起整个教学过程,真是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一开始,我满心欢喜地准备了各种道具,想着让孩子们能亲身体验球的反弹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

我带了篮球、足球、排球,还有几个不同材质的小球,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带着宝藏的魔法师,准备给孩子们开启一场神奇的科学之旅。

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你们觉得这些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反弹的高度会一样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那场面,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

我笑着看着他们,心里想着,这就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呀。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实验。

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球进行测试。

孩子们兴奋极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可是,问题来了,有的小组测量不准确,有的小组记录不规范,还有的小组因为争论谁来扔球差点吵起来。

我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停地指导和纠正,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陀螺,转个不停。

其中有一个小组特别有意思,他们在测量篮球的反弹高度时,总是测不准。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他们扔球的力度和方向每次都不一样。

我就亲自示范了一次,告诉他们要尽量保持相同的力度和方向。

看着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终于得到了各自的数据。

接下来就是分析数据的时候了。

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分析数据,不知道怎么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我引导他们观察数据的差异,比较不同球的反弹高度,然后思考可能的原因。

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在总结环节,我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篮球的反弹高度比足球高。

”有的孩子说:“我觉得球的材质会影响反弹高度。

”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因为思考而变得认真的小脸,我知道,这堂课他们是真的有收获。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实验课不能只注重实验的过程,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有关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反思:
1. 观察学生:在进行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时,我观察了学生们的反应。

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则不太理解。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2. 图像和比喻:在教授球的反弹高度时,我使用了很多图像和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我使用了球在空中反弹的图像,以及球反弹后落回原处的图像,这些图像和比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3. 解释清晰:在教授球的反弹高度时,我尽可能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

我解释了球反弹的高度与它被抛掷的位置和速度有关,同时也与球的材质和形状有关。

我使用了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练习和测试:为了检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我安排了练习和测试。

在测试中,我使用了不同的情境来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掌握情况。

5. 总结和回顾:在进行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后,我花了一些时间总结和回顾我的教学过程。

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例如我没有在讲解前进行足够的热身,或者我没有在测试中及时检查学生的回答。

通过总结和回顾,我能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
进。

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使用图像和比喻、解释清晰、练习和测试、总结和回顾等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探究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模型。

2. 学具:直尺、计算器、小球、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反弹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的小球的反弹高度,验证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弹高度》2. 主要内容:- 反弹高度的概念-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初始高度的反弹高度。

2. 提高题: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物体(如篮球、足球等)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反弹高度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概念。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反弹高度实验报告反思

反弹高度实验报告反思

反弹高度实验报告反思引言反弹高度是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下落后,再次弹起时所达到的最高点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与物体的弹性特性有关,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弹高度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次反弹高度实验。

实验过程本实验首先选择了两个大小相近的高度A和高度B,并且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它们进行了多次自由落体实验,记录了每次弹起的反弹高度。

最后,我们计算了每个高度的平均反弹高度,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出了如下实验结果:- 高度A的平均反弹高度为X cm;- 高度B的平均反弹高度为Y cm。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度A的平均反弹高度明显小于高度B的平均反弹高度。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弹性系数的影响不同物体的弹性系数不同,即相同力下压缩或伸长的程度不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相同的实验器材对高度A和高度B进行了测试,因此不能排除器材本身弹性系数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能量损失的影响当物体下落过程中发生碰撞时,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失。

这些能量损失来自空气阻力、摩擦力等。

由于高度A和高度B分别对应不同的下落过程,其能量损失程度也可能不同,从而影响反弹高度的测量结果。

人为误差的影响人为因素在任何实验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每次实验的相同条件,但由于实验者的操作水平、力度等因素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实验改进为了减小实验结果出现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对实验器材的弹性系数进行精确测量,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不同器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小;- 在实验时尽量减少能量损失的发生,如通过减小下落高度、增加下落物体的质量等;- 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同一高度的反弹高度,并计算其平均值,以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反弹高度实验,我们得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改进。

我们认识到,反弹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弹性系数、能量损失和人为误差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反弹高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反弹高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反弹高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体概念,掌握标准的弹性体高度计算公式;2.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3.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弹性体的概念;2.弹性体的能量守恒;3.弹性体反弹高度的计算公式;4.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弹性体玩具展示出弹性体反弹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性体,概念是什么。

并简要描述弹性体反弹的基本原理。

3.2. 理论讲解1.弹性体反弹的基本原理•弹性体在一定范围内受力而形变,去掉外力以后,能够恢复原状;•弹性体反弹的高度与反弹前的高度有关。

2.弹性体反弹高度有关公式•反弹高度H = h * r ,其中h为反弹前定点高度,r为弹性系数。

3.3. 实验操作1.实验材料:•弹性体;•尺子;•钢球。

2.实验内容:•测量钢球的质量和直径;•控制弹性体的投掷高度;•记录弹性体反弹高度。

3.4. 实验结果分析1.计算弹性系数:r = (2 * H) / h。

2.分析以下因素对弹性体反弹高度的影响:•弹性体的种类;•钢球的质量、直径;•弹性体和钢球的碰撞速度和角度;•弹性体的投掷高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5. 课堂练习1.计算反弹高度•弹性系数 r = 0.7 时,反弹前高度 h = 1.5m,求反弹高度 H。

2.讨论规律•再给出两组数据:h1 = 1.5m,r1 = 0.8;h2 = 1.5m,r2 = 0.6;那么 r 和 H 的关系是怎么样的?3.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2.调查一组运动员使用的运动鞋的反弹性评分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并分析反弹高度是否会影响运动能力。

四、教学反思该节课的教学主要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弹性体反弹高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弹性体反弹高度计算公式的实际意义,而且这种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球的反弹高度》反思陈玉婷

《球的反弹高度》反思陈玉婷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反思-------课前的准备很重要陈玉婷球的反弹高度”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

由于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测量这一过程会比较耗时,而且实验结果会受到测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前考虑了以下问题。

1、上课地点的选择能保证实验的开展。

2、如何解决活动课时间紧张的问题。

3、如何保证活动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课前将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集中起来,进行了课前培训,培训内容为(1)如何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实验任务,让大家讨论根据测量任务,大致需怎样分工,每个人负责干什么。

(2)明确在实验测量时,每个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进行较准确的测量。

实际教学时,我们将上课地点选在阶梯教室进行,教师并于课前将每个小组将要开展测量的场地进行了划分。

使每个小组既能有足够的平坦场地进行测量,又使每个小组活动地点之间有一定距离,避免互相干扰。

由于每个小组长对将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和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在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测量时,能较好地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放球;有的负责做记号;有的负责测量;而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大家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在实验汇报第一环节,各小组汇报的实验数据,同一种球得到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的数据都比较接近,学生在回答“用同一种球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时,能根据实验数据较顺利得到“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相同,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通过实际教学效果,我觉得有些操作性较强的课,如《球的反弹高度》、《画出美丽的图形》、《图形的密铺》等,教师课前对学生的指导,以及课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实际教学的时间有保障;使课堂探究更加紧凑和有效;使实验的结论更加准确,从而较顺利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教案与反思金品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教案与反思金品

反弹高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1.做实验:同一种篮球,一个充进去的空气多,一个少,看看哪个弹起的高度高。

2.做实验:让乒乓球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弹起的高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充进去空气多的,弹起的高一些,充进去空气少的,弹起的低。

2.落在比较硬的物体上,弹起的高一些,落做软的物体上,弹起的低。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是一节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主要研究物体的反弹高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物体从高处落下,经过反弹后再次落下,第二次落下的位置与第一次落下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为反弹高度。

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反弹高度等于物体下落高度的一半。

3.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计算反弹高度,解决实际问题,如篮球运动员投篮后,计算篮球的反弹高度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反弹高度的概念理解不清,难以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篮模型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篮球运动员投篮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篮球的反弹高度,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解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计算不同高度下落物体的反弹高度,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篮球的反弹高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反弹高度 = 物体下落高度 / 2七、作业设计(1) 一颗篮球从高度 h 米处落下,求篮球的反弹高度。

(2) 一颗足球从高度 10 米处落下,求足球的反弹高度。

答案:(1) 反弹高度 = h / 2(2) 反弹高度 = 10 / 2 = 5 米(1) 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后,篮球的反弹高度为 3 米,求该运动员投篮时离地面的高度。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定义: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反弹后达到的高度与原高度的比例。

2. 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反弹高度与原高度的比例,进而计算出反弹高度。

3. 应用:将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体育活动、科学实验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将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小球、斜面、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小球、斜面、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反弹高度,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反弹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和计算反弹高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反弹高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 拓展与应用:将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反弹高度2. 内容:反弹高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示例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做题:进行一次反弹高度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反弹高度。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对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实验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弹高度的应用。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定义:物体从一定高度落下,反弹的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反弹高度的计算: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计算反弹高度。

3. 应用:将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体育比赛、科学实验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反弹高度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纸张、尺子、小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反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后的反弹高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4. 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反弹高度2. 定义:物体从一定高度落下,反弹的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3. 计算方法:反弹高度 = 落下高度× 比例系数4. 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选做题:研究其他物体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并撰写研究报告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3.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以上是针对“反弹高度”这一主题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反弹高度》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反弹高度》说课稿

07
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
《反弹高 度》
1.反弹高 度的概念;
2.反弹高 度的计算
方法;
3.实例和 图表等辅 助材料。
08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反弹高度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还不够牢固, 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巩固。同 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 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 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 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 师将通过提问、示范、引导等方式,让学 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 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将通过提供问题和解 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和 技能。
06
说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我会通过提问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 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例如,我会问学生:“在我们日 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球弹起来后又落下来的情况 呢?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球会反弹起来吗?反弹高度 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我会通过示范,让学生看到一 个球弹起来后又落下来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球的反 弹高度是多少。
谢谢
巩固环节 在巩固环节中,我会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巩固学 生对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例如,我会让学生上黑板展 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并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拓展环节
拓展环节
在拓展环节中,我会通过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我会 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如果球从 3 米高 的地方落下来,反弹系数为 0.7,那么球反弹了几 次后会停下来呢?停下来时的反弹高度是多少呢?” 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 思路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反弹高度(综合与实践)学习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建议学习课时数:2课时。

编写说明教科书安排“球的反弹高度”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反弹的现象,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探索一些实践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第一,活动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研究问题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能综合应用统计和分数等相关知识;第三,能让学生了解球的弹性的一些科学知识。

为了体现综合与实践的基本过程,教科书依据实验研究的过程,呈现学生活动的具体过程,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经历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即“从头到尾”思考问题:明确活动任务→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在活动最后设计了“自我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活动任务首先教科书以问题为载体,明确活动任务——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先猜一猜,再做实验。

然后按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设计方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在小组内针对活动任务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教科书在此环节设计了4个问题。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教科书呈现同伴的对话,意在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就实验的步骤、实验中如何收集数据等方面的内容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呈现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5反弹高度

5反弹高度

1 反弹高度
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或信息。

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实:拍球活动引入,并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验证方法。

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积累有效的探究活动经验。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

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猜想,所以在后面动手操作、合作实践获取验证数据时会特别地投入而专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弹高度》教学反思
《反弹高度》教学内容是来自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

教材安排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反弹的现象,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探索一些实践问题。

本节课共两课时,分别是制定方案及实践。

第一节课,我从课题入手,请学生根据“反弹高度”课题提出问题?学生提的问题非常多,也很全面,如是哪种球的反弹高度?在哪种地面上的反弹高度?球从多高处落下的反弹高度?是用力拍球后的反弹高度还是自然落下的反弹高度?为什么要研究反弹高度?球的反弹高度怎样测量?
学生的问题很具体,也很有价值,于是,我把学生问题板书,并请学生逐个思考,再讨论交流,得到合适的答案。

接下来,我让学生设计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验报告单。

我引导到:当我们下节课要具体测量时,要根据计划开展活动,这个计划需要有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后,讲到要有测量目的、测量方法、准备测量物品及工具、确定测量场地,还要有测量团队,对于团队中的人还要进行具体分工。

当学生分工不太合理时,我又引导到,测量时,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保证测量有序、有效率、有效果。

于是学生将团队中的人分为,放、收球1人、摆放米尺1人、观察反弹高度2人(以减小误差),记录1至2人(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当学生制定完活动方案后,对于实践充满期待。

第二节课,学生根据方案,组成测量团队,使用准备好的物品工具,开始在学校水泥地面、塑胶地面及地胶地面展开了篮球、乒乓球的反弹高度的测量活动。

活动中,学生互相协作、按方案中的方法放收球、观察记录,商量讨论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测量方法、观察方法等等。

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团队中尽职尽责,使这次测量活动圆满完成。

通过此次设计方案到想象验证,学生收获到“有时实际情况与想象差别很大”“实践过程中还要调整计方案”“测量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同的球在不同地面反弹表现有所不同,反弹高度也不尽相同”。

本节课是呈现学生活动的具体过程,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即“从从头到尾”思考问题:明确活动任务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反思。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