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解读(20页)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B
(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输气管道。
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
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促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的文档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覆盖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在这个学科上掌握程度的一次综合性评估,它所测试的知识点既包括地理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也包括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性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
一、基础概念和方法:1.地球和地球环境。
包括地球的形状、旋转和公转、各自然环境的特点与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地球的大气层和天气。
包括大气层的组成、性质和功能、常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理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3.地球表层和地形地貌。
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貌类型、地球表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4.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环境。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相互作用和演替等方面的知识。
5.地球的人口和人文环境。
包括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二、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1.自然环境下的现象和问题。
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污染等。
2.社会与经济环境下的现象和问题。
包括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与通讯、贸易与发展等。
3.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性分析。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的基础概念与方法,对具体现象和问题进行综合的审查与分析。
以上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测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具有多维度的体系结构,涵盖的知识点细节非常丰富。
在备考中,学生除了要牢记基础概念和方法,还应结合已经学过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积极思考分析、综合运用。
同时,考试中要注意时间规划,准确把握题意,尽量进行答案的全面解析和严格验证。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理 2主题一: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容量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图2-1 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示意图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增长的特点比较表(1)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印度等国①人口增长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问题的表现: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b、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③人口问题的影响:a、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b、人口增长惯性大。
④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
(2)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等①人口增长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问题的表现:a、人口增长缓慢;b、人口老龄化等。
③人口问题的影响:a、劳动力不足;b、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
④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
(3)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
3、(冲A要求)说明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
(图2-2)图2-2加速增长阶段:年轻型增长减速阶段:成年型低速增长阶段:老年型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图2-3所示。
现代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图2-33、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推力因素: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宗教迫害、战争等;(2)拉力因素: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兴产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等。
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有关地球和人类生存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水平考试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考试形式,因此了解高中地理水平考的详细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的一些内容。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的构造和形态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 地球的内部结构1.3 地球的运动和日照1.4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2. 大气环境2.1 大气成分及其组成2.2 大气循环和气候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3. 水文地理3.1 地球水循环和地球表层水资源3.2 水文地形、地下水和水土流失3.3 湿地和水产资源4. 生物地理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4.2 人为干扰和生态环境保护4.3 农业和生态农业二、人文地理部分1. 国土资源和环境1.1 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1.2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1.3 森林资源和水资源1.4 国土环境和国土规划2. 人口、城市和区域发展2.1 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2.2 城市化和城市体系2.3 区域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3. 文化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3.1 人文地理和人文景观3.2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3.3 地理视野和地理思维以上是高中地理水平考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准备考试时,应该先建立起一套基础知识体系,并且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
同时,针对各个知识点的考试形式,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考生也需要对应的练习方法和策略。
在考试中,不仅要准确回答问题,还要注重表达和展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分数和高分数的好成绩。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一、地理学基本概念1、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自然现象、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环境的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可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圈层。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
3、地球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用于描述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三、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拔、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类型。
2、水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在地球表面分布,形成不同的水文环境。
3、植被和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4、自然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四、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2、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
3、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
五、地理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生态破坏: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3、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资源面临短缺问题。
4、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2、重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措施: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析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析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考点1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和宇宙的关系?:课本P2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①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②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③适宜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④存在液态水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含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与太阳辐射能有关的能源:风能煤石油等矿产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画图)(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同步起落,周期为11年)(3 )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如旱涝等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顺时针恒星日:真正周期,短太阳日:长,24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角速度:除两极外?公转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要会画图)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考点6、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节气名称、日期)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进而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四季更替以及五带。
考点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交替:①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②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这是在光照图上判断地方时的突破口之一,另一突破口是找太阳直射经线,直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③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中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初级阶段,主要涵盖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天体,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家园。
高中地理学考试中,地球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这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和应用等。
二、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包括地理气候、地表水体、陆地生态系统、地理灾害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掌握天气系统、气候带和季风气候等概念。
此外,学生还要熟悉地球上的地表水体,如河流、湖泊、湿地等,以及地理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等。
三、地球上的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学考试中的人文地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区域规划与发展等。
学生需要了解全球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掌握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还要熟悉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了解工业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交通和通信对于区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四、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是高中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地图制作和解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应用。
此外,学生还要了解地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全面涵盖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只有掌握扎实的地理知识,才能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听课、阅读教材、做习题和实地考察等,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理科)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_图文.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理 2一、人口1、人口增长模式(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增长的阶段对比图 2-1人口增长模式图12、人口迁移⑴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举例:“我国 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20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形成了一种特殊大人口流动——“民工流”注意: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因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⑴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
比如:20世纪 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 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 8-9亿人。
二、城市31、城市空间结构⑴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⑵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
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②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推荐文档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地理1》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⑴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⑵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②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生存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和洋流能。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①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
②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4.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5.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性: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
6.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③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两极点外,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线速度越小。
7.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③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8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8.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
9.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
10.区时计算:⑴地方时:东早西迟。
⑵区时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级别(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恒星系以及总星系的一部分。
要求二: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3.影响地球的天气气候。
4.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要求一: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要求四: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1. 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2. 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存在。
测试要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要求: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晨昏线为取石方便,工程成本低)。
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太阳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要求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要求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会画热力环流模式图)1.方式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水平运动,表现为风2.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生学地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解读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绕日公转轨道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或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普通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虽各具特色,但十分相似。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
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②有液态的水(原因同上);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全球的热量平衡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可直接用太阳能发电,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例如世界许多地区年降水一量的变化,与光球层的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增强时,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自转360°,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恒星年(真正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第1页共 1 页第 2 页 共 2 页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考点6: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年移动(记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他日期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并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高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
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注: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考点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原因都是地球自转。
(3)所求区时二己知区时士时区差(同侧号数相减,异侧号数相加)北京时间 = 东8区区时 = 120°E 的地方时考点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1)四季更替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热量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2)成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考点9: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 外部圈大气圈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由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层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海洋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而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内部圈层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幔地慢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考点10: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岩石圈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第3页共 3 页第 4 页 共 4 页(1)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如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片麻岩(花岗岩变质而成)、板岩(页岩变质而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1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1)褶皱: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构造类型判断方法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层弯曲方向 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①背斜隆起成山岭(内力);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而谷地(外力)。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①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内力);②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外力)。
(2)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①地垒: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泰山、庐山②地堑:断层一侧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③实践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
考点1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作用 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山麓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冰川作用 U 形谷、角峰、峡湾 冰碛(q ì)丘陵考点13: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列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CO 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辐射)。
考点14: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此即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向,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得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考点15: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
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
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上升,等压面向上凸起。
近地面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较的;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状况相反。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
考点16: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其移动规律如上右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
~9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第5页共 5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低纬信风带 赤道至南北纬3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干湿季明显热带、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雨热同期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全年炎热干燥考点1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
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东南季风南亚 冬季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考点18: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冷锋 暖锋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锋面符号暖气闭上升状况被迫快速抬升主动徐徐爬升天气状况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高过境时阴天,刮风,降水,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如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实例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北方春季的沙尘暴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⑴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如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天气。
⑵遇高大地形阻挡,昆明准止锋——贵阳冬季阴冷多雨(了解即可)。
考点19: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中心辐散南半球敝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升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实例夏秋季节影响东南沿海的台风我国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长江中下游7-8月份的伏旱;蒙古高压考点20: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⑴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