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G图集

合集下载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P4-6)1.4.4.【顶板钢筋帮扎】1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mm。
4
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P31 3钢筋帮扎的节点和细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50mm;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阳台留出竖向钢筋距墙边50mm;墙面水平筋或暗柱箍筋距楼(地)面30~50mm;墙面纵向筋距暗柱、门口边50mm。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7
柱、梁箍筋起步50mm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1.3倍搭接长度。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5
12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2011.11.01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出处在哪就是那本图集啊?ﻩ没有出处,就是习惯,就是行之有效得习惯,就是不违背规范得习惯。

一座建筑物多庞大,内容无数,倘若我们每个动作都要见到规范或图集才敢动一步,那大家都喝西北风吧!剪力墙竖向与水平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就是S/2,还就是50,还就是在有加强区得时候怎么确定,如下?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

“但就是下面得图中显示竖向分布筋间距小于等于200”间距得1/2,无论它就是小于或大于。

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不就是s/2,也不就是50mm,而就是S,请瞧11S101—1细部节点800就是约束边缘构件答:第一根竖向钢筋在距离暗柱边缘一个布置间距处开始布置;第一根水平钢筋在距离地面(基础顶面)50mm 处开始布置。

该条文详见 11G902-1 P10页第(3)条见附图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距一般为50mm,垂直筋起步就是S(墙柱主筋与剪力墙纵筋之间距离)。

根据图集 09G9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21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图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页就是垂直筋构造,12G901-1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第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3—5页就是垂直筋距墙柱构造ﻫ剪力墙水平钢筋上下间距不一样怎么画?剪力墙水平钢筋0到2米间距100mm,2米到3.7米间距200mm,这种得怎么输入呢?按标高把剪力墙定义成两段!!!!!即0到2米定义一个剪力墙2米到3。

7m米定义一个剪力墙。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参考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100mm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箍筋
50mm、100mm
16G101-1第67`68页
执行
50mm
12G901-1第3-18页
参考
50mm
12G901-1第3-18页
参考
50mm
12G901-1第2-8页
参考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50mm
执行
基础连系梁
箍筋
50mm
16G101-3第105页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竖向分布筋
50mm、100mm
16G101-1第71`74页
执行
100mm
16G101-1第71`74页
参考执行
50mm
16G101-1第99页
不作为依据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50mm
16G101-1第100页
不作为依据
有暗梁板带
板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5页Leabharlann 参考悬挑板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
执行
50mm
16G101-1第103页
不作为依据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是指钢筋在基础边缘离开一定距离后开始起构造作用的最小距离。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起步距离:
1. 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需要在混凝土中锚固一定长度才能发挥其设计承载力。

这个长度取决于钢筋的直径、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为12倍
直径。

2. 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独立基础需要考虑基础边缘的抗压能力,以防止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因此,钢筋应该距离基础边缘一定距离,以确保基础边缘不出现压碎破坏,一般取2倍锚固长度。

3. 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也会影响起步距离。

通常情况下,直径较大的钢筋需要较大的起步距离,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设计承载力。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通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来计算出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G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G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部位构件起步钢筋起步距离依据备注基础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钢筋1/2板筋间距且≤75mm16G101-3第69页执行1/2板筋间16G101-3第69页执行条形基础底板钢筋1/2板筋间距且≤75mm16G101-3第76页参考执行1/2板筋间16G101-3第76页参考执行基础梁箍筋50mm 16G101-3第79-80页执行地下框架梁箍筋50mm 12G901-3第5-2页参考梁板式筏形基础板筋1/2板筋间距且≤75mm16G101-3第89页执行1/2板筋间距且≤75mm12G901-3第3-36`3-37页不作为依据平板式筏形基础板筋1/2板筋间距且≤75mm16G101-3第93页执行基础连系梁箍筋50mm 16G101-3第105页执行剪力墙连梁箍筋50mm 16G101-1第78页执行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50mm、100mm 16G101-1第71`74页执行100mm 16G101-1第71`74页参考执行50mm 16G101-1第99页不作为依据竖向分布筋间距16G101-1第77页参考竖向分布筋间距16G101-1第77页参考执行100mm 16G101-1第77页参考执行柱箍筋50mm、100mm 16G101-1第67`68页执行50mm 12G901-1第3-18页参考50mm 12G901-1第3-18页参考50mm 12G901-1第2-8页参考梁框架梁、非框架梁箍筋50mm16G101-1第88`89页执行16G101-1第88`89页执行12G901-3第3-32页参考悬挑梁箍筋50mm 16G101-1第92页执行框支梁箍筋50mm 16G101-1第96页执行井字粱箍筋50mm 16G101-1第98页执行柱上板带暗梁箍筋50mm 16G101-1第105页执行板楼(屋)面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1/2板筋间距16G101-1第99页执行50mm 16G101-1第100页不作为依据有暗梁板带板筋1/2板筋间距16G101-1第105页参考悬挑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1/2板筋间距16G101-1第103页执行50mm 16G101-1第103页不作为依据。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竖向分布筋
50mm、100mm
16G101-1第71`74页
执行
100mm
16G101-1第71`74页
参考执行
50mm
16G101-1第99页
不作为依据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执行
12G901-3第3-32页
参考
悬挑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92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96页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50mm
16G101-1第98页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105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独立基础
底板双向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69页
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69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底板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基础梁
箍筋
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16G101-3第79-80页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16G101图集)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部位 构 件起步钢筋起步距离依据备注 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钢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69 页执行 1/2 板筋间16G101-3 第 69 页执行条形基础底板钢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76 页参考执行1/2 板筋间 16G101-3 第 76 页参考执行 基础梁箍筋 50mm16G101-3 第 79-80页执行基础50mm12G901-3 第 5-2 页地下框架梁箍筋参考 梁板式筏形基础板筋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89 页执行1/2 板筋间距且≤ 75mm 12G901-3 第 3-36`3-37 页 不作为依据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1/2 板筋间距且≤ 75mm16G101-3 第 93 页 执行 基础连系梁 箍筋 50mm 16G101-3 第 105 页 执行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 第 78 页执行 50mm 、100mm 16G101-1 第 71`74页执行100mm 16G101-1 第 71`74页参考执行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50mm 16G101-1 第 99 页 不作为依据竖向分布筋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 第 77 页 参考竖向分布筋间距16G101-1 第 77 页参考执行100mm16G101-1 第 77 页参考执行柱箍筋框架梁、非框架梁箍筋梁悬挑梁箍筋框支梁箍筋井字粱箍筋柱上板带暗梁箍筋楼(屋)面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板有暗梁板带板筋悬挑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50mm、100mm 16G101-1 第 67`68 页执行50mm 12G901-1 第 3-18 页参考50mm 12G901-1 第 3-18 页参考50mm 12G901-1 第 2-8 页参考16G101-1 第 88`89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88`89 页执行12G901-3 第 3-32 页参考50mm 16G101-1 第 92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96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98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5 页执行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99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0 页不作为依据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105 页参考1/2 板筋间距16G101-1 第 103 页执行50mm 16G101-1 第 103 页不作为依据。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规范及图集序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1GB50666-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08-01 5.4.7.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

(条文说明:第 5款中 50mm的规定根据工程经验提出,)2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011.09.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P92、 P95:板筋距次梁边1/2 板筋间距。

P54:注 2 .(梁、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P73:注 1. (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 5d。

3DBJ/T01-26-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2001-03-01 (P4-6)1.4.3.【墙筋帮扎】2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

6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P4-6)1.4.4.【顶板钢筋帮扎】 1 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mm。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P31 3钢筋帮扎的节点和细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50mm;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阳台留出竖向钢筋距墙边 50mm;墙面水平筋或暗柱箍筋距楼(地)面 30~50mm;墙面纵向筋距暗柱、门口边 50mm。

(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 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 1.3 倍搭接长度。

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参考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附件第26页)
执行
钢筋起步距离按此表执行
部位
构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附件第1-8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附件第9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93页(附件第10页)
50mm
16G101-1第92页(附件第21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附件第22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附件第23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12G901-1第5-11、5-13页(附件第24、25页)
16G101-3第66页(附件第17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2G901-1第2-8页(附件第18页)
参考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水平施工缝上下
5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附件第19页)
执行

土建行业g与g图集区别

土建行业g与g图集区别

现简要汇总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之间的区别,合计100项,仅作为抛砖引玉、释疑解惑之用,时间匆忙,如有不当及错误,望指正。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3、老图集墙柱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老图集剪力墙拉筋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老图集板类别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老图集无梁板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老图集未区分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老图集板相关构造类型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老图集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老图集环境类别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两种。

12、老图集保护层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

13、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4、老图集机械锚固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5、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6、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17、老图集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详图一起表达未有划分,新图集分别表示且当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时,基础顶面以上柱纵筋非连接区由大于等于Hn/3修改为大于等于Hn/6且大于等于Hc且大于等于500,并规定设计应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摘要:I.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概念- 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 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定义和重要性II.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标准规定- 国家标准对于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要求- 不同规范中的要求III.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步骤IV.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对于结构安全的影响- 间距过大或过小对于剪力墙性能的影响- 设计中如何考虑间距的影响正文: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是指在剪力墙结构中,竖向钢筋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

剪力墙作为一种常见的抗侧力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剪力。

竖向钢筋则是剪力墙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起步间距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我国现行的规范对于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第9.4.4 条,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8mm,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且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在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以下步骤:1.根据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2.计算剪力墙的截面面积,根据规范要求确定钢筋的总面积。

3.根据钢筋的总面积和直径,计算出每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4.根据剪力墙的受力要求和钢筋的截面面积,计算出每根钢筋所需的根数。

5.最后,根据每根钢筋的根数和剪力墙的高度,确定竖向钢筋的起步间距。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对于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间距过大,可能导致钢筋的利用率降低,影响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间距过小,则可能导致钢筋的布置过于密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钢筋的安装。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钢筋起步距离汇总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93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76页
执行
独立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
且≤75mm
16G101-3第67页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结构洞边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6G101-3第64页
执行
楼板上、下结构面
50mm、≤10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
执行
16G101-1第89页
执行
悬挑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92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住宅工程钢筋起步距离

住宅工程钢筋起步距离
50mm
18G901-3-5
执行
楼(屋)面板下部剪力墙
100mm
18G901-1第3-5页
屋面有大于剪力墙梁时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18G901-1第3-7至3-16页
执行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8G901-3第1-11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8G901-1第2-17页
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18G901-1第2-28页
执行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8G901-1第2-14页至2-35页
执行
执行
执行
悬挑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5-7页
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4-25页
执行
时间:2020年8月3日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

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

第一章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第一节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一)上部通长筋总结上部通长筋总结,见表1-1表1-1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情况出处上部通长钢筋锚固端支座直锚Max(0.5hc+5d,laE) (hc为柱截面宽度) 11G101-1第79页弯锚伸入柱边+15d 11G101-1第79页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高标高钢筋弯锚伸至另一边柱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低标高钢筋直锚Max(0.5hc+5d,laE) 11G101-1第84页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11G101-1第84页梁宽度不同宽出的不断直通的钢筋弯锚伸至对边弯折15d 11G101-1第84页悬挑梁跨内外无高差上部通长筋伸至端部弯折至少12d 11G101-1第89页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变通过,不断开11G101-1第66页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c/hc>1/6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11G101-1第89页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Max(la,0.5hc+5d)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进,不断开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弯锚伸入对边+15d上部通长筋连接直径相同跨中1/3范围连接11G101-1第79页直径不同两端与支座钢筋搭接搭接长度lle=1.6lae,即接100%接头11G101-1第79页(二)侧钢筋总结侧钢筋总结情况出处侧部构造钢筋锚固15d(注采用HPB300时为180°弯钩)11G101-1第87页搭接150d 11G101-1第87页(三)下部钢筋总结下部钢筋总结,见表1-3(四) 支座负筋总结支座负筋总结,见表1-4(五)箍筋总结箍筋总结,见表1-5(六)吊筋总结吊筋总结,见表1-6二、非抗震和楼层框架梁(一)抗震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抗震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7(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见表1-8三、抗震屋面框架梁(一)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9、表1-10。

板底钢筋构造及计算

板底钢筋构造及计算

6.15m 23
钢筋种类 名称
计算过程
结果
X向受力筋 长度 ɸ10
根数
3600-300+2×150+2×6.25×10 =3725mm
(6000-300-100)/100+1=57
3.72m 57
Y向受力筋 长度 ɸ10
根数
6000-300+2×150+2×6.25×10=6125mm (3600-300-100)/150+1=23
/2,5d) = max(300/2,5×10) =150mm 。 (2)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3)由图1计算公式得: 长度=净长+端支座锚固+弯钩长度 弯钩长度=6.25d (4)由图2计算公式得: 根数=((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解:钢筋计算过程:
钢筋计算过程表
第一部分
板底钢筋构造及计算
板受力筋计算
1.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见图1。
图1 板底底筋计算示意图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
注:弯勾(2×6.25×d)当板底筋为HPB300级光圆钢筋时候需要计 算
伸进长度的四种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墙厚/2
A
B
C
D
板伸进长度小结,见表1。
底筋
端支座 梁、圈梁、剪力墙
砌体墙
伸进长度
max(支座宽/2,5d) max(板厚,墙厚 /2,120)
板受力筋计算
2. 板底筋根数计算,见图2。
图2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图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根数=((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之欧阳文创编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之欧阳文创编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6G101-3第66页(附件第17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2G901-1第2-8页(附件第18页)
参考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水平施工缝上下
5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附件第19页)
执行
16G101-1第89页(附件第20页)
参考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附件第26页)
执行
时间:2021.03.12
创作:欧阳文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93页(附件第10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76页(附件第11页)
执行
独立基础
基础底板筋
结构外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67页(附件第12页)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结构洞边
50mm
16G101-1第78页(附件第13页)
执行
悬挑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92页(附件第21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附件第22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独立基础
底板双向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69页
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69页
执行
条形基础
底板钢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1/2板筋间
16G101-3第76页
参考执行
基础梁
箍筋
50mm
16G101-3第79-80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50mm
12G901-3第5-2页
参考
梁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89页
执行
1/2板筋间距且≤75mm
12G901-3第3-36`3-37页
不作为依据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93页
16G101-1第88`89页
执行
16G101-1第88`89页
执行
12G901-3第3-32页参考源自悬挑梁箍筋50mm
16G101-1第92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96页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50mm
16G101-1第98页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50mm
16G101-1第105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参考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100mm
16G101-1第77页
参考执行

箍筋
50mm、100mm
16G101-1第67`68页
执行
50mm
12G901-1第3-18页
参考
50mm
12G901-1第3-18页
参考
50mm
12G901-1第2-8页
参考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50mm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50mm
16G101-1第100页
不作为依据
有暗梁板带
板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5页
参考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
执行
50mm
16G101-1第103页
不作为依据
执行
基础连系梁
箍筋
50mm
16G101-3第105页
执行
剪力墙
连梁箍筋
50mm
16G101-1第78页
执行
水平分布筋
竖向分布筋
50mm、100mm
16G101-1第71`74页
执行
100mm
16G101-1第71`74页
参考执行
50mm
16G101-1第99页
不作为依据
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第7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